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同时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包括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细菌。

我院监测到的MDRO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等。

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订此制度。

一、建立对MDRO的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应及时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如果诊断为医院感染,应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报告院感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MDRO,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院感科。

3、医院院感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如果发生可疑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院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应做好MDRO患者的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

科主任和护士长应共同负责病区内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健康宣教工作。

1、对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MDRO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1.目的2.责任和职责(1)医疗机构管理层应明确MDR细菌管理的责任,并委派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2)负责人应负责监督MDR细菌的监测、报告、处理和培训等工作,并向管理层提供相关报告和建议。

(3)医疗机构的全体员工都应接受相关的MDR细菌管理培训,并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执行工作。

3.监测和报告(1)医疗机构应建立MDR细菌的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对环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监测。

(2)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负责人,并向地方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3)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通报MDR细菌感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预防和控制(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以减少MDR细菌的传播。

(2)医疗机构应设立隔离区,对MDR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

(3)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5.教育和培训(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MDR细菌管理的培训,包括对手卫生、感染控制和使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2)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向他们提供MDR细菌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6.监督和评估(1)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MDR细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相关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2)地方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MDR细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7.处罚和奖励(1)医疗机构应对违反MDR细菌管理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医疗机构应对在MDR细菌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其在防控MDR细菌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为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的完整版本,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MDR细菌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质量,也对公共卫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在医疗领域中,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这些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对于控制感染的传播、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多重耐药菌的存在会导致感染治疗的难度显著增加。

由于这些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不敏感,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往往面临有限的选择,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级、更昂贵且副作用更大的药物。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还可能带来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

此外,多重耐药菌感染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同时,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也会对其他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医院内的感染暴发,影响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措施1、早期检测与诊断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准确性。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基因检测、质谱分析等,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

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住院、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等,应进行定期的筛查。

2、严格的隔离措施一旦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应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的隔离病房。

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但要保持床间距不少于 11 米。

隔离病房应设有明确的标识,限制人员出入。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如穿戴隔离衣、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都应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同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一、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1.监测范围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2.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具体步骤如下:(1)微生物室发现MRSA、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CR-AB、MDR/PDR-PA等多重耐药菌株时,应立即电话通知主管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做好MDRO危急值登记,检验单上盖“耐药菌株请隔离”字样的印章后发放报告单。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对病例进行调查。

并监督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

(3)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4)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

(5)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6)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3.其它耐药菌管理根据医院细菌培养情况,除上述耐药菌外,其他耐药菌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临床医生在接诊感染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2.微生物实验室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通知所在科室和院感办,并做好危急值登记,报告单上盖“耐药菌株请隔离”印章后下发。

3.一旦检出受感染,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并严格做好以下防控措施:(1)医生立即开具隔离医嘱。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在医疗领域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简称MDR)病人的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等。

这些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容易在医院内引起感染的暴发流行,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难度,也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

对于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早期的筛查和诊断。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病原学检测体系,对高危病人(如长期住院、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接受过侵入性操作等)进行定期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

一旦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隔离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环节。

对于多重耐药菌病人,应安排在单独的隔离病房,或者将同类感染的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将多重耐药菌病人与其他病人隔开一定的距离,并在病床旁设置明显的隔离标识。

在隔离期间,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进入隔离病房时应穿戴好隔离衣、口罩、帽子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接触病人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在治疗方面,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由于多重耐药菌对大多数常规抗菌药物耐药,治疗方案往往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或者使用一些新型的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以防止进一步诱导细菌耐药。

同时,应加强对病人的支持治疗,提高病人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

环境清洁和消毒也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重要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MDR)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内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管理和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检测与筛查、感染控制、宣教与培训等方面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检测与筛查制度。

对于入院患者,应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筛查,包括核酸检测、培养检验等。

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长期住院或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加强筛查频率。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对重要部位(如手卫生器、输液设备、洗手间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验,以及对医务人员的采样检测。

通过检测与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独隔离、限制探视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医务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宣教,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并遵守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实施消毒制度,对各个环境进行规范化的消毒,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宣教与培训。

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进行相关宣教,如正确使用抗生素、手卫生的重要性等。

宣教内容可以通过知识讲座、宣传册等形式进行传播。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手卫生培训、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等。

通过宣教与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控意识,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最后,医疗机构应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包括多重耐药菌的种类、感染发生率等。

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以便于国家和地方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

有关管理措施如下: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需要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通知手术室做好隔离措施。

手术通知单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二、手术安排在单独手术间或者最后一台进行,手术间内物品设备力求简单、实
用,并挂隔离标识。

三、控制人员数量及出入手术间频次。

参加手术人员应明确分工,谢绝参观实习,
减少传播。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接触患者前后、周围环境后及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
手卫生消毒。

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在进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或接触创面、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等时,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应穿隔离衣、带手套。

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应穿防水手术衣,必要时加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六、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毕医疗废物放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密闭运送。

锐器置于锐器盒里。

七、直接接触病人的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八、手术标本用防渗漏的密闭容器,加入10%的甲醛固定后送检,防止污染周围
环境。

九、手术结束后物体表面、仪器设备、手术间地面以及运送病人的推车表面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十、术毕手术间自净3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增加,临床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

因此,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1.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通常指的是对多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可能对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均显示出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和不恰当使用、细菌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2.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直接接触:例如手术、检查设备、医务人员等。

•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打喷嚏等。

•空气传播:例如病房内的空气循环系统。

•食物和水源:由于多重耐药菌常常存在于动物产品或环境中,通过食物和水源也是一种传播途径。

3.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3.1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控制策略:•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隔离措施:对已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消毒和洗手:定期对医疗设备、病房和环境进行消毒,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

3.2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管理多重耐药菌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合理用药的策略:•药物选择:根据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合理选药。

•用药时间和剂量: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用药时间和剂量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尽量避免误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3.3 监测和报告监测和报告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的措施:•建立耐药菌监测网络:在医疗机构、社区和实验室建立耐药菌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和报告耐药菌感染情况。

•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多重耐药菌信息系统,方便信息共享和快速反应。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1页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开医嘱: 临床医生看见
多重耐药菌提醒后需开 具隔离医嘱
2 隔单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需单间隔离, 假如没有单间再考虑床旁隔离或区域隔离
1
系标识: 患者床旁系MDRO隔离标识或接触隔离标

3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2页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挂手消: 在患者床旁悬挂
应部位临床微生物学样本分离出MDRO.并符合该部位感染临床诊疗。
➢ 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危险原因 ➢ 1.危重患者入住ICU ➢ 2.长久住院患者 ➢ 3.既往接收抗菌药品治疗 ➢ 4.插管或侵袭性操作(导尿管, 中心静脉置管,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等) ➢ 5.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4页
➢ 泛耐药也称超级细菌(PDR)对临床使用抗生素药品 几乎均耐药细菌(仅对多念菌素敏感) ➢全耐药 是指对当前所做全部体外药敏试验药品全部耐 药细菌.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3页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及相关概念
➢ 多重耐药菌感染 ➢ 包含各个系统感染, 如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手术部位等, 对
15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6页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保安全: 确保患者安全,预防MDRO院内传输,甚
至引发暴发
16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7页
Thank you!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8页
⑤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 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 接触患者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 排泄物时, 应该戴手套。有可能与患者大面积接触或受到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加穿隔离衣 及佩戴防护面罩。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三、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4.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5.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或CRPAE)6.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7.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四、监测报告、职责1. 临床科室职责(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

(2)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微生物实验室职责(1)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

(2)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3)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

3.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1)制定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指导。

(2)督促临床科室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

(3)收集、分析、反馈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4)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质量。

2. 加强病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通风换气。

3. 对患者及携带者进行严格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4. 对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行单独隔离或床边隔离,分组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一、背景和意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常用的抗生素类别中的至少三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当使用,MDROs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升。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体系,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 职责:a. 制定和更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制度;b. 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c. 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d. 监督和评估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和报告1. 临床科室应加强对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

2. 微生物实验室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试,准确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3. 临床科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编制监测报告,并向医院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报告。

四、防控措施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过程中,确保防止细菌传播。

2. 加强手卫生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操作前后等环节进行手部清洁或消毒。

3.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接触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同类病原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4. 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过度使用。

6. 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和灭菌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与处理流程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临床常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日益增多,给感染控制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

本文旨在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与处理流程。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评估1. 病史采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感染史和旅行史等。

2. 微生物检测: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测,明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3. 感染源识别:确定感染源,如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等。

4. 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感染源等因素,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措施1. 隔离措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单间隔离,使用专用床单、餐具等物品,避免交叉使用。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应根据患者感染的风险,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环境清洁:定期对患者所在病室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遵循消毒操作规程。

5. 抗菌药物管理:根据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 感染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病原体检测、耐药性监测和感染指标监测等。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2. 感染评估:感染管理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评估,确定感染的风险和程度。

3. 干预措施:根据感染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隔离、消毒、抗菌药物管理等。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规章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中引起了严重的感染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微生物室、药剂科等相关人员组成。

2. 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监督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政策和工作计划,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协调各部门的合作。

3. 临床科室:负责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实施隔离措施,并配合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和控制措施。

4. 微生物室:负责对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

5. 药剂科:负责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细菌耐药动态监测结果调整药物使用策略。

三、管理和控制措施1. 监测和报告:临床科室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和微生物室。

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病例后,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并登记。

2. 隔离措施:临床科室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菌同处一室,并做好接触隔离措施。

3. 抗菌药物使用:医生应根据细菌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4. 消毒和防护:临床科室和微生物室应严格执行消毒和防护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5. 教育和培训: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该问题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四、监督和评估1. 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微生物室每季度汇总医院病原菌和耐药菌检测数据,向感染管理科反馈,并共同分析细菌耐药趋势。

3. 药剂科定期向感染管理科提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耐药菌株信息,共同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五、奖惩机制1. 对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防控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严格执行管理措施、导致多重耐药菌传播或感染暴发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的奖惩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方案一、背景和现状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感染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MDROs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制定一套全面的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早期识别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3. 优化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4. 提高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感染预防意识和依从性。

5.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感染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三、管理措施1. 早期识别和诊断-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 对疑似感染病人进行及时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确定耐药情况。

- 对高风险病人进行主动筛查,包括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2. 隔离措施-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单人病房,避免与其他病人接触。

- 在病房门口设置明显的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和病人。

- 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感染控制措施-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 对病人进行定期的个人卫生教育,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意识。

-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病人的感染情况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 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表面。

4. 抗生素使用管理- 建立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抗生素的处方和应用。

- 对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推广抗生素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抗生素使用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5. 健康教育和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预防意识和合作度。

- 加强多学科协作,促进感染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是指耐受一个或多个常用抗生素的细菌,这些细菌在临床治疗中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感染难以有效治疗。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增加,对于其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下面将介绍多重耐药菌管理的流程。

1.监测和调查: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流程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调查,以便了解其在医疗机构中的分布情况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

监测和调查可以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完成。

监测和调查的结果有助于确定细菌的耐药性模式,为后续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感染预防措施:感染预防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和政策,推动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如常规手卫生、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和环境清洁消毒等,以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合理用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应该鼓励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严禁滥用和乱用抗生素。

在治疗感染时,需要根据多重耐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其有效的抗生素,并在治疗期间进行监测以确保抗生素疗效。

4.感染控制策略:感染控制策略是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方案,如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定期的环境清洁和消毒、病患的隔离和防范措施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加强感染控制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5.教育和宣传: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和宣传。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教育,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和了解。

医护人员需要知晓并正确使用抗生素,遵守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患者需要了解个人防护的重要性,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要求。

6.合作与合理分配:多重耐药菌管理需要医疗机构与相关部门和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分享信息和数据,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提供充足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以支持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治疗工作。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及防控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及防控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医务人员。

三、多重耐药菌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等。

四、多重耐药菌监测1. 目标性监测:临床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2.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MDRO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MDRO监测报告、处置表》。

3. 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MDRO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1. 诊断与报告: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MDRO感染患者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控制措施:(1)隔离:对MDRO感染患者,应实施接触隔离,并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床旁挂接触隔离标识。

(2)消毒: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感染患者所在病区、病房及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3)医务人员防护:医务人员接触MDRO感染患者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4)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治疗。

(5)信息报告: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MDRO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患者数量、感染原因、防控措施等。

六、应急处理1. 发生MDRO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2. 院感办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峻。

特别是多重耐药菌(MDROs)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这些微生物不仅对常规抗生素产生抵抗,而且还能在医院环境中迅速传播,导致感染控制难度加大。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关键。

1. 监测与识别医院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监测系统来识别院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情况。

这包括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样本,以及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的存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隔离措施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应立即实施隔离措施。

这包括使用单独的房间或区域进行隔离,并确保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区之前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已知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在其病历上做出明确标记,以便所有医护人员都能了解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

3. 手卫生和消毒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程序,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其环境前后。

同时,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设备和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环境中的存活机会。

4. 抗生素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发展的关键。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和批准抗生素的使用。

医生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广泛谱抗生素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5. 教育与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有关多重耐药菌管理的持续教育和培训。

这包括了解最新的耐药趋势、掌握正确的隔离技术、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可以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6. 政策与程序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程序来指导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这些政策应涵盖监测、隔离、手卫生、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并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科学证据和实践指南。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和程序,可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遵循统一的标准来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素英一、前言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 MDRB) 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细菌耐药受到世界性关注。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已构成社会性危害,也是医院感染经验性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了解医院感染菌谱及其 MDRB 的流行及变化趋势,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1 年 4 月 7 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抵御抗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全球每天有 140 万人发生耐药。

由于全球贸易和旅行的发展,使耐药性生物可在数小时内传播到全世界。

面对严峻的形势,为加强耐药菌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近年来,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2011 年 1 月又颁布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这些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对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现象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二、定义和概念(一)耐药细菌什么是耐药细菌?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二)多重耐药菌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 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三)泛耐药(PDR)目前泛耐药菌在临床上不断被发现,什么叫泛耐药?指的是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几乎都耐药,称为泛耐药。

如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泛耐药的结核杆菌等。

(四)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细菌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球菌类包括:耐甲氧西林或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杆菌类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ESBLs )如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等;染色体介导 I 型β-内酰胺酶( AmpC )如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E )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NDM-1] 或产碳青霉烯酶 [KPC] 的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 MDR-TB )。

常见的泛耐药细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PDR-AB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PDR-PA)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 - 内酰胺酶细菌( NDM-1 )。

(五)耐药菌定植什么叫耐药菌的定植?是指微生物培养发现耐药菌,但没有感染的临床症状,称耐药菌定植。

如 MRSA 定植可以在鼻前庭、气管、皮肤、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

(六)耐药菌感染什么是耐药菌的感染?指由耐药菌引起临床感染症状者,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耐药菌可引起表皮感染、亦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如肺炎;重症感染者如血液感染可致死亡。

(七)耐药菌感染暴发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是指在短时间内,耐药菌引起的三例或以上的医院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

(八)耐药菌传播耐药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可以从定植或感染者传播给其他人。

MRSA 常常定植在鼻咽部,也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引起的飞沫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和趋势(一)细菌耐药现状由于世界各国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上的差异,细菌耐药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亚洲国家、南美各国、东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细菌耐药较为突出,形势也严峻;美国、加拿大等北欧国家耐药情况控制较好。

(二)耐药菌的流行趋势2009 年以来被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 NDM-1”,对除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外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

NDM-1 为质粒介导型耐药,意味着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株间传播,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传播。

细菌耐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只是耐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1. MRSA-中国流行MRSA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流行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逐渐向社区扩散。

我国 MRSA 临床分离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如下图表所示)。

解析:上海市 1977 ~ 1979 年 MRSA 只占 5.0% ,到了 1998 年以后上升至 60% 以上; 1999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在 11 家医院共分离 14855 株细菌,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 64 %和 77 %。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调查,约 11.1% 的病人在医院期间成为 MRSA 携带者,已由医院向社区蔓延。

2 . MRSA—世界流行近 30 年来,全球许多国家都有 MRSA 感染率和分离率日渐增高的报道。

前些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就刊登了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指有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 9 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 MRSA 迅速超过乙肝和艾滋病,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一位。

在美国仅 MRSA 感染每年将导致将近 19000 人死亡,该数目超过同期死于艾滋病的人数。

美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 (NNIS) 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美 182 家医院内,引起医院感染的 MRSA 在金葡菌中所占比例在 1975 年为 2.4%,以后逐年上升,到 2003 年已升高至59.5% 。

如下图表所示。

在欧洲,据估计每年至少 25000 人死于五种耐药细菌导致的感染。

欧洲 CDC--29 个国家传染病最新调查报告, 44% 的英国医院存在高抗药性的 MRSA ,其中 MRSA 的变种于2006 年袭击了英国国家医院,当时造成 8 人感染,其中 2 人死亡。

英国健康保护署向各大医院发出预警,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监控这种病原体。

3 . VRSA 的世界流行前些年全世界一些国家已经先后报道出现了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病例,仅 2007 年 11 月,美国就有 5 名患者被确认感染 V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逐年增高。

美国 CDC 统计 1988 到 1993 年 ICU 病房 VRE 的感染率增加了 34 倍; 2004 年报道 VRE 导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已构成社会性危害,也是医院感染经验性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那么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和趋势是什么?关于“超级细菌NDM-1”的说法错误的是()A. 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B. 为质粒介导型耐药C. 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株间传播D. 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传播正确答案:A解析:2009年以来被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 NDM-1”,对除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外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

NDM-1为质粒介导型耐药,意味着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株间传播,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传播。

四、细菌耐药机制细菌耐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

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耐药性基因的突变,在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耐药性细菌被筛选出来并优势繁殖。

(一)细菌耐药分类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和后天获得性耐药。

天然耐药是固有抗药基因。

后天获得耐药:一方面是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是基因转移获得抗药性。

基因转移在院内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是由于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引起的细菌高选择性的生存。

(二)细菌耐药方式细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耐药:一,产生各种酶破坏抗菌药物:如产生 NDM-1 金属酶的“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二,细菌改变自己结构,比如改变作用靶位,不和抗菌药物结合,避免抗菌药物作用;三,构建自身防御体系:关闭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的通道或者把已经进入细菌体内的抗菌药物排出菌体。

(三)细菌耐药判定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CLSI) 规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所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对苯唑西林 ( 或甲氧西林 ) 耐药,则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剂均应报告耐药,而不考虑其体外药敏结果”。

五、耐药菌产生的原因如右图所示,任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必须有病原体且有相当的数量和适宜的侵入门户,宿主抵抗力比较低时容易感染。

感染发生以后,如果有有效的抗菌药物,感染在临床上很快被治愈,但是抗菌药物对病原体不起作用,感染性疾病就出现难治性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滥用抗生素是产生耐药菌的根本原因!更可怕的是,抗菌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严重感染而引起死亡。

耐药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一)滥用抗菌药物每年全世界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

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体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

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另一个问题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问题。

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而另一半则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卫生部历来十分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有所缓解。

通过监督检查和监测发现,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仍然存在错误的用药观念、用药行为和用药习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中国 97% 的支气管感染(许多是由病毒引起)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 30% ~ 60% 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

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 50% ,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 20% ,而社区却占了 80% ,滥用率为 20% ~50% ;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 20% ,而预防应用却占了 80% ,滥用率为 40% ~ 80% ,每年有 4 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

美国每年消耗23500万剂抗生素,有20%~50%是没有必要的。

尽管80%的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导致的,但多达75%的处方抗生素被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在美国,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4100万剂抗生素处方中,有2250万剂处方用于治疗不太可能具有细菌病因的感染。

每年美国生产的70%的抗生素被用于食物化动物。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