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重点知识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dedb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8.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重点知识总结植物生长与发育
- 植物生长的两个阶段:萌发期和生长期。
- 植物体的组成:根、茎、叶和花。
- 植物的繁殖方式: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植物的吸收方式:根吸收水分和养料,叶吸收二氧化碳。
动物的组织与器官
- 动物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
- 动物的营养方式:食肉、草食和杂食。
- 动物的呼吸方式:肺呼吸、鳃呼吸和皮肤呼吸。
- 动物的循环系统:开环循环和闭环循环。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并固定二氧化碳。
- 呼吸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 发酵作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通过发酵作用分解产生能量。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显性与隐性遗传、基因和基因型。
-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和生
物相似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
-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适应性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0f57c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9.png)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归纳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点,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生物现象。
本文将对初中人教版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要点。
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世界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细胞核。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
2. 生物的组成成分生物体主要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大类组成。
有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它们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而无机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等,对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所差异。
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型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但含有线粒体和多个小液泡。
4. 遗传的基本单位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着生物的遗传特征,它通过DNA分子的信息编码传递给后代。
基因由三个碱基的序列组成,每个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
5.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具有双螺旋结构。
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来实现基因的表达。
6.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核DNA复制后进行的一系列分裂过程,产生两个相同的细胞。
无丝分裂则是细胞直接分裂,没有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形成。
7.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过程,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能量转换过程,通过有机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释放能量。
8.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通过基因的遗传和变异来推动物种的演化。
进化是物种在长期适应环境变化中逐渐形成新的种类和形态的过程。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5931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a.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2.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具有物质转运、稳定细胞内外环境等功能。
3.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参与细胞呼吸作用,生成ATP 分子。
4.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参与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
5. 细胞核负责维护细胞的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6. 溶酶体参与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二、遗传物质DNA1. DNA是细胞内带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存储在细胞核中。
2. DNA的结构是由四种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3. 遗传信息是通过DNA的序列来传递的,基因是DNA分子上的遗传单位。
4. DNA复制是细胞分裂必须完成的过程,遗传信息得以传递。
5. DNA突变是指DNA中的核酸序列发生变化,是基因变异和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三、细胞的生命活动1. 细胞的新陈代谢包括物质合成与分解两个过程。
2. 呼吸是细胞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3.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利用太阳能进行的有机物质合成过程。
4. 消化是细胞通过溶酶体等器官将外界物质分解吸收的过程。
5. 分裂是细胞繁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四、生物间的相互关系1. 物种间存在着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多种关系。
2.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等概念,反映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五、生物技术的应用1.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的生理、生化特性及遗传信息进行的技术。
2.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基因工程、组织培养、酶工程、抗体工程、发酵工程等。
3. 合理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创造农业、医学、环境等领域的更大价值。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9fc351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7.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和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人教版重点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重点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3b411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a.png)
人教版重点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心整理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生物的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3)制订计划:检验假定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请求:需设计比较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独变量。
其他条件都不异。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顺应举例:荒凉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如果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9381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a.png)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中生物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所以想要学好初中生物做好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很重要。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P1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0554ff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0.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疏生物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养分;生物能进展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响;生物能生长和生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分类按形态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分,水生,陆生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外表。
3、生物圈中的生物: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供给根本的条件:养分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肯定的生存空间。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3、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肯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生物局部消费者分解者〔如细菌、真菌〕非生物局部: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供给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1)食物链肯定是从生产者开头(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淌方向〔能量逐级递减〕(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简单的关系形成的网状构造。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终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存,在食物链中,养分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存的有毒物质越多。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9439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f.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 调查的一般方法2.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圈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如,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如,蚯蚓能疏松土壤。
四、生态系统1.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 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镜等。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677fbabb4cf7ec4afed0d6.png)
生物高频考点考点1:细胞1、植物细胞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细胞膜,应把光线调暗些。
2、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根细胞等非绿色部分的细胞、叶片上下表皮细胞。
3、含有细胞壁的细胞有:植物细胞、细菌细胞、真菌细胞。
4、含有液泡的细胞:酵母菌、植物细胞。
(液泡里面可能含有多种无机盐、糖类、氨基酸、色素等)5、呈现气味或颜色的物质在液泡里(细胞液里),决定颜色及酸甜的结构是细胞核,决定颜色及酸甜的物质则是遗传物质或染色体或基因。
6、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7、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真菌(霉菌、酵母菌、蘑菇、木耳、银耳等)考点2:细胞分裂与分化1、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前后遗传物质一样,没有发生改变,2、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里面的染色体,会先复制,再分裂,新细胞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染色时细胞里最明显的是细胞核3、细胞分裂是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生差异的过程,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4、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如根生长一方面与分生区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又与伸长区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有关。
考点3:食物链、生态系统1、沿着食物链随营养级升高,生物数量与能量逐渐减少;有毒物质是逐渐积累。
2、“草→虫→蛙→蛇”,食物链的箭头只能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且箭头不能用横线代替,该食物链中只有两种成分,一类是生产者,一类是各级消费者,没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也没有光照等非生物因素。
3、在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分解者。
4、多条食物链交错时,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5、题目给出一条食物链,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非生物因素和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人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c3db4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f.png)
人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细胞与组织
- 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 细胞可以通过分裂繁殖,保持生物种群的增长。
- 组织是由相同或类似细胞组成的。
- 动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结构有所差异。
生命的基本特征
- 自我营养:生物能够通过新陈代谢从外部获取能量和物质。
- 生长和发育:生物可以通过增加细胞数目或细胞体积来生长。
- 繁殖:生物可以产生后代,维持物种的繁衍。
- 适应环境:生物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存。
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非常重要。
植物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 植物的主要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
- 植物的生活方式有自养和寄生两种。
动物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多样,适应各种环境。
- 动物可以根据其摄食方式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 动物的生活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等多种形式。
物种的保护
-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 物种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任务。
- 保护物种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并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a647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a.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篇一1、叶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所以落叶时,叶片的正面着地。
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输送氧气)3、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因为细胞内含有较多提供养料的(卵黄)4、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6、流感病毒有200多个变种,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而不是分裂。
接种一种流感病毒的疫苗,也可能患流感,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抗体与在、抗原具有一一对应性)7、炎热的夏天绿色植物在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间段气孔是关闭的,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快散失,但是同时造成的后果是(光合作用减弱)8、肾小管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9、在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组织细胞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是(循环系统)10、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1、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1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过程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然后通过(捕食关系)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及死亡后的遗体,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将该物质分解,形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13、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总称)处在(收缩)状态14、酸味,甜味、辣味、刺激性的气味、决定花瓣的颜色的花表素等都是溶解在细胞的(液泡)的细胞中的成分中。
15、幼根的标记方法的结果:变化最明显的是(伸长区),标记线变得最模糊不清的(伸长区),得出的结论(伸长区是生长最快的部位)16、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促进根对水的吸收、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17、果树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18、保护易感者的措施(a接种疫苗b锻炼身体c远离传染源)19、观察动物细胞时,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39;正常形态。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150b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e.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生存发展。
2. 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孤立的。
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
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包括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比较迅速的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殖后代。
3.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4.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
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藻类有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2.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有茎、叶分化,无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
3.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有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蕨菜、满江红等。
4.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柏、银杏、苏铁等。
5. 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有桃、大豆、水稻、玫瑰等。
四、生物圈中的人1.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它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
2. 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3.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4. 泌尿系统由肾脏和膀胱组成,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形成尿液并排出代谢废物;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其他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5. 神经系统由脑和神经组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神经由神经纤维组成,包括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新版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新版.pdf
![新版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新版.pdf](https://img.taocdn.com/s3/m/247cc97f336c1eb91a375d49.png)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动物和人要吃饭,植物要吸收水和无机盐);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出汗、排尿);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刺激会合拢,动物躲避敌害);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由下至上约20km 二、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12-17):1、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例:荒漠骆驼尿液少(干旱环境);旗形树(多风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厚(低温环境);骆驼刺(干旱少水环境)2、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例:植物防风固沙降温“绿色长城”,蚯蚓使土壤疏松肥沃。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③环境影响生物五、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两者缺一不可)②组成:①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
初中生物知识复习总结归纳_(人教版_七、八年级)
![初中生物知识复习总结归纳_(人教版_七、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6275b0b02020740be1e9b0a.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1. 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之外)。
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的生物圈。
4.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
6.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7.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越大、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多、越小、越亮。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8.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学说由施莱登、施旺创造。
9.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10.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 ,DNA 上有遗传信息。
1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分裂过程:细胞核分开、细胞质分开、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2. 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的功能,分布在体表和管腔内表面。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d51c497375a417876f8f4d.png)
器—可以转动的圆盘, 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 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 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 —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 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
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6、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令。
10、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
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
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9、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
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
令。
10、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
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
![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35efc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0.png)
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初中生物人教版知识点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按照生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和紫菜等(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水绵:多细胞的丝状体,叶绿体成螺旋状排列;衣藻:单细胞个体,杯状叶绿体(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4、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释放氧气、可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
5、苔藓植物(1)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3)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也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起固着作用的假根。
(4)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而指示植物,自然界重要的“拓荒者“;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6、蕨类植物(1)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满江红(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3)生活环境: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4)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煤。
(5)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蕨菜酿酒和食用--蕨卷柏贯众--药用满江红--绿肥和饲料初中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67a9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2.png)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 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二、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负责生命活动的进行。
3. 组织的构成:由相似的细胞聚集形成,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三、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 植物的分类:根据形态和结构特点,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4. 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四、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 动物的分类:根据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动物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3. 动物的生理功能:摄取营养、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
五、微生物的世界1.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种类多、分布广泛、繁殖快。
3. 微生物的作用:参与物质循环、制造抗生素、发酵食品等。
六、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双螺旋结构。
3. 生物的进化: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不断进化。
七、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d0294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a.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
2.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能够进行呼吸-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2. 组织、器官和系统:- 组织是由相似的细胞组成的-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共同完成某项生理功能三、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 植物的形态结构:- 植物体由根、茎、叶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2. 植物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四、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 动物的形态结构:- 动物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或皮肤- 体内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等2. 动物的生理功能:- 消化: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吸收和利用- 呼吸: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通过循环系统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同时带走废物五、细菌和真菌1.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形态- 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 细菌在自然界中参与物质循环,在医学上有有益菌和致病菌之分2. 真菌:- 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如酵母菌和霉菌- 真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在食品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六、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关系等2. 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特征,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七、生物的进化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种类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过程2. 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比较解剖学- 胚胎学3. 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物种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八、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九、人体健康与卫生1. 健康的概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2. 个人卫生习惯:- 饮食卫生- 个人清洁- 体育锻炼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了解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层次、生理功能、分类、进化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解框架。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72b091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5.png)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其实初中的生物并不难学,觉得难学的同学主要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为此,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P1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一科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理解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设计(对照试验)。
原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都相同。
增加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三探究实例探究一:1、显微镜的使用: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或物镜上标注的5×,表示放大倍数为5倍),假如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体被放大了50倍。
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物体是反的,将写有“上”或“P”字的透明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或d,要将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的物体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右下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哪偏往哪移。
③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
④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与所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和大小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细胞数量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细胞数量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3)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避免细胞重叠)(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染色后能使细胞核更清晰)(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口诀来记忆:擦、滴、撕、、盖、染、吸.关于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答案:D探究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尝试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实验变量,识别对照实验,科学地处理数据,预测实验结果,或对证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实验结论。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设置对照试验,(创设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4)实施计划:观察并进行记录(5)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6)表达交流:小组汇报实验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自然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条件(都相同)。
这个实验的鼠妇数量应在(10只)以上探究三: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具体步骤如下: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褐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
(1)步骤①的作用:消耗和转运叶片原有淀粉。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溶解叶绿素。
(3)这个实验说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4)这个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5)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实验。
(6)步骤④中采用的加热方法,目的是避免爆炸危险。
探究四: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变量,识别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果,或对证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实验结论。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系吗?)2.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系)3.制定计划:设计下表试管实验设计1 馒头屑加2 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 ℃水浴10 分钟2 馒头屑加 2 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 ℃水浴10 分钟4.实施计划:按表格中进行实验,最后滴加碘液。
得出现象是(1)没变蓝,(2)试管变蓝5.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分析实验(1) 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2)除了变量以外,其它条件都必须相同吗?相同。
(3)把试管放入37 ℃温水中10 分钟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_。
(4)滴加碘液后,没变蓝色的是 1 号试管。
(5)上题试管中物质没变蓝色的原因是淀粉被分解了。
五、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以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1.识别动植物细胞,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功能(要求能填图)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细胞结构)(动物细胞结构)2.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能区分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动植物细胞都有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3细胞各结构生理功能(要求)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酸、甜、苦、辣、刺激性气味),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动力车间,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动物细胞中有线粒体三、(草履虫、眼虫、变形虫、衣藻、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
四、(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植物体的五种基本组织,结合实例识别植物的器官主要由哪几种组织构成植物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1)保护组织---根、茎、叶表面保护作用(2)机械组织----茎、叶、花柄、果皮、种皮等起支撑和保护作用(3)输导组织---根、茎、叶等运输作用,导管运水和无机盐,筛管运有机物(4)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储存营养(5)分生组织----茎尖、根尖、芽顶端。
分裂新细胞,植物生长具体的实例:例如番茄的果实表面的果皮是保护组织和机械组织,果肉是营养组织,果肉中丝络是输导组织。
植株的茎顶端是分生组织4知道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名称: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皮肤)、结缔组织(血液、骨)、肌肉组织(心肌)、神经组织(脑、神经)五、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例如西瓜、桃子我们吃的是果实。
萝卜吃的是(根)。
白菜吃的是(叶),自己在进行举例。
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4.植物体和人体结构层次的差别是人体有(系统),植物体没有。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一、结合教材和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了解并能识别环境中(水、空气、温度、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葵花朵朵向太阳”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菊花通常在秋天开放,说明光照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2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说的是温度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3.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是水对植物的影响4.下过雨后蚯蚓爬到地面上:空气对生物的影响二、能够识别生物对生物的影响1.(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2.(稻田中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3.(蚂蚁、蜜蜂组成一个大家庭,成员分工明确)是(合作关系)4.(人体内寄生的蛔虫从人体内获取营养)是(寄生关系)5.(真菌和藻类植物、根瘤菌和豆科植物、肠道内的某些细菌为人体合成维生素K)都是(共生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骆驼尿少、排汗量少适应沙漠干旱环境);2(骆驼刺地下的根很长适应沙漠的干旱);3(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北极寒冷环境);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蚯蚓疏松土壤);2(植树调节空气湿度、防风固沙)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五、生态系统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理解定义能够判断是不是生态系统,要符合即有生物还要有非生物例:一片大草原,一个湖泊,一片森林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对)例:海洋里所有的生物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错)(这仅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花、草、树、藻类等植物是(生产者);兔、虫、虎、鹰、蛇等动物是(消费者);蘑菇、木耳,乳酸菌等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3.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可以有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形成(食物网)。
要求能够正确书写食物链。
书写食物链注意: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下一级消费者。
例如:草兔狐。
4.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如果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最高级的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例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这条食物链,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食虫鸟5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N h=T O u(f鬳筄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有绿色水库之称和地球之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松花江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扎龙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8.具有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绿色植物生活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二、根尖的结构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根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