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780ca2d453610661ed9f4a3.png)
政府公共关系实践取得的实效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Government PR
重视民意广泛沟通体现公众至上 惩治腐败依法治国塑造廉洁形象 多办实事兑现承诺树立公仆形象 宣传模范英雄弘扬政府正义形象 全面发挥公关功能建设地方形象 检测趋势、协调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提出”八荣八耻”,推动和谐社建设
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取得的成果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Government PR
以政府为公关主体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 已经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两个方面: ——
• 从广义上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指政府本身的公关(简称政府公关),即政府 公共关系,它是各级政府为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能, 在公关思想指导下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互相沟通、 了解、适应,以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支持度。 ——指企业的政府关系(简称政府关系),就是指 企业政府关系,即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双赢”,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建立、维持和 促进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
政府公共关系 Government Public R • 参考文献
综述 Overview
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 政府领导对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重视 政府公共关系实践取得的实效 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取得的成果 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问题 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议
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the Government PR
行政领导对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重 视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R
各级政府领导对公共关系的主要体现在以 下四方面: ——国家高层领导的讲话中对公共关系的关 注 ——地方政府领导公关意识的增强 ——专门研究政府形象的机构的设立 ——政府公共关系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必要条件
10.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10.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440d9c23aaea998fcc220ed7.png)
�二、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 �(一)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全局 �1. 1.坚持统筹全局 坚持分层运作 �2. 2.坚持分层运作 坚持动态协调 �3. 3.坚持动态协调 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 �4. 4.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
�(二)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 内部协调模式 �1. 1.内部协调模式 外部协调模式 �2. 2.外部协调模式 纵向协调模式 �3. 3.纵向协调模式 横向协调模式 �4. 4.横向协调模式
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3 1
政府公共关系 行政沟通 行政协调
2 3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 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 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 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主体的权威性 �1. 1.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公关主体的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 有的公共权力。 �它可以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 性分配,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 和强制性管理。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 �(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 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 �1. 1.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 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 �2. 2.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 �3. 3.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 展的直接动力
对象的复杂性 �2. 2.对象的复杂性 �政府公关的对象包括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传播的优越性 �3. 3.传播的优越性 �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 舆论的绝对主导权;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 络公关成为可能。
政府公共关系ppt课件
![政府公共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8943d8941ea76e58fa0495.png)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
• (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 • 1.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 (要求:理顺政企关系) • 2.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 3.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 的直接动力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
• (二)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 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 善(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 • 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府公
政府机构虽然庞大 复杂,但组织严密, 信息传输网络四通 八达,其信息末梢 延伸到社会的每一 个角落,因此,无 论纵向还是横向传 播,无论上行还是 下行传播,信息都 能畅通无阻,准确 及时到位。
我国大众传媒体制决 定了大众传媒首先是 党和政府的喉舌,要 为传播政府的政策服 务。报刊书籍的出版 发行,广播、电视、 电影的制作播放都由 政府严格管理。政府 可通过传播媒体,从 各个角度大量、反复 地传播某种信息,加 强公众印象,提高公 关传播的效果。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权威性。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狭义主体有两类: 其一是指那些公关性很强的政府机构,如新闻处、外事办、 交际处等。其二是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如政府办公厅的公共关系处。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政府公关主体,相比较企业、社团 等公关主体来讲,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 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同时,政府还有唯一性。同一国家或同一地区政府只有一 个,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
有利于提高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一)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作为客观存在的力量,舆论以赞赏或谴责的方式,对个人货组织发 生独特影响。在行政管理中,公众舆论影响着行政决策及其实施。为 把握舆论动向,避免舆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引导舆论气氛健康发展, 政府公关部门需做大量工作:
政府公共关系知识点
![政府公共关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aa2fffdd3383c4ba4cd21f.png)
书本知识点第一章: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本质属性是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的本质在于追求,一种真正的公共性,即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机构而言,如何在一个平台生更好地与其特定公众不断交流,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达到双赢的局面。
政府的本质是什么?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指挥管理和调控中心,来协调社会关系,达到既定的行政目标政府公共关系的公共性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二章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与社会公众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从而争取达成共识,创造和谐环境公众:公众即与公共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组织.传播: A.信息传递B. 双向交流C. 信息共享公众认知:双向沟通原则:是传者和受者双方相互传递、相互理解的信息互动过程简述政府公共关系与企业公共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成长的六个时期。
简述公共关系和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简述公众之间“良好关系”的特征。
造成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特殊性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有哪些?1 促进公众认知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目标2 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 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第三章阐述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1地方政府政府的意识淡薄2政府公关技巧的缺乏3政府公关亟需专业化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的四个阶段孕育时期(巴纳姆时期)公众受愚弄——形成时期(艾维李时期)公众必须被告知——发展时期(伯尼斯时期)投告知所好——兴盛时期(卡特利普时期)政府和公众之间双向对称中国政府关系的进一步完善1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政府管理透明度的提高,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发展3 政府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增强,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1 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2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必须为市场服务3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第四章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指经过思考对公关本质属性特征作用及活动规律方法等形成系统的认知公关素质:法律道德素质文化与技能素质仪态风度素质公关能力:公关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改善或维持某种公共关系而进行的事件活动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谈谈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中介”性。
政府公共关系电大版
![政府公共关系电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3210fcf705cc17552709e3.png)
政府公共关系电大版1.政府公共关系定义: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1)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惟一性和权威性;(2)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3)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社会性和非赢利性;(4)政府公共关系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3.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1)收信信息;(2)决策咨询;(3)协调沟通;(4)宣传引导;(5)树立形象。
4.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管理的区别(1)二者的对象不同。
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
而政府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
(2)二者的活动范围不同。
行政管理的活动范围极其广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而政府公共关系的活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从事与公众的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和沟通活动,以塑造政府形象、协调关系、提高效率、促进政府部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中心。
(3)二者的手段不同。
行政管理活动依赖政府掌握的国家政权,依照法律、法规开展行政活动和管理活动,一般来说是一种硬性管理。
而政府公共关系只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软性管理手段。
一、政府公共关系在国外的起源和发展1.政府公共关系在国外起源与发展大体分为哪几个时期?三个时期:萌芽时期,产生和成熟时期,繁荣和普及时期。
2.这三个时期都有哪些特点和突出表现?(1)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是古代社会时期,这时的公共关系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政府公共关系,但并不是职业化的、科学的公共关系。
无论是古希腊的诗歌、凯撒的《高卢战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和立宪运动时期的宣传活动,还是19世纪末各政党及政治人物利用报纸为自己张扬、炫耀,都是在为现代的职业公共关系产生酝酿条件。
这时的人们对公共关系的认识也处于模糊状态,对公共关系的运用缺乏自觉性、系统性及道德性等。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意义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99bf1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e.png)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意义及价值政府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和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词是由英⽂“Public Relations”翻译⽽来的,中⽂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实际上也是⼀种管理的过程,它需要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各种⾏动⽅案,提⾼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原理在政府⾏政管理中的运⽤。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从静态的⾓度来看,是指以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以⼴⼤的社会公众为客体的⼀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度来看,是政府为了有效地进⾏管理,⼴泛地与公众进⾏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持,树⽴良好的政府形象⽽开展的⼀系列活动。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个分⽀,都是组织通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持,从⽽树⽴良好组织的组织形象的⼀个过程。
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个分⽀具有其⼀定的特殊性:1、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是从独⽴分化出来的⼜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
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极⼤的权⼒,具有权威性。
在⼀般情况下,同⼀个国家或同⼀个地区只有⼀个政府,它往往处于独⼀⽆⼆的位置。
2、客体的复杂性。
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机构。
以⼀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结合在⼀起的社会公众,⼜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有各⾃的特殊利益。
因此,政府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关活动,重视和加强与各类公众的呼声,及时向公众报告政府在怎样满⾜这种期望,正确周详地解释政府出台的政策⽽后做出的⾏政⾏为,根据公众的需求不断改善政府的各项⼯作,树⽴全⼼全意为⼈民服务的良好的形象。
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4412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4.png)
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互动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政府形象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政府公共关系案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某市政府计划在市区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和能源供应问题。
然而,这一计划引发了市民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焚烧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和舆论质疑。
市政府面临着如何处理与市民的关系,如何改善公众对焚烧厂的认知和态度等挑战。
分析与应对:首先,政府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市民的关切和质疑,向市民公开焚烧厂的环保设施和技术指标,提供权威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报告,消除市民的疑虑和误解。
同时,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公开讲座,向市民解释焚烧厂的环保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增强市民对焚烧厂的认知和了解。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民参与的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市民代表和社区代表参与焚烧厂的规划和决策过程,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市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形成政府与市民的共识和共同努力。
再者,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对焚烧厂的宣传和解释,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市民传递焚烧厂的建设意义和环保效益,提高市民对焚烧厂的认同度和支持度,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
最后,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和危机公关预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抗议活动和舆论质疑,加强对焚烧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安全管理,保障市民的利益和安全,赢得市民的信任和支持。
结语:以上就是针对政府公共关系案例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危机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市民进行沟通和互动,增强政府与市民的互信和认同,实现政府形象的正面塑造和政府决策的有效落实。
希望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公共关系工作,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政府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政府公共关系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7caa7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9.png)
政府公共关系心得体会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关系。
在现代社会,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为政府需要通过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增强其形象、提高公众认同度,从而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责任。
我有幸参与了某地政府的公共关系活动,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关键在于沟通。
政府需要与公众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反馈,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举办座谈会、召开听证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以便深入了解公众的想法和诉求。
同时,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我们可以更广泛地与公众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些渠道,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公众的声音,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的关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其次,政府公共关系工作要注重互动和参与性。
在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和听取公众的意见。
我们常常组织民意调查、征集公众建议等活动,以便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制定更科学和合理的政策。
此外,政府还要积极倾听公众的声音,尊重并回应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公众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和尊重。
通过这种互动和参与,政府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也能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再次,政府公共关系工作要倡导公众参与社会事务。
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社会事务,使公众成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我们常常举办各类志愿者活动、公益宣传活动等,鼓励公众参与其中,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度。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能够有效地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政府公共关系工作要注重创新和适应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调整和完善。
政府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新兴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同时,政府还需要关注公众关注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和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
政府公共关系——期末名词解释
![政府公共关系——期末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602404a804d2b160b4ec045.png)
政府公共关系:政府与社会各界良性互动,以塑造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政府常态公共关系:政府在日常状况下,应用公共关系的方式方法,开展宣传、教育、推广政策扥塑造形象和引领社会的活动。
理念: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政府行为系统:是理念系统的外化和表现,即通过政府的政策、行为来传播政府的理念,使之得到内部公众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视觉系统:是政府形象的视觉展现,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环境、办公用品、出版物等载体向公众准确清晰传达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理念与行为特征,以方便公众使用公共服务和配合政府管理。
政府内部公众:政府组织内部各机构及其成员。
政府全员公关:政府内部的全体人员,无论各自工作内容的内容与性质如何,都应具有基本的公共关系意识,关注政府的公共关系工作,并且自觉按照公共关系的要求指导规范自身行为和履行公务。
国内社会公众:指不固定与组织机构或工作岗位的政府公共关系对象,即去除了工作岗位性质的公民个人。
国际公众:包括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本国以外的公众以及本国在外长期居住的公众。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政府为公布有关重大新闻而举办的,邀请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站等媒体的新闻记者和相关人员出席,发布消息,回答提问的一种有效公关形式。
政府公益广告:是指政府借助印刷媒介物的某些篇幅或电子媒介上的时间、空间,以语言、图像扥多种形式,传播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劝告、引导并规范公众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某种行为或树立某种观念的宣传活动。
参观活动:是政府向外部公众开放,让他们观察和了解政府的机构设施、运作流程、工作成果等各方面状况的一种活动。
节事活动:是指城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包括节日、庆典,地方特色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会议,以及何种文化、体育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
传播媒介:传播者用于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
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2c565333687e21af45a97d.png)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对公众关系的开发、疏通、建立、维持、协调、发展、是政府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任务。
主要涵义包括:1.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即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流通的管理。
2.政府的公众舆论管理,为政府组织营造一个适宜和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是政府公众关系管理的重要职责。
3.政府的公众关系管理,是政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制约着政府组织目标、政策和行政行为的成败。
4.政府的公众形象管理,即政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信誉度。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一)主体的权威性,包括1.公共关系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是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府公关工作的职能部门。
2.以公关命名的政府的机构,即把公关作为一项专门化的管理职能独立出来,产生了统一执行各项职能的专职政府公关机构。
(二)客体的复杂性政府的客体,即政府公关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是机构内部的一切工作人员)和外部公众(泛指政府所面临的广大的社会公众)。
(三)目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1.促进公共关系的认知是政府公众关系的首要目标2.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四)传播的优越性,集中表现在:1.政府掌握了大量的传播工具。
2.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五)性质上的民主性。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要求政府相应强化公共关系的职能,以适应社会关系的转型。
2.政企分开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1>政企分开并不意味着政企完全割断联系,只不过管理的性质已发生变化:由过去垄断支配式管理变为平等服务性质的管理。
<2>从政府公关的角度讲,企业已经由内部公众变为外部公众,其关系具有平等性。
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d3f6f8a33d4b14e84246815.png)
六、案例与分析
❖ 一、华南虎事件
❖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 虎,并公布是在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 村民周正龙拍摄到了一张野生华南虎的照片,最后 这张照片被认定有假,周正龙以诈骗罪被判处2年6 个月有期徒刑。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镇坪县政府、 陕西省林业厅、 国家林业局处理这次事件的角度谈谈此案例涉
❖ (一)主体的权威性 ❖ (二)客体的复杂性 ❖ (三)目标的独特性 ❖ (四)传播的优越性 ❖ (五)性质上的民主性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任务和原 则
❖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 1.决策咨询职能,主要有政府形象咨询、政 府心理咨询、领导决策咨询等内容。
❖ 2.信息交流职能,主要表现在决策形象、管 理水平和效果的信息交流、领导者形象信息 交流等方面。
❖ 危机公关需要遵循五个原则 :一是承担责任原则, 二是真诚沟通原则,三是速度第一原则,四是系统 运行原则,五是权威证实原则。我们认为,只要政 府做到了这五个原则, 在危机出现以后, 与公众 真诚沟通, 迅速采取行动, 敢于承担责任, 一定 会树立负责任的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的公关形象。
二、汶川地震
❖ 5·12”汶川大地 ❖ 震,使我国政 ❖ 府和人民遭遇 ❖ 了一场前所未 ❖ 有的严峻考验。 ❖ 中央和地方政 ❖ 府在这场突发 ❖ 性自然灾害发 ❖ 生后所采取的 ❖ 一系列果断有效的举措,让世人看到了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机制的健全和
❖ 当华南虎事件一再升温却迟迟没有定论的时候,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国家林业局被公众寄予了给出 权威声音的期望,但一直没有得到正面答复。
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5c13a0cbb68a98271fefa41.png)
1.了解舆论
2.引导舆论
3.回应舆论
例如:非典时期政府公关的反应
4.完善舆论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 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
减少隔阂
减少猜忌
提高行政管 理透明度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三)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 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
可开展: 1. 社会协商对话。 2. 公众咨询活动。 3. 政府机构开放接待日。 4. 推动政府上网工程建设。(网上评议政府)
要做超前研究,把握公众需要的脉搏
从内部来讲,主要是做公务员的信息沟通。
四、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
(一)民意测验
政府每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或措施出台前,都应 通过民意测验了解公众的基本态度和意见,为决 策提供更充实可靠的根据。
民意测验是政府公关调查中应用最广的方法, 其基本步骤是:确定调查目标和方案、拟 定问卷、确定调查人口总体、抽样、征询 意见、整理资料数据、拟定调查报告。
• 我国政府的反应速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应急速度快。在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 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解放军 总参谋部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
• 信息披露速度快。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就发布消息:四川汶川 发生7.8级强烈地震。紧随其后,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的头条都有这 些消息,让全国人民对异常情况有了及时和全面的了解。
政府这种权威性和唯一性决定政府在公共关系活动 中地位的优越性。
2、对象的复杂性
• 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 沟通与传播的公共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 外部公众两个方面。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 政机构内部的一切人员;外部公众泛指政 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
《政府公共关系》PPT课件 (2)
![《政府公共关系》PPT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782700a67fd5360cbb1adb5b.png)
(二)主体的特殊性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特殊性表现在:首先,政府拥 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它可以制定政策,颁布法令, 垄断并合法地使用暴力。这些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望尘 莫及的。其次,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国家 或地区不可能出现几个政府。政府的独占性使其超然于其他 任何社会组织之上,并且不受竞争规则的制约。
(6)我国政府有关当局与香港一家有影响、有 信誉的公共关系公司合作在日本的广岛举办了和 平利用原子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览会,宣传核知识和我们对核 的一贯态度。
通过以上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一场反对 修建大亚湾核电站的轩然大波终于平息了。
案例思考
1.面对失实或部分失实的不利舆论时,社会组织应如何应对?
(二)政府与国家审判机关的关系 1.工作上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2.接受人民法院对政府实施的法律监督
(三)政府与国家检察机关的关系 1.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法律监督关系 2.自觉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检察 3.进行法律咨询,改进政府工作
四、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1.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 2.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 3.为企事业组织服务
四、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
(一)是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 (二)是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三)是建立良好的国际交往环境的重要手段
五、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二)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 (三)局部发展阶段(20年代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末) (四)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现在)
(1)协调沟通政府内部领导者和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 (2)协调沟通政府内部一般公职人员相互间的关系 (3)协调沟通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a086f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简答题1、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答: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政府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2、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涵义包括:(1)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即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流通的管理。
(2)政府的公众舆论管理,为政府组织营造一个适宜和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是政府公众关系管理的重要职责。
(3)政府的公众关系管理,是政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制约着政府组织目标、政策和行政行为的成败。
(4)政府的公众形象管理,即政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信誉度。
3、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1)主体的权威性(2)客体的复杂性(3)目标的独特性(4)传播的优越性(5)性质上的民主性。
4、简述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有利于维护转型社会秩序的稳定5、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答:(1)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即政府公共关系在政府活动中担当的基本原则和具有的功能作用,规定着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2)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有六大要素,即决策咨询职能,主要有政府形象咨询、政府心理咨询、领导决策咨询等内容;信息交流职能,主要表现在决策形象、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信息交流、领导者形象信息交流等方面;舆论引导职能;沟通协调职能;形象塑造职能;公众服务职能。
6、简述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答: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是: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呼声,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提高政府行政管理透明度,密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吸引公众参政义政,在公众心目中树立“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7、我国政府公众关系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哪些?答:(1)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沟通职能,大力推进企业改革。
公共关系学第9章 政府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学第9章 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114b1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2.png)
如果说前两个步骤是为政府处理事故、扭转在公众中负面形
象做铺垫、做准备的话,那么实施对策,化解危机,就真正进 入了行动阶段。
第九章 政府公共关系
9
思考题:
1.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与特点是什么? 2.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3.政府公共关系的方式。
政府公关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它不仅在性质上根本不 同于各种经济、文化组织,而且也不同于其他政治组织。 (三)公关客体的特殊性 (四)公关手段的特殊性
第九章 政府公共关系
9
与其他组织的公关工作相比,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条件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政府拥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 2.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着大众媒介 3.政府拥有严密而迅速的组织传播 4.政府公共关系经常综合、交叉使用各种传播渠道、传播手 段和信息载体 政府的许多政策都是先采取文件形式实施内
人际交往而开展的一种公关方式。 四、防御型公关方式
防御型公关方式,又可称为危机管理型公关活动,是指政府 针对自身情况或外部情况,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 定出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有条不紊地将危机化解, 重新恢复良好形象和信誉的一整套机制。 五、矫正型公关方式
矫正型公共关系活动,又称为补救型公共关系,或危机处理
型公关,是指政府对已经发生的影响到公众关系或利益的问题, 采取正确对待及时纠正妥善解决的一种公关方式。
第九章 政府公共关系
9
矫正型公关方式的工作程序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构成: (一)深入现场,了解情况
这是政府进行矫正型公关的第一步,也是中外政府成功处 理事故的共同特点。 (二)分析情况,寻找对策
政府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政府公共关系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1a15f4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6.png)
政府公共关系名词解释政府公共关系(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简称GPR)是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关系。
它是一种公共政策塑造和传播的手段,通过开展有效的沟通活动,政府可以获取公众的支持和理解,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更好地推动社会稳定与发展。
政府公共关系的目的在于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和决策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和福祉。
而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支持则是政府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建立双向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政府需要及时将政策信息传递给公众,解答公众关切,同时也需要倾听公众的声音和需求,及时反馈和修正政策。
只有通过公众舆论的有效引导和公众参与的广泛推动,政府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政府公共关系包括多种形式和手段。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媒体报道来传递政策信息。
政府与媒体的合作和互动非常重要,媒体可以将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传递给公众,并引导公众对政策问题进行反思和辩论。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开展听证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解答公众疑虑,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传媒手段,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并主动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例如,社会调查和民意调查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公众的态度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政策。
另外,舆情分析和危机公关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保持信息透明和公众信任。
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和实践正逐渐成为现代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总之,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方式。
通过建立双向有效的沟通机制,政府可以更好地传递政策信息,解答公众关切,倾听公众声音,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效果。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意义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ba952bfd1f34693daef3e58.png)
政府公共关系概述(一)公共关系和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它需要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原理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以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以广大的社会公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政府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广泛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都是组织通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树立良好组织的组织形象的一个过程。
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1、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是从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
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国家或同一个地区只有一个政府,它往往处于独一无二的位置。
2、客体的复杂性。
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机构。
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公众,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因此,政府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关活动,重视和加强与各类公众的呼声,及时向公众报告政府在怎样满足这种期望,正确周详地解释政府出台的政策而后做出的行政行为,根据公众的需求不断改善政府的各项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的形象。
3、目标的独特性。
政府公共关系目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政府公共关系主要方式8点
![政府公共关系主要方式8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e54b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c.png)
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形象,洞察公众情绪,了解公众期望,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政府公共关系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一、官方新闻发布会:以新闻发布会为主要形式,实现政府有效沟通。
官方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向媒体及专业人士宣传信息的重要窗口,通过发布会可以让政府把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更快更有效地传达给社会,从而实现政府和公众的有效沟通。
二、媒体采访:采访是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交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通过专业采访,把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以最真实的形式传达给公众,有效把政府的思想和政策传播给公众,解答公众的疑问,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三、网络宣传:网络宣传是政府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传播政府的信息,把政府的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传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有效解决社会困难,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政府宣传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使政府的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更好地贯彻落实,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五、政府发言人:政府发言人是政府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负责政府的宣传工作,有效地传播政府的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政府的信任度。
六、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政府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可以了解公众的需求,洞察公众的情绪,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七、政府官网:政府官网是政府有效沟通的重要窗口,可以有效把政府的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传播到社会,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八、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公益性活动,把政府的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传播到社会,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政府公共关系主要有官方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网络宣传、大众传播、政府发言人、社会调查、政府官网、公共关系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把政府的政策、活动及政府的工作成果传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
答: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政府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2、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涵义包括:
(1)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即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流通的管理。
(2)政府的公众舆论管理,为政府组织营造一个适宜和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是政府公众关系管理的重要职责。
(3)政府的公众关系管理,是政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制约着政府组织目标、政策和行政行为的成败。
(4)政府的公众形象管理,即政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信誉度。
3、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1)主体的权威性
(2)客体的复杂性
(3)目标的独特性
(4)传播的优越性
(5)性质上的民主性。
4、简述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有利于维护转型社会秩序的稳定
5、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答:(1)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即政府公共关系在政府活动中担当的基本原则和具有的功能作用,规定着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2)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有六大要素,即决策咨询职能,主要有政府形象咨询、政府心理咨询、领导决策咨询等内容;信息交流职能,主要表现在决策形象、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信息交流、领导者形象信息交流等方面;舆论引导职能;沟通协调职能;形象塑造职能;公众服务职能。
6、简述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答: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是: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呼声,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提高政府行政管理透明度,密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吸引公众参政义政,在公众心目中树立“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7、我国政府公众关系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哪些?
答:(1)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沟通职能,大力推进企业改革。
(2)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疏导协调职能,缓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3)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交流和形象评估及塑造职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4)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舆论引导职能和传播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5)发挥政府国际公关职能,塑造开放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8、政府公共关系原则有哪些?
答:政府公共关系原则指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中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由政府公共关系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
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主要有:
(1).公众利益至上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性质和特点的显著标志,又是我国政府公关工作所奉行的首要原则。
(2).真实公开原则,前提是传播的信息必须准确真实。
首先要做到政府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内容要真实,过程要公开。
还要做到在收集、了解公众的意见要求、愿望时,获取信息力求真实、准确和全面,在真实、概括中求效率。
(3).科学指导原则,是指政府在开展公关活动中必须接受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4).整体统一原则,是指政府公关部门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要求从政府的整体系统、整体利益和整体效应出发,使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形成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良好形象;其内容包括:政府所涉及的一切与社会公众关系,都是政府公共关系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公共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公关职能部门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
9、简述政府领导者树立良好形象的主要内容。
答:(1)要树立政治立场坚定的形象
(2)要树立廉洁奉公的形象
(3)要树立团结民主的形象
(4)要树立勤奋务实的形象
(5)要树立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形象
10、简述政府领导者塑造形象的重要性。
答:(1)领导者的良好形象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综合性表现(2)领导者个人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
(3)领导者的良好形象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11、简述行政文化的功能。
答:(1)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
(3)凝聚功能
(4)激励功能
12、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有哪些?
答:(1)造就政府公务人员的价值观念
(2)协调和改善政府内部的人群关系
(3)凝聚功能培养政府内部的家庭式氛围
13、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真实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3)双向沟通原则
(4)政务公开原则
(5)全员公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