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03
CATALOGUE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选定穴位
根据病情和具体穴位选择合适的 贴敷部位,做好标记。
清洁皮肤
贴敷前需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无破损。
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温度适 宜,避免患者受凉。
正确使用贴敷药物和辅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注意 药物的性质、气味、功效等。
穴位贴敷法
汇报人:xxx
2024-01-0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CATALOGUE
目 录
• 现代科技在穴位贴敷法中的应用及 前景展望
• 总结:传承创新,推动穴位贴敷法 发展
胃痛
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位 ,可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
状。
腹泻
贴敷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 复。
便秘
贴敷支沟、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头痛
贴敷百会、风池、太阳等 穴位,可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头部不适。
失眠
贴敷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可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
贴敷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位,可缓解感冒症状, 如发热、头痛、鼻塞等。
咳嗽
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 穴位,可减轻咳嗽症状, 促进排痰。
哮喘
贴敷定喘、肺俞、膏肓等 穴位,可缓解哮喘发作时 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4
4. 神阙穴和涌泉穴为敷贴的常用腧穴。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 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ppt课件 15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 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 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 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
ppt课件 10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 进行治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 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 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
ppt课件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 软膏。
5 、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 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 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 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 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ppt课件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1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 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 的药丸,贮存备用。
ppt课件 12
二、操作方法
ppt课件 13
(一)选穴处方
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通过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 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 2.选用阿是穴敷贴药物。

穴位贴敷疗法ppt医学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医学课件

17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18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膻中
19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30
其他
口腔溃疡 虚火上炎: 吴茱萸粉用醋调糊,取黄豆大小贴敷涌泉,胶布固定
24小时,每日换药1次。7次1疗程。 细辛研细末,加蜂蜜调糊,涂抹溃疡面,1日3次。 实热证: 青黛5,五倍子3,冰片1研极细末,吹于口腔溃疡局部, 或香油调敷,每日3-5次
31
其他
失眠 炒酸枣仁10g,研细末,加朱砂20g调匀,以30%二甲
腻性中药直接捣制成饼状。操作简便,吸收差。
水酒渍剂:水、酒或酒精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将
棉垫或纱布浸蘸溶液后直接敷于穴位上。操作麻烦, 吸收好。
鲜药剂:新鲜中草药捣碎或揉搓成团块状,或将药物
切成片状,敷于穴位上。简便,吸收好。
膜剂:将中药成分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制成膜剂或涂膜
剂,用时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成膜即可。
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素问· 咳论》 “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 “五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 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 膀胱经,性质属阳。《难经· 六十七难》:“阴病行 阳,……俞在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病 阳治”。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8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的根本功能 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性:
各种药材除具备寒热温凉、升降沉浮的特 性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症,
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谢谢!
疗程
2~7天穴位贴敷一次, 3次为一疗程 天灸的疗程:一般是三伏、三九天期间治 疗,连续3~5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 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 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选穴原则
基本上与针灸用穴基本一致,但又有其特殊 性,如多直接用痛点,即“阿是穴”以利于 药物作用于患处。其次多选用窍穴,如神阙 穴。
Hale Waihona Puke 1 局部选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根据每一腧穴都能 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 律而取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 限的症状,如胃痛取中脘、梁门。
2 远端取穴
四大用药特点

穴位贴敷治疗PPT课件

穴位贴敷治疗PPT课件

ppt精选版
24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 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 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 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疱, 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ppt精选版
25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 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2-4小时。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 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 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ppt精选版
12
贴敷疗法的特点
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 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 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 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 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 不到的显著功效。
ppt精选版
26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 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 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 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 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 及时到医院就诊。
ppt精选版
27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 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 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 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 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 毒敷料,防止感染。
ppt精选版
28
ppt精选版
29
.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 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 当配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 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 香、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则易 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 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三 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 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

穴位贴敷法ppt

穴位贴敷法ppt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晋唐时期
1.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 临床。 2.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 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 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 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如断 续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 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 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二)药物剂型 1. 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膏剂、 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剂又分为软 膏剂、硬膏剂。
2. 以辨证选穴为主,用穴力求少而精。也可选择病变局部或阿是穴经 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治疗小儿流涎等。 3. 贴敷药物之前,先对喻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PART 05穴位贴敷的禁忌症
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用 有出血倾向禁用

贴敷部位皮肤有
创伤、溃疡者禁



孕妇不能运用活血的 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2岁以下儿童、有恶 性肿瘤、病情危重的 肆 患者禁用
眼、口唇、会阴部、小
伍 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操 作 方 法 及 注 意 事 项
PART 06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药物的制作
1、丸剂:将药物研末,用水、蜜、药汁均匀拌和, 制成圆形药丸。 2、散剂:药物研末。 3、糊剂:将药物制成膏剂或软膏。 4、饼剂:将药物研末,加适量水调匀,制成药饼。
适 应 症 及 禁 忌 症
PART 05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鼻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 糖尿病等 冠心病、心绞痛等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缓解疼痛、腰腿痛等 痛经、产后头痛等寒症

穴位帖敷ppt课件

穴位帖敷ppt课件
9
(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
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 部位的穴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 穴,如牙痛选取合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 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胃肠疾患选足三 里等。
10
(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
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 位,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 敷身柱穴调治百日咳等。
26
(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便秘
方法:采用生大黄粉5g,用白凡士林或醋调成糊状, 敷于 神阙穴,外用透气敷贴固定。加用腹部顺时针按摩 十次、点压按揉中脘、天枢、合谷、足三里,3-7天为1疗 程。
27
(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体虚自汗盗汗
方法:取五倍子粉适量(5g),白凡士林或白醋调成糊状, 敷神阙穴透气敷贴固定,每日1次(临睡前敷,次晨取下) 7-10次为1疗程。
4
二、贴敷疗法---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 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 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 疾病的一种疗法。
5
三、贴敷疗法---作用机制
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和调 整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 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通过体表皮肤或黏膜吸收 ,药物的直接作用明显。 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 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23
吴 茱 萸: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大肠、肾经。 功效:助眠、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寒凝痛证;
胃寒呕吐;虚寒泄泻。 主治:涌泉穴位贴敷以安神助眠,温里散寒,止呕降逆;降压。 用法用量:每穴5g,用白凡士林或白醋适量调成糊状贴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热,易耗气动火,阴虚有热者忌用。 保存:干燥状态下保质期3个月(2-8℃ 6个月),避免潮湿。

穴位贴敷ppt课件

穴位贴敷ppt课件
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 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 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11/22/2019
8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 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 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 组合以祛除病邪。
11/22/2019
11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 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 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 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 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 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11/22/2019
13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 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 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 防腐,并能矫味。
11/22/2019
12
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 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 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 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 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 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 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 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穴位敷贴PPT课件

穴位敷贴PPT课件

其他禁忌
如患有恶性肿瘤、炎症等特殊疾病的 患者,以及皮肤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等情况下 应禁用穴位敷贴。
06
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现状
穴位敷贴的历史渊源
详细介绍了穴位敷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穴位敷贴的现代研究
概述了当前关于穴位敷贴的科研进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方面的内容。
穴位敷贴的应用范围
其他辅助材料
01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食醋、姜汁、 蒜汁等,这些材料可以增强敷贴 的药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2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有些穴位 敷贴产品会配备说明书、使用指 南等资料,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敷 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确定适应症
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慢 性胃肠炎等。在操作前应明确适应症, 避免误用。

敷贴操作
将调制好的药物放在选定的穴 位上,用胶布固定,保持敷贴
干燥、紧贴皮肤。
敷贴时间
一般敷贴时间为2-4小时,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
生建议而定。
敷贴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敷贴后应观察皮肤反应,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
及时取下敷贴并就医。
避免抓挠
敷贴后应避免抓挠敷贴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药物脱落 。
历史
穴位敷贴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 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原理与作用
原理
穴位敷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 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是常见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之类;
.
8
据统计,近十余年来,我国医学刊物 所报道过的用穴位敖贴疗法治疗的病 症种类有一百余种之多,覆盖了针灸 有效病种的大部分。
.
9
穴位敷贴疗法,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
尚有独特的预防作用,如对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症
,采取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之法,常能收
.
23
5、丸剂 系将药物加工粉碎成细末并
过筛后,拌和适量的粘糊剂如蜂蜜等,制
成如绿豆至黄豆大之小型药丸,进行穴位
敷贴。体积较小,药量不大,适用于一般
体穴及小儿治疗之用。
.
20
3、糊剂 糊剂,实际上是散剂的进一步
加工。它是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后,以赋形 粘合剂,诸如醋水、酒、鸡蛋清等,把药 粉调和成糊状即成。糊剂可增强敷贴的粘 着力,并能使药物缓慢放释药效,延长药 物的效果。糊剂制作方便,但要求现制现 用,搁置时间不可过长。
.
21
4、饼剂 饼剂是指将药粉制成圆饼形进
到事半功倍之效。
.
10
目前,已将预防对象进
一步扩展至痛经、纠正胎位以预防
难产等更多方面。从现有趋势看,
穴位敷贴疗法防治病种,尚在增
长之中。
.
11
二、疗效得以科学验证
多途径验证穴位敷贴法的防治效果,是近年
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本法长期以
来只是流传于民间,其实际价值如何缺乏有
说服力的证明,为此针灸工作者着重观察以
七十年代,穴位敷贴疗法被正式列为针灸诸 多疗法中的一种。在下列疾病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 、肺结核病、面神经炎,以及多种小儿科病 症,前者主要是从民间流传方法中进一步提 高、发展的结果;而后者,则因为药物穴位 敷贴,无疼痛无创伤,极小毒副作用,故易 为儿童患者所接受。
下几方面。
.
12
(一)大样本验证其可重复性。就
现有报道的一百余种病症看,极大
部分是临床资料,少则数十例,多
则数百例,甚至千例以上。不少还
建立了统一的疗效评判标准,或
进行远期随访等,均在一定程度上 保证疗效的可靠性。
.
13
(二)对照观察验证其临床价值:在一些
常见的重要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针灸
.
6
位疗法的真正迅速得到 和普及,则是近十余年的事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治病种急骤扩大
二、疗效得以科学验证
三、敷贴剂型不断革新
.
7
一、防治病种急骤扩大
自八十年代之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
渗透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
不论是急性病,如出血热、尿毒症,还是难
治病,如中风后遗症、肝硬化、糖尿病;不
中指出:“治妇人生产数日不下及胞衣死胎不下
者”,“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研如泥,涂足心(
当于涌泉),才下,便急.洗之” 。
4
2、现代概况
药物穴位敷贴疗法在现代的发展并不平衡,
在五十年代,基本上仍局限于民间。
但已引起了一些针灸家的注意,出现具有一
定数量病例观察的临床报道。这种情况一直
持续到六十年代。
.
5
大概有二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工艺, 使敷贴更为简便。最常见的是制成如医 用胶布一样的软膏药,采用工业生产, 用时只须剪下一块就行。这种敷贴剂, 可专用于某一病症,亦可做成适于多 种病症的。目前,尚有一种与磁性物质 合在一起,以加强药物作用的敷贴剂, 亦适于遗尿、软组织损伤等十余种病症。
.
16
另一方面则是在传统敷贴的
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如在
敷贴穴位的同时,加离子导
入等。
.
17
除此之外,还有采用西药或中 西药结合制成敷药贴于穴位的。
穴位敷贴疗法在现代真正发展 的时间尚不长,尽管已日益受到 重视,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尚有一段距离。尤其是有关机理 的研究,做得甚少,有待今后努力。
.
18
二、常用剂型
1、生药剂 采集天然
行敷贴的一种剂型。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 种是将配好的各种药物粉碎、过筛混合,加 入适量面粉和水搅拌后,捏成小饼形状,置 于蒸笼上蒸熟,然后乘热贴敷穴位;
.
22
另一种是,加入适量蛋清或蜂蜜等有粘腻性的赋 形剂,捏成饼状进行敷贴。前者可用于贴敷时间 须较长者,并能起到药物和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 后者制作较为简单。药饼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 故多用于脐部及阿是穴(多为病灶或其反应区域)。
学者还将穴位敷贴疗法与其他针灸疗法或其他
疗法,如中药、西药等,进行了分组对照观
察,这有助于肯定本疗法在该病症防治中的
实际价值。
.
14
(三)建立指标验证其客观性:这一工作,
近几年作得较多,即通过建立多须指标
,观察用穴位敷贴疗法之后,此类指标
的变化,从而为疗效的客观性提供依据。
.
15
三、敷贴剂型不断革新和发展。
口眼歪斜。只是.尚未提到穴位
2
汉代张仲景所撰之《金匮要略》一书中,载有一种 特殊的敷脐法,以治疗中钵(中暑)病人:“屈带草, 绕钵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命温。亦可用热泥和 屈草”。用人尿或热泥合屈草敷脐,
.
3
宋代的多种医学等著,诸如《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南阳活人书》
都有穴位敷贴疗法的记载。如《普济本事方》
的新鲜生药,洗净捣烂,或切成片状,
直接敷贴于穴位之上。如将桃仁、杏仁
、栀子、胡椒、糯米捣烂,加蛋清,敷
穴位治高血压。此法民间应用较多,近
来也在一些医院中应用价格低廉,获得
较容易,方法简便,常可嘱病人自己进
行治疗。
.
19
2、散剂 又称粉剂,是将各味治疗需要
的药物分别加工研碎成粉末,以80~100目 细筛筛过,混合拌匀而成。本法制作简便, 剂量可随意增减,药性稳定,储存时间不受 限制。药物敷贴时,粉末接触面较广,易于 发挥药效,且不易污染衣衫。
穴位敷贴.Βιβλιοθήκη 1一、穴位敷贴疗法简史
1、古代概况
一有、关穴穴位位敷敷贴贴疗药法物简以史保健治病 的载述,《1黄、帝古内代经概》况中,《灵 枢·经有关筋穴》位敷篇贴提药物到以:保健“治颊病的筋载有述,寒,则 急《黄引“帝颊颊内筋经移有》寒口中,,,则《急有灵引枢热颊·移经则口筋筋,》有篇弛热提纵则到:缓,不 胜筋收弛故纵缓僻,。不胜治收之故僻以。马治之膏以,马膏膏,其急者; 以膏白。其意酒急思者和是;打桂以用白,马酒膏以和、桂涂白,酒其以和涂缓桂其的者缓桂者”酒”。意思 是打,用外马敷面膏部、两侧白,酒来治和疗桂口僻的,桂酒 ,外即敷口眼面歪部斜。两只侧是尚,未来提到治穴疗位。口僻,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