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关于认知的书

关于认知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认知的书籍推荐:
1.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2.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作者:罗伯特·斯特恩伯格
3.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作者:Gazzaniga, Ivry, Mangun
4. 《认知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Science)作者:斯蒂芬·史密斯
5. 《认知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Psychology)作者:约翰·R·安德森
6. 《认知心理学与人类学》(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Anthropology)作者:Edwin Hutchins
7. 《认知心理学:基础与前沿》(Cognitive Psychology: Foundations and Frontiers)作者:戴维·鲍姆
8. 《认知科学:一种多学科的研究方法》(Cognitive Science: An Introduction)作者:尤金·斯蒂纳特
以上书籍涵盖了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多个方面,适合对认知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其他些心理学分类

其他些心理学分类

添加 标题
研究方法:以个案研究、访谈、实验等为主, 注重实证和量化分析。
添加 标题
实践应用:在心理咨询、教育、企业管理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
教育心理学
定义: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应用领域:教育评估、教学设计、教师培训、学生辅导等 重要性: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心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认知学派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来研究人类 认知过程。
理论观点:认知学派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对思维过程的研究 来揭示人类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人本主义学派
添加 标题
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阿布拉罕·马斯洛
添加 标题
理论观点: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心理健康,认 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 我认识和自由选择来达到自我实现。
临床心理学
定义: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应用领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评估等。
任务:解决人类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与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 心理学的完整体系。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添加标题
应用领域: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矫治心理学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对象: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司法程序中的心 理问题等。
学科意义:通过研究犯罪与司法心理学,可以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司法程序提供心理学的支持, 促进司法公正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
健康心理学
学科交叉:健康心理学与生物医学、 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交叉, 共同探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 记忆结构共104页文档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 记忆结构共104页文档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 记忆结构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Hale Waihona Puke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注意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注意
1.内源性注意:主观的意图影响注意的朝 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
2.外源性注意:外周线索所引发的选择性 注意,独立于被试的意图控制,是一种自 下而上的自动加工.
视觉搜索任务中 ,注意是自上而下控制的 加工还是自动的加工?
Jeremy Wolfe给被试呈现由八幅图组成的一 系列图片,每一幅图包括八个刺激字母, 而且两个目的字母Y\N中的一个会在每一幅 图中出现。
认知心理学中的定义是:注意是人 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 中.它具有选择性、持续性、转移 性等特征.
注意的特点
注意的特点: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自
己特定的反映内容,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 同特性,总是和心理过程严密联络着,如 注意看、注意听、注意黑板等。
注意的两种类型
根据注意是控制加工还是自动加工可以把 注意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
应用注意的三个认知理论来解释在选择性 注意过程中,选择是怎样发生的,什么时 候发生的,分心物能得到何种程度的加工? 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被试当前任务的类型 和负荷程度决定的。
假如当前任务处于高知觉负荷条件,分心 物干扰效果会减少,假如当前任务要求的 知觉负荷比较低,分心物会得到极大加工。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唤醒的来源〔情绪 药物 肌紧张〕
得到的能量
当前意愿
分配 方案
可能的活动
对能量需求 的评价
反应
中枢能量理论的实验证据
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 并事先规定了靶子词的范畴〔如穿着〕, 靶子词是双义词,如sock(短袜 痛击)
偏向双义词的适宜意义(如臭的)
非 靶 偏向双义词不适宜意义(如打击) 子 词
3、反响选择模型的选择瓶颈的位置比早期选 择要靠近反响一端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对于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过程已经产生了三种积极的影响:
• 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验证人的思想活动过 程
• 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修正关于人的认知理 论或认知观点
• 计算机模拟可以发现尚未发现的认知活动 问题,从而增强对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的了 解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 Sternberg 的经典实验 • 因素相加法有助于确定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
段,但确定不同加工阶段的顺序是有困难的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对某 种认知作业的分析,把每种认知成分经历的时间过程 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EPAM连续加工程序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
一、涵义 • 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
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 指导思想:凡是计算机能够顺利运行的,
必须是在程序上清晰的、有序列的,而不 是假设性的或推测的。 • 通过计算机的运作来模拟人类认知活动的 严密性和逻辑性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是否只有听觉编码? (Posner等,1969)
任务:给被试并排呈现2个字母,要求被 试以按键反应来指出这2个字母是否相同, 记录反应时。
材料:2种字母对,AA(读音和书写一样) 与Aa(读音相同、书写不同)。2种情况 下的正确反应都为“相同”。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二、基本过程
• 1850年赫尔姆霍兹,测定青蛙运动神经传 导速度
• 1868年唐德斯(荷兰,FCDonders)利用 反应时观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心 理过程速度”的时间,由此反应时被引入心 理学研究领域

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作用

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作用

4B12/2017视点 动态/特别关注◆辽宁师范大学 王 淼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逐渐兴起,心理学家们开始对认知过程进行解释研究。

认知技能获得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体现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了解认知过程,对于教学过程中目标设置、课程规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对认知技能获得的研究,早期集中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后期学者们开始关注某一领域知识的获得过程。

这其中,安德森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试图用简单的理论来描述认知过程以及认知技能获得的过程,提出了思维的“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为ACT 理论)。

ACT 理论涵盖了认知过程的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对认知技能获得和学习过程的解释。

一、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一)ACT 理论ACT 理论的核心是对知识的区分。

安德森明确地划分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反映的是可以进行描述的、静态的事实信息,用于回答“是什么”,其呈现方式通常是显性的。

ACT 理论指出,陈述性知识与经验有关,但理解一个概念不仅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可以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

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其呈现方式通常是隐性的。

程序性知识,如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指的是大量的规则单元,称为“产生式”。

“产生式”规则是用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采取具体认知操作的“条件—行动”的组合。

ACT 理论主要解释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所有知识最初都是以陈述性知识的方式进入陈述性记忆;然后通过“编辑”而形成产生式规则。

“编辑”包括 “程序化”和“合成”两种认知过程;最后形成程序性知识。

ACT 理论强调陈述性知识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二)ACT-R 理论1994年,安德森和其同事在ACT 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得出了ACT-R 理论。

主要对ACT 理论做了以下两点改动:其一, ACT-R 理论强调在陈述性知识获得过程中样例的必要性。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记忆结构ppt课件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记忆结构ppt课件
• 他们的两种记忆系 统的模型。注意复 述在从短时记忆转 向长时记忆中的作 用。见图
两种记忆系统模型 (Waugh和Norman,1965)
• 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单一(长时记忆)的,存在着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 两种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 长时记忆是一个大容量的信息库,又称为永久记忆。
声音延迟(秒)
回忆率
0.00
100%
0.10
80%
0.15
70%
0.30
55%
0.5秒以后的回忆率与1秒以后 的回忆率没有什么差别。
部分报告法实验细节
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比较
• 全部报告法:刺激呈现后让被试尽可能多的回忆 看到的字母。结果发现被试只能回忆三四个。 部分报告法:被试根据提示线索随机回忆一行 字母,结果发现无论提示线索指定回忆哪一行, 被试都能正确回忆。
• 这种对比表明,这些字母都进入了感觉记忆阶段, 但由于全部报告法耗时较长,很可能在报告的过 程中出现了遗忘。
N
T
S
字母报告出来,越多越好。
• 实验结果: 被试一般只能报 告4—5个字母。
实验材料
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 实验设计与全部报告法不同在于不要求被试报告全部的字母,三行字母每行配 以高、中、低三个提示音,卡片呈现完毕之后,随机播放一个提示音,要求被 试报告相应行的字母。
• 实验结果:被试可以全部报告与提示音匹配行的所有字母。
• 由此可见,确实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其容量相当 大,而信息保持的时间极其短暂 。
图像记忆的特性
• 1、视觉感觉记忆保持 时间在0.5s以内,约为 300ms。 Sperling(1960)在另 一个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中应用4行字母,每行4 个,并改变刺激卡片与 提示音之间的时距。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到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的观察法也得到发展。

一般说来,当涉及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时,多利用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而涉及较慢的信息加工过程时,则可应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计算模拟既可运用于快速的、又可以运用于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

不管就用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

这称作抽象分析法。

因此,认知心理学特别注重实验设计,以求获得为判定内部心理机制所需要的材料。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在研究快速的住信息加式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应用这种反应时实验。

这个方法最初是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反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具体地说,在一个掺应时实验中,要求被试觉察一个灯光刺激并以右手按键作出反应,这种就测得一个简单的视觉反应时(RT1)。

如果实验安排红绿光刺激,并要求被度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看到绿光时不反应,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2)要长于前面的简单反应时(RT1)。

这两种反应时作业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需要将红绿两个色光刺激区分开来,反以这两个反应的差就是辨别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2-RT1=辨别过程时间。

同理,如果实验仍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但要求被试在看到红光时,以右手按键来反应;而在看到绿光时,以左手按键来反应,这时被不仅要对两个色光刺激进行激进辨别,而且还要对反应作出选择,将这样测到的复杂反应时(RT3)减去含有辨别过程的复杂反应时(RT2),就可得到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RT3-RT2=选择过程时间。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6知识的建构和表征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6知识的建构和表征

它包含两种过程:搜索过程与决策过程。从产生激活交
叉的不同通路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证据,然后证据相加, 肯定和否定的证据相互抵消,最后达到肯定标准,则作 出肯定判断,反之则作出否定判断。这是一个决策过程。 如对“野鸭是鸟”作出判断需要搜索与决策 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即先前的 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一种作业采取两种表达方式:“说出一种水果名称是以 A 字母开头的” 与“说出一种以 A 字母开头的水果 名称”。哪一种方式反应时短? 结果表明,被试完成前一种表达方式的作业要快于后一 种
• 否定判断: 有人发现,对“所有鸟都 是狗”或“蝙蝠是鸟”这类句子作出否 定判断是很快的。
• 麻雀不是物质 • 麻雀是动物
(三)原型模型
• 原型模型认为,概念的内涵是按它与事 物原型的相似性程度来进行心理表征的 。 • 事物原型的相似性是通过概念特征之间 的重叠程度来表示 • 事物原型相似数量的计算。先说出概念 的典型性特征,然后将概念具有的共同 特征的数量减去它们各自具有的某种独 特特征的数量
(一)心理词典
• 二是间接词汇通达(indirect lexical access),即字或词汇符号必须转换为语 音信息,然后借助于语音信息,才能通达 到心理词典中该字或词汇的语义信息。 • 间接词汇通达主要在拼音文字系统里存在 。并且只有当语音转换成为自动化的情况 下,才能够实现进行直接词汇通达 • 汉语系统兼备了表征语言的形、音、义三 者的重要特征,所以汉字无论是直接还是 间接词汇通达都要好于拼音文字系统
• 人类知识的获得具有四个特点。
– 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 – 人类知识的获得包含重构过程; – 人类知识获得过程的制约性; – 人类大多数知识是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逐 个获得的。

勤思考研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考研640真题分析

勤思考研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考研640真题分析

勤思考研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心理学考研640真题分析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

勤思考研心理学团队从试卷结构、题型分布、分值详解等方式,为大家带来备考建议。

为了让同学们尽快看到解析,因此时间仓促,如果大家对于其中某些内容有疑问,欢迎大家积极反馈给我们;我们会尽快修订出最新版;一、试卷结构题型科目名解(5×10’)简答题(5×20’)论述题(5×30’)总分心理学导论(普心+心生)312110分实验心理学130分心理统计学1130分心理测量学120分发展心理学130分认知心理学1130分社会心理学120分组织行为学0分研究方法130分总分50分100分150分300分二、参考书单[1]《普通心理学》(第5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2]《实验心理学》(第2版),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3]《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郑日昌、吴九君,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5]《发展心理学》(第3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约翰·安德森,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7]《认知心理学》(重排本),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2006重排)[8]《社会心理学》(第2版),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组织行为学》(第16版),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0]《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1]《心理学研究方法》(第2版),辛自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注:中国人民大学近几年真题考查没有明确范围,每年均有超纲题目,且题目答案难以用现有经典教材内容进行作答,因此本书单的价值在于更为全面地覆盖可能考查的教材重点内容三、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一)总体难度及考查特色人大学术2021年的题目,依然坚定地保持着自己最初的“任性”。

认知心理学(详解)

认知心理学(详解)

第三节 什么是认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 奈塞尔(Neisser,U.,1967)认为: (Neisser,U.,1967)认为 奈塞尔(Neisser,U.,1967)认为:“认知是指 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 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 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李德(Reed,S.K.,1982)认为: (Reed,S.K.,1982)认为 李德(Reed,S.K.,1982)认为:“认知通常被简 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 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技 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 能,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言 问题解决、决策等” 语、问题解决、决策等”。
第六节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西蒙 乔治· 乔治·米勒 奈瑟 纽厄尔
1.西蒙(Hebert 1.西蒙(Hebert Alexander 西蒙 Simon,1916-2001) Simon,191620世纪美国科学家 世纪美国科学家, 20世纪美国科学家,认知 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创者 之一, 之一,世界上第一位获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现代认知心理学有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与行为主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强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反对它只关注个人成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的具体进程可以用图示表示:
被试按键
转换 开始
转换 结束
看第一个字 母
编码阶段
出声转换 转换阶段
将转换结果 贮存
贮存阶段
看第二个 字母
反应时:第一个字母的加工
第四节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一、内隐联想测验(IAT) Greenwald在1998年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
方法,用于考察个体知识或评价的自动激 活过程,而无需个体觉察和控制,被称为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经典实验为“Flower-Insect IAT”。
“开窗”实验(Open Window)
减法反应时测量和加法反应时测量都不是直接测到 某一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而要间接地通过 两种作业的比较才能得到,并且相应的加工阶段 或操作也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发现。
而开窗技术则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 一扇窗户一样,对这些加工阶段一览无遗。它是 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的形式。
第二节 口语报告法
一、口语报告法的涵义 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其思
维内容,研究者进行记录后进行分析,从 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又 称为为“口述记录分析法”或“出声思维 法”。
二、口语报告法的基本过程
首先对被试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能够 比较顺利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行出声思 考;
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 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 伏期。 反应时是一种反应变量,它是个体成绩的指 标或内部加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
二、反应时测量的基本过程
减法反应时测量 最初由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对于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过 程已经产生了三种积极的影响: 程已经产生了三种积极的影响:
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验证人的思想活动过程 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修正关于人的认知理论 或认知观点 计算机模拟可以发现尚未发现的认知活动问 题,从而增强对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的了解
第三节 流程图示研究
涵义: 涵义: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 程的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 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简明、 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简明、扼 要地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 要地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系 列方框( 列方框(一个方框表示信息加工的一个步 ),箭头标出信息流向的方位和先后次序 骤),箭头标出信息流向的方位和先后次序
第四节 口语报告法
涵义: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 涵义: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指被试在解决 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 出声讲出) 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出声讲出)其思 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 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 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基本过程:对被试进行训练, 基本过程:对被试进行训练,要求被试解决 某个问题时出声思考并进行录音, 某个问题时出声思考并进行录音,整理录音 材料, 材料,分析后绘出问题解决行为图 问题行为图包括两个部分: 问题行为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被试所具有 的知识状态, 的知识状态,二是被试的内部操作过程
一、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实验中被试需要完成两个联合任务,在联合任务 中 实验中被试需要完成两个联合任务,在联合任务1中, 被试对花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做出反应(如按A键),对 被试对花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做出反应(如按 键),对 昆虫的名字和消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如按5键);在 昆虫的名字和消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如按 键);在 联合任务2中 联合任务 中,被试对花的名字和消极词汇共同做出反 对昆虫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做出反应。 应,对昆虫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做出反应。 通过反应时的差异来推断是否存在联系及其紧密程度。 通过反应时的差异来推断是否存在联系及其紧密程度。 如联合任务1的反应时间短 如联合任务 的反应时间短 IAT效应为考察指标。IAT效应指前后两个联合任务中 效应为考察指标。 效应为考察指标 效应指前后两个联合任务中 个体平均反应时的差值,如果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上大于 个体平均反应时的差值, 0,则实验假设成立,若小于0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则类 ,则实验假设成立,若小于 则说明假设不成立, 则说明假设不成立 别与属性的关系反转,若没有显著性差异, 别与属性的关系反转,若没有显著性差异,则说明类别 与属性两个维度之间没有所预期的内在联系存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心理学在探索心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论述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变革入手,说明认知心理学方面关于心智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石、研究方法,并就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心智问题的研究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心智/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纳瑟尔(neisser)提出,认知心理学与感觉输入的转换、衰减、精细加工、贮存、恢复和使用的全部过程有关[1]。

如奈塞所言,认知活动始于感觉输入;然后,感觉输入被转换,即人的感官与神经系统将外界存在的某种物理能量转换或编码成为神经能量。

在认知心理学中,编码的概念极其重要,它既指信息的具体表面特征(representation),也指信息的加工进程(process)。

人的神经系统将感官接收到的刺激转换为神经活动的模式,这些神经活动的模式保存了刺激中的信息。

若在神经水平上探讨该活动模式,即是神经编码(neurel code);如若在抽象水平上探讨该活动模式,即是认知编码(cognitive code)[2]。

但是,当探讨神经码“和”认知码时,我们并不是将“神经编码”和“认知编码”作为两种不同的东西。

事实上,神经码和认知码只是从两种不同分析水平上谈论的同一个对象,即人脑对信息的具体表征与加工过程。

显然,我们并不能直接体验到神经码,而大部分认知码也不被我们所觉察[3]。

我们熟悉的往往只是最后一级水平——心理水平——的分析,因为它对应于人们的意识或对身边刺激的觉察,以及思想。

事实上,无论神经码还是认知码都不能保存和维持原始物理刺激的全部特征。

它们一旦生成,就可能被衰减或得到精细加工。

这种衰减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环境中的大部分物理能量并不含有丰富的信息,不值得保存。

在许多情形下,得到加工的认知码就能被储存,也能被恢复,而那些被衰减的认知码也要能被激活或重构。

最重要的是,认知码可以被人使用。

正是由于有这些认知码,人能完成工作、进行学习和从事娱乐活动。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4注意共62页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4注意共62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4注意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感觉与知觉B. 记忆C. 情绪D. 动机2、以下哪项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心理治疗理论?()A. 认知行为疗法B. 人本主义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行为主义疗法3、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内容?()A. 测量信度B. 测量效度C. 测量误差D. 心理量表编制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逻辑推理法5、心理发展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人努力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立即开始,并迅速下降B、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立即开始,但下降速度较慢C、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一段时间开始,并迅速下降D、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一段时间开始,但下降速度较慢7、在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行为理论C.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8、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旋转效应”?A. 视觉恒常性B. 知觉错觉C. 心理旋转D. 记忆提取9、在记忆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与信息的编码和保持有关?A. 复述B. 保持C. 刺激D. 消退10、题干: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 环境决定论B. 生物决定论C. 交互决定论D. 遗传决定论11、题干:在心理学中,以下哪个实验证明了条件反射的形成?A. 斯金纳箱实验B. 桑代克迷箱实验C.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D. 华生的小艾伯特实验12、题干: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下哪个阶段是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前生殖器期B. 口腔期C. 肛门期D. 潜伏期13、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统计法D. 演义法14、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志?A. 情绪稳定B. 自我认知清晰C. 人际关系良好D. 常感到焦虑和抑郁15、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类型?A. 自变量B. 因变量C. 中介变量D. 无关变量16、下列哪种研究方法能够最好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A. 相关研究B. 实验研究C. 观察研究D. 调查研究17、在记忆实验中,如果要求被试者回忆一系列单词,而这些单词按照语义类别组织(如,所有动物在一起,所有水果在一起等),那么这种记忆增强是因为:A. 状态依存性效应B. 情景依存性效应C. 组织策略D. 首因效应18、当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所持有的信念被称为:A. 自我效能感B. 成就动机C. 归因理论D. 需求层次理论19、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意志过程的核心成分是()。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演示文稿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演示文稿
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 社会道德的行为。
第14页,共76页。
科学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
1、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
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2、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如将做出创造性贡献 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未经本人同意将其列入作者名单,将不 应享有署名权的人列入作者名单,无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或排 名,或未经原作者允许用其它手段取得他人作品的著者或合著者身 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如将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为自己 的发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实,使人产生为其新发现、新 发明的印象,或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差异式 A=B, A>B, A<B, etc.
假设两事项件存有差异,即等同,不等同,大于,小于
函数式 Y = f (X).
假设两事项件存有因果的共变关系,即Y随X的变化而变化
第28页,共76页。
实验法优缺点
优点
实验者可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验证变量间 是否有因果关系
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内部效度高 重复性好
发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
扩充对一个变量研究的范围 增加或否定已有发现的可靠
程度 验证某种学说或观点
第27页,共76页。
研究假设
对尚无具体答案的情境认清问题所在,而后提出可 能性答案的假设
假设的三种主要方式 条件式 If A, then B.
假设两事项有条件关系,即如果A成立,则B也会成立
缺点
外部效度差
实验者的影响等
结果受现有的技术方法、仪器的限制
第29页,共76页。

安德森知识分类

安德森知识分类

安德森知识分类安德森知识分类安德森知识分类是一种将知识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分组和分类的方法。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尔斯·安德森(E.L. Anderson)于1959年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一、概述安德森知识分类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分类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复杂的知识结构。

该方法通过将相关的概念和信息归类到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中,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记忆、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层次结构安德森知识分类采用了一种分层次的结构,将知识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方式进行排列。

整个结构包括四个层次:超类(Superordinate class)、类(Class)、子类(Subclass)和实例(Instance)。

每个层次都包含了若干个概念或信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 超类超类是最高级别的概念,它代表了一个广泛而抽象的范畴。

在动物领域中,"动物"就可以作为一个超类来表示所有动物的总称。

2. 类类是超类下面的一个层次,它表示了一个更具体的概念或范畴。

在动物领域中,"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可以作为两个类来表示不同类型的动物。

3. 子类子类是类下面的一个层次,它更加具体地划分了某个类别中的各种变化或特征。

在动物领域中,"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可以作为两个子类来表示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

4. 实例实例是子类下面最具体的层次,它代表了某个具体的事物或对象。

在动物领域中,"狮子"和"老虎"可以作为两个实例来表示属于猫科动物这一子类的具体成员。

三、应用举例安德森知识分类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学科,并且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相关知识。

1. 生物学:通过安德森知识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生物界按照从一级分类到更加具体的分类进行划分,例如:生命界(superclass)- 动植界(class)- 动物界(subclass)- 脊椎动物(instance)。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笔记约翰·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John R. Anders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知识梳理以及各种逼逼叨...1认知的科学【认知】信息论/人工智能/语言学—>替代了行为主义(完全关注外在行为)。

【离散】信息加工是单个的,不连续的(离散?)人的思维是量子化的?在单线思维方面电脑远胜过人类,量子化思维( )上人类远胜电脑。

就因为量子化/交互作用,人的内心听觉最终需要人来实现。

为什么严格控制的delay效果没有自由的granular好?为什么相同材料由多个人演奏就比一个人好/游刃有余?因为是离散的。

【去极化】带正电的钠离子迅速进入神经元内。

神经递质:升高降低电位—>兴奋性/抑制性。

“去极化”像极了音乐中的积累和释放。

当代音乐中的“去极”与传统音乐的“去极”有何不同?—>参看13章“良性恶性负波幅”。

【数量】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模式:模式归根结底还是数量。

【脑区】枕叶/顶叶/额叶[前额叶皮层]/颞叶[海马];裂脑病人的实验证明:不同脑区功能不同。

【拓扑组织】身体部位在大脑中映射的拓扑结构:我们的身体实际上是个三维流形?大脑的相关区域具有局部的欧式空间?==拓扑的大小强弱/连续映射/同胚。

==手指/眼耳鼻:过度表征—>敏感精确。

2知觉【视觉】人类投入大量神经资源来加工视觉信息。

近视眼会调动大量神经—>节省带宽,会对人格造成什么影响?视觉步骤1提取信息;2模式识别[游戏1空间旋转/游戏2判断三维物体的凹凸]。

【经济学】身体有它自己的经济学理论[眼-超大比例表征/ 手臂-小比例表征],医学有时是对它的调控,有时是对它的摧毁(如糖尿病)。

后天近视眼:本征体的脆弱,眼球需要被拉长以节省神经成本。

【什么-哪里】辨别物体-空间定位[网球运动员“盯球准”]。

【绝对和相对】神经节细胞的开-闭感受野:宇宙万物本就没有中间状态,只有绝对的黑-白/对-错/强-弱/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它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 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综合与抽 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某些(种) 推断结论的研究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二、基本程序
• 主要工具是计算机程序
• 用它来模拟人的某些心理活动过程,通过个人的 实验来累计数据,经过分析得出某些确定性的推 断,然后把所得结论用计算机程序加以描述,再 输入计算机之中,观察在输入相同的刺激信息条 件下计算机的输出状态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抽象分析方法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 第三节 流程图示研究 第四节 口语报告法 第五节 反应时测量法 第六节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抽象分析法
一、涵义
• 又称会聚性证明法(Convergent validation method)
• Sternberg 的经典实验 • 因素相加法有助于确定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
段,但确定不同加工阶段的顺序是有困难的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三)“开窗”实验
• “开窗”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对某 种认知作业的分析,把每种认知成分经历的时间过程 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
C
多个
一个 简单反应、刺激பைடு நூலகம்辨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二)因素相加法(加法反应时实验)
•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是由斯腾伯格 (Sternberg, 1966, 1967, 1969)发展出来的
• 其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 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它 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 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 基本过程:对被试进行训练,要求被试解 决某个问题时出声思考并进行录音,整理 录音材料,分析后绘出问题解决行为图
• 问题行为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被试所具 有的知识状态,二是被试的内部操作过程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反应时测量法
• 如果计算机输出状态同人类被试输出的反应一致, 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计算机程序有其相似之 处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 如果不一致,则表明据已构成的计算机程 序来说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是不完善、 不正确的,需要进行修正
• 费肯鲍姆(F A Feigenbaum)关于EAPM 程序报告(初级知觉和记忆程序, Elementary Perceptual and Memorizer Program)。EPAM通过建立一个分类树或 辨别网络进行学习。即连续加工和一次只 考虑编码一种信息。如区分A、H、V、Y四 个字母的加工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二、基本过程
• 1850年赫尔姆霍兹,测定青蛙运动神经传 导速度
• 1868年唐德斯(荷兰,FCDonders)利用 反应时观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心 理过程速度”的时间,由此反应时被引入心 理学研究领域
(一)减法反应时(唐德斯反应时ABC)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一、涵义 • 它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
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 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其过程包括刺激作用
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感受器的换能、将兴 奋传递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大脑再对这些兴奋进 行分析加工并通过传出通路将指令传到运动器官, 运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 • 它是一种反应变量,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加 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
• 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 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是反应 时实验的一种新的技术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简单反应、选择反应、分辨反应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一)唐德斯减法反应时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表2-1 三种反应时测量表
课题 刺激物 反应数
心理活动过程
A
一个
一个
简单反应
B
多个
多个 简单反应、刺激分辨、
选择反应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对于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过程已经产生了三种积极的影响:
• 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验证人的思想活动过 程
• 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修正关于人的认知理 论或认知观点
• 计算机模拟可以发现尚未发现的认知活动 问题,从而增强对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的了 解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口语报告法
• 涵义: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指被试在解 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出声讲出)其思 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 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流程图示研究
• 涵义: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 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 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 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简明、 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 系列方框(一个方框表示信息加工的一个 步骤),箭头标出信息流向的方位和先后 次序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二、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基本过程
• 计算机模拟主要是用来揭示人的高级心理 活动过程,特别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
• 首先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具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 的)
• 其次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 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 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EPAM连续加工程序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和启示认知心理 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
一、涵义 • 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
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 指导思想:凡是计算机能够顺利运行的,
必须是在程序上清晰的、有序列的,而不 是假设性的或推测的。 • 通过计算机的运作来模拟人类认知活动的 严密性和逻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