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2008年中国各省资本存量(基于永续盘存法)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作者:杨伦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05期摘要:利用永续盘存法,本文对1990~2015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重新估计。

基于估计结果,通过分析全国四大区域的资本存量额和资本产出比来比较各地区农业资本的差距,并得到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对于我国资本存量的估计,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全国或各省市区、整体或分行业资本存量的估计。

张军(2004)等对1952~2000年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单豪杰(2008)利用永续盘存法对1952~2006年全国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徐杰等(2010)利用投入產出表对1986~2007年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陈昌兵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出了1978~2012年的中国资本存量。

贾润崧等(2014)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计出不同省份的资本折旧率,进而估算了1952~2012年的省际资本存量。

田友春系统地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分行业的资本存量。

相对于全国或省际、整体或者二三产业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献来说,农业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章相对较少。

吴方卫(1999)采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王金田等(2007)对1978~2005年全国及各省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罗浩轩(2013)对1980~2011年全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李谷成等(2014)对1978~2011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许多相关问题的研究,例如农业资本深化特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结构转变效率的问题,都要建立在对农业资本存量估计的基础上。

目前,从省际层面估计农业资本存量的文献很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弥补这一空缺。

二、省际农业资本存量的估计(一)永续盘存法Goldsmith所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在测算资本存量中倍国内外学者所普遍使用,Hall & Jones (1996,1999)、张军(2003、2004)、金戈(2012,2016)、李谷成(2014)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各行业资本存量,本文也将沿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省际层面的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其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与分别表示当期和上一期期末的资本存量,表示当期投资额,表示经济折旧率。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¹单豪杰([新]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现有资本存量的研究文献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同时扬弃了部分不合理的估算假定和前后不一致的推算方法,重新构建了资本存量估算中的四个核心指标,尤其是对基期资本存量和折旧率的确定进行了细致的推算。

本文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基于经济普查和年度修正的最新数据资料,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1952~2006年全国和省际的资本存量,从而为后续的许多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折旧率投资价格指数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识码AReestimating the Capital Stock of China:1952~2006Abstr act:T his paper absorbs some useful contents and abandons some unrea2 sonable estimation assumptions and inconsistent method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2 ysis on the existing liter ature on the capital stock estimation in China1We recon2 struct four core indicators of the capital stock estimation,especially we pr ovidesome detailed calculations for the base2year capital stock and the depreciationrate1Accor ding to the latest data based on r ecent economic census and annual ad2 justments from the N 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we estimate the national and pr o2 vincial2level capital stock between1952and2006by perpetual inventor y method,ino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basic data for many following r elative studies1 Key wor ds:Capital Stock;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Depreciation Rate;Deflator for Capital Goods¹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7&ZD009)和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06CW01)的资助,此项研究也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0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0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许光清邓旭陈晓玉[提要]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逐步替代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是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表现形式,也是促进经济髙质量发展的核心。

将非期望产出纳入考虑,本文构建SBM模型研究2009—2016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GML指数计算及各项分解值的变动可以看出:(1)考虑了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是新型制造业,这些新型制造业具备了带动和替代其他传统制造业的新动能;(2)基于GML指数的计算表明,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上升,而与规模有关的技术规模和规模效率在下降;(3)将SBM模型与GML指数结合分析,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累计变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处在 线性趋势线上方的行业主要是新型制造业,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累计变动值更大,其有潜力在数年之后进一步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

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部分的新旧动能转换,且后续会有更多的转换发生。

[关键词]SBM模型;GML指数;全要素能源效率;制造业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有效率的发展,该效率是指综合考虑了各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即全要素生产率。

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通常只考虑资本、劳动要素而忽略能源要素,通常只考虑经济产出,而不考虑环境排放等非期望产出。

实际上,当前我国能源问题凸显,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于能源投入、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以及能源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能源效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考虑了多种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也成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其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结构优化意味着要素倾向于往效率更高的行业或者地区流动,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

中国区域间生产效率差异和TFP增长率分解(统计与决策)资料要点

中国区域间生产效率差异和TFP增长率分解(统计与决策)资料要点

中国区域间生产效率差异和TFP增长率分解:1978-2007李国璋1,周彩云2,江金荣3(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73000 )【摘要】本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整理出来的面板数据,分时段分区域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生产效率水平,同时分析了TFP 增长率及其组成。

本文的结论是:(1)1978-1990期间,我国的平均生产效率水平是上升的,但1990年代以后呈下降特点;且东部平均生产效率水平大于中、西部。

(2)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均是我国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不过在不同的时段,二者地位不一。

(3)东部的TFP增长率大于中、西部;但是各区域TFP 增长的主要来源不同。

【关键词】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差距;追赶效应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在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

从1978年到2007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4倍(1978年不变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8%,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尤其是区域经济差距自90年代以来扩大非常明显(王小鲁、樊纲,2004),并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与之伴生的则是探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成果的大量涌现。

其中,有学者从诸如投入要素、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政策和制度以及历史文化因素等方面来解释区域差距的现状和成因(张吉鹏、吴桂英,2004);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自然也成为分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途径,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才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彭国华,2005;李静,2006;郭庆旺等,2005)。

总体说来,我国学者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探索和研究是相当多的,大量关于区域TFP增长率的研究集中于对其的测算与分解上,且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制度变迁等影响因素分析,以加深对区域TFP增长(包含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差异的认识,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地区差距的认识。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计:1952~201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计:1952~2010
接给 出 ,需 要运 用相关 统计数 据 ,通 过适 当 的方 法 和指标进 行估计 。
实际上早 在 1 9 9 0年代 初期 ,我 国就 已经 开 始 了对 物质 资 本存 量 的估 计 ( 张 军 扩 ,1 9 9 1 ;贺
菊煌 ,1 9 9 2 ;C h o u ,1 9 9 3 ) ,此后 此类 研究 文献不 断 涌现 ,逐 渐成 为学 界 的一 个 研 究热 点 。进 入
方 法 、估算 指标 和基 础数 据等方 面 的差异 造成 的 ,因此 本文 对我 国省 际物质 资本 存量 的估计 仍然 要 从这 些方 面 的改进 和完 善入 手 ,以期得 到更 加理 想 的估计 结果 ,为 后续 的 区域 经济 分析 和研究
奠 定一 个好 的基 础 。


物质 资本存 量的估计方法
[ 关 键词 ]省际物质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固定资产折旧
[ 中图分类 号 ]F 0 6 1 . 5[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0 — 1 1 4 X( 2 0 1 3 )0 2 — 0 0 4 6 — 1 0
物 质资本 存量不 但是 宏观经 济分析 也是 区域 经济分 析 中的一个 重要变 量 ,尤 其在 利用生 产 函 数 进行估 计并 考察 区域全 要素生 产率 、资本 和劳 动力等 生产要 素贡 献率等 重要指 标变 化情况 中是 不可或 缺 的关 键变量 。但 是 ,地 区物 质资 本存量 数据在 我 国官方公 布 的各 种统计 资料 中均 没有直
质量较 高的基础数 据 ,另一 个是在 落实估计指标时尽 可能地倚 重客观 事实依据 ,以避免或者减 少人 为
主 观 设 定 的 偏 差 ,以此 为基 础 得 出的 估 计 结 果 应 该 与 我 国各 地 区物 质 资 本 存 量 的 客 观 实 际 更 加 接 近 。 最 后 ,论 文 对 估 计 结 果进 行 了分 析 ,得 出 了四 点 基 本 结 论 。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摘要】中国内地各省区的实物资本存量估算及相关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利用永续存盘法对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的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利用现有的资料与统计数据对永续存盘法估算每年实物资本存量所用到的几个指标:每年的投资流量、每年实物资本存量的折旧、每年投资流量的价格指数以及初始年份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了详细的筛选与界定,并且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与处理。

【关键词】初始年份实物资本存量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折旧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价格指数各省区实物资本存量一、引言实物资本是生产产品的工具之一,经济学把生产工具——延伸人的劳动能力或者人类工作的实物称为实物资本(之所以叫实物资本是为了与人力资本相互区别)。

实物资本不仅包括工厂里的机器,而且包括我们工作的建筑场所、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运输商品和原材料的交通工具,甚至包括教学中所用到的计算机。

完成任何工作几乎都用得到实物资本,而对于大多数工作而言,劳动者在工作中用到的资本越多或者越好,那么其产出也会越多。

实物资本存量的估算对于描述生产的技术状况、估算资本产出比以及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其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生产能力以及经济增长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估计我国内地不同省份之间的实物资本存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同省份的经济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本文主要以国家层面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主,地方数据为辅。

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正式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新中国统计资料55年汇编》、《新中国统计资料60年汇编》、《中国统计年鉴(1981—2010)》以及个别年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年鉴。

二、实物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及中国内地已有的估算在实物资本存量核算领域,属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简称OECD)内的国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icor等统计指标(中经网)---永续盘存法计算各省资本存量.xls

icor等统计指标(中经网)---永续盘存法计算各省资本存量.xls

304.25 184.93 513.89 176.23 132.04 523.70 237.64 386.94 407.67 912.22 439.31 291.34 352.47 209.89 1118.12 554.11 525.50 407.76 1126.64 187.11 64.69 121.11 464.72 90.47 217.33 11.37 185.18 101.24 32.27 33.43 172.84
ICOR=I/∆GDP ,I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为支出法GDP,均来自国统
771.89ຫໍສະໝຸດ 19953020.85 2040.89 4815.32 1778.27 3221.32 3961.22 3107.83 4238.26 6266.64 6888.18 3709.63 3099.32 2688.34 5306.23 7841.35 2327.55 4365.64 4987.96 5975.83 1555.00 1136.18
211.89 135.77 328.31 134.64 99.31 374.13 152.38 270.87 302.77 612.08 302.16 231.22 223.86 126.06 694.68 392.06 270.27 259.62 785.31 122.54 44.52 110.43 288.86 67.55 157.16 5.13 131.17 75.23 22.53 23.63 117.52
海南
2.00
279.00 1275.0
内蒙古
9.00
950.00 2461.0
广西
20.00
912.00 3405.0
重庆
977.28 4597.4

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

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

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作者:陈秋明苟娟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06期摘要: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非参数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技术进步率TECHCH以及技术效率变化EFFCH。

除了江西省的平均增长率小于1外,其他省市的均为正增长,东部地区较中西部提升较快;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TFP;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311-02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Solow)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一文,论文统一了生产的经济理论、拟合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方法,第一次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在定量研究中,索洛将人均产出增长扣除资本集约程度增长后的未被解释部分归为技术进步的结果,称其为技术进步率,这些未被解释的部分后来被称为“增长余值”(或“索洛余值”),也即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可以避免计算索洛剩余时遇到的强假设条件,既不要求生产处于有效率的路径之上,也无需得知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际份额,还可以分解为几个有意义的指数的乘积,从而能得到更为细致的动态分析结果。

具体说来,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能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技术进步,另外一部分是技术效率的改善,以便更好地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

MI=dt0(x t+1,y t+1)dt0(xt,yt)×dt+10(x t+1,y t+1)dt+10(xt,yt)12=dt+10(x t+1,y t+1)dt0(xt,yt)×dt0(x t+1,y t+1)dt+10(x t+1,y t+1)×dt0(xt,yt)dt+10(xt,yt)12=EFFCH×TECHCH=TFPCH即:全要素生产率变化(TFPCH)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进步变化(TECHCH),EFFCH是基于可变规模收益的效率变化指数,TECHCH表明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精选文档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精选文档

中国各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二阶段估算一、引言在我国有关经济增长等相关研究中,如生产函数和TFP等的估计中,资本存量的准确估算是困扰经济学家的难题之一。

而我国地区工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是一项空白。

在资本存量的计算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永续盘存法。

永续盘存法的公式为:Kit=Iit+(1-δit)Ki,t-1或Kit=Ki,t-1+(Iit-δitKi,t-1) (1)其中Kit,Iit,δit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第t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率。

依据不同的数据所采用的估计方法各不相同。

中国早期的工业资本和投资数据缺乏,只有中国工业交通能源50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9)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有关于地区工业资本的记录,即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净值。

且1991年以前没有发布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因此1991年以前的资本存量不能按(1)式估计。

本文构造了价格指数来估计1978年-1990年的工业资本存量,而1991年后使用式(1)直接估计。

二种方法数据都是针对工业投资展开,所以依据第二种方法,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作为统计口径。

(一)第一阶段资本存量的估计方法在第一阶段估计1978年-1990年地区资本存量时,选择中国工业交通能源50年统计资料汇编的各地区工业部门固定资产年净值平均额作为基础数据,来估算我国各省份工业行业的资本存量。

令Nkit,Pit为第i个地区第t年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额和价格指数,则不变价格的投资可以写成:Iit=(Nkit-Nki,t-1)/P*i,t (2)P*i,t为第i个地区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综合价格指数。

该方法主要在于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选取。

陈勇,唐朱昌(2003)选取为第i个地区第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值得商榷。

(2)式中的固定资产的年平均净额=基年资本存量+累积投资-累积折旧,而投资和折旧都是按各年价格计算,所以各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应是混合了各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综合价格指数P*i,t。

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

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

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摘要:本文根据永续盘存法的测算要求,介绍了基期资本存量、当年投资额、折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指标的不同的测算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算法给出了估算出的资本存量。

关键词:永续盘存法;资本存量;价格指数一、引言中国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会用到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尤其是在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我国的统计年鉴及统计资料中并没有给出K 的实际数值,因此对资本存量K的测算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也正是因为对资本存量采取估算的方法,就使得学者们会根据他们的研究目的采取不尽相同的测算方法,因此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K的测算的不准确也必定会影响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所以,如何准确测算资本存量就成为经济研究能否得到与经济现象一致的关键。

二、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由戈德史密斯于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是测算资本存量的根本方法【1】。

Kit=Iit+Ki其中,Kit表示第t年末第i个行业的资本存量,Iit表示第t年内第i个企业的投资量,αit 表示第t年第i个行业的折旧率,现有研究根本上都采用永续盘存法,不同点在于处理细节上存差异性。

代表性方法如下:邹至庄采用的计算方法为【2】:Kit=Ki+Iit而贺菊煌的计算公式为:Kit=Ki+Zit其中,Zit表示第t年的积累;王小鲁和樊纲采用的计算公式为:Kit=Ki+/Pk其中,Pk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而宋海岩等的公式为:Kit=Iit+Ki其中,gt表示经济增长率,由于样本是各省数据,所以gt就代表各省的GDP增长率。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测算方法不难看出,对于资本存量K的测算主要集中于确定以下几个重要的指标;基期资本存量K确实定、当年实际投资额确实定、折旧确实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t确实定以及行业合并与分解的标准确实定。

基期资本存量K确实定由于数据的缺失,在估计物质资本存量时大多数研究的基期都为1952年。

中国分省资本存量算法的改进及R包应用

中国分省资本存量算法的改进及R包应用

缺失数据的补充方式以及使用方法;同时,通过修正折旧率的设置进一步改进了该算法,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现
实,从而为宏观经济研究的可复制性提供了便利工具。
关键词:资本存量;R 包;永续盘存法
中图分类号:F064;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09-0037-04
0 引言
资本存量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直是非常有用的变量, 凡涉及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一般都离不开该变量。但遗 憾的是,官方一直没有公布该变量,多位学者为估算该变 量提供了多种方式 。估 [1—4] 算资本存量,如果使用永续盘 存法,一般要用到四个数据,即初期资本存量、折旧率、投 资和投资价格指数。后两个变量一般统计局都有公布或 可通过常用的方法进行估算,而初期资本存量和折旧率一 般都是主观设定。但对于初期资本存量而言,只要其设置 的时期足够远,比如从 1952 年开始,那么在 1978 年以后, 它的影响就非常小了[5]。不过,若从 1952 年开始计算资本 存量,其中要用到的中国各省的相关数据多有缺失,补充 这些数据不仅烦琐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在中国经济的宏 观研究中,尽管学者们在文中提到的算法一致,但很难确 保学者在实证中最终使用的资本存量数据是一致的。如 张 健 华 和 王 鹏(2012)[6] 对 资 本 存 量 的 估 算 与 张 军 等 (2004)[1]的方法类似,但最终估算结果存在些许差异。
作为缺失值填补
广东 广东
1952—1977 年的 IPI 1996—2000 年的 IPI
用广东对应年份的 RPI 填补 用福建对应年份的 IPI 填补
海南
1952—1977 年的固定 资本形成总额
1952—1977 年的 IPI 1978—2000 年的 IPI

ICOR等统计指标(中经网)---永续盘存法计算各省资本存量

ICOR等统计指标(中经网)---永续盘存法计算各省资本存量

1997
4547.80 2640.70 6306.01 2163.50 4883.32 3885.96 4038.69 6716.90 9369.57 8420.28 4421.93 4142.37 2908.94 8353.46 8293.39 3266.49 4994.68 9353.85 4539.97 1951.34 1938.18
重庆2000年的资本存量按照其与四川在2000年的固定资本形成
总额的比值计算而得。本文采用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作为基期。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内蒙古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青海 宁夏 新疆
88.7 88.2 81.0 50.2 95.2 86.8 95.6 91.2 93.3 85.6 84.0 85.7 76.5 81.1 88.9 78.4 82.6
2000a
2000b
4924.00 1414.00 2982.00 1579.00
802.00 854.00 1203.00 4410.00 5176.00 3007.00 604.00 1063.00 774.00 5414.00
7041.0 3846.0 9486.0 3205.0 7597.0 3372.0 5755.0 10809.0 15642.0 10798.0 5391.0 6281.0 3281.0 14694.0
1994
77.7 91.8 90.3 87.7 90.4 80.8 86.7 93.5 93.0 96.3 88.9 93.2 85.2 89.6
河南
49.00
2777.00 8625.0
湖北
12.00
1108.00 5185.0

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

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

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
李瑞娟;孙琳琳
【期刊名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3)003
【摘要】采用永续盘存法和最新的数据测算中国31个省份1980年~2005年的建筑和设备资本存量,而后结合各省的GDP数据测得中国各省份1981年~2005年的资本边际产出比.从计算结果看,东部省份资本积累已经相对饱和且在2001年前后开始出现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情况;中部省份资本存量水平适中;西部省份资本积累还不足,应继续加大资本投入.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李瑞娟;孙琳琳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2
【相关文献】
1.1981-2014年中国资本服务流量测算--基于截断正态退役分布和几何役龄效率剖面 [J], 姬卿伟;李跃
2.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省际资本和劳动力使用效率 [J], 苏海青
3.中国省际碳排放的测算及效率研究——基于生产和消费的双重视角 [J], 洪仁婧;江象君;宣烨
4.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测算及分析 [J], 王海鑫
5.对中国各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使用效率的测算 [J], 孙旭;孙玉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续盘存法细节设定与中国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9年

永续盘存法细节设定与中国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9年

永续盘存法细节设定与中国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9年范巧【摘要】摘要:资本存量对考察经济增长相关问题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学术界在处理资本存量估算的永续盘存法相关细节时意见并不统一。

文章从基年资本存量、新增资本存量序列、投资品价格指数以及资产折旧率选择等四个视角出发,回顾了与永续盘存法资本存量估算的相关处理方法及细节,并在着重考察基年资本存量和资产折旧率设定对资本存量估算结果的基础上,对1952~2009年的中国总资本存量序列进行了估算和横向比较。

【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8)003【总页数】9【关键词】关键词:永续盘存法;资本存量;基年资本存量;资产折旧率资本存量估算不仅对考察一国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情况意义重大,也是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经济参数的必备条件。

对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由来已久,众多学者纷纷基于永续盘存法等方法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然而,众多的努力却并未达到一致的效果,对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结果呈现了较大的差异。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资本存量估算值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究竟如何设定或选择这些决定性因素的取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出阐释。

一、近期文献回顾一般地说,估算资本存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国民财富调研法、永续盘存法等(Jichung Yang and F.Gerard Adams,1995),[1]对国民财富的调研主要可以利用从保险价值中推导、查阅资产负债表以及直接从企业调查获取等方法(B.Bohm.et al,2002),[2]而永续盘存法则主要利用公式“当期实际总资本存量=上期实际资本存量×(1-资产折旧率)+本期新增实际资本存量”估算一国的总资本存量。

由于现实数据达不到国民财富调研法所要求的数据完备性,则在估算一国总资本存量的过程中永续盘存法更受青睐。

当然,学者们在处理资本存量计算的关键细节时有所不同,具体包括基年资本存量、当年新增资本存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或折旧率等4个方面。

中国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再估算:1978—2011

中国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再估算:1978—2011

中国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再估算:1978—2011作者:宗振利廖直东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03期摘要:在回顾和比较有关资本存量估算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永续盘存法(PIM)所涉及当年投资、投资品缩减指数、折旧率以及基年资本存量进行了选择和界定,并对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和严格的处理,以此为依据系统估算了1978—2011年省际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最后对估计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估计结果与已有文献相吻合,这可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折旧率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3-0008-09;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在对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回报率进行实证分析时,资本投入数量是必要的基础性数据。

此外,资本投入也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之一,大量关于投资的相关研究更离不开资本存量数据的支撑。

一般来说,国际上测算资本存量的常用方法有两种:Hedonic Valuation (HV)法和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PIM)。

其中HV方法需要物质资本的年龄、类型以及属性等详细的基础性数据,而这只能来自全社会大范围的普查。

由于适用条件过于苛刻,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只在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使用。

而大多数国家采用永续盘存法,该方法是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于1951年开创,随后由于可操作性强被学者们广泛采用。

它的基本公式为:Kt=(1-δt)Kt-1+It(1)从式(1)中可以看出资本存量的测算主要涉及四个变量:经济折旧率δ的确定,当年投资I的选择,投资缩减指数的构造,从而将当年投资换算为可比价格计价的基年资本存量的确定。

对这四个变量的选择和界定构成了资本存量估计的主要内容。

对于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学者们进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1.全国及省际资本存量的估算。

中国省区物质资本存量的重估:1978-2007年

中国省区物质资本存量的重估:1978-2007年
布 了全 国经 济普 查 数据 , 一 步 为资 本 存量 的估 算 进 提 供 了数据 。 笔者 认为 , 有必 要对 各层 面的 资本存 量
进 行重 估 , 以满 足研究 的数据 要求 。 外 , 验证 明 , 另 经


引 言
3 .估算 省 区的资本 存量 。 方面 的研 究成 果较 这
多, 如云伟 宏对 河南 省的资 本存量 进行 估算 ; 叶裕 民 和 宋海 岩 等 等估 算 各 省 区的 资本 存 量[ , 没有 公 9但 3
在经 济 实证 研 究 中 , 本 存 量是 一 个重 要 的 变 资
较 多 , 张 军 扩 、 菊 煌 、 h w、 u g 王 小 如 贺 C o Yo n 、
布估 算的 结果 ; 军 、 张 吴桂英 等 , 算 了全 国 3 个 省 估 o
区市 1 5 , 2 0 的物质 资本 存量 , 9 2 - 0 0年 - , 但他 们估算 得 出 的某 些年 份 , 区资 本存 量 总 额却 明显低 于 他 们 省 估 计 出 的全 国 资本 存 量 。 o 1 7 [3 9 8年 省 区 合 计 总 1如
满足要 求 , 所估算 的结 果可 比性 较差 。
[ 稿 日期 ]2 0 一02 收 0 91—4
史资料 :9 2-19 》 《 国国 内生 产 总值 核 算 历 1 5- 9 5和 中 - , 史 资料 :9 6- 0 2 的统计 数 据 。20 1 9-20 》 - 0 4年 , 国公 中
量 。如 经济增 长 、 投资效 率 、 全要 素生产 率 ( P) TF 以 及 地 区收入 差距 中 , 常常 涉及 这 一变量 。近年 来 , 中 国经 济取 得 了引 人注 目的 成就 , 为 国 内外 研 究热 成 点 , 量研 究 中 国经 济发 展 的 论文 试 图估算 中国 的 大 物 质资 本存量 。 代表 性的研 究 主要 从三 个方面 展开 : 1 算全 国 的资本 存 量 。这方 面 的研 究较 早 、 .估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持续增长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持续增长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持续增长谭盟盟【摘要】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通过最新资本存量对我国30个省域经济(1978-2006)的TFP增速进行了测算,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偏低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①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TFP保持了平均4.2%的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增长(3.5%)是推动TFP进步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增长偏低(0.6%);市场化和贷款比率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行政管理成本严重负向影响技术效率,外资依存度和存款比率有较弱的负向影响.【期刊名称】《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4)003【总页数】7页(P26-31,39)【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TFP);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作者】谭盟盟【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2.33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总产出与综合要素投入之比率,其在度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Tinbergen(1942)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TFP的概念,Solow(1957)对其进行细化研究得出“索洛剩余”,激发起了人们对TFP研究的广泛兴趣。

Klenow and Rodriguez-Clare(1997)、Prescott(1999)、Hall and Jones(1999)、Easterly and Levine(2001)、Caselli(2006)等都通过研究证明了TFP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许多文献通过不同方法测算出我国TFP增长率变化较低,并在很多年份出现负值,其原因在于我国是粗放型外延扩张的增长,但是TFP低增长甚至为负的结果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实际GDP一直保持的较高水平增长的事实相违背。

本文在以往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估算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TFP增长率,发现已有的文献大多低估了TFP的增速。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而且数据来源单一, 有助于避免由不同数据来源所 带来的估计偏差。第二, 利用省区三次产业的丰富 信息, 估计出各省区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 将它们加 总就可以对现有估计进行有益 的检验和补充。第
量时, 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资本, 本文也将遵循这一 传统”2 L〕 ’。 ④ 在文献中, 永续盘存法的通常表达式为 矶 二 . 凡- 从_ + 武 一, . , 其中B K : 是重置率。在一定条件下, 重置率等于折旧率。对 此, 乔根森( 1 详细讨 ’, 峰等( 左 也 姗) 做了 论〔 黄勇 3 〕 2 ) 做了阐 9。 以 述1 1
伴耳 加 i et ap a . o tn, ee a a a um n ad e s ao e i h s 街 a d u e. e 祀 a n n rP o h A u is ncs 厅dtd s t n t e mtn ,rnt t r i s d , lv o y c s m o P s aj t e e h t i i e u e s s Y c h e m e o t a r O c w t s i l ru s bt e idc i s k场 s adr o s s adi h sa s h p c ni i h i l i a r , u dtl a t t i t t f epe i d t e m a t te e h r e ae p o l ac e n e nie m r o t c i g ie t t nt e ppr wi mg P v s 即rodtf t ep c sd. a , h h i r l u tf a o h m i at y e c h od p t s ar e i rlu K y od 哪印 l n n r e h c t t k e mc o : e ai et m t ; ai sc; oo ig wh ewr s u vo l y d e Pa o l c n r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