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1不等关系 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不等关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二章第1节—不等关系。
从刚接触数学开始,学生一直研究的是等式关系及求解。
本章将引入不等概念,研究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不等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为本章的开篇,重点是探索、发现不等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掌握不等符号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是根据题意能正确列出不等式,表现不等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发现不等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掌握不等符号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是根据题意能正确列出不等式,表现不等关系。
2、过程与方法探索、发现不等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
总结列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对于不等式结果的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开启新的思维方式。
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图形变换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培养符号感。
培养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如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25cm,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100cm,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2(3)当8l呢?改变l的取值再试试,由此你能==l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12得到什么猜想?学生思考并回答:(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等于225cm ,那么绳长l 应满足254l ⨯=,如果面积不大于225cm 时,绳长应该不大于254⨯。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2100cm ,那么半径应满足不小于π10。
绳长应该不小于π20。
(3)当8=l 时,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大;当12=l ,圆的面积还是比正方形面积大;通过改变绳长的值,发现圆的面积总比正方形面积大。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如何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和练习题3.小组讨论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些不等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并互相交流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的问题,选取几个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不等式。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不等式相关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时的细节。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不等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8.板书(课后整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供您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知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不等关系的定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本质。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具体的不等式,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不等式的性质,从而加深他们对不等关系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为依托,旨在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本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关系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用不等关系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不等关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计生活实例: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时比较成绩等,让学生感知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在教学导入环节,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时比较成绩等,让学生感知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结合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数轴、图像等,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实际情境引入,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2)新课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并尝试用数学符号表达不等关系。
在课堂尾声,我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包括:
1.不用。
2.不等式的解法:梳理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强调数轴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3.课堂收获:让学生分享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以及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4.能够运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理解解集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数轴直观地判断不等式的解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从具体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结合起来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关系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对于数学中的等量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不等关系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既有挑战性也充满新鲜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有限,对不等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八年级 下册《不等关系》
教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不等关系》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不等关系》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正确解不等式。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运算规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不等式的解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正确解不等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解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等内容。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华赛跑,小明跑得比小华快,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等式的性质,通过实例解释不等式的性质。
例如,不等式2x > 3,当x增加时,2x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比3快,因此不等式成立。
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例如3x > 6,x > 2等。
引导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主要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不等式的来历,掌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如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这一章节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不等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传递性、同向可加性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然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直观地理解不等式表示的不等关系。最后,结合课后习题,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开展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相互指出不足,共同提高。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提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4.反思与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学习效果。
2.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如宝藏寻觅、最大利润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应用场景,如图表、动画等,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启发他们用不等式进行表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1不等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人性化的语言,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我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勇气和信心。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讲授新知识。我通过PPT展示了一系列的不等式例子,并解释了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不等式中的不等号,讲解了“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他们对于不等式的理解,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通过讲授新知,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进行了总结归纳。我让学生分享他们小组的解法,并引导他们发现共同的规律和结论。我强调了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关系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1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不等关系,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准确地阅读和书写不等式。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3.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并理解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不等式的解法,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表示。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不等式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4.实践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不等式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比较两物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
例如,物体A的高度为3米,物体B的高度为2米,可以表示为3 > 2。
让学生观察这个不等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等式的概念,解释不等式的含义。
通过PPT课件,展示不等式的符号“>”和“<”,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应用,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名师教案:第二章课题 不等关系
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名师教案:第二章课题不等关系一. 教材分析《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方程、函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本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解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不等式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不等式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实例材料: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
3.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不等式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配物品问题,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向学生介绍不等式的定义,使学生初步认识不等式。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如传递性、同向性等。
同时,给出一些不等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通过操练,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不等式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不等关系》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6.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7.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在不等式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8.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9.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
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图像法、区间法等求解不等式方法的掌握。
3.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不等式的构建。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比较法,将等式与不等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共性与差异,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利用图像法、区间法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过程: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不等关系第二章:2.1不等关系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不等关系第二章:2.1不等关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不等式解法中的基本操作;•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会通过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思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方式,加深对不等关系的概念和符号以及不等式解法中的基本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将会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探究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学生将会通过练习题的习题,进行不等关系的解法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平等、公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论证的重要性,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不等式解法中的基本操作;解不等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建模问题与理论证明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及时数课题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不等式的概念第二课时不等式的符号与性质第三课时不等式的解法概述第四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五课时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四、教学策略1.通过案例分析和应用建模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操作和解法方法。
2.采用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融入课堂互动、课外拓展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与作业安排1. 课堂评估•课堂小测验:课前5分钟进行一小测验,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课中设问:利用问题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内容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练习题进行课后跟踪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建议学生自行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并进行一定的论证,提高建模能力。
六、教学参考•《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愉快学数学》2018年10月第31期。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不等式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模型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思考。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下次讨论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他们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不等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5.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不等式组的解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 不等关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模型。
2.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会用不等号表示简单的不等关系。
3.能用实际生活背景和数学背景解释简单不等式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通过探寻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关系,认识不等式.2.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微课,动画,教学图片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本章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式有关的内容.师:既然不等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家肯定能举出不少例子.生:可以,比如每天我都比他早到校5分钟.师:很好,还有其他例子吗?(同学们各抒己见).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拿出给同学们参考一下.(展示投影片)师:你还记得小孩玩的翘翘板吗?你想过它的工作原理吗?其实,翘翘板就是靠不断改变两端的重量对比来工作的.师:那么,如何用式子来表示不等关系呢?(引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举出了许多不等的例子,不仅能从数字上,还能从现象、感觉上去体会不等关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体会不等关系如相等关系一样处处存在,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考中,亲身体会到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再思考该问题正好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探究的品质.【探究新知】1.如下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师:(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cm 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cm 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小组交流.师:本题中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你知道如何表示吗?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圆的面积是πR 2,其中R 是圆的半径.师: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 不小于”等词的含义吗?又如何表示呢?生: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通常用符号“≤”表示.“不小于”指的是“等于或大于”,通常用符号“≥”表示.师:下面请大家互相讨论,按照题中的要求进行解答.生:(1)因为绳长l 为正方形的周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4l ,得面积为(4l )2,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 2,就是(4l )2≤25. 即162l ≤25. (2)因为圆的周长为l ,所以圆的半径为R =2πl . 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 2,就是π·(2πl )2≥100 即24πl ≥100. (3)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1682=4(cm 2). 圆的面积为284π≈5.1(cm 2).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16122=9(cm 2). 圆的面积为2124π≈11.5(cm 2). 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4)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均为l cm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24πl >162l . 因为分子都是l 2,相等,分母4π<16,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因此不论l 取何值,都有24πl >162l . 设计意图:学生对大于、小于等关系容易理解,而对不大于等概念理解有一定难度,但讨论的气氛很热烈,从而感受到生活中没有数学解决不了的困难,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2.做一做: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c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6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 .设经过x 年后这棵树的树围才能超过30 cm ,请你列出x 满足的关系式.师: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列出关系式.生: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然后选代表回答.生:设这棵树至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30 cm ,根据题意,得:3x +6>30.3.议一议: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然后选代表回答.生:由162l ≤25,24πl >100,24πl >162l ,3x +6>30得,这些关系式都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由此可知: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 注:用“≠”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多样性,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不等式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如果学生存在困难,可以让学生将所列出的不等式与等式进行对比,然后类比等式的概念,得出不等式的概念。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数学教案教材版本:北师版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不等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和掌握不等关系的定义与性质;b.掌握不等关系图像的绘制方法;c.能够解决不等关系的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a.通过举例方式引入不等关系的概念;b.采用观察与归纳的方法,总结不等关系的性质;c.运用示例演练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细心耐心;b.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c.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等关系的定义与性质,不等关系图像的绘制方法。
难点:解决不等关系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引入:a.导入方法:通过举例引入不等关系的概念。
b.引导问题:小明有10支铅笔,小红有8支铅笔,那么小明比小红多几支铅笔?2.概念解释与性质总结:a.概念解释: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给出不等关系的定义。
b.性质总结:通过观察与归纳的方式总结不等关系的性质,并与等号关系进行对比。
3.不等关系图像的绘制:a.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关系图像的含义,并进行绘制。
b.指导学生绘制不等关系图像的方法与步骤。
4.解决不等关系的应用问题:a.对学生进行示例演练,提高解题能力。
b.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5.归纳总结与拓展探究:a.整理不等关系的定义、性质、图像绘制方法,并进行小结。
b.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关系,拓展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等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不等关系的定义、性质、图像绘制方法以及应用解题方法。
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本节课只是对不等关系的初步学习,还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巩固与拓展。
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步加深学生对不等关系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1 不等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1 不等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1 不等关系》这一节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中的基本概念如解、解集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后续的不等式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如何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如“小明比小红高,请问小明和小红的身高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不等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课件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给出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物品的价格、判断比赛的名次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不等关系的基本形式。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函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的不等式运算和不等式组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实数和函数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不等关系的基本形式。
2.能够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关系的概念,例如:小明比小红高,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关系?2.呈现(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给出两个实数a和b,如何判断a是否大于b?如何表示a大于b?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对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给出一些不等式,让学生判断其真假,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不等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不等式来表示问题的条件,并求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运用不等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不等式来表示问题的条件,并求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1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1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1 不等关系》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含义,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内容包括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运算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对不等关系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2.学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不等式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2.不等式的表示方法;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结合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不等关系的概念,例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种不等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不等关系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不等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不等关系的理解。
可以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例如如何判断两个不等式是否相等,如何解决不等式问题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经济、物理等领域。
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用不等式来表示和解决。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并提醒学生注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1不等关系 教案设计
3/5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1 不等关系 教案设计
教学环 节与步
骤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 四 环 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比如:x≤1,x>1.5,
节 : 归 3x+5>240,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用
再教 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尽情地驰骋,老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参 设计 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与学习。
5/5
高为 4 cm,如果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 8 cm²,那么
a 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
。(李有如下规定:每
件行李的长、宽、高三边之和不得超过 160cm。设行李
的长、宽、高分别为 a cm、b cm、c cm, 请你列出行
李的长、宽、高满足的关系
式
。
2/5
3、801班班长拿了56元钱去给班内20名优秀学生买奖
品,奖品有两种:钢笔和笔记本。已知钢笔每支5元,
笔记本每本3元,如果买x支钢笔,则列出关于x的不等
式是
。
4、某厂今年的产值为 100 万元,预计明后两年平均每
年增长率为 x%,如果按此速度发展,后年该厂产值将
超过 a 万元,请用不等式表示 a 与 x 的关系式
情 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建立方程模型和函数关系
析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初步具备了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抽象为数学问题或
数学模型的能力,为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
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为进一步展开不等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数
2.学会使用数轴比较大小,理解不等关系
3.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数轴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法
1.介绍数轴的定义及构成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借助数轴进行练习
3.给出实例,让学生感受数轴的实用性
第二步:数轴比较
1.列出几组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数轴表示出来
2.引导学生总结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让学生在数轴上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不等关系的引入
1.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提出不等关系的概念
2.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不等关系的理解
3.给出几组数字,让学生识别出其中的不等关系
第四步:解不等式
1.讲解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2.给出实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及展望
本次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重点由抽象的数学概念向实际运用转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短时间内教师难以完成所有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盲目扩展。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1《不等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等式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学会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不等关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不等关系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不等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关系的存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关系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理解不等号的含义。
2.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3.提高学生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关系的概念,不等号的含义。
2.难点: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的发现和表示。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入不等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不等号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不等关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等号的含义。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等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不等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关系,以及不等关系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一)[师]既然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家肯定接触过不少,能举出例子吗?[生]可以.举身边的例子.
[师]很好.那么,如何用式子表示不等关系呢?请看例题.如图,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都是a cm.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周长不大于25 cm,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周长不小于100 cm,那么圆的直径a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a=8时,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哪一个较长?a=12呢?
(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a的取值,再试一试.
[师]本题中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大于”等词的含意.
[生]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4倍.
圆的周长是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
二)[师]下面请大家互相讨论,按照题中的要求进行解答.
[生](1)正方形的边长为a,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为4a,要使正方形的周长不大于25 cm,就是4a≤25.
(2)因为圆的直径为a,所以圆的周长为πa,要使圆的周长不小于100 cm,就是πa≥100.(3)当a=8时,正方形的周长为4x8=32cm.圆的周长为π8≈25.12cm.
∵25.12<32.
∴此时正方形的周长较长.
当a=12时,正方形的周长为12x4=48cm.圆的周长为π12≈37.68cm.此时还是正方形的周长较长.
(4)我们可以猜想,对于边长为a的正方形和直径为a的圆,无论a取何值,圆的周长总小于正方形的周长,即πa<4a.
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为 3 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只列关系式).
[师]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列出关系式.
[生]设这棵树至少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得 3x+5>240.
【议一议】
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例:你会用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1)下图为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用v(km/h)表示汽车的速度,怎样表示v和40之间的关系?
(2)根据科学家测定,太阳表面的温度不低于6000℃.设太阳表面的温度为t(℃),怎样表示t和6000之间的关系?
(3)天平左盘放3个乒乓球,右盘放5克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乒乓球的质量为x(g),怎样表示x与5之间的关系?
(4)小明与小聪玩跷跷板,大家都不用力时,跷跷板左低右高.小明的身体质量为p(kg),小聪的身体质量为q(kg),书包的质量为2kg,怎样表示p、q之间的关系?
(5)要使代数式(x-3)0 有意义,x的值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
认一认: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不等式?
(1)a2+1>0 (2)a+b=0 (3) 8<9 (4) 3x-1≤x(5) 4-2x(6)x-y≠1【答一答】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的2倍与1的和大于x.
(2)y不小于1与y的差.
(3)a的2倍比a的平方的相反数小.
[生](1)2x+1>x(2)y≥ 1-y(3)2a < -a2
[师]列不等式时先抓住关键词,再选准不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