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剂——桂枝人参汤——阴阳解析

合集下载

桂枝人参汤功效与作用

桂枝人参汤功效与作用

桂枝人参汤功效与作用桂枝人参汤是一道常见的中药汤剂,由桂枝、干姜、人参等中药组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桂枝人参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桂枝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桂枝人参汤是一种具有温补气血、益气固表的中药汤剂。

其主要成分有桂枝、干姜、人参、大枣。

这些中药的搭配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对于调和气血、行气活血、温补体表有着显著的功效。

首先,桂枝人参汤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

桂枝汤中的桂枝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能够温补气血,缓解气血虚弱的症状。

人参是一种中药补品,具有益气提神、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气虚的症状。

此外,干姜和大枣也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其次,桂枝人参汤能够行气活血,改善气滞症状。

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气滞的症状。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胃肠道气滞的症状。

大枣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滞引起的疼痛症状。

此外,桂枝人参汤还具有温补体表的作用。

桂枝具有温阳宣通的作用,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寒凝的症状。

大枣具有暖中生津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率,改善体表的冷感症状。

桂枝人参汤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桂枝人参汤可以温补气血,缓解疲乏无力、气短乏力的症状。

对于气滞症状较重的患者,桂枝人参汤可以行气活血,改善胸胁胀闷、气滞疼痛的症状。

对于体表寒凝的患者,桂枝人参汤可以温补体表,改善寒冷不适的症状。

总结而言,桂枝人参汤是一种具有温补气血、行气活血、温补体表的中药汤剂。

它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温补气血、改善气滞、改善气血虚弱、改善体表寒凝等。

桂枝人参汤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对于一些常见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使用桂枝人参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1.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汤及其类方之探究

桂枝汤及其类方之探究

桂枝汤及其类方之探究作者:马晟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被誉为经方之祖、群方之魁。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桂枝汤及其类方颇多,广泛应用于诸多外感及内伤疾病中。

以下即为本人对桂枝汤及其类方的简要探究。

【关键词】桂枝汤;类方;应用【中图分类号】R97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48-01柯琴谓桂枝汤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可见其名不虚传,寓意深奥,为后世受用无穷。

1 桂枝汤组成、方义及功用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驱除在表之邪。

芍药为臣,益阴敛营,固护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补中益气,且可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桂枝汤收录于中医教材《方剂学》中的解表剂,其功用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综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杰出医家的临床经验,桂枝汤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①祛邪。

在外感风寒时,针对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既可祛邪,又可调正,然其祛邪之用亦是建立在调和的基础上,因桂枝汤发汗之力甚微,故服药后需“啜热稀粥”,并“温覆”,以助其调合营卫。

营卫既合,邪不能容,微汗而解。

如《汤液本草》所云:“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合营气则卫气自和,气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凑发其汗也。

”②调和营卫。

营卫属于阴阳范畴,具有阴阳属性,营属阴,卫属阳。

《内经》中阐述阴阳的关系时谈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6协热利——刑锡波医案霍某,女,63岁,家庭妇女。

病史:素有脾胃衰弱之证。

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者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

服药后,汗未出,表不解,而溏泻数次,痞满加剧,渐至不欲饮食,腹痛,肢厥,脉象沉微,舌苔滑润。

此乃脾阳素虚,因误用苦寒,邪转内陷。

由于脾阳不运,故痞益甚,而下利不止。

应疏散表邪,温健中州,宜用桂枝人参汤予之。

辨证:脾阳素虚,复感外邪。

治法:疏散表邪,温健中州。

处方:桂枝10克(后下),炒白术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服药后,啜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服药2剂,身见小汗,冷热消,痞轻,下利已减。

连服5剂,痞消泻止,诸症痊愈。

《刑锡波医案集》论:本条是典型医案。

上面几条,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是外感风寒引起,二是必见腹痛与下利(葛根芩连汤应无腹痛),三是舌苔白而无质红之热象(葛连汤是舌质红而黄腻),四是虚脉(葛连汤是脉促加喘)。

病理学不透时,只能从方证学习,另一点就是两方证互相对比。

第一条医案,用桂枝人参汤,是病机传变。

之后几条就是典型医案,就是本虚而外感,表里俱病,桂枝人参汤,能双解表里。

然后就是从方证学习,外感证与里虚证并见,认识病理。

台湾医家朱木通7协热利(霍乱)——朱木通医案有发热恶寒之表证,同时并有泄痢腹痛之里证者,伤寒论谓之,“协热利”-即痢-所以诱发此证之原因,据《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太阳下篇),准此以观,则此证原先只是桂枝汤证而已,由于医者误投下剂,乃成此证。

然而,从临床上的经验,此证不一定皆由误下,大抵平素胃肠虚弱 (即是本有寒分之义),容易下痢者。

大多半于罹感冒之初即现此证。

以现代术语言之,属于感冒之胃肠型。

1962年夏秋之交,台湾发生震惊国际之霍乱症,历时7、8、9三个多月,其间因官方过于渲染,且施行强制的隔离治疗,因此,偶有食伤呕吐,或肠炎下痢者大都不敢公然求之西医,于是中医临床家就更有机会接触此类疾患。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桂枝汤“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需啜粥一碗,以助药力。

覆取微似汗为佳。

汗出停服· 正· 文· 来· 啦·1浅谈在伤寒金匮的方剂中,十之有六出自于“桂枝汤”的加减,历代经方家称桂枝汤为“调和阴阳第一方。

人之所以会生病,其实就是受到外邪或者是情志上面出了问题,导致“阴阳不平衡”,怎么知道阴阳不平衡呢?一个人白天精神不好,昏昏沉沉,到了晚上精神焕发,这其实就是阴阳不平衡(此处只是举一个例子),吃同样的东西,别人都没事,你反而拉肚子了,也就是你的身体除问题了。

因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所以,倪海厦老师说过,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可以喝喝“桂枝汤”能够预防感冒,增强自身免疫力。

伤寒论中的经方,其药物搭配是很紧密的,每一味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且经方中的药物比例是“黄金比例”,也就是计量可以变,但是比例不能变,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实践出来的比例,具有很权威的临床意义。

2方解桂枝:壮心阳,加速动脉血液流速,使病毒通过人体免疫系统以“汗液”为载体清除体外。

白芍:加速经脉血液回流速度,轻用还有补血的作用。

因为人的动脉长度和静脉长度是等长的,所以桂枝和白芍是等量的。

甘草:解百毒,人体生病以后,食欲不振,因为能量都跑去对抗病毒了,所以肠胃蠕动减缓,会有食物坏死在肠道里。

大枣:因为喝完桂枝汤,人会出汗,为了防止津液不足,红枣将其肠胃津液补足,防止便秘。

生姜:起发阳的作用,就是提供动能,加速肠胃蠕动,恢复食欲。

桂枝汤的主力是桂枝、白芍,把人体的病毒从体内清除出去,甘草、生姜、大枣,起的主要作用是“固本”,保护肠道。

桂枝汤是恢复胃阳、脾脏功能的方剂,桂枝、白芍使心脏的力量加强,就五行来说“火生土”所以会调动食欲,此时啜粥一碗,可以增强药力,加速人体机能的恢复。

精彩解读:桂枝人参汤并非表里同治!

精彩解读:桂枝人参汤并非表里同治!

精彩解读:桂枝人参汤并非表里同治!小编导读桂枝人参汤是公认的表里同治之剂,基本上没有争论过,可是桂枝人参汤的主要解表药是桂枝,那么单味桂枝能否解表?在《伤寒论》中,单以桂枝解表的只此一处,况且,假如单味桂枝能解表,则为何设立桂枝汤、麻黄汤?假如桂枝的作用不是辛温解表,为何学术界普遍认为桂枝人参汤能治里虚兼表的痞利证?这要先从原文分析。

1.原文分析桂枝人参汤在《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条文中首先说明“外证未除,而数下之”,数下之后表证是否仍在,则要从脉证判断,不能拘泥病名。

“协热而利”,众注家均明确指出,这里的热是指外证发热的表现,而不是指热邪在表,但因为六经也有发热,这里的“热”也不一定是指表证的发热。

但是从后文“表里不解者”一句,可知确实有“表证”仍在,但是并不代表用桂枝人参汤的目的在于解表,《伤寒解外方证原意》“五苓散并非表里同治”一文中指出,《伤寒论》74条五苓散证中虽然有“有表里证”一句,但并非等同于用五苓散的目的在于解表,而是为了分清治法上的表里先后缓急。

2.单味桂枝能否解表(1)非助阳解表有人认为人参汤(即理中汤)的功效像麻黄细辛附子汤那样是温阳解表,但按照方中的药物组成来看,其中的人参、白术、干姜都是属于温中守而不走的药物,这不及附子、细辛等的辛散走而不守,因此理中汤的组成只能温中而非助阳解表。

(2)桂枝配甘草的目的虽然本方还有一药甘草看似能够帮助桂枝解表,但治疗心阳虚重证的桂枝甘草汤却没有人说是为了解表。

还有,桂枝人参汤中的甘草,从原方理中汤的三两增加至四两,比较两条文便知道其目的是为了治疗下利,如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从本来半夏泻心汤的三两增加至四两一样,其原因是158条所说的“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此证类似于桂枝人参汤中的“利下不止”,增加甘草用量目的是补胃气而缓急止利。

(3)方剂配伍目的如果说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只用桂枝一味药去解表,并不符合临床实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1.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7.桂枝去芍药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治表里皆寒的桂枝人参汤详解与应用

治表里皆寒的桂枝人参汤详解与应用

治表里皆寒的桂枝人参汤详解与应用桂枝人参汤出自伤寒论【组成】:桂枝四两(12克),炙甘草四两(12克),白术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解说】本证为脾阳内虚,外证不解的表里皆寒证。

表证不解,当有发热恶寒之症;脾阳内虚,升降失常,则胃寒腹痛。

清阳不升则下利不止,浊阴不降而心下痞硬。

方用理中汤温太阴虚寒,加桂枝以解太阳之表。

凡里虚外感,表里皆寒之证,皆可使用。

【运用】一,脾胃虚寒之人外感风寒妙析天人医案实录:吴某女30岁,2019.3.20初诊,3天前因风寒感冒微信问诊,让其吃风寒感冒颗粒3天虽愈大半但未痊愈。

今面诊症见:鼻塞,少量清鼻涕,怕冷,平素胃胀易受凉,吃凉的腹泻,今受寒感冒后恶心,胃胀,不欲饮食,大便稀黏滞。

舌淡红,苔白,脉沉虚。

处方:党参15,白术20,干姜12,炙甘草12,桂枝12,砂仁10(后下),葱白10厘米切成三段(后下),3剂。

喝完三剂鼻塞流鼻涕怕冷痊愈。

胃胀恶心食欲不振好转,大便仍稀黏滞。

转方:党参15,白术20,干姜12,炙甘草12,桂枝10,炒苍术12,山药15。

7剂。

服完7剂胃胀恶心,大便稀黏滞好转。

仍不敢吃凉的,开丁蔻理中丸再吃7天,巩固善后。

嘱咐饮食忌寒凉,注意保暖。

后来告知脾胃一切正常。

二,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刘赤选医案:谭某某,男,36岁,1973年9月17日就诊。

素患胃痛,反复发作,经胃肠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近月来胃脘隐隐作痛,经常发作,以饭后二三小时及夜间尤甚。

右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及痞闷感,口淡无味,时泛清水,胃纳欠佳,神疲乏力,大便正常,小便较多,脉迟弱,舌质淡白,苔薄白。

此为胃虚气寒,治拟温中散寒。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汤 伤寒论

1.伤寒论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中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中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中中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伤寒论涉及桂枝汤加减的条文原文(这个要全,桂枝起的作用,加的药起的作用)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22.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一图读懂《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里的阴阳

一图读懂《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里的阴阳

一图读懂《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里的阴阳桂枝汤为称为《伤寒论》第一方,一方面是因为桂枝汤是在《伤寒论》条文里出现的第一首经方,另一方面是《伤寒论》中有几十首方子都是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来,而且桂枝类方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作为《伤寒论》第一方的桂枝汤其实还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桂枝汤的组成能够很好代表仲景经方组方的思维,体现阴阳理论在经方中的应用。

本文就为你详细桂枝汤中的阴阳。

一、桂枝汤初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提出“甘酸化阴,辛甘化阳”。

桂枝汤中桂枝和甘草组成桂枝甘草汤,桂枝辛温,甘草甘平,桂枝和甘草的组合符合辛甘化阳。

芍药和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芍药酸微寒,甘草甘平,芍药和甘草的组合符合酸甘化阴。

甘草味甘补益,可以补津血,配上辛温的桂枝可以补津血并发挥津液的温煦作用,也就是补卫阳的作用;甘草配上酸微寒的芍药同样可以补津血但是发挥的是津液的滋养濡润的作用,也就是滋阴血的作用。

比如我们开车,脚底下一定是有油门有刹车,可以把桂枝汤里面的桂枝比喻成油门,芍药比喻刹车。

为什么呢?桂枝是辛温发散的,它是温的,有温卫散寒的作用,而芍药是酸敛的、是阴性的、是往回收的。

芍药和桂枝配,一阴一阳,一辛散一酸敛,一个油门,一个刹车,它们两个正好是配对儿的,如果说把芍药去掉,单用桂枝可能就发散的过了,汗出过多了,或者是说过于阳热了,偏性太大了。

太阳中风病机:太阳病(表寒)+中风(里位津血不足+表上津血不足)桂枝汤方解:桂枝辛温发散表寒,生姜辛温助桂枝发散表寒;芍药酸微寒配甘草、生姜、大枣补益津血。

同时芍药与桂枝配伍互为阴阳,调和营卫,防止桂枝辛散太过。

打一个比喻,辛温的桂枝如同团队的将领在前线杀敌(表寒),芍药如同团队的军师补益津血的同时牵制桂枝辛温太过耗伤正气和津血,生姜如同副将辅助桂枝在前方杀敌,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团队的粮草大营,补益津血为团队提供供给保障团队取得战役的胜利。

【经方习读】?桂枝人参汤

【经方习读】?桂枝人参汤

【经方习读】桂枝人参汤【经方习读】桂枝人参汤《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外证[1]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2],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163)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注释:[1]外证:指表证。

[2]协热而利:指虚寒下利兼有表热。

协,合也;热,指表热。

【功效配伍】桂枝人参汤温中止利,兼解表邪。

本方即人参汤加桂枝组成,人参汤亦即理中汤。

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散寒;白术苦甘性温,健脾燥湿;炙甘草补脾和中。

前四味药相合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止利,以治太阴虚寒,加桂枝辛温发散,以解太阳表邪。

诸药合用,表里同治,但侧重治里。

本方人参汤宜先煎久煮,取温中健脾止泻之功;桂枝后下,不宜久煮,意在取气味辛香走表散邪。

上五味药,先水煮人参汤四味,再入桂枝同煮,取汁温服,昼日服二次,夜晚服一次。

【方证论治辨析】桂枝人参汤治太阴脾虚下利,兼太阳表证。

症见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太阳病,表证未解,法当用汗法解表,而反屡用攻下,则表邪未除,反损伤脾胃阳气,遂协热而利。

太阴脾气虚寒,运化失司,清气下陷则下利不止;湿浊中阻,气机壅塞,则心下痞硬;表邪不去则发热恶寒。

本证既有外感发热恶寒,又有误下之后下利不止,谓之“协热而利”,亦乃表里同病,治宜表里同治,方用桂枝人参汤温中止利,兼解表邪。

桂枝人参汤证和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均为太阳病误下后表证不解,出现里证下利,均谓之“协热利”,治疗皆用表里同治之法,且皆以治里为主。

但二者的病机性质却截然相反,桂枝人参汤证为表里皆寒,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为表里皆热。

【用方思路】桂枝人参汤方性偏温补,是以治疗脾胃虚寒下利为主,兼有轻度表寒者。

若表寒甚者,可重用桂枝,加生姜等;脾虚下利甚者,重用人参、白术,加山药等。

桂枝人参汤临床应用[摘]

桂枝人参汤临床应用[摘]

桂枝人参汤临床应用[摘]桂枝人参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著名方之一,根据张仲景论“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是突出桂枝人参汤既有解表作用又有温里作用,是主治表里兼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根据张仲景运用桂枝汤未必都是解表,结合临床应用桂枝人参汤治病体会,于此试将临床诊治略述于次。

1 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赵某,男, 48 岁。

主诉有 3 年多慢性胃炎病史,服用中西药期间症状减轻,可停药后诸证又复发。

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

刻诊:胃脘痞满疼痛,疼痛固定,遇寒加重,喜饮热食,脘腹怕冷,大便不调,舌质较暗,苔薄白略腻,脉沉紧。

辨为脾胃虚寒,瘀血阻滞证,治当温阳散寒,通络祛瘀,给予桂枝人参汤加味:桂枝 12g,人参 9g ,白术 9g ,干姜 9g,炙甘草 9g,丹参 15g,蒲黄 10g,五灵脂 12g,延胡索 8g,大枣 12 枚,吴茱萸 6g。

5 剂, 1 日 1 剂,水煎 2 次分 3 服。

二诊: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以前方 5 剂。

之后,按前方因证适当加减用药 4 个月,诸症消失。

经胃镜复查胃粘膜萎缩面积缩小,部分腺体增生消失。

随访 1 年,病未发作。

按):根据胃脘痞满疼痛、遇寒加重辨为寒,又根据疼痛固定、舌质较暗辨为瘀,以此辨为脾胃虚寒,瘀血阻滞证。

方以桂枝人参汤补益脾胃,生化阳气,温阳散寒,温经通络,加五灵脂、蒲黄、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温阳散寒,活血祛瘀之效。

2 贲门失弛缓症司某,男, 20 岁。

主诉在 3 年前胃脘及前胸在饮食时出现堵塞沉闷,经省市级几家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胃脘不舒,胸中沉闷,浊气上冲胸咽,饮食稍有不慎,胃上脘近胸骨处堵塞气憋,沉闷,欲恶心呕吐,喜食温食,食凉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证为脾胃虚寒,浊气上逆证,其治当温暖脾胃,降逆和中,给予桂枝人参汤加味:桂枝 12g,人参 9g,白术 9g,干姜 9g ,炙甘草 9g,丁香 6g,厚朴 24g,竹茹 40g,陈皮 40g ,薤白 15g,旋覆花 12g,代赭石 12g。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方歌: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相关条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

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方组: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桂枝人参汤应用案例23则1、浙江省薛晶医生案例:患者:潘金梁性别:男年龄:49岁初诊:9月7日胃痛,疼痛时会牵扯左腋下,7月余。

胃部拒按,喜热饮,冷饮喝过后则诱发胃痛加剧,咽部有多痰感。

饥饿时更甚,人疲劳,提不起精神。

胃纳好,二便正常,舌瘀紫,淡胖有齿痕,边尖均有齿痕。

处方:桂枝人参汤原方方组:桂枝60g 炙甘草60g 白术45g 党参45g 干姜45g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剂量:五剂复诊:9月12日,胃痛及牵扯痛已基本感觉不到,人也有力气了。

原方再进五剂治疗效果:痊愈2、河南省陈晓艳医生案例:患者:夏某性别:女年龄:36岁初诊日期:2015年10月11日诉已连续两个月未来月经,当时给予中药加黄体酮治疗,后十余天未见效果,遂到专科医院彩超检查,示内膜太薄,医生说近期不会来月经。

二诊:10月30日,脉细,舌红,苔少,因为刚从南阳学习回来,让我想起了仲景先师的桂枝人参汤。

处方:桂枝人参汤加味方组:桂枝60g 炙甘草60g 白术45g 党参45g 干姜45g 制附片15g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11月2日诉:三剂药喝了两剂月经就来了。

医者按:这让我想起涂老师说的看人不看病,人自身的机能调好了疾病自然就没有了。

3、湖南省沈俊医生案例:患者:何某性别:男年龄:13岁初诊日期:2015年8月10日喜欢吐痰;舌质淡,苔薄白,滑腻,边齿痕,形体较瘦,挑食,喜欢吐痰已经七个月左右,加重有十几天,近段时间喜欢带甜味儿的饮料,感觉口无味,大便稍溏。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桂枝人参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桂枝人参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桂枝人参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太阳坏病痞证十二章痞者,异日之太阴,今日误下而成者也。

阳性虚而阴性实,人之心下虚空者,清阳升而浊阴降也。

升降清浊之权,在乎中气,下伤中气,升降失职,浊气上逆,则生䐜胀,清气下陷,则生飧泄,故痞证与下利兼见,悉因中气之败也。

太阴之证,腹满自利。

腹满者,痞之根本,而未至成痞,下之而胸下结硬,乃成痞焉,痞乃太阴之坏病也。

太阴脏寒,温宜四逆,阳旺寒消,自无余事。

及其成痞,则下寒而兼上热,四逆不受,故变为泻心,清上温下,寒热并用,灵思妙解,神化无穷矣。

1痞证者,本有里虚也,异日之太阴证,今日误下而成也,故为太阴之坏病。

外感里虚,误下伤中,浊阴上填心下清虚之地,则见胸痞。

表病未解,则见外热,脾阳下陷,则见下利。

浊阴上填,则见胸痞。

还是坏病,仍是救逆,痞者,异日之太阴,此是阴渐盛而阳渐虚,异日阴盛,则成太阴之病,四逆汤证。

本虚误下,则成痞证。

误治坏病是中气之伤,若无误治而成痞者,就是中气之败,中气渐衰。

痞因浊阴不降,利因清阳不升,是为升降失职。

因中气之败,而源自误下误治。

2坏而成痞,则清上温下,若不是坏病,而属于杂病,如《金匮》胸痹篇,则人参汤等方。

清上温下,是和阴阳。

不是坏病而病胸痞者,也属中虚(异日之太阴),上本热而下本寒,其治也是清上温下,也是和其阴阳。

太阳百二十三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太阳病,外证不解,而数下之,遂表热内陷,协合内寒,而为下利。

利而不止,清阳既陷,则浊阴上逆,填于胃口,则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建中疏木,内升清阳,外解表热,则表里俱解。

桂枝外能通经解肌,内能升陷止泄,和其表里,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培土建中,升清降浊,胃降则心下痞硬自解。

本条重点,桂枝与人参,双解表里,所以以桂枝人参为方名。

干姜温太阴之本虚,甘草培土化中气,白术固脱而止陷利。

2此下未表陷而成结胸,反成痞结协热利,本虚而里有寒分也。

『每天学伤寒』热利寒利的区别,桂枝人参汤

『每天学伤寒』热利寒利的区别,桂枝人参汤

『每天学伤寒』热利寒利的区别,桂枝人参汤张仲景&倪海厦修田哥哥资料库今天一七八:『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没有除,一直在攻下,造成邪热下利,下利不止。

表热一直往里面走,且心下痞鞭,有表证也有里证,所以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桂枝人参汤是特例的房子是寒利在用的,胃里面也难过。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去滓,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把炙甘草和干姜拿出来就是甘草干姜汤,肠胃虚寒的时候一定会用到甘草干姜汤,如果因为吐下,肠胃津液伤到的时候,一定会用到人参,可用党参代替。

为什么用白术?白术能健脾整胃去湿,一般用黄土炒过的比较好,能够让肠胃的津液恢复得很好,三焦油网中黄黄的东西,如果不够了就要用白术,靠白术增加它的油质,所以白术吃下去的时候,会让肠胃的蠕动很正常,肠胃的黏液会增加,西医就是不懂得用白术,所以便秘也治不好。

三十八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用『葛根黄芩黄连』,此则同为下利不止,而用『桂枝人参汤』者,何也?彼为热利,此为寒利,彼无心下痞鞭,此则有心下痞鞭也。

葛芩连汤用的时候是里热,因为表面的滤过性病毒跑到里面,所以葛芩连汤专门是清里热用的,同样是利下不止,葛芩连汤是热力,桂枝人参汤是寒利,葛芩连汤没有心下痞鞭,鬼之人身体有心下痞鞭,因为肠胃虚寒掉了,肠胃被攻下以后,里面没有东西,津液也被攻掉。

胃壁黏在一起了,这时候用桂枝人参汤让它解开来,所以会兼用到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寒利和热利怎么分辨?大便很臭就是热利,热就是脓所以会臭,大便没有味道的就是寒利,用『问』的就好了,不用去『闻』;看看舌头也可以,摸摸脉也可以,所有的热脉是数,数就是跳得很快,热在下焦,所以摸到尺脉部分一定是很快;胃发炎的时候,『关』的地方一定跳得很快,如果是寒利,摸到的脉一定很微细很微弱,所以桂枝人参汤喝葛根黄芩黄连汤刚好互为表里剂,一寒一热。

桂枝汤医案解析

桂枝汤医案解析

桂枝汤医案解析案1 汤姓发热⿐塞案汤左,⼆⽉⼗⼋⽇。

发热,有汗,恶风,头痛,⿐塞,脉浮⽽缓。

太阳中风,桂枝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 ⽣⽩芍三钱 ⽣⽢草钱半 ⽣姜三⽚ 红枣六枚【独⽴全解】该患者的主症是“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塞、脉浮⽽缓”,只要是学过《伤寒论》的⼈,⼏乎都能看出来这是太阳中风表虚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但患者的主症是经过作者加⼯过的,真要是读者⾃⼰采集病史,可能会有别的可能,因为每个⼈的关注点及辨证⾓度是不⼀样的。

其实,现在临床上见到“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塞、脉浮⽽缓”也并不⼀定都是桂枝汤证,还必须整体上辨析患者的其他症状。

若患者有⼝⼲或⼝⼲渴,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可以⽤桂枝汤加⽣⽯膏或桂枝⼆越婢⼀汤,《伤寒论》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脉微弱者,此⽆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越婢⼀汤。

”《伤寒论》条⽂中桂枝⼆越婢⼀汤的脉象为脉微弱,是由于津液亏虚所致,⼜加之表不解,亦可表现为脉浮弱,与桂枝汤的脉浮缓极相似,这时就需要根据临床症状进⾏鉴别,即前者是太阳阳明合病,⽽后者是单纯的太阳病。

若患者伴有咽痛、⼝苦,则应辨证为太阳少阳合病,可以⽤柴胡桂枝汤。

上条若再伴有⼝⼲渴,则应辨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可以⽤⼩柴胡汤合桂枝汤、⽩虎汤或⽤⼩柴胡汤合⼤青龙汤。

或许有⼈会问:假如合并有少阳病,脉应该是弦的,不应该是浮缓脉。

中医的辨证是⾮常灵活的,特别在临床上没有绝对“⼀⼀对应”的辨证。

少阳病的主脉是弦脉,但不是所有的少阳病都可以见到弦脉,也不是所有的弦脉都是少阳病,还需要根据患者整体状况综合辨证。

《伤寒论》第97条:“⾎弱⽓尽,腠理开,邪⽓因⼊,与正⽓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痛下,故使呕也,⼩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初期,邪⽓与正⽓交争于⾻⾁,即太阳病在表的⼀般病理过程。

若⾎弱⽓尽,精⽓已不⾜拒邪于外,则退⽽卫于内,导致体表腠理遂不密守⽽开,邪乃乘虚⽽⼊于半表半⾥,与正⽓相搏结于胁下,就转变为少阳病了。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2. 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三。(14)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6. 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十。(23)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5. 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31)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 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方十二。(42)
桂枝(去皮)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助药力,取微汗。
2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方十三。(43)

桂枝人参汤方证及病机分析

桂枝人参汤方证及病机分析

桂枝人参汤方证及病机分析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为重虚其里,邪热乘虚而入,里虚协热,遂利不止而心下痞。

《伤寒贯珠集》曰:“然曰数下,则气屡上矣,曰利下不止,则虚复甚矣。

虽心下痞硬,亦是正虚失运之故。

”故本条乃是太阴虚寒兼太阳表邪不解的证治。

桂枝人参汤方乃表里两解之法。

用桂枝解外之风寒,用人参汤即理中汤以补脾虚,温散中焦寒邪的凝结,以治心下的痞硬、下利。

后纳桂枝,使桂枝在这些药中有一个越出于表以解表邪的作用。

人参汤先煮,煮的时间很长,才后下桂枝,桂枝煮的时间较短,所以桂枝就不会受到人参、甘草的滋腻的影响,它才能够解表,去在表的风寒。

《伤寒论》应用桂枝非常广泛,《伤寒论》载方112首,用到桂枝达的41首。

然只有在桂枝人参汤这里桂枝后下,可见此方桂枝后下的独特性。

(沈双.读《伤寒论》桂枝人参汤桂枝后下之感悟[J].光明中医,2015,30(11):2304-2305.)从药物组成看,桂枝人参汤即由理中汤加桂枝组成。

理中汤治疗太阴虚寒,加桂枝开太阳之表。

也就是说,桂枝人参汤治疗太阴、太阳合病。

基于这一认识,临床上我们可以把桂枝人参汤看作理中汤合桂枝汤的加减方。

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缺少医药的年代里,虚寒之体又感风寒之证应当是较为常见的。

理中汤合桂枝汤、理中汤合麻黄汤,或理中汤加紫苏、理中汤加防风等等,这类用方应当是较为常见的。

说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李东垣用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汤化裁出治疗体虚外感之名方“麻黄人参芍药汤”。

虽然用药截然不同,但组方思路与桂枝人参汤有类同。

而在当今暖衣、厚味、进补成风的年代里,桂枝人参汤证较为少见。

而与之相对的另外两首经方方证似乎较为多见:一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一是厚朴七物汤证。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表里皆热而下利者,桂枝人参汤治疗表里皆寒而下利者,临证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厚朴七物汤治疗里实腹满而发热者,桂枝人参汤治疗里虚腹泻而发热者,临证也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倘将桂枝看做温通阳气或温通血脉之用,桂枝人参汤用于内伤病的治疗则既不需要有在表之太阳证,也不需要有发热之见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人参汤——阴阳解析
伤寒论: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处方: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解析:
阳性药:桂枝、白术、干姜
平性药:甘草、人参
阴性药:无
君药:桂枝
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干姜: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人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温经解表为主,针对虚证;太阳太阴合病,表里通病。

方剂中,桂枝,温经解表;白术、干姜,温中健脾;甘草、人参,补虚生津。

诸药合用以温经解表为主,温中健脾为辅,兼顾补虚生津。

适用于表里虚寒,兼有胃虚津亏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