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三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合集下载

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的强制性,又有普遍的约束性。

它不仅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种:1、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3、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4、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

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以上作用可以在案例分析中详尽体现,案例一:情急以刀刺人自残难逃刑罚有了矛盾不冷静处理,情急之下刀刃相见,刺伤了别人自己又后怕,悔恨中把自己刺成重伤,不但赔偿了对方的经济损失,自己还难逃法律的处分。

近日,被告人张引绪被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1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1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公共生活需要法的约束.....法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因而,法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必须政府和公民共同的遵守法有指引、预测、评价、强制和教育作用指引作用—指引自己//预测作用—他人、国家//评价作用—他人//强制作用—违法者(一小撮)//教育作用—一般人(示范和警示)法的局限性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改变社会///法律上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将受到其他规范和环境的制约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法律自身条件的限制,如语言表达力的局限法的价值自由..法无禁止即自由// 正义..推动法律的进化//秩序..正义之下的秩序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的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违法是指违反宪法、法律、行政规章的行为,依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触犯刑事法规的违法行为、触犯民事法规的违法行为和触犯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

触犯民事法规和触犯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一般都不是犯罪。

犯罪必须具备三个特征:①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②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情节和程度不同《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情节较重(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治安管理处罚法。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还保护着我们的权益。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交通法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法律规范之一。

交通法规规定了驾驶者在道路上的行为规范,比如遵守交通信号、遵守限速、不酒驾等等。

这些规定的存在,保证了道路上的交通秩序,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消费者很容易受到欺诈和侵权。

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再者,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而环境保护法的存在,保证了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后,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劳动者经常需要依法享受工资、休假、社会保险等权益,而劳动法的存在,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保障了公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规范,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法治的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学习时间:2015年11月16日-11月22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六章,第1-3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掌握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是除家庭内部生活和个人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

可以简单地认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社会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与私人生活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相比,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主要表现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因为这是:(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原始社会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间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和成文法等公共生活规范形式发挥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言语行为准则。

文明是相对愚昧、落后、野蛮、粗暴等行为而言的,礼貌是人们言语动作的表现,属于行为方面的修养,文明和礼貌不可分离,二者总是相伴而生,具体体现着一个人内外素质的完美统一。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社会生活中每个成员都应有的社会公德,更是博爱的表现。

《思修》第五章第三节电子教案

《思修》第五章第三节电子教案
• 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全 国总死亡人数中居第7位,而全世界的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 居第10位;
长江污染
太湖蓝藻事件
渤海在哭泣
小资料
• 中国水利部数据:有3亿中国人每 天喝的是被污染的水。其中,1.9亿 人饮用水的污染程度非常高会导致疾 病,而每年都有超过3万的儿童因为 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于腹泻。
• 中国卫生部妇女健康处处长王斌: 2001至2003年患先天性缺陷的新生 儿数量上升了25%,部分归咎于环境 污染的结果。
人类善待自然 就是善待自己
保护环境,What can we do ?
1、节水为荣 ―― 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2、一水多用 —— 让水重复使用 3、阻止滴漏 —— 检查维修水龙头 4、监护水源 —— 是我们的责任保护水源就是保护
生命 5、慎用清洁剂 ——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6、关心大气质量 ——你时刻都在呼吸,你有获得洁
(三)评价作用
法律评价的客体是自 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 织的行为。
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 法与不合法。
No Image
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
纪律评价不能相互替代。
(四)强制作用
运用国家强制力 制裁违法和犯罪,保 障法律得以实施的作 用。
法律强制的主 体有国家(主动主 体)、社会成员和社 会组织(被动主体)
地乱扔乱倒废弃物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 立法目的:
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 故,保护公民、法人、其他 组织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其 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 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 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小资料
• 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 路交通事故159029起,造成 36939人死亡、188979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5.4亿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古代公共生活
在古代,公共生活主要表现为集会、议政、祭祀等活动。这些活动通常由贵族、士人等少 数人主导,普通民众参与较少。
近代公共生活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兴起,公共生活的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公共事务中。同时,公共生活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如新闻媒 体、社交网络等。
行政法
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程序和责任,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和行 政责任法等。
民法与商法
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包括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等 。
商法
规范商事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等。
刑法与程序法
刑法
规定刑事犯罪的罪名和刑罚,包括侵犯人 身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秩序罪等。
宪法与行政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 概述
宪法与行政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 范围和领域
宪法与行政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 效果和意义
宪法与行政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民法与商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
民法与商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概述
民法与商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民法与商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
民法与商法在公共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的效果。
借鉴国内成功案例
国内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 借鉴这些案例的经验,进一步完 善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学习法律理论
学习法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理解法律规范,掌握法律规范的本 质和规律,提高法律意识和素养。
法律规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条约和协议
通过参与国际条约和协议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 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全球公共法律规范的发展。

法律1

法律1

案例2:余某系河北某大学学生,进校不久就与 本系一男生恋爱,不到半年,便进入如胶似漆 阶段,一天,竟然留宿于男生宿舍,在众目睽 睽之下,于其男友同睡一床,男生们多次劝阻, 仍毫不理会。
案例3:大学生周某系长春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因其女友提出分手要求,心情十分郁闷。晚上, 一人走在人民大街上,看见刺眼的路灯,心情 更加烦躁。拿起石头,向街灯打去,一连几次, 打坏了好几处路灯。被巡视的警察发现,被送 至派出所。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则) 案例:叩问良知 2005年12月5日晚,在湖南岳阳市的一辆行驶的 公交车上,一个流动的公共空间里,一名女乘客, 被一名该市公交公司职工公然强暴。(祥见《潇湘 晨报》2005年12月9日) 1、法律规范。 在公共生活中,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主要包括习惯规则、宗教规则、道德规则、法律规 则等。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 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规范(则)的作用。 (1) 指引作用。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 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 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 法律规范首要的作用。 (2)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 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 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 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 向与后果。 (3)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 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 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 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2)《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 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 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 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原条例规定的处罚种类有3种:警告、罚款和行政 拘留)。 同时,《治安管理处罚法》缩减了罚款和行政拘留 处罚的自由裁量幅度。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类型 •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实施方
式 •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遵守与
监督 •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案例分

01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公共生活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内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 集体活动和生活方式。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总结词
由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民族区域自治事务管理的法律规范。
详细描述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针对民族区域自治事务而制定的具体规定 ,其内容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各个方面,如自治机关的组织与职权、自治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范
维护社会秩序
遵守法律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基本要求,每个人自觉遵守法律 ,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保持社会稳定。
保障他人权益
遵守法律规范不仅是个人的义务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个人遵守 法律,可以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维护公平正义。
提升个人品德
遵守法律规范是个人的品德体现 ,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
会责任感。
详细描述
行政法案例分析涉及政府行政行为的各个方 面,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 这些案例分析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 政效率,减少行政纠纷。
地方性法规案例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地方性法规案例分析主要针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具有 地域性特点。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地方性法规案例分析涉及地方政府在特定地区的行政行为 ,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这些案例分析有助于规范地 方政府行为,促进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2、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 其规定,告知人们某中行为所具有 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 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 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 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一)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 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 的作用。
新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违 反治安管理行为,提高了处罚幅度,完善 了处罚程 序,具有宽严更适度,程序更 严格,处罚更规范的特点,对于维护社会 治安,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维 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增加了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违反治 安管理行为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根据法的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 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 和教育作用。
(一)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 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 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法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 现的。
(一)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4、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 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 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一)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5、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 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 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 依法行为的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是增加了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行为。 二是增加了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年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年3月1日起)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处罚种类 案例:夫妻吵架爬上高楼自杀,以扰乱公共 秩序罪处200元罚款 秩序罪处200元罚款
案例:大学生王某,一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被 同班同学张某及张某的几位好朋友拦住,张某也 不说话,就和朋友一起打了王某一顿,让王某住 院长达一个月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第26条规定“1、接伙斗殴的;2、追逐他人 26条规定“ 、接伙斗殴的;2 的;3 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4、寻衅,滋事行为。有上述行为之一且情节较重 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 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 元以下罚款。
侵入国家事务、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 覆政权 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 利用互联网损坏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 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必须有负责人 负责人在举行日期5 负责人在举行日期5日前递交书面申请并获 得许可 不得在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游 行(居住地: 行(居住地:常住地或办理暂住登记并居住半年以 上)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中国博客第一案:烂人烂教材 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牟利 非法窃取QQ游戏密码买卖 非法窃取QQ游戏密码买卖 网络知识侵权:转载不署名不注出处

思修第五专题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思修第五专题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 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 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 • • • • •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 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 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 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 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 发动机号码的。
情节轻微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4大类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侵犯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的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110多种行为
辨析以下案件属于哪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 A、万清香、黄鑫等聚众闹事被拘留
• 2010年12月20日上午,位于合肥滨湖新区的某百货公司部分经营户 因对商场管理不满发生纠纷,在公司门前聚集闹事。少数经营户置公 安机关的法制教育于不顾,进而聚集到附近的某大酒店门前,打横幅、 喊口号。 • 经调查取证,经营户万清香、黄鑫、徐春霞带头闹事,其行为违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之规定,12月21日、22 日,三人先后被合肥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xx年xx月xx日•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行政法规范•宪法法律规范•民法法律规范•刑法法律规范•其他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实践意义•未来展望目录01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共同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状态。

公共生活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相互性和共享性,涉及社会成员的利益和权利。

公共生活的定义与特点法律规范是保障公共生活有序、安全、公正、和谐的重要手段。

法律规范可以调整社会关系,明确权利义务,解决纠纷矛盾,制裁违法犯罪。

法律规范的重要性与作用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类别与来源02行政法规范行政法规范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行使职权、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

行政法规范定义行政法规范特点行政法规范具有强制性、程序性、特定性、自由裁量性等特点,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维护行政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行政法规范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范渊源行政法规范效力行政法规范的效力一般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和可诉性等特点,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赋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资格或者权利的行为。

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由有关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大学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大学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 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
德,也要靠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名 人 名 言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赔礼道
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 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
察机关检举和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
应当依据责任及时处理。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 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 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
公共秩序有序性的重要意义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 必要前提
(一)文明礼貌
你在公共 汽车上给 他人让座 吗?
你进别人 宿舍时敲 门了吗?
小事一桩!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
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 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 的整体素质。
(二)助人为乐
●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
各个时期开展的公德建设活动
●50年代:“五爱”教育; ●60年代:学雷锋活动;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 希望工程、志愿者、百 城万店无假货、手拉 手、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

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应当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本文将就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展开讨论。

首先,公共场所中的法律规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场所是供大家共同使用或经常出入的地方,如公园、街道、商场等。

在这些地方,人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礼貌和规则,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和谐和秩序。

例如,在公园里,人们应该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这些规范并非是一种限制,而是给予每个人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大家可以共享公共资源。

其次,交通出行中的法律规范同样至关重要。

在繁忙的街道上,人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以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行人应该在人行道上行走,不得在马路上乱穿。

驾驶者则需遵守交通信号灯、限速规定等,确保安全驾驶。

违反交通规则不仅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因此,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也涵盖了社交活动。

无论是与朋友、家人还是与陌生人交往,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交礼仪和道德准则。

例如,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遵循约定好的交往规则等。

同时,在公共场合要避免冲突和暴力行为,保持理性和宽容。

这样能够为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基础,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

最后,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还包括社会问题的处理。

例如,对于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禁止吸烟等方面的规定,每个人都应遵循并积极参与其中。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我们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生活质量,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基石。

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交通法规、社交礼仪以及参与社会问题的处理,每一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以及公正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遵守法律规范,为构建一个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
保障人权
法律规范能够保障人们的平等 权利、自由权利和社会权利, 使人们能够在公共生活中受到
公正的待遇。
维护秩序
法律规范能够维护公共生活中的 秩序,使人们能够在一个有秩序 的环境中开展社会活动。
促进和谐
法律规范能够促进公共生活中的和 谐,使人们能够在一个和谐稳定的 社会中共同发展。
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从事民 事活动,以及如关系显失公 平时,法律予以调整和平衡。
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
调整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 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合同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
2013年修订并实施,旨在防治固体废 物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它规定了 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处理、 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和方法,以及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的监管和治理等方面的 内容。
环境侵权的法律责任
环境侵权是指因行为人排放污染物 或者以其他方式破坏环境,导致他 人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
VS
环境侵权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因环境侵权给他人造成 的人身、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赔偿 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因环境 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处罚;刑 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环境侵权行为 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06
国际法
国际法的定义与特点
国际法定义
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调整因合同而产生的民事 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
调整因智力成果而产生的 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04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国有林场 砍伐一些木材做家具用,其女友得知后指出他 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周军接受劝告,放弃了伐 木的打算。以上事例体现了法的什么作?(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本人认为本题应该选ABD。周军在其女友告知其 行为违法时(B正确)放弃了伐木的打算,说明法 律指引人们不得这样行为。A项正确。同时,也说 明根据法律的规定,他们已预先估计到行为在法 律上的后果。D项也正确。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周杰彬 •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 • • 《治安管理处罚法》 ————————--沈艳 《集会游行示威法》与《环境保护法》—徐聪 《道路交通安全法》 ———————--马伟金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乔天
法律规范(legal norm)的定义
我的个人想法:
07数本一班
徐聪
《集会游行示威法》和《环境保护 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集会示威游行法》 《环境保护法》
立法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 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 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 由。 一、政府依法保障 二、权利义务一致 三、和平进行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 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 调发展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 整治 三、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 谁保护 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授权性规范—授权性指引 禁止性规范—禁止性指引 义务性规范—义务性指引
2.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 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 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 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 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 后果。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案例分析
• 上海某女研究生闯红灯,交警干涉。该女不仅未 对行为有所认识,反而对交警态度极为恶劣,后 被处予拘留10日、罚款50元的治安处罚。 • 分析:行为违反公共秩序,显然违背社会公德。 如果越出一定限度,则为违法。如果行为情节显 著严重,还可能逾出一般违法的界限而触犯刑律 (犯罪)。 • 由以上可知,社会公德的确立与遵守,需要法律 的制定和执行来保障;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不 仅要受道德谴责,更需要法律规范来制约。法律 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我们 的公共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制约 着人们的行为?
•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文物保护法 • 宅法 • 环境保护法 • 刑法
结束语
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不同之处就 在于前者遵守规则,而后者呈现规 在于前者遵守规则, 则。 【英】彼得·文奇
• 四)强制作用 •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 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 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 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法律 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 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 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 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 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 (五)教育作用 •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 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 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 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为什么公共生活中需要法律? 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法律
• 私人生活:家庭内部,个人活动 家庭内部, •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群体活动 公共空间, • 传统社会:习惯,道德,个人权威 习惯,道德, 共同的规则——法律 • 陌生人社会:共同的规则 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树立良好社会公德问题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一)指引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不在于制裁违法,而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

法的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形式实现,告诉人们可以作什么(授权性指引)、不得作什么(禁止性指引)、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

(二)、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达到化解纠纷、减少犯罪之目的。

(三)、评价作用1、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2、法律评价的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

3、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1)对国家机关极其公务人员要求“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对社会民众要求不能违法。

(2)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相互替代。

(四)、强制作用1、何谓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律强制作用是指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2、法律强制的主体由国家(主动主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被动主体)3、法律强制的手段是国家强制力。

4、法律强制的目的在于实现法律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

(五)、教育作用1、何谓法的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指的是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法发挥教育作用的实施方式:一是,通过法律的学习;二是,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三是,通过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的影响。

3、法的教育的意义:有利于使法律获得人们内心才认同,自觉遵守。

二、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惩罚法》2005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施行,共6章119条。

实施了19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有着“离老百姓最近”美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

在新法实施的第一周里,搜罗了一批新法实施后的最新案例,管中窥豹,以帮助群众更好地熟悉这部法律。

《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起施行。

其规范了两种人的行为: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

1、从3月1日起,宠物扰民、在集贸市场强买强卖、强行乞讨、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均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

2、执法手段更加细化,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新法加大了“执法程序”、“执法监督”在法条中所占的比例,各单独开辟了一章,细分了拘留时限、罚款额度等各惩罚手段操作尺度。

新法中“执法程序”章节所包含法条达26条,囊括了受理、调查取证、扣押赃款等各个执法环节,并设定了执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情形,比如“行为人与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应当登记,不得扣押”,“现场口头传唤行为人".3、处罚范围更加具体,此外,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新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

原条例规定处罚行为范围为8类73种,新法为5类238种,类别虽然缩减,但加入了100多种具体的情形,覆盖了一些近些年出现的社会新现象,比如宠物扑咬他人、噪音扰民、发黄色短信息、扰乱大型赛事比赛秩序等。

图片一,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图片二,可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案例:偷拍女厕拘留七天案例:3月1日中午,违法行为人蔡某(男)在杭州某大学女卫生间偷拍女生如厕,被杭州西湖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拘留7天。

这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以来,杭州警方依法处理的第一起侵犯人身权利案。

当天中午11时左右,蔡某偷偷潜入了杭州某大学女卫生间的隔间内。

不久,该大学两名女生进入洗手间,其中一个在蔡某的隔壁。

蔡某把小型摄像机放到两个隔板之间的地上偷拍,被女生发现。

蔡某随后逃了出去。

当晚7时左右,这两名女生在校园内散步时发现了蔡某,女生悄悄叫来保安,将蔡某扭送到杭州市西湖公安分局西溪派出所。

处罚依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6款: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警方点评:以前对偷窥或偷拍他人隐私的,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第19条的“扰乱公共秩序”处以警告、200元以下罚款或15天以下拘留,但无条目对这一违法行为作出具体规定。

而《治安管理处罚法》把这一违法行为专门列了出来,并归在了侵犯人身权利这一类违法行为里。

在这点上,新法更具操作性。

首次盗窃少年未拘案例:3月1日,16周岁的安徽少年小胡由于偷自行车被人扭送到温州龙湾公安分局海滨派出所。

由于这是他第一次偷东西,所以很快被释放了。

同一天,宁波江东区明楼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抓获一名偷电动车的少年田某,带回派出所后发现他未满18周岁,且是初次盗窃。

最后,警方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便让他走了。

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警方点评:办案民警葛军海说:“《治安管理处罚法》感觉更人性化一些。

”原来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只有一个原则性规定,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处理要从轻,但怎么从轻却不够明确。

新法不仅操作性比较强,而且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执法。

小偷小摸精确处罚案例:3月3日,暂住于桐乡市濮院镇的河南籍男子张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建筑工地上仅仅偷了总价值约100元的几十只铁轧头,却换来了5天的拘留。

当天凌晨,在濮院一直未找到工作的张某趁无人之际,在镇工业园区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偷得用来固定井字架的铁轧头50余只,随后脱下衣服一包,欲当废品卖掉。

孰料,还没来得及回到住处,就被濮院派出所巡逻队员抓获。

办案民警讯问后,当即依法对张某处以治安拘留5天。

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警方点评: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新法有一个显著特征——处罚阶梯明确。

以盗窃为例,对“情节较重”一项就有了诸多明确的定义。

比如,盗窃财物数额在500元以上的;虽未达到500元,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新法还对民警在办案中衡量违法情节轻重及处理的精确度作了进一步强化。

强行乞讨治安警告案例:3月2日,绍兴市越城区塔山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巡逻中发现,辖区内的鲁迅故里景区里有一成年男子在向行人乞讨。

遭到游人拒绝后,他还采用阻拦、拉拽等方法继续向人乞讨钱财。

民警立刻将该名王姓男子带往派出所,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警告处罚。

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1条规定: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警方点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不仅对“强行乞讨”作出了明确的定义,还对此类违法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处罚尺度。

“强行乞讨人员”的存在不仅有损城市形象,还增添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但以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此无明文规定,新法的实施填补了这方面的法律空白。

噪音扰民警告歌厅案例:3月1日晚11点,湖州南浔派出所接到居民施某报警,称住宅楼对面歌厅声音太响、影响正常休息。

接警后,民警现场检测发现,歌厅发出的声音分贝已超过城镇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规定。

民警当场依法对该歌厅业主王某处以治安警告处罚。

王某接受处罚后,立即停止了当晚的营业。

当天下午,诸暨小商品市场一名摊主由于大声播放音响,也被警方治安警告。

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警方点评:以往遇到此类报警时,民警往往难以处理,即使予以制止,也无法对相关行为人进行处罚。

现在,新法对噪音扰民作出了明确规定。

特别提请一些歌厅、酒吧业主注意,现在把声音开得过响已经是违法了。

登记不实店员罚款案例:3月1日,温岭市温峤派出所处罚了一名旅馆工作人员,原因是她没有如实登记旅客住宿情况。

杨某是温峤镇一宾馆前台登记工作人员。

为了多揽客源,老板授意她如遇旅客未带身份证件,可采取张冠李戴造假的办法登记或干脆不登记。

3月1日凌晨,温峤派出所对该宾馆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发现未登记旅客姓名而让其住宿的房间1间;一人登记而多人住宿的房间2间。

派出所民警依法对她处以罚款500元。

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6条规定:旅馆业的工作人员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或者明知住宿的旅客将危险物质带入旅馆,不予制止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旅馆业的工作人员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或者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警方点评:杨某未按规定登记入住旅客的实际状况,实际上削弱了公安机关对旅馆业的管理,可能致使一些违法犯罪嫌疑人逃脱法网。

在以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并没有对这一点作出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查办有关案件时有相当难度,而新法中对此的明确规定则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查办案件的能力。

醉酒伤人酒醒受罚案例:3月2日晚,不善饮酒的丽水人张某在宴会上被灌醉。

接着,张某去找一个朋友玩,结果敲错门,与人发生口角并将他人打伤。

丽水紫金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对醉醺醺的张某实施约束,直至其酒醒。

虽然张某酒醒后态度不错,主动赔偿医药费,但警方还是依法给予其治安拘留5天的处罚。

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警方点评:过去,一旦发生酒后打架事件,往往双方一到派出所便马上进行调解。

而新法明确规定了一定要等到醉酒者清醒之后才能作出进一步处理,这既体现了新法人性化的一面,也对民警处理案件提出了更严格、更规范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