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化实验
生理性生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糖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三、实验方法1. 吲哚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色氨酸的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 甲基红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吲哚试验:接种了大肠杆菌的试管在加入乙醚和吲哚试剂后,能在乙醚和液体培养基的交界面上产生红色环状物质,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显阳性。
2.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甲基红试验阳性,即大肠杆菌在培养期仍维持酸性pH。
五、实验分析1. 吲哚试验失败原因分析:可能是因为乙醚加量太少,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肠杆菌菌种有问题。
2. 甲基红试验结果分析:大肠杆菌在培养后仍能维持酸性,而产气杆菌则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了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认识到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污染;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理性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生理性生化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生理性生化检测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生理性生化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及其代谢过程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试验
一、糖类代谢试验
5、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蛋白质能力不同,可利用不 同氮源来合成菌体蛋白质,可通过检测加 入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或PH变化来鉴定细 菌。
二、蛋白质代谢试验
1、吲哚(indole)试验(又称靛基质试验) 目的: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原理:细菌分解蛋白胨中色氨酸生成的吲哚与试剂 中的二甲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方法:纯培养物接种蛋白胨水后35℃培养24-48h沿 管壁徐徐加入Kovac氏试剂或欧氏试剂0.5ml观察。 结果:两层液体交界处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 性。
2、凝固酶试验
目的:常用于鉴别葡萄球菌。 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产生凝固。分为 与细胞壁结合的凝固酶(玻片法)与菌体生成后释放在 培养基中的游离凝固酶(试管法)。 玻片法:在玻片上加生理盐水与血浆个一滴,观察凝集 情况 试管法:三只含1:4血浆0.5ml的试管各接种待检菌、 阳性菌株和肉汤阴性菌株,待检菌出现凝固且阴性对照 不凝固为阳性。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目的: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原理:某些细菌将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时,丙 二酸盐被分解成为碳酸钠,使培养基变碱性。 结果: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颜色无变化为阴性。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3、醋酸盐利用试验 目的: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原理: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同时利用醋酸盐 作为唯一碳源时,分解醋酸钠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与 钠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呈碱性,指示剂由 绿变蓝。 结果:斜面上有菌落生长且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
实验八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
伏-普试验用于测定某些细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 物的能力,如丙酮酸,丙酮酸进行缩合、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此化合 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 精氨酸的呱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伏-普试验阳性,不产生红色化 合物为反应阴性,
实验八 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
一 实验器材 1 菌种 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 2 培养基 尿素琼脂试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 和乳糖发酵管各3支, 3 溶液和试剂 甲基红指示剂,5%萘酚,乙醚和吲哚试剂 4 仪器和其他用品 接种针
二 目的要求 1 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
三 糖发酵试验 1 在发酵管上标明所接种的细菌名称, 2 取葡萄糖发酵管3支,分别接入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第三支不接 种,作为对照,另取乳糖发酵管3支,同样操作, 3 将接种和对照的发酵管置37 ℃培养24-48h, 4 观察发酵管的颜色和有无气泡,
各试验需接种的菌种:
1 明胶水解试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0 ℃ 2-5 d
3 尿素试验 1 取2支尿素培养基试管,用记号笔表面各管欲接种的菌名, 2 分别接种普通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两种细菌对尿素的分解速
度不同 ,需要观察2次, 3 将接种后的试管置35 ℃培养24-48h, 4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尿素酶存在时为红色,无尿素酶时为黄色,
二 IMViC试验
1 接种与培养 1 用接种针将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穿刺接入2支醋酸铅培养基中
温15-30 min,红色为阳性,大肠杆菌阴性,产气肠杆菌阳性
思考题
1. 为什么尿素实验可用于鉴定变性杆菌属 细菌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实验原理(1)细菌生化试验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2)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含有能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此发酵糖(醇)的能力不同。
其代谢产物也不同。
例如,有些产生酸和气体,有些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
酸的生成可通过指示剂来确定。
在制备培养基2(黄色)-6.8(紫色)]时预先加入甲酚紫[PHS],当发酵产生酸时,培养基可从紫色变为黄色。
气体的产生可以通过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管中是否存在气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试验(该试验简称mr试验)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分解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将培养基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
此时,如果添加甲基红,指示器将显示红色。
因为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4(红色)-ph6 2(黄色)。
如果某些细菌,如产气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但迅速解吸丙酮酸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培养基的pH值仍高于6.2。
因此,此时添加甲基红指示剂以显示黄色。
(4)大分子代谢的实验。
靛蓝基质(口服吸收)试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叫睬),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肌氨酸、半肌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沉淀硫化铅或硫化铁。
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借以鉴别细菌。
明胶液化实验某些细菌具有胶原酶,使明胶被分解,失去凝固能力,呈现液体状态,是为阳性。
淀粉水解试验(在紫外诱变中做,本实验不做)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淀粉。
它们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小分子糊精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然后被细菌吸收和利用。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微生物学中,鉴定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
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本报告将介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二、目的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包括试剂、操作步骤、结果解释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
三、材料与方法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基;2. 硝酸盐还原试剂;3. 糖类试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4. 氨基酸试剂:天冬氨酸、赖氨酸;5. 酶试剂:淀粉酶、蛋白酶;6. 无水硫酸铜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解释1. 硝酸盐还原试验步骤:(1)取一支细菌液体培养物,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2)观察液体颜色变化。
结果解释:若液体变为红色,则表示细菌能够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是亚硝化菌。
若无颜色变化,则表示细菌不能还原硝酸盐。
2. 糖类代谢试验步骤:(1)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葡萄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代谢;若在果糖或半乳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果糖或半乳糖进行发酵代谢。
3. 氨基酸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天冬氨酸和赖氨酸;(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天冬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进行代谢;若在赖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赖氨酸进行代谢。
4. 酶代谢试验步骤:(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淀粉和蛋白质;(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3)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解释:若在淀粉试管内出现了透明带,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若在蛋白质试管内出现了变色,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蛋白酶。
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试验一、实验目的1.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极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4.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鉴定中重要作用二、实验原理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它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体的原理如下:1.淀粉水解试验:在淀粉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四种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培养两天以后,再往培养基中加碘液染色,若该细菌能分泌胞外淀粉酶,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淡然在染色后,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
2.糖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不同,有些细菌能利用糖发酵产酸和产气,有些则不能。
酸在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
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3.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
(2)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是培养液PH值降至4.2以下,加入甲基红后溶液呈红色。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ohn),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2.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5支,附德汉式小管),乳糖发酵培养基(5支,附德汉式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实验一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P199原理: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Rubemans紫。
其吸收峰在570nm,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①微酸、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②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分别取1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5ml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研磨成匀浆后,用无置于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之呈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20ml,在57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样品氨基态含氮量(ug/100g鲜重)=CV T/V S W *100 ;C=A/k (k=0.103) ;V T=100/2 ;V S=1 ;W=1注意事项:1.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2.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3.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4.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90℃,15min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60%乙醇;5.稀释后要迅速比色;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
最适PH为4.5,是乙醇-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PH。
思考题:1.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
2.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
生理生化实验
1、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步骤:(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
b.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
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
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2、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小木虫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就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得代谢产物,生理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与其它方面不易区分得微生物。
因此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就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得重要依据之一,微生物鉴定中常用得生理生化反应如下所示:(一)糖、醇发酵试验原理: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得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得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培养基配制:一般细菌常用休与李夫森二氏培养基:蛋白胨:2g,K2HPO4 :0.2g,NaCl:5g,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PH:6、8~7.0,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先用少量得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水溶液)。
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NH4)2HPO4:1g ,MgSO4:0.2g ,KCl:0。
2g,酵母膏:0.2g ,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 ,蒸馏水:1000mL ,溴甲酚紫:0、4%乙醇液2mL,PH:6、8~7。
0。
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115℃灭菌20min、测定得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D—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
注意: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
接种与观察结果:用18~24h得幼龄菌种,用穿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d,3d,5d后观察,颜色变黄为阳性,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
结果记录:产酸:+,产气:○,不产酸长气:- 。
(二)淀粉水解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得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
2.了解细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了解细菌生长现象及代谢产物在鉴别中的意义。
4.学习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
1.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
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紫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杜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
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杜氏小管中无气体。
2.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加入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转变为红色,即甲基红反应。
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3.伏-普试验(VP):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某些细菌产生丙酮酸,再将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阳性。
4.靛基质(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
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的指标。
大肠杆菌吲哚反应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5.硫化氢实验:某些细菌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酸铵亚铁等铁盐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不溶性硫化亚铁之黑色沉淀,为硫化氢实验阳性。
细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的鉴定方法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准确鉴定细菌的种类,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观察法形态学观察法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别。
常见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包括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定出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但并不能确定其种类。
二、生理生化试验法生理生化试验法是通过研究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细菌。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对细菌的代谢能力、酶活性、氧气需求和产物等进行测试。
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碳源利用试验、氧气需求试验、酶活性试验等。
通过对细菌在这些试验中的反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细菌的基因组DNA序列和RNA序列来确定其种类。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扩增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等。
利用这些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比较细菌的基因序列与已知的细菌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细菌的种类。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菌。
这种方法通过将细菌样品离子化,然后将离子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得到细菌样品的质谱图谱。
通过比对质谱图谱与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质谱图谱,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细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鉴定细菌。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和免疫染色技术。
在血清学试验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细菌与特定抗体之间的反应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而免疫染色技术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标记细菌,然后观察染色结果来鉴定细菌。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 ,115℃灭菌20min。
试剂:甲基红:0、1g,95%乙醇:300mL,蒸馏水:200mL。
试验方法:
挑取新得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阳性、即可判定结果。
测定得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D-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
注意: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
接种与观察结果:
用18~24h得幼龄菌种,用穿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d,3d,5d后观察,颜色变黄为阳性,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
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于20~22℃培养7~14天。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就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七)尿酶(Urease)试验
结果记录:阳性:+,阴性:-。
(五)菌膜形成试验
有些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膜,利用这一特征可进行不同细菌得区别。
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5g;氯化钠:5g;牛肉膏:10g;蒸馏水:1000mL;pH :7、2。121℃灭菌15~30min。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第五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带血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为.反应阳性。
有些细菌发酵糖类产生有机酸较多,使发酵液的pH下降到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后,时发酵液变红色,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某种微生物能以某种糖类为碳源,产酸产气,则判断为发酵这种糖。
【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
2.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3.仪器:酒精灯、接种环、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枪、滴管、杜氏小管。
【实验方法】(一)V-P反应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上述相应试管的培养基中。
空白对照不接种。
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
3.观察记录去除以上培养物,分别取出2ml培养液加入另外5支相应编号的空试管中,加入与培养液等量的V-P试剂,充分震荡2min。
放置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min观察记录结果。
(二)甲基红实验于V-P实验留下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立即观察培养液的颜色变化(三)吲哚实验1.试管标记取5只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一.目的与意义一般来说,对一株从自然界或其他样品中分离纯化的未知菌种的鉴定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个体形态观察,进行革兰氏染色,分辨是G(+)菌还是G(-)菌。
并观察其形状、大小、有无芽孢及其位置等;②菌种形态观察,主要观察其形态、大小、边缘情况、隆起度、透明度、色泽、气味等特征;③做动力试验,看他能否运动及其鞭毛着生类型(端生、周生);④做生理生化反应及做血清学反应实验。
最后根据以上实验项目的结果,通过查阅微生物分类检索表,给未知菌进行命名。
此实验为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就是使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的种类、代谢类型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故利用这些差异作为细菌分类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要求在此实验中了解细菌在不同底物环境中各种代谢途径和产物,加深理解细菌生化反应原理;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中生理生化特点,学会鉴定细菌。
生理生化反应的项目很多。
本实验结合肠道杆菌科的分类鉴定,选作其中重要的几项实验。
二.材料与用具1.菌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2.培养基:(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糖发酵半固体培养基(添加溴甲酚紫试剂)、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童汉氏蛋白胨水培养基、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添加溴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pH6.8 绿—pH7.6 蓝)、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3.试剂:甲基红指示剂、40%NaOH、吲哚检验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双氧水等。
4.用具。
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试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糖(醇)类发酵实验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及能源,但各种菌因含有不同发酵糖(醇)类的酶,故表现出有的能分解或不分解某些糖类,有的分解糖产酸,并产气,或只产酸不产气,可根据这些特点鉴别细菌(培养基中指示剂溴甲酚紫pH6.8以上呈紫色,pH5.2以下呈黄色)。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区别操作:(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糖发酵半固体培养基(添加溴甲酚紫试剂)中,无菌操作,穿刺接种,37℃培养1天。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和分析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对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和转化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反映了细菌的代谢类型、生长速度和代谢能力等特性,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和生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等。
3. 仪器: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试管、移液枪、滴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菌种培养:将待测菌种接种于相应培养基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
2. 生理生化反应检测:- 吲哚试验:将菌液接种于吲哚试剂中,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 甲基红试验:将菌液接种于甲基红试剂中,观察颜色变化。
- V-P试验:将菌液接种于V-P试剂中,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 糖发酵试验:将菌液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观察颜色变化和气体产生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红色沉淀,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不产生红色沉淀。
2.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红色,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黄色。
3. V-P试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红色沉淀,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不产生红色沉淀。
4. 糖发酵试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红色沉淀和气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不发酵葡萄糖。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和研究。
细菌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一细菌的单孢分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
,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
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
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1、琼脂平皿上的生长表现观察并记录不同的菌落:大小、形状、边缘、表面性状、隆起度、颜色、透明度、硬度、溶血等。
2、观察琼脂斜面上的生长表现:菌苔的颜色及茂盛情况。
3、观察半固体琼脂的生长现象:绒毛状、线状等。
二:细菌的培养特征1.点状2.圆形3.丝状4.不规则形5.假根状6.纺锤状7.扁平8.隆起9.凸起 10.垫状 11.脐状 12.边缘整齐 13.波状 14.裂片状 15.啮蚀状 16.丝状 17.卷发状 18.丝线状 19.刺毛状 20.串珠状 21.疏展状 22.树根状 23.假根状 24.丝状 25.串珠状 26.乳头状 27.绒毛状 28.树根状 29.量杯状 30.萝卜状 31.漏斗状 32.囊状 33.层状 34.絮状 35.环状 36.蹼状 37.膜状实验二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1 目的1.1 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反应原理1.2 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和方法2 原理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肠杆菌科一、教学大纲要求(1)肠杆菌科分类(2)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特性(3)肠杆菌科各菌属特性(4)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意义(5)肠杆菌科各菌属鉴别(6)肠杆菌科实验室检查二、教材内容精要(一)肠杆菌科概述1.分类肠杆菌科是一大类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有14个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多源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耶尔森菌属。
2.肠杆菌科共同特性(1)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有菌毛,多数有周身鞭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生化反应活跃,氧化酶-,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或不产气,触酶+,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2)抗原构造:肠杆菌科抗原构成主要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菌毛抗原等。
O抗原与H抗原为肠杆菌科血清学分群与分型的依据,但是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可被表面抗原和菌毛抗原阻断。
(3)毒力因子:主要有菌毛或菌毛样结构、荚膜或微荚膜、外膜蛋白、内毒素及外毒素等。
3.临床意义肠杆菌科细菌多为肠道正常菌群,除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埃希菌属部分菌种、耶尔森菌属有致病作用外,其余均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医院感染。
4.鉴定与鉴别(1)科间鉴别:氧化酶阴性基本可将肠杆菌科与弧菌科、非发酵菌、巴斯德菌科区别开来。
后3类菌均为阳性(表10-1)。
表10-1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试验肠杆菌科弧菌科发酵菌巴斯德菌科葡萄糖氧化、发酵发酵发酵氧化或不分解发酵氧化酶-++* +形态杆状弧状、杆状杆状球杆状鞭毛周鞭毛或无单鞭毛单、丛、周鞭毛或无无鞭毛注:*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2)分类鉴别:用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可将肠杆菌科分为三大类(表10-2)。
表10-2 肠杆菌科初步分类苯丙氨酸脱氨酶葡萄糖酸盐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爱德华菌属,耶尔森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摩根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耶尔森菌属(3)属、种、群、型的区分:根据不同菌属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特性等可将已分类的肠杆菌科细菌鉴定到属、种、群、型、株。
(二)埃希菌属本属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种。
1.细菌特性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直杆状,周鞭毛,能运动,有菌毛。
具有O抗原、H抗原、K抗原,其血清型别按O∶K∶H的顺序排列,以数字表示,如O111∶K58∶H2;O157∶H7等。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菌落为灰白色、圆形,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能发酵乳糖产酸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
生化特征为: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KIA:AA+-,脲酶-;IMViC++--。
2.临床意义大肠埃希菌是临床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可引起各种肠道外感染和肠道内感染。
引起肠道内感染的亦称为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分为五组:(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ETEC致病机制主要通过产生LT和ST肠毒素导致腹泻和中毒症状,是旅游者腹泻和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导致恶心、腹痛、低热和类似轻型霍乱的急性水样腹泻。
(2)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可导致发热、呕吐、严重水泻和粘液便,常引起婴儿脱水性酸中毒。
(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与志贺菌有共同抗原,可引起类似志贺菌肠炎的症状,如发热、腹痛、水泻或典型菌痢的里急后重症状,并出现脓血粘液便。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主要血清型为O157∶H7,引起出血性结肠炎(HC)。
表现为腹痛、水泻、血性便。
主要见于婴幼儿。
以暴发流行为主。
O157∶H7感染者中有少部分可发展成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急性肾功能不全。
(5)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ggEC)引起婴儿急性或慢性水样腹泻伴脱水,偶有腹痛、发热与血便。
3.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无菌方法采集各类感染标本及时送检;粪便标本宜采集新鲜、有脓血、粘液的部分。
(2)检验方法1)显微镜检查为革兰阴性杆菌。
2)分离培养标本接种于BAP、SS、MAC/EMB培养基、或增菌培养基,置35℃孵育18~24h,观察菌落。
尿液培养须作菌落计数。
3)鉴定与鉴别①肠道外大肠埃希菌:本菌因发酵乳糖产酸在MAC上为红色菌落,在EMB上为紫黑色菌落。
生化特性如符合即可鉴定为大肠埃希菌。
②肠道内大肠埃希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与肠道外大肠埃希菌相似,但分别具有特殊的血清型、肠毒素或毒力因子。
因此,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鉴定种、型。
ETEC:主要通过测定ST和L T肠毒素来鉴定。
须用生物学方法(兔肠结扎试验,乳鼠灌胃试验、细胞培养等)、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检测。
EPEC:用EPEC分型血清作O∶H分型。
EIEC:用EIEC O∶H血清进行分型;毒力试验为豚鼠眼结膜试验。
与志贺菌主要鉴别试验是醋酸钠、葡萄糖铵和黏质酸盐试验,EIEC均为阳性,而志贺菌均为阴性。
EHEC:可用EHEC O∶H血清进行分型。
美国CDC已建议将O157∶H7血清型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EaggEC:采用液体培养-凝集试验或DNA探针检测。
4.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主要表现在产生超广谱 -内酰胺酶(ESBL)。
产ESBL细菌对青霉素类、第1、2、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菌素耐药,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敏感。
(三)沙门菌属沙门菌属有多种血清型,95%以上沙门菌都属于A~F群。
临床常见沙门菌为:伤寒、猪霍乱、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等。
沙门菌无芽胞,无荚膜,有周鞭毛。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菌落。
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为透明、半透明菌落,与志贺菌相似。
大多数菌株能产生H2S,而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的菌落。
O抗原是沙门菌分群的依据。
H抗原为沙门菌分型的依据。
表面抗原以V i抗原为代表:常存在于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Vi抗原能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加热可将其破坏。
生化特性KIA:KA+/-+/-;IMViC-+--/+,动力、赖氨酸脱羧酶均+,尿素酶-。
沙门菌可引起以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菌血症(败血症)、伤寒、副伤寒。
目前沙门菌已出现耐药现象,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应注意耐药监测。
疑为伤寒沙门菌感染可于第1周采血,第2、3周取粪便,第3周也可取尿液,全病程取骨髓做培养。
将标本增菌或直接接种BAP、MAC、SS培养基。
若SS、EMB或MAC培养基上生长出无色透明,或黑色中心菌落则进一步鉴定。
常见沙门菌的主要生化反应(表10-3)。
表10-3 常见沙门菌的主要生化反应试验非伤寒沙门菌伤寒副伤寒AKIA KA++ KA-+ W KA+-/+W吲哚---枸橼酸盐+--脲酶---赖氨酸++-鸟氨酸+-+动力+++注:K:产碱;A:产酸;A:产酸;+:90%~100%菌株阳性;-:90%~100%菌株阴性;+W:弱阳性血清分型鉴定:首先用A~F多价O血清初步鉴定,再用单价O因子血清鉴定到群(A、B、C、D、E、F),接着用H因子血清第一相(特异相)定型,最后用H因子血清第二相(非特异相)辅助定型。
若细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而A~F多价O血清与细菌不产生凝集现象,应考虑是否有表面抗原(Vi)存在,应加热或传代去除Vi抗原后再进行A~F多价O血清凝集试验。
血清学诊断:常用肥达反应检测,判断标准如下:①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H效价≥1∶160,副伤寒A、B、C的H效价≥80有诊断意义;②单次检测效价增高不能定论,应在病程中逐周动态复查,若效价递增或恢复期比初次效价≥4倍者有诊断意义;③一般O、H均升高,伤寒可能性大;O不高而H高可能为预防接种的回忆反应;O 高而H不高则可能为感染早期或与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可于一周后复查,如H升高则可诊断为伤寒。
(四)志贺菌属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将志贺菌属分为A、B、C、D 4群和44个血清型。
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氏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
志贺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
志贺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多数有菌毛。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呈无色菌落。
志贺菌属典型生化反应模式为KIA:KA――(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可迟缓发酵乳糖)。
IMViC-/++--,脲酶-,动力-。
标本采集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新鲜粪便中脓、血、粘液部分,床边接种或立即送检,昏迷不能排便病人可用肛拭取样。
将标本接种于肠道鉴别培养基MAC/EMB,选择培养基SS,如有无色半透明菌落生长,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符合典型生化反应模式可进行血清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首先用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如凝集再用A群、B 群、C群、D群单价血清鉴定到种、型。
实验中应注意K抗原的阻断作用,并应考虑是否为EIEC。
志贺菌属各群间的鉴别,见表10-4。
志贺菌与EIEC鉴别可用葡萄糖铵、醋酸盐、黏质酸盐试验,前者均为阴性,后者均为阳性。
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鉴别可用氧化酶、动力试验,志贺菌为阴性,后者均为阳性。
志贺菌属与伤寒沙门菌鉴别可用动力、H2S试验和O9抗原检测,前者均为阴性,后者均为阳性。
表10-4 志贺菌属各群间生化反应鉴别生化反应A群B群C群D群-半乳糖苷酶---+鸟氨酸脱羧酶---+甘露醇-+++吲哚+/-+/-+/--(五)克雷伯菌属克雷伯菌属有5个种,即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催娩)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植生克雷伯菌和土生克雷伯菌。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又可分为3个亚种: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臭鼻亚种、鼻硬结亚种。
克雷伯菌属中肺炎克雷伯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各种肺外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有荚膜,有菌毛,无芽胞,无鞭毛。
兼性厌氧,在麦康凯平板上形成红色粘稠菌落。
克雷伯菌属生化特性为:KIA:AA+-,IMViC-/+-++,脲酶多+,动力-。
种间鉴别见表10-5。
表10-5克雷伯菌属种间鉴别(阳性%)生化反应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植生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土生克雷伯菌吲哚0 99 100 20 0 0 0 甲基红10 20 96 100 98 100 60V-P 98 95 100 100 30 0 40 枸橼酸盐98 95 100 100 30 0 40 脲酶95 90 100 98 10 0 0 鸟氨酸0 0 100 0 3 0 20 丙二酸盐93 98 100 100 3 95 100 黏质酸盐90 93 96 100 25 0 100 葡萄糖产气97 97 100 100 30 0 100 乳糖98 100 100 100 30 0 100(六)肠杆菌属肠杆菌属包括11个种,即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日勾维肠杆菌、阪崎肠杆菌、中间型肠杆菌、泰洛肠杆菌、河生肠杆菌、阿氏肠杆菌、致癌肠杆菌、溶解肠杆菌、超压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