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整合一

合集下载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小结与测评
栏目导航
主题时空 线 索串联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主题发展 历程纵览
栏目导航
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1.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 创立与发展
战国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栏目导航
改造与独尊 (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 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 西汉 主张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 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栏目导航
2.趋时更新
时期
交流融合
蔚然大宗
针对春秋儒学受冷落的境遇,荀子改造儒学思想,吸 战国时期
收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
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栏目导航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 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 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基本格局
栏目导航
三教合一
魏晋隋唐时 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

精神,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
煌文化
栏目导航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转型与成熟 (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体系 (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去人欲”,进一步形 宋明 成封建伦理体系 (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提出“心外无物”“致良 知”“知行合一”

新课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及复习提纲

新课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及复习提纲

诚信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韩非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历史人民版必修3 综合复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历史人民版必修3 综合复习

历史人民版必修3 综合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和,的创始人。

2、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和,主要内容是和。

“仁”,即要求统治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指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

“礼”是西周时的制度。

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一面。

3、孔子教育思想:在教的方面他主张、等。

在学生学的方面,他要求学生(1)(2)(3)(4)4、老子名,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编成著作。

5、老子的思想:(1)认为“”是万物的本原和规律,否认“天命”的绝对权威。

(2)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有的两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在政治上,他倡导“”。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末年的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社会背景。

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道家思想是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是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孟子与荀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荀子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不完全一致,但却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

2.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1)西汉初年,统治者一直奉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

(2)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是因为。

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有利于和,从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1)程朱理学:对理学的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即、,南宋时的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朱熹编著的在元朝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课件:专题一 专题整合(共7张PPT)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课件:专题一  专题整合(共7张PPT)

3.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1)战争中,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单,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 产的急剧发展,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 出国。 (2)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并加 紧向英、法、荷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几年内由农业国变为工业 国。 4.战争引起一系列革命 一方面,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胜利,在其影响下,一系列 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战争 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民族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民族解放运动 蓬勃发展起来。
5.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 生产流程改进等。 (3)人们思想观念改变,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 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专题整合
一、新航路开辟至第一次界大战前夕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 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西欧国家夺取殖民地霸权。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652~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18世纪 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列强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 霸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 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1856年沙俄在克 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了欧洲霸权。
3.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19世纪晚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 争夺世界霸权。随着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 的不平衡性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倒 挂情况。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 盾。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俄奥矛盾不断加剧。英德矛盾则成为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案(含考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案(含考纲)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案【考点分析】1、要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观点来开展复习,注重三本书的联系。

2、以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3、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的主要治国思想,特别是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4、中外同一时期思想成就的联系与比较,如,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的启蒙运动。

【知识整理】一、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汉代、宋明理学、明清(一)儒学形成——春秋战国1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表现在经济、政治、阶层、文化等多领域)政治:分封制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教育文化:私人办学兴起阶层:士阶层兴起2代表人物及主张:孔子思想:1“仁”和“礼”(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德治/为政以德(民本思想);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另教育方面:兴办私学)孟子思想:1“仁政”(发挥孔子“为政以德”);2“民贵君轻”(民本思想);3人性善。

荀子思想: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民本思想);3人性恶(通过礼乐规范,使人向善)4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3当时的地位:未受统治者重视。

原因:不适合当时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

△其他各派思想:道家:老子(春秋)和庄子(战国);老子观点:1“道”是世界的根本,道法自然,清静无为;2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消极悲观);3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积极)。

庄子观点:道是世界的本源;自然无为;齐物,万物无差别,追求精神自由。

墨家: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墨子观点:1“兼相爱,交相利”;2“非攻”(反对战争);3“尚贤”(贤能的人治国);“节用”(节俭,反对浪费)。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整合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整合一

续表
孟子 儒家 新兴 地主 阶级
荀子
“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
调节阶级矛盾,以 利于封建统治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 级利用自然、发展 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 加强中央集权,“不 级改革旧制度的进 法家 韩非子 期修古,不法常可” 取精神和加强中央 集权的迫切愿望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 “兼爱”“非攻”“ 求平等、反对战 尚贤” 争,任人唯贤,过 简朴生活的愿望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3) 转型和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提出“理”,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王阳明“心 学”主张“心外无理”“发明本心”。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 八股取士的唯一依据。 (4) 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李贽成为反理学的先驱;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提出了“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 主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其实质是对儒学的反思、批判 和发展,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例1】 (2011· 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 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 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解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墨家主张,C项讲求严格的 等级秩序,D项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均不符合“当代 某学者”对仁的追求。 答案 B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家思 想的关系认识不清
简析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否定孔子等 人的权威地位,但其强调民本、提倡众治,仍没有跳出儒 家思想的范畴。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一 专题整合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一 专题整合
专题整合
-1-
专题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2-
专题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及其演变轨迹 1.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2.演变轨迹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礼”,创立儒家学派;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礼法并 施”,两人发展了孔子思想。 (2)改造和独尊: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转型和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提出“理”,主张“存天理,灭人 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理”“发 明本心”。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依据。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时代特征。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
经典,《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汉代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
史传统,故选C项。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
存在,A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
秦始皇焚书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6-
专题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016课标全国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
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答案:C
-7-
专题整合 试题回放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①批判君主专制; 为中国近代反专 浙东学派
黄 宗
斗争,晚 年隐居著
《明夷待访录》②想提出君臣平等思
制主义的思想家 提供有力的思想
创立者
羲书
③提出限制君权; 武器。
④工商皆本
江苏。参
①批判君主专制和 脚塌实地的学风 开清考据
加抗清斗
官僚腐败;
对晚清学者影响 学先河。
顾争 炎 武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 病书》
三、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1、教育体制:
①中央:汉武帝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 学校 ②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⑴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⑵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⑶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⑷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②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③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思想 ④特点:外儒内法
3、评价(影响):①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结束各学派思想平 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③ 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④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 史文化的进步。
的附庸。
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
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①焚书:a 焚书的范围;b 不焚的书。 ②坑儒:警告文化人
3、评价: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

最新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PPT课件

最新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PPT课件
——樊树志《国史概要》P116-117
正是在汉代,最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个文化-心理结构虽然应溯源于 远古,却成熟于汉代。……(儒学)由于日渐 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开始在民族心理、性 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痕,并从此不易被外 来势力所动摇。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P174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
——黎东方《细说秦汉》
由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对天象的观测与 王朝政治密切相关,前向观测的仪器日益精巧。 汉武帝时,落下闳改进了浑仪中的赤道装置, 奠定古代浑仪的基本形式;以后……贾逵制造 了”黄道仪“,测定了二十八宿黄道距度和太 阳月亮的运行度数;顺帝阳嘉元年(132年) 张衡制造了浑天仪,……。天象观测的精确化, 导致历法的修订。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使文化教育沦为专制政治的工具和仆从。 (3)削弱了中华民族对科技进步的追求。
秦始皇
汉武帝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汉代儒学兴起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影响: (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得到了传播发展。 (2)适应了汉武帝时的政治需要,极大有助于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的大体定型,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3)推动了教育、文化、科技的进步。 (4)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消极影响: (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
男儿当自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现象? 这一现象有何文化影响?
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人民版教材必修Ⅲ P10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 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 德的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 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 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人民版课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XXX、XXX与XXX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看XXX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XXX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头脑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头脑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进献,体会人类优秀头脑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图片呈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进修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现代汗青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现代文化头脑兴盛和开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如何的社会秩序,人的个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头脑宝库。

特别是在面临不异的社会政治问题时,现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头脑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头脑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一定汗青时期的头脑文化,是一定汗青时期的社会理想的反应,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认识。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一专题整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一专题整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一专题整合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两大学说:“仁”与“礼”三大教派:儒、佛、道五大阶段: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时沉重打击、西汉确立为正统地位、魏晋时受到冲击、宋元明清得到新的发展二、重大历史线索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原因及其所体现的演变规律(1)演变历程。

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君轻民贵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1)大一统得到巩固;(2)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3)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南北朝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抓关键→由备选项提示,本题核心是要求对比两者观点不同的决定性原因。

构联系→形成对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鞅和黄宗羲分别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和渐趋衰落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了他们的思想。

明答案→不同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故选C。

【针对训练】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解析:“经世致用”的含义是学问必须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学风而提出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南宋时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两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两人争论不休。

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单元综合一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单元综合一 课件PPT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儒家思想。题干中儒 家的主张主要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意思是统治者实 行仁义,必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体现了仁政思想。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子曰:“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当今世界各地的孔子热和国内的读经热
海外孔子学院分布图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 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 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 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 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 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 宗旨。
3.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建立并巩固封 建政权,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的要求。随着封建制度 的确立,统治者一方面以法制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另 一方面随着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统治者也要求通过严刑酷法来 镇压人民的反抗。
第1课 百家争鸣
三、正确认识孔子“仁”的思想
(1)“仁”的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 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 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 (2)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 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 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仁爱,而非普遍意义上的仁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考情分析 这道题很好地反映了新课标下新教材的新体 系,将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 一重点内容动态地表现出来。复习备考时应注意掌握儒家 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主张等基础知识,并注意 高考可能会以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为切入点来考查儒 家思想。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例1】 (2011· 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 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 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解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墨家主张,C项讲求严格的 等级秩序,D项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均不符合“当代某 学者”对仁的追求。 答案 B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小生 墨家 产者
墨子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强调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 1. 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的“诚信”“仁义”“孝”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 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 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 今天更有现实意义。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 的本源 B.“天理”是不是 “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解析 朱熹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A项 是二者最大的分歧。 答案 A 警示 明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及哲学倾向。
专题整合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1.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2. 演变轨迹 (1) 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礼”, 创立儒家学派;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 张“性善论”,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两人发展了孔子思 想。 (2) 改造和独尊——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3) 转型和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提出“理”,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王阳明“心 学”主张“心外无理”“发明本心”。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 八股取士的唯一依据。 (4) 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李贽成为反理学的先驱;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提出了“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 主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其实质是对儒学的反思、批判 和发展,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续表
孟子 儒家 新兴 地主 阶级
荀子
“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
调节阶级矛盾,以 利于封建统治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 级利用自然、发展 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 加强中央集权,“不 级改革旧制度的进 法家 韩非子 期修古,不法常可” 取精神和加强中央 集权的迫切愿望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 “兼爱”“非攻”“ 求平等、反对战 尚贤” 争,任人唯贤,过 简朴生活的愿望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认 识不清
简析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 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 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 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助考园地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思想家的思想 与阶级性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评价
主张“无为 表现了其 ”,希望社 没落、消 道家 老子、庄子 会退回到“ 极的情绪 小国寡民” 没落的奴 的状态 隶主贵族 缓和矛 “仁”和 盾、维护 儒家 孔子 奴隶主贵 “礼” 族的利益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典例】 下图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重现了朱熹和 陆九渊辩论的场面。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 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 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 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 的分歧是 ( )。
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
Hale Waihona Puke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考情分析 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在高考中愈来愈受到重 视,从命题形式来看,仍将会以选择题为主,但预计近几 年的高考在题型上会有突破。今后复习备考中应注意新的 命题角度,比如儒家思想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 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 家现实意义的理解。
助学园地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对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被重视的 原因认识不清
简析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被重视,是时代原因,不是其 内容的影响。春秋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孔子的思 想主张期待恢复周礼、实施仁政,这在当时是得不到诸侯 支持的。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典例】 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 A.孔子地位低下,位卑言微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他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解析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奴隶制的旧秩序——礼制处在 全面崩溃之中,新兴封建制度日益成长壮大。孔子主张恢 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际上是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因 此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答案 B 警示 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汉代 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
【例2】 (2012·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 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 释的是 (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解析 从材料中“天以阳生万物”、“生,仁也”可知周敦颐 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故A项正确。B项的仁 政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部分 材料信息,不能完全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 属于理学观点,并非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A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家思 想的关系认识不清
简析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否定孔子等 人的权威地位,但其强调民本、提倡众治,仍没有跳出儒 家思想的范畴。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典例】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 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 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挑战正统思想 B.否定儒家思想 C.批判理学家虚伪 D.反对绝对权威 解析 李贽批判宋明理学,并不意味着否定儒家思想,他 批判的只是儒家思想中不合理的落后的部分,所以B项不正 确。 答案 B 警示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并不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否 定,而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考情分析 中国古代思想史,一直以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之一,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更是重中之重。从内 容上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 明理学、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等内容都是高考入题点。复 习备考应特别注意把握基础知识,尤其注意考查时会引用 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例3】 (2011· 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 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 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 明李贽 (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李贽批判了传统的“儒学是一种 士大夫之学”的观点,指出儒学应“为下下人说”,这是对 传统儒学的批判和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是对传统的“民本”思想的 继承,而不是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项表述片面;材料 信息无法体现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故D项错误。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