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的中医药辨治

合集下载

肩关节脱位的几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脱位的几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脱位的几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肩关节脱位又称“肩胛骨出”、“髃骨骱失”或“肩骨脱臼”。

这种脱位在很多脱位的病理中很常见,约占所有脱位病状的百分之五十,这与肩关节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关,人们的肱骨头比较大,关节连接处比较浅,关节囊松弛,而且这个关节活动范围大,经常会遭受外力的撕拉和·1撞击等。

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身上。

肩关节脱位的主要身体特征表现在身体出现畸形而且脱位部位的关节与关节之间存在很大的空虚,以及关节与关节之间不再有缓冲。

近年来,针对损伤的机制,对固定材料和治疗器械等辅助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进。

对于移位较大的肩锁关节脱位,应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部分情况需要选择手术治疗。

肩关节脱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具体复位方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现以临床上最常用的拔伸足蹬法为例。

患者仰卧,术者站患侧床边,腋窝处垫棉垫,以同侧足跟置于病人腋下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于外展位做徒手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作为牵引力,左肩脱位时用左足,右肩脱位时则用右足。

牵引须持续,用力须均匀,牵引一段时间后肩部肌肉逐渐松弛,此时内收、内旋上肢,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肱骨头便会经前方关节囊的破口滑入关节盂内,即听到有响声,提示复位成功。

固定法:单纯性肩关节脱位可用三角巾悬吊上肢,肘关节屈曲90°,腋窝处垫棉垫。

一般固定 3 周,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者应延长 1~2 周。

部分病例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袖肌力不足者,本后摄片会有肩关节半脱位。

此类病例宜用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即将患肢手掌搭在对侧肩部,肘部贴近胸壁,用绷带将上臂固定在胸壁,并托住肘部。

这种体位可以纠正肩关节半脱位。

功能锻炼:固定期间须活动腕部与手指,解除固定后,鼓励病人主动锻炼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如左右开弓、双手托天、手拉滑车、手指爬墙等,并配合按摩推拿、针灸、理疗,以防止肩关节软组织粘连与挛缩。

禁止强力被动活动,以免软组织损伤及并发损伤性骨化。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创伤性关节脱位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创伤性关节脱位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创伤性关节脱位创伤性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多由外力作用导致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

在中医外科领域,对于创伤性关节脱位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创伤性关节脱位主要是由于外力损伤筋脉、骨骼,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

在诊治时,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促进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首先,手法复位是中医外科治疗创伤性关节脱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手法复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特点是轻巧灵活、准确到位。

医生会根据脱位的部位、方向和程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

比如,对于肩关节脱位,常见的手法有足蹬法、牵引回旋法等;对于髋关节脱位,常用的有屈髋拔伸法等。

在进行手法复位时,医生需要准确判断脱位的情况,掌握好手法的力度和方向,以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同时,手法复位往往需要在局部麻醉或患者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以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

中药在创伤性关节脱位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脱位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这些方剂中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中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在脱位中期,治疗重点转为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和营止痛汤等。

方剂中的骨碎补、续断、杜仲等中药,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在脱位后期,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壮筋养血汤等。

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是中医外科的特色之一。

在脱位后的早期,可使用中药外敷,如消肿止痛膏、金黄散等,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在后期,可使用熏洗药,如海桐皮汤、舒筋活血洗方等,通过熏洗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针灸推拿也是中医外科治疗创伤性关节脱位的常用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推拿则可以松解粘连的组织,改善关节活动度。

【医学】中医治脱位

【医学】中医治脱位

年老,体虚,肝肾亏损。 2)过度张口,呵欠,(因为该关节前壁 无韧带加强)大笑,或拔牙时前脱位。 3)暴力打击,侧方暴力,单侧咬较大硬 物,侧壁韧带不能抵御致侧方脱位. 颞颌关节后壁骨折,后方不稳则后 脱位。
分类
新鲜,陈旧,习惯; 前脱位,后脱位, 双侧脱位,单侧脱位。
诊断
口半张,不能闭合,吞咽困难, 流涎。
病因病理
脱位常因间接暴力(传达或杠杆) 引起。 病理上可见肘窝血肿,骨膜, 韧带,关节囊撕裂,骨折(喙突, 鹰嘴,内髁),血管神经损伤。
诊断
后脱位的靴形,肘三角改变,弹 性固定于屈曲45度。 前脱位肘过伸,屈曲受限,常有 鹰嘴骨折。
辨症论治
后脱位拔伸屈肘法,膝顶 拔伸法。 前脱位须注意处理鹰嘴 骨折。
对陈旧性脱位,应根据其 功能选择治疗方法,经过 手法等治疗,往往会有良 好的活动范围而X线则 显示出"假复位"。
分类
新鲜,陈旧,习惯性; 前(喙突下,盂下,锁骨下), 后。
病因病理
直接暴力 跌倒肩前部着地,肩关节后脱位; 后部着地,关节前脱位。 间接暴力 借传达暴力与杠杆作用,使关节 脱位。 传达:上肢外旋外展,手掌撑地,前脱位。 杠杆:上肢过度高举,外展外旋,以肩峰 为支点,迫使肱骨头向下滑脱。
病理
关节囊撕裂,肱骨头脱出 关节囊,或伴肱骨头骨折, 外科颈骨折,大结节骨折 (30-40%)偶见腋神经损 伤。
新鲜脱位手术适应症
:关节囊裂口与肌腱如钮孔状将脱位
的骨端交锁,手法失败者; 合并骨折或韧带肌腱断裂,复位后可 能有关节不稳定者; 合并严重血管,神经损伤者; 开放性脱位者。
复位后固定:
目的:减少出血,有利修复,防止 习惯性脱位和骨化性肌炎。 一般固定-3周,过长则易有粘 连和关节强直僵硬。 方法:

中医医案——肩关节习惯性脱位

中医医案——肩关节习惯性脱位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补中益气汤合边臣十八味加减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验案病案:王某,男,23岁,2001年5月7日。

主诉:右肩关节经常脱位4年。

病史:4年前该患在某部队服兵役期间,一次打篮球时撞击右肩,致右肩关节脱位,当时经5人暴力复位2小时,才复位成功。

以后先是1年脱位数次,不能胜任一般工作。

近一年病情加重,有时一抬手或睡眠中均可引起右肩关节脱位。

今年至今已脱位10余次,因此影响了日常生活,至今也未工作。

初诊:右肩外观正常,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腰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西医诊断:右肩关节习惯性脱位中医诊断:右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辨证审机:肝肾不足,中气不足,脾虚络瘀。

治法:补益肝肾,补中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边臣十八味加减黄芪50克白术20克陈皮20克升麻15克葛根20克柴胡10克人参20克当归20克茯苓20克双花20克红花15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川芎15克骨碎补20克苏木15克赤芍15克紫草15克酒大黄20克五加皮20克秦艽15克枳实10克石斛20克甘草20克厚朴15克丹皮15克乌药15克桃仁15克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淫羊藿20克肉桂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知母20克熟地15克白花蛇20克炒僵蚕15克党参30克羌活20克桑枝20克桔梗10克生地15克炙马前子20克炙自然铜20克。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5克,一日服3次,黄酒为引送服。

禁忌油腻发物。

二诊:2001年11月28日。

服药后患者仅脱位2次,现已能胜任一些轻工作。

治疗见效,效不更方,上方继服一剂,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日服2次。

三诊:2002年3月1日。

病人肩关节今年未再脱位。

嘱病人停药,从做温和的肌肉练习开始,稍后逐步增加负荷训练。

以预防再脱位。

按语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是指一次脱位后屡发脱位且多半能自行复位者,该患发病起因为损伤性脱位时,治疗处理不当及首次脱位复位后未得到有效的固定及治疗所致。

肩关节脱位的中医药辨治(一)

肩关节脱位的中医药辨治(一)

肩关节脱位的中医药辨治(一)作者:杨大伟,冷向阳,王丹彤,郭晓东,宋雷【关键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牵引笔者查阅有关文献〔1-3〕并结合临床,现将肩关节脱位的中医药辨治,报告如下:1手法复位1.1牵引推拿法患者仰卧,用布带绕过胸部,一助手向侧牵拉,另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下向上向外牵引,第三助手紧握患肢腕部,向外旋转,向下牵引,并内收患肢,三助手同时徐缓、持续不断的牵引,可使肱骨头自动复位。

1.2手牵足蹬法患者仰卧,用拳头大之棉垫,置于患侧腋下,以保护软组织。

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侧腕部,用一足背外侧至于腋窝内,术者在双肘、双膝伸直,一足着地,另一足蹬住腋窝的姿势下,在肩外旋稍外展位,缓慢有力的向下牵引患肢,内收内旋,充分利用足背外侧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撬入关节盂内。

当有回纳感时,复位即告成功。

1.3拔伸托入法患者取坐位,第一助手立于患者健侧肩后,两手斜行环抱固定患者做反牵引,第二助手一手握肘部,一手握腕上,向外下方牵引,用力由轻而重,持续而至3min,术者立于患肩外侧,两手拇指压其肩峰,其余手指插入腋窝内,在助手对抗牵引下,术者将肱骨头向外上方钩托,同时第二助手逐渐将患肢向内收内旋位牵拉,直至肱骨头有回纳感觉,复位成功。

1.4椅背整复法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用棉垫置于腋部,保护腋下血管、神经免受损伤。

将患肢放在椅背外侧,腋肋紧靠椅背,一助手扶助患者和椅背起固定作用。

术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牵引,再逐渐内收,并将患肢下垂,内旋曲肘,即可复位成功。

1.5膝顶推拉法患者坐在凳上,以左肩为例,术者立于患侧,左足立地,右足踏在坐凳上,右足屈曲小于90°,膝部顶于患侧腋窝,将患肢外展80-90°,并以拦腰状绕过术者身后,术者以左手握起肘部,右手置于肩峰处,右膝顶,左手拉。

当肱骨头达到关节盂时,右膝将肱骨头向上用力一顶,即可复位。

1.6牵引回旋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以肩关节前脱位为例。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药。有合并神经损伤者,应加强祛风通络,大量用地 龙、僵蚕、全蝎等;有合并血管损伤者,应加强活血 祛瘀通络,可合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四)、功能锻炼
固定后即鼓励患者作手腕及手指练功活动,
1、新鲜脱位:
1周后去绷带,保留三角巾悬吊前臂,开始练习肩关节前屈、后伸活
动;2周后去除三角巾,开始逐渐作有关关节向各方向主动功能锻炼,
四)、合并症
(四)血管、神经损伤 较容易遭受牵拉伤的是腋神经,损伤后,三角肌瘫痪,肩部前
外、后侧的皮肤感觉消失。血管损伤则极少见,损伤后前臂及手 部发冷和紫组,挠动脉搏动持续减弱或消失。 (五)肱骨外科颈骨折 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时,疼痛、肿胀更为严重。临床上有时很 难鉴别,但X线照片可以帮助诊断及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六)肱骨头压缩骨折 临床上难以鉴别,局部疼痛、肿胀较严重,诊断主要靠X线照片 检查。
复位后常选用胸壁绷带固定,将患肢屈肘60°~ 90°上臂内收内旋,前臂依附胸前,用纱布棉花放于 腋下和肘内侧,以保护皮肤,接着将上臂用绷带固定 于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胸前2~3周。
三)、药物治疗
1.新鲜脱位: ➢ 早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舒筋活血汤、活
血止痛汤等,外敷活血散、消肿止痛膏 ➢ 中期宜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之剂,可内服壮筋养血
三、病因病机及分类
三)、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 1、 较为常见,多发于青年人。 2、 其因是多方面的,先天性肩关节发育不良或缺陷;
或因首次脱位时治疗不当所致。外伤是主要原因。 3、 主要病理改变:关节囊前壁撕破,关节盂或盂缘撕
脱及肱骨头后侧凹陷性骨折。
三、病因病机及分类
四)、肩关节前脱位的合并症 1.肱骨大结节骨折 2.岗上肌肌腱断裂 3.肱二头肌长腱撕脱 4.血管、神经损伤 5.合并外科颈骨折 6.肱骨头压缩性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关节脱位复位之法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关节脱位复位之法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关节脱位复位之法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中,关节脱位复位之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

关节脱位是指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这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活动受限等诸多不适。

而中医在处理关节脱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体系。

要了解中医的关节脱位复位之法,首先得明白关节脱位的原因。

一般来说,多是由于外力作用,比如摔倒、撞击、扭挫等,导致关节超过了正常的活动范围,从而使关节面失去了正常的对合关系。

另外,一些先天性的关节发育不良,或者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也可能增加关节脱位的风险。

中医对于关节脱位的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肢体形态、姿势,脱位部位的肿胀、畸形等情况;闻诊则注意患者的疼痛呼喊声等;问诊会了解受伤的经过、症状等;切诊则通过触摸来感受脱位部位的异常活动、压痛等。

综合这些诊断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关节脱位的情况。

在复位方法上,中医有着多种手段。

其中,手法复位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手法复位讲究的是“巧”和“准”。

医生需要根据脱位的关节类型、方向、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法。

比如,对于肩关节脱位,常用的有手牵足蹬法、椅背复位法等。

手牵足蹬法是让患者仰卧,医生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向外牵引并内收、内旋,从而使脱位的肩关节复位。

椅背复位法则是利用椅背作为杠杆,将患肢放在椅背上,医生按压患肢,进行复位。

对于髋关节脱位,常用的有屈髋拔伸法、回旋法等。

屈髋拔伸法是让患者仰卧,医生将患肢屈髋屈膝,然后沿着大腿纵轴方向牵引,逐渐伸直髋关节,以实现复位。

回旋法是在牵引的基础上,将患肢做内收、内旋,再外展、外旋的动作,帮助髋关节复位。

在进行手法复位时,医生需要动作轻柔、敏捷,避免粗暴用力,以免加重损伤。

同时,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配合治疗,放松肌肉,这样能够提高复位的成功率。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一、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TCD编码:BGT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ICD-10编码:S43.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新鲜脱位:脱位2周以内。

(2)陈旧脱位:脱位超过2周以上。

3.病类诊断西医Rockwood分类: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

4.证侯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肩锁关节脱位协作组制定的“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常见证候:血疲气滞证气血不和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肩锁关节脱位协作组制定的“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新鲜脱位、疾病分型(Rockwood分型)为Ⅰ、Ⅱ及大部分Ⅲ型患者可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双侧肩锁关节X线片;(2)患侧AC肩锁关节Zanca位片;(3)患侧AC肩锁关节腋位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肩关节MRI或CT三维重建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整复2.外固定3.康复训练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肩关节脱位的中医推拿治疗

肩关节脱位的中医推拿治疗

肩关节脱位的中医推拿治疗*导读:肩关节是全身大关节中运动范围最广而结构又最不稳定的一个关节,外伤时很容易引起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中,肩关节居第二位,它可分为前脱位与后脱位两种,常见的是前脱位。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

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

肩关节是全身大关节中运动范围最广而结构又最不稳定的一个关节,外伤时很容易引起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中,肩关节居第二位,它可分为前脱位与后脱位两种,常见的是前脱位。

中医推拿治疗肩关节脱位治则治法:活血祛瘀,理筋整复。

常用手法:按揉、捏拿、拔伸、摇法等。

推拿操作步骤:(1)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侧床边,按揉肩髃、臂脯、手三里、曲池等穴,再拿肩井及肩部诸软组织,使痉挛缓解。

(2)用手牵足蹬复位法:医者两手握住患肢腕上,用一脚伸入患肩腋下(膝关节伸直),两手用力,沿患肢的纵轴方向,使患肢在外展,稍外旋位拔伸,继而徐徐内旋、内收,同时足蹬,利用足跟为支点,将肱骨头挤放关节盂内,当听到“咯噔”一声时,即表示复位已经成功。

(3)再按揉肩关节周围及曲池、手三里等处。

(4)固定:上臂贴于胸壁,腋下垫一棉垫,将上臂用绷带固定于胸壁,前臂屈肘90°,使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1~2周。

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几种手法1.仰卧位拔伸足蹬整复肩关节脱位:(1)患者仰卧位,以右肩为例,术者立于病者患肢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右膝伸直用足蹬于患者腋下,顺势用力牵引患肢,持续1~3分钟,先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伤处有滑动感,即表明复位成功。

(2)患者仰卧,以左肩脱位为例,助手位于患者左膝侧,用左足后跟蹬着患者的左腋下,用绷带一端缚患者左手腕上,另一端系于助手的腰部,助手扶平病人肘,身体向前倾,然后徐徐拔伸患上肢,术者用拇指按肩,以四指端托肱骨头使之入臼。

骨伤科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有外伤史。

(2)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特别是外展活动受限。

(3)锁骨外端隆起压痛,向下按之可回复,松手后又隆起。

(4)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压痛,外展及上举时均困难,肩关节处有松动感。

(3)X 线片可明确移位情况,同时摄双侧肩锁关节Zanca 位片(球管射线向上成角10°-15°前后位)对比,可发现患侧肩锁外端与肩峰间距离较健侧增大;有半脱位和全脱位之分(锁骨外侧端与肩端完全分离)。

必要时拍应力位片,即患者两手分别提重物约2.5公斤物件后拍肩锁关节正位片。

图 1 . Zanca 位片 AC 肩锁关节Zanca 位片是在上肢负重与不负重情况下,投射角度与肩锁关节呈10~15º夹角,有助于发现肩锁关节部位小的骨折或者脱位。

图 1 图2图 2. 腋位片 AC肩锁关节腋位片可以证实锁骨远端相对于肩峰向後移位。

(Figure 1-2 From:Julie Y. Bishop, Christopher Kaeding. Treatment of the acute traumatic acromioclavicular separation. Sports med arthrosc rev . 2006;14( 4):237-245.)(二)疾病分期1.新鲜脱位:脱位2周以内。

2.陈旧脱位:脱位超过2周以上。

(三)病类诊断Rockwood分类:I级:肩锁韧带损伤,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保持稳定;Ⅱ级:肩锁韧带断裂,喙锁韧带损伤,常引起半脱位;Ⅲ级:肩锁关节囊及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喙锁间隙较正常增加25-100%;Ⅳ级:为Ⅲ级伴喙锁韧带从锁骨撕脱,同时伴有锁骨远端向后移位进入或穿出斜方肌;V级:为Ⅲ级伴锁骨自肩胛骨喙锁间隙垂直方向移位较正常增加100-300%,锁骨位于皮下;VI级:为Ⅲ级伴锁骨外侧端向下脱位,位于喙突下,此类型较为少见。

经常性脱臼中医治疗方案

经常性脱臼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经常性脱臼,又称复发性关节脱位,是指关节在正常活动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面失去正常位置,需要手法复位。

此病多见于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中医学认为,经常性脱臼属于“脱臼”、“骨错缝”等范畴,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经常性脱臼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病因(1)外伤:跌打损伤、扭伤等外力作用导致关节结构损伤,造成关节面失去正常位置。

(2)劳损:长期过度使用关节,导致关节磨损、变性,引发关节脱位。

(3)先天因素:部分患者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关节结构异常,易发生脱位。

(4)邪气侵袭:外感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导致关节功能失调。

2. 病机(1)气滞血瘀:外伤或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瘀血阻滞,关节失养,引发脱臼。

(2)肝肾亏虚:肝肾亏损,筋骨失养,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发生脱位。

(3)痰湿内阻:痰湿内阻,关节失于濡养,关节滑膜炎症,影响关节功能。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治法(1)活血化瘀:选用当归、川芎、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2)疏筋通络:选用桂枝、桑枝、鸡血藤、威灵仙等疏筋通络药物,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

(3)补肾强筋:选用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杜仲等补肾强筋药物,增强筋骨,提高关节稳定性。

(4)祛湿化痰:选用茯苓、泽泻、白术、半夏等祛湿化痰药物,消除痰湿,改善关节滑膜炎症。

2. 中药外治法(1)敷贴疗法:选用活血化瘀、疏筋通络的中药,制成药膏,敷贴于患处,起到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

(2)熏洗疗法:选用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的中药,煎煮后熏洗患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3. 针灸疗法(1)体针:选取局部穴位,如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行针、留针,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2)电针:选用局部穴位,采用电针刺激,增强治疗效果。

4. 推拿按摩疗法(1)手法复位:在患者局部麻醉下,由专业医师进行手法复位,恢复关节正常位置。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或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气血瘀滞、经络不畅有关,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的处方:
1. 气血瘀滞型
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感,舌质紫暗,脉象涩滞。

处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川芎、赤芍、延胡索等。

2. 寒湿痹阻型
症状: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局部有冷感,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处方: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常用药物有桂枝、羌活、独活、细辛、秦艽等。

3. 肝肾亏虚型
症状:肩部酸痛,活动无力,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脉象细弱。

处方: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牛膝等。

4. 气血两虚型
症状:肩部疼痛,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脉象细弱。

处方:补气养血,舒筋活络。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等。

5. 湿热内蕴型
症状:肩部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处方: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有黄柏、苍术、知母、泽泻、薏苡仁等。

治疗肩周炎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肩部受凉,适当进行肩部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预防病情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节脱位中药处方调剂规范

关节脱位中药处方调剂规范

一、肩关节脱位本病可分初、中、后三期辩证论治,常见有血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风寒湿阻证、肝肾亏虚证等4种证型。

常用治疗方法,初期用行气活血法;中期多用接骨续筋法、和营止痛法、舒筋活络法;后期用补益肝肾法、补气养血法、温经通络法。

(一)行气活血法主方: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川牛膝地龙功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主治:损伤初期,气血瘀阻经络注意:年老体弱、气血亏虚、妊娠患者慎用或忌用。

备用方1: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组成: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桃仁红花备用方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川芎川牛膝桔梗备用方3: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二)续骨接筋法主方:壮筋续骨丹(丸)《伤科大成》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杜仲续断五加皮骨碎补桂枝三七黄芪补骨脂菟丝子党参木瓜刘寄奴土鳖虫狗骨功能:壮筋续骨主治:骨折、脱位中期,筋腱不舒,筋骨不坚注意:骨折、脱位初期,伤肢瘀肿、疼痛者忌用,忌食生冷,油腻饮食备用方1:新伤续断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组成:当归尾土鳖虫乳香没药丹参煅自然铜骨碎补延胡索泽兰苏木续断桑枝桃仁备用方2: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续断红花生地黄牡丹皮杜仲川牛膝(三)和营止痛法主方: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组成:赤芍当归尾川芎苏木陈皮桃仁续断乌药乳香川木通甘草功能:和血止痛,祛瘀生新主治:跌打损伤中期,积瘀疼痛注意:损伤后期、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不宜使用备用方1:定痛和营汤《林如高骨伤经验歌诀方解》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红花三七枳壳大黄砂仁乳香琥珀朱砂血竭苏木甘草牛膝备用方2:和营通气散《中医伤科学讲义》组成:当归丹参香附川芎延胡索青皮生枳壳郁金姜半夏大茴香(四)舒筋活络法主方: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川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功能:舒筋活张主治:损伤中后期,筋腱挛缩,关节活动不利注意:损伤初期、瘀血肿痛不能服用备用方1:舒筋汤《外伤科学》组成:当归白芍姜黄宽筋藤松节海桐皮羌活防风续断甘草备用方2:舒络丸《中医伤科用药方法与常用法》组成:麻黄乳香牛膝杜仲防风独活木瓜羌活郁金桂枝(五)补益肝肾法主方: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组成:熟地黄当归川牛膝山茱萸茯苓续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功能: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主治:损伤后期,肝肾亏虚,筋骨不坚注意:脱位初期,关节瘀血、肿痛忌用备用方1:舒筋汤《外伤科学》组成:当归白芍姜黄宽筋藤松节海桐皮羌活防风续断甘草备用方2:肢伤二方《中医伤科学讲义》组成:当归赤芍续断威灵仙薏苡仁桑寄生骨碎补五加皮备用方3: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续断红花生地黄牡丹皮杜仲川牛膝(六)补气养血法主方: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功能:补气养血主治:损伤后期,气血亏虚,筋骨萎软注意:血瘀气滞、脾胃实热者忌用备用方1:当归鸡血藤汤《中医伤科用药方法与常用方》组成:当归熟地黄龙眼肉白芍丹参鸡血藤备用方2:归脾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济生方》组成:酒当归炒白术党参炙黄芪酸枣仁青木香远志炙甘草龙眼肉茯苓生姜大枣(七)温经通络法主方:主方:麻桂温经汤《伤科补要》组成: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甘草功能:通经活络,温经止痛主治:损伤后期,风寒客注痹痛者注意:实热证、损伤初期禁用。

中医治疗肩关节脱位的进展

中医治疗肩关节脱位的进展

中医治疗肩关节脱位的进展【摘要】肩关节脱位指肱骨头脱离了关节盂,致功能丧失。

肩关节脱位又称肩肱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的第二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

【关键词】中医;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容易发生脱位是由其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是球窝关节。

肱骨头大,呈半球形,关节盂小而浅,约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因此该关节的骨性结构不牢固。

肩关节囊松大薄弱,前方尤其明显,这种结构特点为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对关节的稳定却不利。

肩关节的稳定主要通过肌肉的协调平衡作用来维持,一旦肩部的主要肌肉受损伤,肩部的肌肉失去了平衡协调和稳定肩关节的作用,从而使不稳定的关节更不稳定。

但从功能角度看,以上结构特点使肩关节具有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功能。

能使上臂前屈、后伸、上举、内收、外展及内外旋转等各方向活动。

1创伤病理1.1肩关节前脱位虽然直接作用于肩外侧或肩后侧的外力都可造成肩关节前脱位,但间接暴力是造成肩关节前脱位的主要原因,患肩处于外展外旋位跌倒,肩前下方关节囊处于相对紧张状态,肱骨头顶于关节囊前下方,此时地面的反作用力由下而上传递至肱骨头,当外力作用超过关节囊的强度时,肱骨头可冲破关节囊的束缚,发生常见的喙突下脱位。

外展的作用力越大,越倾向于发生盂下脱位,但往往因胸大肌和肩胛下肌的牵拉而滑至肩前部,转为喙突下脱位。

当脱位同时伴有一侧方应力作用时,可使肱骨头向内侧移位形成锁骨下脱位。

1.2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脱位后,因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超过三周以上脱位仍存在者称为陈旧性脱位。

其病理改变在新鲜脱位病理损伤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

关节内、关节周围血肿肌化,大量疤痕组织充填于关节内,并与关节囊、肩袖、肱骨头紧密粘连,将肱骨头固定于脱位后的位置。

1.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是指患者在原始脱位复位后一段时间内,在遭受轻微外力下即可引起肩关节脱位复发,此后每受到同样的外力,同一体位时即出现脱位。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关节脱位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关节脱位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中医外科在诊治关节脱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外科是如何诊治关节脱位的。

中医认为,关节脱位主要是由于外力损伤、姿势不当、肝肾亏虚等因素导致筋脉失养、关节失稳。

在诊断方面,中医外科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首先是望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受伤部位,查看有无肿胀、畸形、皮肤颜色改变等情况。

比如,如果关节脱位,往往会出现关节部位的明显畸形,如肩关节脱位时,肩部会呈现出“方肩”畸形;髋关节脱位时,患肢会缩短、内收、内旋等。

其次是闻诊。

主要是听患者的描述,了解受伤时的情况,比如是否听到“咔嚓”声等异常声响。

然后是问诊。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受伤的经过、疼痛的程度、受伤后的活动情况等。

比如,询问受伤时的体位、暴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受伤后是否能够活动关节等。

最后是切诊。

通过触摸受伤部位,感受局部的温度、压痛、有无骨擦音等。

还会检查关节周围的经络、穴位,以判断气血的盛衰。

在治疗关节脱位方面,中医外科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等方法。

手法复位是中医治疗关节脱位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根据脱位的部位、方向和程度,运用巧妙的手法进行复位。

比如,对于肩关节脱位,常用的手法有手牵足蹬法、椅背复位法等;对于髋关节脱位,常用的手法有屈髋拔伸法、回旋法等。

手法复位时,医生需要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固定是关节脱位复位后的重要措施。

中医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绷带包扎、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关节在复位后的位置,促进损伤的组织修复。

固定的时间和位置要根据脱位的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

药物治疗在中医外科诊治关节脱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脱位早期,一般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在脱位中后期,以舒筋活络、强筋壮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舒筋活血汤、壮筋养血汤等。

中医如何治疗关节脱位后遗症

中医如何治疗关节脱位后遗症

中医如何治疗关节脱位后遗症作者:黄运绥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均有明显的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伤肢呈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内旋位,肘屈曲,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

外观呈“方肩”畸形,肩峰明显突出,肩峰下空虚。

在腋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可摸到肱骨头。

伤肢轻度外展,不能贴紧胸壁,如肘部贴于胸前时,手掌不能同时接触对侧肩部(Dugas征,即搭肩试验阳性)。

上臂外侧贴放一直尺可同时接触到肩峰与肱骨外上踝(直尺试验)。

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类型和确定有无骨折情况。

中医如何治疗关节脱位后遗症?应注意检查有无合并症,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

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

后脱位临床症状不如前脱位明显,主要表现为喙突明显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头。

上臂略呈外展及明显内旋的姿势。

肩部头脚位X线片可明确显示肱骨头向后脱位。

有许多患者在初次脱位损伤肩关节囊韧带和盂唇后可在肩关节镜下加以修复,手术不仅微创,而且效果肯定。

而等到肩关节存在骨质大块缺损、关节软骨损伤,以及关节囊韧带全方位松弛后再行肩关节镜下手术修复,其结果比早期患者的要大打折扣,复发率也大大提高,有的可能丧失镜下治疗时机只好被动地选择切开手术,甚至需要更换人工关节。

因此,患者发生外伤性肩关节脱位后确不可掉以轻心,应到专科医院检查治疗。

肩关节复位后可通过悬吊或其他装置固定肩关节3~4星期。

肩关节得到休息,并且采用冰敷以减轻肿胀和关节疼痛。

制定功能锻炼计划。

这能恢复肩关节活动度,且能加强局部肌肉强度。

从做温和的肌肉练习开始,稍后逐步增加负荷训练。

中医如何治疗关节脱位后遗症?不要忽视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重要性。

唯有将不稳定的关节转为稳定的关节,才有机会享受无拘无束的活动,并减少关节炎发生的机会。

中医问诊之肩部脱位的问诊

中医问诊之肩部脱位的问诊

肩部脱位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肩部脱位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肩部脱位是指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的脱位,古称肩关节脱位为“髃骨骱失”“肩胛骨出”。

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而引起关节稳定性的破坏,使锁骨的内外端及肮骨头脱离应在位置,造成脱位。

多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的损伤。

由于关节的脱位,造成局部血脉的损伤,使此关节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而影响肩部的活动。

总的治疗原则为尽早手法整复;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固定,使其关节尽快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一)问诊要点本病首先应具有明确的外伤史或持续劳损的病史,而且伤后局部有肿胀、疼痛、畸形以及关节的功能璋碍,应进一步问明损伤的程度以及脱位的方向,以指导后期治疗。

还应询问上肢远端是否存在麻木及感觉障碍。

与肩部骨折及锁骨骨折相鉴别诊断。

本病是以局部肿胀疼痛,关节部位高凸或凹陷为主症。

故辨证要点应通过问诊了解局部疼痛的性质,患处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关节被动活动是否处于弹性固定状态,根据局部的肿胀程度,是否存有瘀斑,观其舌脉以指导后期的药物治疗。

(二)分型问诊1.肩锁关节脱位问诊:患者有受伤史,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

外形畸形,锁骨外端隆起,肩峰低陷。

特别是自述外展动作受限,隆起畸形向下按之可回复,松手后又隆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作者:杨大伟,冷向阳,王丹彤,郭晓东,宋雷
作者:杨大伟,冷向阳,王丹彤,郭晓东,宋雷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牵引
1 手法复位
1.1 牵引推拿法患者仰卧,用布带绕过胸部,一助手向侧牵拉,另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下向上向外牵引,第三助手紧握患肢腕部,向外旋转,向下牵引,并内收患肢,三助手同时徐缓、持续不断的牵引,可使肱骨头自动复位。

1.2 手牵足蹬法患者仰卧,用拳头大之棉垫,置于患侧腋下,以保护软组织。

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侧腕部,用一足背外侧至于腋窝内,术者在双肘、双膝伸直,一足着地,另一足蹬住腋窝的姿势下,在肩外旋稍外展位,缓慢有力的向下牵引患肢,内收内旋,充分利用足背外侧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撬入关节盂内。

当有回纳感时,复位即告成功。

1.3 拔伸托入法患者取坐位,第一助手立于患者健侧肩后,两手斜行环抱固定患者做反牵引,第二助手一手握肘部,一手握腕上,向外下方牵引,用力由轻而重,持续而至3 min,术者立于患肩外侧,两手拇指压其肩峰,其余手指插入腋窝内,在助手对抗牵引下,术者将肱骨头向外上方钩托,同时第二助手逐渐将患肢向内收内旋位牵拉,直至肱骨头有回纳感觉,复位成功。

1.4 椅背整复法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用棉垫置于腋部,保护腋下血管、神经免受损伤。

将患肢放在椅背外侧,腋肋紧靠椅背,一助手扶助患者和椅背起固定作用。

术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牵引,再逐渐内收,并将患肢下垂,内旋曲肘,即可复位成功。

1.5 膝顶推拉法患者坐在凳上,以左肩为例,术者立于患侧,左足立地,右足踏在坐凳上,右足屈曲小于90°,膝部顶于患侧腋窝,将患肢外展80-90°,并以拦腰状绕过术者身后,术者以左手握起肘部,右手置于肩峰处,右膝顶,左手拉。

当肱骨头达到关节盂时,右膝将肱骨头向上用力一顶,即可复位。

1.6 牵引回旋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以肩关节前脱位为例。

术者以右手握肘部,左手握腕上部,将肘关节屈曲,右手沿上臂方向向下徐徐牵引,并轻度外展,使三角肌、喙肱肌、胸大肌等肌肉松弛,将肱骨头拉至关节盂上缘。

在外旋牵引拉下,逐渐内收其肘部,使之与前下胸壁相接,使肩胛下肌等松弛,此时,肱骨头已由关节盂的前上缘向外移动,至关节囊的破口处。

使上臂高度内收,会感到“咯噔声”,遂即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