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2、经验研究(第三、四、五章) (1)案例分析 正例:
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资源 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 特点:一是占用者已经为控制对公共池塘的使用,设计、 应用并监督实施了一套自己的规则(监督);二是制度已 经存续很长的时间(可信承诺)。
反例:
大洛杉矶地区南部一系列地下水流域 特点:分析了制度起源和制度供给问题(供给)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著
一、框架结构
1、理论分析(第一、二章)
(1)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 ·哈丁的公地悲剧 ·囚徒困境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思考:传统模型能否提供理想的政策选择方案? 思考:传统模型能否提供理想的政策选论:高度中央集权
制度变迁框架
成本评估、收益评估、共享规范和其他机会评估 制度变迁的考虑因素 制度变迁的过程 能促进制度变迁的因素 预测制度变迁 能预测制度变迁的条件
二、体会收获
1、社会资本
罗伯特·帕特南:社会资本指社会上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和由此产生的互利互惠和互相信赖规范。
《独自打保龄》:全面描述了美国社会资本衰退的现状、原因、结果以 及解决办法。 《使民主运转起来》:叙述了意大利从实行地区自治以后社会资本对地 区新制度绩效的影响,最终得出社会资本对公民参与以及民主的重要影 响。 本书中,作者在探讨成员间合作时提及了“社会资本”,但没有深入下 去,使得本书没能发掘出促进相互成员间相互合作、增强信任的这一重 要变量。集体行动的困境的症结在于成员之间的信任缺乏,无法建立互 惠规范,从而导致搭便车、机会主义的发生。要想解决互相信任这一难 题,建立社会资本是关键,但也并非易事。
从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对避免公地悲剧是必不可少的假定出发,提出了对 绝大多数的自然资源系统实行中央政府控制的政策方案。提出这一方案 的学者试图通过这一政策基础改变哈丁的牧人博弈,由中央政府实施 “最优策略”,决定谁能使用牧地,何时使用牧地,能喂养多少牲畜。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目标是社会公平与公正。
公共事务治理的初衷是为了确保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即使在理论上我们都认同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不公、环境污染等,都是基于社会资源的不公分配而产生的。
因此,公共事务治理必须致力于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以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公正的政策和法律,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公共权力不被滥用,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有效的公共事务治理需要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
传统上,公共事务治理主要由政府负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机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公共事务的发展,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而公民社会的参与则能够提供多元声音和反馈,确保公共事务治理的公众参与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公民社会组织、媒体、NGO等都可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监督政府的行为,推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增加治理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公共事务治理案例,对我启发很大。
例如,韩国的政府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e-Government平台,实现了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加了公众的信任和参与度。
芬兰政府则通过强调社会创新和民主实验,建立起了一个有利于社会创新和政策实验的环境,在治理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这些案例告诉我,公共事务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不断尝试和学习,才能找到适合特定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模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重视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时要不断创新和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共事务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为实现更公平、更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管理和治理的重要著作,作者对公共事物的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事物的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事物的管理和治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公共治理”的概念和理论。
他指出,公共事物的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这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公共事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公共事物的治理需要政府、市民、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力量。
其次,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互助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动力。
通过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可以提高公共事物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本是公共事物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地积累和发展。
此外,作者还在书中提出了“公共参与”的理论。
他认为,公众参与是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也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通过促进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公共事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公众参与是公共事物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地推进。
总的来说,《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事物的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事物的管理和治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够不断地借鉴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公共事物治理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吴昭昭行政12甲1291410118近来,因为课程的要求读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著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尽管在刚接触此书时,觉得它晦涩难懂,但通过三节课的讲解,我也算对这本书有了些许了解。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创新提出了治理公共事物的第三条道路,即自主组织治理。
本文将从本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论两方面展开,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一、作者介绍《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
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
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本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从而在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理论,同时也为解决公地悲剧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这本书中,我不论是在分析问题的理论视角还是在研究分析方法上都受到了很大启发。
二、内容概述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治理理论,将个人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主义结合,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提出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第三条路径,为我国治道变革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寻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等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支持。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模式是危险的,因为当其以隐喻作为政策的基础时,那些为分析的目的而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的约束条件,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也被忠实地认定是固定不变的。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1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1、什么是公地悲剧。 自从加特勒﹒哈丁(Garrett Hardin)富有挑战性 的文章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以来,“公地悲剧” 这个表述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 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 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 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 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 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 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 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 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
2、公地悲剧的成因
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 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 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由于在缺乏约束 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 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 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 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 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 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公地悲剧”并 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奥尔森对在群体理论中表示出的乐观主义 提出了挑战。在他的著作的第一页,奥尔森概 括了这一人们所认可的观点: 关于群体易于为维护集团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观点,在逻辑上应该是理性的和自利的行为这 一已被普遍接受的前提出发所得出的结果。换 句话说,如果某一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 目标,并且如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会使所有群体 成员的境况都比过去更好,那么已有的逻辑推 论便是,只要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人是理性的和 自利的,他们就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行动。 (Olson,1965;1)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讲义(PPT 76页)

A
1
1
博博弈弈五四::自不筹完资全金信的息的中 央合当约局实的施博博弈弈的一个例子
阿兰亚 渔场
阿兰亚渔场 提供了一个 自主治理公 共财产安排 的实例,同 时也向我们 表明实际经 验也很重要。
*经验性替代解决方案
我希望这一研究将对发 展由经验支持的自主组 织和自主治理的集体行 动理论作出贡献。我在 本书中试图做的是:把 许多“新制度主义”学 者使用的策略与由生物 学家为促进从理论上更 好理解生物世界而开展 的经验研究中所采用的 策略结合起来。
开发更好的认识工具来认识为管制不 3, 同类型的资源而设计的自主治理制度
安排的效能和局限性
*本书目标
这个世界大多 依赖可能产生 公地悲剧的资源
*第一节 三种富有影响的模型
囚犯1 不承认 承认
囚徒困境
囚犯2
*个人理性的
决策导致集
不承认
承认
体非理性的
结局这一悖
-1,-1 -10,-0.5
论,对理性
的人类能够
共池塘资源等实行私有产 权时很难界定。
*第三节 当前的政策方案
所谓“成功”,我指的是这些制度在存在着搭便车和逃 避责任的诱惑的环境中,能使人们取得富有成效的结果。
我希望能从实际场景中的个人的经历中了解更多的东西。 倡导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现实场景中,公共的和私有的制度经常是相互啮合和 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存在于相互隔绝的世界里。
内部规范 贴现率
策略选择
结果
预期成本
*个人策略选择
* 第二节 相互依存、独立行动和集体行动
*企业理论
*国家理论
*一个企业家认识到, *统治者认识到通过组
当人们存在一种潜 在的相互依存的关 系时,就会有机会 增加收益。该企业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书籍,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古代的君主制到现代的民主制度,作者对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公共利益、公共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框架。
其次,在实践经验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案例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读完《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公共事务管理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公共事务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待。
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 1.清晰界定边界
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边界必须予以明确 规定,有权从公共池塘资源中提取一定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 也必须予以明确规定。 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和(或)资源单位数量的占用规则, 要与当地条件及所需劳动、物资和(或)资金的供应规则相一 致。
• 2.使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 规定 • 3.集体选择的安排
监督
分级 制裁
冲突 解决 机制 是 是 是
被认 可的 组织 权 是 是 是
分权制 单位
制度绩 效
瑞士,托拜尔 日本山村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NR NR NR
强有力 的 强有力 的 强有力 的 强有力 的 强有力 的 强有力 的 脆弱的 脆弱的 脆弱的 失败的 失败的 失败的 失败的
西班牙,巴伦比亚, 是 木尔西亚和澳瑞辉 拉 雷蒙德,西部和中 部流域(当前) 西班牙,阿里坎特 菲律宾,巴卡拉文塔 土耳其,安兰亚 斯里兰卡,加勒亚 加拿大,莱蒙隆港 土耳其,伊兹密尔 湾和博德拉姆 斯里兰卡,科林迪 奥亚 雷蒙德,西部和中 部流域(早期) 莫哈韦,地下水流 域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否 是 否 否
(2)国家理论
统治者具有武力的垄断权
采用强制作为组织各种生产集体利益的 人类活动的基本机制 统治者以严厉的制裁相威胁,从资源所 有者那里获取税收、劳动或其他资源
三个难题:新制度的供给问题、 可信承诺问题和相互监督问题
3.研究框架的设计
• • • • • 一般的假设 (1)囚犯困境博弈始终是基本的结构 (2)一个层次的分析就以足够 本研究的初始假设 (1)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面对各种占用 问题和提供问题,这些问题的结构取决于 基本参数的值,并因场景不同而不同 • (2)占用者必须兼顾分析的领域和层次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演讲

2、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系统的制度设计
01 02 可信承诺问题 03
新制度的供给问
题
沟通产生信任 积累社会资本 建立制度安排
相互监督问
题
自主设计治理规则 相互监督加强 增加权变承诺
复杂和不确定 的环境下采取 权变策略
3、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系统的具体原则
01
清晰界定边界
规定占用规则 集体选择安排
05
进行分级制裁
冲突解决机制 组织权利限度
02
06
03
07
04实施监督检查来自08多层分权组织
4、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失败的制度原因
土耳其渔场 在制度上缺乏 八项原则
斯里兰卡灌溉 工程 符合边界清晰 原则
莫哈韦案例 符合一致原则 集体选择的论坛, 和监督原则 冲突解决机制, 被认可的组织权
马维尔渔场
1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破解公共资源治理的困境
政府
市场 个人
非政府 组织
企业
国际社会
多 中 心 合 作 治 理
有利于缓解生态资源压力,解决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2
3
有利于激发公民自主意识,形成积极良好的社会资本
有利于发展社会民主政治,培育现代社会的民主生态
4
五、从《穹顶之下》谈生态环境建设
“壮士断臂”
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
1吨钢
600公斤煤 炭
3—6吨水
1.53公斤二氧 化硫
1公斤烟尘
盲目性
滞后性
理 政 府 集 中 管
行政费用 大
私 有 市 场 管 理
政策目标不可实现
市场失灵
1、公共池塘资源系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本书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斯特罗姆写就,在书中,她重点论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理论。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描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为什么国家或市场在有效治理公地时通常会失败而许多社群的人们却通过一些制度安排取得了成功?作者正是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她的研究与论述。
首先,作者探讨了三种普遍而有影响的模型。
第一个是公地悲剧,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士亚里斯多德的断言:凡是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公地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东西;第二个是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它使人类对于理性的初衷和由此造成的非理性结果产生了全新的认识;第三个是奥尔森对群体理论观点的反驳,他认为个人很难为群体的共同利益自发地采取行动。
这三个模型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个人的完全理性往往会生产出从所有相关者看来并不理性的结局,他们的中心问题便是搭便车,与此同时,人们通常会把现实与这些模型进行简单粗暴地套用和比较,并认定他们将陷入这些模型的陷阱中。
而对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经济学家们也往往倾向于两种固定的方案,一是利维坦方案,主张应用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去避免公地悲剧,但这种方案隐含的完美假设是一个拥有充分信息、完全理性的利他主义者在担任着利维坦的角色,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可能的,就如我国之前某些政府的唯GDP论思想,为了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一个糟糕的统治者或是中央机构还有可能把情况变得更糟;二是私有化方案,主张建立完全私有的产权来解决公地悲剧,但这种方案存在的同样难以实现的完美假设是所有资源都是同质的,这显然更加不可能。
总而言之,无论是利维坦方案还是私有化方案,都是把一种外在的制度安排强加给受他影响的个人,这种不契合现实的制度安排其最终的结果通常都是失败的。
实际上,许多成功的案例都是突破了这两种僵化的方案,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或是寻找一种更适合他们的创新性方案或制度,而作者则致力于对这些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进行探索从而做出一系列合乎理性的推测。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界定公共池塘资源
• 公共池塘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s): 人们可以共用资源系统但分别使用资源单位 的公共资源。在这个资源系统中,要排斥潜 在收益者的成本很高。难以排他但分别享用 的。 • 公益物品(public goods):具有非排他性, 可以共同享用的。不存在“过渡使用”和 “拥挤效应”的问题。 • 私益物品(private goods):排他的、个人 享用的。
作者研究的一个局限
•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研究对象的特征: 1、小范围的公共池塘资源(大型的垄断资源 不包括在内) 2、是可再生的资源 3、资源是稀缺的 4、资源使用者只在内部互相伤害(污染问题 不包括在内)
第二章
• 一开篇作者就指出, 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 织起来, 进行自主治理, 从而能够在所有人 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者其他机会主义 行为诱惑的情况下, 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问题
• 里面的博弈模型图还不大明白,理论清楚 了,图形不清楚。
者开辟的第三种解决办法
• 结合理论和经验,提出第三种替代方案: 资源占用者利用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设计合 约,通过合约中的相互利益,引导占用者 们互相监督,促使合约的达成。 • 寻求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自主组织和自主 管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 • 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合约,有效合 理的利用公共池塘资源。
集体行动理论的三大难题
• 供给问题——新制度的供给。即制定一套 新的规则。贝茨:建立信任和社群观念是 解决新制度供给问题的机制。这样人们才 会有合作的意图,才有规则的诞生。 • 承诺问题——当违背规则带来的收益大于 遵守规则时,占用者往往违反承诺。并且, 自主组织必须在没有外部强制的情况下解 决承诺问题。 • 监督问题——内部的相互监督 • 这三个问题从两端解决皆可。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对我国的影响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对我国的影响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效能、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在我国,由于人口的众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不仅对国家内部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国际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影响。
首先,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效能。
政府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是否科学合理、高效有效。
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规划、科学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才能使政府工作更加有力有序。
我国政府过去在公共事物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例如城市规划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等,这些都直接提高了政府的效能,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其次,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
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是否公正合理直接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的公平获益。
只有通过公正的分配和多元的参与,才能使社会公平得到保障。
在我国,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力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社会参与,提高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消除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外,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对经济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理方式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通过改进公共事物的管理,政府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例如,我国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不断完善公共事物的管理,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对我国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效能、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离不开合理科学的治理方式。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改进公共事物的治理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治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以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事务治理的书籍,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特点、治理原则、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公共事务治理的内涵和要义,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建议。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本书对公共事务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事务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公共事务治理的需求,需要探索新的治理之道。
其次,本书提出了公共事务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认为,公共事务治理应当遵循公正、效率、参与和透明的原则,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治理,倡导多元主体参与和民主决策,推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社会信任和责任意识,促进公共治理的创新和改进。
这些原则和方法为公共事务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再次,本书总结了公共事务治理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国内外公共事务治理的案例分析,作者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公共事务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体系,也为公共事务治理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最后,本书提出了一些关于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建议。
作者认为,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强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促进公共事务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
这些观点和建议为公共事务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路径。
总的来说,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公共事务治理的内涵和要义,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建议,对公共事务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努力提高公共事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一,发挥公共资源使用者自主供给制度的主体作用,是公共资源
配置最优化的关键。 奥斯特罗姆所分析的世界各地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
例都证明, “由资源占用者提供的制度安排至少能够达成最低限度的解
决方案” , 并对这些方案作出可信承诺, 使这些方案得以长期存续。因
LOGO
03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核心内容
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小结
现有制度要么是私有的要么是公共的,或者不是“市场的”就是“国
家的”。许多成功的公共池塘资源制度,冲破了僵化的分类,成为“有私
有特征”的制度和“有公有特征”的制度的各种混合。
*奥斯特罗姆创造性地提出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这个博弈具有
此, 确认公共资源使用者在制度供给中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公共资源管
理者和政府必须思考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二,应该合理界定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奥斯特罗姆
将政府视为制度供给的 “外部变量” , 将预期收益、 预期成本、 内在
规范等视为 “内部变量” , 这一点显然不适合我国, 但她强调 “外部 变量” 与 “内部变量” 相互作用的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在我国现有的 制度框架内,公共资源使用的制度供给既不能排斥政府, 也不能排斥 “一组当事人” ,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既考虑 “外部变量”对 “内
够达成最低限度的解决方案。”相反,将公共资源占用者排斥在制度供
给之外,制度供给失败的概率则必然增大。
LOGO
自主治理的探索 二、
长 期 存 续 的 公 共 资 源 管 理 制 度 中 所 阐 述 的 设 计 原 则 原则 清晰界定边界 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 保持一致 集体选择的安排 监督 分级制裁 冲突解决机制 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 分权制企业 内容 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边界必须予以明确规定,有权从公共池塘资源中提取一 定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也必须予以明确规定。 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和/或资源单位数量的占用规则,要与当地条件 及所需劳动、物资和/或资金的供应规则相一致。 绝大多数受操作规则影响的个人应该能够参与对操作规则的修改。 积极检查公共池塘资源状况和占用者行为的监督者,或是对占用者负有责任 的人,或是占用者本人。 违反操作规则的占用者很可能要受到其他占用者、有关官员或他们两者的分 级的制裁(制裁的程度取决于违规的内容和严重性)。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三、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
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
LOGO
4 第
部分
这本书为什么值得看?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奥斯特罗姆在自主治理理论基础上延伸的多中心理论以及 经验支撑的理论框架的构架,可帮助解答什么制度才能促进公 共治理更加有效,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她的研究理论与 方法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二,应该合理界定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奥斯特罗姆 将政府视为制度供给的 “外部变量” , 将预期收益、 预期成本、 内在 规范等视为 “内部变量” , 这一点显然不适合我国, 但她强调 “外部 变量” 与 “内部变量” 相互作用的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在我国现有的 制度框架内,公共资源使用的制度供给既不能排斥政府, 也不能排斥 “一组当事人” ,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既考虑 “外部变量”对 “内 部变量” 的影响, 又考虑 “内部变量” 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对政府在 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合理定位。
* 属于所有人的财产就是不属于任何人的财产。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的 财富将得不到任何人珍惜。
LOGO
03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核心内容
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囚犯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博弈存在一个严格 的占优策略均衡,这使得博弈 中尽管存在使双方状况变好的 选择,但由于博弈是严格占优 的,因此更好的选择无法实现。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四,为公共管理中的制度选择的正确性提供了思考路径。 在公共管理的各项事务中,我们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以及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当中进行制度的创新、变革,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都会面临到制度的选择问题。通过本书的作者对制度选择的详细分 析,将极大有利于确保在公共管理中的制度选择。比如在制度变革中, 是否应该对原有制度进行变革,需要对原有的制度做评估,对变革制度 成本,对变革后制度的收益进行深入的评估,在收益高于成本的基础下 再进行制度的变革等等。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指在社会中共同解决和管理公共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公共事物包括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交通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以下是对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的一些解读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政府的责任与作用政府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责任。
在治理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系统,确保公共事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参考内容:-《行政法》:详细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并对政府行为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明确政府对于公共事物治理的重点和目标,为社会提供了参考。
2. 多元参与与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治理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民主的决策过程,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调和合作。
政府应积极倾听和吸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多元参与,形成共识,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参考内容:-《公共参与指南》:针对公众参与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公民议事厅:一种民主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决策和管理。
3. 效益最大化与资源优化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中,需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应根据公共事物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利益衡量。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优先级的确定,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用。
参考内容:-《资源经济学》:对资源配置和利用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资源优化和利益平衡的政策。
4. 鼓励创新与技术应用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中,需要鼓励创新和技术应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提升公共事物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内容:-《创新管理》:探讨了创新和管理的关系,并提供了一些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实践案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资助科技创新项目,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自主治理:公共物品治理的新途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
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
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批判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最早是萨缪尔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社会成员均等地消费的物品,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囚徒困境”博弈、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集体行动困境”等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事物”。
在前面的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和彻底私有化,其中利维坦即国家理论,后者是企业理论。
其一、国家理论。
国家理论主张通过外部强权的监督与控制来实现公共物品治理。
如奥普尔斯就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 监督→分级制裁使人向善,一报还一报旳权变策略使制度变革渐进 • 多中心治理
『 立 』 解 决 机 制
回忆一下
第一章 公地治理之反思【先“破”再“立”】 【三个模型有局限】 第二章 研究公共池塘资源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旳制度措施【“立”旳措施】
【理论预测旳一阶困境到三阶困境图】 第三章 3个例子(公地治理情况一直很好 )→假设8项优异制度旳设计原则 第四章 3个例子(公地治理情况由坏变好) →验证8项设计原则旳合理性 第五章 8个例子(公地治理情况一直不好) →验证8项设计原则旳合理性
【“立”治理机制】 第六章 总结前三章【“立” 治理旳影响原因旳分析框架】
第一章 公共治理之反思 • 三个模型旳不足【破】
• 模型指导下旳方案旳不足【破】
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
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
观点 局限
我们对基本政治制度旳真正性质 和每个人在环境保护中旳作用还 懵懂无知,假如想要防止消灭, 就必须臣服于外在于个人心灵旳 强制力
影响制度选择旳变量总览
• 外部世界体现制度选择环境(集体规则与宪法规则,总规则),规则变化是自下向 上旳,操作规则变化造成集体规则与宪法规则变化(越高层变换成本越大)
• 另外,制度选择涉及二阶困境。
外部世界
共有规范及其他 ③ 内部规范
机会信息
贴现率
有关所提规则旳收益旳 信息
⑤
预期收益
①
②
保存现行规则: 继续原有策略
⑥ 三阶困境
• 监督→承诺→信任(自主组织旳集体行动理论)→制度供给/二阶困境:自主组织旳 集体行动理论(怎样供给见345章)
• 克莱帕丝已经证明:在一种有限反复旳囚犯困境博弈中,对局人确切收益旳不拟定 性能够产生合作均衡和其他许多均衡,在这么旳条件下,一种对局人会向另一种对 局人显示合作旳意图,为旳是形成互利有效旳对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导读论文论文题目:《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读书报告组员姓名:吴珩,袁慧雯,徐敏敏,张新香,王宇燕,丁耀辉,单嘉炜,田伟成,李伟杰专业班级: 2010级行政管理2班学院名称:政治与行政学院指导老师:岳洪江2012.11.30《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读书报告-------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摘要:本文通过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集体行动的理论,同时也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理论自主组织自主治理目录一、摘要 (1)二、本书解析 (3)(一).著作及作者简介(二). 公共事物治理的三个传统模型以及评析(三).本书的制度研究基础——超越囚徒困境(四). 案例探究(五). 自主治理的框架(六). 著作意义三.结语·······································四.参考资料···································《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读书报告-------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摘要:本文通过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集体行动的理论,同时也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理论自主组织自主治理本书解析一、著作及作者简介《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作者简介: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1933年出生,196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政治学博士学位,1991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与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一起摘得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奥斯特罗姆被称为经济学领域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开创者,曾在众多美国学术协会和顾问委员会担任职务,曾担任过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美国中西部政治学协会和公有产权研究协会的主席等学术职务。
她的重要著作有《社群组织与警察服务的提供》、《诚实服务的提供:变革的结果》、《美国大城市地区的警察服务》、《大城市地区警察之道》、《警察绩效的基本问题》、《政治研究的方法》、《美国的地方政府》、《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自主治理灌系统的行业制度》、《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地方公共事物与全球相互依赖:两个领域的差异与合作》等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论文100余篇。
案例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用三章的篇幅,探讨了三个方面的案例。
这些案例分布在世界各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一)第一类案例:1.主要案例: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资源、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的组织状况。
2.此类案例两个特色:(1)占用者已经为控制对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设计、应用并监督实施了一套自己的规则;(2)资源系统以及相应的制度,都已存续了很长的时间,存在时间最短的超过100年,历史最长的已超过1000年。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奥斯特罗姆探索了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原则”。
在此,设计原则是指“实质要素或条件,它们有助于说明这些制度在维持公共池塘资源、保证占用者世世代代遵守所使用的规则中的成功原因。
”她界定了其中的八项原则:一、清晰界定边界。
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边界必须予以明确规定,有权从公共池塘资源中提取一定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也必须予以明确规定。
二、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
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和/或资源单位数量的占用规则,要与当地条件及所需劳动、物资和/或资金的供应规则相一致。
三、集体选择的安排。
绝大多数受操作规则影响的个人应该能够参与对操作规则的修改。
四、监督。
积极检查公共池塘资源状况和占用者行为的监督者,或是对占用者负有责任的人,或是占用者本人。
五、分级制裁。
违反操作规则的占用者很可能要受到其他占用者、有关官员或他们两者的分级的制裁(制裁的程度取决于违规的内容和严重性)。
六、冲突解决机制。
占用者和他们的官员能够迅速通过低成本的地方公共论坛,来解决占用者之间或占用者和官员之间的冲突。
七、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
占用者设计自己制度的权利不受外部政府威权的挑战。
八、分权制企业。
在一个多层次的分权制企业中,对占用、供应、监督、强制执行、冲突解决和治理活动加以组织。
这些原则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们是长期有效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组织、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构件。
在第一批案例分析中,奥斯特罗姆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承诺和相互监督问题。
由于这些制度持续了漫长的时间,没有资料表明这些制度是如何得到供给的。
为了说明人们是如何为自己供给新的制度来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需要进一步的案例分析。
于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转向了第二批案例分析,专门讨论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制度的供给问题。
(二)第二类案例此类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制度供给问题。
1.主要案例:美国大洛杉矶地区南部一系列地下水流域的制度的起源。
2.该案例主要回答的问题:“多少参与者?群体的内部结构如何?创新行动的成本由谁来支付?参与者拥有何种类型的有关他们境况的信息?各种参与者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和风险?参与者在制定规则时涉及到何等广泛的制度背景?”3.案例概况:美国加州地区发生抽水竞赛导致的地下水资源退化、因此而引起的诉讼博弈以及企业家的努力。
水资源生产者为了摆脱恶劣的抽水竞赛,在大量的诉讼无法解决问题之后,终于自主地建立了公共企业,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适当的管理。
在多个公共企业基础上,终于形成了“多中心公共企业博弈”的格局。
抽水者无法终止抽水竞赛(一阶困境),自然也难以为终止抽水竞赛提供制度安排(二阶困境)。
但是,现实表明,加州的抽水者却给予制度供给提供了大量的投入。
“他们创建了新的民间协会。
他们为分配抽水量而提起的诉讼支付了大笔费用。
他们起草了法案,把它介绍给州立法机构,并在其他水生产者那里寻求到了足够的支持,使法案得以通过。
他们创立了特别行政区,向所有在那些流域抽取的地下水收税,也向所有在地下水之上的财产收税。
他们花费了似乎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向他们自己提供有关流域地质结构的信息,以及各种热点问题、各方打算和未来可能性的信息。
”4.此案例得出的结论:案例中能够解决制度供给这种“二阶困境” 的原因,这与地方自治的地方政治制度有关,这些地方的制度设施减少了制度供给的成本。
因为对新制度供给进行了渐进而持续的投资,各个地区之间相互仿效、学习,各个流域建立民间性的协会,开发适当的信息,了解各种策略所可能引起的成本收益。
为了理解案例中渐进、连续、自主转化的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分析家们应该重构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
(三)第三类失败的案例1.主要案例:土耳其近海渔场、加利福尼亚的部分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和新斯科舍近海渔场制度2.案例失败原因分析:土耳其的两个渔场来说,它们在制度上缺乏第三章所概括的八项原则。
斯里兰卡的科林迪奥亚灌溉工程只符合一条原则,即边界清晰。
1938年租金散失成为严重问题后的马维尔渔场符合两条原则,即一致原则和监督。
制度变迁之前的雷蒙德流域、西部流域和中部流域符合两条原则,即冲突解决机制和被认可的组织权。
莫哈韦案例符合三条原则,即集体选择的论坛,冲突解决机制,和被认可的组织权。
经过分析,奥斯特罗姆发现,在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显然不能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的案例中,没有一个符合三条以上的设计原则。
奥斯特罗姆教授认为,加拿大莱蒙隆港的公共池塘资源制度是脆弱的,土耳其阿兰亚的制度尽管有创造力但是脆弱的,斯里兰卡加勒亚工程的制度也是脆弱的。
对此,奥斯特罗姆的解释是:虽然在阿兰亚设计的制度提供了一条解决分配问题的第一流方法,但他们并没有提供解决地方渔场进入限制问题的方法。
在当时,愿意到阿兰亚捕鱼的渔民数量还没有威胁到渔场的生存,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想要进入渔场,在马维尔发生的租金散失问题就可能在阿兰亚重演。
过去,集体选择部分是通过当地的协调机制、部分是通过在当地咖啡屋中的讨论决定的。
但是,没有一个用于集体选择的经常性论坛,阿兰亚的渔民要在未来条件变化时调整他们的规则就将是困难的。
关于加勒亚,边界和成员已清楚界定,设计了合适的原则,原则的执行情况得到监督,集体选择的论坛也已建立。
然而,由于农民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和保证,没有合适的冲突解决机制,奥斯特罗姆认为这些制度也不是强有力的。
在长期中央控制的情况下,如果水利部门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任命那些认为农民们几乎未曾提供过任何合作的人作为水利部的工程师,那么加勒亚的农民要继续进行有组织的努力就将是困难的。
就设计原则而言,脆弱制度的案例属于中间案例。
虽然这些原则足以使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解决他们直接面临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但是除非有进一步的制度发展,除非制度安排基本符合整套设计原则,否则人们仍很难预测这些制度是否是强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