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Q值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

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

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标题: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Q值不高的LC谐振电路,通常是导线电阻是影响Q值的主要因素。

把线阻单独表示出来,就是这样的电路:按这个电路,谐振时Q值的计算是:式1: Q值 = L感抗 / R线阻这个电路在应用中,经常被等价为另一个电路:图2的电路在分析很多问题时很有用。

但谐振时Q值的算式变成这样:式2: Q值 = R阻抗 / L感抗两种形式都很好理解。

图1式1是串联分压模型,电感分压是电阻分压的Q倍。

图2式2是并联分流模型,电感分流是电阻分流的Q倍。

图2和式2对一个现成的电路有很好的描述力,但为设计电感带来很大的迷惑。

按照图1式1,感抗与越大,Q值越大。

而按图2式2,感抗越小,Q值越大。

到底感抗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原来,图2的R阻抗,是在电感确定之后才确定的,是从Q值反算出来的:式3: R阻抗 = Q值 * L感抗例如按图1,R线阻=1欧,L感抗=20欧,则有Q值=20。

如果等效成图2电路,就有R阻抗=20欧*Q值=400欧。

当线阻是影响Q值的主要因素时,加大电感可以提高Q值,因为电感量的增加比线阻的增加更快。

在电感量较小时,电感量是与匝数的平方成正比的。

上例把匝数加大一倍(原来的2倍),那么R线阻=2欧(原来的2倍),L感抗=80欧(原来的4倍),便有Q值=40(原来的2倍)。

折算为图2,R阻抗=L感抗*Q值=80欧*40=3200欧(原来的8倍)。

但是,LC谐振回路要接负载。

负载经常都是真家伙并联分流的。

不考虑线阻时,和图2一样的结构:这时Q值的计算方法又和式2一样结构:式4: Q值 = R负载 / L感抗因为R负载是真实的,不是反算出来的,所以式4表明L感抗越小,Q值越高。

把串联线阻和并联负载都画出来,就是这样:L电感正好夹在R线阻和R负载之间。

为了Q值高,L感抗要尽量比R负载小,以便获得尽量大的分流。

同时,L感抗要尽量比R线阻大,以便获得尽量大的分压。

如果R线阻=1欧,R负载=1万欧,那么L感抗最好就是100欧。

电路q值的计算

电路q值的计算

电路q值的计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路的Q值是指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

品质因数是电路的一个重要参数,衡量了电路在特定频率下的能量储存和损耗比例。

在电路领域,Q值通常用来描述电路的频率选择性,也就是电路在特定频率下的性能表现。

Q值越高,表示电路在特定频率下的能量储存越高,损耗越小,频率选择性越好。

Q值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电路具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下面将会介绍几种常见电路的Q值计算方法。

1. 电感电路的Q值计算对于串联电感电路,其Q值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出:Q = ωL/RQ为品质因数,ω为电路的角频率,L为电感的电感值,R为电路的电阻值。

4. 电路中的Q值应用Q值在电路设计和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电路的性能,优化电路设计,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高Q值的电路通常具有较好的频率选择性,能够减少损耗,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第二篇示例:电路的Q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主要用来描述电路的品质因数,即电路在特定频率下的能量损耗情况。

Q值越高,代表电路的能量损耗越小,品质因数越好。

在电子工程领域中,Q值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工程师们设计出更加优秀的电路系统。

Q值的计算通常涉及到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参数,其中最常见的是针对谐振电路的计算。

谐振电路是一种能够在特定频率下产生共振的电路,它是许多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谐振电路中,Q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Q = ωL/RQ代表电路的品质因数,ω是电路的角频率,L是电路的电感,R 是电路的电阻。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谐振电路的Q值,从而评估电路的品质因数。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工程师们通常会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从而优化电路系统的性能。

除了在谐振电路中,Q值的计算在其他类型的电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滤波电路中,Q值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评估电路的频率选择性能;在放大电路中,Q值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评估电路的稳定性和功耗情况。

电磁感应中q的公式

电磁感应中q的公式

电磁感应中q的公式
在电磁学中,Q(Quality Factor)是一种衡量一个电感器的等效容性与损耗的比值,它表示电感器具有多少损耗,并且它能在频率发生变化时保持响应能力。

Q值越大,损耗越小,意味着能在保持同样工作能力的情况下耗尽能量越少,而且电感器的响应能力也越强。

因此,Q值是用来衡量电感器(电容器)的有效性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Q值的公式是:Q=XL/R,其中,XL为等效感抗,R为等效电阻。

由此可见,Q值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参数,只有当这两个参数达到最佳水平时,Q值才能达到最佳值。

另外,Q值还受到频率的影响,在低频率下,Q值是最高的,而在高频率下,Q值会逐渐降低,但是由于要求的不同,在不同的频率下,Q值的值也不尽相同。

此外,Q值并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参数,它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电感器的绝缘本身可能会发生改变,电容器的外表可能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因此,Q值也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化。

在实际工作中,Q值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其原理是把一个可调整的电路调节到一定的工作频率,然后计算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比值,再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出Q值。

由于Q值是一个重要参数,电路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等效容性和损耗,从而控制Q值。

通过恰当的调节,Q值可以达到最佳值,从而使电路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Q值概念

Q值概念

电感Q值:
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

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

电感器品质因数的高低与线圈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及铁心、屏蔽罩等引起的损耗等有关。

Q L=WLI2/RI2=WL/R(W:角频率;R:分布式电阻;L:感抗)
电感线圈Q值:
线圈磁场中无功功率与损耗与电阻(电感所体现的分布式电阻,其中分布式电容忽略)中的功率比值。

Q L=WLI2/RI2=WL/R(W:角频率;R:分布式电阻;L:感抗)
电容器Q值:
容抗与串联电阻(电容所体现的分布式电阻,其中分布式电感忽略)比值。

Q C=(1/WC)/R=1/WCR(W:角频率;R:分布式电阻;C:容抗)
谐振回路Q值:
一般按能量关系定义:
Q=2п*(谐振回路储藏能量/震荡一周损耗能力)(W:角频率;R:分布式电阻;C:容抗)。

电感的计算公式

电感的计算公式

电感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感元件类型和电路结构而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线圈结构,可以使用理论公式来计算电感值。

例如,对于一个理想的螺线管线圈,电感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L = (μ₀ * μᵣ * N² * A) / l,其中L是电感值(单位:亨利),μ₀是真空中的磁导率(约为
4π×10⁻⁷ H/m),μᵣ是线圈的相对磁导率,N是线圈的匝数,A是线圈的截面积,l是线圈的长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专门的电感测量仪器,如LCR表或电桥,通过测量线圈在电流变化时的响应来确定电感值。

另外,使用电磁仿真软件(如ANSYS、COMSOL等)可以对复杂的线圈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得到电感值的估计。

电感功率单位

电感功率单位

电感功率单位1. 电感功率单位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电感功率单位是用来表示电感器件所具有的能量转换能力的一个物理量。

它是以瓦特(W)为单位的,通常用于表示电感器件在电路中所消耗的功率大小。

在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功率时,需要考虑到电感器件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因此需要使用到电感功率单位。

2. 电感器件的工作原理为了更好地理解电感功率单位,需要先了解一下电感器件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当通过一个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随着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而变化,从而产生一定大小和方向的反向电动势。

这个反向电动势会阻碍当前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并将一部分能量转化成热能散失掉。

3. 什么是Q值在讨论关于电感功率单位之前,还需要了解另外一个与之相关联的物理量——Q值(品质因数)。

Q值是衡量一个振荡系统在共振状态下损耗能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对于一个具有较高Q值的振荡系统,在共振状态下所消耗掉的能量较少,因此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4. 电感功率单位的计算公式电感功率单位的计算公式为:P=I^2R,其中P表示电感器件消耗的功率大小,I表示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R表示电阻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感器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内阻和损耗,因此其消耗掉的功率会比理论值略大。

5. 电感功率单位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电感器件通常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路中。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交流-交流变换器、滤波器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路中都需要使用到电感器件。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需要对电路中各个元件所消耗掉的功率进行计算和分析。

了解和掌握好电感功率单位这一物理量是非常重要的。

6. 总结电感功率单位是一个重要而基础性质量,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路设计和分析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其基本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设计和分析的相关知识。

lc谐振电路的q值

lc谐振电路的q值

LC谐振电路的Q值1. 什么是LC谐振电路?LC谐振电路是由电感(L)和电容(C)构成的串联或并联电路,能够在特定频率下达到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

谐振电路是电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调谐电路和滤波器等领域。

其中,Q值是评估谐振电路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2. Q值的定义Q值是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用于衡量电路在谐振频率附近的能量损耗情况。

它的定义可以通过电路的能量储存和能量耗散来描述。

3. Q值的计算公式LC谐振电路的Q值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 Q = ]其中: - Q: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 (_0):谐振频率,即电路共振时的频率 - L:电感的感值 - R:电路的阻抗,包括电感的电阻、电容的串联电阻和外部电路的串联电阻等。

4. Q值的意义和影响因素Q值是评估电路性能和损耗情况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意义:4.1 能量损耗Q值越高,说明电路的能量耗散越小,能量更多地储存在电感和电容中,能量损耗较小。

4.2 带宽Q值越高,谐振电路的带宽越窄,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才能得到有效放大或滤波。

4.3 幅频特性Q值与谐振峰值的宽度和陡度相关,高Q值的谐振电路能提供更陡峭的幅频特性曲线。

Q值受以下因素的影响:4.4 电感与电容的参数电感和电容的感值和串联阻抗对Q值有直接影响。

较大的感值或电容的串联将导致较大的Q值。

4.5 电路的损耗Q值还会受到电感、电容和外部电阻等元件的损耗的影响,损耗越小,Q值越高。

5. Q值的应用Q值在无线通信和频率选择性放大电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5.1 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谐振电路的Q值会直接影响通信质量。

高Q值的谐振电路可以提高频率选择性,减小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5.2 频率选择性放大电路高Q值的谐振电路可以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实现放大增益的增强,对所需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放大,而其它频率范围的信号则被抑制。

6. 总结LC谐振电路的Q值是评估电路性能和能量损耗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电路在谐振频率附近的能量储存和能量耗散的情况。

品质因数-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品质因数-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品质因数-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1、Q值的定义:Q值是衡量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电感器品质因数的高低与线圈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及铁心、屏蔽罩等引起的损耗等有关.也有人把电感的Q值特意降低的,目的是避免高频谐振/增益过大.降低Q值的办法可以是增加绕组的电阻或使用功耗比较大的磁芯.Q值过大,引起电感烧毁,电容击穿,电路振荡.Q很大时,将有VL=VC>>V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在电力系统中,往往导致电感器的绝缘和电容器中的电介质被击穿,造成损失.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应该避免出现谐振现象.而在一些无线电设备中,却常利用谐振的特性,提高微弱信号的幅值.品质因数又可写成Q=2pi*电路中存储的能量/电路一个周期内消耗的能量通频带BW与谐振频率w0和品质因数Q的关系为:BW=wo/Q,表明,Q大则通频带窄,Q小则通频带宽.Q=wL/R=1/wRC其中:Q是品质因素w是电路谐振时的角频率(2πf)L是电感R是串的电阻C是电容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上面进行一下补充由于在天线端都是采用的是RLC并联谐振电路,是在正弦电流激励下工作的所以在计算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时,R值为整个谐振电路的等效阻值,在计算时候要注意下面的是一个案例,很有指导意义!!!!For optimum performance the antenna Q should not exceed 20 and to achievereliable tuning at 125kHz the antenna inductance should be around 700uH. HigherQ and inductance values will still function but with a reduced range andperformance.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Q = 2*pi*fL / Rant = 549 / Rantwhere f = Resonant frequency, 125 kHz, L = Antenna inductance, 700uHRant = Overall antenna resistance = Rdriver + Ra + (Rcu + Rrf)pi = 3.14159 etcRdriver = 3.5 R (from IC spec) and Ra = 22 R (series resistor in antenna loop)Rcu = Resistance of Copper (coil and cable) andRrf = RF resistive component (eddy current losses etc)By measurement at 125kHz, (Rcu + Rrf) = approx 6RTherefore Rant = 3.5 + 22 + 6 = 31.5 Ohms, Q = 549 / 31.5 = 17Max peak antenna current (with 22R series resistor),Iant max = 4Vdd / pi*Rant = 20 / pi*31.5 = 200maMax peak antenna voltage, Uant max = Iant max . (2*pi*fL) = 110v1.电感线圈的串、并联每一只电感线圈都具有一定的电感量。

Q值的定义

Q值的定义

在LC振荡回路中,在理想情况下振荡电压或电流的振幅是不变的,因此,产生等幅振荡,但实际上电感的直流电阻的存在,使振荡电压或电流的振幅逐渐减小,这种减小取决于在每个周期内转换能量与消耗能量的多少,我们将每个周期内转换能量与消耗能量的比值乘以2π(为了计算方便)作为衡量振荡衰减快慢的一个物理学量,叫做品质因数,用Q表示
经计算得Q=ωL/r=√(L/C)/r
Q值表示反映电感的内部损耗,Q值大代表内阻小,损耗低,反之亦然,但电容容抗与工作频率成反比,即高频的容抗小,低频容抗大
Q=ωL/r=√(L/C)/r
关于电感线圈的品质因数Q值的最早定义为:在给定的频率下,每个周期里,线圈储存能量的最大值与总损耗能量之比的2×PI倍速。

以后也有人把线圈的Q 值定义为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之比。

然后根据电感不同的等效电路模型可以推导出不同的品质因数Q的计算公式;
串联等效电路:Q=WLs/Rs
并联等效电路:Q=Rp/(WLp)
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等效电路所得出来的Q值都很接近,但有时也需要根据电感的类型来选择正确的电感等效模型。

Q值,电感Q因素,电感品质因素,InductorQ,QualityFactor

Q值,电感Q因素,电感品质因素,InductorQ,QualityFactor

Q值,电感Q因素,电感品质因素,InductorQ,QualityFactorQ值基本概念Q值, 品质因素, Quality Factor 是⼴泛使⽤于物理和⼯程领域的⼀个参数, 这指的是⼀个机械或⾮机械的组件⾥, 共振(谐振)的能量损失⽐例,是衡量⼀个元件或谐振回路性能的⼀个⽆量纲单位.这个元件可以是电感, 电容, 介质谐振器, 声表⾯波谐振器, 晶体谐振器或LC谐振器等, 对于谐振电路, 当Q值关联损耗时, 直接影响到谐振电路的中间频率及其频率带宽. Q值越⾼, 那么存储在谐振中的能量损耗就越慢, 谐振就能存在更长的时间.Q值的⼤⼩取决于实际应⽤, 对不同的应⽤对Q值有不同的要求, 并不是越⼤越好. 例如设计⼀个宽带滤波器, 过⾼的Q值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将使带内平坦度变坏. 在电源退耦电路中采⽤LC退耦应⽤时⾼Q值的电感和电容极容易产⽣⾃谐振状态, 这样反倒不利于消除电源中的⼲扰噪声. 反过来, 对于振荡器我们希望有较⾼的Q值, Q值越⾼对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和相位噪声越有利.Q值, 电感Q因素, 电感品质因素, Inductor Q, Quality Factor这些都是指的同⼀个意思, 电感Q值在RF(radio frequency, 射频, ⽆线电频率)电路中是⼀个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虽然电感(inductor)通常被认为是纯的感抗元件, 但是依然会存在少量的电阻, 虽然很⼩, 但是是存在的. 这种直流电阻(DC resistance)就会影响到Q值, 是影响到此类元件性能的⼀个重要因素. 使⽤于RF电路中的电感器件都需要标注其Q值.当在电路中使⽤电感器件时, 如果Q值重要, 那么其阻抗也是⼀个重要因素, 任何阻抗都会影响到其整体性能. ⼀个实际的电感可以被视为等价于⼀个纯电感串联⼀个纯电阻的电路, 其中: L是理想电容, R是这个电容的阻抗电容的阻抗⼀般由以下的效应引起:标准的直流阻抗 Standard DC resistance: 除⾮是超导体, 否则阻抗是⼀直存在的, ⼤部分电感可以通过例如加粗导线直径以及使⽤镀银线等的⽅法降低直流阻抗趋肤效应 Skin Effect: 趋肤效应存在于任何交流电路, 交流电会导致电流从导体外表通过⽽不从中间通过, 导致阻抗的增⼤, 频率越⾼, 趋肤效应越明显. 要减⼩趋肤效应, ⼀般会通过使⽤:银仙或镀银线(Silver wire, silver plated wire), 这将减少导体表⾯电阻;利兹线(Litz Wire), 来⾃于德语中的Litzendraht, 这是⼀种由多股细线编织成的粗线, 这种线能增⼤表⾯积, 从⽽增加了电流能流经的区域,从⽽减⼩了电阻. ⼀般利兹线适⽤于频率在500kHz ~ 2,000kHz 之间的电路.信号发射损耗 Radiated energy: 当交流电流经电感时, ⼀部分能量将被以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虽然很⼩, 但是也是实际存在的损耗. 这与天线发射信号时表现出的阻抗是⼀样的. 这也会影响到Q值磁芯/铁芯损耗 Core losses: 很多电感会使⽤铁氧体(Ferrite)或其他形式的芯, 也会产⽣损耗. 主要体现在两⽅⾯涡流损耗 Eddy currents losses: 由于线圈中间的导体在圆周⽅向是可以等效成⼀圈圈的闭合电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在不断发⽣改变,所以在导体的圆周⽅向会产⽣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电流的⽅向沿导体的圆周⽅向转圈,就像⼀圈圈的漩涡,所以这种在整块导体内部发⽣电磁感应⽽产⽣感应电流的现象称为涡流现象。

电路q值的计算

电路q值的计算

电路q值的计算
在电路设计中,Q值(品质因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衡量了电路的储能与耗能之间的比例。

对于谐振电路,如RLC(电阻-电感-电容)电路,Q值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电路的带宽、选择性和稳定性。

在RLC电路中,Q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Q = ωL/R = 1/(ωCR) = 1/(2πfCR)
其中,ω是角频率,L是电感,R是电阻,C是电容,f是频率。

这个公式显示了Q值与电路元件值以及工作频率的关系。

Q值的大小对电路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高Q值意味着电路具有较高的储能能力和较低的耗能,这使得电路对特定频率的信号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放大能力。

例如,在无线电接收机中,高Q值的调谐电路可以有效地从众多频率中选出所需的信号。

然而,过高的Q值也可能导致电路对频率的微小变化过于敏感,从而降低其稳定性。

相反,低Q值意味着电路具有较低的储能能力和较高的耗能。

这使得电路对频率的选择性降低,但稳定性增强。

在某些应用中,如宽带放大器或滤波器,低Q值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允许电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工作。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目标来选择合适的Q值。

这通常涉及到对电路元件值、工作频率以及外部因素的权衡和优化。

通过仔细调整和优化这些参数,可以实现电路性能的最佳化。

总的来说,Q值是电路设计和分析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提供了对电路储能和耗能特性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指导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更好的设计和决策。

电感的主要参数

电感的主要参数

电感的主要参数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电感的主要参数1)??μi(导磁率)(Permeability)---这是铁芯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一个带铁芯的电感,铁芯的导磁率越高,电感值会越高。

2)???? L(电感值)(Inductance)---L=(4πμiN2A/l)*10-9 (H),N-线圈圈数,A-磁路截面积,l-磁路平均长度。

电感值与铁芯的μi值成正比,与线圈圈数的平方成正比,与测试频率有关(电感值随测试频率的变化关系常用电感的频率曲线来表示),与环境温度有关,客户通常对电感值的要求是在某一特定频率下合于某一范围。

电感值通常是不用计算得出的(因为就算你算得吐血也未必算得准,磁环的可以算得大概准确),而是用仪器测出的。

目录上通常是标示L值的公差范围。

3) Q(品质因素)---客户通常对Q值的要求是越高越好,Q=2πfLe/Re (Re是有效电阻,是消耗能量的部份,有效电阻由DCR、表面效应、铁损所贡献)(Le是真实电感扣除分布电容影响后的值),电子工程施希望所选定的频率讯号通过,而且更希望所通过的讯号损失越少越好,故他们希望Q值越高越好。

Q值也是随测试频率而变化的,(Q值随测试频率的变化关系常用Q值的频率曲线来表示)。

目录上通常以其最小值为标注。

4)DCR(直流电阻)(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电感在直流电流下测量得之电阻,客户通常对DCR值的要求是越小越好。

目录上通常以其最大值为标注。

5) SRF(自共振频率)(Self-Resonant Frequency)---电感的真实电感与电感的分布电容产生共振时的频率,客户通常对SRF值的要求是越大越好。

目录上通常以其最小值为标注。

自共振频时电感的表现就像电阻,即(真实)电感值的感抗(2πfL)与分布电容的容抗(-1/2πfCd )相互抵消,即2πfL-1/2πfCd=0,所以自共振频率f=1/2π√LCd。

电感q值的计算公式

电感q值的计算公式

电感q值的计算公式
电感Q值是电感器件的品质因数,是用于衡量电感器件的损耗和
效率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Q=2πfL/R,其中f为电感器件的频率,
L为电感值,R为电感器件的电阻。

电感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阻止直流电流通过,
但对于交流电流来说,电感器件则变得非常有用。

在电路中,电感器
件可以作为滤波、分频、共振和阻抗匹配等方面的应用。

计算电感Q值的公式中,项“2πfL”为电感器件的无损耗电抗值,而“R”则是电感器件内部的电阻。

当电感器件内部耗散的能量越少,
也就是电感器件的损失越少时,电感器件的Q值就越高。

因此,Q值也可以用于衡量电感器件的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电感Q值来选择合适的电感器件,
从而获得更好的电路性能。

例如,在放大器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高Q 值的电感器件作为工作频率附近的谐振电路元件,以增加放大器的增
益和稳定性。

总之,电感Q值是电感器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衡量
电感器件的损耗和效率,也可以用于电路设计中的元件选择。

对于电
子工程师来说,了解电感Q值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应用,将能够更好地
进行电路设计和电子器件选型。

串联谐振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Q值

串联谐振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Q值

串联谐振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Q值在购买变频串联谐振时,我们经常会被问到Q值是多少。

那么我们这里的Q值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影响变频串联谐振装置的Q值?是不是越高越好?下面华天电力为大家解答:Q值是什么?Q值是由外部因素的影响,电压电平,工艺结构,材料特性等,在理论上,Q值越大,每单位频率越小容许变化偏移电流,较高频率选择性的影响,Q值是主参数来测量电感,其计算公式为:Q =电感电容等的能量存储装置进行÷功率损耗电阻。

变频串联谐振装置变频串联谐振装置Q值受到哪些因素影响?Q值的大小受综合因数的影响,比如我们制作技术工艺,原材料、材料进行性能等,例如,同样也是一个没有电感,如果企业其他相关参数保持不变,仅改变绕制电感导线的粗细,则导线粗的电感Q值要比导线细的电感Q值高,如果再在导线上镀银,则镀银导线所绕制的电感要比不镀银导线绕制的电感Q值高,很明显这就是中国工艺设计结构、原材料所带来的影响,对于知识串联谐振试验检测装置Q值来说,Q值越高,回路的损耗就越小,回路的效率就越高,通过Q值的大小也可以使用简单的判断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效能,但不是自己决定采用串联谐振控制装置发展质量管理好坏的最终达到标准,Q值的提高他们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一些重要因素的限制,如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铁心和屏蔽作用引起的损耗问题以及产生高频信息工作时的集肤效应等。

Q值越高越好?我们购买变频串联谐振测试装置时,是否测量Q值?其实我们对于不太需要了解的客户信息可能他们认为“Q值高,产品就好”,Q值只是中国作为自己一个概念性的参考,Q值并不能代表性能好坏的因素影响或者是没有绝对重要因素,比如,Q值过大可能会发展造成电感烧毁,电容击穿,电路振荡等现象,有些国家科技公司类型以及产品,选材和工艺都非常好,反而会想办法降低Q值,所以,Q值只是为了衡量电感效能的品质因数。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六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六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六Q值的定义:Q值;是衡量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电感器品质因数的高低与线圈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及铁心、屏蔽罩等引起的损耗等有关.也有人把电感的Q值特意降低的,目的是避免高频谐振/增益过大.降低Q值的办法可以是增加绕组的电阻或使用功耗比较大的磁芯.Q值过大,引起电感烧毁,电容击穿,电路振荡.Q很大时,将有VL=VC>>V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在电力系统中,往往导致电感器的绝缘和电容器中的电介质被击穿,造成损失.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应该避免出现谐振现象.而在一些无线电设备中,却常利用谐振的特性,提高微弱信号的幅值.品质因数又可写成Q=2pi*电路中存储的能量/电路一个周期内消耗的能量通频带BW与谐振频率w0和品质因数Q的关系为:BW=wo/Q,表明,Q大则通频带窄,Q小则通频带宽.Q=wL/R=1/wRC其中:Q是品质因素w是电路谐振时的角频率(2πf)L是电感R是串的电阻C是电容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上面进行一下补充由于在天线端都是采用的是RLC并联谐振电路,是在正弦电流激励下工作的所以在计算电感的品质因数Q值时,R值为整个谐振电路的等效阻值,在计算时候要注意下面的是一个案例,很有指导意义!!!!For optimum performance the antenna Q should not exceed 20 and to achievereliable tuning at 125kHz the antenna inductance should be around 700uH. HigherQ and inductance values will still function but with a reduced range andperformance.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Q = 2*pi*fL / Rant = 549 / Rantwhere f = Resonant frequency, 125 kHz, L = Antenna inductance, 700uHRant = Overall antenna resistance = Rdriver + Ra + (Rcu + Rrf)pi = 3.14159 etcRdriver = 3.5 R (from IC spec) and Ra = 22 R (series resistor in antenna loop)Rcu = Resistance of Copper (coil and cable) andRrf = RF resistive component (eddy current losses etc)By measurement at 125kHz, (Rcu + Rrf) = approx 6RTherefore Rant = 3.5 + 22 + 6 = 31.5 Ohms, Q = 549 / 31.5 = 17Max peak antenna current (with 22R series resistor),Iant max = 4Vdd / pi*Rant = 20 / pi*31.5 = 200maMax peak antenna voltage, Uant max = Iant max . (2*pi*fL) = 110v1. 频率在250MHz以下, 最方便有效是使用"Q表".Q表的原理:(A)待测线圈与可变电容组成串联谐振回路,(B)调可变电容令回路谐振,(C)在谐振时, Q=Vc/Vs (Vs=加到回路的电压, Vc=可变电容两端电压)2. 若频率>250MHz, 由于分佈参量的影响, Q表很难实现. 此时, 用VNA(向量网路分析仪)测出s11再求Q值是最有效的方法.3. 还有一种"穷人"的办法--- 3dB带宽法.由于Q=f0/B (f0是回路的中心频率, B是-3dB带宽)(A)选取适当的电容(C1)与待测线圈组成并联谐振回路,(B)用讯号产生器经"小电容"(C2 <<C1)"弱"偶合到并联谐振回路,(C)用高阻探头+检波器检测并联谐振回路两端的电压(或功率),(D)调整讯号产生器的频率, 找出f0及B讯号产生器及检波器最好由"频谱仪+跟踪产生器"取代, 这样最省时间.[注意: 此法测得的Q值是有载Q]补充:要提高空心线圈的Q值, 办法有:1. 尽量加大线圈直径, 并让线圈长度少于直径;2. 用尽量粗的导线3. 用鍍银线绕制4. 用"间绕法" --- 圈与圈之间保留间隙(约等于导线直径)将次级侧短路,初级侧加电压至额定电流。

射频电感器选型参数详解

射频电感器选型参数详解

元器件选型应该是工程师在设计时的必须步骤。

而选择合适的的电感器可以帮助射频接收机更加高效地处理信号,更好的扼制更多峰值噪声,而选择电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参数。

那么如何正确的选择适当的射频电感器呢?本文将从六个关键方面教会大家如何选择射频电感器?射频电感器的选择涉及到这样一些关键参数:安装方式(表贴式或直插式)、电感值、电流额定值、直流电阻(DCR)、自谐频率(SRF)、品质因数和温度额定值。

在应用中,电感器通常追求小尺寸,但给定应用中电感器的尺寸常常受到物理定律的限制。

电感值和电流额定值是其尺寸的主要决定因素,之后可再对其他参数进行优化。

关键一、决定电感值的因素若将电感器用作一个简单的单元件(第一级)高频扼流圈,则应根据需要扼制的峰值噪声频率进行选择。

在电感器的自谐频率(SRF)下,串联阻抗将达到最大值。

因此,要选择一个简单的射频扼流圈就应寻找一个SRF接近所需扼流频率的电感器。

对于高阶滤波器,每个元件的电感值必须根据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低通和高通滤波器)或带宽(通滤波器)计算。

进行这些计算时通常会用到商用电路模拟软件,如SPICE、AWR 的MicrowaveOffice和Agilent的Genesys或ADS。

对于调谐电路或阻抗匹配,严格的电感公差是必需的。

如表1所示,与层叠式或厚膜型电感器相比,绕线式电感器通常能够达到更严格的公差。

关键二、电流要求决定直流电阻电流额定值和DCR密切相关。

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所有其他参数保持均等,则需要选取较大尺寸的产品来降低DCR。

关键三、能让电感器工作的自谐频率SRF的计算公式为:在扼流圈的应用中,SRF能够最有效地阻断信号的频率。

在低于SRF的频率下,阻抗随频率增大而增大。

在SRF下,阻抗达到最大值。

在高于SRF的频率下,阻抗随频率减小而减小。

对于高阶滤波器或阻抗匹配应用,在接近要求的频率时,拥有一条较为平缓的电感曲线(恒定电感与频率的曲线)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选择一个SRF远远高于设计频率的电感器。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Q值定义及测量方法
也有人把电感的Q值特意降低的,目的是避免高频谐振/增益过大.降低Q值的办法可以是增加绕组的电阻或使用功耗比较大的磁芯.
Q值过大,引起电感烧毁,电容击穿,电路振荡.
Q很大时,将有VL=VC>>V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在电力系统中,往往导致电感器的绝缘和电容器中的电介质被击穿,造成损失.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应该避免出现谐振现象.而在一些无线电设备中,却常利用谐振的特性,提高微弱信号的幅值.
3. 还有一种"
穷人"的办法 --- 3dB带宽法.
由于 Q=f0/B (f0是回路的中心频率, B是-3dB带宽)
(A)选取适当的电容(C1)与待测线圈组成并联谐振回路,
(B)用讯号产生器经"小电容"(C2 <<C1)"弱"偶合到并联谐振回路,
(C)用高阻探头+检波器检测并联谐振回路两端的电压(或功率),
(D)调整讯号产生器的频率, 找出f0及B
讯号产生器及检波器最好由"频谱仪+跟踪产生器"取代, 这样最省时间.
品质因数又可写成Q=2pi*电路中存储的能量/电路一个周期内消耗的能量
通频带BW与谐振频率w0和品质因数Q的关系为:BW=wo/Q,表明,Q大则通频带窄,Q小则通频带宽.
Q=wL/R=1/wRC
其中:
Q是品质因素
w是电路谐振时的角频率(2πf)
L是电感
R是串的电阻
C是电容
Q值的定义:
Q值;是衡量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

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

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标题:论电感量与Q值的一种关系Q值不高的LC谐振电路,通常是导线电阻是影响Q值的主要因素。

把线阻单独表示出来,就是这样的电路:按这个电路,谐振时Q值的计算是:式1: Q值 = L感抗 / R线阻这个电路在应用中,经常被等价为另一个电路:图2的电路在分析很多问题时很有用。

但谐振时Q值的算式变成这样:式2: Q值 = R阻抗 / L感抗两种形式都很好理解。

图1式1是串联分压模型,电感分压是电阻分压的Q倍。

图2式2是并联分流模型,电感分流是电阻分流的Q倍。

图2和式2对一个现成的电路有很好的描述力,但为设计电感带来很大的迷惑。

按照图1式1,感抗与越大,Q值越大。

而按图2式2,感抗越小,Q值越大。

到底感抗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原来,图2的R阻抗,是在电感确定之后才确定的,是从Q值反算出来的:式3: R阻抗 = Q值 * L感抗例如按图1,R线阻=1欧,L感抗=20欧,则有Q值=20。

如果等效成图2电路,就有R阻抗=20欧*Q值=400欧。

当线阻是影响Q值的主要因素时,加大电感可以提高Q值,因为电感量的增加比线阻的增加更快。

在电感量较小时,电感量是与匝数的平方成正比的。

上例把匝数加大一倍(原来的2倍),那么R线阻=2欧(原来的2倍),L感抗=80欧(原来的4倍),便有Q值=40(原来的2倍)。

折算为图2,R阻抗=L感抗*Q值=80欧*40=3200欧(原来的8倍)。

但是,LC谐振回路要接负载。

负载经常都是真家伙并联分流的。

不考虑线阻时,和图2一样的结构:这时Q值的计算方法又和式2一样结构:式4: Q值 = R负载 / L感抗因为R负载是真实的,不是反算出来的,所以式4表明L感抗越小,Q值越高。

把串联线阻和并联负载都画出来,就是这样:L电感正好夹在R线阻和R负载之间。

Q值与功耗

Q值与功耗

(2)品质因数Q —品质因数是指在特定频率下,一周期间在规定绕组内贮存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比。

若把电感线圈看作一个体电感和一个线电阻串联组成,则品质因数Q 也可表示为感抗分量与损耗电阻之比,即:RwL Q 式中,ω—为角频率,ω=2πfR —损耗电阻。

实际上包括磁心损耗和绕组损耗两部分。

品质因数Q 也可表示为电感器总损耗角正切的倒数 即提高Q 值,主要应降低电感线圈的总损耗,带磁心电感器的总损耗实际上包括磁心损耗tg δc 和线损耗tg δN 两部分,表示为tg δt=tg δc+tg δN铁氧体磁心损耗包括涡流损耗tg δe ,磁滞损耗tg δh 和剩余损耗tg δr (见式1-15),而绕组损耗则包括线圈直流电阻损耗tg δdc ,线圈涡流损耗tg δpe ,以及线圈分布电容引起的介质损耗tg δcs ,即表示为:tg δc=tg δe+tg δh+tg δrtg δN=tg δc+tg δpe+tg δcs各种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见图2-10。

由图可见,除了线圈直流电阻损耗随频率升高下降外,其它损耗均随频率升高而增大,结果在某一频率时,总损耗tg δt 出现最小值,因此,线圈品质因数Q 在某一频率出现最大值。

图2-11示出几种罐形磁心电感的典型Q 曲线。

在低频下,绕组电阻损耗占支配地位,只有大的磁心或者高的有效磁导率μe 才能达到高的Q 值。

在高频时,磁心剩余损耗因子增大,造成最大Q 因子下降。

另外,必须注意,对于同一种磁心,或相同μe 的磁心,采用不同匝数,或采用不同导线(单股铜线或多股线),均可以得到不同的Q 因子频率曲线。

图2-10图2-11(3)绕组直流电阻—为了减小电感绕组损耗,绕组直流电阻应尽可能小。

测量电阻可采用惠斯顿电桥或欧姆计。

考虑到电阻随温度而变化,应将环境温度下测量的电阻值Rm校正为20℃时的相应值,按下式计算式中,k—与电阻率温度系数有关的一个常数,对铜导线应取23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