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1. 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相关岗位的需求。

本文档旨在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要求等内容。

2. 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

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基础•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2.2 专业核心课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Web开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2.3 选修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嵌入式系统设计3. 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实验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网络实验•Web开发实验3.2 实习课程•软件工程实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数据库管理实习3.3 开放实验室设置开放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自主实践的场所和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实践活动。

4. 毕业要求为了确保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要求的各项能力,毕业要求设置如下:4.1 知识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等技能4.2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发、设计和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 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并实施创新的计算机应用解决方案•具备学习和研究新技术的能力•能够跟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变化5. 总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和毕业要求等内容。

计算机应用优质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优质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信息技术专业部始建于2002年,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2006年被认定为朝阳市“市级骨干专业”,2019年被辽宁省教育厅列为辽宁省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73人,近三年来年均招生人数约91人,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2000余人,学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95%以上。

社会对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职计算机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计算机维修与维护、办公应用、平面设计、CAD制图、动画制作、信息管理、网络及应用、界面设计、电子竞技、自媒体制作等,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应用性和服务性领域。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地企业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增加,这需要大量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从朝阳市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计算机类人才一直是高居榜首的紧缺人才。

第三产业的电子竞技、自媒体等新型行业的出现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建设基础结合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面向计算机应用与服务行业,我部开设的主要专业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竞技专业、自媒体技术等。

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实行“3+2”的联合办学模式,学生入学后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后二年在高职学校就读,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

通过专业教师全员培训,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引进新教师、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专业部组建了由2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26名“双师”型教师及12名行业专家的教师团队。

学校长期以来不断加大计算机专业硬件设施的建设,建有校园宽带网络、校园广播系统和无线WLAN覆盖整个校园,建有计算机动漫机房、平面设计综合实训室、网络搭建实训室、自媒体设计实训室、电子竞技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硬件组装维护实训室等10个实验(训)室,整个专业的实训课程都能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了专业教学、实训及职业技能工种培训和鉴定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一体化建立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煤电技师学院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根底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根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根底知识、根本概念和根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根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根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根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平安的知识。

二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运用1.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根底"主编:顾名宇陈炼,**教育出版,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化模块化构造:模块1 计算机根底知识模块2文字处理系统〔Word〕模块3电子表格系统〔E*cel〕模块4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模块5计算机网络应用根底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导学内容、教学辅导、实验指导、教学媒体使用指导等。

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

2.音像教材〔待建〕:讲次内容1 计算机根本知识。

2 Windows根本操作,Windows *P附件使用。

3 Windows的根本管理。

4 使用IE,收发和管理电子。

5 Word文档根本操作。

6 Word图形及表格处理,Word样式和模板使用。

7 E*cel根本操作,表格和单元格数据处理。

8 图表创立和数据处理,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

3.教学课件:配套的教学课件,包括全部5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效果测试系统〕,采用引导和交互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4.网上资源:**煤电技师学院网上本课程栏目发布有关教学动态信息及辅导。

5.教学手段运用: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支持效劳、表达以学生和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遵循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学习质量的原则;遵循多种媒体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原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课程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2)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开展简单的电子商务活动。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设计(一)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和多媒体技术等五个模块。

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操作、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编辑、排版、打印等。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数据的输入、计算、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幻灯片的制作、编辑、演示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及应用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
1.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调度、计算机系统性能、计算机系统技术等内容。

2.计算机软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程序设计工具、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等内容。

3.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

三、教学实施
1.教学形式: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教授基础理论知识,重点突出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数据库。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规划21 世纪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知识和信息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交流和开发应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其所从事的事业的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已同数学和外语一样,是 21 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的最重要的知识。

目前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课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所有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所以,加强本课程的建设对 21 世纪人才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总结多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经验,在分析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通信工程学院实际,建立一套既符合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又有先进性、可行性的多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课程建设使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又懂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中问题的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使本课程的建设在我院达到“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先进水平。

二、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

随着基础教育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面向通信工程学院所有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

根据教育部新的精神和要求,从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与对人才培养需求出发,课程内容着重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力求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进行网上信息的搜索和利用;具备熟练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

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

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软件的使用方法,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2.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3. 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写、数据处理和演示制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和美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计算机常见问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循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计算机应用经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对高级应用和硬件知识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各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 办公软件应用:以课本第三章为基础,教授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文档编写、数据处理、演示制作等。

3. 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根据课本第四章,教授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图片编辑、色彩调整、图层使用等。

4.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结合课本第五章,讲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通信原理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5. 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参考课本第六章,教授计算机日常维护、常见故障诊断与解决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办公软件应用(Word、Excel)第三周:办公软件应用(PowerPoint)第四周:图像处理软件应用第五周: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第六周: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拓展,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1)

《计算机应用基跚课程建设方案一、本课程建设现状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系统化设计为原则。

本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加强课程建设,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学团队Q目前本课程教学团队已达15人,全部是硕士以上学位,50岁以上的老教师2人,35-49岁的12人,35岁以下的1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

同时本课程网上资源库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支持大规模在线课程教学,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思政元素的挖掘不断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按照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方案,结合本课程建设基础,拟在两年内对课程教材进行内容更新,建成省级一流教材建设任务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到2024年底,课程团队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团队成员结构更加合理,团队成员教学与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科研课题和课程相关论文发表相应增加Q课程资源更加丰富,网上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智慧课堂成果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所有教师均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三、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紧扣高职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对接高职大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素质,不断优化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目标与本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衔接。

(二)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教材为教学团队自编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教材内容更新,紧扣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大纲要求。

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利用学习通平台和计算机系CG 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公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必修课课程资源库建设,优化和丰富线上教学资源。

(三)教学团队组建与培养首先,加强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学团队成员探讨教学方法、分析重难点、交流教学经验、组织业务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制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设一门实用性强、涵盖面广、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分类、信息编码等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以及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3、办公软件:学习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网络应用: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如何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网络应用。

5、多媒体技术:学习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三、课程安排1、第一阶段: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分类、信息编码等基本概念。

2、第二阶段:学习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以及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3、第三阶段: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习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第四阶段: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如何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网络应用。

5、第五阶段:学习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方式
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同时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由企业导 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现学徒和师傅之间的互动。
优点
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具备实 际操作能力的员工。
实施难点
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同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评 价标准,保证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师傅的指导质量。
0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知识和应用技能
的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计算机
03
科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和服务。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是目前发展最快 的行业之一,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技术更新换代、跨界融合、国际化等 方面。
跨界融合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 他领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如医疗、 金融、教育等领域。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方式
根据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按照企业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学校 和企业的联合培养。
优点
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施难点
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同时需要保证订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人才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强化了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 进修和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加 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结构 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
毕业生就业情况与质量
高就业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就 业形势良好。
优质就业岗位
毕业生就业岗位涵盖了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一、课程建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建设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际应用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引入教学内容中,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如办公软件综合应用项目、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在线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如在线课程、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旳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水平。

为深入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积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旳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构造调整对人才培养旳新规定,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旳指导思想和目旳1、专业建设旳指导思想以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旳一系列文献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旳需要,突出专业特色,以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关键,以加强学生旳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分层次地推进专业建设,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旳。

2、专业建设原则(1)积极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3)发挥行业优势,建设鲜明旳特色;(4)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原则,推进示范专业旳培育;(5)努力形成合理旳课程体系,增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专业建设目旳总体建设目旳:到2023年,力争建成具有鲜明特色旳、与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旳省级示范(培育)专业,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关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旳课程体系。

(1)建设目旳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旳规定,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积极适应广东加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旳规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旳发展道路。

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旳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承认度;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教学团体、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建设专业品牌。

创新专业建设理念,明确建设目旳,理清建设思绪,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旳办学条件、一流旳师资队伍、一流旳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旳特色专业。

先市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计划

先市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计划

先市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牢固树立“树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三年的系统计算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获得终身学习和赖以生存的技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个性特长鲜明、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办出计算机专业特色,凸现发展前景,将专业组“办精办强”,“办活办大”,形成学校的品牌专业。

特制定本专业课程计划。

一、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一) 知识结构具有高中文化基础和基本的科学文化修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文化。

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能编写简单的实用程序。

能较熟练地查阅计算机方面的有关资料,善于学习,掌握计算机的最新应用技术。

(二) 技能结构具有多种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有一种以上的计算机操作证书。

熟悉计算机结构,掌握计算机的管理、维护、维修的一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能力,毕业生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第一线工作的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要求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 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具有较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有多种计算机应用的从业能力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基本的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四) 心理、身体素质方面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体魄健康,达到国家高中生体育锻炼标准。

二、课程设置与实习实训(一)课程设置与课时高考班专业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就业班专业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二)实习实训1、教学实习。

①计算机基础实训室:计算机基本操作实习、文字录入与排版实习实训目的:该实训课程主要以通过全国高新技术考试中级工为目标,同时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为目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1,2项目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是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是具有高额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

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促进从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高方向发展,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

德州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一直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大举措,使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德州市推出的“十大产业集群培植”计划,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三大新兴产业,与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就“智慧德州”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今后5年内投资35亿元,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无线宽带网“四网合一”为基础的智能型城市。

2.人才需求分析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系统的综合性逐步增强,专业分类更加细化,与具体应用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深度和广度有了质的飞跃,并且不断出现大量以其为基础的新兴相关产业。

与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要求相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一个巨大的缺口。

《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在今后5年要加快培养1)备注1IT类企业近50家年需求软件设计专门人才约500人2中小企业1346家,规模以上企业123户企业年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人才达1500余人3软硬件IT产品代理商100余家年需IT产品销售与服务人才约1000人合计年需求专业技术人才共计0.3万人德州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比例见图5-1-1。

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

为深化“2+1"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二、建设内容(一)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

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

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三)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

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培训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四)不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加强对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要积极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专任教师要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下厂顶岗锻炼,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建成教学水平高、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五)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一、基础课程
1. 计算机组成原理
2. 数据结构与算法
3. 操作系统原理
4. 计算机网络原理
5. 数据库原理
6. 编程语言原理
二、核心课程
1. 软件工程
2. 网页设计与开发
3. 人工智能原理
4. 数据挖掘
5. 机器学习
6. 计算机图形学
三、选修课程
1. 移动应用开发
2. 云计算与大数据
3. 计算机安全与密码学
4. 区块链技术
5.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6.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四、实践课程
1. 实习实训
2. 毕业设计
该计划旨在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深入浅出,从基础课程到核心课程再到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课程部分包括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通过实践活动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机关、企业、事业、公司单位,任何有关IT行业的单位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工作就变的十分重要,因此,该专业的适用领域非常广泛。

由于计算机应用领域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要求从事该职业的人员要熟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

为此,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就成业推动我国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动力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在全国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来源依赖于课程这个主渠道。

而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建设不断完善、成熟,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市场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课程建设是重点,它的建设要从修订教学计划入手,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改革,构建素质、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迫切的,必须的,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教育目标受某一社会发展阶段对文化优化、对人才就业的现代化影响,而教育既承担人的培养任务,又有文化发展的前瞩性目标。

所以,教育目标既是现代化的课题,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改革。

对我国现代化而言,还是一个由中国国情出发,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转换过程。

因而,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教育体系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文化整体转换过程。

因而,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教育体系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文化整体现代化的需求,对教育内部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对教育外部赶超世界水平,产业发展优势的定位,都有许多亟待研究的现代目标。

(一)教学目标1.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我校学生基础理论相对薄弱,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社会需求较大的特点,对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其主要的培养方向是:(1)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胜任计算机日常维护和保养的电脑操作人员;(2)能进行简单网页制作、网页动画设计、产品演示课件制作的企业Internet维护与应用人员;(3)能熟练使用PhotoShop等图形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印刷图片、产品广告、网页图片及课件设计与制作的人员。

(4)能熟练运用电路基础及单片机课程的知识。

(5)能进行一定能力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2.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上述目标,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确定所开专业课程为:(1)《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汉字输入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软件之Word、Excel、PowerPoint等;(2)《网页设计》,包括网三剑客、网站维护、网络表格及数据库接口技术的建立与管理、ASP等;(3)《PhotoShop》,包括计算机平面图形设计、处理,色彩技术与印刷输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4)电子电路基础及单片机(5)《Visual BASIC》,VB是第四代程序语言中最为优秀的,它以其结构简单、通用性好等特点在计算机教学和应用中经久不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基本知识,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并为学习HTML语言、Java Scropt和Action Scropt 等脚本语言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减去了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等比较深奥难懂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减去了汇编语言等过时的或应用面比较窄的程序语言课,减去了过时的数据库课,注重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的学习,注重INTERNET应用技术知识的学习,更能贴近信息社会计算机时代的发展需要,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

3.两个求知平台,四个成才渠道新的课程体系结构,为我校学生设计了三个求知平台,四种成才渠道:第一平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以从事办公自动化工作、计算机操作工、文秘、绘图员等为最终目的。

其完成的主干课程为:(1)文化基础课→中西文录入→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文化其它知识。

(2)文化基础课→中西文录入→PhotoShop平面设计。

第二平台:完成本课程体系的主要课程,以从事网页制作、产品演示课件制作、网站维护和电子商务等较高级IT从业人员为最终目的。

其主干课程是:文化基础课→西文打字及中文录入→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文化其它知识→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ASP。

第三平台:完成本课程体系的主要课程,以从事软件开发与设计为最终目的。

其主干课程:文化基础课→中西文录入→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每一平台的课程设置都有一定的伸缩性或多个学习方案。

如第三平台设计了Visual Basic程序语言课,适应对象为那些数理基础比较好、学习比较努力的同学。

这些同学通过对VB的学习,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了解可视程序设计方法,能读懂一般的程序,为以后学习HTML语言、Java Scirpt、Action Script以及打下基础。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IT网络产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网络系统的维护、网页的设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下工作:1.计算机文字录入与排版;2.计算机软硬件营销;3.网页制作;4.计算机组装维护;5.多媒体设计;6.计算机软件开发;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步骤与策略(一)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和完善包括计算机房(局域网)、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局域网组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连接在内的教学设施,切实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集中的、资源共享的、设备精良的实训基地。

在重视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配套的软件资源的建设,发挥教学与实训设施。

(二)师资队现代化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以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创新教学、互动教学的能力,近年来,由教育部牵头信息产业部协助有关IT企业参与,已经有计划的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轮训和教学研讨,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活动。

我校应建立教师进修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多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

例如,可以聘请计算机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IT企业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三)教学体系现代化1. 专业设置专业是否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专业是指是否科学合理也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根据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安置部门访谈结果,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有: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初级软件编程、平面设计、小型网络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多媒体制作、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等。

我校确定的专业教学方向有四个,分别是: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办公自动化应用)、网页设计、软件开发与设计、电路基础能力。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

在制定课程方案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使用为先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按照计算机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如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对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手段作出相应的规定。

操作性强的专业,必须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标准。

教材的认知结构上,既要有知识模块,又要有必修、选修的联系,使教师从传统备课模式中走出来,以适应现代教育以培养全面素质和关键能力的教学模式。

建立教材开发体系,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充分调动地方、企业、学院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开发实用性强、适合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应该丰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材的形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学员用书)、教案(教师用书)、授课演示文稿、作业案例、毕业实习案例、习题集、参考书等。

按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1.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材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也要作相应的改革,以符合现代教学的规律。

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教育应以实用性为目标,以兴趣为引导。

在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薄弱的情况下,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突出个性的学习方法,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学习(如演讲、辩论、项目实习等),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

IT教育的特点应是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侧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我们要探索出一套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上机课、学习指导课融为一体:以理论课讲授专业知识;上机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习指导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要强化实践型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企业项目实训。

2.教学控制职教目标的多元化和集约化,使得整个教学呈现一种社会考核的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由一系列考核、实习、考评以及对来自不同学习单元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使教育超强度灌输的负效应转化为学生的主动选择和自控学习的正效应,转化为完成学业的独立行为和教师教学的民主行为。

学校应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可采用笔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设计考核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学校考试应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四)教育管理现代化1.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管理、教学外联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设施管理。

2. 行规管理行规管理包括教师、学生的行业规范化管理。

通过对教师的使得、能力、水平的考核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全程评估,形成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评价措施计算机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人们生活现代化、文化方式现代化的过程,是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素质的人的过程。

面对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计算机教育为适应社会计算机信息发展的需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信息技术发展对职业人才素质要求,强调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职业技能和行业变化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