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喜花评课稿
剪纸喜花-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剪纸喜花-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剪纸的相关技巧和步骤3.通过制作剪纸喜花,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内容1.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工具2.剪纸喜花的设计和制作3.欣赏和评价作品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剪纸的种类和常见图案。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技巧讲解1.准备工具:剪刀、剪纸纸、铅笔、橡皮、彩色卡纸、胶水等。
2.讲解基本技巧:先画好设计图,再用剪刀将其剪出。
剪纸的要点是手指要持剪的姿势得当,剪的时候力道要轻柔。
3.节奏练习:让学生练习按照规定速度剪纸,提高手指的协调性。
第三步:制作剪纸喜花1.设计: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出自己喜爱的花卉图案。
2.制作:根据设计,用剪刀将图案剪出来,并贴在彩色卡纸上,制作成三维立体效果。
第四步: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剪纸喜花展示在班级中,交流和分享制作过程和经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重点1.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要点2.剪纸喜花的制作要求3.学生创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剪纸的手法和节奏练习。
2.剪纸喜花的立体效果。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学习评估分为两个方面:形式评估和作品评估。
形式评估主要通过课堂练习、设计讲解、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
作品评估则通过学生制作的剪纸喜花,由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分享。
参考资料1.《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2.《剪纸艺术》3.《剪纸文化》。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剪纸喜花》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 剪纸喜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剪纸喜花》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剪纸方法创作出具有喜庆氛围的喜花作品。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讲解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掌握剪纸的制作过程。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喜花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喜花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技巧,感受剪纸艺术的美。
2.学习剪纸方法,创作出具有喜庆氛围的喜花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喜庆氛围的喜花作品。
2.难点:运用剪纸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喜花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运用示范法,直观展示剪纸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剪纸喜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并示范制作过程。
3.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根据个人兴趣和创意,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进行剪纸创作。
4.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剪纸艺术,课后尝试创作更多作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基本技巧:折叠、剪切、刻画2.创作步骤:选择表现形式、设计图案、剪纸制作3.喜庆氛围:色彩、图案、构图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的作品创意、技巧和喜庆氛围。
小学美术《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剪纸喜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剪纸喜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喜事风俗,了解喜花纹样的色彩造型、用途及含义。
2. 通过折剪法学会剪双喜字,并学会把双喜演变成简单的喜花纹样。
3. 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喜事习俗,用折剪法剪一个双喜字。
难点:拓展双喜字,剪出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教学课时:1 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红色手工纸、剪刀等。
(教师)课件、视频、展板、喜花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今天马老师先要带你们去看一户人家,你们看看这户人家在准备干什么?(办喜事)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了线索?1、双喜的由来。
你发现喜字了,对!婚礼上都要用喜字。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结婚为什么要贴喜字吗?师:传说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遇见一户人家对联招婿。
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对不出就记在了心中。
没想到的是到了京城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马上以招亲联对出了对联,并被录取为进士。
返乡的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个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考试的下联对了他们家的上联,结果被招为了女婿。
一次巧合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招亲娶妻,王安石喜上加喜,当场就写了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在了门上。
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那你看到过婚礼中哪些地方会贴上喜字?(生答)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谈布置及色彩。
(让孩子从糕点、喜烛、婚房、酒席等了解传统婚俗礼仪)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婚俗礼仪。
哪种色彩最多?(红色)教师小结:对!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大红色,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被称为中国红。
鲜艳、热烈的红色是喜庆、吉祥的象征,逢年过节、婚俗礼乐、开张奠基等等,凡是和喜庆有关的活动都会用上红色。
因为红色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二、新人来了!出示一对愁眉苦脸的卡通新郎新娘,说道:“哎,同学们,我们人手不够,缺少喜字,需要你们救援。
〖2021年整理〗《剪纸喜花》优秀教案

课题:剪纸喜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喜事风俗,了解喜花纹样的色彩造型、用途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剪简单的喜花纹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喜事习俗,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2.难点:了解喜花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剪出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红色手工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课件、红色手工纸、剪刀、一次性纸盘、喜花作品等。
教学过程1.剪喜小游戏,激趣导入师:老师手上有一张红纸,我要把它变个样,你们猜猜看我会把它变成什么呢?师: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双喜呢?生:……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剪纸喜花》。
师:双喜字是最简单的喜花纹样,原来是指同时发生的两件喜事,现在多用在结婚庆典上,表达双方欢喜之意,结婚时贴双喜是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
你们知道双喜的由来吗?老师来告诉你们:赴京赶考,并取得了进士,返乡途中对出招亲人家的对联,结果被招为女婿。
王安石喜上加喜,当场就写了并排的大喜字(板书“囍”字)贴在了门上。
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的习俗。
2.讲授新课,学剪喜花(1)师:喜花是人们结婚时最喜欢的剪纸纹样,可是这个“囍”字剪起来既不方便而且还会断掉,老师就给它做了个小小的改造,把双喜连接起来了。
变化之后的双喜有什么特点呢?生:……师:双喜由两个并列的喜字组成,方正、对称,骨架结构稳定。
我们怎么来剪这个双喜呢?生:……(板书:折、画、剪)详细介绍怎么折、如何画。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视频,验证一下同学们说的对不对。
(观看视频)①红色纸对折两次后开口要朝右边放②喜字只写半个,笔画粗细一致③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保持教室卫生干净(3)对比图片,哪个喜字写的是正确的。
(出示两张开口朝向不同的喜字写法)师: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剪一剪“双喜”。
美术《剪纸喜花》优质课教学设计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喜花的文化和历史、来源,探究喜花纹样的特点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剪纸喜花的技法,用折剪法加添画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喜花纹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双喜字的结构,学会运用折剪法设计制作一组剪纸喜花纹样。
教学难点:在简单的双喜字的基础上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喜花纹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剪刀、红纸、软笔、灯笼学生准备:固体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传统节庆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可从布置、色彩几个方面观察)提问:为什么我国在传统喜庆节日中爱用红色呢?(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热闹喜庆的氛围。
)2.教师出示红纸:老师这里有一张红纸,恰巧过几天我的好朋友要结婚了,她想让我帮她布置新房,你们觉得老师该用红纸做些什么呢?生:双喜字。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剪喜花。
2.出示课题《剪纸喜花》二、深入探究1.讲解喜花的含义(什么是喜花?)喜花是人们结婚时最喜欢的剪纸纹样。
常以鲜艳、热烈的红色体现,红色是中国人的传统喜庆色,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
2.介绍喜花的来源(讲述王安石招亲和中举的故事)3.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喜花纹样。
新婚用品、布艺、瓷器、玉器、挂饰、生活用品等。
4.近距离观察双喜字,要求学生找出双喜字与平时写的“囍”有何不同?(横笔画相连,两点变一竖)5.分析双喜字结构上的特点——方正稳定,结构对称6.学习双喜字的剪法,教师微视频操作演示。
①将纸剪裁成正方形的折纸。
②先1/2对折,再1/4对折。
分清开口方向和封口方向。
③先剪开口方向三道口,再封口方向一道口,绕回开口剪两道,最后封口一道口。
④展开检验喜字是否制作成功。
三、动手实践1.用折剪法尝试制作一幅双喜字纹样。
2.裁剪之前分清开口和封口的方向,不要轻易下剪刀。
综合实践剪纸教学评课(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综合实践剪纸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以剪纸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剪纸的历史、特点及制作方法,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剪纸的历史背景,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解剪纸技巧教师详细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包括剪纸的折叠方法、裁剪技巧、刻刀的使用等。
同时,结合实际操作,示范剪纸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剪纸技巧。
(四)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剪纸作品后,进行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共同提高。
四、教学反思(一)教学亮点1. 注重实践操作:本节课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剪纸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注重学生主体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剪纸作品。
3. 注重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剪纸作品。
(二)教学不足1.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由于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剪纸作品。
2.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剪纸技巧上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五、改进措施1. 合理安排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剪纸作品。
2. 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剪纸技巧。
剪喜花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剪喜花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特点和应用领域;2.学习剪纸刀的基本使用方法;3.掌握剪纸基本刀法和技巧;4.通过剪喜花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剪纸刀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剪纸基本刀法和技巧;4.剪喜花的创作过程;5.剪喜花的展示和欣赏。
三、教学准备1.剪纸刀具;2.彩纸和剪纸纸张;3.示范作品;4.展示墙和装饰材料。
四、教学步骤1.导入(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并展示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剪纸刀具的介绍与使用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剪纸刀具,并详细讲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提醒学生在使用剪纸刀具时要注意安全。
3.剪纸基本刀法和技巧的讲解(3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剪纸的基本刀法和技巧,如直剪、斜剪、曲剪等。
让学生理解剪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要点。
4.剪喜花的创作过程(4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剪喜花的示范作品,并讲解其创作过程。
然后,分发彩纸和剪纸纸张给学生,让他们按照示范作品的样式来剪喜花。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剪纸时的刀法和技巧,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5.剪喜花的展示和欣赏(15分钟)学生完成剪喜花后,教师组织学生将作品集中展示,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剪喜花的形状、色彩和构图进行艺术鉴赏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剪纸心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了剪纸刀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剪纸的基本刀法和技巧,并通过剪喜花的实践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作品展示和欣赏,学生加深了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同时,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剪花花》教案及反思

《剪花花》教案及反思第一篇:《剪花花》教案及反思《剪花花》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内容设计选择了吉祥图案,以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
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吉祥图案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千变万化的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剪纸的形式设计、制作出形象各异、题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学习目标:1、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剪刻作品。
在观察、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剪纸艺术的了解,提高审美能力。
2、在课堂学习与活动中,加深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在小组的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综合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二、学习重点:欣赏、了解剪纸艺术特点,运用纸和剪刀创作作品。
三、学习难点:剪纸作品的多样化。
四、教法:示范法、讲授法、总结法。
五、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合作法。
六、教具准备:剪刀、胶棒、彩纸、课件等。
七、学具准备:剪刀、胶棒、彩纸、搜集的剪纸作品。
八、评价方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表达、状态,实施物质(小礼物)评价、语言评价和小组加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在展示环节,采用选票评选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针对每组表现进行加分评价。
九、教学过程:(一)感知传统文化同学们,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世界。
你知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学生说传统文化。
孩子们懂的知识可真多!剪纸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剪纸的世界。
板书:剪花花(设计意图:了解传统文化,认识到剪纸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
)(二)认识河南剪纸老艺人有许多的老艺人热爱着剪纸艺术,咱们郑州就有一位,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剪纸喜花》教学反思

《剪纸喜花》教学反思《《剪纸喜花》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剪纸喜花》教学反思如何使美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使他们爱学乐学?针对这个问题就本课《剪纸喜花》进行了反思。
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
“需要是学习和创新之母”。
《剪纸喜花》这一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内心需要——想送给即将结婚的叔叔阿姨一个“大大的喜字”,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这种情况下,“我要学”的强烈求知欲望,自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所剪的“双喜”当然更能够富有新意。
第二,创设一种美的意境,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引导学生创设一种美的意境,渲染一种美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和感悟“美和快乐源于自身的创造,源于美妙的意境”,我认为这是美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
这节课的导入我选取了一组喜庆、美丽的图片欣赏。
这些图片大大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喜庆的气氛已经在慢慢生成。
不经意的图片对比单喜和双喜的区别,更让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
环环相扣,当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劳动成果” ——“双喜”贴到一次性纸盘展示在教室作品墙时,孩子们为自己大声喝彩。
“我们的教室真喜庆,简直成了‘双喜的世界’”。
这种特有的喜庆景象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保护其良好的个性特点,发掘其内在潜能,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奔放还是宁静。
作业讲评时我注意多说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将快速完成作业的学生都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在本课创作个性化双喜环节的教学中,通过简单明了的图片替换让学生清楚地掌握口的变化、笔画变化和外部变化。
孩子们在启发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开动脑筋,投身到创作中,剪出了一个个“造型不同、形态各异的“双喜”来,这也就是“心目中的最美的双喜”。
《剪纸喜花》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2504字。
四年级上册美术《剪纸喜花》教案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课题:剪纸喜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特点,掌握剪双喜字.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简单的双喜, 带装饰物的双喜.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收集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有关的美术作品,学会剪双喜字,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难点:了解传统喜庆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和造型色彩特点,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色纸,剪刀,铅笔教师准备:课件,双喜字范本教学过程:一、今天老师先要带你们去看一户人家,你们看看这户人家在准备干什么?(办喜事)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了线索?1、对这个同学发现了这是一场隆重的婚礼,因为看到有新郎和新娘,那么大家再认真看看现场还缺最重要的一样装饰物是什么呢?(生答)为了让这对新人的婚礼更完美,我们来帮助他们一起制作这个喜字好吗。
2、大家再看一看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谈布置及色彩。
(让孩子从糕点、喜烛、婚房、酒席等了解传统婚俗礼仪)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婚俗礼仪。
哪种色彩最多?(红色)教师小结:对!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大红色,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被称为中国红。
鲜艳、热烈的红色是喜庆、吉祥的象征,逢年过节、婚俗礼乐、开张奠基等等,凡是和喜庆有关的活动都会用上红色。
因为红色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3、关于这个双喜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知道吗?(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传说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遇见一户人家对联招婿。
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对不出就记在了心中。
没想到的是到了京城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马上以招亲联对出了对联,并被录取为进士。
返乡的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个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考试的下联对了他们家的上联,结果被招为了女婿。
公开课教研《剪纸喜花》听课评课稿2021

公开课教研《剪纸喜花》听课评课稿202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李娟老师的《剪纸喜花》,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老师执教的《剪纸喜花》一课,这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剪纸美术课。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学习剪出一个“双喜字”,并能对“双喜字”里面上下的两个“口”,稍作变化进行简单的装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能学以致用。
李老师教学设计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1.趣味盎然又紧扣目标的导入以观看婚礼和自己结婚照片导入让学生体验喜气洋洋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喜”字。
导入目的是达到既富有人情味,又直接切入本课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的落实李老师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喜”字是如何演变为一个具有艺本效果的“双喜字”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对艺术字的认识。
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双喜字”的剪法,并且能作简单的变化。
3.注重动手演示在课堂中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变成了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即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性作用。
4、关注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以及美术作业的评价。
(1) 学生看步骤图自己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后,李老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改正。
点评时李教师采用了将剪好的双喜字按原样还原的方法来检查问题所在的原因,师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2)别具一格的作业展示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剪纸作品“双喜字”贴在红色的大灯笼上,学生围着灯笼进行作品点评效果好又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5.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6.情感态度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婚礼的特色,在掌握了剪双喜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6剪纸喜花|浙美版(2014秋) (2)

《喜花剪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喜花剪纸的造型、用途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 剪简单的喜花纹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2.了解喜花的含义、用途及造型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手工纸、剪刀。
教师:课件、喜花作品、手工纸、剪刀。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有个朋友快要结婚了,老师想剪一个剪纸作品送给她,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剪一个什么作品送给她呢?生:喜字。
师:这个主意非常好,但是之前我们学习剪的喜字老师觉得不漂亮,我们今天再来把这个喜字设计一下,让它变得更漂亮好不好?引出课题《喜花剪纸》。
(板书:喜花剪纸)二、讲授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剪一个双喜字,那么什么是喜花剪纸呢?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双喜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花型设计,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怎样把双喜进行简单的变形。
1.“口”字变形跟着老师的步骤,我们一起来做。
a.先对边折,再对边折,留一个小边。
b.开口的地方剪进去五刀。
c.剪掉第一、三、五段。
d.下方开口位置留宽点儿,剪四刀e.留下两个比较宽的地方,我们剪半个心形出来,再在闭口的地方剪半个心形的缺口,剪好以后打开。
师:看看和我们之前剪的喜字有什么不一样?生:原来的方形口变成了心形。
师:这是我们经过简单的变形把喜字变漂亮了一点点,那么,我们还可以把喜字变得更漂亮。
2.加花边的喜字像这样,出示课件。
师:我们可以给喜字加上个漂亮的花边,怎么加花边呢?首先我们来回忆下四角折剪的方法。
a.对角折,再对角折,再对角折,一共对角折了几次?b.让开口最多的那个边朝上,我们先拿笔来画一下。
c.画好以后开始剪,注意不要剪断这个地方,不然我们的花边就被你剪掉了。
d.剪好以后打开,我们把中间部分按照剪双喜的方法折叠,然后按照剪双喜的方法开始剪。
三、生练习,师巡回辅导四、作品展示,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怎样剪一个漂亮的喜花剪纸,和我们学习的四角折剪联系在一起,下节课我们再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装饰双喜字。
剪纸喜花评课稿

剪纸喜花评课稿第一篇:剪纸喜花评课稿《剪纸》是三年级上半学期第十七课,既是《对称美,秩序美》的延伸和运用又为下一课《皮影戏》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课语言导入,以教室内精致、细心的剪纸作品布置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剪纸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中,充分的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由此教师揭题。
紧接着,教师拿出一张纸就开始随意的剪。
在教室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更加充满了对剪纸的好奇和探索心。
对照老师手中剪的东西和布置在教师里的剪纸表达对剪纸概念的理解,王老师帮助总结。
接下来认识了剪纸工具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这些预备工作完成后,王老师正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剪纸的艺术世界。
ppt播放结合实物欣赏分析,边做边学。
分为欣赏剪纸的用途、剪纸的题材、剪纸的特色、剪纸的剪刻方式、示范剪纸、制作剪影、剪纸的花纹和刻法、示范剪纸这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什么是剪纸,王老师运用课堂上营造的艺术氛围,让孩子去感受剪纸,并用语言表达。
这是对剪纸的初步感受,也是整节课的预备操。
第二个阶段剪纸的用途,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走下座位去看一看教室里的剪纸作品,以及ppt图片上展示的剪纸服装、剪纸镜框来体验剪纸的用途。
第三个阶段剪纸的题材,王老师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剪纸的作用还不知这些呢,以后我们可以慢慢了解”就为上个阶段做了总结,“这些剪纸上都有美丽的图案,那么你们想想这些图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句话直接明了地带领孩子们去寻找ppt图片上的各种内容的剪纸作品,并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让学生知道动物、植物、人、建筑等等都是剪纸创作的题材。
第四个阶段剪纸的特色,在以上几个环节的铺垫下,以及欣赏、对比、分析后,剪纸的特色就不难找出了,学生们认为特色是夸张、细致、简单也很美。
第五个阶段剪刻方式,通过实物对照来进行分析,所选剪纸作品在剪刻方式上特征鲜明,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六个阶段教师示范和学生进行剪影,紧紧相连。
教师口述步骤比较清晰。
第七个阶段剪纸的花纹和刻法,在学生完成了剪影之后来进行花纹的讲解和剪刻方法的介绍,我认为这个设计很不错,避免了学生盲目地进行操作,针对性更强。
吉祥剪纸评课纪要

吉祥剪纸评课纪要:文老师:规范教案细节,执教,教案不应是详细语言,而应是大的框架;贴福字机智还不够灵活,最吉祥说法不当;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运用的吉祥图案图片;调动情绪过多,寿字不是古代的字,而是繁体;奖励学生多了点;前松后紧,时间分配有问题;最后可以放歌曲《感恩的心》。
王校长:完美的一堂课,这堂课是一堂很不错的优质课,整堂课很好,细节其实都不必去深究其对错,值得肯定。
樊老师:直奔主题很好;开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加一个环节,把它藏起来,制造悬念,这一段非常有趣,非常引人入胜,非常充分,教师亲和力强,有美术味道,学科体现很好,很舒服,很享受;评价语言重复多,奖品过多,时间占多了一点,后面展示应更多一点;戴:时间分配有问题,评价语言,开头取福字的名字时说了一句,你们真不会取名字(给学生幽默,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打击了学生自信)王:案字的书写顺序,应先写点;应目视学生坐下,请生坐下时;提示老太太100岁多了误导学生想象老太太已经不在人世(这种幽默欠当);欣赏过多了一点,可减一些图片;罗:把学生的话说了,对折让学生探究(我个人反对,那样占用太多时间,本课重点在后);鼓励比上次简单化了;陈:图片太多,十二生肖等去掉,时间不够;说压堂不当(个人理解,这样说在正式场合不当,大多数评委会觉得这样说欠水准)。
杜:猜老师剪的是什么?引入图案有点生硬;精彩在哪儿呢?在学生那儿,然后说,更精彩的才是老师的福;吉祥福图案就应表扬学生,而非一定要说出吉祥图案;(学生奖品)自问棒不,自答“棒”,有点冷幽默。
周:别说忘了(还有作品没有给生看),这样说不机智,太诚实;洞洞说法不专业(我说了那叫纹样,花纹),可以称为“镂空纹样”;作品展示应整齐一些,应选作品贴;开始剪的没有应用(其实用了,只不过没有提示学生);阳:要与从不同,上课要找闪光点,同时更重要的是找不足;学王环成的激情,学张含强的美术课的美术味道;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术,处处都能和美术联系起来,自然而然;横划:包容学生;竖划:师要行得正,坐得稳;撇划、捺划:精彩分呈;点、折划:是重点、难点;提划:是爆发,是精彩。
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6课 剪纸喜花丨浙美版(2012)

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6课剪纸喜花丨浙美版(2012)本文介绍的是四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六课——剪纸喜花,使用的是浙美版教材(2012年版)。
本节课程通过学生欣赏民间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背景、发展和特点,进而学习剪纸技法,制作剪纸作品,了解民俗和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剪纸的背景和发展历史,了解剪纸的特点和技法;2.欣赏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3.学习剪纸的基础技法,通过剪纸制作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剪纸的背景、发展和特点;2.欣赏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3.通过剪纸制作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背景和发展历史;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剪纸作品并感受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及分析1.剪纸的历史与发展1.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汉朝,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2.剪纸最初是一种用来祭祀神灵的礼仪品。
到了唐朝时期,剪纸被广泛用于节庆、婚庆、丧葬等场合。
明清时期,剪纸已经成为了普及的民间艺术。
近年来,剪纸又通过现代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
3.剪纸的特点:形象生动、构图精美、造型简练、意境深远。
2.剪纸的技法1.剪纸的主要工具是剪子,以及其他辅助工具,比如画笔、锤子、图样等。
2.剪纸的技法主要是以折叠为基础,再用剪子将图案剪出来。
折叠分几种,如对折、折出圆、折出半圆、折双翼等。
3.剪色是剪纸重要技法之一,通过剪除图案某些部分使其成为有色图案。
3.欣赏剪纸作品1.教师通过PPT、图片或展示实物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来了解剪纸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2.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剪纸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和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剪纸喜花》

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剪纸喜花》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2.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3.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致性,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态度;4.锻炼幼儿协作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材料:各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剪刀,胶水,笔等;2.环境:活动室需要准备干净整洁,充足明亮的自然光,合适的氛围等;3.时间:在幼儿熟悉手工活动的基础上,安排1-2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手工活动;4.安全:活动前,需要认真检查工具的安全性,有人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工具等。
三、活动过程:1.活动前的准备:老师先准备多张正方形的彩纸,根据班级的人数准备足够的彩纸,彩纸的颜色多样,最好每人至少有3-4种颜色的彩纸。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剪刀,胶水,笔等工具材料。
2.活动步骤:(1)第一步: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方形的彩纸,让他们选择一种心仪的颜色。
然后折叠成三角形,再对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画上半个花的样子,用剪刀剪出来,然后打开,这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剪纸作品。
(2)第二步:老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不同款式的样本,让孩子们看一看,从中选择喜欢的剪纸样式,然后跟着样本,动手开始制作。
老师可以在孩子们的剪纸上点上彩色的细节,然后让他们把细节剪掉,这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意和创造力。
(3)第三步:完成剪纸的制作之后,让幼儿把他们的作品垂直挂在桌子上或阔叶植物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剪纸作品。
(4)第四步:老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表扬和展示。
可以邀请孩子们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从中发现孩子们的才艺和潜力,激励他们更多地参与手工活动。
3. 游戏辅导: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加入游戏辅导来提高幼儿的新陈代谢和群体协作能力。
在幼儿制作剪纸的同时,让教师涂抹在孩子们眼睛上,模拟视力模糊并邀请孩子们交换作品,实现互换作品的愉悦。
四、活动总结:通过剪纸活动,幼儿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丰富想象力和知识,提高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大班手工活动《剪纸喜花》教案

大班手工活动《剪纸喜花》教案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剪纸的基本技能;
2.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艺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剪刀;
2.纸张;
3.彩色纸张;
4.色带、彩笔等;
5.教学PPT。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剪纸艺术
1.PPT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包括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手工技艺等;
2.谈论剪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装饰、贺卡、礼品等。
第二步:讲解剪纸的技巧
1.教师现场示范剪纸技巧,包括基本的折叠、裁剪、刻画等;
2.班级中选两到三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同学观看并提出问题。
第三步:开始制作剪纸《喜花》
1.教师讲解剪纸《喜花》的制作步骤,包括折叠纸张、剪出花型等;
2.学生动手进行制作,教师逐一辅导并解答问题;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在花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
第四步:美化和装饰剪纸《喜花》
1.学生可以使用色带、彩笔等工具进行喜花的美化和装饰;
2.教师辅导学生进行装饰,提供建议和指导。
第五步:欣赏和交流
1.让学生欣赏彼此制作的剪纸《喜花》,并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回顾和总结制作过程,重点强调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教师的辅导和指导能力;
2.学生的制作结果;
3.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情况;
4.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情况。
展示和分享
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剪纸《喜花》拍照或拍视频,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分享。
可以选择在学校或网站上进行发表和分享。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剪纸喜花》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剪纸喜花导入教师活动: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前几天老师在东北的朋友给老师来了个电话,说他家要办喜事,给我发来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提问:看看听听,他们家要办什么喜事呀?学生活动:学生从图片中的红灯笼、音乐声等各方面去观察,得出结论:结婚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学生聊聊生活中的婚礼。
提问:老师总觉得这个房子的装扮少了什么?窗上、门上太单调了,你发现了吗?我们可以怎么样去装扮一下?学生活动:根据生活中的婚礼场景提出装扮的方法:贴喜字等教师活动:将“窗”带进课堂,揭题《剪纸喜花》。
(1)了解双喜的含义,代表了喜事的加倍。
(据传:王安石结婚时,得知自己金榜题名,面对双喜临门,当即便在红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展示生活中的双喜纹样窗花、贴纸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了解双喜,通过实物欣赏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双喜贴纸课程新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如何剪出双喜”。
分享方法。
教师活动:快速示范剪双喜字,引导学生发现双喜的对称结构,自主研究出剪双喜的折法。
再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引导学生学会看步骤图,并进行第一次尝试。
展示学生作品,发现问题,启发要领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老师示范,自主探究折法,步骤图观看,尝试剪出一个双喜字。
小组讨论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教师活动:为了剪出更美观的双喜字,教师在学生作品上进行第二次示范,变一变:(1)双口的变化(各种不同的造型,出示不同双口造型的图片)(2)笔画的变化(3)外部的变化(出示图片欣赏,启发学生思绪),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做不同变化的尝试。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老师的二次示范后,两个小组一个变化方法,进行双喜字的创作。
作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字,欣赏交流学生活动:将创作好的双喜字贴在老师准备好的窗户上,欣赏其他组的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个双喜字,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欣赏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是三年级上半学期第十七课,既是《对称美,秩序美》的延伸和运用又为下一课《皮影戏》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课语言导入,以教室内精致、细心的剪纸作品布置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剪纸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中,充分的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由此教师揭题。
紧接着,教师拿出一张纸就开始随意的剪。
在教室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更加充满了对剪纸的好奇和探索心。
对照老师手中剪的东西和布置在教师里的剪纸表达对剪纸概念的理解,王老师帮助总结。
接下来认识了剪纸工具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这些预备工作完成后,王老师正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剪纸的艺术世界。
ppt播放结合实物欣赏分析,边做边学。
分为欣赏剪纸的用途、剪纸的题材、剪纸的特色、剪纸的剪刻方式、示范剪纸、制作剪影、剪纸的花纹和刻法、示范剪纸这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什么是剪纸,王老师运用课堂上营造的艺术氛围,让孩子去感受剪纸,并用语言表达。
这是对剪纸的初步感受,也是整节课的预备操。
第二个阶段剪纸的用途,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走下座位去看一看教室里的剪纸作品,以及ppt图片上展示的剪纸服装、剪纸镜框来体验剪纸的用途。
第三个阶段剪纸的题材,王老师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剪纸的作用还不知这些呢,以后我们可以慢慢了解”就为上个阶段做了总结,“这些剪纸上都有美丽的图案,那么你们想想这些图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句话直接明了地带领孩子们去寻找ppt图片上的各种内容的剪纸作品,并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让学生知道动物、植物、人、建筑等等都是剪纸创作的题材。
第四个阶段剪纸的特色,在以上几个环节的铺垫下,以及欣赏、对比、分析后,剪纸的特色就不难找出了,学生们认为特色是夸张、细致、简单也很美。
第五个阶段剪刻方式,通过实物对照来进行分析,所选剪纸作品在剪刻方式上特征鲜明,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六个阶段教师示范和学生进行剪影,紧紧相连。
教师口述步骤比较清晰。
第七个阶段剪纸的花纹和刻法,在学生完成了剪影之后来进行花纹的讲解和剪刻方法的介绍,我认为这个设计很不错,避免了学生盲目地进行操作,针对性更强。
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以致用,对学生更好的掌握剪纸艺术有这实际的推动作用。
教师还以实物的方式为学生罗列了剪纸艺术中常用的民间花样,带着学生一步步走,扎实的学。
本节课王老师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剪纸的艺术氛围的营造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精美的剪纸作品布置满了整个教室,整体、大方、分类清楚。
王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剪纸图片制作课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呈现,目的性明确,紧紧抓住孩子的视线。
比如说在剪刻方式上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几幅不同剪刻方式,提问:“哪些是需要先折后剪?哪些是不需要的呢?”提问朴素、简洁、目的性明确、语言引导到位,使孩子很快可以明确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实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可见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学生的学情摸得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清楚的认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复杂且喻义深刻,王老师化繁为简,很好地把枯草的内容变得容易消化。
整节课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和的充满童趣的趣味活动,但是流程清晰,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清新,层层递进。
王老师在每个环节结束的时候都做简单扼要的总结归纳,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加强了美术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中我还认为ppt中的图片数量过多,还可以精减一些,列举出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展示。
教师示范过程应该更加直观,比如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或者走到学生中去示范。
总体来说,《剪纸》这一课涉及面广,包涵的意义深刻,准备工作复杂,并且是学生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内容,难理解。
而王老师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向孩子阐述剪纸的内容,以扎实基本功带领孩子畅游剪纸的艺术世界,实为朴素、自然、饱满的一堂好课。
附录:《剪纸》听课记录同学们来到教室有没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学生发现了所有窗户和黑板上都布置满了窗花在民间我们称这种窗花叫剪纸那么如果老师很快地剪一样东西出来,边剪边问,真个叫不叫剪纸呢?学生觉得是剪纸你认为什么样的才叫做剪纸?学生认为要有艺术感、有规律的总结只有用剪刀和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创作的才称为剪纸,那么同学们今天带了什么工具呢?有剪刀、彩纸、胶棒,那么使用剪刀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认为不能拿剪刀玩,要注意安全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剪纸的艺术世界,ppt我们中国啊有很多的妇女儿童都喜欢剪纸,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剪的。
看出来了吗?学生认为剪刀剪,刻刀刻那么我们今天教室里也有很多不同的剪纸,请大家站起来,找一找学生在老师的介绍下看到了印蓝花布上的剪纸图案,装裱成镜框的剪纸作品等等。
ppt剪纸的用途图片,比如穿在身上,装饰街道,等等,其实剪纸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呢。
以后我们可以慢慢了解,这些剪纸上都有美丽的图案,那么你们想想这些图案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认为从现实和想象中来的,(教师请学生举例)猴子手挽手的剪纸。
教师补充动物也是剪纸的常用题材,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剪纸,ppt风景剪纸,植物剪纸,这些都可以做为剪纸的题材,(继续ppt动物剪纸)这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剪纸,大家通过欣赏可以学习他们的造型,(继续ppt人物剪纸)(继续ppt剪纸人的,器皿的,综合的)这三幅剪纸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认为左边的比较复杂,而右边的比较简单,左边的图案剪的比较密。
教师补充右边的相对简单,但是有没有因为简单就不好看了?学生认为简单的也很美观教师补充简单但是动作夸张,是种粗矿的美,也很受人们喜爱。
接下来教师ppt彩色剪纸。
继续ppt各种剪纸,有人的,有动物的,有植物的,请学生来找一找中国民间剪纸的特色?学生认为夸张,细致教师总结一般来说我们的民间剪纸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装饰性很强,想象丰富。
教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剪纸,方法多样,想一下,哪些是需要先折后剪?哪些是不需要的呢?学生认为人和团花需要折教师总结不需要折的剪纸呢直接剪叫做单剪,ppt剪影的图片,并简单介绍,继续ppt 真实的动物照片并给学生示范照片上长颈鹿的剪法。
首先在纸上画出外形,抓住脖子长的特征和一些细小特征,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化,然后开始剪,边剪边修整,纸头和剪刀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转动,剪细小的地方要特别仔细,比如眼睛,我们不一定全都剪掉,可以剪一般,瞧,这样眼睛的形状和眼珠就都剪出来了,想不想试一试?学生反应想教师布置作业,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把想剪的大外形画出来,注意抓住特征。
然后把它剪下来,把你剪好的剪影举起来看一下。
那么现在看看上面没有花纹是不是比较单调啊?那么下面让我们来添加一些富有民间色彩的花纹,(出示花纹范图)学生认为像波浪,像剪刀头,像花瓣、像月牙。
老师这里有两只兔子,来比较一下他们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学生认为第一种图案是挖掉的,第二种是保留下来的教师出示ptt阴剪,我们把这样没有轮廓线的叫做阴剪,那么把轮廓线保留下来的叫做阳剪。
人们啊还更加喜欢一种把阴剪和阳剪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剪的方法。
下面啊请小朋友们啊来添加花纹,并剪下来。
完成以后贴到黑板上。
上黑板,教师与学生簇拥在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谈一谈,说一说篇二:《姥姥的剪纸》评课稿技艺高超情意甚浓——《姥姥的剪纸》评课稿“一手绝活、一片深情”为我们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姥姥的剪纸》中的情深意切。
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课文既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刘老师的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在与学生的轻松欢快的交谈中慢慢呈现出来,为孩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正体现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他的语言朴实无华、穿着得体大方,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风范。
课堂围绕课文的“技艺高、情意浓”为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姥姥与“我”的情感世界,让姥姥的剪纸值得作者一生珍惜。
一、自主学习,善抓关键句(1)姥姥的剪纸——技艺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轻松地引导孩子紧抓两个“普普通通”,一个“无所不能”进行鲜明对比,姥姥的技艺高超立马跃然纸上。
从“你姥姥神了”,“神”字高度概括姥姥的剪纸的技艺精湛。
(2)细节对比——思维发散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综合性学习。
让孩子仔细观察“猫、虎”,“母鸡、公鸡”紧扣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表现姥姥剪纸的工艺精湛,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一些相似的动物词语再次夸夸姥姥的技艺高。
(3)姥姥的剪纸——情意浓课文细节部分处理是否得当,可看出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否透彻,一个“栓”蕴含着姥姥精湛的剪纸深深的“栓”住了我,也体现出姥姥对我浓浓的爱。
刘老师通过“姥姥栓住我的都有哪些剪纸呢?姥姥借着祖孙俩的生肖特征将自己对外孙的疼爱剪进了纸里,剪出了富有童趣的美好图画,把童年的“我”深深吸引。
二、多彩形式,酿出深深情思(1)反复诵读、品出深深情感“诵读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
”刘老师在此次教学中以“一读一品,体悟情感”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和“我”对姥姥深深的怀念之情。
(2)畅想画面,写出感动瞬间“学生是语文学习得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刘老师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生活画面定格在姥姥的剪纸当中”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与姥姥会经历的许多值得留念的瞬间。
写写长大后姥姥对我的期望以及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既锻炼的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提高。
刘老师在处理最后姥姥与“我”内心的情感活动时,能在情感喷发到极处时,善于捉住学生的情感流动,让学生尽情抒发内心情感。
总结:课堂教学既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牛兔图”是姥姥与“我”情感的交织点,在此次教学中,由于时间分散在前面和后面两个阶段,从而忽略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感,应在出示每幅图时,让孩子们说说每幅图的寓意,体会姥姥对我的关爱。
另外,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有点过于心急,而慢慢的忽略了“静待花开”的瞬间,刘老师的“等待也是一种美丽”正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蜗行摸索的动力,正所谓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篇三:《美丽的剪纸——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说课稿《美丽的剪纸——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剪纸——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内容、地位、作用《美丽的剪纸——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选自《美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是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表现内容丰富,工艺制作韵味十足,具有特色。
通过本节课的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及其寓意,尝试学习制作剪纸的基本技法,唤起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让优秀的民间文化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