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第一节中国古代官学

中国古代官学教育就是指中央朝廷直接举办与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学校系统。中央官学的产生与发展,就是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

一、中央官学教育:

(一)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与衰落:就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虽有西周“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南宋以后官学逐渐走下坡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末,中国古代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与学校教育所取代。

(二)中央官学教育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最高学府——太学与国子监: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就是太学。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无前124)创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名,至成帝时增至3000人,最多时增至3万余人。汉代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隋文帝设国子寺,炀帝时改名国子监,就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与国子监就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与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专科学校: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注:属医学,学习道教、佛教、的治病方法,达到“以咒禁祓除邪魅”的医疗效果,以巫术为医术也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崇玄学(唐统治者尊崇道教,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崇玄学,习《道德经》、《庄子》、《列子》等道家经典著作),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3、贵族学校:东汉的四姓小候学,唐朝的弘文馆,宋代的宗学、诸王官学及内小学,明代的宗学,清代的旗学、宗学等等,都属于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的贵族学校。4、短期学校:在封建社会中央官学系统中,有少数学校,既不就是高等学府,又不属于专科学校,更不就是贵族学校,而就是君王或执政大臣暂

时开设时间短促无制度系统的学校,故称为短期学校。如宋代的外学(又名辟雍)、广文馆、四门学等都属这类短期学校。另外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设立的普通国立小学,也属于中央官学的范围之内。

二、地方官学: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学自西汉景帝时文翁(约前180-120)在蜀郡设学官开始。汉武帝对文翁设学官甚为赞许,并诏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至汉平帝时地方官学体制开始确立。按制度规定,郡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学校名称由此而来。东汉出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班固《两都赋》)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官学衰废,“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繁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宋辽金时期,除辽金亦设有地方学校之外,宋代地方官学在学校经管方面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官员,各路置提学事司,掌管州县学政,就是我国正式建立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之始。元代地方官学制度比较完备,在各路府州县内,均有相应学校,但就是事实上有名无实,并未普遍设立。明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即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村设立社学(设在城镇与乡村地区,以明间子弟儿童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1700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

第二节中国古代私学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就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私学,就是指不由政府主持、不纳入国家学校教育制度之内,由个人或社会集团主持、经营、管理的教育活动。它既包括没有固定场所的游动四方的私人讲学,也包括以一位学术大师为核心的私学集团,当然还包括有着固定场所的正式的私学类型。

一、中国私学的产生: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产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丘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春秋战国就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私学就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 ,且她们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儒家、墨家、道家与法家四大学派。在学术上各家互有长短,相反相成。其中创立儒家学派的孔丘虽在政治上持守旧态度,但在整理文化遗产与创办私学方面却就是功垂千秋的。孔丘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门生,培养了大批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才。孔丘为代表的儒家重视教育,以六经为教科书;诗——文学课,书——政治课,易——数学课,礼——道德伦理课,乐——音乐艺术美学课,春秋——历史课。孔子不愿讲怪力神乱很少谈宗教内容。以孔丘为首的儒家

私家学不重视生产知识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传授,实为儒家教育不足之处,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影响。孔丘教学态度认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卷”,并创造了一套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如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等等。所以,从办私学教育时间之长久,从事私学活动精力之集中、私学教育经验之丰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来说,就是其她任何学派的私学所不及的。与她同时还有墨家,代表农业手工业者的利益,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墨儒并称,成为春秋时代的显学。

二、中国私学的发展:秦代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就是并不禁止私学。于就是古文经学面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古文经学讲究名物训诂,注重考证,后世名之为“汉学”。汉代私学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蒙学与精舍”(精庐)两种。前者就是小学程度的书馆、学馆,属启蒙教育;后者为专攻经学的经馆精舍、精庐等,属提高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颓,私学却呈现繁荣局面,名儒聚徒讲学仍占重要地位,学生人数上百人或计千人屡见不鲜。这个时期的私学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儒学,还包括玄学、佛学,道教、以及科学技术等。梁代周兴嗣编辑了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千字文》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家庭教育的代表作。《五经》、《论语》、《千字文》等教材还传入日本。唐代私学遍布城乡,制度不一,程度悬殊,既有名士大儒,如颜师古、孔颖达在任官之前,均就是私学教师,“以教授为业”、“以教授为务”,一代名儒刘焯、国子学博士尹知章,不仕尹知章,不仕归田后均在家乡教授生徒;另一方面也有村野启蒙识字的私立小学。

三、中国私学的进一步发展: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就是书院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就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与蒙学,启蒙教材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以及以后编的《千家诗》、《杂字》。等到明清朝代,学塾有坐馆或教馆(即有钱人聘请教师在家教授子弟的蒙学)、家塾或私塾(即教师私人以教书为业,在家收徒教授的蒙学)、村塾或村学(即一般工商业者或农民集资兴建的蒙学)、义学或义塾(即由地方宗族设立或热心教育的知名人士捐资设立的蒙学)等四种形式。

卢梭的教育思想: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就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她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就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您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您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瞧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她说, "我们的才能与器官的内在发展,就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就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就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她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就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她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她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就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就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与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就是指人的才能与器官,也就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她瞧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就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她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她喜欢做的事情,这就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她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与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与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与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与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与头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