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与归园农居这两首古代诗作的内容和背景;2. 分析并比较短歌行与归园农居的文学特点、意象以及主题;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短歌行- 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使用夸张手法、写实手法等;-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如秋天、风、酒等;- 探讨短歌行的主题,如士人的困境、社会的动荡等。
2. 归园农居- 简要介绍归园农居的背景和作者陶渊明;- 分析归园农居的文学特点,如朴素自然的语言、写实的描写等;- 解读归园农居中的意象,如山水、田园等;- 探讨归园农居的主题,如田园生活的美好、返璞归真等。
三、教学活动1. 欣赏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短歌行和归园农居,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比较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文学特点、意象和主题,并记录下来;3.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4. 写作练:要求学生以短歌行和归园农居为素材,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作文,要求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和理解;5. 作文分享:让学生彼此交流并分享他们的作文,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同伴评估: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作文,提供反馈意见;3. 提问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作文,提出相关问题,测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阅读更多古代诗歌: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古代诗歌作品;2. 制作诗歌展板:让学生以短歌行和归园农居为主题,设计制作诗歌展板,展示给全校师生欣赏;3. 创作诗歌作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以上是《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教案
平淡质朴,并非内心虚无。而是在洞察世事后的一种归隐和平和。
疑问三:何枝可依?(从贤才的角度,设身处地为贤才不得良木而栖的痛苦,容易引发贤才的同理心。)
(2)《归园田居》的“忧”,更多强调未回归自然前的焦虑。
借助三点:文中肯定语气句;几近夸张与比兴句;联系作者多次官场进出后最终的决然离去的生平
(二)比较情感,体会风格
1、两种不一样的情感,诗人的整体风格上有何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读全情感
1、整体感知情感:《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的“悠”
(1)初读两首诗,说说整体感觉。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忧思”与“悠然”
(3)帮助学生读出《短歌行》“忧思”的三重含义: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通过白描手法呈现“悠然自得”的特点。
整体感觉:《短歌行》的“急”与《归园田居》的“缓”
4、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教学重难点
读懂并理解两篇诗歌不同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为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和《归园田居(其一)》,研究诗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内容。
设计意图:引用名言,引导学生共同鉴赏两首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抓住诗眼,感悟诗情——品读诗歌教师示范:诵读《短歌行》第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学生活动:跟读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示范: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第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XXX。
”学生活动:跟读诗句,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情。
)四、透过意象,品味诗意——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短歌行》中有哪些意象?它们代表了什么?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理解诗歌意象。
教师提问:《归园田居(其一)》中有哪些意象?它们代表了什么?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理解诗歌意象。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意。
)五、抓住典型手法,赏析诗味——小组合作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分析《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典型手法,如比兴、化用典故、白描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深入了解诗歌中的典型手法,赏析诗味。
)六、深入了解作者心灵——课堂总结教师引导:通过对XXX和XXX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准确地走入作者的心灵。
学生活动:总结课堂内容,理解作者的心灵。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方法一:抓诗眼,悟诗情教师提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阐述理由。
学生活动:通读全诗,寻找诗眼。
诗眼是“忧”,因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是全诗的中心思想。
方法二:品意象,会诗意教师提问:三种忧思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加以理解。
学生活动:寻找意象,品味XXX。
朝露代表人生短暂,XXX代表忧思之重,明月代表贤者可望不可即,XXX代表徘徊的贤士,树枝代表良禽的贤主。
方法三:析手法,赏诗味教师设疑: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忧思”的?学生活动:学生明确比兴和用典,发挥想象回答XXX“沉吟”的内容。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两篇诗歌的学习,准确把握诗歌的表达情感2.以“生命的诗意”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3.通过探究两位诗人对出世、入世两种人生选择的态度,结合自身经历,勇敢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学以致用,明确自身人生目标,初步接触文学短评并尝试创作。
4.鼓励学生就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等客观评价两位诗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辩证的看待曹操的“进取”和陶渊明的“隐退”,能理性思辨,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是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退”与“进”,出世与归隐历来是古代士人人生中的重要命题。
关于这点,作为“一世之雄”的曹操和“隐匿之宗”的陶渊明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今天,我们将继续探析魏晋诗人的精神气度。
明确:教师引导,首先自主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
(二)复习与思考1.《短歌行》探究作者曹操在人生选择、诗歌创作上有什么联系?提示:创作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以及作者抒发情感2.《归园田居(其一)》思考诗人陶渊明归隐之事,经后世标举为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在你看来真的容易吗?提示:时代背景: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时代,士族门阀制度达到了顶峰,“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
官场的腐朽,仕途的黑暗,文人士大夫浮华奔竞,廉耻扫地。
诗人本性: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3.总结:曹操:忧,人生短暂、贤才难求、功业未就一统天下陶渊明:闲,摆脱尘网、田园美景、热爱生活悠闲自在明确:这里的设计是要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抒发有哪些,以便下一环节的展开。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农居》比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掌握《短歌行》和《归园农居》这两首诗的主题、结构、意境等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培养学生对于古代韵文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内容和背景。
2. 理解并比较《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分别讲解《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内容和结构,着重介绍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3.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图画,围绕《短歌行》或《归园农居》的主题进行讨论,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总结对比(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比较《短歌行》和《归园农居》的主题、意境及表达方式的异同点。
5. 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针对《短歌行》和《归园农居》各自的特点,思考并写下自己对这两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6. 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选取几首与《短歌行》和《归园农居》主题相近的古代韵文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并与学生分享感受。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讨论成果的质量。
2. 学生个人思考的内容是否能够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对欣赏诗歌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古代韵文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拓展对于古代诗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反思,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
2.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对比分析两首诗在语言风格、意象运用、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2. 难点体会曹操的雄心壮志和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代诗歌的长河中,有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迥异,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是曹操,他的《短歌行》气势恢宏,抒发了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另一位是陶渊明,他的《归园田居》质朴自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对比阅读这两首诗,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
(二)知人论世1. 请同学们简要介绍曹操和陶渊明的生平经历。
2. 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 学生齐读,思考: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精读诗歌,赏析品味1. 小组合作,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从语言、意象、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五)对比分析,探究异同1. 组织学生讨论:《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语言风格、意象运用、主题表达等方面有哪些异同?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2. 强调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写照,我们要通过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七)布置作业1. 背诵《短歌行》和《归园田居》。
2. 阅读曹操和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体会他们的诗歌风格。
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感志士之慨,隐士之情——《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加深对各自特点的理解。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通过播放《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氛围和特点。
2.提问:你们对这两首诗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们能尝试概括它们的主题吗?二、文本研习:1.《短歌行》: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情感表达,如“人生几何”、“忧思难忘”、“何以解忧”等,感受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壮志难酬的忧思。
同时,通过诗中的比喻和象征,理解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
2.《归园田居》: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田园”、“鸟”、“风”、“星”等,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同时,通过诗中的叙事和描写,理解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对比阅读:1.情感表达:《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2.主题内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主题内容分别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3.艺术手法:《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艺术手法上有何不同?它们各自的特色是什么?四、小组讨论:1.在《短歌行》中,诗人使用了哪些意象和手法来表达情感?这些手法和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归园田居》中,诗人通过哪些方式描绘了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这些描绘方式有何特色?3.你更喜欢哪首诗歌?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1.回顾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
2.总结阅读、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 教案
入世出世忧不同,英雄隐者志常在——《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把握诗歌朗诵节奏和押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内容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对比,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3.知人论世,对比分析两首诗中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两位诗人的价值追求,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通过内容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对比,感受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艺术匠心。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诗人的价值追求。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搜集曹操和陶渊明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的创作背景。
2.《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提示:所谓“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性的字或词。
一、情境导入1.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从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不过是不同的人生选择罢了。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曾拥兵百万,统一北方,号称一代枭雄;一个则弃官归田,悠然采菊,誉为千载一隐。
不同的人生态度,也给他们的作品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但在写《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时,两人又有相似的处境——都为“忧”所困!今天我们联读《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人的形象,并探讨曹操和陶渊明两人的人生追求,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思考生命的价值。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课堂活动任务一:朗读感知,体会两诗韵律诗情的不同引导问题:本课两首诗是魏晋诗歌的杰出代表,也都体现了诗人的人生选择。
反复诵读,疏通诗意,可从体裁、题材、感情基调、节奏、押韵、语调、主题等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活动1:诵读两诗,明确体裁,划分节奏,体会差异。
【明确】《短歌行》是四言古诗,全部诗句遵循“二二”式节奏,匀称整齐,读之铿锵有力,古朴庄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味,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
2、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诗的不用情感和风格。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诗歌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课前任务:自行阅读《短歌行》《归园田居》,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表格。
诗歌体裁题材风格情感时代背景《短歌行》四言古诗抒情诗慷慨悲凉雄心壮志赤壁之战前夕,宴饮宾客之时《归园田居》五言古诗田园诗恬淡宁静追求自由几仕几隐,官场黑暗,最终辞官学习任务:围绕诗歌的“忧”与“归”,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
课堂活动一:吟诵诗词,初读感知1:高声诵读,选出自己一见倾心的诗篇或诗句。
2:诵读展示。
有感情的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课堂活动二: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现在让我们从解读两首诗歌入手,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内容情感和创作风格。
(一)探究曹操之忧思考:《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忧”情的?1、为何而“忧”:时光易逝、贤才难得、功业未就追问:三层忧,含义相同吗?展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2、如何写“忧”:用典、比兴《短歌行》小结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
集体探讨《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集体探讨《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对比分析《短歌行》与《归园田居》这两部文学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教学内容2.1 《短歌行》- 作者背景: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
作者背景: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
-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情感等。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情感等。
- 文学特色:探讨曹操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文学特色:探讨曹操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2.2 《归园田居》- 作者背景: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背景: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情感等。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情感等。
- 文学特色:探讨陶渊明诗歌中的田园主义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特色:探讨陶渊明诗歌中的田园主义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法,将《短歌行》与《归园田居》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自的文学特点及文化内涵。
4. 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介绍曹操与陶渊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2 作品解析分别对《短歌行》与《归园田居》进行详细的文本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4.3 对比分析将两篇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理解各自的文学特色。
4.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与拓展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讨论以及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6. 参考资料- 《短歌行》:曹操. 《曹操集》,中华书局,2008年。
《短歌行》:曹操. 《曹操集》,中华书局,2008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陶渊明集》,中华书局,2008年。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得、功业未就
品意象 会诗意
析手法 赏诗味
知作者 明诗心
朝露、酒(杜康) 明月、乌鹊、树枝
尘网、羁鸟、池鱼;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人村、墟里;狗吠、鸡鸣;
比兴、用典
比喻、白描
志在千里:54 岁曹 热爱田园:29 岁做官,时 操,统一了北方, 隐时仕;41 岁,不为五斗 想要一统天下。 米折腰,辞官归来。
可替代的优势。语文 课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来自能。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本单元目标中提
到: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
课堂活动三:比较探究,拓宽思维
教师活动 3:
学生活动 3
(1)教师提问:曹操与陶渊明通过《短歌行》和《归园田 认真思考后,积极发表观 居(其一)》抒发了内心最真实的心志。处在人生的十字 点。 路口,你支持曹操的建功立业还是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在现 代社会,我们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预设:曹操和陶渊明是两种不同思想下的两种人生选择, 都是内心最真实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种选择, 殊途同归。我们青年一代,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 命,为往圣继哲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也要不忘初心,坚守住自己内心的本真。
象加以理解。
预设: 朝露——人生短暂;酒(杜康)——忧思之重;明月—— 贤者可望不可即;乌鹊——徘徊的贤士;树枝——良禽的 贤主。
(3)析手法,赏诗味 设疑: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忧思”的?
2
(1)学生明确:比兴、 用典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和知人论世,探索两位诗人仕与隐的差异,追求生命价值。
2.制定学习任务表,解读中国文人的人生选择,举一反三,感受中国文人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围绕“生命的诗意”,探讨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制定了三个探索任务:对生命长度的认知、最初的生命理想和超越生命,然后通过了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了解诗人和隐藏的不同生命选择。
这就产生了解读中国文人人生选择的学习任务表,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感受中国文人的文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魏晋时期,由于人类的觉醒,士人们开始询问生命的价值。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一时期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探索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二、探索诗人对生命长度的看法《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两首诗都表达了他们对生命长度的看法,找到了诗歌,并说了他们表达了什么?明确:诗人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
上课前,同学们收集资料,设计诗人大事年表(PPT),老师通过数轴的方式呈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两位诗人的生命都比较短暂,曹操66岁,陶渊明62岁。
三、探索诗人的生命理想1.如果你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你只能扩大生命的宽度。
让我们来看看诗歌中每个人最初的人生理想。
阅读曹操的《对酒》、陶渊明的《杂诗(其五)》,看两位诗人最初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王者贤明,丞相股肱忠良。
——曹操《对酒》回忆我年轻壮的时候,无乐自欣豫。
千河思远朱,猛志逸四海。
——陶渊明《杂诗》明确:曹操希望贤主贤君,天下大同,陶渊明野心勃勃。
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可以说是为了帮助人民,安定国家。
诗歌中的每个人都在年轻的时候树立了这些雄心壮志。
2.让我们来看看诗歌。
当你创作《短歌之旅》和《归园田居》(第一)时,你的年龄是多少?(填写生命数轴)此时他们的生活经历是什么?请结合您整理的诗人大事年表或这些诗的时代背景。
第1组《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单元备课
1、划分这首诗的层次。
2、袁行霈先生曾如此评价本诗:此诗娓娓道来,率真之情贯穿全篇,其浑厚朴茂,少有及者。
自“方宅十馀亩”以下八句,画出一幅田园景色,仿佛带领读者参观,一一指点,一一说明,言谈指顾之间自有一种乍释重负之愉悦。
结尾二句画龙点睛,饱含多少人生经验!如何理解“乍释重负”?结尾二句饱含怎样的人生经验?
五、大声诵读两首作品,体会其节奏、韵脚方面的差异。
把《短歌行》中换韵与《归园田居》的一韵到底作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明确:《短歌行》四句为一韵。
《归园田居》押“ian”韵。
展示诗歌创作背景,全面把握陶渊明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归园田居》则是陶渊明从彭泽县令上挂印回家,终老田园时创作的一组诗。
统编教材选取了
其中都第一首。
它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
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
完成下列表格。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案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教案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2.填写表格,梳理两首诗歌基本内容:3.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擒吕布、灭袁术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同学们在诵读这两首诗的时候要关注到诗歌的形式特征,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诵读节奏和情感。
学习活动二:听读感悟欣赏《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视频,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节奏和生命情怀。
从诵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政治家心怀天下的抱负和人生追求,也感受到了一位隐逸者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欣喜。
一位慷慨深沉,一位恬淡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不同的情感表达,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追求。
环节二:析诗情学习活动三: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现在让我们从解读两首诗歌入手,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内容情感和创作风格。
(一)探究曹操之忧思考:《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忧”情的?请按下暂停键,自己朗读一下《短歌行》。
1. 为何而“忧”:我们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来解读曹操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与情怀。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忧时光易失:譬如朝露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追问:这三层“忧”的含义相同吗?明确:(1)人生短暂与功业未就的对比是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一“忧”。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导入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题未定草》)
二、对比阅读
(一)《短歌行》
1、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常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反映现实;或抒写怀抱,气魄宏伟,情调苍凉悲壮,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四、作业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体味。请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2、意蕴:“忧”
一忧时光易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忧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忧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匠心:
“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引用《诗经》诗句,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引用周公典故,表明诗人以周公为榜样,表达诗人一统天下的志向。
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白描,利用色彩、远近、动静勾勒出一幅淡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
4、评价:《归园田居》以表达内心的快慰为主,抒写的是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 的快慰,抒发的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情感是轻松愉快的。
三、小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隐士之情,还是曹操慨叹时光短暂积极入世的志士之慨,都体现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2、意蕴:“归”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短歌行》《归园山居》比较教学教案
《短歌行》《归园山居》比较教学教案短歌行《归园山居》比较教学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比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歌行和归园山居这两首古诗,并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两首诗的主题、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点和差异,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短歌行和归园山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短歌行和归园山居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3. 比较分析短歌行和归园山居的共同点和差异;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引用短歌行和归园山居的片段,激发学生对这两首诗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 主题与情感表达比较比较短歌行和归园山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重点关注两首诗中的忧国忧民、怀古伤时等共同主题,以及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表达情感的手法。
3. 结构与修辞手法比较对比两首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对偶等,提醒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如何通过表达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美感。
4. 共同点与差异比较总结两首诗的共同点和差异,包括主题、形式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审美能力。
5. 诗歌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以短歌行和归园山居为启发,进行诗歌创作,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短歌行和归园山居,并进行整体理解;2. 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教师讲解短歌行和归园山居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对比分析;4.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总结两首诗的共同点和差异;5.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讨论,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诗歌创作评估: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估,包括表达主题的准确性、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3. 口头回答问题:提问学生关于短歌行和归园山居的相关问题,评估他们对细节和文学特点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和“悠”
——部编语文教材高一(上)《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汪安良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两首作品不一样的主旨和情感
2、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
人生的思考,理解两位诗人不一样的人生状态与精神境界
3、品味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不同
4、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完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二、教学重点:读懂并理解两篇诗歌不同的主旨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在表达技巧使用的过程中隐含的作品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为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
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
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
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
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感受两首作品的忧思与悠然不太难,难得是借助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办法
读懂忧思与悠然内在的微妙情感,即曹操忧思而呈现的吞吐而又往复,欲说还休
的矛盾,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前的痛苦与忧愁。
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除了显然的情感和人生状态不同外,学生比较难以
理解二者相同点。
往往容易认为曹操是积极的入世者,而陶渊明则是消极的避世者,并未真正理解二者其实都是有志之人的一种人生选择而已。
根据两人的生平和
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共同之处:均为大志之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选择不一样完善自我的途径罢了。
五、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读全情感
1、整体感知情感:《短歌行》的“忧”和《归园田居》的“悠”
(1)初读两首诗,说说整体感觉。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忧思”与“悠然”
(3)帮助学生读出
《短歌行》“忧思”的三重含义: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通过白描手法呈现“悠然自得”的特点。
整体感觉:《短歌行》的“急”与《归园田居》的“缓”
2、读全情感,读出《短歌行》的“悠”和《归园田居》的“忧”
(1)《短歌行》的“悠” ,更多意思侧重在“慢着点,悠着点”的含义。
借助两点:典故“悠悠我心”等与想象的场景强调渴慕之深之切;
三重设疑,感悟诗人那种欲说还休,吞吐又往复的心情。
疑问一:人生几何?(人生苦短,解决办法是什么?回答:酒)
疑问二:何时可掇?(从诗人角度,询问何时可以将人才招于麾下?无回答。
)疑问三:何枝可依?(从贤才的角度,设身处地为贤才不得良木而栖的痛苦,容易引发贤才的同理心。
)
(2)《归园田居》的“忧” ,更多强调未回归自然前的焦虑。
借助三点:文中肯定语气句;几近夸张与比兴句;
联系作者多次官场进出后最终的决然离去的生平
(二)比较情感,体会风格
1、两种不一样的情感,诗人的整体风格上有何特点?
明确:慷慨悲凉与平淡质朴。
2、出具不同评价,思考感悟其风格特征
(1)“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刚直的气概)而多
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2)“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
叹其质直。
至于‘懽(欢)言醉春酒’ ‘日暮无天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
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钟嵘《诗品》)”
(3)“*** 古直(古拙质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4)“其诗质而实绮,癯( qú)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
3、思考共同点:都是有志之人人生状态的呈现,用完全不一样的诗歌风格来表
现人生境遇。
忧多于悲,诗人并未因志向未就而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一种深切的忧虑,这种忧虑源于诗人远大的理想与,呈现出慷慨苍凉,因为是一种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更是一种济苍生平天下的责任担当。
平淡质朴,并非内心虚无。
而是在洞察世事后的一种归隐和平和。
4、通过改写来比较两种诗歌风格。
采取修改三言五言的方式来体会其节奏。
(三)思考境界,感悟人生
情景设想:假如陶渊明遇见曹操,会怎样对话?你为何设计这个对话。
1、介绍陶渊明与曹操的生平
明确:
( 1)名家之后。
(2)早年经历。
(3)官宦生活。
(4)时代背景
2、探讨比较其不同的人生志趣,理解其各自的生命思考。
明确:都是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
一个选择世俗多数人认可的也是那个时代
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通过仕途建功立业,成就生命的精彩;一个在深思熟虑
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同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
并非无志之人,也非佛系
而为。
性格使然,人生境遇使然,曹操的忧思和悲凉,是因为宏伟的志向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忧伤;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是因为远大抱负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后的离去,选择那个年代或许更不容易的独守自我,用躬耕田园的方式寻得心理安慰的同
时保持自我的高洁,恐怕不必曹操的忧思来的沉重。
一个是外显,一个是内隐,
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
陶渊明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本身也就是一种志向。
(四)作业:请以“忧”与“悠”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表
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
人生苦短无适俗韵
贤才难求忧落网卅年
天下归心久在樊笼
人生几何悠方宅草屋
何时可掇榆柳桃李
何枝可依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