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与政治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儒家确实与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儒家传统的经典著作留下来的主要有有《论语》、《孟子》、《大学》等,里面的论述都涉及到政治方面。像《论语·为政》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①《大学》这本书主要是讲儒家从“内圣”到“外王”的一个基本思路,也可以说是一个由内心圣明到向外推己及人,进而建立制度的一种理论,也是一套政权运作的表现方式。同时,儒家思想也被看作是沦为了政权的附庸,为政权服务。但是,儒家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权,以及在政权之下儒家的发展如何?我认为与其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讨论,不如把它作为一个思想史的问题来研究讨论,考察这个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与政权的相互关系,只有这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之后,我们才能够依靠客观、真实的史实来研究讨论儒家思想与政权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大学、明明德、至善、儒学与政治
我们先从《大学》了解儒家的“内圣外王”的基本思路。
一、读《大学》后对它的理解
《大学》章句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人,在至於至善。”②
朱熹注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明德,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昬;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逐明之,以复其初也。”
什么是大学?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这样讲大学:“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民,则既莫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也。”所以,在朱熹看来,大学就是古人教书育人的方法,民由天生,被赋予仁、义、礼、智等崇高的德行,人生下来之后被欲望所蒙蔽,明德并不能显现出来。通过大学这种教育方法,帮助我们重新找回这种明德。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这样讲:“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
①【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为政》,中华书局, 1983年, 第五三页.
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窥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所以,大学是与小学相比而言的,在《四书或问》中,朱熹讲了小学与大学的关系:“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这些都论证了做人、做学问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做工夫,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舍本逐末。
“在亲人,在至于至善。”朱熹注曰:“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然之污也。止者,必至於是而不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於至善”。
这句话总的意思,按照朱熹所讲就是,人的天性至灵不昧,具有一种完美的德行,叫做明德。这种明德被后天的外界物欲所污染,大学的根本道理就是通过学习圣人那种崇高的德行,帮助我们重新找回自己同样的德行。就叫明明德。我们自我更新品德之后,更要推以及人,帮助他人去学习,最终达到事理当然之极。
这时候,我们会问,既然人是被欲望所蒙蔽的,而又有一门明明德的学问,这门学问从那里来?也就是说谁来教我们这门学问。在朱熹看来,天生万物,所生万物不同,气质各异。而尧舜等圣人天生就具备完备的德行,他们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古之大学就是以以尧舜之道所教人的。
总的来说,《大学》的三条纲领也就是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的基本构架。内圣就是人追求本身所具有的完美德行。外王就是不仅追求自身道德人格的完美,而且还要外化为推己及人的道德实践,进而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形式。但决不是说,我明明德之后就能亲人,就能至於至善,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条基本纲领是为我们指出了一个人生的方向,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是人生追求的一个方向。
二、读史后的反思
然而,在读了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之后,对于一些史实很让我有所深思,那
就是当儒家的思想遇到政治的时候,与它所倡导的一些信条与现实的政治显得是格格不入,有些甚至是颠倒乾坤。
我们从两个例子来看:首先,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的思想的汉代,君主汉武帝本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当时来看,他是真命天子,一国之君。要做一个圣明的君主,需要向仁、义、礼、智的德行去看齐。而他做的是什么呢?好的就不多说了。在皇权至高无上,不受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延续了十年的帝位使这位武帝本来就存在的好大喜功、挥霍浪费、迷信鬼神、刑法严酷等缺点在晚年恶性膨胀,造成严重后果。三十一年间六位丞相,只有石庆一人善终,他迷信巫术、君临天下,以皇权的威严不可侵犯而不讲任何道理逼死太子和杀死女儿。在他统治期间,整个社会“物故者半”,也就是死了一半的人,统治者还有什么英明伟大可言呢。①
其次,“唐宗宋祖”中的唐太宗,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一个时代,太宗李世民也以他的英明神武、虚心纳谏、勤政爱民闻名。不过,读史稍多之后,就会发现这位皇帝做了一件在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事:几次三番要看史官为他自己记载的历史,并亲自督促他们修改到他满意为止。他为什么这样做,大家可能也已经想到,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的,在这个事件中,他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政变后逼父亲李渊退位,登上皇位。②应该注意李世民杀兄篡位之前,有隋炀帝杀兄弑父,而这之后又有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皇位展开的激烈斗争,到武则天篡权,之后又有三次宫廷政变直到玄宗李隆基稳定了政局。所谓:“凡事为耳目所习者,其取法也易,其虑之耶亦深”。③
在这样的君主身上,用孔子的话说是“鲜矣仁”。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学》章句第九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④杨广、李世民这种行为是另一种“齐家”,与儒家所倡导的相比,简直是颠倒乾坤。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儒家的思想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统治者有那么大的影响,毕竟它只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更是在一种权力没有制约的君主身上。而儒家思想在多大程度
①葛剑雄:《葛剑雄——中国历史的几个片段》,上海书店出版社.
②黄永年:《论武德贞观年间统治集团的斗争》,中华书局.
③章太炎《书唐隐太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