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一、日常用法中的“教育 ”
1、教育作为一种过程,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 “我从这部影片收到了深刻的教育。”
2、教育作为一种方法 “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6
二、词源中的“教育”
1、“教育”的汉字起源
“教”字的左下方表示一个孩子,是教的对象 ,左上方的两个叉表示占卜活动,是教的内容,右 方是一个手持鞭子的人,表示教的过程与手段,整 个字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学习。
在封建社会里,农业生产比奴隶社会大大提高,社会财富与人类经 验日益增多,封建社会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在规模碰上扩大 ,类型上增多,内容上丰富。
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以唐代为例,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 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东宫崇文馆、门 下省的弘文馆。地方设立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
一、教育的产生 二、原始社会的教育 三、古代社会的教育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15
一、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产生的原因
有意识、有目的地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是维 持生命和群体延续的必需手段。
(二)教育产生的条件
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16
二、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学
基础
1
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1、平时成绩占30% 2、闭卷考试占70%
2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 田晶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教育” 第二节 教育要素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第四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
第一节 认识“教育”
一、日常用法中的“教育” 二、词源中的“教育” 三、教育学中的“教育”
19
(二)教育内容稳定、丰富
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欧洲,奴隶社会有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教育内容 有所不同。(斯巴达:赛跑、跳跃、角力、骑马、游泳、掷铁饼、 投标枪、使用武器。雅典:文法学校、弘琴学校、体操学校)
17
三、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两种不同社会形态教育。
18
(一)产生学校教育
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
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一部分人专 门管理生产、掌管国事、从事文化科学活动的可能,社会出现了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据《礼记》记载,夏朝已有名叫“痒”、“序”、“校”的施教机 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学校的设立。
“educere”由前缀“e”(出)与词根“ducere”(引导)合 成,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 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从中、西方“教育”的词源来看都 反应了教育是一种培养儿童的活动。
8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三、教育学中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 会活动。
“育”字左下是一个孩子,右半部是一个妇女 ,整个字像妇女养育孩子之形。
(教、育)甲骨文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 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当时这两个字还并不是一个有确定意义的词。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多体现在有关“学”的论述上,如《学记》(作者没有 确切的考证)、《进学解》(韩愈)、《劝学篇》(张之洞)。
(一)非独立性
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 没有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和机构。
(二)贫乏性
教育内容上只有简单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宗教观念、行为规范 等,教育方法主要采取口传身授。
(三)无阶级性
教育不分阶级,仅在教育内容、要求上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原始社会的教育虽然很原始,但却是使当时简单的社会经验得以保 存、传递,是保障人和社会的延续和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
13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实现沟通的中介,包括教 育的内容和手段。
内容:体现于教育材料、教科书、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
选择、组织)
手段: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
要进行设计)
14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翻译日文书籍的工作中,有关“兴学”的活动和 理论就借用了日文中的“教育”一词。
7
2、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
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 “educare”,该名词由动词“educere”转换而来。
《教育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 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概论》(叶澜):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 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9
《教育学》(教育学编委会):教育是在一 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 个性化相统一的社会活动。
“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内在态度 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12
二、学习者
受教育者 (将教育对象看作被动接受的人)
学生 (身心两方面尚未成熟的人)
学习者 体现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学习者的特征: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3、不同的人在学习中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 4、不同的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0
第二节 教育要素
一、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三、教育影响
11
一、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对教育认识的不同,对教育者外延的理解也不相同。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自身在 培养人的活动中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 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 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