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TheDaffodils的及物性分析_赵昉
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
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摘要: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本文从格律,语言,意境等方面分析了其代表作《咏水仙》。
关键词:华兹华斯;《咏水仙》;格律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华兹华斯生性敏感孤独,十分热爱自然。
他思想进步,厌恶浮华冷酷的工业社会,积极主张社会变革,希望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的民主社会。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失败给他的政治理想以沉重打击。
加之感情生活的受挫,诗人最终决定隐居英国北部的湖畔地区,寄情山水。
静谧的林间,柔美的花朵,秀丽的湖泊——置身纯朴自然之中的华兹华斯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欢乐。
以他为代表的湖畔诗人也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咏水仙》就是一首极具华兹华斯自然风格的浪漫主义诗作。
诗人用淳朴自然,简洁易懂的语言描绘了水仙的轻盈柔美,以及其给予人心灵上的愉悦。
从格律上来讲,《咏水仙》属于四段六行诗体(sixtain stanza)。
整首诗韵脚平整:ababcc,efefgg,hihikk,lmlmnn.每段前四行换行押韵,后两行为一个对句,同韵。
每行诗文轻重音相间,基本按照四步抑扬(iambic tetrameter)的韵律进行,读之极具美感。
我们先来看第一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我好像一朵孤独的流云,在山峦峡谷之上高高飘荡)诗人自比孤云,游荡与山谷之间。
“lonely”,“floats”形象地展示出诗人飘然尘上,孤洁无依的内心。
这两行双元音,软元音的杂糅运用显示出一种柔和,悠远的意境。
轻重相间的音节抑扬顿挫,宛然浮云的缓缓飘动。
而后两行场景蓦地一转:When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忽然我看到一大片金黄的水仙花迎风开放) “all at once”三个单音节的词使前两行的悠远意境一转,突出了诗人初见水仙时的惊喜欢愉。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从《咏水仙》探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诗歌以唯美的自然描写为主,表现了他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情和极高的赞美之情。
其中,诗歌《咏水仙》(The Daffodils)是华兹华斯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通过对《咏水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咏水仙》是华兹华斯的一首经典诗歌,它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表达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首先,诗歌中的水仙花被描绘为“金黄的花朵连成一片”,“微风吹过,水仙花随风舞蹈”,这些细致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美和人类的自然之美一样重要,因此自然是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主题。
其次,华兹华斯在诗歌中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力量的彻底敬畏。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教师,是人类生命中的源泉。
在《咏水仙》中,水仙花被描述为“永恒的欢乐”。
这种长久的美好和欢愉源自自然力量的神奇和无穷深厚。
他通过描述水仙花的美丽与灵性,强调了自然和心灵的联系,在诗歌中是非常清晰的。
最后,华兹华斯赞美自然的意义在于,他相信通过感知自然中的美好和对自然的赞美,可以让人类达到心灵的启示,找到自内心的平静和欢乐。
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中的美是不可抑制的,人们应该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放松身心,享受生命的美好。
总之,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深深的自然观,强调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倾心描绘自己的灵魂,揭示和传达自己的知识和情感,通过诗歌向读者传达了他的思想和希望,他的自然观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得到了世人的广泛喜爱和崇敬。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歌《湖畔的水仙花》原文及赏析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歌《湖畔的水仙花》原文及赏析湖畔的水仙花——华兹华斯William Wordworth不知道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1850年)的读者,也一定听过这首著名的像水仙花一样美丽清新自然的诗歌,这首诗实在是很受喜欢,译本很多,著名作家郭沫若有过翻译,作家顾子欣和诗人飞白也有翻译,可见中国文人对这位诗人的偏爱。
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By William Wordsworth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在山谷与谷底之间飘游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恍惚间,看见一簇簇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金光闪闪的水仙花迎风舒展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在湖畔边,在树荫下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迎着微风轻舞嬉笑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连绵不断,像是繁星灿烂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在银色的河流里闪闪发光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在无限的河湾中生长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向着无限的方向继续延伸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我虽只一瞥,已见数万朵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在欢乐舞蹈中尽情摇曳身姿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粼粼湖光也在舞蹈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却哪里比得上这水仙的欢喜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诗人与这样快乐的伙伴In such a jocund company;心里更觉得欢欣雀跃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我久久凝望——却未领悟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这景象给我带来的精神宝藏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而当我郁郁躺在床上之时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心中一片茫然,默然沉思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它们再次在我心头闪现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是我孤独时心中的福祉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于是我的心底溢满了幸福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好似在与水仙一起悄然起舞(自译)诗人实际上描述的是一次与妹妹偶然的在湖区游历,虽然是与妹妹一起的经历,但是,诗歌的开头作者便开始直接说:“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诗人在此时在精神上正在进行孤独的漫游,他虽然身旁有伴,却思绪缺失,精神漫游飘荡,就像山谷之间那飘荡无根的云朵。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英文诗歌《我如行云独自游》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英文诗歌《我如行云独自游》作者:徐宏博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3期【摘要】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从英文诗歌的格式、节奏和格律,分析华兹华斯的诗歌《我如行云独自游》(又名《咏水仙》)的音乐性和音乐美学的特点,从而窥探一些英文诗歌所共有的音乐美学特征。
【关键词】英文诗歌;音乐美学早期英文诗歌十分讲究格律、格式的工整和韵脚的对应;具有一定音乐上的美感、律动和声音的协和性。
实际上,有很多诗歌本身就是歌谣。
从英文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一些音乐上的美,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我如行云独自游》(又名《咏水仙》)的来感受英文诗歌的音乐美学特征。
一、《我如行云独自游》的格律(meter)、韵脚(rhyme)分析在分析该诗音乐美学特点之前,我们先简单看一下这首诗的格律和韵脚。
这首诗基本是四步抑扬格(iambic tetrameter)。
四步抑扬格的诗读的时候每一句有四部,每部都有一个“抑”、然后一个“扬”(重读)。
例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er'vales/and 'hills”这两行,每行诗都有四组一“抑”一“扬”(重读的位置有“'”标记、“o'er”中的“'”属于原文)。
该诗的韵脚是ababcc, efefgg, hihijj, klklmm的形式,十分工整。
第一节的韵脚:cloud (a)、hills (b)、crowd (a)、daffodils (b)、trees (c)、breeze (c)。
第二节的韵脚: shine (e)、way (f)、line (e)、bay(f)、glance (g)、dance (g)。
第三节的韵脚:they(h)、glee (i)、gay (h)、company (i)、thought (j)、brought (j)。
威廉·华兹华斯 《水仙花》
华兹华斯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就实践理论。 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就实践理论。他与柯尔律治合作 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 的《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不止是他们两人的文学 生涯,而是一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对于中国读者, 生涯,而是一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对于中国读者,华 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 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能读英文的人当然都看过 他的若干小诗, 孤独的割麦女》 他的若干小诗,如《孤独的割麦女》,但不懂英文的人却对他 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哲理诗比叙 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 哲理诗比叙 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 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也就更不 好译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评为“反动的浪漫主义” 好译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评为“反动的浪漫主义” 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读他的作品, 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读他的作品, 就已对其人有了反感。 就已对其人有了反感。还有一个原因可能 他那类写大自然的诗在我国并不罕见, 是:他那类写大自然的诗在我国并不罕见, 他的思想也类似老庄,因此人们对他无新奇感。 他的思想也类似老庄,因此人们对他无新奇感。
此后, 此后,华兹华斯的诗歌在深度与广度方 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描写自然风光、 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描写自然风光、 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 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托着自我反 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 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完成于 1805年、发表于 年的长诗《 年 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曲》 年的长诗 序曲》 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华兹华斯诗才最旺盛的时期是1797至 华兹华斯诗才最旺盛的时期是 至 1807年的 年。其后佳作不多,到 年的10年 其后佳作不多, 年的 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时已经 年被任命为“ 年被任命为 桂冠诗人” 没有什么作品了。然而纵观他的一生, 没有什么作品了。然而纵观他的一生, 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 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 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家。 亚、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家。
华兹华斯经典诗歌《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原文及赏析
华兹华斯经典诗歌《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原文及赏析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飞白译)李好摘要:《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文笔清新,自然流畅而广为流传。
本文主要从诗歌的韵律,语篇衔接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鉴赏此诗。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同时也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早年他受到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尤其是卢梭“回归自然”的影响。
英法战争爆发后,他“归隐”湖畔,致力于诗歌创作,并逐渐构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则是他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定下了基调。
[1]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骚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
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支持者和维护者。
情以理达 情见乎辞——华兹华斯的《水仙诗》赏析
华兹华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而著称。
《水仙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堪称是一首意境优美、深沉内涵的诗篇。
一、诗歌背景华兹华斯生活在英国北部湖区,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色优美,悠闲宁静,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笔下的自然总是与人情紧密相连,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结构《水仙诗》共有四十四行,是一首典型的十四行诗。
抑扬格的韵律让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诗的结构严谨,表现了诗人对情感真挚的追求。
三、诗歌分析1. 第一至第十四行描写了自然中水仙花的风姿和气质,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2. 第十五至第二十八行从“落英”开始,诗人将目光转向人生,描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水仙花的凋零成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隐喻,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慨。
3. 第二十九至第四十四行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追求内心的美好。
四、诗歌主题《水仙诗》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和凄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惜。
整首诗明快悲切,意境深远,是一首有着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诗篇。
五、诗歌意义《水仙诗》以诗人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诗中所展现出的情感和内涵,将读者带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中。
通过这首诗,诗人向人们传达了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深刻寓意。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物质的追求往往让人迷失了对美好事物和生命本身的感悟。
《水仙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唤起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人们重新审视生命和内心的美好。
这首诗也提醒人们,生命虽短暂,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心珍惜,便能在平凡中发现美好,获得力量和启迪。
《孤独的刈麦女》的文体特征分析
《孤独的刈麦女》的文体特征分析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成就非常突出。
华兹华斯的诗歌清新而又深刻,反对平板单调、典雅,具有浪漫主义诗风。
1803年,华兹华斯在苏格兰游历,写了《孤独的刈麦女》。
《孤独的刈麦女》是一首描述大自然和乡村风土人情的抒情诗。
文章描述了孤独的刈麦女忧郁又动听的歌声。
而旅人被这歌声所打动,更是被刈麦女的孤独所感动,他们有着一样的孤独,一样的境况。
华兹华斯以自己的情感作为写下这首诗歌的依据,“他自己的情感才是他的靠山和支柱”。
这首诗歌着重描写了这位年轻的刈麦女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刈麦女展示华兹华斯的真实情感。
《孤独的刈麦女》的文体特征十分显著。
它的音韵优美,富有规律;语言通俗朴素,充满自然气息;结构整齐,完整;意象丰富,深刻,构成美好的意境。
一、音韵规律节奏美这首诗歌分为四节,每节八行,一共是三十二行。
前面四句是隔行押韵,后面四句是两个对偶句,这样的排列方式恰恰体现了它不受到传统的格律的影响与限制。
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使人感觉有规律但是却不单调。
每行一般包括四个抑扬顿挫的音步,尾韵一般是ababccdd,整齐统一,富有规律性。
作者以重复同源词的手法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如动词sing、名词song及分词singing等三个同源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重复回环又富有变化,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这首诗歌第一、四诗节的韵式遵循民谣体的准则,为abcbddee。
而第二、第三诗节的韵式为ababccdd。
这正体现了诗歌的音乐性。
这些音韵回环往复,使人久久不能忘记。
同时,它们富有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
为什么诗人要如此注重音韵規律节奏之美呢?首先,诗歌中描绘的是孤独的刈麦女的凄凉孤苦的歌声,这与诗歌中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紧密相关。
在音韵上下功夫使得诗歌富有音乐性,适合歌唱。
语言富有音乐性与刈麦女的凄苦的歌声融为一体。
读者在进行阅读、吟诵、赏析、理解时,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眼前的是大自然景色、孤独凄苦的人物,使读者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精选文档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精选文档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引言罗伯特?华兹华斯创作的诗作《水仙》因其独特的文字魅力长久以来都被文学爱好者所钟爱,这是一首非常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
这篇诗作之所以多次出版,不仅是由于它出色地实践了诗人浪漫主义写作准则,而且行文忠诚且客观地展现出诗人自成一家的文学语言观。
尤其是后面一点,在诗人自成一家的文学语言观的指引下,这篇浪漫主义诗作最终在语言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对诗歌写作的约束。
华兹华斯凭借这篇诗作朴实、清新的文风获得了全世界阅读者的广泛好评。
所以,在笔者看来应当融合自身阅读体验,解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运用“自然化的语言”去归纳诗人作品的语言特征尽管十分贴合,可是如此归纳还是无法对这篇作品语言特征展开深层次解析。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诗作首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析作品的语言特点不能抛开别的诗作要素予以单一的解析。
在诗歌这样一个有机的“系统”当中,作品的语言要素和别的诗作要素应当放在一块来解析,才可以更加贴近华兹华斯写作理念,并让阅读者赏析时加深对作家真实状况的理解。
也就是说作品语言身为诗作的构成要素,无法在探索之中“为语言而语言”。
[1]其二,在实际探索中需参考诗歌的其余要素来予以解析,这是因为诗作的语言是一个单独的探索对象,它会展现出作家自身的特色。
诗歌语言特色自宏观方面来解析,就是语言使用方法中的特征;自微观方面来解析,诗歌语言特色就是创作者在其写作时不由自主地展现出的独到之处。
华兹华斯的作品语言非常有特点,不过前人并未将关注点放到诗作语言,而是更多地关注了作品的组成要素。
在“诗歌”这样一个有机系统中,参考华兹华斯其他诗作,对诗歌语言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多角度、辩证地解析其语言的有关情况是很重要的。
《水仙》是一篇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展现了古典主义朝着浪漫主义转变时期的诗歌语言的特点。
除此之外,这篇诗作的语言非常客观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自身特有的文学语言观。
华兹华斯诗歌the daffodils的及物性分析
华兹华斯诗歌the daffodils的及物性分析这首诗歌是华兹华斯的成名作,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精神的渴望。
此外,在华兹华斯所处的那个特定时期,这首诗歌还表达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这首诗歌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当时英国文学界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下面,我将从“及物性”、“反讽”等角度来对华兹华斯诗歌《The Daffodils》的及物性分析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理解这首著名诗篇。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写作训练,他的创作技巧全都来自于生活,并且通过大量阅读进行模仿。
华兹华斯开始写作诗歌的时间是在1796年,当时他27岁,已经在生活的逼迫下开始踏上诗歌创作之路。
这首《夜莺颂》便是华兹华斯在失业后寻找工作时,写下的抒情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渴望拥抱自由、呼唤光明的精神。
因此,笔者认为《夜莺颂》的第一层主旨就是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与光明的理想。
这一层主旨包含三个方面:一、渴望自由,赞美纯洁;二、在夜莺的呼喊下,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三、在黑暗社会中,呼吁改革,追求光明。
这首诗歌中第二层主旨,则是体现了华兹华斯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感叹。
如“你听那,只不过晚上才歌唱的夜莺吧!你看那,歌声全然不属于人世,就像它高踞夜空,游荡在月色之上一般”。
诗人借助夜莺这一形象,直接揭示了“月色”背后的黑暗,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
而最后一层主旨,则是指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如“你该早点告诉我,打我还不知道,用一枝能弹出一支什么曲调的笔来,也会叫我那饱满的羽毛沾满一种贵重的褐色,变得不再珍贵;变得既不同于你的白色,也不同于她的粉红色,竟像芦苇上的灰尘一样”。
由此可见,华兹华斯非常关注自己的形象,为此他愿意付出沉重的代价。
“及物性”是诗歌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诗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会根据诗歌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语言,并通过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展现诗歌内容。
以The Daffodils为例分析节奏美
以The Daffodils为例分析节奏美作者:张红香来源:《学园》2014年第29期【摘要】华兹华斯曾经说过: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歌的创作是艺术的创作,它不仅需要驱动诗人创作的感情,还需要具备创作诗歌的技巧,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诗人借以表现自己感情的载体。
由于诗歌的产生和发展基于音乐的土壤,诗歌的音乐性便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之一。
诗歌的音乐性成就了诗歌的魅力,这也是我们了解和欣赏诗歌一个关键的切入点。
【关键词】咏水仙格律形式音步格律变异韵式【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9-0091-01华兹华斯,19世纪初英格兰北部湖区三大“湖畔派诗人”之一。
1843年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提出的诗歌主张对改变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诗风,开创浪漫主义诗歌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认为是英国浪漫派诗歌及其理论的创始人。
他的诗歌对英国诗歌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咏水仙》是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
这首诗歌强调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回忆的重要性。
华兹华斯曾说:“诗起源于在平静中回想起来的情感。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正是“沉思的习惯加强并调整了我的情感”的结果。
The Daffodils文笔朴素清新,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时抒发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自然流畅,广为流传。
本文从诗的格律、节奏及音韵方面进行分析。
英语诗歌的音乐性反映在不同的节奏形式上,还反映在音韵的形式上。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热爱是因为世间万物是恒久不变的,同时也是不断演变发展的。
劳伦斯·皮林(1982年)在他的Sound and Sense一书中讲到,音乐的基本点在于重复。
事实上任何一种艺术不外乎重复与变化。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结尾元音和辅音相同,即相同的音在不同的词中重复出现时,这些词就构成了押韵。
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的The Daffodils两译本对比
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的The Daffodils两译本对比吉馨,肖飞(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0)摘要:The Daffodils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其清丽质朴、流畅自然的文风广受读者青睐。
该文基于文学文体学,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与意象等方面分析辜正坤、飞白的译本,比较二者对原诗文体特征的再现,以期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The Daffodils;威廉.华兹华斯;文学文体学;文体特征;诗歌翻译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5-0140-021引言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意美”(张德禄,1998)。
因其独特的文体特征,诗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译界的热门话题。
谈到诗歌翻译,就不得不提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创作于1804年的名篇The Daffodils。
在一次访友归来的途中,湖边遍地盛放的水仙花随风摇曳起舞,这不仅让诗人倍感欣喜,更是为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番平静的追忆过后,华兹华斯创作出了这首诗歌。
1.1原诗文体特征分析全诗情感真切,意境悠远。
从结构和韵律角度看,原诗共四节,每节六行,以四步抑扬格为基本格律,但同时又贯以行间停顿以调整诗歌节奏,明快中伴有舒缓,使醉心于水仙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在语言上,华兹华斯一反18世纪英国盛行的“诗体词汇”之风,大量运用基本词汇,少用复杂句式,使诗歌贴近真实生活,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诗人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段来营造意象:首句将自己比成一朵流云,勾勒出一个自由无忧的诗人形象;如“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等拟人和“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等夸张手法的运用凸显出水仙花的婀娜多姿和旺盛的生命力。
《水仙花》生态意蕴解读与译本鉴赏
收稿日期:2020-6-111 研究背景《水仙花》是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创作于1804年,发表于1807年。
当时华兹华斯远居在坎伯兰湖区,某天他在与妹妹外出散步时被摇曳的水仙花所吸引,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华兹华斯自比为一朵孤独的云在湖畔漫游,而水仙、银河、繁星以及粼粼湖波等自然景象让他感到满心欢喜和愉悦。
虽然后来这种欢喜和愉悦的情感逐渐趋于平静,但每当诗人感到抑郁和烦闷时,只要他回想起水仙花,他就能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这首诗说明人类能够通过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水仙花》从多个层面展现了植物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植物疗愈人类心理创伤的力量。
近年来,生态文学在我国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将重点解读经典自然诗《水仙花》的生态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鉴赏飞白的中译本。
在鉴赏《水仙花》中译本时,本文将借助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三维”转换概念考察译者如何再现原作的生态意蕴及环境伦理。
《水仙花》生态意蕴解读与译本鉴赏□ 柴兰兰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 本文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水仙花》进行了解读,探讨了诗歌中所隐含的去人类中心自然观,并在此基础上对飞白的中译本进行鉴赏,以考察译者如何通过翻译过程中的“三维”转换准确再现原作的生态情感以及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
[关键词] 《水仙花》;生态意蕴;飞白中译本;“三维”转换[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0)26-0003-042 《水仙花》的生态意蕴《水仙花》全诗共4节,每节6行,以ababcc 的形式押韵,基本格律是四步抑扬格(iambic tetrameter )。
第一节讲述了华兹华斯漫游湖畔时被成群的金色水仙花所吸引;在第二节,诗人发挥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将一眼望去仿佛有千万朵的水仙花比作银河中闪耀的繁星,给他以前行的光亮;在第三节,诗人将水仙与湖波做比较,他认为水仙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比湖波还要热烈、轻快,水仙花这样活泼的姿态给他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在第四节,诗人转而描写自然景象给他带来的长久的思索,水仙对他而言象征着孤独时大自然给他带来的抚慰与幸福。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而他的诗集《抒情体诗集》中的一首诗《咏水仙》(Daffodils)更是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诵。
本文将以Markdown文本的格式,详细解析华兹华斯的《咏水仙》,揭示诗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主题。
1. 诗歌概述《咏水仙》是华兹华斯于1804年创作的一首长诗,描述了一个与大自然相连的美丽场景。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讲述了诗人在一天的黄昏时分,无意中发现了一片咏水仙(Daffodils)的美景,诗人受到这美景的感染,感慨良多,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2. 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化运动,强调个人情感和直观经验。
而华兹华斯的《咏水仙》正是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之一。
首先,诗中充满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深深情感。
诗中的水仙呈现出明媚鲜艳的色彩,绚丽夺目的景象令人无法忽视。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详细描写,使诗中的画面栩栩如生,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悟。
这种感悟既来自于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来自于他内心产生的强烈情感。
其次,诗中借景抒情,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诗人以水仙为媒介,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他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和美妙的能量。
诗人所经历的美好,使他意识到人与大自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从而反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3. 主题解读《咏水仙》的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自然和人的关系,以及美与希望。
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和谐的大自然画面,水仙的鲜艳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湖水波光粼粼。
这个景象不仅令诗人心生感悟和赞美,也启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诗人传递出保护自然、珍视自然的主题,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外,诗中还以美为中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之美,寄托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英语诗TheDaffodils赏析
英语诗TheDaffodils赏析英语诗The Daffodils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诗The Daffodils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The DaffodilsWilliam Wordsworth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 , of golden daffodils;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In such a jocund company!E gaze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扩展:译文心中的水仙花作者:威廉·华兹华斯象孤云独去一样我的心和我流浪在山间在不经意的一切之中我邂逅了水仙花的芳艳金灿灿的水仙啊在湖畔的树下连成一片逸动的身姿迎风翩跹魅力的光无法收敛见过夜晚的银河吗闪烁的星星在那里倾泻、绵延顷刻沿着湖湾边缘一线九千九百九十九朵水仙花映入我猝不及防的眼帘花随风舞轻快的节奏舞动着美艳河里的.波涛也来伴舞映衬水仙花自由摇摆的欢畅此情此景,我心激扬我久久地凝视,但一时无法解读美丽的鲜花如何拥有那超越财富的力量因为,后来每当我孑然独处,或陷入沉思之际,它们的身影总会在我的脑海闪现;---- 黯黯的孤寂忽现一道来自天堂的瑞光 ---- 于是,美就在心中流淌心就随着那摇曳着欢愉的水仙花激荡,激荡【英语诗The Daffodils赏析】。
英诗《水仙》首节汉译作品之概念功能评价
2017年第21期(总第261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理论研究一、引言《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代表作。
纵观全诗,朴素清新,自然流畅,言辞优美,音韵考究,称得上是英国浪漫主义“湖畔诗派”的典范之作。
该诗不仅为国外诗人竞相传诵,我国学者也纷纷拾笔对其进行汉译。
如何从科学角度出发,为翻译现象做出客观描述[1],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追求的目标。
Nide认为翻译是用译语言将源语信息复制成最接近译语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风格而言[2]。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实现这一翻译思想提供了量化指标。
本文尝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思想为视角对比分析《水仙》首节的三个汉译本,旨在进一步论证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客观描述和合理评价英诗的汉译作品具有可行性。
二、语言概念功能思想概述语言元功能思想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具体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指语言具有反映客观事物发生、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人际功能指语言具有建立、维系人际关系和表明说话者态度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
“如果我们想弄清语篇的概念意义是如何表达的,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及物性结构;如果我们想理解人际意义,我们看句子的语气结构;如果我们把焦点集中在语篇意义,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主位结构。
”[3]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对所表达意义的选择过程;既然语言是一个意义潜能,作为意义潜能的元功能必然通过词汇语法层表现出来[4]。
换言之,概念、人际、语篇三种语言元功能应该分别与及物性、语气、主位三种语言结构相对应。
及物性结构是指把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不同的过程表达出来,并指明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过程是及物性结构的核心成分,一个过程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The Daffodils读后感
The Daffodils读后感水仙花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进;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予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
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一些革命活动。
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
诗人的失望和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在他的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
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
在诗的开头,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孤单地在高高的天空飘荡。
孤傲的诗人发现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
在诗人的心中,水仙已经不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灵魂,代表了一种精神。
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
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托。
而那平静、欢欣的水仙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在诗中,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景象融合了。
这首诗虽然是在咏水仙,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抒发和感情的外化。
诗人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意识,那在山谷上的高傲形象,那水仙的欢欣,那郁郁的独眠或是诗人自己的描述,或是诗人内心的向往。
诗人的心灵又是外向的,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意识的象征。
那自然就进入了诗人的心灵,在诗人的心中化为了象征的意象。
浅析The Daffodils的文体特征
浅析The Daffodils的文体特征
陈霞
【期刊名称】《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4
【摘要】“湖畔诗人”的代表作家华兹华斯,遁迹于风光旖旎的英格兰北部大湖区的山水之间,写了许多以自然为题材的优美的浪漫诗篇。
《黄水仙》便是其中十分著名的一首,它不仅以人们“真正用的语言”给黄水仙“以想象力的色泽”,更以独特的文体特征实践着诗人创作全新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
此诗精工细作,空灵典雅,情文并茂,讲究形式美、语言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诗人在描写令人心醉的美景的同时,又将激情沛然灌注其中。
诗人为在微风中婆娑起舞的黄水仙的美丽所陶醉,为他们的乐观精神所感染,也为黄水仙代表的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震慑。
黄水仙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更是一种处世态度的展示。
正因为如此,当诗人精神空虚、情绪忧郁时,它们便闯入诗人的心灵,弹拨诗人心灵的乐曲,使诗人精神活力得以焕发。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黄水仙;文体特征;无重音;特殊句法结构;华兹华斯;语音变异;点符号;浪漫主义诗歌;长元音;省略法
【作者】陈霞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英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
【相关文献】
1.浅析《慎子》的文体特征 [J], 余佳琳
2.从语料库文体学的视角浅析《倾城之恋》英译本的文体特征 [J], 沈会霞
3.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文体特征浅析 [J], 敖拓斌
4.浅析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受戒》为例 [J], 樊瑶;张韦
5.浅析梁启超传记文的文体特征 [J], 郑慧;蒋欲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及物性系统看《水仙》的译文技巧
从及物性系统看《水仙》的译文技巧刘明莉【摘要】论文选取华兹华斯的《水仙》为研究对象并以飞白和顾子欣二人的译文作为语料,对原诗以及二者的译文的及物性特征做出比校分析,认为物质过程在原诗以及二者的译文中均占较大比重,译文对原诗的及物性特征改变主要体现在“过程类型变动”、“参与者或环境成分被赋予过程类型”和“环境成分的位置变动”三个方面,但也有与原诗保持完全一致的情况.飞白的译文与原文的及物性特征较为贴近,而顾子欣的译文的变动较大.【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7)006【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及物性;过程类型;纯理功能;《水仙》【作者】刘明莉【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三诗人的领袖,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风,一生诗歌造诣颇深,其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可谓是妙笔生花,他的写景抒情诗与中国诗人王维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兹华斯的诗歌清新自然,朴素脱俗,他的抒情诗在描写自然风光、平常事物的同时,在诗歌背后还隐藏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索,富有哲理。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语篇的赏析,如今从纯理功能对诗歌翻译的分析也时兴起来,黄国文教授就对杜牧的《清明》的英译文分别从经验功能[1]、逻辑功能、人际功能[2]和语篇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又从逻辑和语篇两个功能分析了《芙蓉楼送辛渐》及其英译[3]。
及物性系统是经验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理论依据被广泛应用于赏析语篇以及衡量译文的研究中。
华兹华斯抒情诗歌的意象选取贴近自然田园生活,语言平常而真实,但要想将其译成一篇忠实于原文的译文,并能折射诗人作诗时的思想情感和真实意境绝非一件易事。
《水仙》是华兹华斯众多诗歌中的佳作,本文选取该诗以及两位著名译者飞白和顾子欣的译文作为语料,从及物性系统对原作及译文进行分析。
一、《水仙》的及物性分析《水仙》是华兹华斯较有影响力的抒情代表作,是诗人回忆两年前见到一大片令人驻足的水仙花而写下的一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社会学为导向的功能语法,这就为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通过这个系统理论,对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水仙花》进行及物性和作格分析,可以从语义层面上解读该诗的语言特征和性质。
关键词:华兹华斯《水仙花》;纯理功能;及物性系统;作格分析一、引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华兹华斯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开创了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代,在诗学理论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
他终生久居于田园乡野,用英国诗人从未用过的清新、自然的语言来写诗,成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体现了深刻思想、真挚感情与朴素语言的完美结合。
在《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序言中他提出了诗歌写作的一系列全新观点,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书(张鑫友,2002)。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尝试用体现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对华兹华斯脍炙人口的代表作《水仙花》进行及物性和作格分析,从语义层面上解读该诗的语言特征和性质,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华兹华斯诗歌的可行性。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语篇分析1.韩礼德的纯理功能思想韩礼德(M.A.K.Halliday)发展了伦敦学派中弗斯(J.R. Firth)理论的诸多思想。
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社会学为导向的功能语法,并且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黄国文,2000)。
Halliday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书前言中明确指出,他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韩礼德,1985)。
系统功能语言学本身就是一种语篇语言学,它清晰地描述语言各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实现关系,说明语言是如何使用的,同时对语言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al)网络系统,以及它们子系统的概念和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系统描述(方琰,2005)。
Halliday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
这种功能当然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语言用途所固有的。
纯理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
在语言中还有“逻辑”(logical)功能,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
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他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功能(胡壮麟,1989)。
它包括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态(voice)和归一度(polarity)。
(2)语言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
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包含用于表达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所有语言用法,是语言的参与功能。
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mood)、情态(modality)和语调(key)三个语义系统来实现的。
(3)实际使用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表达相对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
“语篇”(textual)功能就是指语言有将任何书面或文字话语拼成连贯与统一的功能,它是通过主位-述位(theme-rheme),已知信息-新信息(given-new)和衔接(cohesion)来实现的。
2.及物性系统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指的是句中意义的表现方式,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的所见所闻用语言表现出来。
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及物性功能由三部分组成:(1)过程:通过小句中的动词体现;(2)参与者:由人或物来表现;(3)环境成分:在小句中由时间、地点和方式状语来体现(李国庆,2005)。
如下所示(Halliday,1994:109):依据Halliday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004年新修订的第三版)对小句及物性六个基本过程的类型、范畴意义及主要参加者进行归纳(Halliday,2004:172),及物性对概念功能的履行是通过过程来表达实现的。
及物系统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4)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5)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根据及物性系统理论的框架,对具体语篇进行分析,在过程选择中体现语篇发话人对事件的态度、立场以及发话的目的。
3.作格分析作格分析是在及物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及物性分析的补充。
作格是一种语法格的名称,它指的是小句中表示“施事”(agent)或动作的外在原因成分所具有的形式。
作格分析与及物分析不同:及物分析所关心的是一个过程是否涉及参与者,即一个动作是否延及某个实体;而作格分析所探讨的是分清造成一个动作的原因究竟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中介”(medium)是每个过程都必须具有的成分,它相当华兹华斯诗歌The Daffodils的及物性分析赵昉(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62于及物分析中的以下成分:物质过程中的动作者(不及物小句)或目标、心理过程中的感觉者、关系过程中的载体和价值、行为过程中的行为者、言语过程中的讲话者和存在过程中的存在物。
及物性过程分析中的参与者与作格分析中的中介对应的参与者对照如下:三、华兹华斯《水仙花》及物性、作格分析1.华兹华斯诗歌的表现形式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论和诗作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英国诗歌,而且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英美的诗歌。
华兹华斯以“自然诗人”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描写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几乎囊括了大自然的全貌。
他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他的诗歌里充满了种种宁静、和谐和哲理,其诗歌口语化的语言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大特点,从华兹华斯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敏感。
2.《水仙花》及物性、作格分析这首题为《水仙花》(The Daffodils )的诗歌,可以分为上下两阕,每阕各两节,每节各六行,全诗用四音步抑扬格,每节诗的韵律是ababcc 。
诗歌被认为是人类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所以尽管诗人在诗歌创作形式和语言表达上遵循一定规范,但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特定的形式表达特定的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
我们通过对诗歌《水仙花》及物性和作格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理解华兹华斯诗歌语言描述特征和表现的意境。
由于篇幅,下面摘取诗歌第一节进行及物和作格分析:从及物性来看,这首24行的诗描写了18个过程,其中物质过程14个,占总数77.8%,心理过程2个,关系过程2个,说明该诗中动作占过程的多数。
这些及物性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出各个参与者在小句中实际具有的概念功能并能说明各参与者发挥的功能。
但从全诗24行的数量看,18个过程所占比例未免显得少些。
该诗用大量的篇幅表达环境成分,这是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不同于其他诗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新发现。
各种过程小句中都可以有环境成分,因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经历时往往都要联系到有关的时间、地点、条件、目的、程度、频率、方式等。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环境成分是可有可无的,换言之,在任何一个过程小句中,都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参与者。
如果没有参与者,这个小句就难以成立;如果有参与者而没有环境成分,这个小句仍可能成立。
在该诗中,共有19行使用了环境成分,涉及时间、距离、方向、身份、状态、伴随等,且很多处各种环境成分同现,如:“I wander ’dlonely as a cloud ”,“lonely ”表示状态,“as a cloud ”表示身份,二者同时出现,增强了诗歌对环境因素描写的感染力。
有些小句就只有环境成分出现,可见对环境成分的描述在华兹华斯诗歌表现中的重要性。
从作格分析来看,虽然各种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却都包含有“中介”这个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作格分析是对及物性分析的补充。
该诗有14个“中介”,但只有5个“施事者”,分别是“水仙花”(daffodil )、“舞蹈”(the show )和“我的心”(my heart ),而不是“人”,说明诗人使用的动作“wander ”、“float ”、“shine and twinkle ”、“stretch ”、“saw ”、“toss ”、“dance ”、“be ”、“lie ”、“flash ”等的发生不是由外部引起的,而是自然界的现象。
诗人减少“施事者”的出现,让读者强烈感受到自然带给人们的欢乐和遐想,通过《水仙花》语法格的表现,讴歌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和谐。
四、结语语言是一个社会符号体系,不同小句过程句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为了实现某种交流目的所做的有意义的选择。
本文诗歌具体语篇的分析实践,表明及物性分析和作格分析互为补充,能够加深对诗歌体裁、表达内容以及诗人风格的理解,从不同层面展示语言的多面性。
参考文献:[1]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15-21。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 -mmar [M].London:Arnold,1985.[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1-91。
[4]李国庆.试论及物性系统结构和语篇体裁[J].外语教学.2005,(6):14。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 -mmar (the second edition)[M].London:Arnold,1994:104.[6]张鑫友.语言学教程学习指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418。
[7]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 -mmar (the third edition)[M].London:Arnold,2004:1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