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审计基础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
环境审计主要关注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组织采取的环保措施。环境审计的目 的是评估组织的环境影响程度,检查环保措施的有效性,促进组织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绩效审计
总结词
绩效审计是一种对组织或项目绩效的审 计活动。
VS
详细描述
绩效审计主要关注组织或项目的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等方面的绩效指标。绩效 审计的目的是评估组织或项目的绩效水平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组织 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和效果。
审计抽样的分类
审计抽样可以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两种类型,其中属 性抽样主要关注被审计事项的发生频率,而变量抽样则关 注被审计事项的具体金额和数量。
分析性程序
01 02
分析性程序定义
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 行分析,从而发现异常变动、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舞弊行为的一种审计方 法。
总结词
合规审计是一种对组织遵守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标准等外部规定的审计活动。
详细描述
合规审计主要关注组织是否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标准等外部规 定,以及这些规定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合规审计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行为符合外 部要求,避免因违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和声誉损失。
经济责任审计
总结词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组织或个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活动。
计算机辅助审计
0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定义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人 员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种审计方法。
02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审计具有高效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等特点,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审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它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其发展和应用的基石,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审计学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对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是审计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信息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拥有相同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非常常见的。

企业经营者通常比外部投资者或债权人更了解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

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

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独立第三方的核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审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一个中立的评估依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道德经济学道德经济学是审计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道德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以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师需要遵循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如保持独立、保守机密、尽职调查等。

这些准则和规范的存在,保证了审计师在工作中不受利益冲突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从而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意见。

三、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审计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审计学中,信息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审计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审计服务的供需关系。

审计市场是一个充满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审计需求方需要依赖审计师提供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信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信息不对称存在时,市场可能无法有效运作,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审计师作为第三方,通过提供独立、客观的审计服务,弥补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

四、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审计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审计学与会计学密切相关,会计理论为审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会计理论研究会计信息的产生、处理和使用过程,为审计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原则。

审计学硕考试科目

审计学硕考试科目

审计学硕考试科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监管手段,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计学硕考试科目也愈发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审计学硕考试科目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

一、审计学硕考试科目的概述审计学硕考试科目是指在申请硕士学位期间需要通过的一系列考试科目。

其主要涵盖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素质和能力。

具体来说,审计学硕考试科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学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理论框架等。

考生需要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便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

2.审计学实务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审计实践中的各种具体操作和技术。

考生需要了解审计实践中的各种流程和方法,以便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

3.审计法律法规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审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实践中遵守法规,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财务会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便在审计工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财务信息。

5.管理会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便在审计工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管理信息。

6.税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等。

考生需要了解税法的相关知识,以便在审计工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税务信息。

二、审计学硕考试科目的重要性审计学硕考试科目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审计专业素质通过学习审计学硕考试科目,考生可以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自己的审计专业素质。

这对于考生日后从事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种审计任务。

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

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

四、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
(一)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 宏观经济效益是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较大范围的经济效益,也称整体效
益,一般可理解为整个社会范围的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单个企业、产品、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 长远效益是指能持久发生作用或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的经济
效果=(产出2-产出1)÷投入1
3.经济,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与投入的比较。 它主要反映经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程度,或单位产出所投 入资源的变化方向和程度。
经济=(投入2-投入1)÷产出1
效率、效果和经济性的概念,不仅在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中 应用,而且在宏观效益的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成为 现代政府效绩审计的主要审计目的。
即:经济效益审计 = 真实合法审计 + 管理制度(法规) 5、我们认为下面的概念适应性更强、更科学: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
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 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 议,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人员。 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是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具体化。包括:财政、财务收支; 经营、管理活动和资产、负债、损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 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包括:监督、评价和鉴证。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 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中大量运用经济活动分析、现代管理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和数学方法。
(三)经济效益应注意几个统一 1.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2.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统一 3.当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提高经济效益的理论途径 1、所费不变,提高所得(包括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和 缩短经济活动周期) 2、所得不变,减少所费(节约) 3、所得增加,减少所费(最理想的方式,需以较大 的技术变革为前提) 4、所得减少,在更大程度上减少所费(比如淘汰老 产品) 5、所费增加,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所得(以追加效益 递增为前提)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其他论文文档]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其他论文文档]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一、国内外研究情况(一)哲学起点论 1961年莫茨、夏拉夫教授第一次以哲学的角度,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提出:审计理论是以抽象科学为核心,包含哲学、假设、概念、规则和实际应用要素的结构模式,即“哲学基础→公设→概念→规则→实际应用”。

审计理论发展初期,这种观点受到尊崇,指导人们从哲学角度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弥补了早期系统审计理论研究的空白,但随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观点的范围过于宽泛,内涵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哲学与审计理论其他部分的关系模糊不清。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 1978年尚德尔教授认为审计理论应以审计假设为核心,由审计原则、审计标准、审计结构和审计定理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即“假设→定理→结构→原则→标准”。

假设是在长期审计工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不是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总结,而是由定理、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的高度抽象。

它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审计理其他理论要素连接的纽带,也是建立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

审计假设即使在审计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能推断出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等其他理论部分,而且审计假设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因此,这种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观点也是不合适的。

(三)审计对象起点论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建立审计理论,首先应明确审计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区分审计与其他学科,进而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理论问题。

因此,他们主张将审计对象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但是对于审计对象本身,不同的学者可能有着不同的观点,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此外,审计对象还受到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的限定,有鉴于此,将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不恰当的。

(四)审计目标起点论蒙哥马利提出以审计目标为核心,由审计准则、审计公设、审计概念和审计技术构成的审计理论体系结构模式,具体为:“目标→准则或标准→公设→概念→技术”。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审查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体系一、我国审计理论结构体系内容审计理论体系是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系统。

我国的审计理论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两个层次: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

1、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审计的本质、一般规律或基本原理,探求能解释审计实践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科学水平决定着审计理论体系的水平。

它包括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环境、审计目的和审计规范等内容。

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审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审计认识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审计实践和特殊的过程,其研究任务或目的,是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实践和从一般意义上组织审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审计实践要素的基本问题。

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的某项重大突破,常常给整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大的变革。

审计本质反映了一种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这种关系又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

将审计环境和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研究起点纳入审计理论结构图中,表明审计产生于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审计环境的优劣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程度,审计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先导,是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它确定了审计研究的前提。

审计假设对多变的审计环境中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关系和一般规律进行了设定,说明审计假设与审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审计环境,审计假设成为空中楼阁,同样审计假设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进一步改造审计环境。

审计目标的确定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审计本质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

审计规范是审计本质与内涵的扩展,它必须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适应。

2、审计应用理论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处理具体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它介于审计基础理论和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之间。

通过对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可以使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审计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炼出更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基本理论,使之不断更新和突破。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础知识是指审计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是审计人员进行工作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审计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审计定义、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方面。

首先,审计是指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核、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为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一个独立和公正的意见,以帮助其作出决策。

审计通常涉及对企业的账簿、凭证、财务报表和业务记录等进行抽样检查和验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可靠的财务报告,增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心。

审计人员将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其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并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欺诈或违规行为。

审计的过程一般包括多个程序和步骤。

首先,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强度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审计人员会进行账簿和凭证的抽样检查,以验证企业的财务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

此外,审计人员还会进行对企业重要账户和交易的全面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或风险。

最后,审计人员将根据审核结果,提供一个审计意见和报告,陈述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观察和评价。

最后,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物。

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范围、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内容。

审计意见一般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事无法律效力意见等几种情况。

其中,无保留意见是表示财务报表真实、准确,无重大错误和欺诈行为;保留意见是表示财务报表存在一定问题,但不影响整体可信度。

否定意见是表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欺诈,无法可信。

事无法律效力意见是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审计人员无法提供意见或表态。

总之,审计基础知识对于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了解审计定义、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内容,有助于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公正和可靠的审计意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和意见。

政府审计基本理论

政府审计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一、免疫系统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

预防功能包括威慑功能和预警功能;揭示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经济犯罪、损失浪费、奢侈铺张、不合理利用资源、污染环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主法治等行为,并依法对这些行为进行惩戒;二是揭示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抵御功能是促进健全制度、完善体制、规范机制的功能。

上述预防功能、揭示功能、抵御功能的共同特点是从审计功能发挥之后的结果来认知审计功能。

预防、揭示和抵御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三种表现方式,统一于审计工作的实践之中。

其中,揭示是基础,没有揭示,就不能进行抵御和预防;抵御是重点,没有抵御就不会形成威慑,就不会使揭示的问题得以纠正、发现的漏洞得以修补,预防也便无从谈起;预防是目的,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就是使经济社会少出问题,这需要事前的预防,预防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审计作用是否得于充分发挥。

二、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论:2011年7月7日,中国审计学会六届三次理事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第五任审计长刘家义提出,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实质上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

三、基石和保障论:2014年6月20日,第五任审计长刘家义专程来南京审计学院,出席“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座谈会”,刘家义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保障。

首先,国家治理,简而言之就是“用人、管权、理财”。

人用好了,权管住了,财理好了,经济社会就能有效地运转,国家治理也就会实现良性循环。

国家审计一直是围绕“用人、管权、理财”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

关于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的思考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需要与时俱进。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建构离不开当前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当前,高校管理的特点是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在建立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时,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与高校的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适应,反映高校内部审计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成果。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需要注重理论创新。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管理需求和管理任务,对于高校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研究和构建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时,要注重理论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学习。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在研究和建立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时,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学习。

通过与国际上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审计理论基础研究论文

审计理论基础研究论文

审计理论基础研究论文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软件、硬件、网络、通讯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已迅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审计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审计理论大厦的跟脚、支撑点,在IT环境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内涵、外延、认定标准等都得到了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张,为审计理论的充分发展、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IT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一)多元网络性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审计理论基础在IT环境下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加固。

信息技术学、信息经济学、信息博弈论以及与审计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共同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多元性的审计理论基础网络组织。

而构成审计理论基础的各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则是这张网上的各个结点。

审计理论基础的不断扩张、膨胀,意味着审计理论获得了更充足的理论养分,得到了更充分、更完善的发展。

(二)动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完善,审计理论基础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充分汲取新的学科理论养分的同时,也掘弃了一部分不适合于IT环境下的陈乏的、过时的理论。

并且,审计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趋势,同时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也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审计理论基础,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三)质量性IT环境下,质量非常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质量是IT的生命。

审计理论基础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其质量性尤为重要。

其质量性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安全性、品质性。

尽管是审计理论基础在审计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动态、发展性,但是,就某一时间段、期间而言,审计理论基础还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另外,作为根基、支撑点,其安全性、品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安全的、缺乏品质性的根基不具备支撑审计理论大厦的能力。

(四)交互渗透性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而这些学科、领域的理论并非简单的叠加构成审计理论基础,它们是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则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审计基本理论

审计基本理论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
•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
• 是目前审计需求理论中的主流理论,它是在 简森和麦克林所倡导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 基本观点:
•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认为,审计的产生不适 外部力量强制的结果,而是社会力量的选择 所致;审计时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共同需求,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成 本。
• 信号传递观理论假设: • 1、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有关产品 的信息 • 2、若买方对产品质量不了解,只能按市 场同类产品的平均质量出价 • 3、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卖方受到损失 • 4、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卖方选择退出市场 或改为低质量产品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
• 信号传递论:
• 讨论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 认为审计能够保证信息传递有效,并使事后 的信息质量人能够得到证实,淘汰劣质信息 的生产,是市场趋于稳定。
• 信息系统论:
• 为了使资本市场的资源分配有效,投资者在 决策时需要可靠的信息,而审计能使这些信 息可靠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
• 理论的基本观点: • 之所以存在对审计的需求,是因为审计具有 改善财务信息质量和通过信号传递有效配置 资源的作用。该理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功效 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和增进财务信息价 值。 • 意义: • 理论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扩大都所有的 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为审计行业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审计需求理论
—2012级会计专硕
当代审计需求理论
•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三个不
同的审计需求理论假说,分别是:
•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审计需求的代
理理论和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
• 信息论:20世纪60年代,系统化于80 年代 • 分类:信号传递理论 信息系统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教学课件第六章 审计主体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教学课件第六章 审计主体理论

第四节 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二、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理论框架
(三)审计交易的治理结构和审计主体构造 (1)资产专用性原则与审计交易的治理结构选择。 (2)外部性原则与审计交易的治理结构选择。
第四节 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四节 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二、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理论框架
(2)非通用信息。 非通用信息是特定组织所特有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 同时,非通用信息审计难以制定相关的审计准则,也难以确定审计 质量,所以,这种审计交易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外部性较高。 (3)共性制度。 共性制度与通用信息的交易特征较为相似,资产专用性具有居中 和较低两种情形,外部性较低,适宜采用市场或混合组织方式来运 行这种审计交易。
第二节 审计独立性:概念框架、实施框架和未来展望
一、概念框架
第二节 审计独立性:概念框架、实施框架和未来展望
二、实施框架:行为约束和核心价值约束的统一
一般来说,在审计活动中实施独立性,有两个同时存在的路 径,一是行为约束,二是核心价值约束,前者强调外部及审计机 构制定的各项原则或规则,后者强调审计人员的内部自省。
第一节 审计主体的主要理论
四、审计主体选择论
(三)其他情形的审计主体 • Fra bibliotek些文献研究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主体。审计机关在企业领导
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即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 主体,而在这一经济活动关系中真正的主体是行使出资人权利的各 级政府,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被排除在企业领导人员经济 责任审计主体之外。 • 一些文献研究了整合审计的审计主体。主要有三种模式:同一会计 师事务所的同一项目组;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项目组;不同会 计师事务所的不同项目组。 • 一些文献研究了国有企业的审计主体。国有企业的审计主体应该 是以政府审计为主,民间审计可以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是指专业人士对一个企业、组织或个人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和财务业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以增加对审计对象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 审计的类型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部门或委员会进行,其目的是评估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外部审计由独立的专业审计师或审计事务所进行,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和合规。

- 审计程序与步骤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目标和计划所设计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审计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确定审计的对象、时间范围和审计目标。

2. 筹备工作:收集和准备审计所需的文件、记录和信息。

3. 风险评估: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和可能的错误或欺诈行为。

4. 审计证据的收集:通过采用观察、访谈、文件审阅等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与审计对象相关的证据。

5. 审计证据的评价:评价和判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6. 确定审计调整事项和提出意见:根据审计发现,确定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调整事项,并提出审计意见。

- 审计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师需要遵守一系列职业道德要求,包括独立性、保密性、专业行为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利益,确保审计的公正和可靠性。

-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向审计对象提供的审计结论和意见的正式文件。

一般来说,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方法和依据、审计结论和意见等内容。

审计报告通常采用特定的格式和标准,以确保其准确和易于理解。

以上是审计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审计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审计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审计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审计的基本概念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以确保其()。

A. 合法性B. 准确性C. 完整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审计的目的?()A. 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B. 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C. 保证企业盈利最大化D. 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合理保证答案:C3. 按照国际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应该是()。

A. 充分和适当的B. 尽可能多的C. 只限于书面形式的D. 仅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答案:A4.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使用的主要技术方法不包括()。

A. 观察B. 询问C. 检查D. 猜测答案:D5. 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旨在保障财务报告可靠性、促进企业效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保护资产安全的一系列()。

A. 政策和程序B. 法律和规章C. 审计程序D. 财务报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审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B.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C. 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D. 财务报表的复杂性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属于审计证据的来源?()A.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记录B. 第三方的确认书C. 观察和检查D. 审计师的专业判断答案:A, B, C, D8. 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可能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这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了解控制的设计B. 测试控制的运行有效性C. 评估控制风险D. 确定样本大小答案:A, B, C三、判断题9. 审计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答案:错误。

审计师在评估检测风险时,可以依赖内部控制,但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测试和评估。

10. 审计报告只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与内部控制无关。

()答案:错误。

虽然审计报告主要关注财务报表,但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估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影响审计意见。

四、简答题11. 简述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

审计基础理论课件:审计环境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课件:审计环境理论

第三节 审计环境对审计要素的影响
三、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一个体系,包括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 就终极目标来说,从审计一般出发,审计的终极目标是抑制代理问题 和次优问题。 就直接目标来说,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第三节 审计环境对审计要素的影响
四、审计环境与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是指审计活动的实施者。 影响审计主体选择或构的因素: 一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建立国家审计机构,同样是国家审计机 制,其审计体制却有不同的类型。 二是,国家审计体系中各级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 类型,有的是上下级关系,有的没有这种关系。 三是,就审计人员来说,在有的国家,审计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优 秀人才愿意进入审计队伍;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审计是一个很一般的 职业,进入审计队伍的并不一定是优秀人才。
审计鉴证缺陷问题,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通过使用审计产品, 进而导致代理人的缺陷问题得到抑制,这是审计系统影响审计环 境的一般路径。
谢谢观看
第三节 审计环境对审计要素的影响
二、审计环境与审计需求
一些权变因素影响了审计需求: 第一,应对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审计只是其中 之一,由于不同的制度安排具有不同的成本效益,对于不同的代理问 题和次优问题,不同制度的应对效果也不同,如果其他制度应对代理 问题和次优问题的效果更好,或者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制度就 不一定会登台亮相。 第二,委托人的问责需求,如果委托人问责需求强烈,对代理人的代 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很介意,审计就会得到重视,否则,审计就不会出 现或者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代理人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严重程度。
第三节 审计环境对审计要素的影响
五、审计环境与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涉及“对谁审计”或“审计谁”。

审计基础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
行更深入的审查。
分析性程序的方法
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包括比率 分析、趋势分析、同行业比 较等。
细节测试
细节测试定义
细节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特定账户或交易进行详细 的审查,以验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细节测试的目的
细节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报、舞弊或不正当行为,并确保财务报 表的准确性。
细节测试的方法
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技 术收集审计证据,如询问、观察、 检查和重新执行等。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评估其可信 度和说服力的关键因素,审计人 员需要确定所收集的证据是否真 实、完整、准确和可靠。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 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案例三:舞弊审计
总结词
舞弊审计是对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调查和评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审计,目的是发现和预防舞弊行为的发 生。
详细描述
舞弊审计通常涉及对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调查和审查,以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 和评估,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舞弊审计需要运用专业的调查技巧和方法,以确保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 理和解决。
附件
06 提供相关证据、数据和资料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单。
审计结论的类型
无保留意见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公允地反映了 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未发现重大错报 或漏报。
在无保留意见基础上,对财务报表中的特 定事项予以强调,提醒报表使用者关注。
保留意见
否定意见
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或漏报,但不足以对其整体公允性产生影 响。

审计基础理论课件:审计客体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课件:审计客体理论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团队产出是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每一个成员的实际贡献不能准确地测量, 也就无法精确地按照每个成员的贡献支付报酬,因此,团队生产便产生了 “搭便车”的问题。为了减少偷懒行为,团队生产就需要一个监控者,并允 许其拥有剩余权益和合同修改权,使其具有监控的积极性。 审计是监控者可以使用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 审计客体的两种类型: 一是选择一个组织作为审计客体,称为组织客体; 二是选择这个组织的领袖作为审计客体,称为自然人客体。
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 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基于责任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我们对团队领袖的直接责任、主管责 任和领导责任界定如下: (1)领导责任就是团队领袖所领导的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其经管责任 履行过程及其结果。 (2)主管责任就是团队领袖所亲自主管的团队领域,其经管责任履行 过程及其结果。 (3)直接责任就是在经管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团队领袖本人亲历亲为 的事项(不包括对主管领域的职责履行行为),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 与团队领袖个人相关的行为;二是由于某些原因,超越自己主管的领 域所履行的一些事项。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三)经管责任可分离程度和审计客体选择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四)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审计主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定;二是行 为,也就是审计客体的作为或过程;三是制度,也就是约束信息和行 为的规则或过程。 团队领袖的经管责任分为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不同的 责任类型所承载的审计主题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对应的具体目标: 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8
审计及审计案例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对应的具体 目标: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 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资 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第七章 审计目标
——审计基础理论的开始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
审计及审计案例
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1.审计理论的探索——片段审计理论成果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审计基础文献和实务的著作是《审计人 员——他们的义务和职责》(皮克斯利,1881),引导审计 登上了科学殿堂。同时代的《审计学——审计人员的实务 手册》(迪克西,1892),被公认为是现代审计理论的奠基 作之一。《审计理论与实践》(蒙哥马利,1912)的出版, 则使美国首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审计理论结构。该书从 1949年再版时改名为《蒙哥马利审计学》,标志着美国 乃至世界现代民间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成就,是审计人
注意: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0
审计及审计案例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 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 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 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 保密。
A.存在或发生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权利和义务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22
审计及审计案例
五、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员最理想的权威性工具书和必读书,堪称“审计人员的圣 经”:在内部审计方面,《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职 能和方法》(布瑞克,1941)是世界上第一部内部审计专著, 标志着内部审计学的诞生和确立。这些论著都是片段审计 理论的探索,对审计理论的阐述是不自觉的和不系统的。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2
审计及审计案例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 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 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 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 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 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4
审计及审计案例
三、财务报表循环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 (二)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5
审计及审计案例
四、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就是要通过审计对管理层的财
务报表发表鉴证意见,因此“认定”与 “目标”的关系如下图: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6
审计及审计案例
实现
总目标


具体目标 审计程序 审计证据
管理当


局认定
再认定
实现
充分 适当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7
审计及审计案例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及对应的 具体审计目标 :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对 应的具体审计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9
审计及审计案例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 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
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管理层应当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和 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9
审计及审计案例
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 计单位有关;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 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对应的具体目标: 确认应当披露的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注意: 第一,财务报表中如果含有错报,管理层和治理层应
承担完全责任; 第二,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
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 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 表的责任。 第三,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由于注册会计师 的问题而未发现,则表明注册会计师没有履行好审计 责任。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 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对应的具体 目标: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 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2.审计理论的奠基——第一个阶段性成果
《审计理论结构》(莫茨、夏拉夫,1961)是审计理论的奠基 之作。在莫茨(Mautz)和夏拉夫(Sharaf)之前或之后,没有 哪一部审计专著能像《审计理论结构》一样,会产生如此深 刻的影响,并如此广为引用=我国的蔡春认为,《审计理论 结构》开创了至少五个第一,即:第一次系统研究审计理论, 第一次提出审计理论结构,第一次系统研究审计方法论.第 一次提出并系统研究了审计公设,第一次提出并系统研究了 审计中的理论概念=应该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第一次从交 叉和边缘学科的角度研究了审计Ni仑.为后人进行审计理论 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没有任何其他的理论结构能达到 Mautz和sharaf的理论结构那样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任何 新的审计理论的发展都难以超越Mautz和Sharaf的理论结构。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管理层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 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为了履行编制财务报表的职责,管理层通常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 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 的重大错报。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4
审计及审计案例
4.审计理论的持续发展——第三个阶段性 成果
《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尚德尔, 1978)标志着审计理论的持续发展。尚德尔从 信息论角度对审计理论进,厅了全面研究.并 将审计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之中阐释其最 本原的意义.跳出了审计理论局限于财务报表 审计的圈子。推广到经营、决策审计甚三更广 的范围:在尚德尔的著作出皈之后,很少再出 现纯粹的审计理论论著作.大部分是与审计实 务一起论述审计理论问题。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11
审计及审计案例
2、遵守质量控制准则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 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质量控制准 则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质量控制制 度,包括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合理实现 质量控制的两大目标:(1)保证会计师事 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 以及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 则和相关服务准则的规定;(2)会计师事 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 报告。
23
Hale Waihona Puke 审计及审计案例第九章 审计证据
学完本章后,你应当能够:
✓ 1.掌握审计证据的特性; ✓ 2.掌握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 3.掌握分析程序; ✓ 4.掌握函证程序。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24
审计及审计案例
一、审计证据
(一)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 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 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学完本章后,你应当能够:
1.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 2.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3.掌握管理层认定与注册会计师的具体审计
目标; 4.了解审计过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8
审计及审计案例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演变 (二)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对应的具体 目标: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对应的具体目 标: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2009-7-20
企业会计学
3
审计及审计案例
3.审计理论的确立——第二个阶段性成果
《基本审计概念公告》(美国会计学会,1972) 标志着审计理论的确立,其论证的严谨、建议 的稳健、思维的缜密、内容的丰富都实属罕见, 对美国乃至世界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贡献是 不可估量的。其中,对审计的定义至今仍然被 广泛引用或以其为基础进行修改。到今天为止, 美国会计学会再没有发布过第二份类似的文件, 足见其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