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一相分权为不二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②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一断分削为弱三, 皇权不
一断分加为强三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相权反弹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朝代 汉朝
选官制度 察举制
选官方式 推荐人才
选官依据 孝、廉(才德)
魏晋 九品中正制 推荐人才
科举考场
宋代科举考试 1994年韩国再匡胤(927~976), 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发动陈桥兵变, 即帝位,国号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 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 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 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葬于河南巩 县永昌陵。
4.元朝: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 (下设机构、长官权力、作用与影响)
评价 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 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 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中书省 山东、直辖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汉朝: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刘邦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的目的
是什么?
2.刘邦大肆分封诸侯,造成了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认 怎样严重的后果?
为“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 3.汉景帝与汉武帝是怎样解决
戒亡秦孤立之败。”
王国问题的?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两汉: 郡国并行★ 推恩令(推行者、措施、作用 ? )
2.唐朝: 设藩镇----节度使权力? 影响?
宋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 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六 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 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 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
①都实行分权; 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 ③都有积极作用。 ⑵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 不同。 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中书门下 三
度 支
财 政
帝
司
盐 铁
财 政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枢密院
户 部
行政
中书省
军政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归入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秦 汉 隋唐 措 施 影 响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 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皇帝总揽大权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宋朝的分权措施有何利弊?
利: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③集权 利弊
材料一: 教材P13《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 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 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 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 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 地理志》中载:“自封建 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 元。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历史ⅰ人教新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资料.ppt
• 【答案】 C
• 【点评】 本题对史实和能力的要求都比 较高,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和比 较的能力。
史趋势有关的,①②③④四种制度产生时,
• 【答案】 D
• 顿有所悟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多 种,就本题来讲,审清题意是关键。审清 题意后,在备选项中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 答题。
• 3.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弊端。
• (1)特点: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 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②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服从皇帝。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管理。④地方权力分散。⑤中央控 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考核。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
。
• 3.北宋
• (1)内容
• ①军事:把兵权收归中央 禁兵军充实中央 。
,抽调各地精
•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设判
负责监督。
• ③财中政央掌:控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地方为开支
,
其余全部由
。 藩镇割据
• (2)作用中央:集改权变了唐
•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 (1)内容
• ①地方设 行中书省 ,简称 行省或省 。 行 省
长朝官廷由
任命。
• 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
宣慰司进行管理。
经济、军事
•
③行省拥有 时中受央到
大权,但行使权力 的节制。
• (2)影响
•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 当时全国除中书省直辖的河北、山东、山 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地区称为 “腹里”,以及宣政院直辖的吐蕃外,共 分置十一个行省,其中在边疆地区还专设 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四个行省。元的疆域 十分辽阔,岭北行省的治所在和林(今蒙古 乌兰巴托西南),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外, 北边一直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 管辖,省区范围向东北延伸到库页岛和北 冰洋。江浙行省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 管辖澎湖、琉球(即台湾)。西藏虽未设立行 省,但属中央宣政院直接管辖,并在西部 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设三路宣慰司都
• 【点评】 本题对史实和能力的要求都比 较高,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和比 较的能力。
史趋势有关的,①②③④四种制度产生时,
• 【答案】 D
• 顿有所悟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多 种,就本题来讲,审清题意是关键。审清 题意后,在备选项中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 答题。
• 3.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弊端。
• (1)特点: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 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②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服从皇帝。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管理。④地方权力分散。⑤中央控 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考核。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
。
• 3.北宋
• (1)内容
• ①军事:把兵权收归中央 禁兵军充实中央 。
,抽调各地精
•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设判
负责监督。
• ③财中政央掌:控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地方为开支
,
其余全部由
。 藩镇割据
• (2)作用中央:集改权变了唐
•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 (1)内容
• ①地方设 行中书省 ,简称 行省或省 。 行 省
长朝官廷由
任命。
• 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
宣慰司进行管理。
经济、军事
•
③行省拥有 时中受央到
大权,但行使权力 的节制。
• (2)影响
•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 当时全国除中书省直辖的河北、山东、山 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地区称为 “腹里”,以及宣政院直辖的吐蕃外,共 分置十一个行省,其中在边疆地区还专设 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四个行省。元的疆域 十分辽阔,岭北行省的治所在和林(今蒙古 乌兰巴托西南),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外, 北边一直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 管辖,省区范围向东北延伸到库页岛和北 冰洋。江浙行省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 管辖澎湖、琉球(即台湾)。西藏虽未设立行 省,但属中央宣政院直接管辖,并在西部 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设三路宣慰司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共32张PPT)
汉初在地方上实 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刘邦分封同姓王,以 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固皇 权,稳定天下。后来 封国势力严重的威胁 到了中央集权。出现 了七国乱。
白马之盟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1、汉朝:逐渐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 A、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瓦解王国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什
么时候?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
专
制
创立皇帝制
主 义
中央
中
设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央
集 权
地方: 全面推行郡县制
制
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阶段
措施
特点
汉
中、外朝
相权
从魏晋
不断
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 削弱
到隋唐 北宋
书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 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皇权 不断 加强
元朝 中书省代替三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
行使宰相权利。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名称
时期
察举制
汉朝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隋唐宋元
2.完善--唐太宗: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3.发展--北宋时期,进士科成为主要的考试科目; 4.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5.结束--清末(1905年)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
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
1、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 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 文化素质。
白马之盟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1、汉朝:逐渐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 A、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瓦解王国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什
么时候?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
专
制
创立皇帝制
主 义
中央
中
设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央
集 权
地方: 全面推行郡县制
制
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阶段
措施
特点
汉
中、外朝
相权
从魏晋
不断
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 削弱
到隋唐 北宋
书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 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皇权 不断 加强
元朝 中书省代替三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
行使宰相权利。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名称
时期
察举制
汉朝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隋唐宋元
2.完善--唐太宗: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3.发展--北宋时期,进士科成为主要的考试科目; 4.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5.结束--清末(1905年)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
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
1、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 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 文化素质。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36 人教课标版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
4、元朝:中书省权力的新发展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中书省
相权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秦 汉 隋唐 措 施 影 响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西汉的中(内)、外朝制度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根据材料概括汉初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汉武帝削弱相权——设内朝(中朝)
皇 帝 内朝
尚 书 令 外朝
侍 中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三省制度逐渐形成
皇
帝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 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 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 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 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 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门下省 (审议)
高考真题
13.(2010·全国Ⅱ卷文综14)南朝梁昭 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 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 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朝(公元前221年)—
—西汉、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辽、北宋、南宋、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1912年)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宋朝 (1)措施: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 相职权。后增设 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 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 皇帝 得以总揽大权。
(1)二府三司:二府指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和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总管财政)。
看图说话:
比较教材提供的两幅插图《唐朝河西节度使张仪 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宋文官出行图》。这两幅 图在场面和内容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为何唐宋会有这种区别?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 兵权 收归中央,并抽调精兵 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通判 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 由中央掌控。 (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强了中央集权 。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才德)
依靠门第、不注重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才能
科举制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才能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制度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主要盛行盛行时间源自盛行于封建社会不于西周
盛行于元朝以后
同
诸 侯 国 相 是中央政府下属的 是中书省的派出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 门第 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 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时期。 (3)影响: 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有利于打破 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 官员文化素质。 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探究升华]
说一说: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 权下的民主”。结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谈谈 你的认识。
提示: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 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 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 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因此,它只是 一种“皇权下的民主”。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例3]右图所示为《唐书》
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
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 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度下,士族子弟、寒素 子弟和小姓子弟均得以跻身进士,可见科举制度兼顾了社 会多个阶层;由士族子弟占据了71%而寒素子弟和小姓子 弟仅占29%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D项正确; A、B、C三项显然不符合该统计图,均可以排除。 答案:D
z x xk
《元史·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 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如此广阔的疆域,作为刚刚入主中原的蒙古统治者应采取 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呢?这些措施在历史 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地方设行省,边远地区设 宣慰司 ,拥有经济、军 事大权。 (2)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点 和中央政 对 独 立 , 行政机构,郡守县 机构,长官直接
府关系
可以世袭 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对中书省负责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 相同点
固统治
[例1]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
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
(2)两削弱三特点:两削弱指削弱宰相实权和地方藩镇的 行政权力。三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权力分割, 加强集权;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两积三冗:指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端和局 限性。两积指“积贫”“积弱” (国家财政匮乏,军队战斗 力不强)。三冗指“冗官”“冗兵”“冗费”。
5.元朝 (1)措施: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 相职权。 (2)后果:元朝后期, 宰相 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 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A.西汉的尚书台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参知政事
D.元朝的行省制
[答案] B
[例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
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
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B.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 他们担任 尚书令 、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 (1)措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 决策、审议和执行。 尚书省 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 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意义: ①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 ,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 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 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背景:汉初郡县与 封国 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 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 (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 节度使 ,在政治上 享有较大自主权。 (2)安史之乱后:形成 藩镇割据 局面,严重 削弱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