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篇1[摘要]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且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确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规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

[2]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在充分关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理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体会表达效果。

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培养朗读能力 从小抓起论文

培养朗读能力 从小抓起论文

培养朗读能力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因此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而低年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年段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

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

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1、培养专心致志的习惯。

古人曰:读书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是的,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

这种习惯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很重要,但低年段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因此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较丰富,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唤起再造想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的习惯。

2、培养积累的习惯。

语言精妙,源之积累。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的扩充,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从一年级开始就该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高峰,背诵古诗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浅谈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教学论文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动用语音手段,辅之以体态动作和表情,在有书面标志的基础上,补齐无书面标志的全部信息,还要运用自己全部已有知识技能,调动一切人生体验同时作用于课文,投向课文的每一个闪光点,充分、形象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那么怎样上好低年级的朗读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一、融情范读,传染语感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通过融情的范读,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再现课文的精神和生命,学生可以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柔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这不但对学生进行了语感训练,而且会不断地提高他们读书的兴趣。

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范读的准备,备课时充分注意课文的语言特点,自己先有较为准确的语感,然后才谈得上传递语感于学生。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崇敬之情。

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甜美的微笑。

此时,我观察到孩子们的小脸蛋也露出舒心的笑容。

当读到最后一句“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时,我提高了音调,脑袋也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晃动,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眼睛也带着笑意。

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所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笑意已在眼中闪烁,崇敬之情已在脸上浮现。

当然,有时候当学生的朗读停滞在一个高度不再进展时,播放一段录像,或展示其他课件,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境、临其景,就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重新燃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朗读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二、利用相似效应,触景生情利用相似效应,即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使某些熟悉的具有相似性的记忆信息和组块得以自动而快捷的恢复,使课文语言信息与学生主体体验协调互动,从而达到美读的效果。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论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论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探究摘要:老师认为“教给小学生朗读技巧”是让小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小学生是主体,不符合新课标精神。

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读得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技能与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多练;正确;方法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都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探究,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同样也是一样。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随着讨论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的提倡,随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呼吁,教师们开始追求学生个性化朗读,主张让学生自由读,有个性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甚至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在研讨时,老师认为“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学生是主体,不符合新课标精神。

一、学生的朗读困境1.随意训练,忽略学生实际现在大部分小学生读书的实际情况是:添加字词、遗漏、用其它生字词代替、音色单调、声音过高或过低、唱读或不知读到何处、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等等。

针对这些现象,老师们是如何开展训练的呢?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甚至让学生评价。

老师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不好)”。

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生:“读出了语气,字音读得准,没拖音。

(不好在没有读出语气,哪个字的读音没有读出来,翘舌音或后鼻音)。

”这样读了几次,也评价几次了,学生的朗读还是没有提高。

究其原因,训练随意,没有层次,也没有什么指导。

2.盲目训练,忽略教材实际朗读课文,应该要表达课文的意思,也就是说要读得正确,把作者写话的意思表述出来,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却忽视了这一点,还说你是有个性的朗读。

朗读应注意教材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正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然而,大家的一些做法却不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文章,总想夸张、大肆地喧染、总想过分地声情并茂,殊不知反而不能正确地表达文章原有的感情和意思。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

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

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

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如下:(1)教师对朗读教学在思想上不重视。

(2)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3)淡化了教师的范读。

(4)朗读指导过于机械。

2.朗读教学的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媒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就从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遵循教学规律,逐步实施朗读教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2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

叶老也将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

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

2.3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朗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教师的优秀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范读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语言因素的范读,目的是使学生注意朗读材料的语言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新课标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新课标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则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

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

这种规定,对于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是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语言建构的规律和语感形成的规律。

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

阅读教学突出朗读,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品读、评读、诵读、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先表现,能营造浓烈的阅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同时,强化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

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有效落实低年级朗读教学目标呢?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

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

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朗读训练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将朗读训练作为一个突破口,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课文内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的朗读培养途径,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践。

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蛋,让孩子的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

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非常到位。

二、加强自主朗读在新授课的时候,教师往往要布置学生通过初次朗读课文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此时,有经验的教师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只是向学生提出一些通过朗读了解有关内容的要求,在朗读的形式上不加以限制,而是给学生自主决定朗读方式的权利,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朗读环境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朗读。

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程式化的要求,学生的心完全沉浸在文章展示的世界里:精神游历其间,读书就自然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冰心创作的《只拣儿童多行处》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的问题,是不存在多大理解上的困难的。

培养语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论文

培养语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论文

培养语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论文培养语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论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且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读。

然而,良好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或是通过某节课练就的,而是靠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地培养出来的。

尤其是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如果不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所学知识内容的表达和理解。

1.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对低年级学生极为重要,教师必须明确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读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学生每篇课文都要读准字音,讯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然后组内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组内小伙伴后,接着指名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重点指导:当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很失望时,引导学生读出小壁虎难过的语气,读出节奏来。

当小壁虎发现自己长出新尾巴时,指导学生读时,声音洪亮,语速稍快,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兴奋的语气。

2.培养学生说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说普通话极为困难,特别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平翘舌音区别不开。

常常把翘舌音的字读成平舌音,学习拼音后,学生对平翘舌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掌握生字的读音,学说普通话打下了基础,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读课文,做到:语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

从读字、词语、到读句子、读段、篇,都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

研究论文: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研究论文: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119220 农村研究论文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新课标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低段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很容易唱读,就会养成不良朗读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正,怎样才能抓好低年级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激情的语言、恰当的音乐或运用课文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

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果园》一课的教学时,我先用生动的导语将学生的思绪带进秋天的果园,随即打出投影片“果园”。

这样,学生就会深深的被那一棵棵果实累累的果树所吸引,仿佛自己真地来到了果园。

此时,老师揭题,让学生欣赏配乐课文朗读,以清晰、甜美的朗读声和悦耳的音乐声感染学生。

然后,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良好习惯学生朗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朗读效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应循序渐进。

首先,要训练朗读的姿势。

读,一般是坐着的,要求学生两手稍曲拿书,人坐端正,两肩放平,眼睛看课文;听读或朗读后书再放下。

有时也可以?学生站起来或到讲台前读。

站起来读声音容易响高;在讲台前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朗读和说话的胆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一些性格文静的学生往往说话、读书声音很轻,一经形成定势,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

因此,课堂上应多叫这部分学生朗读,要求他们大胆地张大嘴巴读,做到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但不能吼叫),一旦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树立信心,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最后,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

朗读课文,不仅要口到,还要眼到、心到。

不少学生朗读中的错误,与他们看书马虎、不动脑筋有关。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时用心思考的习惯,在朗读的同时,想想词句意思,全文内容等。

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初探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非常注重课文的朗读,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史书札记,朗读成为人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重视朗读训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有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在朗读中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让他们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朗读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特别强,很喜欢分角色读和表演读。

传统上认为,一节课总是教师先范读了再让学生模仿教师读。

其实,在学生还没有解决生字词,没有深入理解文本时,怎能按教师的期许读呢?我上课时还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一打开书小嘴就跟着张开了,还没等教师范读呢,他们就兴奋地读个不停,根本不听教师的要求。

最开始我很生气,觉得他们不应该破坏我的教学计划,打乱我的思路。

于是我强制学生停下来听我范读,然后再读。

但是这样也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激情与热情,我的范读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经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我终于决定放弃原有的这种教学模式。

根据学情,尊重学生的需要,在他们想读的时候让他们放开嗓子读,我一边巡视一边进行个别指导。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他们往往能够根据所学的方法自主地去解决它。

通过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情,我再决定这篇文章是否要范读。

二、准确把握课文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朗读1.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朗读和默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能力。

无论学习的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教师首先在扫除障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学知识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概要:注意朗读是重视语言学习的表现。

指导阅读和展示阅读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与教学冲突的学生和教师应共同努力,提高阅读水平,提高汉语阅读教学水平。

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兴趣需要从小就培养出来。

小学生对中文的理解非常简单,很难直接理解文本的含义。

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在重复阅读中增加我们的理解和记忆。

在汉语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口腔、耳朵、眼睛和大脑等器官及时回应文本的意义。

他们可以反复阅讀和书写文本,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背诵诗歌,欣赏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节奏美、情感美和艺术美。

为了理解汉语的魅力和语言艺术。

它可以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风光和阅读的同时欣赏风景视频。

美丽的意境,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湖泊和山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分析1.部分教师对朗读不够重视为了跟上教学进度,一些教师经常用分析代替阅读来解释课文,而不是阅读,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课文的内容。

2.学生缺乏朗读兴趣由于年龄小,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差,学生不能自觉朗读。

为了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一些学生必须逐步阅读文本。

3.目标定位不准朗读的总体目标是正确,流畅和明智的。

然而,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忽视“正确性、流利性”和强调“情感性阅读”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

许多教师花费较少的时间来实现“正确和流利地阅读”的目标,并且经常花费大部分时间来引导学生“情绪化地阅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1.感染学生情绪阅读,激发他们大声朗读的欲望朗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能够体验作者情感的位置上,不要在兴奋中沮丧,不要在委婉中英勇。

当然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作者的情感,进入祖国的情感,以便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教师良好的阅读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分享喜怒哀乐,激发学生对文本情节的想象。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论文)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论文)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美国“阅读委员会” 1985年发布的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的报告。

其中有两条重要的论述:1)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2)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也成效显著,朗读应该在各年纪都进行。

低年级,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但是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

我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的低年级学生朗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第一,一字一顿地指读、拖腔拉调地唱读。

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

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感情过分地“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拖腔拖调”现象。

第二,学生读错字、加字、漏字。

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读得少,不熟练,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速度不当,韵文,如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

第四,音量不适,声音不美。

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

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故造成严重拖音的现象。

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

第七,许多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甚至熟练地背诵课文,但朗读时仍然缺乏感情。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种种问题都并不可怕,因为在上一年级之前,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

但是如果在低年级时没有正确引导,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那就是非常严重的语言能力的缺失了。

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朗读是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方式。

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1.加强范读,使学生有样可学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低年级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更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对象,而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口语表达较为流畅,但读书经常拖声拖调,象念儿歌一样,喜欢唱读。

这样,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

如在初读课文前,教师的范读会给学生引路;精读课文时,教师适时的范读,又会给学生感情朗读指点迷津;总结课文时,教师恰当的范读,更会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2.加强指导,使学生会朗读2.1强化语音、发音训练。

2.1.1要严格正字正音。

教师要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加以纠正,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化音、语气助词等。

2.1.2要不读破词句。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常常爱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

他们训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

对此,从一年级识字教学开始,就要给学生形成“词”的感性认识,一个词的几个音节,读的时候要紧密地连一起,读时要求不拖腔拉调,语速略快,其后逐步过渡到词组训练。

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能自觉做到按词停顿分节朗读。

2.2强化朗读技巧指导。

2.2.1停顿。

标点符号可以帮助确定停顿和语调,多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己一定的语法,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在第一册教学时,要向学生讲清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及自然段间停顿时间的长短,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读法。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论文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论文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在指导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现代教育观念深入的贯彻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语文的丰富魅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大纲》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发音和声音模仿的关键性时期,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指导,有利于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发音和语文语感,清晰、明亮而富含感情的朗读语文课文,并通过对语文课文的朗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加热爱朗读、热爱生活,真正展现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在小学低年级积极开展语文朗诵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指导,有利于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技巧和语文语感,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朗读习惯,感受语文的丰富魅力。

(一)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指导,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朗读的认识,并通过长时间的语文朗读训练,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技巧,更加规范化、正确化的进行语文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因为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循序渐进,经过反复训练。

而低年级的教材篇幅较短,多为诗歌、韵文、童话,读起来有趣又琅琅上口,很适合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能够对文章获得整体的感知。

通过朗读还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从而感受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和朗读水平都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

”教师能饱含感情的,以生动活泼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对文本产生共鸣。

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示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如果天天听到的都是跟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朗读,没有学习的范本,他就不知道该如何朗读,朗读能力就无从提高。

教师能够经常给以示范,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范读还是一句一句或一个词一个词的让学生跟读,都会在学生大脑皮层印一层正确优美的朗读模范,久而久之,学生一开口就会朗读了。

例如教学《春
天的手》这篇课文,这是一首儿歌,诗句优美,生动活泼,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到处呈现勃勃生机的美丽景象。

范读之后,我没有让学生马上模仿我朗读,而是请学生说说老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课文的,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等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我才让孩子学着我的语气读课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范读的重要性,低年级教师的朗读水平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要琢磨怎么样的朗读适合读给低年级学生听。

因为范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备朗读,要注意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的处理,范读要成为可模之范,能模之范。

教学时才能做到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

二、品词析句,悟出真情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来训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

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交流中增进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利用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的方法来指导朗读。

例如《绒毛小熊》一课的教学:师:谁能说说绒毛小熊的样子?
生:他很旧,屁股上还打着补丁,身上的毛乱蓬蓬。

师:小熊给你的感觉怎样?
生:又脏又破。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个句子?
生1:“旧”字应该重读。

“乱蓬蓬”也应该重读,“乱”字读的时
候还应该拉得长一点。

师: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生1读,从语气到表情都是厌恶的)
师:你们听了他的朗读,喜欢这只小熊吗?
生:不喜欢!
生:太讨厌了!
师:是啊,这只又脏又破的小熊真该趁早扔了。

可是,文中的“我”也像你们一样讨厌这只绒毛小熊吗?
从学生的朗读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深入文本,他们的理解与文本要表达的初衷是相悖的。

我引导学生认真地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讨厌这只绒毛小熊吗?通过对“宝贝”、“老朋友”、“非常亲密”、“我俩度过了数不清的快乐时光。

”等词、句的品析、理解,学生明白了文中的“我”是非常喜欢这只绒毛小熊的,用厌恶的语气朗读“他很旧,屁股还打着补丁,身上的毛乱蓬蓬。

”是不对的。

理解了课文,学生朗读的语气有了明显的变化,读得亲切、甜美。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学生也明白了,同一个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情感
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以往难以看到的生机与活力,它强大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去,使朗读更加入情入境。

图片、音乐、影像资料的运用为朗读创设更加逼真的情境。

配乐朗读也是我在课堂上常使用的教学手
段。

如在学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最后一个小节时,《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缓缓响起,我让学生们把心情融入这音乐中,一起传诵这感人的故事,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们入情入境的朗诵让我感动不已。

在教学《瀑布》一课时,为了指导朗读好“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这句话,我先让孩子观看黄果树瀑布视频,在阳光的照耀下,瀑布水花飞溅,一阵风吹来,水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灰尘一样四处飞散。

学生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直观地体会到“如烟,如雾,如尘”的感觉,并且讨论出读这句话,语速和音量应该渐慢,渐轻。

通过多媒体的帮助,丰富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又通过朗读的表现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这正是我们朗读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

四、评价激励,树立自信
教师的评价左右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所以教师不可吝啬自己的激励,让学生从你激励性的评价中找到信心、找到勇气、找到学习的热情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学会评价,但学生喜欢挑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评价的学生先找找优点,再看看需要帮助他改正什么。

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的评价,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更应以欣赏的目光,开放的思维,包容的心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加自信。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就注意对孩子的朗读评价,例如:“真不错,读第一遍就基本上把字音读
准了!多练几遍,还怕读不流利吗?”“你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如果声音能够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真好,不愧是我们班的朗读明星!”“你能让花在我们眼里更红一点,草更绿一点吗?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明媚的春天。

”相信这样的评价语会让学生读了还想读,会让学生找到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