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2. 深圳市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 能源的投入和研发,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详细描述
3. 深圳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建设 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
1.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和规划,如《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等 。
4. 深圳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环境 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01
技术研发
加大对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力度,推动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02
科技推广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先进的环保技术引入到生产、生活等
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03
科技教育
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环保意识
04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
浙江安吉: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总结词:浙江安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通过加 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的协同发展。
1. 安吉县认识到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的,通 过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推动乡村 振兴。
3. 安吉县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竹林、白茶等特色产 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
总结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发展。
详细描述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在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国家安全
生态环境是国家的宝贵资 源,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 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 碳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 优化和转型升级。
提升国家形象
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 国家的国际形象,展示国 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 态度和行动。
02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它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社 区、进企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
环保的认识。
加强对媒体、网络等平台的引导 和管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环保 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 产技术,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推广低碳出行方式,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 骑行、步行等环保出 行方式。
推广节能、节水、节 材等生活理念,倡导 绿色消费。
06
未来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 色发展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 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
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科技创新将更多地应用于生态 文明建设中,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 多有效手段。
生态学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指导人们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在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国家安全
生态环境是国家的宝贵资 源,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 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 碳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 优化和转型升级。
提升国家形象
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 国家的国际形象,展示国 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 态度和行动。
02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它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社 区、进企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
环保的认识。
加强对媒体、网络等平台的引导 和管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环保 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 产技术,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推广低碳出行方式,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 骑行、步行等环保出 行方式。
推广节能、节水、节 材等生活理念,倡导 绿色消费。
06
未来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 色发展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 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
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科技创新将更多地应用于生态 文明建设中,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 多有效手段。
生态学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指导人们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返回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建设讲稿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履行国际责任、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 环境保护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和西方生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 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对策建议
加强环保立法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 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 罚力度,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
推广绿色发展 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环保投入。
加强生态保护 和修复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 的投入,恢复受损生态 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 量。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履行国际责任、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 环境保护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和西方生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 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对策建议
加强环保立法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 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 罚力度,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
推广绿色发展 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环保投入。
加强生态保护 和修复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 的投入,恢复受损生态 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 量。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 环境与发展战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并使可持续发 展思想从理论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和计划。
❖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执行 计划》,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
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
❖生命中心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物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动植 物的固有价值。主张生物平等主义,所有生命都有“天赋价 值”,这种价值不依赖人而存在,因此人与其他生物平等。
❖生态中心主义:将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植物、水、大气、土 壤及由它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优先关怀珍稀和濒危动物。 不反对杀死动物砍伐森林,但原则是不危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 完整和美丽。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在经济 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 疑.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 《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
❖ 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Barbara Ward(巴巴拉•沃德)和Rene Dubos(雷 内•杜博斯)的享誉全球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拔 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即罗马俱乐 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Limits to Growth),明确提出 “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Gro Harlem Brundt land(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 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执行 计划》,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
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
❖生命中心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物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动植 物的固有价值。主张生物平等主义,所有生命都有“天赋价 值”,这种价值不依赖人而存在,因此人与其他生物平等。
❖生态中心主义:将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植物、水、大气、土 壤及由它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优先关怀珍稀和濒危动物。 不反对杀死动物砍伐森林,但原则是不危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 完整和美丽。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在经济 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 疑.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 《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
❖ 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Barbara Ward(巴巴拉•沃德)和Rene Dubos(雷 内•杜博斯)的享誉全球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拔 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即罗马俱乐 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Limits to Growth),明确提出 “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Gro Harlem Brundt land(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 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体系,开发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
环经济,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变,重构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
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提出生态文明,以生产农业为基础和主 导的生产方式,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持续发展这一
客观规律,综合应用物质、能量、信息与生物科学技术,进行的生产过程,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 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和文明形态。
在土地资源透支,生态资源透支,矿产资源透支的情况下
追求高增长,只能将自己“做大做虚”,不能“做大做 强”。
经济增长的健康代价
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 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 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 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 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如工厂排污、矿 山开采等,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衡状 态,使这些有毒元素通过水分、土壤、 农作物,转移到人的身上。它们就会 在人体内积聚下来,一旦摄入总量超 过临界点,就会发生病变,甚至导致 死亡。所以“生态环境地质病”不可 治愈,只能预防。 法国癌症研究计 划负责人贝尔波姆认为,80%-90%的 癌症是由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
低碳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 能、氢能等。
2、生态文明的实践形式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 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 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等在生态 文明建设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探索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推动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 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绿色发 展。
07
未来展望与挑战应对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 度等,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02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生态文 明知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02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生 态文明素养和教学能力。
生态文化传播途径拓展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 。
鼓励创作生态文明题材的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等,以艺术形式 感染人、影响人。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 治理。
04 全民参与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
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可 01 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推动 02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立法,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和司法保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守法。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 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ppt课件
生态文明 主流价值观 在全社会得 到推行,生 态文明建设 水平与全面 建成小康社 会目标相适 应。
国土开发格 局进一步优化, 资源利用更加 高效,生态环 境总体改善, 生态文明重大 制度基本确立。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38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 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更 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 好生产生活环境。
39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200过8 程都加强节约。 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 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200地7 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 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200利6 用、资源化。 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 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人与自200然2 的尖锐对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人类行为的后200果1 越出了纯自然的生态安全范围之外,作为 人类实践产物200的0 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缺乏自我调节、自我 修复和循环再生的机制与能力。
32
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
——摘自十九大报告
2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3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
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 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 沙漠,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西北、东北、华北等 13个荒漠化危害严 重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 产量只有几十公斤,“种一股,拉一车, 打一箩,煮一锅”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 写照。毫无疑问,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 约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西南干旱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 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 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 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 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 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 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 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 日”。
过度依赖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到21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m3增 长到8000亿m3,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8%以上(据 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 的20%,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 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 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 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 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 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 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 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 沙漠,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西北、东北、华北等 13个荒漠化危害严 重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 产量只有几十公斤,“种一股,拉一车, 打一箩,煮一锅”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 写照。毫无疑问,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 约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西南干旱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 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 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 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 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 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 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 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 日”。
过度依赖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到21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m3增 长到8000亿m3,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8%以上(据 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 的20%,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 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 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 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 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 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 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保障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 感。
推动全球合作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降 低碳排放强度。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展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全社会越来越受到关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资源紧缺等。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01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 采取一种更为和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协调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社会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 文明这三个层次,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顺 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 法则。
顺应自然
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安 排和改造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 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策措施创新与优化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 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对生态保 护贡献者进行合理补偿。
优化资源配置政策
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生态 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 融创新发展。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税 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举措
CHAPTER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0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 护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
02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工程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0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设和管理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升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保 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0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 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0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建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设
生
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态
文
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4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 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 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 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11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 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
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 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
境效益。
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6
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 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 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 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23
数据显示,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 持续改善,城区达标天数252天,同比增加5天, 比2013年增加59天,达标率为69.04%;全年重 度以上污染天气3天,同比减少4天,比2013年 减少14天,且均为外来沙尘天气所致,全年无人 为因素导致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发生。同时, 2015年,兰州市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年均 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8%和13.3%,比2013年分别 下降21.6%和22.4%,降幅十分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广义的生态文明:涉及到社会发展各方面,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 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 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 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与 素
生态 文化
生态 消费 生态 制度
荀子提倡变革自然需兼得 天时、地利与人和
• 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 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贷浑浑入泉涌,涓 涓如河海,暴暴如山丘,不时焚烧,无所藏 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 • 若否则万物失宜,事变失应,上失天时,下 失地利,中失人和,天地敖然,若烧若焦。
• 中国古代文化在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的同时,并不主张人消极地 等待和被动地接受自然的安排,相反 却倡导人应该在认识并尊重自然规律 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 达成目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 的提出及其意义
• • • • 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首先,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其次,生态文明是强调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文明。
• 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是指人与 物的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其核心 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 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发展,在 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
•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的保护生态观。 •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做出 了积极的探索。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提出应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关系。 • 两方面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建设战略思想提出的思想渊源。
• 3、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现实背
•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 人类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建 设美丽中国 • 美丽中国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美丽中国更要处理好人与人及其社会 之间的关系。 •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破 解发展中的难题
• (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依据
• 1、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优先观。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物质生 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任何经济社会形态 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自然界为基础,自 然界和劳动共同创造了财富。 • 人类以及人类意识都是自然和环境的产物, 人不可能在脱离自然以后还能生存和发展。
景 • 第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 巨大成就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 第二,我国继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日益严峻成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必然 要求。 •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 普遍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立生态文明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 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 (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 本方向。 • (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生态文明的发 展规律 • (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的国 情 • (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 2、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的思想渊源 • 第一,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思想。
• “天人合一”思想 • 孔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 王阳明: 大人者,有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人心
• 庄子: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合一
•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 自然界已经为其安排好了自身的美好秩序,人生活 在其中只要顺其自然,自然就能达到“无为而无不 为”的境界。
二、推进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推进三个实施重点
执法 监管 引导
社会参与
建设 生态文明
制度保障
政府主导
法规 税收 信贷 认证 补偿
单位 企业 个人 媒体 组织
明确阶段发展目标
清洁生产 可再生能源
节能减排 “两型社会”
为突破口
循环经济
绿色认证 绿色税收 绿色信贷 绿色GDP 生态补偿
每个单位 每个家庭 每个社区 每个省市
绿色制度 技术集成是基础
完成四大重点任务
考核制度、管理制度 使用制度、补偿制度 市场化机制等
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十八大报告: 生态文明独立成篇,首次提出 “美 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 化建设并列。报告还第一次提出“推 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展”“建设美丽中国”。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 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 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 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 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 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
•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社会与 自然的辩证统一观。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 是既相依存又相对立的辩证统一体。 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 础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人类要想 持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改造自然界, 从事生产活动;另一方面,正是在改 造自然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才 使自己的类本质得到确认。
生态 环境 生态 资源 生态 产业
生态 科技
• (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 出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六大“三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四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党的十七大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
2005年 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党的十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