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与交通设计

合集下载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v 由于自行车机动灵活,易于转向、加速或减速, 而且骑行人差异较大,因而个体车辆的速度和方 向常常突然变化,易于在交叉口内呈散点分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4)遵章性差
行车骑行人的心理状态是图省力抄近路和从 众行为,在通过灯控路口又无警察和协勤人员管 理时,易于出现闯红灯和在交叉口内抢行的违章 现象。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左转非机动车运行组织
•两相位控制平面交叉口:
✓二次过街 ✓停车线提前 ✓非机动车信号早起 ✓增加非机动车专用相位(此时已变为多相位) ✓非机动车信号早断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上海市1988年自行车出行只占总出行量的24%左 右,当年却有35.7%的交通事故发生在自行车与机动 车之间,其中23.5%发生在平交路口。
据公安部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 2003年自行车骑车人交通违章引发交通事故造成 14664人死亡、5294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4.1%和 10.7%。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冲突B:左转非机动车与垂直方向上的直行机动车流的冲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冲突C:左转非机动车流与对向直行非机动车流的冲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东南大学信控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冲突D:由于交通违章造成的左转非机动车交通冲 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

3) 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 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 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穿 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 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甚至阻塞以及 交通事故时,应设置信号。 交通事故时,应设置信号。 4) 环形交叉的某些入口因交通量大而会出 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设置信号。 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设置信号。
交错点类型 3 分流点 合流点 冲突点 合计 3 3 3 9 相交道路条数 4 8 8 16 32 5 15 15 50 80
分流点=合流点=n( n - 2) n ( n - 1)( n - 2) 冲突点= 6
2
分析: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 分析: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直行与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 左转之间产生的冲突点 左转之间产生的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 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交叉口设计时, 交叉口设计时,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 突点。 突点。
九、平面交叉的间距
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 公路等级 一 级 公 路 干线公路 公路功能 间距 (m) 一般值 2000 最小值 1000 二 级 公 路 集散公 干线公 集散公 路 路 路 500 500 300
十、平面交叉的岔数及交角
1 平面交叉岔路不得多于四条。 平面交叉岔路不得多于四条。 2 采用环形交叉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 采用环形交叉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 3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 锐角应不小于70° 锐角应不小于 °。当受地形条件及其 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 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 °。
只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只设分隔岛的渠化 形交叉
分道转弯式示意图
2、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 、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 或设计速度≥60km/h且 或设计速度 且 有相 当比例转弯交通量的二级 公路, 公路,或是与互通式立交 直接沟通的双车道公路的T 直接沟通的双车道公路的 形交叉应采用图2所示的设 形交叉应采用图 所示的设 置导流岛的渠化T形交叉 形交叉。 置导流岛的渠化 形交叉。

实验试报告示样-交叉口交通量

实验试报告示样-交叉口交通量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时间: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柳州路-大桥北路交叉口交通量调查报告一、实验概况1.、小组成员:2.、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0号16:15—17:153.、调查地点:柳州路-大桥北路二、大桥北路—柳州路交叉口概况大桥北路连接交通繁华的南京长江大桥,因此大桥北路南北方向的车流量非常大,而柳州路是浦口区的主要道路,因此两条道路的交叉位置交通情况较为复杂,交叉口位置以及如图1可以看出交叉口的渠化情况,柳州路与大桥北路都为双向六车道,在交叉口进口处,大桥北路车道变窄,由三条车道变为四车道,而柳州东路则由三车道变为五车道,柳州西路由三车道变为四车道。

大桥北路交通流远远大于柳州路,因此两条道路的车道数情况都不一样(如表1),而2条道路的红绿灯配时也不一样(如表2),因此相位时间也都有差别(如表3、图2),两条道路的交通情况也有很大差别。

四个进口道路情况表1各进口道红绿灯配时表2大桥北路相位状况表3-1表3-2 柳州路相位状况a、第一相位示意图b、第二相位示意图c、第三相位示意图0~4s 5~20s 21~93s(3s黄灯)d、第四相位示意图e、第五相位示意图f、第六相位示意图94~129s(3s黄灯)130~144s 145~180s图2 大桥北路相位示意图a 、第一相位示意图b 、第二相位示意图c 、第三相位示意图0~20s 21~129s 130~144sd 、第四相位示意图e 、第五相位示意图 145~157s (3s 黄灯) 158~180s (3s 黄灯)图3 柳州路相位示意图三、交通量调查3.1 调查数据选择在下午16:15—17:15的晚高峰时间调查车流量,区分大、中、小型客车以及大、中、小型货车、摩托车进行调查,并根据换算系数: 小客车=1,中客车=1.5,大客车=2;小货车=1.5,中货车=2,大货车=3,摩托车=0.8 进行车辆换算,调查结果如表4。

东南大学--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与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与交通设计

4、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设计
行人过街安全岛
1862年利物浦警察局在市内的6个十字路口设置了行
人安全地带,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行人安全岛雏形。
1903年被誉为交通安全之父的威廉·伊诺在《交通规 则》一书中第一次把“安全地带”称为“安全 岛”(pedestrian refuge) 辅助设施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空间设计
1、机动车道设计(结合车道功能) 2、非机动车交通的处理 3、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4、内部区域渠化设计
交通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设计 第6讲 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
与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三、交叉口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1、设置原则
2、设置位置
3、行人与右转车的处理 4、设置宽度 5、行人安全过街设计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1、设置原则
使车辆驾驶员能看清 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与行人流向一致,与车行道垂直 尽量缩短行人过街的步行距离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定为4m;前苏联《建筑标准与法规》 区别不同等级道路,在市区干道定位6m,区级干道定位4m。 上海规程:人行横道宽度与过街行人数及信号显示时间相关, 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 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 不宜小于3m,以1m为单位增减。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快捷方便需要17.64%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题整理版(有答案参考)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题整理版(有答案参考)

东南大学历年交通工程学试题(10.22-10.31丁杨敏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定要考上东南!)一、(1994年)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2002年)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试据其中一个问题详述其具体研究内容三、(2006年)简述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

4、(2008年)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试据其中一个问题详述其具体研究内容答: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交通特性分析技术,2交通调查方法,3交通流理论,4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6道路交通管理技术 7交通安全技术 8静态交通系统规划 9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10 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我国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一.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二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三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四交通流理论方面基础研究五交通综合治理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措施六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七智能交通系统(ITS)基础理论研究第二章交通特性(加油啦,小子!)一、(1992年)在一条长度为24公里的干道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观测到汽车100辆通过,设车流是均匀连续的且车速V=20公里/小时,试求流量(q)、时距(h t)、空距(h d)、密度(K)以有第一辆汽车通过此干道所需时间(t)[以分钟或小时计均可]。

(15分)二、(1992年)试说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的定义及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东南大学交通设计复习题(2)

东南大学交通设计复习题(2)

《交通设计》复习题—(2)一、填空1.交叉口空间的交通组织应从内向外依次布置、、、,以保障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

2.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中,对线形要求是: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曲线半径应大于。

对视距要求是:交叉口转角部分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于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设在交叉口附近的高架路或人行天桥桥墩及台阶,应做。

3.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根据原则增加,进口道在大车比例很小时最小可取宽;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出口道每一车道宽不应小于3.5m;治理性交叉口出口道每一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25m。

4.综合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过路口时的通行权、先行权、占用权要求,平交路口非机动车放行方法有、空间分离法、、四种;其中空间分离法的非机动车交通的渠化设计方法主要有、、。

非机动车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进行(空间和时间)分离,不能分离,则(分道行驶);与机动车交通的(冲突点)尽量远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2)使自行车以(较低)的速度有序地进入交叉口;(3)应尽量使自行车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减小到最少,当自行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尽可能使(机动车驾驶员)知道自行车的行驶路线与方向;(4)如空间允许,对自行车暂停的地方应提供(实物隔离);即安全的停车位置。

5.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的渠化设计方法有()、()、()、()、()五种。

6.路段交通设计包括:机动车道设计、、人行道设计和的设计,以及和路边停车设计等。

二、综合题1.画图分析说明公交站迎面错开设置与背向错开设置的问题。

2.指出下图交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画出正确的设计图。

3.行人过街横道的设置示意图中说明a、b、c、d处的尺寸和意义。

4.机动车、非机动车右转专用道的设计条件和要点是什么?5、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时,需要调查哪些道路及其动态交通相关的基础资料?6、交通设计方案评价是方案优化的基础。

东南大学道路安全路口调查中期汇报

东南大学道路安全路口调查中期汇报

1 2 3 4 5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三、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
3.3调查数据分析
3.4改进措施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四、人行道调查
4.1调查数据分析
有效宽度:人行道宽度减去道路交通附属设施的宽度。 在城区大部分主次干路商业集中路段,人行道有效宽度不 满足要求的比例甚至达到97%,人行道宽度的不满足比例也达 到了72%。
上下学时段 是交通流高 峰
家长接送学 生引发的路 段拥挤
中小学周 边的交通 安全
交通管理控 制设施不足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一、绪论
1.2背景数据
我国每年2万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在各类中 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人数最多,占全年受 伤总人数的45.74%。有32%的事故发生在学生上下学路上,其 中以交通事故为主。
几种道路类型人行道有效宽度的建议最小值
道路类型 区间路 一般街道及工业区道路 主次干路、商业集中路段及文体场所附近道路
最小值/m 1.7 2.5 3.5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四、人行道调查
4.2人行道有效宽度调查
序号 1 2 3 4 5 障碍物名称 占用宽度/cm 有效宽度/cm
4.3建议及改进措施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二、学校概况
南师附小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三、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
3.1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三、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
3.1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
该交叉口为十字形、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其中学府路( 四牌楼段)为双向双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及人 行道;学府路(大石桥段)为双向三车道,无中央分隔带,用 双黄线隔离反向车流;进香河路北段为双向4车道,设有中央分 隔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专用道;进香河南段为双向5车道,设 有中央分隔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专用道。

交通设计1-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交通设计1-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以交通系统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资源及 投资水平)为约束条件
✓时间约束:表现在交叉口各个流向的车辆对绿灯时间的 占用。 ✓空间约束:表现在道路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已有道路 或交叉口的改造方面。 ✓投资:考虑建设费用、控制方式等要经济实用。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 城市规划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 交通规划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 交通规划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 交通设计
人路湖太

城北大桥人非 机 机 劳动路
· 附属设施布置设

· 方案协调设计

· …….
满足基本设计 原则与要求

可能存在的问题与 基本对策
改建与治理道路交通设计流程
道路及沿线状况
交通状况
交通规划、管理规划
相关政策法规
资料调查整理阶段
概略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 方案比选评价
现状评价 问题分析及对策
交叉口交通设计
路段交通设计
设计指标确定
公共交通设计 交通景观设计 方案协调设计 ……
当路段通行能力远大于交叉口进出口 道通行能力时,可考虑路边停车
交通设计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 设计指标
➢ 路段
以饱和度、平均行驶速度作为路段的设计指标
➢ 交叉口
饱和度是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参数,各车道的饱 和度应小于1,并留有一定的储备能力;当交叉 口相距较近时,还应考虑排队长度。

第5章--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版讲课讲稿

第5章--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版讲课讲稿
第5章--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工程 学-东南大学版
通行能力种类
道路、交通、控 制和环境条件
服务水平
测量范围
单位
基本通行能力 理想的
不论服务水 平如何
车道或车道的均 匀段或横断面
标准车辆
可能通行能力 实际或预测的 设计通行能力 预测的
不论服务水 平如何
所选用的设 计服务水平
车道或车道上对 上述条件有代表 性的均匀段或横 断面
N-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 fW-车道宽度和侧向净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HV-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P-驾驶员条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C D C ( V B /C ) iN fW fH f V P
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 1. 车道宽度及侧向宽度的修正系数fW
fP=1.0
V / C V P / C B [ N f W f H f P ] V 1 / 2 8 [ 2 0 0 . 7 0 0 . 6 0 9 0 1 . 0 ] 2 0 0 . 9
(3) 该公路服务水平属四级上半段 (4) 求算达到可能通行能力前可增加的交通量 行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CBN(V/C)fWfHV fP
Cs -本面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pcu/h)
Csl-本面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Cr Cer r
(4)通行能力折减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对面到达的左转车超过3~4pcu时,左转 车通过交叉口将影响本面直行车。因此,应折减本面各直行车 道(包括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最大服务交通量
每一服务水平有其服务质量的范围。因此,除F级 外,各级服务水平都有相应于该级服务水平最差 时的服务交通量,该服务交通量在该级服务水平 种是最大的,故称为最大服务交通量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答第二版第一部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2、简述我国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与重点任务。

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与作用。

第二章1、交通特性包括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2、交通特性对交通流理论建立、通行能力研究、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各有什么影响?在交通工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

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中有什么作用?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时间平均速度与空间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2、交通量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调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要注意什么问题?3、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4、地点车速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5、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进行行车速度调查时应如何考虑这些影响因素?6、交叉口的交通调查包括哪些项目?各要调查什么内容?7、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第四章1、交通流三参数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特征变量?2、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3、简述离散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4、简述连续流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5、简述描点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6、简述排队论、排队系统及服务方式。

7、简述车辆跟驰特性、跟驰模型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8、简述车流波动理论、回波速度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1、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及它与道路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2、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方面?3、道路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是如何定义的?4、道路的服务水平是如何定义的?服务水平的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服务水平高低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何关系?5、写出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个体过街行为选择模型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个体过街行为选择模型

Vo 1 . 43 N O. 3 Ma v 2 0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0 5 0 5 . 2 0 1 3 . 0 3 . 0 4 0
信 号控 制 交 叉 口行 人 个体 过街 行 为选 择 模 型
关键词 :行人 过街行 为 ; 相关 性分析 ; 隐性 变量 ; 多项 l o g i t 模 型 中 图分 类 号 : U Nhomakorabea 9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1 3 ) 0 3 - 0 6 6 4 - 0 5
Ch o i c e mo de l o f p e d e s t r i a n c r o s s i n g b e ha v i o r a t s i g n a l i z e d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s
第4 3卷 第 3期
2 0 1 3年 5 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J OU RN A L O F S O U T H EA S T U NI V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周 竹 萍 王 炜 任 刚 宫 霞
( 南 京理 工大学交通工程系 , 南京 2 1 0 0 9 4 ) ( 东南 大学 交通学 院 , 南京 2 1 0 0 9 6 )
(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华 山医 院 , 上海 2 0 0 0 4 0 )
摘 要 :为减 少行 人违 法过街 现 象 , 提 高 行 人过 街 安 全 , 对 信 号 交 叉 口行 人 过街 行 为 机 理 进 行研 究. 首先 , 通 过相 关性分 析找 出个人 属 性、 家庭 属 性、 行 人设 施 属 性 、 交通状 况 属 性 中对 行人 过 街 行为 有显著 影响 的 因素. 另外, 除上 述 可见 因素外 , 也存 在 一 些观 察 不到 的心 理 因素会 对行 人行

第2章交通特性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版ppt课件

第2章交通特性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版ppt课件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 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人一般要求高, 为自己,也为别人。反之,则要 求低,也不太顾及他人 心情闲遐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 心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要 求较大 街景丰富时个人空间小,单调时 个人空间大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 注意根据环境高速步伐和视 线,儿童喜欢任意穿梭
速 设计车速(Design speed):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
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1 n
流率(Rate of flow) Q n i 1 Q i
平均日交通量(Average Daily Traffic , 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 (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 , AADT)
1 365
AADT 365i1
Qi
月平均日交通量 (Monthly Average Daily Traffic , AADT)
三角形路网一般用于规模相当的重要城镇间的直达交 通联系。这种布局形式通达性好,运输效率高,但建 设量大
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 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一种不完善的 路网布局
树叉形的路网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 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然村寨与市、 县政府联接起来
乘客的交通特性
交通需求心理
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经济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八章平面交叉口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八章平面交叉口

交通拥堵: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导致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拥堵加剧
城市规划: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对平面交叉口的 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如道路拓宽、交通设施升级等
未来平面交叉口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注重行人和 非机动车的安全和便利
挑战:如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 故等问题
添加标题
信号控制方式:包括固定信号控制、自适应信号控制、协调信号控制等 优先权管理:包括车辆优先权、行人优先权、自行车优先权等 信号控制策略:包括单点控制、区域控制、协调控制等 信号控制效果:包括减少拥堵、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等
交通仿真和信号优化
交通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等问题
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对平面交叉口的影响和挑战
新型交通方式:如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对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交通安全: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增加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风险
绿色出行:如自行车、电动车等,对平面交叉 口的交通设施和设计提出新的挑战
环境污染: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对平面交 叉口的环境造成影响,如噪音、尾气排放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关键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 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 等
发展趋势:绿色交通、智能交通、 共享交通等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平面交叉 口具有交通量大、 冲突点多、管理 难度大等特点。
设计原则:平面 交叉口的设计应 遵循安全、高效、 环保、美观等原 则。
平面交叉口分类:根据交通流量、交 通组织方式、交通信号控制方式等不 同,可以分为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 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分类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置条件
•1、人行横道长度不大,但部分行人会滞留、或者有转向 冲突,需要等待的二次过街(设置传统的安全岛)。 •2、由于机动车道数较多,路幅较宽,人行横道较长,行 人需要两次通过交叉口,或者在两个相位内通过交叉口。 需要设置安全岛,并配合信号控制。
•优点:减少行人交通冲突和行人延误,提高安全性
➢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岛的设置型式
东南大学--交叉口行人过 街特性与交通设计
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
•课程名称—交通设计
•第6讲 •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
与交通设计
•一、交叉口行人交通设计的重要性 •二、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 •三、交叉口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四、交叉口人行天桥或地道的设计条件
•一、交叉口行人交通设计的重要性
➢从步行整体出行路径来看
•交叉口北侧人行横道上的行 人信号绿灯时长为82s,红灯 时长为46s,周期为128s,并 未设置行人绿灯闪烁时间
•46s
•54s
•28s
•在第一相位内的延误由南北向通行的机动车流引起,人行 横道两侧的行人均有延误。 •在第二、三相位内的延误主要发生在人行横道的东半段, 由从东侧进口进入交叉口的右转弯车流所致
•在无信号控制条件下,行人利用机动车流中的可穿越间隙过 街,常常需要一个等待时间。 •日本东京观测,可等待时间分布范围很广,女性越是高龄比 男性可等待时间越长,女性平均可等待时间为10s,男性平 均可等待时间为6s. •需等待时间若超过40s,就有人冒险穿过,所以认为穿过人 行横道的等待时间容许限度为40s为宜。
• 因此,充分把握行人交通特性,做好交叉口行人过街时 空设计,改善行人过街安全和便利性,在交叉口设计中具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
➢交叉口行人速度
•不同等级的道路交叉口行人速度
•不同性别的行人过街速度
•不同年龄段的行人过街速度
•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组合的行人过街速 度
➢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
5.88
5.88
•(%)
➢从步行整体出行路径来看:交叉口和过街方便性占重要地位
➢从行人交通事故来看:交叉口通常是行人交通事故的高发地
➢从行人过街危险程度来看: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设计可以有 效降低行人过街危险程度
➢从行人违章来看:除了主观因素之外,对于过街时间、交叉 口设计的客观因素的批判占有较大比重
•行人可容忍的等待时间不仅与人行横道控制方式、道路性质 、道路交通量、机动车车速、道路宽度等交通条件有关,还与 社会生活节奏等社会因素有关。
•通过调查发现,相似的机动车流量下,交通信号控制条件下 行人能够承受的等待时间较无信号控制路段略长,当禁行时间 较合理时,行人能承受的最长等待时间英国的调查数据为4060s,日本的调查数据为30s。
➢交叉口行人延误
•一是红灯时刻到达的行人等待绿灯开启所造成的延误; •二是行人在绿灯期间通过人行横道时被同相位放行的左、右 转车流阻断,等候可穿插间隙或等候车流完全通过所造成的 延误; •三是在绿灯后期到达人行横道的行人,并未到达人行横道的 另一侧而信号灯已经变成红色而被相交道路已放行的直行车 流阻断,等候可穿插间隙或等候下一绿灯信号开启所造成的 延误。
•行人交通整体路径选择中21%~40%的因素和交叉口有关 •行人过街心理需要分析: • 安全需要79.42% • 快捷方便需要17.64% • 舒适可靠需要2.94%
➢从行人交通事故来看
•美国2001年的交通事故中,有4882个行人死亡,78000个行 人受伤,在这些事故中,有32.2%发生在交叉口,有30%的事 故与转弯车辆有关。
Y型交叉口
•T型交叉口
Y型结合导向岛设置行人横道
行人流量较少时,A段或B段×
有高架路桥墩的平面交叉口
必要时,增设行人(两次过街)专用信号

•3、行人与右转车的处 理
•同济大学:通过观测 杭州市典型交叉口人 行横道处的240个绿 灯周期过街的行人样 本发现, 因受右转车阻 挡而减速或停止的人 次所占比例达30%左 右.
❖ 行人延误的计算取其实际过街时间与 理想过街时间的差值。
❖ 理想过街时间根据人行横道的长度和 行人理想过街步速来确定。 选取一些明显 没有受到机动车流阻碍的行人样本,以其 过街速度的平均值作为所有行人的理想过 街步速。
•三、交叉口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1、设置原则 •2、设置位置 •3、行人与右转车的处理 •4、设置宽度 •5、行人安全过街设计
➢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是, 确定绿灯间隔时间,改善行人与邻接相 位机动车的冲突, 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行人通过冲突点的距离、行 人步速、车辆启动损失等
➢右转专用道设置建议
✓右转300veh/h,相邻直行超过300veh/h/ln
✓当非机动车超过500pcu/h或人行横道上行人超过 800人/h时,右转车流受到很大的影响
➢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岛的面积
➢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
• 当行人过街横道过长(大于15m),为了缩短行人过 街时间,确保过街安全,体现以人为本,应在过街横道 中间设置行人安全岛,其宽度应大于1.5m
•有分隔带的道路: •利用分隔带做安全待行区,保留端部1~2m
•无分隔带的道路: •压缩进出口车道
•根据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实验室的研究: •行人过街的相对危险性与过街条件及过街设施是否完善有关 。 •道路交通设施越完善,行人过街的相对危险性就越低。
•在无人行横道线的地方,其行人交通事故比划有人行横道线的地方要高2 倍~5 倍。
➢从行人违章来看
37.6 5
22.3 5
11.7 6
9.41
7.06
•1、设置原则
➢使车辆驾驶员能看清 ➢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与行人流向一致,与车行道垂直 ➢尽量缩短行人过街的步行距离
•2、设置位置
➢人行横道应平行于路段人行道的延长线并适当后退(a=1m) ➢有中央分隔带的进口道,行人过街横道应设置在中央分隔带端 部后退1~2m,为人行驻足提供安全保障(d= 1~2m)
•可容忍等待 时间的调查
满意的等待时间 可容忍的等待时间
最小值 0 10
最大值 90 120
均值 31 56
样本量 529 503
➢交叉口行人空间需求特征
•静态空间需求
•动态空间需求
•美国学者弗洛因在《行人规划与设计》中,详细研究了行人流 的速度、流量以及占有空间及其相互关系:
•当行人所占有的空间面积小于0.9 m2/ 人时,行人交通明显 存在困难和不方便,空间隔离过街设施设计应根据相应服务 水平满足行人之间的空间需要。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定为4m;前苏联《建筑标准与法规 》区别不同等级道路,在市区干道定位6m,区级干道定位4m。
➢上海规程:人行横道宽度与过街行人数及信号显示时间相关, 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 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 不宜小于3m,以1m为单位增减。
•4、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设计
•其他两类冲突的处 理(B、C冲突) ➢设置最小绿灯时间
➢设置安全岛
•3、设置宽度
•Wp=qp/C实
•Wp为人行横道宽度(m) •qp为人行横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p/h) •C实为1m宽人行横道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
(p/h.m)
•行人过街横道可能通行能力为2700人/(绿灯小时·m)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
•行人过街待行区的设计
➢利用机非分隔带设置安全岛
•机非分隔带延伸至人行道 横线之前,使右转车的行车 轨迹相对固定,提高了行人 对行车轨迹的判断。
➢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相位设置
•四、交叉口人行天桥或地道的设计条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1)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流量大于5000人次/h,且同时进 入该路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大于1200辆/h时; •2)通过环形交叉口的步行人流总量达18000人次/h,且同时进入环 形交叉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到2000辆/h时; •3)行人横过城市快速路时; •4)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车通过一次阻塞步行人流超过 1000人次或道口关闭的时间超过15min时。
•l 包括在横向车辆绿灯期间等待过街的行人对色灯变为红灯需反应时间以及红 灯末行人因安全感而使流量未达饱和所造成的损失
•流量 •系数
•人行横道宽度的经验值
•人行横道的宽度,应根据高峰小时的设计人流量确定。 ➢通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宽度应略宽于其两端人行道的宽度,前 苏联建议取人行道宽度的1.5倍。
➢右转机动车与垂直方向左转 机动车同相位放行
行人相位早断
•若绿灯中周期后期行人流 量显著减少, 右转机动车有 较多的穿越空档, •可提前结束行人相位, 插入 同进口直右搭接相位
早启行人相位
•如左转专用相位设置不对称, 或设有左弯待转区, 必须采用同 一进口先直行后左转的相序设 置
•通过早启行人相位的方法解决 行人与右转机动车的冲突
✓当进口道右转车比例接近于进口总流量的1/n(n为进 口道车道数)时,将当前本进口道总流量按有右转专用 车道的情形重新分配,如果右转专用车道的饱和度不小 于其它车道的饱和度,则考虑设置右转专用车道。 (结 合信号配时考虑)
•当每个进口道均设置有左右 转专用车道时,可以采取:
➢行人随平行方向直行机动车 放行
空间设计
➢b=3~4m ➢C>6m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交叉口人行横道处行人比与之冲突的 右转机动车拥有更高的优先权。
信号控制方式
➢美国行人绿灯比右转机动车绿灯早启3~ 5 s, 使等候过街的第 1 波行人提前通过冲突点,设置辅助标志警示右转机动车有行人 通行并应让行人先行
➢德国提前启亮行人绿灯1~ 2 s, 保证右转机动车驾驶员看清行 人并及时避让,同时设置辅助信号灯, 为转弯车辆揭示行人的优先 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