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博物馆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

各位游客:

我们前面看到的这一组中西结合的就新古典主义建筑就是全国第一家珠算博物馆——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

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建于2004年12月,由中国珠算协会和南通市人民政府联合兴建。博物馆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珠算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少儿珠算培训基地三部分组成。

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展馆就是珠算展览馆,又分为三个展厅,中国珠算史厅、算盘精品厅和互动厅。现在请随我来参观中国珠算史厅。

【中国珠算史厅】

计数源流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我国古代人类一开始是用扳手指、摆树枝、垒石子、结绳等方法来计数的。我们这里展出的是锡伯族的“喜利妈妈”,是古代结绳记事的遗存:海安青墩文化遗址出土的糜鹿骨头上有三道刻痕,据专家考证是古人用来记数的。西周宫室遗址出土的陶丸,据专家考证是古人用来计算的圆珠。

《数术记遗》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出现“珠算”二字的是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这部书中记载了十四种算具及算法,其中对“珠算”方法的记载,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科学技术史料。这里是我们从十三种古算具中挑选出来的六种,大家可以根据算法说明动手操作。

《算经十书》

《算经十书》是唐朝国子监,也就是当时最高学府学习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所以现在流传下来的《算经十书》显示了汉唐万年千余年间中国数学高度发展的水平,书中所记的许多算法被筹算、珠算所沿用,直到现在。排在《算经十书》之首的是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书中应用“勾股定理”求从地面到太阳的距离,我们祖先商高提出这个定理的时间比毕达哥拉斯早550多年。《九章算术》则是一部数学专门著作。书中有计算不同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九章算术》还曾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苏联。《孙子算经》中收集了一些算术名题,有名的“鸡兔同笼”的问题便出自此书。题目是“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兔的脚数共248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算一算。《海岛算经》是魏晋时期大数学家刘徽所著,因为第一题是测量海岛的高和远的问题,所以书名为《海岛算经》。《夏候阳算经》努力将筹算的三层算式改为两层或一层,这种改良倾向,在促成珠算的产生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张丘建算经》中记载了数学名题“百鸡问题”,在古代印度和中世纪伊斯兰国家的数学书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问题。《五曹算经》是为各类官员编写的算术课本。所谓五曹指的是五类官员,即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五经算术》主要是对《尚书》、《诗经》、《周易》、《周礼》、以及《论语》、《左传》等古籍中有关数字计算之处,进行了解释。《辑古算经》的作者是唐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全书提出了关于建造堤防及求各种棱台的体积。

千年华章

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元明。现在介绍的是中国珠算在唐宋以后的千年发展史。这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这幅画中有一家“赵太丞家”的药铺,在药铺的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就是这把不寻常的算盘,告诉人们,至迟在北宋年代便有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种算盘。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枚算珠,是宋代巨鹿敢故城出土的算盘珠,与如今通用的算盘珠大小相仿,这颗算珠的原件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宋末元初诗人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算盘诗,内容是这样的:“算盘: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鹿,辛苦欲如何?”这是我国第一首以“算盘”为题的诗。“翁商舞”说的

是有个只有一只瓮的贫穷商人,晚上住在瓮中苦心算计:把这只瓮卖掉,赚到的钱可以买二只瓮,二只瓮卖掉又可买四只瓮,不禁在瓮中手舞足蹈起来,竟把自己惟一的一只瓮给踏破了。这首诗的用意是借算盘以教育和讥讽那些好盘算钱财的人,告诫人们发财致富还得靠辛勤劳作。这幅画是元初画家王振鹏在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所绘制《乾坤一担图》,图中的货郎担上有一把算盘,其横梁和档子的穿珠,极为清晰,同现代算盘一样,元初的货郎担上有这种算盘,可以证明宋代已有算盘了。

根据以上史料,从宋朝起,算盘便开始在民间流传使用。到了明代,珠算和筹算的地位便开始发生变化,应用珠算的人越来越多,筹算所占领域逐渐缩小,最后终于让位于珠算。明代中后期,珠算已完全取代筹算了,而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和珠算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敬,是杭州仁和县人,他费了十多年的心血,于1450年完成杰作《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十卷,这部著作第一次著录起五诀、成十诀、破五诀、破十诀,经后人改进、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加法口诀和减法口诀。

王文素,山西汾阳人,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他撰成《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十册,三十卷。由于王文素当时缺乏财力,没有将此书刊刻发行,以致此书在民间埋没四百多年,几乎失传。万幸的是1935年左右,前北平图书馆在旧书店中发现此书的手抄本,才以善本珍藏,至今为海内孤本。

明代另一珠算家朱载堉在《算学新说》中,介绍了如何用八十一档大算盘进行归除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计算,所求出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多至二十四、五位。

程大位,字汝思,号宾渠,安徽休宁率口人,他在六十岁时,完成珠算杰作《直指算法统宗》十七卷,之后他又对《算法统宗》删繁就简,编成《算法纂要》四卷。

《算法统宗》是一部集各种算法算理之精髓的珠算著作,是一部兼有教科书、工具书及实用手册等诸多功能的雅俗共赏、趣味盎然的珠算科普著作。这部书流传到海内外一百多年,为推动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算法统宗》奠定了程大位在中国乃至世界珠算史上“珠算大师”的地位。

梅珏成,清代数学家,深得当时喜爱数学的康熙皇帝的赏识,经常被召进宫内与之研讨数学之事。公元1712年,梅珏成和陈厚耀等人修纂《数理精蕴》等书,对后期的数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1902年2月,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立了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在当年学校课程设置中的“算术”一科有“珠算”要求。民国时期,小学继承清末体制的课程安排,算术以笔算为主,珠算为辅,小学一、二年级只教笔算,到四年级才兼教珠算,一般珠算成绩差。当时教育工作者陈耿光先生在《笔算珠算混合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笔算珠算混合教学法,也就是在小学里学习笔算的同时学习珠算。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珠算研究者研究珠算史、研究珠算算理算法,珠算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里展出的是部分当代珠算论著及工具书。

珠算取代筹算成为社会主要计算工具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里模拟的是一个古代天文观象台。表现的是清代数学家梅珏成和他的爷爷梅文鼎一边进行天文观测,一边用算盘进行计算的场景。说明珠算与天文历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运用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市井的算盘》,表现的民国初期南通一条商业街的繁华景象,依次为当铺、杂货店、布庄、药铺。

作为实业家,张謇开了近代民族工业之先河,这是当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银钱总帐房一角。这是由澳门特区邮政局发行于2001年3月5日的《传统工具》,其中之一是《算盘》。这也是我国邮票史上第一次出现算盘双图的小型张邮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