平行线及其判定微格试讲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试讲案例)
平行线的判定(试讲案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平行线的判定”部分。
具体包括:1.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 学习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3.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 学生能够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2. 学具:每人一本教材、一份课堂练习册、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直线和线段,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出平行线的现象;2. 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4.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判定平行线的例题,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6. 板书设计:将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和性质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课后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性质: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3. 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2. 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都相交,且交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3. 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都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1) 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那么它们一定是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试讲案例)
5.2.2平行线的判定(试讲案例)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试讲的课题是《5.2.2平行线的判定》一、导课:上课、同学们好、课前老师请同学们猜个谜语: 人家兄弟手拉手,咱们兄弟不碰头;火车在咱肩上跑,高压电在咱身上流。
(打一几何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从我们国家的天安门、水立方、到我们的家庭、教室时时处处都存在平行线,真所谓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数学!老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咱们的黑板上下边缘是否平行,怎么判断呢?我们一起探索了本节课以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并板书课题。
(导课环节:1.兴趣引入 2.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三种方法,就是三把宝剑,看谁找的最快!)三、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平行线的画法吗?请一个同学来画一下!嗯,这位同学画的非常好,(老师重复画平行线的过程)在画图的过程中有一个角始终保持不变,(同位角)当同位角相等时,两条直线时平行的,那么当同位角不相等时是否平行?请大家拿出教具自己试验一下。
请第一小组回答(同位角相等时,平行)第二小组(也是)有没有不同答案?既然同学们的答案是一致的,我们就得出结论:方法1:简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因为 ∠1=∠2,所以a ∥b.(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或:∵ ∠1=∠2,∴ a ∥b.12 abc三总语言相互对照(小练习)(其中第2小题虽然相等,但是不是同位角所以不能判定平行)。
方法2和方法3我们知道了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线,那么当内错角、同旁内角具有什么位置关系时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分组探索。
时间5分钟。
通过讨论得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画图,借用同位角(体现转化的思想)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借用同位角、同旁内角。
练习:(看一看谁的宝剑最锋利)个别讲解(看来同学们寻找的宝剑都很锋利)。
四、例题:1、一面画图,一面分析。
2、找学生板演(点评:太棒了)时间充足课可以采用一题多解。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一章: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1.1 平行线的定义1. 引入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2 平行线的性质1. 性质1: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2. 性质2: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内错角相等;3. 性质3: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第二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1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1. 引入同位角的概念;2. 讲解判定方法: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同位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
2.2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1. 引入内错角的概念;2. 讲解判定方法: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内错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
2.3 判定方法3:对应角相等1. 引入对应角的概念;2. 讲解判定方法: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对应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平行。
第三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 举例讲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 练习:已知一条直线上有点A,求距离点A固定距离的点B所在直线与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
3.2 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1. 举例讲解:已知两条直线上的角相等,求这两条直线平行的证明;2. 练习:已知两条直线上的角相等,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第四章:平行线的综合应用4.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1. 举例讲解: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关系;2. 练习:已知三角形ABC,求证:AB//CD。
4.2 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几何问题1. 举例讲解:平行线与四边形的关系;2. 练习:已知四边形ABCD,求证:AD//BC。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1.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2. 强调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平行线。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应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讲解并演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初中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初中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学校数学教案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及运用其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二〕整体感知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以模型演示,引导同学观看,、分析、总结,讲授新知,以变式训练稳固新知,在整节课中,较充分地表达了规律推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同学们推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3.假如直线、都和平行,那么、就平行.同学活动:同学口答上述三个问题.【教法说明】通过三个推断题,使同学回忆上节所学学问,第1题在于强化平行线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内〞,第2题不仅回忆平行公理,同时使同学生疏学习几何,语言肯定要精确、标准,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就有不同的结论,第3题复习稳固平行公理推论的同时提示同学,它也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师:测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中的一个是直角,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吗依据什么同学:能判定垂直,依据垂直的定义.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方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如何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老师在同学思考未得结论的状况下,指出不能直接利用手行线的定义来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需找其他可以测定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呢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在前面复习平行公理推论的状况下,有的同学会提出,再作一条直线,让。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演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同旁内角互补。
3.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2)平行线上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平行线上的内角和为18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与证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概念。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演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与点评,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动态演示,增强学生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理解;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几何画板软件;3. 练习题;4. 学生分组。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掌握程度;3.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用手机或相机拍照,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2)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道平行线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
3.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讨论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1.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铁轨、电线、书本的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平行线的例子?这些平行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的概念。
3.引入新课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平行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身能力。
2.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3.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设计教案
5.2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5.2 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5.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二、新课引入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四、平行公理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五、三线八角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六、课堂练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50°,则∠的度数是()A.50° B.130° C.50° D.不能确定或130°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 ∠3.课堂小结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课后习题1.教材P19第7题;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第二篇: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设计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2)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内错角相等。
(3)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旁内角互补。
(4)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3.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对平行线的认识。
2. 讲解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技巧。
4.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规律。
5.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在几何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教室内的墙面和地板,我们可以发现平行线的存在。这个案例展示了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线的特点。
b.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运用判定方法时,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导致判断错误。
-突破方法:
1.强化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角度的识别和计算。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判定方法,注意避免常见错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整体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发现同学们对平行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平行线定义的理解,部分同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学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任务分析】1、学习结果:本课属于智慧技能的规则学习。
2、学习条件:( 1)必要性条件:规则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概念,此处要学习的四个概念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 ,四个都属于定义性概念。
概念的先决条件是辨别。
(因而决定教学的顺序为辨别—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 2)支持性条件:两直线平行可用推平行线法来检测,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都可以用量角器测得。
学生学习用具:两把尺子或三角板。
本节分两个课时讲,第一课时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课时二再介绍判定方法三。
3、学生的起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概念。
学生会具有辨别能力,会使用几何工具辅助学习,具备一般的推理能力。
起点能力使能目标一使能目标二终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作图在平行线和结合图形学生自知道两角关系运用判定“平行线”的概念非平行线上找到己归纳出平行线方法来证明,并使用正学生会使用几何这几对角判定方法确的证明格式工具辅助学习,具发现这些角的关备一般的推理能系力。
4、教学重点:对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5、教学难点:方法的归纳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教师活动过程1、?本堂课分五块讲解习得1、回顾三线八角阶段2、平行线概念3、平行线判定方法4、本课重难点5、总结与练习(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1、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三线八角”a314a12358a267问那些角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让学生在自己纸上也画一下,或者用手势比一下。
学生活动看 PPT个别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用手势表示各种角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概念,一部分学生会把在同一2、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应用练习: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平行线在建筑设计、道路规划、印刷排版等方面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分享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平行线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平行线及判定定理和平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平行线,并理解平行线的定义;(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两条直线平行;(3)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平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3)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理解与应用;(2)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如在黑板上画出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平行线的定义。
2. 探究与交流:(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给出判定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平行。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判定练习。
(2)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给出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性质应用练习。
3. 巩固与拓展:给出一些有关平行线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在长方形中,对边是否平行?为什么?四、作业布置1. 必做题: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2. 选做题:进行一些有关平行线的实际问题探究。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平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案章节:一、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 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特征:a)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b) 平行线永不相交。
c)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解释平行线的概念,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特点。
3. 讲解平行线的特征:分别讲解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距离相等的特点。
4. 互动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征,检查理解程度。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平行线。
教案章节: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平行线。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同位角相等法: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法:内错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同旁内角互补法:同旁内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讲解同位角相等法、内错角相等法、同旁内角互补法的原理及应用。
3. 互动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检查理解程度。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平行线。
教案章节: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b) 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c) 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2. 平行线的应用:a) 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b) 求解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夹角。
c) 求解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教案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运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分享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三、探究活动1. 教师出示探究活动一: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实际应用1. 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案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分数。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分数,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学会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方法判定平行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2)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3)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直线模型;3. 量角器;4. 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直线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直线上的角,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邀请数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理解;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示范课教案【人教数学七上】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 能够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3. 经历实验过程得到判定方法1,再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判定方法2和3;4. 在学习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过程中,感受逻辑推理,逐步学习证明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难点:在学习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过程中,感受逻辑推理,逐步学习证明的方法.三、教学用具三角板,直尺,电脑,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几何语言:∵∠1=∠2(已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处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想一想】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展示课件,并说明角尺用途,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合作探究】能否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讲解结束,教师可提示学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合作探究】如图,如果∠2=∠3,能得出a//b吗?分析:∵∠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1= ∠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对学生板书不规范的步骤,进行纠正并讲解,最后总结判定方法2【合作探究】如图,如果∠2+∠4=180°,能得出a//b吗?分析:∵∠2+∠4=180o (已知)∠1+∠4=180o(邻补角的定义)∴∠1=∠2 (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对学生板书不规范的步骤,进行纠正并讲解,最后总结判定方法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对三种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课件演示【典型例题】例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答: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法1:∵b⊥a,∴∠1=90°同理∠2=90°∴∠1=∠2∵∠1和∠2是同位角,∴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法2 :证明∵b⊥a,∴∠1=90°又c⊥a∴∠3=90°∴∠1+∠3=180°∴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学生独立写完证明过程后,教师板书推理过程1,强调证明过程的规范性.【随堂练习】1.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1)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2)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解:(1) AD∥B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AE∥C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若a∥b,b∥c,则a∥cB.若∠1=∠2,则a∥cC.若∠3=∠2,则b∥cD.若∠3+∠5=180°,则a∥c教师给出练习,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