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单元测量第⼀课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第1⾄第2题。

教学⽬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建⽴1毫⽶的长度概念,会⽤毫⽶厘⽶度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的动⼿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并感受⽣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会⽤毫⽶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的估测⽅法。

教学过程⼀、引⾔⼆、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估⼤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1:数学书的长⼤约是21厘⽶、宽⼤约是14厘⽶、厚有1厘⽶。

师:你是怎么想的?⽣1:因为1厘⽶⼤约有⼀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动⼿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先在⼩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课题:板出:毫⽶的认识五、建⽴1毫⽶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有⼏长。

2、闭上眼睛想⼀想1毫⽶有多长。

然后再⽐⼀⽐1厘⽶和1毫⽶,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说说⽣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

六、认识厘⽶与毫⽶之间的进率让学⽣看尺⼦,数⼀数1 厘⽶长度有⼏个⼩格,然后汇报⼩结1厘⽶⾥⾯有10个1毫⽶。

板出:1厘⽶=10毫⽶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做。

2、指导学⽣完成练习⼀的第⼀、第⼆题。

3、找出⾃⼰周围物品,并⽤毫⽶作单位量⼀量它的长度。

⼋、全课⼩结。

第⼆课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标:1、通过动⼿实践,使学⽣意识到量⽐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分⽶作单位。

2、认识分⽶,建⽴1分⽶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估测意识和能⼒。

教学重点:认识分⽶,建⽴1 分⽶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学⽣动⼿测量课桌的桌⾯的长、宽。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篇1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

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小格大格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c小组合作探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明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室外部分一、导入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

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二、认识东、西、南、北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 师: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描述,有局限性了。

怎么办呢?你还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吗?(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

(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在学校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辨别出东西南北了,出了学校还分得出来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东图书店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聚丰德呢?泉城广场呢?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室内部分4、方向的相对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2024全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全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全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单元:测量长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重点】1.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学会测量长度,理解长度的单位换算。

4.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认识角,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

6.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可能性意识。

【教案】一、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的概念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时分秒的概念。

2.讲解:介绍时钟的结构,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3.练习:让学生观察时钟,说出指定时间的时针、分针、秒针位置。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时间猜猜猜”游戏,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

第2课时:时分秒的换算1.导入: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

2.讲解:介绍时分秒的换算方法,如1小时=60分,1分=60秒。

3.练习:让学生进行时分秒的换算练习,巩固知识点。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时间换算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2.讲解:介绍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2.讲解:介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封面: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目录:1.引言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教学步骤6.巩固练习7.作业布置8.教学反思9.结语引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而编写的。

本教学用书旨在提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相关信息,以便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教学目标:本教学用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并应用简单的数学概念;-培养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用书涵盖了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加法和减法运算;-分类与排序;-长度和重量的比较;-时钟和日历的读写等。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讲解: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以清晰简明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新知识点,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说明和演示。

3.练习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和技能。

4.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问题或应用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

6.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期待。

巩固练习:在每个章节的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 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摸一摸师:(拿一个三角板)孩子们,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周吗?(学生边指边说)师:(走到学生中间,任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学生回答。

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放在课桌里的,请孩子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摸一摸它的一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一、序言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是教师教授数学课程的重要辅助教材,它涵盖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数学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教师用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二、教材概述1. 课程概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所配套的教材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课程教材,内容包括数字、数的比较、加法与减法、小学算法、几何图形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懂得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教材特点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意义,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材设计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数学课程更加生动、丰富。

三、教师用书结构1. 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用书在每个单元的开始部分都会列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helpguide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

2. 教学流程安排教师用书详细规划了每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包括引入、讲授、练习和作业等环节的安排,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3. 教学辅助资源教师用书还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包括课堂活动设计、习题答案和评价标准等,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建议1.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用书中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建议,包括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选择并结合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2. 注重学生参与和思维发展教师用书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维发展,鼓励学生主动表达、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为例,为您呈现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运算第一节:整数的认识第二节:整数的运算2. 第二章:几何图形第一节: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二节:平面图形的计算3. 第三章:量的计量第一节: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第二节:质量、时间的计量4. 第四章:数的进位与退位第一节:进位加法第二节:退位减法5. 第五章:分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一节:分数的认识第二节:分数的运算6. 第六章:小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一节:小数的认识第二节:小数的运算7. 第七章:方程与问题解决第一节:方程的认识第二节:问题的解决8.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第二节:数据的处理9. 第九章:简单的逻辑推理第一节:简单的逻辑关系第二节:逻辑推理的应用10. 第十章:生活中的数学第一节:货币的认识第二节:购物中的数学11. 第十一章:时间与日期第一节:时间的认识第二节:日期的认识12. 第十二章:总复习第一节:数的运算第二节:几何图形第三节:量的计量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能够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3. 熟悉量的计量,能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的计量与换算。

4. 学会数的进位与退位,能够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5. 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6. 理解小数的意义,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7. 学会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8. 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9.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10.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数据的处理。

2.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量的计量、逻辑推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识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的几何图形。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2. 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3. 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4. 位置与方向: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的认识,以及简单的方向描述。

5. 测量: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基本测量单位的认识和使用。

6. 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识别和描述。

7. 数据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与方向的认识,图形的识别和描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教学难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数据的分析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传授新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二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

(板书:实际问题)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方法一:5×2=10(元)10×6=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方法二:6×5=30(个)30×2=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册数学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计18周,每周4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四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周:第三单元《测量》第六周:第三单元《测量》第七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九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一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二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三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四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五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六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道路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按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展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识别方向。

二、教学目的: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可以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道路图,并能描绘行走的道路。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识别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

3.在观察主题图时,浸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识别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如今来到了北京的____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解。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备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备课

序一、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备课1. 教案的重要性2. 人教版教材的特点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解决三、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的布置2. 教学手段的选择3. 学生活动的设计4. 课堂教学的步骤及时间安排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的评价2.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改进3. 对下节课的启示与规划结语一、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备课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对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人教版教材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对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进行全册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因素。

通过全面评估,深入研究,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才能够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围绕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全册备课展开讨论,深入探讨教案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备课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学习方法与学科素养的培养。

2. 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解决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备课中,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知识,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还需要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的布置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掌握所需知识。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备课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契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十进制加减运算的理论和算法,并能熟练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况,由客户提出数学问题。

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因为教材中的插图没有注明文章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的形状给物品命名。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5分。

基本点。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

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

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本教案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共包括6个单元。

第一单元自然数和零学习目标:1.了解0、1、2.....自然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2.掌握零与自然数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3.能按大小关系将0、1、2、3、4从小到大排列;4.能正确快速地根据阿拉伯数字写出读音,按正确语音朗读。

教学重点: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能够按大小关系将0、1、2、3、4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拿出0-4的数字牌,让学生快速用手指数出数字顺序。

2.教师出示数学算式0+5=5,询问学生答案为多少,引导学生思考0的特殊性质并说明0+任何数字=该数字。

二、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出示数字0-20,介绍自然数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小手指在空中数出前20个自然数。

3.教师出题:你能不能数出前40个自然数?现在开始,看看谁数得最多。

三、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0,1,2,3,4数字牌,引导学生按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2.让学生自己写下0-20的数字码表,并能按大小关系将数字排列。

3.让学生三人一组,在码表上标出三个自然数大小的顺序,并在黑板上比较大小,检查答案。

四、计数积木学生使用计数积木,以轻快的节奏将积木放入桶中。

并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巩固数字的快速准确说法。

五、阿拉伯数字朗读1.让学生研究个位、十位和百位数的数字由哪些数字组成并自己写出自己的电话号。

2.教师呈现数字,让学生能从图中猜测数字,并指导学生正常朗读数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达数量学习目标:1.了解用“___个”、“___只”、“___条”等词汇表达物品的数量;2.理解类别的意义,并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3.能用算式表示物品的数量,具有正确的算术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___个”、“___只”、“___条”等表示物品数量的词汇,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明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课时安排学》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测量(7课时)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加法………………………………………………3课时左右减法………………………………………………3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四边形(6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五、时、分、秒(3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八、可能性(4课时)九、数学广角(3课时)掷一掷…………………………………………………1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测量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例题内容例1 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 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例6 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

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教材编写特点(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

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

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3)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

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是合理估测的前提。

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并力求将1毫米、1分米、1千米及1吨与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象。

比如,“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1千米。

”以及安排“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等等。

这些内容的安排为解决诸如“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练习中,还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的训练,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建议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

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对活动的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评价。

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