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试卷,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z
刑法试题 试卷
刑法试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自负是刑法的一个基本理念,但不是基本原则。
所以本题答案为C。
2.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刑事违法性。
B. 应受刑罚惩罚性。
C. 社会危害性。
D. 主观恶性。
解析: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所以本题答案为C。
3.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诈骗罪。
D. 抢夺罪。
解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本题答案为B。
4.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成乙而杀死。
甲的行为属于()A. 对象错误。
B. 打击错误。
C. 手段错误。
D. 因果关系错误。
解析: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
本题中甲欲杀乙,却误将丙当成乙杀死,属于对象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A。
5. 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A. 放火罪。
B. 故意杀人罪。
C. 脱逃罪。
D. 危险驾驶罪。
解析: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必须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既遂,属于结果犯;放火罪是危险犯,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既遂;脱逃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脱逃行为就构成既遂;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只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所以本题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属于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的原则有()A. 属地原则。
刑法学总论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共3题,共计40分)1.张某案(本题12分)[案情]张某(女)与李某系夫妻,林某(男)系李某的同事。
张某因怀疑其丈夫李某有外遇,为弄清真相,遂找到林某了解情况。
1998年7月22日上午,张某给林某打电话,让林某来家中,要与李某对质当面核实此事,林某应邀前往。
当日下午2时许,林某来到张某家中,当得知李某外出未归时,遂对张某进行语言调戏、拉拽,张某表示反对。
林某仍继续纠缠。
张某借口喝水而脱身,去另一房间取出一把小宝剑(金属制工艺品),藏在身后回到原房间。
当林某再次调戏,实施强行亲吻、搂抱、拉拽等侮辱猥亵动作时,张某手持小宝剑朝林某的腹部猛捅一刀,致林某倒地丧失行动能力。
隔了一会儿,张某见林某倒地挣扎,又朝其胸部、背部等处连捅二十余刀,林某因心脏被刺破当场死亡。
林某不再动弹,张某即委托李某之嫂报警,公安机关遂到张某家中将等候的张某抓获。
归案后张某如实陈述了事情经过,但认为自己杀坏人没什么不对的,拒绝认罪和悔罪。
[问题](1)张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故意杀人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为什么?(8分)(2)如果张某构成犯罪,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应当如何处罚?说明理由。
(4分)答案:故意杀人罪防卫过当——扎腹部事后防卫法定情节:自首、防卫过当2.吴甲致吴乙死亡案(本题14分)[案情] (1)吴甲曾因抢劫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8年1月2日,在有期徒刑执行3年整(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为2年整)时被假释。
(2)1999年3月13日,吴甲因李某欠其借款未还一事,酒后到李某家索要欠款,而与李某发生口角。
吴甲为报复李某,即到其父亲吴乙家的院内拿了一根铁棍(长140厘米,直径5厘米)。
吴甲回来后,见其李某与吴乙站在路上说话(两人相距约1米),便手持铁棍向李某奔去。
吴甲之弟吴丙见状过去阻拦,吴甲遂在距离李某约3米远的地方朝李某的头部抛出铁棍。
李某慌忙躲闪,铁棍飞过李某,正好击中吴乙的头部(左颞部),吴乙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
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专业《民法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专业《民法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甲的儿子乙(8岁)因遗嘱继承了祖父遗产10万元。
某日,乙玩耍时将另一小朋友丙的眼睛划伤。
丙的监护人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2万元。
后法院查明,甲已尽到监护职责。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因乙的财产足以赔偿丙,故不需用甲的财产赔偿B.甲已尽到监护职责,无需承担侵权责任C.用乙的财产向丙赔偿,乙赔偿后可在甲应承担的份额内向甲追偿D.应由甲直接赔偿,否则会损害被监护人乙的利益2、甲公司、乙公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协议》约定,合作开发的A区房屋归甲公司、区房屋归乙公司。
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委托书》,委托丙公司对外销售房屋。
张某查看《合作开发协议》和《委托书》后,与丙公司签订《房屋预订合同》,约定:“张某向丙公司预付房款30万元,购买A区房屋一套。
待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后,双方签订正式合同。
”关于《房屋预订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无效B.对于甲公司而言,丙公司构成无权处分C.对于乙公司而言,丙公司构成有效代理D.对于张某而言,丙公司构威表见代理3、某洗浴中心大堂处有醒目提示语:“到店洗浴客人的贵重物品,请放前台保管。
”甲在更衣时因地滑摔成重伤,并摔碎了手上价值20万元的定情信物玉锡。
经查明:因该中心雇用的清洁工乙清洁不彻底,地面湿滑导致甲摔倒。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应自行承担玉锡损失B.洗浴中心应承担玉锡的全部损失C.甲有权请求洗浴中心赔偿精神损害D.洗浴中心和乙对甲的损害承担连带贵任4、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
乙调离后,又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尚不知其已调离的丙公司订立一份合同,并按照通常做法提走货款,后逃匿。
对此甲公司并不知情。
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甲公司认为该合同与己无关,予以拒绝。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甲公司不承担责任B.甲公司应与丙公司分担损失C.甲公司应负主要责任D.甲公司应当承担签约后果5、甲公司在与乙公司协商购买某种零件时提出,由于该零件的工艺要求高,只有乙公司先行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样品后,才能考虑批量购买。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案例1:被告人王某于1998年3月7日手持一张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500元人民币,王某欲取300元。
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多加了一个零,取300元变成取3000元。
没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是果然吐出3000元,使王某大为意外。
王某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出3000元。
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取出人民币2万元,占为己有。
案发后,王某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那么,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的犯罪呢?【解析】王某第一次获得3000元人民币,是操作失误所致,具有不当得利性质,但后来他明知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还多次取款,这是利用自动取款机的故障进行盗窃的行为,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
由此可见,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2:1991年和1996年,被告人张子强等人将在内地非法购买的一批枪支弹药偷运到香港。
1997年9月,被告人张子强等人经密谋并由张子强出资,在广东省汕尾市非法买卖大量炸药、雷管和导火线,偷运香港。
此外,被告人张子强一伙在广州等地经多次密谋策划后,分别于1996年5月和1997年9月在香港绑架了李某、林某和郭某,勒索巨额赎金。
在本案中,就走私枪支、弹药罪而言,从内地走私到香港,属于跨境犯罪。
就绑架罪而言,预备行为发生在内地、实行行为发生在香港。
那么,内地的司法机关对张子强案是否具有刑事管辖权呢?【解析】张子强案虽有一部分犯罪行为发生在香港,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行为发生在内地,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均有管辖权。
由于张子强在内地被捕获,因而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行使管辖权是正确的。
案例3:被告人高建生,男,24岁,某市建筑工人。
哈工程试卷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z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及参考答案_清源论法_法律博客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
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 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刑法是被告人的大宪章,也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
——(德)冯·李斯特个人自述:刑法典是刑法学人的圣经,刑法保障人类的自由,只有规范理解刑法,才能激扬生命,实现自由。
——冯军《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及参考答案发表时间:2009-12-16 22:37:00 阅读次数:1200 所属分类:法学教育《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一、案例分析(20分)案情:被告人赵某系三代单传,与杨某结婚后生一女孩,赵某为此深感不满,常常夜不归宿。
赵某两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均被驳回。
2003年9月16日,赵某同他人的奸情被杨某发觉后,夫妻间开始发生争吵。
当天下午,杨某买回一瓶农药,喝下去后对丈夫赵某说:“我喝农药了。
”赵某说:“喝药了你怎么不去医院?”说罢,带着孩子关上房门到院子里玩。
20分钟后,赵某返回屋内取东西,发现屋内农药味很浓,杨某口吐白沫。
赵某情知不妙,便将女儿放在母亲处,谎称有事外出,与情人私奔外地躲藏。
当晚,赵某的母亲送回孩子时,发现杨某已经死亡。
经法医鉴定“杨某为氧化乐果中毒死亡”。
当天,赵某往家里打证实杨某已中毒死亡,携情人四处躲藏。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遗弃罪;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间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赵某的行为性质。
二、案例分析(20分)案情:陈某与方某、郭某等人共同商议报复许某。
一日,陈某得知许某一人在家,便纠集郭某、李某、张某携带凶器一同前往许某家。
途经方某家门口时,方某的父亲见如此架势,便对其他4人说家里有急事要办,将方某拉回家中,陈某、郭某、李某、张某4人前往许家将许某砍成重伤。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加重原则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A.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B.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 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答案:正确2.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罪)3.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适用死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禁止类推适用,确保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
2. 什么是“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的方式、手段、结果等,它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之一,用以确定行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类型的法律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成轻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因争执而故意对李某实施了暴力行为,并造成了李某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张某)、犯罪客体(李某的身体权)、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轻伤结果)以及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因此,张某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论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在刑法的适用上,所有公民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或其他个人特征,都不得享有特权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1)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新罪:先减后并)A、10年以上15年以下B、5年以上15年以下C、5年以上11年以下D、6年以上11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B、未成年人犯罪C、立功D、犯罪动机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预防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客观方面D. 犯罪动机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因疏忽大意造成重大事故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尚未被抓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减轻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答案:AB8.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B.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C.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D. 一人犯罪后,另一人为其隐瞒犯罪事实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10.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1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1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1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请问:乙的行为属于哪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为什么?
2、丙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
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档开动时,丙正好下楼,将乙抓获.请问:乙的行为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既遂?为什么?
3、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侦查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二档财务室领取20万赔偿金后,刚走到一楼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请问: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既遂?为什么?
4、甲用力推乙(4岁),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置于偏僻处,离开时发现乙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遂用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大石头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
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
5、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请问:李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为什么?。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案例1:被告人王某于1998年3月7日手持一张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500元人民币,王某欲取300元。
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多加了一个零,取300元变成取3000元。
没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是果然吐出3000元,使王某大为意外。
王某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出3000元。
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取出人民币2万元,占为己有。
案发后,王某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那么,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的犯罪呢?【解析】王某第一次获得3000元人民币,是操作失误所致,具有不当得利性质,但后来他明知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还多次取款,这是利用自动取款机的故障进行盗窃的行为,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
由此可见,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2:1991年和1996年,被告人张子强等人将在内地非法购买的一批枪支弹药偷运到香港。
1997年9月,被告人张子强等人经密谋并由张子强出资,在广东省汕尾市非法买卖大量炸药、雷管和导火线,偷运香港。
此外,被告人张子强一伙在广州等地经多次密谋策划后,分别于1996年5月和1997年9月在香港绑架了李某、林某和郭某,勒索巨额赎金。
在本案中,就走私枪支、弹药罪而言,从内地走私到香港,属于跨境犯罪。
就绑架罪而言,预备行为发生在内地、实行行为发生在香港。
那么,内地的司法机关对张子强案是否具有刑事管辖权呢?【解析】张子强案虽有一部分犯罪行为发生在香港,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行为发生在内地,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均有管辖权。
由于张子强在内地被捕获,因而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行使管辖权是正确的。
案例3:被告人高建生,男,24岁,某市建筑工人。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docx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材1 0分,共2 0分)1、被告人朱某,男,28岁,原系某市大新乡刘家庄村民。
1997年9月25日,同村农民韩某挖菜窖,占了朱某家的地,朱某便找韩某讲理。
韩某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朱某。
朱某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 便伺机报复。
同年10月25日,朱某见韩某的10岁男孩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韩某男孩的念头,但又怕白己打伤小男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13岁的小儿子替父报仇,叫儿子去打韩某的男孩。
小儿子受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韩某男孩的小腿就是一锹,顿时将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
邻近的群众见状,急忙将男孩送乡医院抢救,终因留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问:(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不构成共同犯罪。
(2分)原因是他的小儿子13岁,不具备犯罪主体的资格(2)对朱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对朱某只能定为间接正犯,朱某教唆自己的小儿子去犯罪,因被教唆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只相当于教唆人的犯罪工具。
2、被告人郑某,男,53岁,某建筑材料厂更夫。
被告人郑某,多年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一次因抓窃贼时,手被窃贼砍伤。
此后,郑某在打更时便带 -把刀用以防身。
1998年4月10日深夜,郑某听到仓库内有响声,并见仓库内有个黑影,即大声发问:“谁?" 对方不应。
这时,郑某便拔出尖刀向仓库内的黑影走去。
盗窃分子突然跃出,向迎面走來的郑某脸部猛击一拳, 郑某情急之下,不及招架,便举刀向对方刺了两刀。
然后便奔岀仓库,边喊“來人,抓贼!"边跑向宿舍去找人。
人们闻讯赶来发现盗窃分子被刺后已倒地身亡。
郑某见盗窃人已死便持刀去公安机关自首。
问:被告人郑某的行为是构成防卫过当呢,还是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分)被告人郑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3分)理由是:盗窃分子突然从仓库内跃出,并向郑某猛击一拳,实施暴力侵袭,作为防卫人很难判断对方的强度。
刑法总论期末测试题(整理打印版)
刑法总论测试题试题1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C )。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BCD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BCD )。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 )。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D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D )。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2、犯罪中止3、剥夺政治权利4、数罪并罚5、刑罚执行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刑法总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个1.5分,共30分)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连续犯或者持续犯的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
A.犯罪预备时B.犯罪着手时C.犯罪行为终了时D.犯罪既遂时2.某甲国商人在中国境内将乙国商人打成重伤,对其应如何处置( )A.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适用甲国家刑法追究刑事责任C.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D.直接驱逐出境3.下列各罪中只能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的是( )。
A.故意杀人罪B.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C.偷税罪D. 受贿罪4.下列有关数罪并罚总和刑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期徒刑最高可达到25年B.管制最高不超过5年C.拘役最高不超过1年D.有期徒刑最高为20年5.下列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是()A.洗钱罪B.生产、销售假药罪C.抽逃出资罪D.私分国有资产罪6. 关于缓刑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已满75周岁犯罪者应适用缓刑B.对宣告缓刑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C.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D.必须是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者7. 关于一般累犯,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A.必须是年满18周岁者B.前罪与后罪犯罪主观方面可以不同C.前罪与后罪都应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D.累犯都应当从重处罚8.下列有关刑罚叙述选项正确的是( )。
A.拘役缓刑考验期不低于一个月B.判处拘役可以同时适宜使用禁止令C.判处管制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D.判处管制的每月可回家一天到两天9. 甲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非法行医被行政处罚两次,继续非法行医。
其行为属于()。
A. 想象竞合犯B. 连续犯C. 牵连犯D.常业犯10.下列犯罪不属于间接正犯的的是()A.甲将毒品说是药品让不知情乙运送B.医生故意让不知情护士给患者注射毒药致其死亡C.25岁的甲指使13周岁的乙盗窃手提电脑D.甲让自己的狼狗将乙咬成重伤11.甲、乙经共谋后到现场伤害丙。
甲见丙流血不止,十分可怜,偷偷离开现场。
乙继续对丙伤害,致其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下列正确的是()。
刑法总论测试题
1.《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属于()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修正案2. 根据《刑法》第111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
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这一解释属于何种解释?()A.扩张解释B.缩小解释C.字面解释D.当然解释3. 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是以下哪一刑法原则的要求()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刑均衡原则D.罪刑均衡原则4.如果在日本嫖宿幼女不构成犯罪,在泰国幼女卖淫合法。
那么一个日本人到泰国嫖宿中国幼女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按照属人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B.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C.按照保护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D.我国无权管辖5.行为人甲于1997年9月1日既聚众斗殴又寻衅滋事,按照旧刑法,甲仅构成流氓罪,其法定最高刑为7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为10年。
根据现行刑法,甲犯了数罪,其聚众斗殴罪的最高法定刑为3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为5年;其寻衅滋事罪的最高法定刑为5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10年。
如果2007年6月发现了甲的上述罪行,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如何适用刑法?()A.适用1979年刑法 B.适用1997年刑法,以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追诉C.适用1997年刑法以寻衅滋事罪追诉D.不予追诉6.“过失犯前款罪的,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这种罪状形式属于()A.叙明罪状 B.简单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7. 甲教唆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
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甲的行为具备()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8.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9. 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拐卖儿童B.强奸、抢劫、抢夺、放火、爆炸C.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D.抢劫、绑架、放火为、爆炸10.以下关于转化型抢劫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15周岁,在盗窃的过程中,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甲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乙14周岁,在抢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乙构成抢劫罪C.丙17周岁,在抢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丙构成转化型抢劫罪D.丁16周岁,在诈骗的过程中,为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丁构成抢劫罪。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自负原则C. 罪刑相适应原则D. 罪行法定原则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刑法的效力范围?A. 空间效力B. 时间效力C. 人员效力D. 地域效力答案:D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伤害C. 正当防卫D. 故意毁坏财物答案:C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5. 下列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缓刑B. 减刑C. 假释D. 罚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自负原则C. 罪刑相适应原则D. 罪行法定原则E. 罪责并罚原则答案:ABC2. 刑法的效力范围包括以下哪些?A. 空间效力B. 时间效力C. 人员效力D. 地域效力E. 行为效力答案:ABC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伤害C. 正当防卫D. 故意毁坏财物E. 非法拘禁答案:AE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E. 死刑答案:ABCE5. 下列哪些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缓刑B. 减刑C. 假释D. 罚金E. 没收财产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对)2. 刑法的空间效力仅指国内效力。
(错)3.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均不构成犯罪。
(对)4. 罚金和没收财产都属于刑罚的种类。
(对)5. 刑罚执行的制度包括缓刑、减刑和假释。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2. 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分别指什么?答案:刑法的空间效力指的是刑法在国家领土范围内的适用效力;时间效力指的是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效力,包括从何时开始适用以及何时终止适用。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1
课程 刑法总论 专业 法学 年级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 闭卷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不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c )。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D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d )A.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b )A .发生在荒野B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C .发生在“严打”期间D .被害人是盲人4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 b )。
A .罪刑相适应原则B .罪刑法定原则C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d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核分人题满分 20 20 20 20 20 100得 分( d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7外国人A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B实施伤害行为,造成重伤。
刑法总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刑法总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答案: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和排斥扩张解释,允许对被告人有利的类推解释,所以A项的说法错误。
刑法立法之后禁止任何机关、任何方式的类推解释,所以B项的说法错误。
C项实际上就是从旧兼从轻原则的表述,这是正确的。
D 选择项中,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同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相对应的概念,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明确性的要素,例如,人、枪支、财物等。
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司法活动中需要法官进行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够认定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例如淫秽物品、猥亵。
法官价值观的差异必然影响对法的适用,往往因为理解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判决结果。
罪刑法定原则中明确性要求刑法规范明确,这样就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形成一定的矛盾。
罪刑法定原则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刑法中的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应当尽可能少,因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明确性有冲突,但是,《刑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依赖于法官解释的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成为罪刑法定原则适用的例外。
所以D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总论2.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聚众淫乱罪B.组织淫秽表演罪C.寻衅滋事罪D.无罪正确答案:D解析:聚众淫乱罪要求参加者必须在3人以上,所以案例中的情况不符合。
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专业《民法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专业《民法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刘婆婆回家途中,看见邻居肖婆婆带着外孙小勇和另一家邻居的孩子小园(均为4岁多)在小区花园中玩耍,便上前拿出几根香蕉递给小勇,随后离去。
小勇接过香蕉后,递给小园一根,小因吞食时误入气管导致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刘婆婆应对小园的死亡承担民事责任B.肖婆婆应对小因的死亡承担民事责任C.小勇的父母应对小因的死亡承担民事责任D.属意外事件,不产生相关人员的过错责任2、甲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18万元违约金。
后甲违约,给乙造成损失15万元。
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甲应向乙支付违约金18万元,不再支付其他费用或者赔偿损失,B.甲应向乙赔偿损失15万元,不再支付其他费用或者赔偿损失C.甲应向乙赔偿损失15万元并支付违约金18万元,共计33万元D.甲应向乙赔偿损失15万元及其利息3、某酒店客房内备有零食、酒水供房客选用,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商品。
房客关某缺乏住店经验,又未留意标价单,误认为系酒店免费提供而饮用了一瓶洋酒。
结账时酒店欲按标价收费,关某拒付。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关某应按标价付款B.关某应按市价付款C.关某不应付款D.关某应按标价的一半付款4、某小学组织春游,队伍行进中某班班主任张某和其他教师闲谈,未跟进照顾本班学生。
该班学生李某私自离队购买食物,与小贩刘某发生争执被打伤。
对李某的人身损害,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刘某应承担赔偿责任B.某小学应承担赔偿责任C.某小学应与刘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D.刘某应承担赔偿责任,某小学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5、某外资企业拥有“雨露”商标,使用的商品为啤酒。
该商标未在中国注册,但被我国有关部门认定为驰名商标。
该外资企业的下列哪一请求不能得到支持?()A.请求禁止甲公司将“雨露”商标在葡萄酒上注册B.请求禁止乙公司将“雨露”商标在葡萄酒上使用C.请求禁止丙公司将“雨露”商标在啤酒上使用D.请求已将“雨露”商标在啤酒上使用的丁公司赔偿损失6、某宾馆为了8月8日的开业庆典,于8月7日向电视台租借一台摄像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及参考答案_清源论法_法律博客www_fyfz.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
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刑法是被告人的大宪章,也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
——(德)冯·李斯特个人自述:刑法典是刑法学人的圣经,刑法保障人类的自由,只有规范理解刑法,才能激扬生命,实现自由。
——冯军《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及参考答案发表时间:2009-12-16 22:37:00 阅读次数:1200 所属分类:法学教育《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一、案例分析(20分)案情:被告人赵某系三代单传,与杨某结婚后生一女孩,赵某为此深感不满,常常夜不归宿。
赵某两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均被驳回。
2003年9月16日,赵某同他人的奸情被杨某发觉后,夫妻间开始发生争吵。
当天下午,杨某买回一瓶农药,喝下去后对丈夫赵某说:“我喝农药了。
”赵某说:“喝药了你怎么不去医院?”说罢,带着孩子关上房门到院子里玩。
20分钟后,赵某返回屋内取东西,发现屋内农药味很浓,杨某口吐白沫。
赵某情知不妙,便将女儿放在母亲处,谎称有事外出,与情人私奔外地躲藏。
当晚,赵某的母亲送回孩子时,发现杨某已经死亡。
经法医鉴定“杨某为氧化乐果中毒死亡”。
当天,赵某往家里打电话证实杨某已中毒死亡,携情人四处躲藏。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遗弃罪;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间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赵某的行为性质。
二、案例分析(20分)案情:陈某与方某、郭某等人共同商议报复许某。
一日,陈某得知许某一人在家,便纠集郭某、李某、张某携带凶器一同前往许某家。
途经方某家门口时,方某的父亲见如此架势,便对其他4人说家里有急事要办,将方某拉回家中,陈某、郭某、李某、张某4人前往许家将许某砍成重伤。
第一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中止;第二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未遂;第三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问题:请分别为以上四种观点说明理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20分)案情:陈某与刘某系个体户张某小吃店的小工,2002年陈某与刘某均向张某提出离开小吃店的想法,但都被张某拒绝。
一天中午,陈某便与刘某商议,决定趁张某不注意时将张某的财物盗走,然后两人一起离开。
下午张某在里屋休息,张某的妻子李某外出,陈某在外面洗碗,刘某进屋加佐料,这时刘某发现了李某外出时放在抽屉里的柜子钥匙,于是便打开柜子,将里面的人民币1500元盗走。
之后刘某来到屋外,对陈某称其已经偷了张某的钱,陈某听后,又到里屋,将柜子里剩余的500元盗走。
之后两人逃到一旅馆里进行分赃,陈某分到1000元。
(在福建省,盗窃罪成立的数额是1500元)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陈某与刘某的行为性质以及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20分)案情: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和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5000元。
刑罚执行过程中,公安机关发现王某还有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的行为未受到追究,遂由检察机关再次提起公诉,要求追究其犯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王某的三个罪应该如何处理?五、案例分析(20分)案情:邓玉娇者,荆州巴东人也,美而烈,以修脚为业。
一夕,浣纱于室,野三关镇吏黄德智、邓贵大、邓某相携寻欢不遇,见玉娇,遂破门而入,欲强狎焉。
玉娇严词斥之,邓贵大怒,鞭面以币,曰:吾辈多金,岂惧汝不从哉。
玉娇不顾,贵大愈怒,乃按其于卧塌,强起,复按之,三者相视而笑。
玉娇羞愤,遂操细刃刺之,三创而毙,德智复犯,玉娇又刺之,重创,邓者大惧,不敢前。
玉娇乃投刃自首于官。
——摘自《史记·烈女邓玉娇列传》(网络版)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邓玉娇的行为性质和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1、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参考答案一、答: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理由是(1)杨某之死,是其自己服毒的结果,与赵某置之不理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同时,杨某不是年轻、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其服毒自杀并无法律明文规定的救助义务。
(2)杨某自杀虽与赵某同他人通奸有一定关联,但两者并不存在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故而赵某也不具有刑法上先行行为引起的救助义务。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理由是:其一,赵某与杨某是夫妻关系,赵某对杨某具有婚姻法规定的扶养义务,属于遗弃罪的主体。
婚姻法规定的“扶养”,既包括物质和经济上的养育,也包括生活上的照顾与护理。
杨某服毒后口吐白沫,应认定为生活不能自理。
在此情形之下,赵某对妻子弃之不理,客观上属遗弃行为。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我赞同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第一,从客观方面讲,故意杀人既可表现为积极作为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消极不作为的形式。
(5分)不作为形式的故意杀人以行为人对防止被害人的死亡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
本案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杨某系夫妻关系,有法定的相互扶助的义务,被害人杨某因被告人与情妇通奸被发现而一气之下喝剧毒农药。
被告人赵某作为杨某的丈夫,对防止杨的死亡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却置这种义务于不顾,对杨的死亡放任不管,以致失去抢救时机,造成杨某中毒死亡的后果,这是一种以消极不作为表现出来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间接故意。
(10分)第二,从理论上讲,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
本案中被告人赵某在认识方面明知自己不救助已服毒的妻子,她就可能发生死亡的结果,在意志方面表现为对杨的死亡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虽然赵某不像直接故意杀人那样积极追求杨某死亡结果的发生,但他作为杨某丈夫,在此特定情形之下不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间接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主观心理。
(10分)综上所述,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具备故意杀人罪的主客观要件,应负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但本案毕竟不能等同于积极的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应该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法定刑判处刑罚,并根据案情酌情从轻处罚。
(5分)注:在本题中,如果能够结合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的区别、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理论进行回答,适当加分。
二、答:1、方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因为中止必须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停止犯罪的实施,并且还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在共同犯罪中,不仅行为人要自动中止犯罪,还需要劝说其他共同犯罪人停止犯罪,而本案中的方某不去犯罪的原因不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是其父亲把他拉住,而且,方某在自己不去犯罪的情况下,也没有劝说其他共同犯罪人停止犯罪。
(5分)2、方某的行为也不属于犯罪未遂,因为方某停止犯罪是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其还未着手实施犯罪,虽然停止犯罪的原因是意志以外的原因,但由于不是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
(3分)3、方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
在共同犯罪中,实行“一人既遂,全部既遂”、“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虽然方某自己后来没有参与实施犯罪,而仅仅参与犯罪的预谋,但根据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方某的行为也要对许某的重伤负责。
因此,方某的行为仍然构成了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既遂。
(5分)4、方某的不属于犯罪预备,虽然方某是在犯罪预备阶段由于其父亲的制止而没有进一步实施犯罪,表面上看起来符合犯罪预备。
但由于方某是参与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不能承担预备犯的刑事责任,而是要与其他共同犯罪人承担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
(3分)因此,我赞同方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而且是犯罪既遂的观点。
但由于方某本身最后没有参与犯罪的实施,在共同犯罪中处于次要作用,应该认定为从犯,而且这种情况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共犯脱离关系,应该酌情从轻处罚。
(4分)注:在本题中,除了根据共同犯罪的归责原则而认定方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外,如果还能说出方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需要按照从犯的处罚原则,而且还能结合共犯脱离关系理论进行回答,适当加分。
三、答:本案中对陈某是否应对其不知情的刘某所盗窃的1500元承担刑事责任,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虽然事先与他人商议过共同盗窃,但刘某盗窃时,陈某主观上并不知情,且没有实施共同的盗窃行为,不应对刘某所盗窃的1500元人民币承担刑事责任,只应对其事后所盗窃的500元承担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盗窃数额的规定,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陈某事先与他人共谋盗窃,虽然刘某盗窃时其不知情,但在刘某盗窃后,其又进屋里进行盗窃,而且事后进行了分赃,应认定陈某构成盗窃罪且盗窃数额为2000元。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陈某应对其不知情的刘某的盗窃行为承担责任。
陈某和刘某的行为成立共同犯罪,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成立共同犯罪须犯罪主体为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上具有共同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
而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行为人的行为均指向共同的犯罪且各行为人的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5分)本案中,陈某事先与刘某进行了共谋,双方均同意趁张某不注意时盗窃张某的财物,主观上已经具有盗窃的共同故意,根据犯罪的形态,此时两人的行为应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
而后,刘某进里屋时发现了李某的柜子钥匙,遂用钥匙打开柜子,进行盗窃,虽然此时陈某在外面干活,并不知道刘某在里屋盗窃,但这并不影响陈某承担刘某盗窃行为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