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兽医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药理学是兽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动物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所使用的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原理、应用和安全性。

以下是兽医药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是兽医药理学的基础。

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帮助兽医专业人员更好地判断药物的适用性、剂量和疗程。

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是兽医药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兽医专业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情况,以便对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进行合理的调整。

3.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因此,兽医专业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4. 药物的免疫学作用和免疫调节:药物的免疫学作用和免疫调节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复杂问题。

药物可能会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从而影响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疾病治疗。

5.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另外两个重要问题。

药物的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则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排泄和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情况。

兽医药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药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药理学》复习提纲正稿绪论一、药物: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及促进动物生产效能的化学物质。

毒物→药物→食物的关系1.条件 2.剂量二、药理学:研究药物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

三、(1)《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书,载药365种,其中有不少流传至今,如人参、甘草、当归、麻黄、大黄,历代对本书均有修订、增补,使之愈臻完善。

(2)《新修本草》唐朝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修订,收载药物共9类844种,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3)《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编撰,是我国本草书中最重要的巨著,被译成七国文字,广为流传。

(4)《元亨辽马集》喻本元、喻本亨共著兽医著作,是我国最早的兽医著作,收集药物400余种,方400余条。

药动学一、药物的转运1.被动转运:简单扩散(脂)、滤过(水溶扩散)、载体运输特点:高浓度→底浓度不需消耗能量2.主动转运:药物分子或离子由低浓度或低电位差向高浓度或高电位差进行转运,此转运需载体的协助。

特点:递浓度差,需消耗能量,需载体的协助3.膜动转道:胞饮、胞吐4. 跨膜转运的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胞饮/吞噬作用,离子对转运二、药物的吸收吸收: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途径:消化道吸收:内服、混饲、混饮、舌下给药、直肠给药。

注射给药:iv(静脉注射)、im(肌肉注射)、ip(腹腔注射)、ih(皮下注射)呼吸道吸收:吸入影响因素:理化性质、首过效应、吸收环境三、药物的分布:药物从血液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四、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能发生的结构变化,生成便于排出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部位:肝脏过程:第一期反应:氧化、还原、水解第二期反应:结合主要酶:肝微粒体酶系使酶活性增强的药物:苯巴比妥类、利福平、酒精使酶活性减弱的药物:异烟肼、四氯化碳、氯霉素五、排泄:药物在机体分布代谢后,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

途径:肾脏、胆汁、呼吸道、腺体等。

兽医药理学复习汇总(全)

兽医药理学复习汇总(全)

兽医药理学复习汇总兽医药理学复习汇总第一章 绪言及总论一、选择题一、选择题、药效学是研究:1、药效学是研究:、药物的疗效A、药物的疗效、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B、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影响药效的因素D、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作用规律E、药物的作用规律标准答案:C 、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2、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B、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C、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D、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E、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标准答案:A 、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3、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药物的作用及原理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C、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D、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标准答案:E 、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4、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毒性较大A、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B、副作用较多、过敏反应较剧C、过敏反应较剧、容易成瘾D、容易成瘾、以上都不对E、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B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5、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治疗作用A、治疗作用、后遗效应B、后遗效应、变态反应C、变态反应D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E 、副作用、副作用标准答案:E 6、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B 、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C 、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D 、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E 、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标准答案:A 7、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 A 、兴奋剂、兴奋剂B 、激动剂、激动剂C 、抑制剂、抑制剂D 、拮抗剂、拮抗剂E 、以上都不是、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B 8、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A 、药物的作用强度、药物的作用强度B 、药物的剂量大小、药物的剂量大小C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水分配系数D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 、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标准答案:E 9、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B 、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D 、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E 、以上都不对、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A 10、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A 、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B 、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C 、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D 、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E 、保持不变、保持不变标准答案:A 、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11、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保持不变E、保持不变标准答案:C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1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B、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D、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E、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标准答案:C 、药物的常用量是指:13、药物的常用量是指:、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A、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B、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治疗量C、治疗量、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D、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以上均不是E、以上均不是标准答案:C 、治疗指数为:14、治疗指数为:A、LD50 / ED50 B、LD5 / ED95 C、LD1 / ED99 之间的距离D、LD1~ED99之间的距离、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标准答案:A 、安全范围为:15、安全范围为:A、LD50 / ED50 B、LD5 / ED95 C、LD1 / ED99 之间的距离D、LD1~ED99之间的距离、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标准答案:E 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16、氢氯噻嗪100mg与氯噻嗪1g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A、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10倍B、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嗪的10倍C、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D、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氢氯噻嗪的效能与氯噻嗪相等E、氢氯噻嗪的效能与氯噻嗪相等标准答案:B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17、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抑制作用A、抑制作用、副作用B、副作用、毒性反应C、毒性反应、变态反应D、变态反应、致畸作用E、致畸作用标准答案:BCDE 、受体:18、受体:、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A、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B、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数目无限,故无饱和性C、数目无限,故无饱和性、分布各器官的受体对配体敏感性有差异D、分布各器官的受体对配体敏感性有差异、是复合蛋白质分子,可新陈代谢E、是复合蛋白质分子,可新陈代谢标准答案:ABDE 、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19、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消耗能量,无选择性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标准答案:A 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20、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A、1% B、0.1% C、0.01% D、10% E、99% 标准答案:C ,则此药在尿中:21、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排泄速度并不改变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标准答案:D 、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22、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E 、以上都不对、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B 23、吸收是指药物进入:、吸收是指药物进入:A 、胃肠道过程、胃肠道过程B 、靶器官过程、靶器官过程C 、血液循环过程、血液循环过程D 、细胞内过程、细胞内过程E 、细胞外液过程、细胞外液过程标准答案:C 24、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A 、舌下给药后、舌下给药后B 、吸人给药后、吸人给药后C 、口服给药后、口服给药后D 、静脉注射后、静脉注射后E 、皮下给药后、皮下给药后标准答案:C 25、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A 、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 、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 、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 、易化扩散转运、易化扩散转运E 、胞饮的方式转运、胞饮的方式转运标准答案:B 26、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A 、外用、外用B 、口服、口服C 、肌内注射、肌内注射D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E 、皮内注射、皮内注射标准答案:C 2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 、是永久性的、是永久性的B 、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C 、是可逆的、是可逆的D 、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E 、促进药物排泄、促进药物排泄标准答案:C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28、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物作用增强A、药物作用增强、药物代谢加快B、药物代谢加快、药物转运加快C、药物转运加快、药物排泄加快D、药物排泄加快、暂时失去药理活性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标准答案:E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29、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药物的活化A、药物的活化、药物的灭活B、药物的灭活、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药物的消除D、药物的消除、药物的吸收E、药物的吸收标准答案:C 、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30、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毒性减小或消失A、毒性减小或消失、经胆汁排泄B、经胆汁排泄、极性增高C、极性增高、脂/水分布系数增大D、脂/水分布系数增大、分子量减小E、分子量减小标准答案:C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3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单胺氧化酶A、单胺氧化酶酶系统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辅酶ⅡC、辅酶Ⅱ、葡萄糖醛酸转移酶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水解酶E、水解酶标准答案:B 、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32、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慢A、起效快慢、代谢快慢B、代谢快慢、分布C、分布、作用持续时间D、作用持续时间与血浆蛋白结合E、与血浆蛋白结合标准答案:D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33、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 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 、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标准答案:E 34、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A 、代谢、代谢B 、消除、消除C 、灭活、灭活D 、解毒、解毒E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标准答案:B 35、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A 、所有的药物、所有的药物B 、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C 、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D 、自胃肠吸收的药物、自胃肠吸收的药物E 、以上都不对、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B 36、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A 、口服吸收迅速、口服吸收迅速B 、口服吸收完全、口服吸收完全C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D 、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E 、属一室分布模型、属一室分布模型标准答案:B 37、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下:A 、8小时小时B 、12小时小时C 、20小时小时D 、24小时小时E 、48小时小时标准答案:C 38、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 、药物消除量恒定、药物消除量恒定B 、其血浆半衰期恒定、其血浆半衰期恒定C 、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D 、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E 、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标准答案:B 39、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B、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时为一室模型D、当n=0时为一室模型时为二室模型E、当n=1时为二室模型标准答案:C ,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40、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1,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0、05LB、2LC、5LD、20LE、200L标准答案:D 的关系为:41、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血浆药物浓度E、k/2血浆药物浓度标准答案:A 、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42、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作用强弱A、作用强弱、吸收快慢B、吸收快慢、体内分布速度C、体内分布速度、体内转化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体内消除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标准答案:E 、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43、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药物作用最强A、药物作用最强、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标准答案:D 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44、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A、2~3次B、4~6次C、7~9次D、10~12次E 、13~15次标准答案:B 45、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A 、静滴速度、静滴速度B 、溶液浓度、溶液浓度C 、药物半衰期、药物半衰期D 、药物体内分布、药物体内分布E 、血浆蛋白结合量、血浆蛋白结合量标准答案:C 46、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A 、每4h 给药1次B 、每6h 给药1次C 、每8h 给药1次D 、每12h 给药1次E 、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标准答案:E 47、简单扩散的特点是:、简单扩散的特点是:A 、转运速度受药物解离度影响、转运速度受药物解离度影响B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C 、不需消耗ATP D 、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E 、可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可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标准答案:ABC 4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 、转运速度受药物解离度影响、转运速度受药物解离度影响B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C 、需要消耗ATP D 、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E 、有饱和现象、有饱和现象标准答案:CDE 49、pH 与pKa 和药物解离的关系为:和药物解离的关系为:A 、pH=pKa 时,[嘿!]=[A-] B 、pKa 即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的pH 值,每个药都有其固有的pKa C 、pH 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D 、pKa 大于7、5的弱酸性药在胃中基本不解离的弱酸性药在胃中基本不解离E 、pKa 小于5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标准答案:ABDE 50、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A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B 、首过效应、首过效应C 、肝肠循环、肝肠循环D 、吸收环境、吸收环境E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标准答案:ABDE 51、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主要有:A 、肝肠循环、肝肠循环B 、体液pH 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C 、局部器官血流量、局部器官血流量D 、体内屏障、体内屏障E 、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标准答案:BCDE 52、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项是:、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项是: A 、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B 、药物体内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 C 、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D 、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 、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标准答案:BCDE 53、药酶诱导剂:、药酶诱导剂:A 、使肝药酶活性增加、使肝药酶活性增加B 、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C 、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D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E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标准答案:ABCE 54、药酶诱导作用可解释连续用药产生的:、药酶诱导作用可解释连续用药产生的:A 、耐受性、耐受性B 、耐药性、耐药性C 、习惯性、习惯性D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E 、停药敏化现象、停药敏化现象标准答案:ADE 55、药物排泄过程:、药物排泄过程:A 、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B 、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C 、脂溶度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脂溶度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D 、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E 、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 标准答案:ACDE 、药物分布容积的意义在于:56、药物分布容积的意义在于:、提示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分布的相对量A、提示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分布的相对量、用以估算体内的总药量B、用以估算体内的总药量、用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C、用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反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及排泄速度D、反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及排泄速度、用以估算欲达到有效血浓度应投给的药量E、用以估算欲达到有效血浓度应投给的药量标准答案:ABCE 、药物血浆半衰期:57、药物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A、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B、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是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的依据C、是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的依据、其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D、其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值无关E、与k值无关标准答案:ABC 、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58、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习惯性A、习惯性、快速耐受性B、快速耐受性、成瘾性C、成瘾性、耐药性D、耐药性、以上都不对E、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B 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59、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对药物的转运能力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对药物的吸收能力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对药物排泄能力C、对药物排泄能力、对药物转化能力D、对药物转化能力、以上都不对E、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D 、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 60、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增强作用A、增强作用、相加作用B、相加作用、协同作用C、协同作用、互补作用D、互补作用、拮抗作用E、拮抗作用标准答案:A 二、思考题二、思考题、那些环节可产生药物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1、那些环节可产生药物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2、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从受体结合的角度说明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

《兽医药理学教学资料》(统一打印)药理学复习资料.doc

《兽医药理学教学资料》(统一打印)药理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总论药物的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2、对症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变态反应;4、继发性反应;5、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二重感染”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商浓度已降到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受体概念: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指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配体:对受体具冇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膜结构: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统称,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

液态镶嵌模型。

药物转运的方式(填空):1.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2)滤过2.主动转运3.易化扩散4.胞饮/吞噬作用5.离了对转运生物转化: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步为结合反应。

微粒体:是内质网在细包匀浆过程屮形成的碎片,还包括有核蛋白体、高尔基复合体,并非一个独立的细胞器,微粒体口J分为粗面和滑面,但滑面中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更强。

•:•联合用药:临床上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药动学相互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药效学相互作用:协同作用(synergism)>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拮抗作用伽tagonism)*体外相互作用: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制成制剂吋,可能发牛提外的相互作用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口J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现象。

第二章消化系统药物/書味健胃药:龙胆(龙胆科植物) 马钱子酊(士的宁)刺激味觉感受器芳香健胃药:陈皮、桂皮、豆蔻、姜、大蒜、辣椒[刺激消化道/抑菌/制酵盐类健胃药:NaCL 、人工盐(卡尔斯泉盐)渗透压/刺消化道粘膜/补充离子,调节平衡助消化药:稀盐酸、稀醋酸、乳酸、胃蛋白酶、乳酶生、胰酶、干酵母打卜充不足/代替疗法,抗酸药:能屮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的弱碱性无机药物。

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 复方氢氧化铝)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呼、澳丙胺太林、止吐药:氯丙嗪、氯苯甲嗪(敏可静)、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舒必利(止吐灵)催吐药:阿朴吗啡、硫酸铜泻药:分类:•容积性泻药(盐类泻药人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等。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包括药效学(Pharmcodynamics)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2、副作用;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作用,是可以预知的。

3、继发性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菌病等,又称为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4、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此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销量)5、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又叫受过消除。

6、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7、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8、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现象,被称为配伍禁忌。

9、化疗三角:使用化疗药防止畜禽疾病的过程中,化疗药物、机体和病原体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10、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指抗菌药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对细菌保持一定的抑制作用。

1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

12、耐药性:细菌对药物敏感度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的疗效降低或消失。

2023年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2023年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1、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 绪论及总论2、药品: 用于疾病诊疗、防止或诊疗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化学物质。

3、毒物: 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物质。

4、兽药:指用于防止、诊疗、诊疗动物疾病, 和有目的地调整动物生理机能物质5、药品运用度: 指药品制剂被机体吸取速率和吸取限度一个度量。

6、药品起源: 药品可分为天然药品、合成药品和生物技术药品, 天然药品包含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抗生素, 合成药品包含多种人工合成化学药品、抗菌药品等, 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药品。

7、剂型: 这些药品原料通常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诊疗或防止, 必需进行加工, 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形式, 称为药品剂型。

8、兽医药理学: 是研究药品和动物机体之间互相作用规律一门学科, 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础理论兽医基础学科。

9、药效学: 研究药品对机体作用规律, 说明药品防治疾病原理, 称为药效学。

10、药动学: 研究机体对药品解决过程, 即药品在体内吸取、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品浓度随时间改变规律。

11、兴奋:机体在药品作用下, 使机体器官、组织生理、生化功效增强效应。

12、克制: 机体在药品作用下, 使机体器官、组织生理、生化功效减弱效应。

13、局部作用: 药品在吸取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作用。

14、吸取作用: 药品经吸取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作用, 又称全身作用。

15、直接作用: 药品对直接接触到器官、组织、细胞作用。

16、间接作用: 由于机体整体性, 会对药品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整, 即为药品间接作用。

17、药品作用选择性: 指药品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一些组织和器官, 对其它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8、对因诊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 主线治愈疾病。

19、对症诊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称对症诊疗, 或称治标。

20、药品不良反映: 和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作用。

兽医药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药理学复习资料

一、药物概念:用于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狭义)请举例说明?广义: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的物质药物≠药品药物=原料药药品=药物供临床使用时存在的形式(片剂、胶囊、注射液、粉剂、颗粒剂——剂型)=制剂一、药物作用A、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1、主要是通过改变机体固有的生理生化功能而产生的。

基本类型有:原有功能的增强:兴奋(Excitation);原有功能的降低:抑制(Inhibition)。

如:呋塞米,利尿;阿司匹林,解热。

2、补充和替代作用。

3、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生存。

D.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不良反应:与治疗无关有时还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前者是治疗所需要的,而后者应尽量减少或避免。

“治病”和“致病”。

治疗作用。

分:1.对因治疗(治本):消除原发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症状的治疗 3.补充疗法(替代):体内营养物质或代谢物质。

对因治疗固然重要,但对症治疗价值亦不可忽视。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在治疗、预防、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或意料之外的的反应。

包括无意或有意的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多种表现:副作用、毒性反应、药源性疾病等)住院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全世界死亡人口中,1/3因用药不当;美国排在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第四大致死人数。

1、副作用: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如阿托(m受体阻断药)唾液分泌下降-口干,抑制瞳孔括约肌-扩瞳,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心率加快,内脏平滑肌松弛-解挛。

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引起。

一般危害较轻微。

停药后可恢复。

2.毒性反应(toxic effect,toxicity)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

对机体功能、形态造成的严重损害。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药物: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动物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生产的各种化学物质。

毒物: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一与药物只是量的差异处方药:凭兽医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药物的转运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吞噬作用、离子对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吸收(进入血液)、分布、生物转化(肝脏)、排泄(肾脏)峰浓度: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的最高点。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的时间消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生物利用度:药物以一定的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全身作用)(2)直接作用()(原发作用)与间接作用()(继发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不符用药目的(1)副反应:在常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量反应。

(2)毒性反应:药物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3)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其本质是免疫反应。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这些药物结合成完全抗原。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为继发性反应。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或混合使用时,可能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结果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气体或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药物的安全指数:5050595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剂量2.剂型3.给药途径4.联合用药与重复用药二、动物方面因素1.动物的种属差异2.生理差异3.个体差异4.病理因素三、饲养管理与环境合理用药:1.正确的诊断和明确的用药指征2.熟悉药物药动学特征3.预期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5.合理的联合应用6.正确处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7.避免兽药残留人工合成抗菌药抗菌谱:抗菌范围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耐药性:是指病原体与化疗药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消失,致使化疗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抗菌药后效应():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将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兽医药理学复习题(严选材料)

兽医药理学复习题(严选材料)

兽医药理学复习题(严选材料)⼀、名词解释副作⽤、不良反应、治疗作⽤、⼆重感染、配伍禁忌、相加作⽤、协同作⽤、拮抗作⽤、量反应、质反应、肠肝循环、量效关系、⾸过效应、消除半衰期、⽣物利⽤度、表观分布容积、⽣物转化;封闭疗法、传导⿇醉、浸润⿇醉、⿇醉前给药MIC、耐药性、化疗指数、抗菌活性、抗⽣素、抗菌谱、轮换⽤药、穿梭⽤药1. 轮换⽤药:指在使⽤抗球⾍药时季节性地或定期地合理变换⽤药,即每隔3个⽉或半年或在⼀个⾁鸡饲养期结束后改换⼀种抗球⾍药。

2. 配伍禁忌: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外配伍在⼀起,引起物理上或化学上的变化,进⽽影响治疗效果甚⾄影响病畜⽤药安全。

3. 量反应:指药理效应的强弱可以数字或量分级表⽰的反应。

4. 封闭疗法:系指将局⿇药注射到患部的周围或其神经通路,阻断病灶部的不良冲动向中枢传导,以减轻疼痛、改善神经营养。

5. 量效关系:在⼀定范围内,同⼀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作⽤也相应地增强或减弱,定量分析与阐明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称之为量效关系。

6. ⾸过效应:指⼝服给药药物在吸收进⼊体循环前经过肝脏代谢,从⽽使得进⼊体循环的药物数量减少的⼀种现象。

7. 质反应:系指药物在⼀定的浓度和剂量下,使单个患畜产⽣特殊的效应,以有或⽆、阳性或阴性表⽰的反应。

8. 肠肝循环:指随胆汁排泄进⼊肠道内的药物,以及部分代谢物因肠道内微⽣物或酶的⽔解⽽释出的药物,通过简单扩散⽅式被肠道吸收,重新进⼊体循环的现象。

9. ⼆重感染:指草⾷动物服⽤⼴谱抗⽣素后,因敏感菌株被抑制,造成肠道菌群间平衡失调,⼀些耐药菌和真菌⼤量繁殖,引起细菌性肠炎或真菌等继发感染。

10. 穿梭⽤药:指在同⼀个饲养期内,换⽤两种或三种作⽤峰期不同的抗球⾍药。

11. 传导⿇醉:将局⿇药注射到某个外周神经⼲或神经丛附件,使其⽀配的区域⿇醉。

12. 耐药性:指病原微⽣物对原先使其抑制或杀灭的抗菌药物,在治疗或使⽤过程中变得不敏感或敏感性降低的⼀种现象。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兽医药理学是兽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动物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兽医学生来说,熟悉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复习要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药物分类、药物代谢、重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兽医学生全面复习兽医药理学。

一、药物分类药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常见的药物分类有以下几种:1.按照治疗作用分类: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寄生虫药等。

2.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包括酚类、胺类、醛类等。

3.按照作用机制分类:包括激素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等。

4.按照给药途径分类:包括口服药、注射剂、外用药等。

熟悉不同药物的分类对于理解其作用机制以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代谢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了解药物代谢的要点对于合理应用药物非常重要。

药物代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吸收:药物被动物体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2.分布: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

3.代谢:药物在肝脏等器官中发生代谢反应。

4.排泄:药物通过尿液、粪便等方式排出体外。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点,对于合理掌握药物的作用时间、药物浓度的调控以及避免药物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兽医药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药物,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常见的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等。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或者杀死细菌。

2.解热镇痛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发热。

3.抗寄生虫药:抗寄生虫药主要用于治疗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跳蚤等。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杀死或抑制寄生虫的生长。

4.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免疫等方面的功能。

执业兽医考试辅导之兽医药理学

执业兽医考试辅导之兽医药理学

考点1:药物的概念和种类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有目的的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

应用于动物的药物统称为兽药,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兽药的使用对象为家畜、家禽、宠物、野生动物、水产动物、蜂和蚕等。

考点2:毒物与药物的区别毒物是指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药物超过一定剂量或用法不当,对动物也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他们的区别仅在于剂量的差别。

药物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有可能成为毒物。

考点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能自行购买并按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考点4:首过效应首过效应是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在到达血液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又称“首过消除”或“首过代谢”。

不同药物的首过效应强度不同,强首过效应的药物的药物可使生物利用度明显降低,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少,若治疗全身性疾病,则不宜内服给药。

考点5: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这些膜的细胞间链接比较紧密,比一般的毛细血管壁多一层神经胶质细胞,因此,通透性差,许多分子较大、极性较高的药物不能穿过此膜进入脑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也不能进入。

出生幼畜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全或脑膜炎患畜,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药物进入脑脊液会大大增多。

胎盘屏障是指胎盘绒毛血流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其通透性与一般毛细学血管没有明显差别。

大多数母体所用药物均可进入胎儿,故胎盘屏障的提法对药物来说是不准确的。

考点6:药物的排泄途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的原型和/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药物: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2.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毒物:是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4.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5.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

6.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7.药效学:药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

8.药动学:药理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指药物代谢动力学。

9.对因治疗: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10.对症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11.副作用: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12.毒性反应:治疗剂量下不出现,仅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体内药物蓄积过多时才出现的反应,毒性反应会引起机体机能或组织结构的改变。

1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机体对药物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出现于过敏体质者,其反应性质与药物效应、剂量无关,但反应程度相差大。

14.继发反应(二重感染) :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15.后遗效应(药源性疾病PAE PALE):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16.半数有效量(ED50):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

17.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剂量。

18.治疗指数(TI):药物的LD50 与ED50 的比值。

19.安全范围:药物的LD5 与ED95 的比值。

20.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21.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又称为首过消除。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兽医药理学》(Veternary Pharmacology)目的与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药物作用特点与应用,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培养初步选药、用药的能力,为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必要的基础。

重点:兽医药理学总论中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理,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各论中各个系统药物的作用机理,常用药物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总论1. 概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3)药物的作用机制3.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转运--药物动力学:(1)药物的跨膜转运(2)药物的体内过程(3)药物动力学的概念4.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药物因素、动物因素、环境因素各论一、外周神经系统药物1. 传出神经药物概述:(1)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2)传出神经系统药的作用方式和分类2. 拟胆碱药(1)拟胆碱药的分类(2)氨甲酰胆碱、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特点、应用(3)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的作用特点、应用3. 抗胆碱药(1)阿托品的作用特点、应用(2)琥珀酰胆碱、箭毒、泮库溴铵的作用特点、应用4. 拟肾上腺素药(1)肾上腺素的作用与应用(2)各种拟肾上腺素药物作用及主要应用比较5. 抗肾上腺素药(1)抗肾上腺素药的分类及作用特点6. 局部麻醉药(1)局部麻醉的概念、作用原理(2)普鲁卡因、丁因利和多卡因的作用特点、应用(3)局麻药的各种给药方法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 全身麻醉药(1)定义、分类、作用机理、麻醉分期(2)吸入麻醉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3)非吸入麻醉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4)复合麻醉的应用2. 镇静药与抗惊厥药(1)吩噻嗪类的作用特点与应用(2)苯甲二氮卓类的特点与应用(3)巴比妥类的作用特点与应用(4)水合氯醛的作用特点与应用(5)抗惊厥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3. 镇痛药(1)定义、作用机理(2)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与应用(3)赛拉嗪、赛拉唑作用特点与应用4. 中枢兴奋药(1)定义、分类、作用机理(2)咖啡因的作用与应用(3)尼可刹米、多普兰的作用特点与应用三、血液循环系统药物1.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咖啡因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上腺素:心脏急救强心苷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 强心苷(1)强心苷的定义、构效关系、药理作用、应用、用法、不良反应、(2)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毒毛花苷K的药理作用3. 抗心率失常药:分类,有哪些代表药4.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1)止血药定义、凝血机理分类及各类主要代表药物的作用:影响凝血因子的凝血药:维生素K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血药:6-氨基已酸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安络血(2)安络血、维生素K的作用特点、应用(3)抗凝血药的作用、应用5. 抗贫血药(1)定义(2)贫血的分类及治疗原则铁制剂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应用四、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健胃药与助消化药的特点与临床使用注意问题(2)止吐药与催吐药的作用特点、应用(3)瘤胃兴奋药的作用特点、应用(4)制酵药与消沫的作用特点应用(5)泻药与止泻药的作用特点应用五、呼吸系统药物(1)祛痰药的定义、机理(2)氯化铵、碘化钾等的作用特点、应用(3)平喘药的分类、代表药及其作用机制六、利尿药与脱水药(1)利尿药的作用机理、分类(2)常用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3)脱水药的作用机理与应用七、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1)生殖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2)子宫收缩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注意事项(3)前列腺素的来源、生理和药理作用、应用八、皮质激素类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九、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1)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应用(2)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十、抗微生物药物1.掌握抗微生物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2.掌握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3.天然青霉素的抗菌谱、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应用4.氨基糖甙类的抗菌谱、机理、不良反应、应用5.四环素类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及应用6.氯霉素的灰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及应用7.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谱及应用特点8.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及应用特点9.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的抗谱与主要应用10.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分类、药动学、药理作用、作用机理、耐药性、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代表药11.抗菌增效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应用12.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作用机理、耐药性、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13.硝基呋喃类的主要代表药物、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14.硝基咪唑类的主要代表药物、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15.抗真菌药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应用、不良反应16.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十一、消毒防腐药1.概念、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2.各类消毒防腐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3.理想消毒防腐药的条件十二、抗寄生虫药1.抗寄生虫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作用机理、应用注意3.阿维菌素类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应用、不良反应4.苯并咪唑类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5.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抗虫谱及毒性6.抗蠕虫常用药物、作用特点、应用、毒性7.有机磷有机氯的主要作用、应用与毒性8.拟除虫菊酯类的作用特点、应用十三、特效解毒药1.特效解毒药的分类及主要药物。

兽医药理学重点

兽医药理学重点

a. 协同作用 A+B > A , B 青+ 链(青破坏细胞壁,主 G + ,链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主
G - ,扩大抗菌谱)
磺胺 +TMP (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 PABA 类似,能与 PABA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而 甲氧苄胺嘧啶( TMP )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 因而抗菌作用大幅度提高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肾小球滤过:血浆中游离药物及代谢产物,可从肾小球基底膜滤过,滤过的药物量取决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及 肾小球的率过滤。
肾小管主动分泌:有些药物或代谢物可在近曲小管主动分泌,该过程需能量和非特异性载体,分为主动分泌酸 类和碱类的载体,存在竞争抑制现象,即亲和力较高的药物会抑制另一药物的排泄。
ex. 青霉素 G 与丙磺舒合用时,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
c. 乳腺排泄:被动扩散方式。由于乳汁的 酸性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则相反。
PH 较血浆低,故碱性药物(红霉素, 离子陷阱
TMP )在乳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浆,
d. 其他:汗腺,呼吸,唾液,泪水
20. 血药浓度:一般指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只有磺胺类才指全血中的药物浓度,因为磺胺药要分别到红细胞里面。
21. 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 葡萄糖
a. 供给能量: 10 % G 静注,用于重病、久病、体质虚弱的家畜以及仔猪低血糖症。
b. 增强肝脏解毒能量: 25 % G 静注, G 增强肝功及转化成葡萄糖醛酸和乙酰基等可解毒。
c. 强心利尿: 10 %G ,改善心肌营养,供能,促心脏收缩, CO 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
d. 扩充血容量: 5 % G 静注,用于高渗性脱水,大量失血等(一般同时补氯化钠);

(完整版)《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兽医药理学》(Veternary Pharmacology)目的与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药物作用特点与应用,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培养初步选药、用药的能力,为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必要的基础。

重点:兽医药理学总论中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理,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各论中各个系统药物的作用机理,常用药物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总论1. 概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3)药物的作用机制3.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转运--药物动力学:(1)药物的跨膜转运(2)药物的体内过程(3)药物动力学的概念4.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药物因素、动物因素、环境因素各论一、外周神经系统药物1. 传出神经药物概述:(1)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2)传出神经系统药的作用方式和分类2. 拟胆碱药(1)拟胆碱药的分类(2)氨甲酰胆碱、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特点、应用(3)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的作用特点、应用3. 抗胆碱药(1)阿托品的作用特点、应用(2)琥珀酰胆碱、箭毒、泮库溴铵的作用特点、应用4. 拟肾上腺素药(1)肾上腺素的作用与应用(2)各种拟肾上腺素药物作用及主要应用比较5. 抗肾上腺素药(1)抗肾上腺素药的分类及作用特点6. 局部麻醉药(1)局部麻醉的概念、作用原理(2)普鲁卡因、丁因利和多卡因的作用特点、应用(3)局麻药的各种给药方法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 全身麻醉药(1)定义、分类、作用机理、麻醉分期(2)吸入麻醉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3)非吸入麻醉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4)复合麻醉的应用2. 镇静药与抗惊厥药(1)吩噻嗪类的作用特点与应用(2)苯甲二氮卓类的特点与应用(3)巴比妥类的作用特点与应用(4)水合氯醛的作用特点与应用(5)抗惊厥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3. 镇痛药(1)定义、作用机理(2)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与应用(3)赛拉嗪、赛拉唑作用特点与应用4. 中枢兴奋药(1)定义、分类、作用机理(2)咖啡因的作用与应用(3)尼可刹米、多普兰的作用特点与应用三、血液循环系统药物1.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咖啡因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上腺素:心脏急救强心苷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 强心苷(1)强心苷的定义、构效关系、药理作用、应用、用法、不良反应、(2)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毒毛花苷K的药理作用3. 抗心率失常药:分类,有哪些代表药4.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1)止血药定义、凝血机理分类及各类主要代表药物的作用:影响凝血因子的凝血药:维生素K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血药:6-氨基已酸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安络血(2)安络血、维生素K的作用特点、应用(3)抗凝血药的作用、应用5. 抗贫血药(1)定义(2)贫血的分类及治疗原则铁制剂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应用四、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健胃药与助消化药的特点与临床使用注意问题(2)止吐药与催吐药的作用特点、应用(3)瘤胃兴奋药的作用特点、应用(4)制酵药与消沫的作用特点应用(5)泻药与止泻药的作用特点应用五、呼吸系统药物(1)祛痰药的定义、机理(2)氯化铵、碘化钾等的作用特点、应用(3)平喘药的分类、代表药及其作用机制六、利尿药与脱水药(1)利尿药的作用机理、分类(2)常用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3)脱水药的作用机理与应用七、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1)生殖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2)子宫收缩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注意事项(3)前列腺素的来源、生理和药理作用、应用八、皮质激素类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九、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1)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应用(2)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十、抗微生物药物1.掌握抗微生物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2.掌握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3.天然青霉素的抗菌谱、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应用4.氨基糖甙类的抗菌谱、机理、不良反应、应用5.四环素类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及应用6.氯霉素的灰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及应用7.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谱及应用特点8.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及应用特点9.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的抗谱与主要应用10.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分类、药动学、药理作用、作用机理、耐药性、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代表药11.抗菌增效剂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应用12.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作用机理、耐药性、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13.硝基呋喃类的主要代表药物、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14.硝基咪唑类的主要代表药物、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15.抗真菌药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应用、不良反应16.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十一、消毒防腐药1.概念、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2.各类消毒防腐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3.理想消毒防腐药的条件十二、抗寄生虫药1.抗寄生虫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作用机理、应用注意3.阿维菌素类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应用、不良反应4.苯并咪唑类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5.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抗虫谱及毒性6.抗蠕虫常用药物、作用特点、应用、毒性7.有机磷有机氯的主要作用、应用与毒性8.拟除虫菊酯类的作用特点、应用十三、特效解毒药1.特效解毒药的分类及主要药物。

兽医药理学知识总结

兽医药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一、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是指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stimulation)与抑制(depression):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称为兴奋,反之为抑制。

兴奋药与抑制药:有的药物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可能引起性质相反的效应,药物就是通过其兴奋或抑制作用调节和恢复机体被病理因素破坏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a.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如局麻药的作用。

b.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或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

如吸入麻醉药的作用。

1.直接作用/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药物直接作用于靶位,如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

2.间接作用/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其它器官的效应,如洋地黄引起的利尿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了药物的选择性.原因如下: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率不同受体在不同组织的分布不均一#原生质毒(general protoplasmic poison):选择性低的药物对各种组织细胞都有类似作用,能沉淀原生质或影响任何原生质中最基本的生化过程,称为药物的原生质毒。

(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能对防治疾病产生的有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2.不良反应:(1)副作用(side effect)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兽医药理学重点梳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兽医药理学重点梳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兽医药理学重点梳理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学科,而兽医药理学则是动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动物医学复习资料中,兽医药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科目。

本文将对兽医药理学的重点概念和内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药理学概述兽医药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作用部位和药物代谢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兽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用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1. 细胞膜通透性药物:主要通过细胞膜透过率实现药物的作用,如某些激素类药物。

2. 受体介导的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如肾上腺素类药物结合β受体,引起心率加快等。

3. 酶介导的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或促进某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化学反应,如青霉素等抑制细菌酶的药物。

4.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药物:作用机制是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如激酶抑制剂等。

三、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效应药物可作用于动物体内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和它们的作用部位及效应:1. 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等部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病例。

2. 抗病毒药物:作用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过程,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3. 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调节中枢和疼痛传导通路,用于降低体温和缓解疼痛。

4. 消炎药:作用于炎症部位的血管和免疫细胞,用于抑制炎症反应和缓解炎症症状。

5. 抗肿瘤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用于治疗肿瘤性疾病。

四、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和排泄过程,最终被清除出体外。

药物代谢一般发生在肝脏,通过酶的作用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

药物的排泄可以通过肾脏、肠道、呼吸道等途径进行。

五、药物治疗的相关网络资源在复习兽医药理学的过程中,一些合适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福建省考研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兽医药理学重点概念解读

福建省考研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兽医药理学重点概念解读

福建省考研动物医学复习资料兽医药理学重点概念解读动物医学作为一门研究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学科,兽医药理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动物体内药物对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等。

在福建省考研动物医学的复习中,兽医药理学是重点科目之一。

本文将对兽医药理学的一些重点概念进行解读,帮助考生整理知识框架,更好地备考。

一、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改变生理功能状态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中草药和生物制品等。

药物的分类主要有化学分类和作用分类两种。

化学分类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包括酰胺类、生物碱类、糖类等;作用分类则是根据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进行分类,包括抗生素、抗炎药、解热镇痛药等。

二、药物在体内的行为药物在体内的行为主要涉及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吸收是指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皮肤贴敷、静脉注射等;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受血液循环、药物的亲水性和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反应,主要在肝脏进行;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的尿液排泄和肝胆系统的排泄。

三、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药理学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产生的效应。

根据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方式不同,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可分为激动作用和抑制作用两种。

激动作用是指药物能够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如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抑制作用是指药物能够抑制机体的生理功能,如镇痛药对疼痛的抑制作用。

四、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除了治疗目的外产生的额外效应,可能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与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当用药导致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五、兽医药理学的临床应用兽医药理学的临床应用涉及到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诊断中,兽医药理学可以通过药物试验和药物治疗等手段,辅助确定动物患病的种类和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药: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畜禽(包括家畜、鱼类、家禽、蜜蜂、蚕以及其他人工饲养的动物)等动物疾病,有目的的调节生理机能而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含饲料添加剂)药物: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毒物:是指对动物集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集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药物按来源可分为三种: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抗生物药:是指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抗生物药:是指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化疗:抗微生物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由寄生虫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8疗统称为化学治疗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在多次接触抗菌药物后,产生了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交叉耐药性:某些病原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以后,往往对同一类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可分为完全交叉耐药性和部分交叉耐药性抗生素: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或半合成药物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肿瘤的药物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窄谱)和半合成青霉素(广谱)青霉素不宜内服,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主要以原型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对处于繁殖期的细菌作用强,故称繁殖期杀菌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

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

半合成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耐酸不耐酶。

青霉素II(苯唑西林)耐酸耐酶。

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耐酸耐酶。

双氯西林(双氯青霉素)耐酸耐酶。

萘呋西林(新青霉素III)耐酸耐酶。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耐酸不耐酶。

头孢菌素类又称先锋霉素类,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都具有B-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类是7-ACA,青霉素类是6-APA的衍生物。

代表药物:头孢氨苄、头孢噻呋、克拉维酸、舒巴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含有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糖原结合而形成的苷,常用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新,大观霉素,安普霉素等,本类药物的主要共同特征包括1:均为有机碱,能与酸形成盐常用制剂为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2: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全从粪便排除利于作为肠道感染用药注射给药后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除适用于泌尿道感染3:属杀菌性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弱但对于金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较敏感4:不良反应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肾脏毒性及对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四环素类为一类具有共同多环并四苯羧基酰胺母核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性。

不良反应,1二重感染2影响骨的生长3大量长期使用造成肝细胞坏死4一般不肌肉注射(酸性药物,造成肌肉坏死)四环素类分为天然品和半合成品两类,前者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钾金霉素,后者有多四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等。

天然的四环素之间存在交叉内药性。

土霉素:土霉素又称氧四环素具有广谱性有抑菌作用,其应用:1大肠杆菌或沙门菌引起的下痢2: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禽霍乱等3支原体引起的牛肺炎,猪喘气病,鸡慢性呼吸道病等4局部用于坏死杆菌所导致的坏死,子宫蓄脓,子宫内膜炎,·5泰勒虫病,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本品盐酸盐水溶液属强酸性,刺激性大,最好不采用肌肉注射给药。

2二重感染应用四环素类应注意;1除土霉素外,其他均不宜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不要漏出血管外,注射速度应该缓慢。

2成年反刍动物,马属动物和兔不宜内服给药。

3避免与含多价金属离子的药品和饲料,乳制品服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主要应用为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格米霉素。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

不良反应:1,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特点:可预见,很难避免。

2,毒性作用:一般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货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特点:与剂量无关,可预知。

3,过敏反应特点:与剂量无关,不可预知。

药效学:药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动学:药理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指药物代谢动力学。

量效关系:1,半数有效量:随着剂量增加,效应也逐渐增加,其中药物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ED50)。

2,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LD50)。

量效关系的意义:1,用来比较两个药物的效价强度和效能。

2,比较两个药物的安全性的大小。

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

(比值越大越安全)跨膜转运: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分布到各种器官组织,经过生物转化,最后由体内排除经过一系列的细胞膜和生物膜,这一过程叫做跨膜转运。

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物减少的现象。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1,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给药途径:口服(po)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皮下注射(sc)。

呼吸道给药:药物给药的优点是吸收快、免去首过效应,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可直接局部给药使药物达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

还有皮肤给药。

2,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结合反应。

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排泄:是指药物的代谢产物或原形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

血药浓度:一般指药物进入机体内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药时曲线:在药动学研究中,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测定其药物浓度,常以时间作为横坐标,以血样浓度作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

一般把非静脉注射给药分为三个期: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速率方程: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米-曼氏动力学。

房室模型:就是将机体概念化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根据药物转运和分布的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房室,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速率过程的部位,只要能表明这一部位药物浓度的改变与时间或函数关系,此部位即视为一个房室,一般分一室、二室或三室模型。

房室:指房室模型里的一个基本单位,不是解剖里的概念,是一个假想空间,是为了描述药物在体内空间分布的一个空间。

半衰期(T1/2):半衰期是指体内药物浓度货药量下降一般所需的时间,又称血浆半衰期或生物半衰期。

特点:1,每一种药物都从在自己的恒定半衰期,不受给药浓度的影响。

2,某一药物在一次用药后要经过4~5个半衰期才达到95%~100%的消除。

3,如果要等量重复用药时,血药浓度就会达到平值,而平值是理论值,可维持有效浓度加强治疗。

意义:为了保持血中的有效药物浓度,半衰期是制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预测连续多次给药时体内药物打到稳态浓度和停药后体内消除时间的主要参数,可计算药物休药期。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理论上是时间从t0到t∞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反应打到全身循环的药物总量。

AUC与剂量成正比。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

故Vd是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一个比例常数。

即Vd=x/c(Vd越大药物进入机体体积越大)。

体清除率(ClB):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通过各种消除过程(包括生物转化与排泄)消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这个参数是决定药物量效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包括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动物方面的因素包括:种属差异、病理因素、生理因素、个体差异。

抗寄生虫药:是用于驱除或杀灭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分为抗蠕虫药、抗原虫药、杀虫药。

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安全、高效、广谱、如果较长时间给药,要注意交替使用药物;给肠道寄生虫用药前要禁食,用抗寄生虫药应空腹给药;严格控制给药剂量,时间间隔,给药时间,以保证安全。

抗寄生虫作用机理: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干扰虫体的能量代谢;干扰虫体繁殖;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抗蠕虫药:是指能杀灭或驱除寄生于畜禽机体的蠕虫的药物。

蠕虫分为线虫、绦虫、吸虫。

驱线虫药:敌百虫(用于体内寄生虫疾病也可用于体外,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左咪唑(高效、广谱、低毒驱虫药,对牛羊主要消化道线虫和肺线虫有极佳的驱虫作用);噻苯咪唑;伊维菌素(对体内体外寄生虫皆可驱杀,但对绦虫吸虫无用);阿维菌素又名虫克星(广谱高效对线虫有作用)驱绦虫药:氯硝柳胺又称灭绦灵(驱绦范围广、驱虫效果良好、毒性低、使用安全);丁萘脒(造成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驱吸虫药:硝氯酚(安全范围小,深部肌肉注射);双酰胺氧醚(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对最幼龄童虫作用最强);三氯苯达唑(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对牛羊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有效)抗原虫药分为抗球虫药、抗锥虫药、抗焦虫药抗球虫药分为化学合成类(氨丙啉:高效安全,球虫不宜对本品产生耐药性)和聚醚酯类(莫能菌素:产蛋期禁用、马属动物禁用;盐霉素又称沙利霉素:用于预防禽球虫病;马杜霉素)抗锥虫药:喹嘧胺(药效低于苏拉明,毒性大,现用现配)抗焦虫药:青蒿琥酯杀虫药:对外寄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杀虫药。

分为有机磷杀虫药(敌百虫、敌敌畏、皮蝇磷、马拉硫磷)、有机氯杀虫药、拟菊酯类(溴氰菊酯)及其他(双甲脒)磺胺类药物结构的基本特点:1基本机构是是氨基,苯基和磺酰胺基;2氨基与磺酰胺基在苯的对位上;3氨基上的一个H被取代,抗菌作用减弱,磺酰胺基上的H被取代,则抗菌药物加强;4 R1,R2代表了不同的基团,由于取代基功能不同而形成功能不同的药物磺胺类药物的类型:1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易进入血液,进行全身循环治疗全身感染如黄安噻唑ST,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口恶唑SMZ 2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易形成浓度高的药物治疗肠道感染3外用磺胺药治疗眼部疾病治疗烧伤,大面积创伤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磺胺药是通过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生长繁殖的。

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不能直接从生长环境中利用外源叶酸,而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PABA),蝶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在经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成四氢叶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