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的设计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二、新课教学的设计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

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

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

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

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理念]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实验、探究和数据信息分析。

由学生亲自动手,能亲身体会,兴趣浓厚,有视频,感人至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新的教学方式下的教学,学生学习气氛浓厚。

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案标题: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

2. 理解尿液的排出方式和作用。

3. 掌握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相关专业术语。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个尿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尿液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曾经想过尿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吗?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液中的水、废物和溶质。

2. 解释尿液的排出方式,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玻璃漏斗、滤纸、砂糖溶液和水。

3.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砂糖溶液倒入玻璃漏斗中,代表血液进入肾小球。

b. 观察滤液通过滤纸的过程,代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 将滤液倒回玻璃漏斗中,加入一些水,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观察滤液的变化,代表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e. 最后,将实验液倒入容器中,代表尿液的排出。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实验前后液体的变化。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实验中的滤液和尿液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总结: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 学生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术语。

拓展活动: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小论文,包括相关知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验数据支持他们的论点。

评估方法: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他们对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理解程度。

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尿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关于感动中国人物捐肾救母的视频,设疑导入。

师:视频中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孝心令人感动,我们知道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危急人类性命,大家知道尿毒症如何根治吗?生:可以通过肾移植进行治疗。

师:对,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肾移植可以彻底治疗尿毒症呢?肾在尿液形成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看大家都摇头说不太清楚,那么我们这节课就详细地学习肾单位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新课讲授1、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挂图展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泌尿系统的组成,提出问题:(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器官?(肾脏)(2)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形成尿液)教师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指出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肾单位。

并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肾单位由及部分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各部分有何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肾小球为血管球,肾小囊套在肾小球外,肾小管细长曲折,周围缠绕毛细血管,和肾小囊构成“小漏斗”型。

)教师归纳总结,并根据学生描述绘制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板书)。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1.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肾脏的解剖结构能够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能够描述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1.3 情感目标培养对泌尿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外观解释肾脏的功能和重要性2.2 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释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解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3 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描述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解释尿液排出的机制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3.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和观点3.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4.3 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五章:教学资源5.1 PPT或黑板使用PPT或黑板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5.2 相关案例提供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5.3 作业和测试准备相关的作业和测试题,用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泌尿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6.2 讲授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肾脏的位置和外观,解释肾脏的功能和重要性6.3 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使用动画或模型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6.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6.5 讲授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解释尿液排出的机制6.6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巩固对尿液排出途径和机制的理解6.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第七章:作业布置7.1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包括绘制肾脏结构图、解释尿液形成过程等7.2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包括阅读相关资料、完成练习题等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的理解程度8.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8.3 教学资源优化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效果,调整和优化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九章:拓展活动9.1 实验活动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9.2 小组项目安排小组项目,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深入探究泌尿系统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9.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泌尿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课时安排确定本节课的课时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0.2 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进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10.3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教学设计教案,涵盖了一至十章的内容。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等。

2、模型:肾单位模型。

3、实验材料:新鲜的猪肾、解剖盘、解剖刀、镊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人体泌尿系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奥秘。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讲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同时,介绍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单位的结构教师展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模型,讲解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

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教师播放肾小球过滤作用的动画,讲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播放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动画,讲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组成。

3. 展示动画:播放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第二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肾脏的结构。

2.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1.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肾脏的结构。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肾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结构。

3. 展示动画:播放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第三章: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案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肾脏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2、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通过比较正常情况与肾脏出现问题是尿液成分的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

1.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够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了解尿液成分。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输尿管:作用和位置膀胱:储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排尿的通道2.2 尿的形成过程滤过:血液在肾小球中的过滤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分泌:废物和多余物质被排出体外2.3 尿液排出机制排尿的信号传导过程膀胱的收缩和松弛尿道的开启和关闭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尿的形成过程。

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直观展示。

3.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尿液排出的机制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实验报告。

4.2 知识测试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具和材料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尿液检测实验器材和试剂5.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6.2 讲授泌尿系统组成使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6.3 尿的形成过程实验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掌握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其排除废物的作用。

3.能够描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并理解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尿液形成的过程以及尿液的组成成分。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

2.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产生和排出尿液的吗?”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肾脏的结构,并介绍肾脏的基本功能。

2.教师讲解肾脏中的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教师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4.教师讲解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尿液中废物的排出方式。

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b.尿液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组成成分的排出方式是什么?c.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合作学习实践(25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并准备汇报。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澄清。

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以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实验步骤:a.将黑胶纸卷成管状,并用夹子夹住一端,做成“尿液收集管”。

b.在黑胶纸管上贴上多层滤纸,做成“肾小球”。

c.将水倒入“肾小球”中,观察滤液流入“尿液收集管”。

d.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

小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复习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回答问题:“你认为你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困惑?”3.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总结排尿的意义。

2、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

(2)、学会观察分析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

(2)、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泌尿系统健康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四、教学过程行血液透析呢生活当中与所学内容相关疾病的病因和解决方法课堂反馈巩固练习检测知识的掌握状况五、板书设计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1、肾脏——形成尿液2、输尿管——输送尿液3、膀胱——贮存尿液4、尿道——排出尿液二、肾脏1、位置(出示人体躯干和内脏模型)2、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3、结构(1)皮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2)髓质(颜色浅)(3)肾盂(漏斗状)4、基本单位:肾单位(100多万个肾单位/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尿的形成1、肾小球的滤过(在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形成尿液)四、尿的排出肾脏形成的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五、泌尿系统的卫生1、每天饮用适量的水2、及时排尿3、女性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六、巩固练习1 、在下列的人体生理过程中,哪项不属于排泄?()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尿液的排出C汗液的排出 D粪便的排出2、尿从形成到排出体外,经过的器官依次是()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B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C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D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3、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完成滤过作用的结构包括()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B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管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 D 肾小囊内壁和外壁4、正常尿液不可能发现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尿素、尿酸D葡萄糖5、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A消化作用B吸收作用C重吸收作用D滤过作用6、当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囊B肾小球C收集管 D 肾小管7、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动脉的血液()A各种代谢产物均少 B 尿素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C 尿素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D尿素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多8、维持人体内水盐平衡的重要器官是()A肺B肝脏C肾脏D大肠9、下列对排尿的意义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排出废物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③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④调节体温⑤维持循环的正常进行A ①②③B ①②③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10、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的是()A尿素B血清C原尿 D 血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一级主题“人与生物圈”中二级主题“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之后安排的,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章内容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

因此这一章节也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

本节课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三部分内容,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观察思考和一个分析讨论。

希望通过学习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通过观察肾及相关的示意图,说出肾的结构特点;3、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图表数据,区分血浆、原尿及尿液,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结构和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肾结构的精妙性,认同其形态结构特点与其形成尿液是相适应的;2、让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呼吸及物质的运输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础上,对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探究。

其中尿的形成过程有利提高对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因此,本节是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但非常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似乎更多,如其具体过程如何,血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毒症为何要换肾等。

教师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学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

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他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4.1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3.4.1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进步。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成长。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持续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排泄的意义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如填写尿液成分表、解释排泄的意义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持排泄通畅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通过讲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使学生了解到水资源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导他们珍惜和节约水资源,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泄的意义。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实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教学设计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对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体排泄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堂关于尿液的形成和排泄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人体排泄系统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道尿液形成的过程,了解尿液的成分和功能。

2. 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构成和作用,明白人体排泄的重要性。

3. 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保护和保持健康的排泄功能。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人体排泄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相关尿液和排泄系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尿液形成和排泄的兴趣,并简要介绍尿液的作用。

二、知识讲授(20分钟)1. 尿液的形成过程a. 解释尿液形成的四个步骤:滤过、重吸收、分泌和排泄。

b. 分别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过程和在哪个部位发生。

c. 强调尿液中的重要成分:水、无机盐、有机物质和代谢产物。

2. 人体排泄系统的构成和功能a. 介绍排泄系统的组成部分: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b. 详细讲解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c. 强调人体排泄系统对维持体内稳态和健康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几个相关尿液形成和排泄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案例可以涉及常见的健康问题,如尿垂、肾结石等。

四、实验活动(30分钟)1. 实验准备a. 预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透析袋、尿素溶液、蛋白质溶液、无机盐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b. 分组安排学生,每组2-3人,保证每组都有机会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a. 将不同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中。

b. 将透析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容器中,并观察溶质的扩散和透析现象。

c.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归纳。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所学的尿液形成和排泄的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尿液形成和排泄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饮食与排泄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明白排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观看动画、学生动手绘图、小组内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测、观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空间想象、归纳总结、运用知识、绘图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性;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方法:观察法、绘图法、数据分析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

(2)肾的内部结构图。

(3)尿的形成录像片或自制的活动投影片。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例及相关尿液化验单。

课型:授新课
[教学过程]
设问:在每天的课间,同学们会时不时的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生答。

人体内的废物都有哪些?
教师:大家以自身为例,想一想人体出汗、呼气排出的有什么物质?
学生:有水、盐(汗是咸的),还有二氧化碳。

教师:大家再想一下,尿液和粪便中排出的有什么物质?
学生:尿中主要是水,还有尿素(有臊味),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
体内的这些废物都是组织细胞产生的还是人吃进去的?人体内的废物过多了会怎么样呢?生答。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实例,参看课本P80上边的文字思考:
体内的这些废物以什么形式通过什么结构排出体外的?
学生思考回答后,展示幻灯片并进行总结。

导入新课:根据刚才的回答大家知道了:人体内会产生很多的废物,而这些废物若积存在体内将会阻碍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的排出体外,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排出体内废物最主要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读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各结构的功能。

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课本80页的《观察与思考》并让学生讨论: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通?泌尿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根据观察到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脏的颜色,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么样的?血液是怎么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应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讨论好的小组以及同学表示表扬,鼓励那些讨论不太好的小组和同学以后要努力呢。

学生据所学绘泌尿系统的简图,可以强化记忆。

[通过学生动手绘图,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还能让学生了解这些器官的大概位置关系。

]
那么,尿液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肾脏的内部结构吧。

此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1页的42图边引导学生观察边给学生讲解(之后给学生展示幻灯片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

学生动手绘肾单位的结构图进一步强化认识。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82页上边的资料分析(同时展示幻灯片)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是排出了哪些物质?(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然后再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资料分析”的结果:
一、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双手,一手四指握拳代表肾小球,大拇指翘起代表出球小动脉,胳膊代表入球小动脉,一只手半握另一拳模拟肾小囊与肾小管,[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模拟肾单位的结构,给学生直观的感觉,加深印象] 并让学生在自己所绘肾单位图中标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的液体成份。

[学生绘图,把静止的知识变得活化,把复杂的知识内涵表达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也便于教师本身开展教学。

学生们在头脑中展现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既加深了理解,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
紧接着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收集有关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例及相关尿液化验单,考虑下边的这个问题:
血尿、蛋白尿、糖尿是怎么回事?
尿液的形成同学们现在已经了解了,是在肾脏中形成的,而且大家还知道:尿液属于废物,在体内积存的多了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必须及时的排出体外。

那么尿液又是怎么排出体外的呢?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说出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排尿的意义。

在学生讨论结束时及时的提醒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注意:
1、每天应该喝足量的的水;
2、不要憋尿;
3、得了病要及时去看病。

同时介绍与今天讲课内容有关事件:田世国回赠肾脏给已患尿毒症母亲的事迹,宏扬中华民族美德——孝心,并与文学艺术相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日常积累的生活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例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观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打比方等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

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

对于这一知识学生不易记忆,教师可以用两手来模拟,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自己动手绘图可以当堂掌握。

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

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赵喜玲:本节知识和血液循还有一定的联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与图片,在黑板上一步步画出内容的本质,边画图边讲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知识活化起来,给学生“动”的感觉,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时,先用线条勾画出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然后用箭头表示出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过滤出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再用箭头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的过程。

最后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终尿。

这样,边画边讲解,学生们在头脑中展现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既加深了理解,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中,这些理论性强的知识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的认识,还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

这样学生做练习相对变得简单,能把知识和实践相联系。

郑文宁:学习生物学中的绘图技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和描述能力。

为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毕竟不是很强。

注重引导学生,以图为中心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效果不错,这时可以把立体变平面,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肾单位结构平面化,画到黑板上,学生们一目了然。

然后再让学生回头观察肾单位的立体图,学生们茅塞顿开。

接着描述尿液的形成途径,教师边讲边画,学生结合教材立体图示,跟随老师的画笔一步步完成。

最后呈现出的是一副由线条组成的肾单位简图,学生们既感到浅显易懂,又明朗清晰,理解效果非常好。

这不仅说明了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再结合打手势,这样比较形象的记忆了肾单位图。

还可以利用手势两个同学一组互相考,互相问,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生物绘图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点缀着生物课堂,生物课堂有了它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富有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