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
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指君主将国土分封给亲信、功臣和官僚,以获取其忠诚和效忠。
封建制度下的社会分为君主和诸侯两个层级。
从周朝开始,中国的政治就采用了封建制度,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2.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和管理力度相对集中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朝是最早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朝代。
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使政权更加集中,统一了各地的法律、货币和政治体制。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借助科举制度,政府能选拔具有才德和学问的人才,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科举制度于隋朝开始,唐朝达到制度的成熟,明朝时期达到鼎盛。
二、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1. 农业: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古代农业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如稻米、小麦)、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和蔬菜等。
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了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并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2. 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业和造纸业等。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以丝织业为主,丝绢的生产技术在中国古代非常发达。
陶瓷业则以瓷器的生产最为著名,中国的瓷器因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艺术品位而闻名于世。
三、世界古代文明与世界交往中国古代与周边地区的文明交流与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1. 世界古代文明:世界古代文明指的是古代各地区出现、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
例如,埃及的古代文明、希腊的古代文明和印度的古代文明等。
这些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和发展路径,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和西方之间的陇右和南部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古代,中国丝绸和其他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的商品、文化和宗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隋朝——唐朝一、隋唐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凿1、隋唐科举制度:是政治开放的表现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1)创立: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完善: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明经,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殿试,设武举制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年——610年(3)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治国方略:(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2)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3)善于用人。
他任命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5)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6)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社会进入全盛时期。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以轻盈精薄著称;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内有坊、市之分,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
中国历史第二册学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学习提纲初中《历史》第二册学习纲要第一单元(1—9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1、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3、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4、隋朝大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何、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小结】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 {①国家统一②经济繁荣③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自我检测】1、--------年---------(人)建立隋朝,都--------,年号------。
2、-------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4、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以-------为中心,北达-------,南至-------,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五大河流。
5、-------年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课堂导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点-历史会考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统一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9、评价大运河的开通: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一、清朝(1644-1911)
1、建立:
(1)满清入关,清朝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建立,以统治全国。
(2)康熙帝颁布《大清会典》、确立清礼制度,制定全国政策,使
清朝得以稳定。
2、穆桂英抗清失败:
(1)清朝建立后,受到穆桂英的反抗,因粮不足,抗清势力被击溃,穆桂英义死,清朝的统治也更加稳固。
(2)经历英烈的反抗,清朝对广大百姓实行更加严厉的政策,包括
封建秩序全面恢复,严格控制百姓收税和迁徙。
3、崇祯帝之后的:
(1)崇祯帝时期开始实施文化大革命,采用统一派的体制,取消地
方官的设置,重新建立军政机构,买入制改为耕田租税,大大减轻农民的
负担。
(2)崇祯帝重新制定《大清会典》,加强国家治理,重点发展内政
和外交,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使清朝面临的局面得到改善。
4、孝庄帝的:
(1)孝庄帝继承崇祯帝的思想,推进以义务劳动和土地租税为主的新制度,放松官府对农业的控制,以促进农业生产。
(2)孝庄帝还推行“兴办农业园”制度,发展农业,发展教育,加强兵力,开疆扩土。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概要
中国历史第二册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掉南朝最后的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从605年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列举唐太宗的统治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少百姓赋税劳役,戒奢从简。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弊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结果(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在位时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才(姚崇),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盛世经济的繁荣:饮茶之风盛行,创制了曲辕犁、筒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
长安城内分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4、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朝时科举制以进士和明经最重要。
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把进士科的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时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地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被废除。
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七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吐蕃赞普上书唐朝说“合同为一家了”。
6、唐朝时对外政策特点是开放与交流、兼容并蓄。
体现特点的史实有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等。
2024年最新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集锦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一、知识点部分:1、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朝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是:开通了大运河;4、隋文帝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武则天首创殿试。
5、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6、618年,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唐朝建于618年,亡于907年,经历了289年。
7、李世民于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8、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太宗时期,重用人才: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贞观时期著名宰相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人称“房谋杜断”;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0、唐朝农业发展迅速,改进了生产工具,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11、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久负盛名,唐三彩是唐朝瓷器中的精品。
1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13、为加强对西域管辖,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
14、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16、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政府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共向中国派遣13批“遣唐使”。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2》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本教材,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下面是对这本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秦朝的统一和疆域的巩固1. 秦始皇统一中国:介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军事征服和政治整顿等方面。
2. 法家思想与秦制:介绍了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秦始皇通过改革制定的苛政法令。
3. 兵马俑的发现:介绍了秦始皇陵中被发现的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价值。
第二章:西汉的兴亡和东汉的建立1. 汉高祖刘邦的开创:介绍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历程,包括消除割据、舍弃封建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等方面。
2. 汉武帝的改革:介绍了汉武帝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行县制、开辟丝绸之路、实行科举制度等方面。
3. 黄巾起义与王莽的篡权:介绍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包括黄巾起义和王莽篡权的过程与影响。
第三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建立1. 三国鼎立:介绍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分裂,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即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兴起。
2. 三国文化: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
3. 西晋的建立:介绍了曹魏灭亡后,司马懿掌握政权,建立西晋王朝的过程。
第四章:南北朝的长期分裂1. 南北分裂的原因:介绍了北方胡人入侵和南方士族割据的原因,导致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 南朝文化的产生:介绍了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包括文学、艺术、刻石等方面。
3. 北朝的屈辱历史:介绍了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入侵的历史,以及北方政权的兴衰过程。
第五章:隋朝的统一和大业的建立1. 隋文帝的统一:介绍了隋文帝杨坚统一北方政权,并建立隋朝的过程。
2. 隋炀帝的荒淫与贪婪:介绍了隋炀帝杨广的执政时期,以及他的政治腐败和荒淫纵欲的行为。
3. 隋末民变和唐朝的建立:介绍了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以及唐朝的建立过程。
第六章:唐的繁盛和宋的兴起1. 唐朝的政治和经济繁荣:介绍了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科举制度的设置、均田制的实施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等方面。
高考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原始农耕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以磨制石器为标志。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
南稻北粟: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人工栽培水稻;黄河流域(北方)种植粟类旱地植物。
出线了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局面。
其中玉蟾岩出土的炭化水稻,距今约120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谷,证明中国确实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炎黄传说:炎帝和黄帝都是华夏族的部落首领。
黄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华夏部落。
然后又打败了蚩尤,成为中原地区的首领。
今天我们中国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最为集中的区有,也是中华文明融、诞生的核心地区。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传说,禹在晚年暗中培养儿子启的实力。
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
从此,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世袭制的王位继承方式代替了“公天下”式、禅让制的王位继承方式。
●二里头文化: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地域和年代相一致的遗址和遗物,而时间上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在二里头遗存中,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这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
二位下士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青铜时代:司母戊大方鼎式已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重器。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用于祭祀、礼典,是一种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他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无文字。
作用: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并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西周建立后,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
体制的内容: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效果。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结构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结构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581-618)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589年,隋朝灭掉统一南北。
二、隋朝的繁荣:①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②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三、大运河的开通1、开凿目的:为加强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2、开通时间: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
3、情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以为中心,北达,南至,隋朝大运河可分为四段:。
连接五大河:。
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的运河。
5、作用: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
四、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暴君)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光之治”(627-649)(唐:618-907)一、唐朝的建立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都:,李渊就是。
二、“贞光之治”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①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②治国思想:认识到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治国的和措施:唐太宗重视发展,减轻农民的;戒奢从简;合并;注重任用和虚心。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
3、治世局面的形成: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三、――――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1、措施: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2、作用: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郭沫若这样评价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汉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713-741年)一、“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点
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点《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本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以下是这本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详细介绍如下:一、近代中国的社会与经济:自1840年以后,中国国家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弱。
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旧文化观念开始面临挑战。
二、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接触和引进西方的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思想。
江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新的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三、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先驱孙中山成为了共和国的临时大总统。
四、北洋政府与内战时期: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权经过多次更迭,内战频繁。
北洋政府成为了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
同时,中国共产党因为在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逐渐发展壮大。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参加了战争,从战争中获得了对德属胶澄城的承认和对先前租给德国的山东的权益。
六、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和革命意识的觉醒。
七、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时期,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共和国民党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合作,共同对抗日本侵略。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这本教材以独特的视角来讲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一、从古代至明清时期
1、中国古代的形成
(1)古代统一:从商、周的兴起,到西周统一帝国,再到秦国的统一,以及后来汉、魏、晋、隋等朝代的建立;
(2)艺术、文化的发展:汉代诗歌、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和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完善;
(3)民间文化的发展: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古老的庙宇等。
2、中国明清时期发展
(1)明、清朝的形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心的朝代,
也是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最为发达的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
(2)社会发展:清朝时期,政府推行了新的法律制度,了地方政府,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下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文化发展: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的
典籍,其中有传统文学的发达,如明清间的文学家和诗人;也出现了科技
文化的发展,如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二、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
1、民国时期发展
(1)政治上的发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最艰难的时期,其中经历了政党间的斗争,政治变革的尝试以及政府的更替;。
《中国历史》第二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
《中国历史》第二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文知识结构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文知识结构图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文知识结构图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初三第二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第二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三第二册历史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的知识点,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历史,涵盖了世界各大洲和多个历史时期,使学生能够从中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对初三第二册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古代文明的兴衰和交流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三第二册历史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埃及、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亚洲的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都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希腊罗马文化与古代城邦制度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欧洲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初三第二册历史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和奥运会等内容,以及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古罗马帝国的兴衰。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了解到希腊罗马文化的伟大和城邦制度的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统一和后期衰落的原因。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政治和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在初三第二册历史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科举制度等内容。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艺术创作和哲学思想,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唐朝的诗词和宋朝的科技进步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四部分: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中世纪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初三第二册历史教材中,我们学习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教会的影响力和十字军东征等内容。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文艺复兴对欧洲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如人文主义的兴起和艺术的繁荣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欧洲中世纪的特点和文艺复兴对于欧洲历史的转折作用。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树
唐太宗的政策和措施
•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 望; • 3。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 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 4。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创 立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科 举 制 一、 的 创 立
唐朝
盛世经济的 繁荣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建立
618年,李 渊(唐高 祖),长安
贞观 之治
科举制度 的完善
归纳总结:
类别 建筑 人物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代表成就 特点 评价 设计科学造型 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石 美观 拱桥,早欧七百年。 最大城市, 气势宏伟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 雕版印刷品
唐太宗把文 吐蕃 成公主嫁给 松赞干布 又把金城 和同为一家 公主嫁给 尺带珠丹 589年
统一 618年 隋炀帝 江都 目的 三点,四 段,五大 水系 隋朝大运河 灭亡
对外友好往来
581年,杨坚 (隋文帝), 长安 建立
天竺
•开元之治
开元盛世
隋朝
科举制 度
隋文帝
隋炀帝
作用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社 会
1 涿郡
a 海河
永济渠 A
2
洛阳
B 通济渠 C 邗沟 江南河 D 余杭 3
b 黄河 c 淮河 d 长江 e 钱塘江
由北到南,永通邗江
2、隋大运河的开凿有何影响? (1)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有利于巩固统一, 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 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江滨学校 孙淑琴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一、中华文明的发展1.考古发现与原始社会-中国的考古发现与文明起源-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生活方式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发展-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的兴起和发展-周朝的建立和统一3.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变迁-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战争-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传播4.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始皇的统一和变革-汉朝的兴起和统治-汉武帝的与开放5.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三国时期的政治争斗-魏晋南北朝的兴起和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6.隋唐五代的繁荣与衰落-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分裂-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7.宋元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变革-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文化融合-明清时期的与开放二、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东地中海文明的兴起与辉煌-古埃及文明的崛起和发展-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古罗马文明的统一和繁荣2.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阿育王的统一和繁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发展3.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的崛起与衰亡-波斯帝国的统一与扩张4.华夏文明与他国的互动-希腊罗马和印度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5.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古代文明-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非洲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影响-大洋洲古代文明的发现和传承三、各种政治制度与文明的变迁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兴盛-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影响2.世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制度的兴起和传播-共和制度的建立和衰退-奴隶制度的存在和消亡3.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传播-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承和发展四、文化交流与技术发展1.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和活跃-文化艺术品的流通和传播-语言文字的交流和融合2.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承-商业贸易的发展与跨洲交流历史必修二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中国和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精选)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一、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熟记P2,隋运河图)。
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
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1.建立: 年, 夺取北周政权,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 年, 隋灭, 南北重归统一。
3.兴盛:(1)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 改革制度, 发展生产, 注重吏治。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 社会经济繁荣, 史称开皇之治。
4.开运河:(1)时间: 年皇帝: 隋炀帝(2)目的: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统治。
(3)位置:以为中心, 北达, 南至, 全长两千多公里。
(4)评价:①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②它的开通,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
5、灭亡:隋炀帝后期, 统治残暴, 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 年, 在长安建立唐朝, 他就是唐高祖。
2.贞观之治:(1)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重视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
③注意“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⑤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国号为周。
(2)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
(3)表现: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开元盛世:1.原因:(1)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 “励精为治”。
(2)重视地方吏治, 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崇尚节俭。
2.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 政治清明, 经济空前繁荣, 仓库充实, 人口明显增加,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
3.盛世经济:(1)农业:①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产量大增。
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历史高一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第二册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研究,来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变革。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第二册的知识内容。
本文将对历史高一第二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第四篇中国古代史的开篇》这一部分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远古社会展开。
我们学习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形态、原始社会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生产力的进步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母系氏族制和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二、《第五篇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过程。
重点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特点,以及这些朝代之间的交替和演变。
我们还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对社会制度、政治权力、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三、《第六篇古代帝国的建立和中外文明的交流》这一篇主要介绍了古代帝国的建立和中外文明的交流情况。
我们学习了秦朝的统一、汉朝的文化繁荣以及汉、唐两个强大帝国的建立过程。
我们还了解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以及中外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双方文化的影响。
四、《第七篇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更替与社会变革》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更替与社会变革的进程。
重点内容包括隋唐两代的改革与繁荣、宋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元朝的统治。
我们还学习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发展,以及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的影响。
五、《第八篇新时期的起点》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近现代史的起点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矛盾,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近代化运动的兴起。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晚清时期的改革与变革,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
总结起来,历史高一第二册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史的开篇、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古代帝国的建立和中外文明的交流、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更替与社会变革,以及近现代史的起点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581-618)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589年,隋朝灭掉统一南北。
二、隋朝的繁荣:①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②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三、大运河的开通1、开凿目的:为加强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2、开通时间: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
3、情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以为中心,北达,南至,隋朝大运河可分为四段:。
连接五大河:。
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的运河。
5、作用: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
四、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暴君)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光之治”(627-649)(唐:618-907)一、唐朝的建立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都:,李渊就是。
二、“贞光之治”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①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②治国思想:认识到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治国的和措施:唐太宗重视发展,减轻农民的;戒奢从简;合并;注重任用和虚心。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
3、治世局面的形成: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三、――――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1、措施: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2、作用: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郭沫若这样评价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汉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713-741年)一、“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__________________”。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①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
②农耕技术:育秧移植栽培。
③农作物:A蔬菜新品种。
B______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___________》。
④工具:__________(用来耕地的工具)、_______(新的灌溉工具)。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___瓷、邢窑__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其中________是世界工艺的珍品3、商业:①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________是当时种族交往的中心,以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城内_____是居民住宅区,______为繁华的商业区。
三、开元盛世在_____________统治前期,_____清明,_____空前繁荣,仓库充实,____明显增加,唐朝进入________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三、唐的衰亡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天宝年间755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
史称“安史之乱”。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唐末农民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历史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出现: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始于时。
3、正式诞生: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4、作用: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1、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的规模。
2、武则天时期:开始试和。
3、唐玄宗时期: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科举制促进了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科举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末年才被废除。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突厥族1、居住地:古代阿尔泰山一带。
2、分裂:6世纪分裂为东、西突厥。
3、与唐的关系:A、唐太宗俘获东突厥颉利可汗。
B、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政策,被尊奉为种族的“天可汗”二、西域:唐朝时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三、吐蕃1、社会生活:吐蕃人是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以游牧、农耕为生。
2、统一: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与唐的关系:①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部。
其作用是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公主入吐蕃③吐蕃和唐朝已经“”了四、回纥:回纥是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
五、靺鞨:隋唐时,在东北居住着靺鞨族。
后来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还被称为“海东盛国”六、南诏:云南的六诏是族和族的祖先。
主要建筑有:千寻塔。
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隋唐对外对外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各国把中国人称为“”一.唐的对外交通1:陆路: 天竺,大食,波斯长安新罗2.海路:登州,扬州新罗日本波斯湾天竺广州二.唐与日本的关系1.遗唐使: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①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了改革②参照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人的某些风尚3.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 第六次东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还设计了唐招提寺.三.唐与新罗的关系___________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四.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1.时间:唐太宗2.经过:玄奘从长安出发,在天竺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佛学大师.他带回了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3.影响:<<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一高超的建筑水平1、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年2、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
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称为“”四、光耀千古的诗坛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一、书法:1 :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2.柳公权:自成“”,作品有《玄秘塔碑》,他和颜真卿被称为“颜筋柳骨”二.绘画:1、阎立本(唐朝):擅长画,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2.吴道子(唐朝):后世称他为“”,他的画开后世画先河。
作品有《送子天王图》,人称“吴带当风”三.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1.地址:今天西部的敦煌莫高窟2.内容:有大量精美的和,还保存了大量佛经、文书等3.评价: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四.盛大欢腾的乐舞1.特点:乐舞气势恢弘,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2.代表作品:〈〈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胡旋舞〉〉☆.简要说说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答:1、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2,经济繁荣,出现盛世景象3、唐朝政府衽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同边疆种族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部分练习1.将下列历史上的称呼与人物及代表作相连诗仙吴道子〈〈早发白帝城〉〉诗圣李白“三吏”“三别”画圣杜甫〈〈送子天王图〉〉2、将下列人物与相关事件相连张玄素敢于直言,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魏征反对唐太宗在洛阳修建宫殿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首领建立契丹国,都城在。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阿保机的儿子辽太宗时,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2、五代:唐朝灭后,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称五代(907)(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陈桥兵变: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960—1127年)。
赵匡胤就是。
二、辽、宋、夏的和战1、澶渊之盟:时,辽军进攻北宋,主战,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2、西夏的建立:11世纪前期,在西北的党项首领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史称西夏。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金的兴起: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12世纪初,女真首领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金随后灭辽,在1127年灭。
2、南宋的建立:1127年称帝,后定都,史称南宋。
3、岳飞抗金:其主要功绩有①收复;②在大败金军。
保护了南宋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是位抗金名将。
后来被宋高宗和权臣以“谋反”罪杀害。
4、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比方以、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民族政权并立简表:第10一、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南方较少②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③采取一些推进经济发展措施④加上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2、发展的表现:①作物品种:引进越南的②粮食产量:“苏湖熟,天下足”。
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③棉花:由、扩展到长江流域④茶树: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园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①丝织业: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②棉织业:从_____岛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_____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___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宋朝商业都市最大的有____和____。
北宋有热闹的市和市。
杭州改为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开封。
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①港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到半岛和东海岸③管理机构: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地区11“”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①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的衣服,后来,奢侈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