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作业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遥感概论试卷及答案2套及考试要点

遥感概论试卷及答案2套及考试要点

遥感概论(A)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遥感2.地物光谱特性曲线3.光谱分辨率4.标准假彩色图象ndsat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是散射与吸收,散射会降低遥感图象的质量。

☐ 2 遥感图象的解译是从遥感图象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目前遥感图象信息提取的方法主要是目视解译,这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

☐ 3 随着悬浮泥沙含量的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 4 植被的光谱曲线最大反射值在绿波段,因此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界植被为绿色的。

☐ 5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 6 陆地卫星Landsat,1972年发射第一颗,已连续31年为人类提供陆地卫星图象,共发射了7颗,产品有MSS,TM,ETM,属于中高度、长寿命的卫星。

☐7 TM1对水体有一定的透视能力,能判读出水下地形;☐8 TM123波段分别赋予RGB三个颜色通道合成的彩色图象就是真彩色合成.☐9 陆地卫星成象时的地面采样大小,在图象上就称为象元,是构成图象的最小成象单元。

☐10 TM1、TM2、TM3、TM4、TM5、TM7波段的图象象元大小为20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电磁波谱中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2.电磁波谱中近红外波长范围是。

3.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是,他的的分辨率为。

ndsat卫星所携带的传感器对地面的采样大小分别是:MSS4-7为,ETM1-ETM5、ETM7为,ETM6 ,ETM-PAN波段为。

5.数字图象的计算机分类主要有两种,即和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航空象片判读的方法有那些?2.分析彩红外航片上建筑物的信息提取方法?3.植被的光谱特性曲线的特点(可用图示说明)4.传感器的类型有那些?推帚式扫描传感器的成象原理是什么?5.什么是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影响因素有那些?五、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遥感的技术系统2.简述遥感的应用遥感概论(B)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图象判读标志2.遥感数据3.大气窗口4.SPOT5.空间分辨率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磁波是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电磁波是典型的横波。

智慧树答案遥感概论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遥感概论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什么是被动遥感。

()答案:传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和记录目标地物所反射的太阳辐射电磁波以及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1.()是一种无需接触地面就能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答案:遥感2.遥感技术利用被测物体发出,反射或衍射的()的特性答案:电磁波.遥感是通过传感器记录目标物体的下列哪些信息?()答案:光谱辐射信息;空间几何形状3.以下关于遥感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只记录目标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信息.遥感的信号源包括人工辐射、反射太阳辐射、地表物体发射电磁波三种形式。

()答案:对4.对长江流域进行遥感监测,比较适合的遥感平台是()答案:卫星.近地面遥感平台主要用于遥感实验,进行遥感机理研究或者是对地物目标进行精细研究。

()答案:对5.卫星遥感平台高度很高,大气的气流不会影响遥感平台的稳定性,但是大气会对遥感图像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答案:对.无人机遥感平台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以在低空作业,获取高分辨率图像,但是受到大气气流的影响,它的平台稳定性较差。

()答案:对第二章.对地观测中最常用的大气窗口从紫外线到微波不等,下列适宜在夜间成像的电磁波波段包括()。

答案:微波波段;远红外波段1.大气中的气体和其他微粒(尘埃、雾霾和小水滴等)会对电磁辐射的传输产生影响,主要包括()。

答案:大气反射;大气透射;大气折射;大气散射.当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后,对目标地物的作用主要包括()。

答案:散射;反射;吸收2.卫星遥感已经广泛应用于监测地球表面物体的变化,其中最常用的电磁波包括()。

答案:可见光;微波;红外3.自然界物体的反射现象主要体现为()。

答案: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植被受到叶绿素的影响,对蓝光的吸收作用强,对绿光和红光的反射作用强。

()答案:错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当叶绿素受到某种因素胁迫而致使其功能受阻时,植被在红光波段的反射率会降低。

()答案:错5.瑞利散射中,蓝光波段的散射比红外波段的散射强。

遥感导论考试题B及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题B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2.微波遥感3.辐射亮度4.光谱反射率5.合成孔径雷达6.假彩色遥感图像7.大气窗口8.立体观察9.图像空间分辨率10.NDVI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近红外遥感机理与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

2、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的特点及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那些?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2、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效果?“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答案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常用有SAR和INSAR两种方式。

3.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

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4.光谱反射率物体对光谱中某个波段的电磁波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用式子表示为:P=E反/E入*100%。

5.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6.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篮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图像。

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而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通常把这种方式合成的影像叫做假彩色遥感影像。

常见的彩红外图像即为假彩色合成图像。

《遥感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遥感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遥感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2.CCD3.直接标志间接标志。

4.1999中巴地球资源卫星5.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的误差大气对辐射的影响6.暖阴影冷阴影7.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8.精确的定位能力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9.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遥感图像解译知识获取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10.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回归分析法11.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正交植被指数12.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二.名词解释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2.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3.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4.遥感:遥远地感知。

5.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6.归一化植被指数(NVl):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减去红光波段的反射值的差与二者之和的比值7.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8.大气窗口: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9.空间分辨率:像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10.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11.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2.波谱分辨率: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3.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就是在电磁辐射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技术。

三.简答题1.根据传感器所接受到的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2)同类地物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遥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哪些环节?a)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b) 数据采集、数据传感、数据处理、数据分析c)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d)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答案:d)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应用2. 遥感数据分为哪几种类型?a) 主动遥感数据、被动遥感数据b) 空间遥感数据、热红外遥感数据c) 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d)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低分辨率遥感数据答案:c) 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3. 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表示什么意思?a) 反映数据的时间间隔b) 反映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c) 反映数据的光谱分辨能力d) 反映数据的像元尺寸答案:d) 反映数据的像元尺寸4. 遥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表示什么意思?a) 反映数据记录的时间跨度b) 反映数据记录的幅度范围c) 反映数据记录的空间尺度d) 反映数据记录的波段数量答案:d) 反映数据记录的波段数量5. 遥感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a) 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b) 医疗、教育、旅游等c) 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等d) 建筑、财务、人力资源等答案:a) 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二、简答题1. 什么是遥感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遥感技术是指通过空间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物体、现象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

它的基本原理是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地表物体的识别、分类和定量描述。

2. 请简要介绍一下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光学遥感是利用地球表面反射、散射和辐射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信息进行观测和测量的遥感技术。

其特点包括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丰富的光谱信息。

常用的光学遥感器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微波遥感是利用地球表面微波辐射的信息进行观测和测量的遥感技术。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遥感技术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A. 直接接触B. 间接测量C. 人工观察D. 遥感卫星答案:D2. 遥感技术中,SAR代表什么?A. 同步辐射B. 卫星遥感C. 合成孔径雷达D. 空间分析答案:C3.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短波红外区域?A. 0.4-0.7微米B. 0.7-1.1微米C. 1.1-3.0微米D. 3.0-5.0微米答案:B4.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包括哪些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5.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的目的是:A. 提高图像的对比度B. 纠正图像的几何误差C. 增强图像的颜色D. 减少图像的噪声答案:B二、多选题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土地利用规划B. 环境监测C. 军事侦察D. 农业作物评估答案:A, B, C, D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光谱分离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白天获取数据。

(错误)2. 遥感技术可以穿透云层获取地表信息。

(正确)3. 所有遥感传感器都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传感器在飞机或卫星等平台上,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特性,获取地球表面或大气中目标物的图像和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类型及其意义。

空间分辨率:指图像上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够区分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能力,分辨率越高,能够获取的光谱信息越丰富。

时间分辨率:指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获取数据的能力,时间分辨率越高,能够更频繁地监测同一地区。

五、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以下哪种波长的电磁波来获取地表信息?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红外线D. 微波答案:B, C, D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主要类型?A. 光学影像B. 雷达影像C. 声纳影像D. 红外影像答案:C3. 遥感技术在以下哪个领域中不常用?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天气预报答案:D二、填空题1.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_________来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答案:遥感传感器2.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_________。

答案:时间分辨率3.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光谱分辨率的不同三、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灾害评估、军事侦察等。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并简要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答案: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表面积大小,它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度;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可分辨的光谱波段的数量和宽度,它影响着数据对特定物质的识别能力;时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获取的频率,它影响着对地表动态变化的监测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获取地表的光谱信息,可以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水体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环境问题。

例如,利用多光谱或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评估植被健康状况,从而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监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信息。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发生森林火灾,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火灾影响范围和程度?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火灾发生地区的热红外影像来评估火灾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热红外遥感数据能够捕捉到地表温度的异常升高,从而识别出火灾区域。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通信B. 导航C. 监测D. 定位答案:C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遥感的红外波段?A. 0.4-0.7微米B. 0.7-1.0微米C. 1.0-3.0微米D. 3.0-30微米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答案:农业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大气校正等步骤。

答案:几何校正三、简答题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监测植被覆盖变化,评估森林火灾损害,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等。

四、计算题7. 若某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求该影像上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

答案: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为100平方米(10米×10米)。

五、论述题8.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灌溉管理、产量预估等。

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效率、实时的农业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六、案例分析题9. 某地区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灾害影响。

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洪水前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洪水覆盖范围、水体变化情况,评估农田、基础设施等的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时相的影像数据,监测洪水消退过程和灾后恢复情况,为灾害救援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遥感是指利用什么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A. 卫星B. 雷达C. 红外线D. 激光答案:A. 卫星2、下列哪一种波段主要用于遥感影像的获取?A. X射线B. 紫外线C. 红外线D. 可见光答案:D. 可见光3、下列哪一种遥感平台常用于气象观测?A. 卫星B. 飞机C. 无人机D. 地面站答案:A. 卫星4、下列哪一种方法常用于遥感影像的校正?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强度校正D. 所有上述答案:B. 几何校正5、下列哪一种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夜间遥感影像?A. 多光谱成像B. 热成像C. 合成孔径雷达D. 光学成像答案:C. 合成孔径雷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遥感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是____、____和____。

答案:传感器、平台和数据处理与分析。

2、常用的遥感影像获取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答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3、在遥感影像处理中,常常需要进行____和____。

答案: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4、遥感在环境监测、____、____和____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答案: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调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遥感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遥感是利用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非接触式观测的技术。

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调查等。

2、请简述遥感影像获取的基本流程。

答案:遥感影像获取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观测目标、选择适当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以及数据传输和处理。

3、请简述遥感影像处理的主要步骤。

答案:遥感影像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影像增强和分类等。

这些步骤旨在提高影像质量,提取有用信息。

4、请简述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变化、自然灾害等,为环境保护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1. 遥感技术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A. 直接观测B. 间接观测C. 遥感卫星D. 地面测量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A. 传感器B. 遥感平台C. 数据处理D. 地面调查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以上都是答案:D4.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什么?A. 影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B. 影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光谱范围C. 影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辐射强度D. 影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时间跨度答案:A5. 光谱分辨率是指什么?A.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地面面积B.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光谱范围C.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辐射强度D.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时间跨度答案:B6. 辐射分辨率是指什么?A.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地面面积B.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光谱范围C.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辐射强度D.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时间跨度答案:C7.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数量B. 光谱范围C. 光谱分辨率D.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答案:C8. 以下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表温度的测量?A. 光学遥感B. 红外遥感C. 微波遥感D. 雷达遥感答案:B9.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以上都是答案:D10.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哪些?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混合分类D. 以上都是答案:D。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1.遥感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和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1、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视野辽阔,具有宏观特性2、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3、时相特性(周期短)——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4、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5、经济特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一次成像,多方受益6、数字处理特性——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服务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研究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阶段(航空摄影阶段)阶段、中期阶段(彩色摄影和非摄影方式)阶段和近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地面遥感B. 航空遥感C. 航天遥感D. 空间遥感答案:C2. 遥感影像中,波段数最多的是哪种传感器?A. 多光谱传感器B. 高光谱传感器C. 热红外传感器D. 微波传感器答案:B3. 以下哪种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最高?A. 全球覆盖B. 区域覆盖C. 国家覆盖D. 地方覆盖答案:D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不包括以下哪项?A. 辐射校正B. 投影转换C. 地形校正D. 配准答案:A5.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中,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在于?A. 算法复杂度B. 计算速度C. 需要的训练样本D. 影像的分辨率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某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空间分辨率2.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光谱分辨率3.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时间分辨率4.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某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光谱分辨率5.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空间分辨率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植被覆盖度分析、水体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等。

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有哪些步骤?答案: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步骤包括影像配准、投影转换、地形校正和影像镶嵌等。

3.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传感器本身的不均匀性、大气影响以及地形起伏等因素对影像辐射值的影响,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物反射率信息。

4.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答案: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机器学习分类等。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2.光谱分辨率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用于获取地表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A. 声音B. 电磁波C. 红外线D. 无线电波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传感器的类型?()A. 光学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微波传感器D. 超声波传感器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

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A4.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

A. 大气影响B. 地形影响C. 传感器误差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增强处理D. 信号放大答案:D6. 多时相遥感数据可以用于()。

A.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B. 植被生长监测C. 灾害评估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海洋监测?()A. 光学遥感B. 红外遥感C. 微波遥感D. 激光遥感答案:C8.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应用不包括()。

A. 土地覆盖分类B. 交通流量分析C. 城市规划设计D. 环境影响评估答案:C9. 以下哪种遥感平台不属于航空遥感平台?()A. 无人机B. 高空气球C. 卫星D. 飞机答案:C10.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

A. 作物种植面积估算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肥力评估D. 天气预报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环境监测B. 军事侦察C. 城市规划D. 交通管理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A. 大气条件B. 传感器性能C. 地形起伏D. 云层覆盖答案:ABCD3. 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指的是()。

A.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波长间隔B. 传感器能够检测的波长范围C.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大波长间隔D. 传感器能够检测的光谱带的数量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方法?()A. 直方图均衡化B. 对比度拉伸C. 空间滤波D. 波段合成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方法?()A. 仿射变换B. 多项式变换C. 正射校正D. 透视校正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遥感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遥感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遥感概论课后参考答案遥感概论课后参考答案遥感概论是一门涉及遥感技术、数据处理和应用的学科。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

这些信息对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对于遥感概论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1. 请简要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来推断地表的特征和属性。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了地球表面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等现象。

传感器可以接收到地球表面发出的电磁辐射,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到地表的信息。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遥感数据源。

常见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和地面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是通过卫星获取的,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覆盖。

航空遥感数据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获取的,可以提供较高分辨率的图像。

地面遥感数据是通过地面观测站点获取的,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表信息。

3. 请简要介绍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类和解译、数据分析和应用。

数据获取是指通过传感器获取遥感数据。

数据预处理是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正和校验,以消除噪声和误差。

数据分类和解译是指将遥感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解译出地表的特征和属性。

数据分析和应用是指对解译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相关领域。

4. 请简要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覆盖变化等情况。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覆盖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和预警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5. 请简要介绍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和评估农田的土壤湿度、植被生长情况、气候变化等因素。

西南大学《遥感概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遥感概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第二章一、名词1、遥感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2、太阳常数:3、地物光谱特性:4、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5、黑体:6、基尔霍夫定律:7、大气窗口:二、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微波电磁波的特性:2、试举例阐述研究地物反射光谱的意义:3、分析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兰色?云呈现白色?参考答案:第二章一、名词1、遥感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2、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投射到位于地球大气上界,且垂直于太阳光射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为1385士7W/m'。

此数值称为太阳常数。

3、地物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不同的地物具有的不同的对电磁波不同波段范围的辐射规律(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称地物的该特性为其光谱特性。

4、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射光谱。

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根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5、黑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5、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地物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该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密度。

(T一定Wλ/α= Wλ黑)6、大气窗口: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透明度。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二、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微波电磁波的特性:微波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为:1mm-1m,其特性有5方面:A:容易聚集成束,便于发射B:近直线传播,不受电离层反射影响C:能够区分在可见光、红外电磁波范围内不容易区分的许多地物D:可以全天候成象E:可以穿透一定地物:云层、冰层2、试举例阐述研究地物反射光谱的意义: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射光谱。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通信B. 导航C. 监测D. 娱乐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传感器的类型?A. 光学传感器B. 微波传感器C. 声纳传感器D. 红外传感器答案:C3.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主要包括哪两种?A. 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C. 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答案:B4.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主要解决什么问题?A. 辐射误差B. 光谱误差C. 空间误差D. 时间误差答案:C5. 以下哪个是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 作物产量估算B. 天气预报C. 城市规划D. 交通管理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摄影阶段、数字阶段、信息阶段7.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

答案:大气校正、几何校正8.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植被覆盖度监测、水体污染监测、城市扩张监测9. 遥感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侦察监视、目标定位、战场评估10. 遥感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目视解译、计算机辅助解译、机器学习解译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分类、城市扩张监测、城市绿化覆盖度评估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并说明其重要性。

遥感概论作业习题含答案.doc

遥感概论作业习题含答案.doc

遥感概论作业习题含答案《遥感概论》作业二1.大气的散射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分别有什么特征?(1)瑞利散射散射光强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愈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

在大气中太阳光的瑞利散射会导致弥漫天空辐射,这就是天空为蓝色和的太阳本身为黄色色调的原因。

②散射光强随观察方向而变,在不同的观察方向上,散射光强不同。

前向和后向的散射光最强,都比垂直方向强一倍。

③散射光具有偏振性,其偏振程度决定于散射光与偶极矩方向的夹角。

前向和后向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偏振状态相同;而垂直方向的散射光为全偏振,即其平行分量为零,只存在垂直分量。

(2)米氏散射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光波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这比瑞利散射大得多,散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如瑞利散射那样剧烈。

随着尺度参数增大,散射的总能量很快增加,并最后以振动的形式趋于一定值。

散射光强随角度变化出现许多极大值和极小值,当尺度参数增大时, 极值的个数也增加。

当尺度参数增大时,前向散射与后向散射之比增大,使粒子前半球散射增大;当尺度参数减小时,米氏散射结果可以简化为瑞利散射。

当尺度参数很大时,它的结果又与几何光学结果一致;而在尺度参数比较适中的范围内,只有用米氏散射才能得到唯一正确的结果。

(3)无选择性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凡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

散射体中往往包含很多散射粒子,因此每个粒子的散射光都会被其他粒子再散射。

2.太阳辐射传播到地表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大气的吸收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太阳辐射能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被大气中微粒散射和吸收而衰减。

波长位于大气窗口的能量才能通过大气层,并经大气衰减后到达地表。

不同波长的能量到达地表后,被选择性反射,吸收,透射,折射。

太阳辐射再次通过大气层时,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谱响应的能量,再次经大气吸收, 散射衰减。

不仅使传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由于散射产生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并引起遥感数据的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直接影像到图像的清晰度,质量和解译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概论》作业二
1. 大气的散射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分别有什么特征?
(1)瑞利散射
①散射光强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愈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

在大气中太阳光的瑞利散射会导致弥漫天空辐射,这就是天空为蓝色和的太阳本身为黄色色调的原因。

②散射光强随观察方向而变,在不同的观察方向上,散射光强不同。

前向和后向的散射光最强,都比垂直方向强一倍。

③散射光具有偏振性,其偏振程度决定于散射光与偶极矩方向的夹角。

前向和后向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偏振状态相同;而垂直方向的散射光为全偏振,即其平行分量为零,只存在垂直分量。

(2)米氏散射
①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光波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这比瑞利散射大得多,散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如瑞利散射那样剧烈。

随着尺度参数增大,散射的总能量很快增加,并最后以振动的形式趋于一定值。

②散射光强随角度变化出现许多极大值和极小值,当尺度参数增大时,极值的个数也增加。

③当尺度参数增大时,前向散射与后向散射之比增大,使粒子前半球散射增大;当尺度参数减小时,米氏散射结果可以简化为瑞利散射。

当尺度参数很大时,它的结果又与几何光学结果一致;而在尺度参数比较适中的范围内,只有用米氏散射才能得到唯一正确的结果。

(3)无选择性散射
①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凡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

②散射体中往往包含很多散射粒子,因此每个粒子的散射光都会被其他粒子再散射。

2. 太阳辐射传播到地表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物理现象?
大气的吸收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
太阳辐射能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被大气中微粒散射和吸收而衰减。

波长位于大气窗口的能量才能通过大气层,并经大气衰减后到达地表。

不同波长的能量到达地表后,被选择性反射,吸收,透射,折射。

太阳辐射再次通过大气层时,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谱响应的能量,再次经大气吸收,散射衰减。

不仅使传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由于散射产生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并引起遥感数据的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直接影像到图像的清晰度,质量和解译精度。

3. 大气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遥感具有穿透云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②米氏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4. 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的反射波
谱特性?
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是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

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
比辐射率波谱特性曲线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地面物体本身的特性,包括物体本身的组成、温度、表面粗糙度等物理特性。

特别是曲线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的能量已发射光谱为主,单侧起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与同样温度条件下的比辐射率曲线比较,是识别地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地物反射波普曲线除随不同地物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也不同。

一般说,地物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