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管理与建设(试行)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
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第三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新生儿病室的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病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对辖区内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23号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新生儿专业的发展,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新生儿病室主要收治胎龄超过34周、体重18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的新生儿。
第三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和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以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科病房,并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新生儿病室的规章制度,加强诊疗安全管理,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管理,对辖区内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患儿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医疗机构规模、类别、级别、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保障新生儿诊疗工作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
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工作区域可分为医疗区、接待区、配奶区、新生儿洗澡区。
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
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区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区应当一患一房,且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吸痰吸氧装置、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
有条件的可配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新生儿专用监护仪和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病室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一个专门为接受新生儿医疗护理的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设施。
它的建设与管理对于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和管理指南,包括新生儿病房的设计要求、设备设施的配置、医护人员的培训要求以及病房的日常管理等。
二、新生儿病房的建设1. 建造设计要求新生儿病房的建造设计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病房的通风、采光、隔音等环境条件良好。
病房的布局应合理,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护理。
同时,应设有适当的隔离区域,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2. 设备设施配置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婴儿床、婴儿监护仪、呼吸机、氧气供应设备等。
这些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病房还应配备洗手设施、婴儿尿布更换台、婴儿喂养区等,以满足新生儿的日常护理需求。
三、新生儿病房的管理1. 医护人员的培训要求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常见疾病及护理技术。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2. 病房的日常管理(1)病房的卫生管理:病房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医护人员应遵守手卫生和防护措施,确保病房的卫生环境符合卫生部门的要求。
(2)病案和信息管理: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病案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3)药品和物品管理:病房应建立科学的药品和物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存储、配发和使用符合规定。
药品和物品的过期和损坏应及时处理,不得使用过期或者损坏的药品和物品。
四、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1. 安全设施和措施新生儿病房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包括消防设备、监控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等。
医护人员应熟悉这些设施和措施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部门,其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和保障新生儿安全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指导,以确保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建设要求1. 建筑设计与布局(1)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主楼或专门楼层,远离噪音、震动和污染源。
(2)病房内应设置充足的自然光和通风设施,以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3)病房内应设有合适的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洗手间和婴儿护理区。
(4)病房内的设施设备应符合新生儿护理的需求,包括婴儿床、监护设备、呼吸机等。
2. 安全设施(1)病房内应设置适当的紧急出口和疏散通道,并配备灭火器和安全门禁系统。
(2)病房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3)病房内应设有防护网、婴儿安全床等设施,以保障婴儿的安全。
3. 消毒与清洁(1)病房内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和更换。
(2)病房内应设有专门的婴儿用品清洗区域,并采用专用的清洁剂进行清洗。
三、管理要求1. 人员配置(1)病房应配备专业的新生儿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
(2)医生和护士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进修培训。
2. 护理流程(1)建立完善的新生儿护理流程,包括接诊、评估、护理计划制定和执行、记录等环节。
(2)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3. 患者安全(1)建立健全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新生儿标识、患者身份核对、药物管理等。
(2)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等,确保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和婴儿的安全。
4. 质量管理(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流程和指南,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数据管理1. 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病历的电子化管理,包括新生儿的基本信息、诊断、治疗和护理记录等。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疗机构中专门为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特殊病房。
建设和管理新生儿病房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指南,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和管理指南。
二、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标准1. 建筑设计: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的安静区域,远离噪音和污染源。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新生儿的特殊需求,包括适当的通风和光线,以及婴儿床的布局和间距。
2. 空间布局:新生儿病房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疾病和治疗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重症监护区、普通病房区和家庭陪护区等。
每个区域应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3. 消毒设施:新生儿病房应设有专门的消毒设施,以确保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消毒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4. 安全设施:新生儿病房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火设施、监控系统和紧急呼叫设备等,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三、新生儿病房的管理指南1. 人员配备: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合格的医疗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医疗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处理新生儿的各种情况。
2. 病历记录:对于每位新生儿患者,应建立完整的病历记录,包括出生史、家族史、病情观察和治疗方案等。
病历记录应详细、准确,并及时更新。
3. 患者隔离: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隔离区域应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4. 药品管理:新生儿病房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存储、配药和使用等。
药品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5. 感染控制:新生儿病房应采取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器械消毒等。
医疗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的评估和改进。
6. 家庭陪护:新生儿病房应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和治疗过程。
病房应提供适当的家庭陪护区,以满足家长的需求,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卫医政发 [XXXX] 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生儿病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新生儿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新生儿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新生儿病室是医疗机构中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的场所,是新生儿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
第三条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应遵循安全、高效、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满足新生儿及其家庭的需求。
第二章新生儿病室建设第四条新生儿病室建设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一、选址与布局1. 选址:新生儿病室应远离污染源,便于新生儿就诊、家属探视,且交通便利。
2. 布局:新生儿病室应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界限,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二、建筑与设施1. 建筑面积:新生儿病室建筑面积应满足实际需求,每张床位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2. 环境与设施:新生儿病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暖、降温等条件,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5%65%。
同时,应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护理设备、康复设备等。
3. 安全设施:新生儿病室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滑、防摔、防触电等,确保新生儿安全。
三、人员配备1. 医疗人员:新生儿病室应配备具有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医师、护士等医疗人员,其中医师不少于2名,护士不少于5名。
2. 护理人员:新生儿病室护士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且经过新生儿护理培训。
第五条新生儿病室建设应注重以下方面:一、信息化建设:新生儿病室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护理、康复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查询、统计、分析。
二、绿色环保:新生儿病室建设应注重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三、人文关怀:新生儿病室应注重人文关怀,为新生儿及其家庭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
第三章新生儿病室管理第六条新生儿病室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规范化管理:新生儿病室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护理、康复等工作流程。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专门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提供医疗护理和监测。
因此,新生儿病房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设和管理两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相关内容。
一、新生儿病房的建设1.1 病房空间规划新生儿病房的空间规划应考虑到婴儿的安全和舒适度,通常应包括分娩室、护理室、观察室、洗澡室等功能区域。
每一个区域应有合适的面积和设施,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
1.2 设备设施配置新生儿病房的设备设施应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专业设备,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婴儿的治疗需求。
此外,还应配置婴儿床、婴儿称重器等基础设施,以保障婴儿的日常护理需求。
1.3 卫生环境要求新生儿病房的卫生环境至关重要,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干净整洁。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以确保婴儿不受感染。
二、新生儿病房的管理2.1 人员配置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应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专业人员。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进行婴儿护理和监测工作。
2.2 医疗流程规范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流程规范,包括婴儿的入院流程、护理计划、医疗记录等。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婴儿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2.3 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防止交叉感染、防止误用药物等方面。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新生儿病房的护理3.1 专业护理技能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应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包括喂养技巧、体温监测、换药护理等。
护士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3.2 家属教育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还包括对家属的教育工作,匡助他们了解婴儿的疾病情况、护理要点等。
家属的合作和支持对婴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3.3 心理护理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还包括对婴儿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匡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部门,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指南,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要点,以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安全、高效运行。
二、新生儿病房建设1. 病房规划与设计a. 病房面积:新生儿病房的面积应根据每张床位的需要确定,每张床位至少需要6-8平方米的空间。
b. 病房布局:病房内应设有新生儿护理区、医生办公区、家属歇息区等功能区域,并合理设置通风、照明、排污等设施。
c. 病房设备: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新生儿监护仪、呼吸机、体温调节设备等,以满足新生儿的各项医疗需求。
2. 病房环境与安全a. 温湿度控制:新生儿病房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普通为25-28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b. 消毒与清洁:病房内的设备、床铺、地面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与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c. 安全设施:病房内应设置安全门、监控设备等,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三、新生儿病房管理1. 人员配置与培训a. 护理人员:新生儿病房应配备专业的护士和医生,确保对新生儿的全面护理和监测。
b. 培训计划:病房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包括新生儿护理技能、感染控制、急救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 病房运行与流程a. 接诊与入院:新生儿入院前需进行详细的接诊和评估,确保病情的准确判断和合理安排。
b. 护理计划:每位新生儿应有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喂养、体温调节、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c. 医疗记录:病房人员应详细记录每位新生儿的医疗信息,包括病情观察、治疗方案、医嘱执行等。
3. 感染控制与预防a. 消毒与隔离:病房内应定期进行消毒,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b. 手卫生:病房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洗手、佩戴手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c. 疫苗接种:新生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内专门为处理新生儿疾病和护理的特殊病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指南,以确保提供安全、舒适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新生儿病房建设1. 病房布局新生儿病房应具备合适的布局,包括分隔区域、护士站、家属歇息区等。
病房内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婴儿床、医疗设备和家属陪护区。
2. 环境要求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噪音和光线刺激。
空气质量应达到相关标准,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
3. 设备配置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婴儿床、呼吸机、监护仪等。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正常运行。
4. 安全措施病房内应设置合适的安全措施,如防摔护栏、防火设施等,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病房内应有足够的紧急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状况。
三、新生儿病房管理1. 人员配备新生儿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定期培训。
2. 病例记录对每位新生儿进行详细的病例记录,包括身体状况、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等。
记录应准确、完整,并及时更新。
3. 感染控制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家属陪护病房内应设立家属陪护区,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便利的设施。
家属可在指定时间内陪护患儿,并接受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5. 危(wei)险情况处理新生儿病房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对危(wei)险情况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6. 质量管理病房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
医护人员应积极参预质量管理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四、结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是确保新生儿获得安全和有效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病房布局、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为新生儿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新生儿病房管理与建设 试行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第三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新生儿病室的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病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对辖区内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
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重要部门。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建设和管理新生儿病房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和管理指南,包括病房的规划与设计、设备设施的配置、人员配备和培训、感染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病房规划与设计1. 病房布局:新生儿病房应根据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病房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包括重症监护区、中度监护区、普通病房区、家庭陪护区等。
2. 病床数量:根据每年新生儿出生率和病床周转率,合理确定病床数量,确保能满足患儿的需求。
3. 病床间距:病床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卫生部门的规定,确保患儿和护理人员的活动空间。
4. 空气质量控制: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5. 照明和噪音控制:病房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施和噪音控制措施,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三、设备设施的配置1. 婴儿床:选择符合卫生要求的婴儿床,确保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2. 监护设备:配备适当的监护设备,包括呼吸监护仪、心电监护仪、体温监测仪等,以便及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3. 氧气供应系统:确保病房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配备氧气供应系统和各种规格的氧气面罩、导管等。
4. 输液设备:配备安全可靠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泵、输液管路、输液针头等。
5. 消毒设备:配备适当的消毒设备,确保病房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四、人员配备和培训1. 医生和护士:根据病房的级别和规模,合理配置医生和护士的人数,确保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2. 护理培训: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应接受专门的新生儿护理培训,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3. 团队合作: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应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确保病房内的工作有序进行。
五、感染控制和安全管理1. 感染控制: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设备消毒等方面,确保病房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为了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而设立的特殊病房。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指南,包括病房的规划设计、设备配置、医护人员培训、感染控制、家属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详细的指导方针,以确保新生儿病房的高效运作和优质护理。
二、新生儿病房的规划设计1. 病房面积:根据新生儿的数量和病情分级确定病房的面积,确保每一个新生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空间和隐私。
2. 病房布局:合理布置病床、婴儿护理台、医疗设备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护理工作,同时提供舒适的环境给家属。
3. 病房设施:配置婴儿温箱、监护仪、呼吸机等先进设备,以满足不同病情的新生儿的需求。
三、新生儿病房的设备配置1. 婴儿温箱:确保新生儿的体温稳定,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2. 监护仪: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呼吸机:用于支持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
4. 输液泵:用于赋予新生儿输液,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和剂量控制。
5. X光机:用于新生儿的影像检查,匡助医生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培训1. 护士培训:新生儿病房的护士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包括新生儿护理知识、监测设备的使用、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培训。
2. 医生培训: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新生儿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新生儿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3. 团队合作:医护人员需要形成一个密切的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关注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五、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1. 洁净环境: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
2. 手卫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和使用消毒液,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4. 家属教育:向家属传授正确的卫生知识和操作技巧,匡助他们更好地照应新生儿,减少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接收和治疗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提供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新生儿病房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二、新生儿病房建设1. 病房布局新生儿病房应具备合理的布局,包括婴儿床位、医护工作区、洗手间、哺乳室等。
床位应根据病房容量合理分配,并保证每一个床位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效果良好。
2. 设备与设施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如婴儿监护仪、呼吸机、体温计、药物储存柜等。
同时,应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3. 感染控制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应建立严格的洗手制度,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消毒工作。
此外,病房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清理垃圾和消毒表面。
4. 安全措施为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安全,应安装监控摄像头、火灾报警器等设备,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此外,病房内应设置合适的出入口和紧急疏散通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安全疏散。
三、新生儿病房管理1. 人员配置新生儿病房的人员配置应根据病房规模和工作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包括医生、护士、助理护士等,以确保病房内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 培训与教育为提高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应定期进行培训与教育。
包括新生儿护理知识、急救技能、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病历管理新生儿病房应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准确、完整和保密。
病历应包括婴儿的基本信息、病情记录、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内容,并按规定进行归档和保存。
4. 医疗质量管理为提高医疗质量,新生儿病房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包括定期开展质量评审、举办病例讨论会、开展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家属沟通与支持新生儿病房应建立良好的家属沟通与支持机制。
医护人员应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婴儿的病情信息和治疗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特殊病房。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指南,包括病房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感染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点。
二、病房设计1. 病房面积:新生儿病房的面积应根据每张床位的标准面积来确定,确保每一个新生儿都有足够的空间。
2. 布局设计:病房内应设有独立的护理台、医生办公区、洗手间等功能区域,以提高工作效率。
3. 照明与通风:病房应具备良好的自然光照和通风条件,同时配备合适的人工照明设备,确保照明充足。
4. 家属区域:为了方便家属陪护,病房内应设有舒适的家属歇息区,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
三、设备配置1. 新生儿监护仪:病房内应配备先进的新生儿监护仪,用于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
2. 呼吸机和氧气供应设备:针对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呼吸机和氧气供应设备,确保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
3. 温湿度控制设备:新生儿对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病房应配备温湿度控制设备,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4. 输液泵和输血设备:病房内应配备输液泵和输血设备,以确保新生儿的输液和输血安全。
5. 母乳保存设备:为了支持母乳喂养,病房应配备母乳保存设备,确保母乳的安全保存和使用。
四、人员配备1. 医生:病房应有专业的儿科医生担任主治医生,负责新生儿的诊断和治疗。
2. 护士:病房应有经验丰富的儿科护士担任责任护士,负责新生儿的护理和监测。
3. 营养师:病房应有专业的营养师,提供个性化的喂养方案和指导。
4. 心理支持人员:病房应有专业的心理支持人员,为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五、感染控制1. 洗手设施:病房内应设有充足的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和纸巾等洗手用品。
2. 消毒措施:病房内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殊是对共用设备和器具要加强消毒管理。
3. 隔离措施: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病房应设有专门的隔离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提供医疗护理和监测的重要场所。
建设和管理一间新生儿病房需要综合考虑医疗设备、人员配备、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婴儿得到最好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一、医疗设备1.1 确保设备齐全:新生儿病房必须配备足够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以应对各种急救和监测需求。
1.2 定期维护检修:医疗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1.3 常备备用设备:在设备出现故障或需要维修时,必须有备用设备可供替换,以确保病房的正常运作。
二、人员配备2.1 医护人员素质: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医疗设备,并能应对各种急救情况。
2.2 人员配比:根据病房的规模和病情的复杂程度,合理配置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人员,确保每位患儿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2.3 培训和考核:医护人员必须定期接受新生儿护理培训和考核,以保持专业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
三、环境卫生3.1 保持清洁整洁:新生儿病房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2 控制温湿度: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婴儿的舒适度和健康。
3.3 空气质量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空气质量,确保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四、家属陪护4.1 限制陪护时间:家属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陪护,但必须遵守病房的规定和要求,以不影响医护工作和其他患儿的休息。
4.2 家属教育:医护人员必须向家属提供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儿。
4.3 心理支持: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应对患儿病情的变化和治疗过程。
五、感染控制5.1 严格洗手制度:医护人员和家属必须严格遵守洗手制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2 隔离措施:对于感染患儿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接收和治疗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而设立的部门。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以确保新生儿病房能够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新生儿病房建设1. 设施规划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内挨近产科和儿科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的快速响应。
建议设置单间和多间病房,确保新生儿的隐私和安全。
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婴儿床、监护仪、呼吸机、药物储存柜等。
2. 空气质量控制新生儿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应采取措施确保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如安装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洁空调过滤器等。
此外,应定期检测病房内的空气质量,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3. 感染控制新生儿病房应设立洗手间,并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
病房内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三、新生儿病房管理1. 人员配置新生儿病房应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医生应具备丰富的儿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护士应接受过相关的新生儿护理培训。
此外,还应有专门负责病房管理的人员。
2. 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新生儿病房的临床路径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临床路径应明确新生儿的诊疗流程、护理措施和预期结果,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3. 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新生儿病房提供高质量护理的关键。
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还应开展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分析,以提高安全性和防范风险。
4. 家属参预鼓励家属参预新生儿的护理过程,可以增加家属对病情的了解和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病房应提供家属歇息区和教育资源,为家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5. 继续教育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新生儿护理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
此外,还应鼓励医护人员参预科研项目,促进新生儿医疗的进步和创新。
四、结论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是保障新生儿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疗机构中专门用于收治新生儿的特殊病房,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新生儿医疗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指南,包括病房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感染控制、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二、新生儿病房建设要求1. 病房设计- 病房应位于医院的肃静区域,远离噪音和振动源。
- 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温度适宜。
- 病房内应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隐私。
2. 设备配置- 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体温监测仪等。
- 病房应配备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设备,确保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 病房内应设置适当的家具和设施,如婴儿床、婴儿尿布台、洗手设备等。
3. 人员配备- 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
- 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病房应保持足够的人员配备,确保对每位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
三、新生儿病房管理要求1. 感染控制- 病房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洗手消毒、隔离措施和清洁消毒等。
- 病房内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确保病房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 医护人员应遵守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医疗护理- 病房应制定详细的医疗护理方案,包括喂养、换尿布、体温监测等日常护理工作。
-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新生儿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健康问题。
- 病房应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教育,匡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3. 病历管理- 病房应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记录、病情评估和医嘱执行等。
- 病历应详细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四、结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是保障新生儿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生儿病房的建设与管理指南,包括病房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感染控制、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收治新生儿的特殊病房,其建设与管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院提供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指导,以确保病房的安全、舒适和高效运行。
二、新生儿病房建设要求1. 病房位置与面积:- 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主楼或专科楼的靠近产科的区域,便于产科与新生儿病房之间的快速转运。
- 病房面积应根据每床新生儿的平均占地面积计算,确保每张床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新生儿的床、监护仪器和护士站等设备。
2. 病房布局与设备:- 病房内应设有适量的床位,床位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以确保新生儿的隐私和安全。
- 每张床位应配备适当的婴儿床、床围、床单、毛巾等床上用品。
- 病房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监护仪器,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体温监测仪等,以确保对新生儿的全面监测和护理。
- 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供氧系统和吸引设备,以应对新生儿突发状况。
- 病房内应设有洗手池和消毒设备,以确保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和病房的清洁。
3. 病房环境与安全:- 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和健康。
- 病房内应设有适当的照明设备,以提供充足的光线。
- 病房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
- 病房内应设有防火设施和疏散通道,以确保新生儿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 病房内应设有监控系统,以确保对新生儿的安全监测和保护。
三、新生儿病房管理要求1. 人员配置:- 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以确保对新生儿的全面护理和治疗。
- 病房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病房管理知识的更新,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 病房流程与制度:- 病房应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制度,确保病房工作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 病房应建立健全的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书写、归档和保密等,以确保对新生儿的病情跟踪和医疗质量管理。
3. 感染控制与消毒:- 病房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以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疗机构中专门用于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部门,其建设与管理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新生儿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指导,以确保新生儿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
二、新生儿病房建设要求1. 病房位置与环境- 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内挨近产科和妇产科的位置,方便及时转运新生儿。
- 病房应保持肃静、温暖、通风良好,并具备合适的照明设施。
- 床位数量应根据日均接收新生儿数量确定,每张床位应保证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新生儿及其家属。
2. 设备与设施- 病房内应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如新生儿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等,并保持设备正常运转。
- 提供合适的新生儿护理台和测量台,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和测量身体指标。
- 配备充足的婴儿床、婴儿尿布、床单、被子等生活用品,保持卫生清洁。
3. 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 定期对病房内的空气、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环境安全。
-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手卫生操作流程进行洗手,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4. 安全措施- 病房内应设置监控设备,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 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 病房内应设置紧急呼叫系统,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三、新生儿病房管理要求1. 人员配备- 确保病房内有足够数量的专业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助理医师等。
- 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2. 护理流程- 制定标准化的新生儿护理流程,包括接收、评估、护理计划制定和执行等环节。
-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3. 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监测和评估新生儿病房的运行情况。
- 定期进行质量评审,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 家属参预- 鼓励家属参预新生儿的护理和决策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教育。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和监测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国家标准和最佳实践,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南,包括新生儿病房的设计要求、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感染控制、病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新生儿病房的设计要求1. 空间布局:新生儿病房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新生儿的床位、医疗设备和行走空间。
床位之间应有足够的隔离距离,以确保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最小化。
2. 温湿度控制:新生儿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度较高,因此新生儿病房应具备良好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确保室内环境的稳定性。
3. 光照和噪音控制:新生儿对光照和噪音的敏感度也较高,因此新生儿病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柔和的照明和减少噪音污染,以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三、新生儿病房的设备配置1. 新生儿床位:新生儿病房应配备适量的新生儿床位,每个床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包括婴儿床、婴儿保温箱、呼吸机等。
2. 监护设备: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监测仪等,以确保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3. 医疗设备: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静脉输液泵、呼吸机、吸引器、血气分析仪等,以支持对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
四、新生儿病房的人员配备1. 医生:新生儿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儿科医生,他们应具备丰富的新生儿医疗经验和技能,能够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2. 护士:新生儿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儿科护士,他们应具备婴儿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 其他辅助人员:新生儿病房还应配备其他辅助人员,如呼吸治疗师、营养师、社工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五、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1. 洁净度管理:新生儿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环境的洁净度。
同时,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和访客的卫生教育,提高洗手和穿戴隔离衣物的意识。
2. 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和病房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
建设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第三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
新生儿病室。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新生儿病室的管理
制度,加强新生儿病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
设置规划和管理,对辖区内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
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
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
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
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第十四条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第十五条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第十六条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第十七条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三章科室管理
第十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十九条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
第二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第二十一条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第二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第二十四条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第二十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第二十七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
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八条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
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质量
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新生儿病室的管理。
第三十条医院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第四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三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第三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
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三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第三十四条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第三十五条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三)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五)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六)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七)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第三十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第三十七条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第三十八条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第三十九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第四十条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五章检查评估
第四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委托的相关机构应
当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管理的检查与指导,促进新生儿病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
托机构开展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以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科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
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
新生儿病房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与管理。
第四十四条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