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中考地理的必考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复习,希望大家喜欢!【知识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世界主要自然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知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进行的。
(1)水循环①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②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③物质循环简图④能量交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⑤意义A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B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生物循环①概念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②环节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③物质循环简图④能量交换⑤意义A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能量的流动和转化。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举例(1)类型: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生物循环等(2)作用: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3)物质循环示意图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对照上图讲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多戈壁和沙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植被稀少,草原面积广阔→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为灌溉农业。
四、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通过逻辑链条间接影响,存在因果关系)(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牵”的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终导致(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高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认识这两大特点,不仅有利于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地域分异,而且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流域综合治理体现了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因地制宜则体现了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
一、单元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岩石、生物、土壤)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它有两种表现: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因为每一要素既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产物,又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创造者,它们之间互为因果。
例如,茂盛的热带雨林和砖红壤是湿热气候的产物,同样,如果地面没有茂盛的森林和黏重的土壤,降到地表的水难以被蒸发和蒸腾,也就无法形成湿热的气候。
这种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赤道附近低平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下图所示的地理现象。
作为整体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并按照一定的方向发生分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或称地域分异)。
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两种不同的空间尺度上:①全球性地域分异,即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②区域性地域分异,即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由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二、学习方法指导1.紧密联系已学知识,强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如下图所示,太阳辐射决定各地的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热量和水分形成不同的气候,气候又影响植物、动物和土壤;反过来,植物与土壤又会影响到气候(地表状况不同)。
气候影响水文,水文也影响气候,地形影响着气候和水文;反过来,气候和水文又作为外力塑造着地表形态……紧密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可以深刻理解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课件
6、冬季旅行时,最能感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 不均匀的路线是( ) A.广州至太原 B.成都至上海 C.福州至昆明 D.包头至乌鲁木齐 7、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下列哪条纬线 穿过的自然带类型最多( ) A.0°′纬度 B.23°26′S C.40°N D.66°34′N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3-69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地 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 于受沿岸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 季出现在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5)图中A、B、C、D四个自然带中,属于非地 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基础上而形成的是 _________。
阔叶林带
海 拔 增 高
林线
针叶林带
雪线
苔原带
极冰
纬度增高
植被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的关系
非地带性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二、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 他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 相统一。 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 境状态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举例:热带雨林大面积破坏的影响
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 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经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3)垂直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4)本 格拉寒流 7 (5) ABCD
3、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地更替,其 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C.地势的起伏 D.沿岸洋流的影响 4、世界各大洲陆地自然带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 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5、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最典型的是( ) A.内陆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提纲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提纲第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和环境变化1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的性质(厌氧环境)→ 有氧环境)。
生物发育阶段(见教科书p67表格)2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
3.人类进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随着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土壤和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肥沃且能种植植物的土地的松散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态以及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例如,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中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它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和生物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例如,湿热地带下的风化壳最厚,土层厚度较大。
在干燥或寒冷的条件下,风化壳很薄,土层也很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思维导图: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案例: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案例: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会形成自然地理系生产功能。
统整体性的演替。
二、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1)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①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②在分析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垂直分异规律内容要点表现显著的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随着海拔上升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谱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地更替分布规律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类似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规律差异性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①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阳坡自然带的分布高于阴坡,这与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见右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山地为例):②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地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分析见下表: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
即低纬度地区雪线高,高纬度地区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故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燃烧矿物能源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南坡的雪线高度比北坡的低(3)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例子华北平原地貌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是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并由此产生水文、土壤、植被、地表物质的分异2.植被的分布3.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发)→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专题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复习2017.5.23本专题容包括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从考查容和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知识关联图、地理环境模式图为背景图,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某区域生态问题的产生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特别是特殊地区自然带的形成等。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重点剖析】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及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如下图所示:【强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即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并不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再如平衡功能,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能清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涵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举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PPT课件
人类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无脊椎动物
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石炭纪
6亿年前 寒武纪 46亿年前
代
纪
距今年代 (亿年)
新生代
0.03~0.02
中生代
古生代
元古代 太古代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0.7 1.4 1.95 2.5 2.85 3.3 4.0 4.4 5.2 6.0 25~38 46
(3)植被的生态作用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植被通过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小地表 径流量,且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减小流水侵蚀和搬运。 调节径流——植被通过涵养水源,减小雨期的径流量;然后通 过地下水的补给,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 净化空气(水源),缓解全球变暖——植被通过降解空气污染 物(颗粒物、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等方式净化空气,缓解 全球变暖。 防风固沙——植被通过降低风速、根系固定、增加土壤水分等 作用来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植被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 而使得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小,降水趋多。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
D.行政管辖不同
(2017新课标1)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
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
11.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符
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
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 种的时间推迟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PART 0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演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 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不断 演化和发展,导致环境特 征不断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区域分异
01
由于地球表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
明显的差异。
区域特征
02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这些特征决定
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方向和演化路径。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研发适应环境变 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可持续发 展。
PART 05
复习题及答案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性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化过程
A. 地理环境要素之间 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选择题
01
C.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 理环境的局部现象
。
重视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环境影 响,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
环境。
提倡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加强资源管理和监管,防止非 法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01
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02
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 恢复和改善。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块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块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生物、土壤等)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③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 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例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 ,⑤ ______,⑥_____ ,⑦ _____,⑧ ____,⑨________ ,⑩__________ 。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历年ꞏ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历年ꞏ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历年ꞏ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茎
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分布特点
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花色鲜艳
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生长速度
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
5.天然植被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
冰原
气
候
苔
原
气
铰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
叶面呈鳞片状、刺状或呈无叶类型
植物覆盖稀疏、 热带、亚热带荒
种类单一的地
漠;温带荒漠 面景观
肉质茎或叶 茎叶覆盖绒毛
根系发达
主要目的
减少植物水分蒸腾
贮存水分 抵抗灼热 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
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
红色土壤是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铁,黑色土壤是腐殖质含量多;腐殖质含量 土壤颜色
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
土壤含水量 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
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
受土壤孔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
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 土壤透气性
矿物质
20?0% 10% 空气
有机质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
①彼此间有
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 密切联系,
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
见课本90页
见课本90页
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考纲”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在高考试题中也经常出现。首先,要明确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四大评价指标:经济性、时效性、安全性和通达性;其次,要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尤其是各交通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见下图);第三,要遵循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见下图),综合考虑时间、物品价值、物品重量、物品大小、运输距离、运输价格、实际路线和当时的特殊背景。避免重复运输、对流运输、过远运输、迂回运输等。
上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上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河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着黄浦江分布。 三角洲地势平坦,为港口建筑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江和黄浦江提供了淡水资源。船舶入港航道的宽度和抛锚空间有保证。 (2)经济条件:长江流域作为其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便利的交通与全国各地联系。 以上海市为依托,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外贸基地。 (3)主要问题:三角洲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流量分散,泥沙易淤塞航道。 (4)解决措施:采用挖泥船作业,以保证航道通畅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
聚落的发展促使聚落需要更大的空间,聚落空间的扩大有赖于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通过改变运输方式和空间的通达性而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产生影响,使城市的空间形态进一步发生变化。
首先,在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采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不同,聚落的空间形态也各不相同;在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城市的空间形态也有显著变化。下图表示交通运输方式的历史演变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化的关系。
按《五三》229页记
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2024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件70张
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离河岸距离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壤电导率
(%)
(%)
(g/cm3)
(mS/cm)
50
乔—灌—草
30.33
5.73
1.41
0.36
350
乔—灌—草
40.33
4.42
1.50
0.37
650
乔—灌—草
74.33
19.27
习题 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意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 )
A.厚度大、含水量高
B.厚度大、含水量低
C.厚度小、含水量高
D.厚度小、含水量低
7.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①生物量
②土壤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地表径流
是水分,D正确。当地都是热带,跟热量关系不大,光照和地形对植被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知识点2 土壤
1.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
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 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土壤颜色
成因
土壤腐殖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我国东北平原广泛分布的
黏土 势
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
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
【拓展】
土壤的透气性能与透水性能
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能最强,透水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透气性能最差,透
水性能最差。
4.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 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
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5.(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针对性练习1: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
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A.林海 B.冰川C.雪原 D.极光答案:1.B 2.A 3.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
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第2题,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
故CD错误。
故选A。
第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季节因素
举例
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强调】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图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成因
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沿东西方向延伸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即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强调】与垂直自然带相关知识的判断
(1)基带的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是相同的。
(2)“带谱”多少的判断:取决于山地的海拔和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带谱”越多,反之则越少。
(3)阴坡、阳坡的判断:在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海拔低的为阴坡。
(4)雪线高低的判断:雪线的高低取决于温度和降水。
(5)南北半球的判断: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体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水分差异、洋流四个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分布实例
海陆分布
造成一些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因为相应的纬度地带均为海洋
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网络构建】
【重点剖析】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的理解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及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地形起伏
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虽地处西风带,但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分差异
如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雨水,在荒漠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绿洲
洋流
寒、暖流性质不同,导致大陆东西两岸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如南美西岸的热带荒漠带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而延伸至赤道附近
【方法指导】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复习2017.5.23
本专题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从考查内容和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知识关联图、地理环境模式图为背景图,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某区域生态问题的产生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特别是特殊地区自然带的形成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南北方向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低纬和高纬地区
水平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延伸
东西方向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即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中纬度大陆地区
垂直地域分异
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垂直方向
水分条件,热量条件等组合的垂直变化
1.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强调】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考点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强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即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并不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平衡功能,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能清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