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阶段:要求在父权制社会中获得同男人 平等的权利。
❖ 第二阶段:差异派女性主义,强调性别的差 异和女性的独特性,颂扬女性本质,并以差 异为名否认男性秩序。
❖ 第三阶段:拒绝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提 倡三个阶段的女性主义方法相互融合或同存 于同一个历史时间之内。注意女权、女性、 女人的统一。
女性主义派别
(3)从追求同样的平等向从差异性中追求平等转变。
评价
优点:促进妇女的觉醒,推动妇女的发展,激励广 大妇女为获得男女平等的权利而斗争,为之后的 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不足:(1)忽略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的权力关系 (2)以男性规范为标准,忽略了女性的独特价值 (3)只是对于现存的法律和教育上的改革和斗争,
导论
❖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文学活动与性别的关系, 揭示了文学活动受制于性别差异的事实。
❖ 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尤为关注阶级差异、性 别差异和种族差异的影响。
❖ 凯特·米莉特:“这种文学批评将把文学孕 育和产生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 考察。”
导论——概况
❖ 乔纳森·卡勒:“女性主义批评这个名称应 该运用来批判所有关于性的压抑的批评流 派。”
❖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 激进女性主义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 后现代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发源于17世纪的社会契约论, 以西欧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自由主义 思想是其理论基础。
❖ 妇女的屈从地位根源于一整套社会习惯和法律限制。 主张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法律与政治权力,关注 公共领域中的女性问题。
从政治女权主义到文化女性主义
❖ 文化女性主义关心的问题是女性在文化中的 地位,其矛头所向是父权制文化,而不仅仅 是某种社会制度和社会习惯。
❖ 文化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解放不能只在既定的 社会结构和机制中争取平等,因为决定这种 状况的根源在于父权制及其意识形态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在文化批判领 域中的延伸。
(3)Betty 从女性的家庭角色展开结构和批评,她指出,男女 之间兴趣和能力的差别都不是天生的,是教育造成的,至少 是被夸大了。
(4)布鲁斯从男女之间的差异性来论证男女平等。她指出, 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进行理性思考,因而完全有资格占据高 职位的工作。
二、权利和机会同等论
(1)女权主义者关注不公正的法律和教育机制,主张 纠正这些不公正。她们认为女性之所以显得智力低主 要是缺少教育机会,受压迫也是缺少机会和教育。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提出的“人权”观念,已潜在地包 涵女性人权因素;“人人平等”包括“男女平等”。
❖ 最初“男女平等”思潮主要由男性先行者们策动和领导的, 如彼特拉克、薄迦丘、蒙田、乔叟等
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
❖ 女性主义对政治权利的诉求: ❖ 18世纪末知识女性和中产阶级女性首先诉求平等权
即公民权。 ❖ 19世纪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妇女解放运动。 ❖ 19世纪中后期政治女性主义思潮和运动达到高潮。 ❖ 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特点在于对政治权力的诉求。
Feminist Theories
By 赵晓彩
Outlin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女性主义批评三个浪潮
女性主义四大流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导论
❖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 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的主张;
❖ 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 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其研究
❖ 她的出现标志着女性主义从 “初潮”滑向“二潮”的历 史时刻。
西蒙·德·波伏娃
❖ 《第二性》是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 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意志、智慧的一本书, 被誉为女人的“圣经”,成为西方女人必读之书。书中提 出:“一个人之所以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 的”。即,女人不是先天的,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 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女人被降低为男人的附属品, 她们放弃了作为人的独立自主性,成为第二性。
第三浪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流派)
❖ 时间:20世纪80/90年代,产生于美国。
➢ 欧美女性主义被指责为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精英的 意识形态,受到来自同性恋、第三世界理论主体、 生态主义和其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攻击。
➢ 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赋予女性主义新的机 遇。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多元化时代
女性主义三个阶段的特征
❖ 代表人物: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 Marry
Wollstonecraft), 米尔(John Stuart Mill),Betty Friedan,布鲁斯等。
主要观点
一、理性和能力等同论
(1)女性和男性具有相同的理性,理性是公民资格的基础。
(2)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女性的屈从地位是早期的历 史野蛮时代的产物,是一群人压迫另一群人的结果,女性的 能力看上去比男性低,是长期的社会压迫和错误教育的结果, 是压抑一方激励另一方的结果。
按照玛丽·伊格尔顿(Mary Eagleton)的说法,伍尔夫是” 当代[女性主义]争论开创之母”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 重要理论: ①她肯定女性文学传统,认为女性文学有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
特题材、语言和风格,但是女性文学传统由于收到父权制权 威的压抑而表现出被迫中断和不具有连贯性等特点。这初步 显示了批评家对男性中心文学史的不满; ②她深入剖析了女性文学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现实根源, 即经济不独立。她用社会学的批评方法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妇 女创作才能的压抑; ③她提出“双性同体”思想。她认为没有纯粹的男人和女人, “双性同体”才是理想的人格形象,双性的和谐是文学创作 最理想的状态。这一思想是对男女二元对立观念的解构,也 显示了对男性中心的单一标准的抗议。
❖ 代表人物:费尔斯通,米丽特,伊利格瑞, 凯瑟琳等
主要观点
❖ (一)改变生育机制论
女权主义者最初认为,要铲除性别 压迫就必须先铲除其生理基础,只有消除生 理差异才能进而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性 别歧视。提出要建立以妇女的生活经验和身 体经验为基础的亚文化对女性采取必要的保 护性措施
主要观点
(二)父权制压迫理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 伍尔夫的主要贡献:她认识到性别、身份是 一种社会建构,能够受到挑战和发生形变,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她一直探索的主要是女 性作家面临的问题。
西蒙·德·波伏娃
❖ 西蒙·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 名作家,当代最负盛民的女 性主义者。
伊莱娜·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
❖ 观点:虽然不存在固定的、固有的女性的性或女性想象力, 但毕竟女性写作与男性写作之间有深刻的差异,而整个写 作的传统都被男性批评家忽视了:”女性传统丧失的大陆正 像大西岛一样从英国文学的海洋中升起来了”。她把这个 传统分为三个阶段。①“女性的”阶段(feminine,18401880),包括了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和乔治·艾略特,这一 阶段,女作家模仿并内化主导的男性审美标准,该标准要 求女作家人人都是淑女。②“女性主义的”阶段 (feminist,1880-1920),包括了伊丽莎白·罗宾斯和奥利 弗·施莱娜等激进的女性主义女作家,她们抗议男性价值, 鼓吹就爱努力分离主义的独立乌托邦和妇女参政的姐妹团 体。 ③“女子”阶段(female,1920年以后),这一阶段继 承了前两个阶段的特点,在一个自我发现的时期,发展出 一种特别的女子习作和女子经验。
❖ 阿里逊·莱特:“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务是 披露‘性别歧视’,在每一个文学文本里以 不同的力量予以展示。”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发 生文化转向的标志之一。
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
❖ 女性主义是针对妇女不平等和两性伦理问题所发起的思潮或 运动。
❖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缘起,可追溯到中世纪,贵族妇女和女 修士在其著述中讨论女性和圣母所象征的慈悲与爱欲精神。
❖ 此书充塞着初潮阶段的“物质主义”,但它也认识到两性之 间在利益上有广大的不同,并严厉抨击男人在生理、心理与 经济是那个对女人的歧视,从而昭示了二潮女性主义的到来。
❖ 她分析了法国五位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她认为这些男最 佳虚构了女性形象是虚假的关于“女人的神话”。她关注男 性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做法为后来的女性批评提供了极好的范 例。
经济制度。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 权文化的基础上的,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 平等社会,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以此来消除性别歧视。
评价
❖ 激进的女权主义以一种新的社会视角来解释 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理论, 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是女权主义流派中唯 一一个将矛头指向男性的理论。但由于过于 关注女人本身,忽略了对妇女受压迫的社会、 历史、经济层面的分析批判,强调男女对立 的一面,没看到男女的同一性。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
伊莱娜·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
❖ 《她们自己的文学》
❖ 肖瓦尔特勾勒出女性作家的文学史;同时由 生产出了一种文学史,表明她们的物质的、 心理的、意识形态的决定因子的形构;还提 出了一种(与女读者相关的)女性主义批评 以及(与女作家相关的)女批评家 (gynocritics).
(2)强调女性必须要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 会,进入公共领域活动,同时男女应该共同承担家务。
三、女性个人奋斗论
(1)不主张对女性实行保护性立法
(2)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男女都应该拥有同等的竞争 机会,她们认为如果女人得到了和男人一样的竞争机 会,她们将会成功,她们不太看重社会结构因素对于 妇女的影响,而认为社会障碍是可以被个人的努力和 政府的干预所克服的。
未触及社会的本质和父权制的核心 (4)单纯依靠女性个人的努力去改变,忽略了女性
的不利地位和群体行动的重要性。
激进的女性主义
❖ 激进的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张革命而非改良。关注生理性别、社会性 别和生育问题;女性问题源于父权制度及其 文化。不仅要推翻父权制的法律和政治结构, 而且需要铲除父权制的社会和文化制度。
女性主义批评三个浪潮
❖ 进入19世纪后,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封建 社会文化对人类精神的束缚逐渐松动。在这 种社会背景下,妇女要求在家庭中具有同男 子相等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女权运动开始 萌芽
第一次浪潮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权(妇女解放)运动
➢ 焦点一:为女性争取选举权 ➢ 焦点二:女性应该受教育 ➢ 焦点三:女性就业问题 (但女性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女
第二次浪潮
❖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 (也有观点认为持续到80年代)
➢ 目标: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男性权力。 ➢ 运动基调:消除两性差别
❖ 标志:1963年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出版的 《女性主义的神秘》
❖ 代表人物: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伊莱 娜·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
性文学处于一种自在自为状态) 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 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 主义的先锋。她在1929年出版的 重要著作《一间自已的房子》 (A Room of One’s Own)为女 性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眼于男女社会权利的平等。 ❖ 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
义,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意 思。
导论
❖ 女性主义批评首先是一种以妇女为中心的批 评。其次,批评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 一:具有纯粹的文本批评意义,即通过对具 体的文本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 视和女性意识的内容;其二:具有社会批评 的意义,即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究,批评不 平等的社会现实。
❖ 第二阶段:差异派女性主义,强调性别的差 异和女性的独特性,颂扬女性本质,并以差 异为名否认男性秩序。
❖ 第三阶段:拒绝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提 倡三个阶段的女性主义方法相互融合或同存 于同一个历史时间之内。注意女权、女性、 女人的统一。
女性主义派别
(3)从追求同样的平等向从差异性中追求平等转变。
评价
优点:促进妇女的觉醒,推动妇女的发展,激励广 大妇女为获得男女平等的权利而斗争,为之后的 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不足:(1)忽略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的权力关系 (2)以男性规范为标准,忽略了女性的独特价值 (3)只是对于现存的法律和教育上的改革和斗争,
导论
❖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文学活动与性别的关系, 揭示了文学活动受制于性别差异的事实。
❖ 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尤为关注阶级差异、性 别差异和种族差异的影响。
❖ 凯特·米莉特:“这种文学批评将把文学孕 育和产生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 考察。”
导论——概况
❖ 乔纳森·卡勒:“女性主义批评这个名称应 该运用来批判所有关于性的压抑的批评流 派。”
❖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 激进女性主义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 后现代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发源于17世纪的社会契约论, 以西欧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自由主义 思想是其理论基础。
❖ 妇女的屈从地位根源于一整套社会习惯和法律限制。 主张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法律与政治权力,关注 公共领域中的女性问题。
从政治女权主义到文化女性主义
❖ 文化女性主义关心的问题是女性在文化中的 地位,其矛头所向是父权制文化,而不仅仅 是某种社会制度和社会习惯。
❖ 文化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解放不能只在既定的 社会结构和机制中争取平等,因为决定这种 状况的根源在于父权制及其意识形态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在文化批判领 域中的延伸。
(3)Betty 从女性的家庭角色展开结构和批评,她指出,男女 之间兴趣和能力的差别都不是天生的,是教育造成的,至少 是被夸大了。
(4)布鲁斯从男女之间的差异性来论证男女平等。她指出, 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进行理性思考,因而完全有资格占据高 职位的工作。
二、权利和机会同等论
(1)女权主义者关注不公正的法律和教育机制,主张 纠正这些不公正。她们认为女性之所以显得智力低主 要是缺少教育机会,受压迫也是缺少机会和教育。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提出的“人权”观念,已潜在地包 涵女性人权因素;“人人平等”包括“男女平等”。
❖ 最初“男女平等”思潮主要由男性先行者们策动和领导的, 如彼特拉克、薄迦丘、蒙田、乔叟等
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
❖ 女性主义对政治权利的诉求: ❖ 18世纪末知识女性和中产阶级女性首先诉求平等权
即公民权。 ❖ 19世纪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妇女解放运动。 ❖ 19世纪中后期政治女性主义思潮和运动达到高潮。 ❖ 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特点在于对政治权力的诉求。
Feminist Theories
By 赵晓彩
Outlin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女性主义批评三个浪潮
女性主义四大流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导论
❖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 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的主张;
❖ 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 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其研究
❖ 她的出现标志着女性主义从 “初潮”滑向“二潮”的历 史时刻。
西蒙·德·波伏娃
❖ 《第二性》是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 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意志、智慧的一本书, 被誉为女人的“圣经”,成为西方女人必读之书。书中提 出:“一个人之所以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 的”。即,女人不是先天的,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 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女人被降低为男人的附属品, 她们放弃了作为人的独立自主性,成为第二性。
第三浪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流派)
❖ 时间:20世纪80/90年代,产生于美国。
➢ 欧美女性主义被指责为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精英的 意识形态,受到来自同性恋、第三世界理论主体、 生态主义和其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攻击。
➢ 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赋予女性主义新的机 遇。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多元化时代
女性主义三个阶段的特征
❖ 代表人物: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 Marry
Wollstonecraft), 米尔(John Stuart Mill),Betty Friedan,布鲁斯等。
主要观点
一、理性和能力等同论
(1)女性和男性具有相同的理性,理性是公民资格的基础。
(2)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女性的屈从地位是早期的历 史野蛮时代的产物,是一群人压迫另一群人的结果,女性的 能力看上去比男性低,是长期的社会压迫和错误教育的结果, 是压抑一方激励另一方的结果。
按照玛丽·伊格尔顿(Mary Eagleton)的说法,伍尔夫是” 当代[女性主义]争论开创之母”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 重要理论: ①她肯定女性文学传统,认为女性文学有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
特题材、语言和风格,但是女性文学传统由于收到父权制权 威的压抑而表现出被迫中断和不具有连贯性等特点。这初步 显示了批评家对男性中心文学史的不满; ②她深入剖析了女性文学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现实根源, 即经济不独立。她用社会学的批评方法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妇 女创作才能的压抑; ③她提出“双性同体”思想。她认为没有纯粹的男人和女人, “双性同体”才是理想的人格形象,双性的和谐是文学创作 最理想的状态。这一思想是对男女二元对立观念的解构,也 显示了对男性中心的单一标准的抗议。
❖ 代表人物:费尔斯通,米丽特,伊利格瑞, 凯瑟琳等
主要观点
❖ (一)改变生育机制论
女权主义者最初认为,要铲除性别 压迫就必须先铲除其生理基础,只有消除生 理差异才能进而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性 别歧视。提出要建立以妇女的生活经验和身 体经验为基础的亚文化对女性采取必要的保 护性措施
主要观点
(二)父权制压迫理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 伍尔夫的主要贡献:她认识到性别、身份是 一种社会建构,能够受到挑战和发生形变,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她一直探索的主要是女 性作家面临的问题。
西蒙·德·波伏娃
❖ 西蒙·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 名作家,当代最负盛民的女 性主义者。
伊莱娜·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
❖ 观点:虽然不存在固定的、固有的女性的性或女性想象力, 但毕竟女性写作与男性写作之间有深刻的差异,而整个写 作的传统都被男性批评家忽视了:”女性传统丧失的大陆正 像大西岛一样从英国文学的海洋中升起来了”。她把这个 传统分为三个阶段。①“女性的”阶段(feminine,18401880),包括了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和乔治·艾略特,这一 阶段,女作家模仿并内化主导的男性审美标准,该标准要 求女作家人人都是淑女。②“女性主义的”阶段 (feminist,1880-1920),包括了伊丽莎白·罗宾斯和奥利 弗·施莱娜等激进的女性主义女作家,她们抗议男性价值, 鼓吹就爱努力分离主义的独立乌托邦和妇女参政的姐妹团 体。 ③“女子”阶段(female,1920年以后),这一阶段继 承了前两个阶段的特点,在一个自我发现的时期,发展出 一种特别的女子习作和女子经验。
❖ 阿里逊·莱特:“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务是 披露‘性别歧视’,在每一个文学文本里以 不同的力量予以展示。”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发 生文化转向的标志之一。
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
❖ 女性主义是针对妇女不平等和两性伦理问题所发起的思潮或 运动。
❖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缘起,可追溯到中世纪,贵族妇女和女 修士在其著述中讨论女性和圣母所象征的慈悲与爱欲精神。
❖ 此书充塞着初潮阶段的“物质主义”,但它也认识到两性之 间在利益上有广大的不同,并严厉抨击男人在生理、心理与 经济是那个对女人的歧视,从而昭示了二潮女性主义的到来。
❖ 她分析了法国五位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她认为这些男最 佳虚构了女性形象是虚假的关于“女人的神话”。她关注男 性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做法为后来的女性批评提供了极好的范 例。
经济制度。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 权文化的基础上的,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 平等社会,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以此来消除性别歧视。
评价
❖ 激进的女权主义以一种新的社会视角来解释 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理论, 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是女权主义流派中唯 一一个将矛头指向男性的理论。但由于过于 关注女人本身,忽略了对妇女受压迫的社会、 历史、经济层面的分析批判,强调男女对立 的一面,没看到男女的同一性。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
伊莱娜·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
❖ 《她们自己的文学》
❖ 肖瓦尔特勾勒出女性作家的文学史;同时由 生产出了一种文学史,表明她们的物质的、 心理的、意识形态的决定因子的形构;还提 出了一种(与女读者相关的)女性主义批评 以及(与女作家相关的)女批评家 (gynocritics).
(2)强调女性必须要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 会,进入公共领域活动,同时男女应该共同承担家务。
三、女性个人奋斗论
(1)不主张对女性实行保护性立法
(2)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男女都应该拥有同等的竞争 机会,她们认为如果女人得到了和男人一样的竞争机 会,她们将会成功,她们不太看重社会结构因素对于 妇女的影响,而认为社会障碍是可以被个人的努力和 政府的干预所克服的。
未触及社会的本质和父权制的核心 (4)单纯依靠女性个人的努力去改变,忽略了女性
的不利地位和群体行动的重要性。
激进的女性主义
❖ 激进的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张革命而非改良。关注生理性别、社会性 别和生育问题;女性问题源于父权制度及其 文化。不仅要推翻父权制的法律和政治结构, 而且需要铲除父权制的社会和文化制度。
女性主义批评三个浪潮
❖ 进入19世纪后,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封建 社会文化对人类精神的束缚逐渐松动。在这 种社会背景下,妇女要求在家庭中具有同男 子相等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女权运动开始 萌芽
第一次浪潮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权(妇女解放)运动
➢ 焦点一:为女性争取选举权 ➢ 焦点二:女性应该受教育 ➢ 焦点三:女性就业问题 (但女性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女
第二次浪潮
❖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 (也有观点认为持续到80年代)
➢ 目标: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男性权力。 ➢ 运动基调:消除两性差别
❖ 标志:1963年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出版的 《女性主义的神秘》
❖ 代表人物: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伊莱 娜·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
性文学处于一种自在自为状态) 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 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 主义的先锋。她在1929年出版的 重要著作《一间自已的房子》 (A Room of One’s Own)为女 性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眼于男女社会权利的平等。 ❖ 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
义,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意 思。
导论
❖ 女性主义批评首先是一种以妇女为中心的批 评。其次,批评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 一:具有纯粹的文本批评意义,即通过对具 体的文本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 视和女性意识的内容;其二:具有社会批评 的意义,即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究,批评不 平等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