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合集下载

电脑电离辐射

电脑电离辐射

电脑电离辐射
电脑电离辐射指的是电脑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其中包括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

1. 电磁辐射:电脑设备在操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主要来自显示器和计算机主机。

显示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电子束在显像管内加速运动产生的,其频率范围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计算机主机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电源、电路板和电缆等部件,其中也包括辐射频率范围较窄的射频辐射。

2. 离子辐射:电脑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离辐射,主要是由于射线装置、离子发射器和放射源等部件的存在。

这些部件产生的离子辐射主要是带电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其能量很高,对人体内部组织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家用电脑产生的辐射水平非常低,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

然而,长时间接触电脑设备,特别是过量使用电脑的人,可能会经历长期辐射暴露。

长期辐射暴露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头痛、失眠等健康问题。

为了减少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低辐射的显示器和计算机主机;
- 保持一定距离离显示器,尽量减少辐射的接触时间;
- 定期休息,放松眼部肌肉;
- 保持良好的使用姿势;
- 使用防辐射眼镜和电磁屏蔽器等辐射防护设备。

总之,电脑辐射对于一般的家用电脑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然而,对于长期接触电脑的人,仍然需要注意辐射防护和合理使用电脑。

电磁辐射国标

电磁辐射国标

电磁辐射国标1. 概述电磁辐射国标是指对电磁辐射进行规范和限制的国家标准。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能量传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在现代社会中,电磁辐射源非常广泛,包括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等电子设备。

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制定电磁辐射国标具有重要意义。

2. 电磁辐射的分类电磁辐射可以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类。

2.1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电磁辐射对原子或分子不会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

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

2.1.1 无线电波和微波辐射无线电波和微波辐射主要来自通信设备和雷达等电子设备。

其频率较低,对人体影响相对较小。

但是长时间暴露在高功率无线电波和微波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热效应。

2.1.2 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辐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辐射主要来自太阳和光源等。

可见光对人体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紫外线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较大的伤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2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电磁辐射能量足以使原子或分子电离的辐射。

主要包括X射线和γ射线等。

3. 电磁辐射国标的制定电磁辐射国标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公众和劳动者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

制定国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辐射源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辐射源,制定相应的辐射限值和监测要求。

例如,手机辐射的国标和电视辐射的国标可能有所不同。

3.2 辐射限值的设定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辐射限值,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辐射限值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频率、功率密度和暴露时间等。

3.3 监测和检测方法制定国标还需要包括辐射监测和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监测和检测方法应该简便易行,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实施。

4. 电磁辐射国标的重要性制定电磁辐射国标对于保护公众和劳动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1 保护公众健康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癌症和生殖问题等。

制定国标可以限制辐射水平,降低公众患病风险。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专题电离辐射:能使其作用物质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射线。

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或根据是否带电分为不带电电离辐射(光子和中子)和带电电离辐射。

本质:能量。

一.电磁辐射在电磁辐射中,X射线和γ射线波长极短(X更长),频率很高,具有很大的能量。

属于电离辐射。

X和γ都属于光子。

只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

(一)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1)来源:X射线是从核外产生的。

①高速电子(上万电子伏,就可以产生x射线)在物质中受阻(原子核库伦场)而减速,电子损失的动能将其一部分(1%)转化为X射线释放出来,产生连续X射线;(韧致辐射)②加大电压,高速的电子击出原子内壳层某一能级上的电子后,外壳层某一能级上的电子填补内壳层留下的空穴,这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差值较大),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特征X射线。

(2)特性①穿透作用X射线因其波长短,能量大,照在物质上时,仅一部分被物质所吸收,大部分经由原子间隙而透过,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

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射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

X射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来。

②电离作用X射线和γ射线都是与核外电子作用,产生带电的次级粒子而引起物质分子电离的。

③荧光作用X射线波长很短不可见,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钨酸钙等时,可使物质发生荧光(可见光或紫外线),荧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

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可制成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也可制成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

④感光作用X射线同可见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

胶片感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因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对X射线量的吸收不同,胶片上所获得的感光度不同,从而获得X射线的影像(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和γ射线都是与核外电子作用,产生带电的次级粒子而引起物质分子电离的.(4)应用:X线检查(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5)防护:铅板和混凝土墙(二)γ射线(1)来源:γ射线由原子核内部产生。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引言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类型。

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人们免受这些辐射的危害,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一、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磁辐射是指由电磁场引起的能量传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包括电视、方式、微波炉等。

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类。

热效应是指电磁辐射产生的热量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影响,而非热效应则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1. 国际电磁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标准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是由国际电磁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

ICNIRP标准主要关注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其基本原理为限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吸收量。

该标准将辐射强度、频率、暴露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人体暴露在电磁辐射下不会对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2. 国家标准各国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 87022014 将电磁辐射分为10个频段,对于每个频段制定了相应的辐射限值。

该标准主要参考了ICNIRP标准,旨在保护公众和职业人员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

二、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电离辐射是指能够电离物质、产生带电粒子的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

电离辐射具有高能量、穿透力强等特点,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下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包括遗传性效应和肿瘤等疾病。

为了保护职业人员和公众健康,各国也都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1. 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标准国际上最重要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准是由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

ICRP标准将辐射量单位剂量当量作为评估电离辐射伤害的基础。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剂量当量下的安全限值,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国家标准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标准,以保障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种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

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利用。

也带来一定破坏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

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及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β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

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两者区别:1.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而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

2.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

而电磁辐射的来源有多种。

人体内外均布满由天然和人造辐射源所发出的电能量和磁能量;闪电便是天然辐射源的例子之一。

至于人造辐射源,则包括微波炉、收音机、电视广播发射机和卫星通讯装置等。

3.电离辐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

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及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电磁辐射就不一样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十分大,1999年5月8日闭幕的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的现状: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共10235台,总功率130万千瓦;工科医疗设备共15335台,地球卫星3个,大哥大基站总数近万个;空中蛛网一样的高压输变电线等都在向外发射泄漏电磁波。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20
4、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 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而内照射是指进入体内 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前者主要由X、γ射线、 中子束、高能带电粒子束和β射线引起的;后者则主要因人 们通过吸入、食入、完好皮肤或皮肤伤口吸收了放射性核 素造成的。针对这两种照射方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防护 方法。
源,造成对人的照射和对环境的影响。
医疗照射:人们为了医学诊断和治疗而接受的辐射照射(受 照人员包括患者或受检者、陪护家属或亲友、生物医学研究的 志愿人员)
医疗照射是人工辐射中对人的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一项;可 以运用实践的正当性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对医疗照射进行控 制,但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医疗照射。
医疗人员在实施医疗照射时应以GB18871-2019提供的指导 水平为指南,在保证疹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剂量。
•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目前我国电力供电频率为 50Hz,在导线或设备周边产生工频电磁环境,以电 磁感应为主。
• 射频电场、射频磁场: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 率,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频率范围 从100KHz~300GHz之间(依据GB8702)。也有表 示为9KHz~300GHz之间(依据ITU-R,国际电信联 盟无线电通信组)
• 磁场强度(H)——磁场中某点磁感应强度与该 点磁导率的比值。 单位:A/m
• 功率密度(S)——单位时间内穿过垂直于
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能量。在远场区,S可以 表示为矢量E和H的乘积 。 单位:W/m2
电磁环境术语
• 1、电磁环境
• 指存在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一般有三种 典型存在形式:
αβγ 射线穿透 17 人体皮肤情况

x射线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属于电离辐射的一种。

电离辐射是一种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能够将物质中的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移除,形成带电粒子。

这种电离作用可能对生物体和物质造成影响。

X射线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能力,因此在医学、工业和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X射线的电离作用主要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1.直接电离:X射线直接与原子内的电子相互作用,将电子从原子中移除,形成带电离子。

2.间接电离:X射线被物质吸收后,产生次级电子,这些次级电子再与原子内的其他电子相互作用,导致电子从原子中脱离。

这两种电离过程会导致物质中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产生,从而影响物质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在医学领域,X射线被用于影像诊断,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影像。

然而,过量暴露于X射线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使用X射线时需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总的来说,X射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它通过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引发电离过程,产生带电粒子。

在不当使用或过度暴露的情况下,X射线可能对生物体和物质产生不良影响。

家电的辐射

家电的辐射

家电的辐射
家电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家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所带来的辐射。

常见的家电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微波炉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这些电磁辐射在正常使用下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但如果长时间过量接触电磁辐射,可能会引发电磁辐射相关的健康问题。

2.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家电设备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

这种辐射主要来自于X射线机、射线治疗仪和核设备等
特定的家电设备。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可导致基因突变、细胞损伤、放射性疾病等。

因此,这些设备通常需要经过专门的保护措施和操作。

为了减少家电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使用电器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长时间过量接触。

- 定期清理电器设备的灰尘,保持设备通风良好。

- 尽量选择低辐射的家电产品,如低辐射电视、电脑显示器等。

- 制定合理合理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家电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家电设备的辐射量和危害程度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根据具体设备的特性和使用情况来进行处理和保护。

有关家电辐射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哪个危害更大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哪个危害更大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哪个危害更大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人体从吸收辐射能量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乃至机体的损伤和死亡为止,涉及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

在辐射的作用下,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会被电离或激发。

那么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哪个危害更大呢?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哪个危害更大谈到辐射,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辐射。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

严重的是电离辐射,比如x光射线这种高能量射线。

一般生活是很难遇到的。

遇到的地方也都有标识。

不是直接的放射源,很难传递这种高能量。

比如被射线照射的人,靠近他并不会被辐射伤害。

又不是拍生化危机。

除非日本的鱼,含着一口核废料,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真的是好感动呀,然后被海关扣了。

当然不能传递放射性,也不是绝对安全。

如果细胞受到辐射后变异,也有可能不好。

具体要结合实测,不要想当然。

我们吃的很多食物都是太空射线诱发有益变异。

另外一种就是非电离辐射,比如光线,红外线,微波炉,无线电波这些。

地球上都有。

而非电离辐射是指与X射线相比之下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质的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例如近紫外线与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电离能力较弱的电磁波。

简单理解就是电离辐射能量高,很危险,比如医院的放射科(X射线)都会有警告标志;而非电离辐射能量低,比如自然界中的光,因此相对较为安全!综上所述,电离辐射的危害比电磁辐射的危害更大,因此当我们遭受到一定的电离辐射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学会防护哦。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常见的电离辐射有哪些的资讯,可以登录,更多详情等着你!。

电离辐射原理

电离辐射原理

电离辐射原理电离辐射原理指的是物质受到外部电磁波辐射后,内部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的过程。

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量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从电离辐射的概念、分类、产生机制以及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离辐射的概念电离辐射是指辐射源产生的高能量粒子或电磁波能量足以使物质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形成正、负离子的辐射。

电离辐射可分为电子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类。

电子辐射是指高速带电粒子(例如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现象;电磁辐射是指高能量电磁波(例如γ射线、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现象。

二、电离辐射的分类根据电离辐射的能量和穿透能力不同,可将电离辐射分为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马射线和X射线四类。

阿尔法射线是带正电的氦离子,能量较低,但穿透能力较弱;贝塔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或正电子,能量较高,穿透能力较强;伽马射线和X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强。

三、电离辐射的产生机制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源。

自然界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钾等,它们会经过放射性衰变产生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

人工源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医疗设备、工业设备和核能设施等。

医疗设备如X射线机和CT机会产生X射线辐射;工业设备如电离辐射测量仪、电离辐射加工设备会产生伽马射线;核能设施如核反应堆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

四、电离辐射的危害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高剂量的电离辐射会导致细胞核DNA断裂、染色体畸变等严重的生物效应,甚至引发癌症等疾病。

对于辐射工作者,长期接触辐射会增加患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的风险。

此外,电离辐射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辐射监测,对辐射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其次,对于辐射工作者和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辐射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装备。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种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

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利用。

也带来一定破坏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

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及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β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

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两者区别:1.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而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

2.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

而电磁辐射的来源有多种。

人体内外均布满由天然和人造辐射源所发出的电能量和磁能量;闪电便是天然辐射源的例子之一。

至于人造辐射源,则包括微波炉、收音机、电视广播发射机和卫星通讯装置等。

3.电离辐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

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及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电磁辐射就不一样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十分大,1999年5月8日闭幕的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的现状: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共10235台,总功率130万千瓦;工科医疗设备共15335台,地球卫星3个,大哥大基站总数近万个;空中蛛网一样的高压输变电线等都在向外发射泄漏电磁波。

工厂安全生产条例对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防护规定

工厂安全生产条例对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防护规定

工厂安全生产条例对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防护规定工厂安全生产条例是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规范工厂的生产经营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其中,对于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防护也有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对工厂安全生产条例中与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相关的防护规定进行介绍。

一、电磁辐射的防护规定电磁辐射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环境危害之一,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根据工厂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工厂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降低电磁辐射对工人的危害。

首先,工厂应对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

在设计和安装设备时,应尽量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

对于高频电磁辐射强度较高的设备,应将其与工人工作区域相隔一定距离,或者设置专门的防护屏蔽。

其次,对于存在电磁辐射的工作岗位,工厂应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例如,工人在进行电磁辐射高的作业时,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具。

同时,工厂还应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确保其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此外,对于电磁辐射强度较高的工作区域,工厂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这些标志应清晰易懂,能够提醒工人注意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工厂还应定期对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测量,确保其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二、电离辐射的防护规定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更加严重。

工厂安全生产条例明确规定,工厂在使用或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电离辐射对工人的伤害。

首先,工厂应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储存与使用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安全规定。

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地点应设有专门的防护措施,保证其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工人造成辐射危害。

同时,工厂还应建立相应的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规范其使用和处理的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离辐射的风险。

其次,工厂应对从事电离辐射作业的工人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电离辐射的危害性、防护措施的正确使用等。

对于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的工种,工厂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工人身体健康。

电离辐射的解析和应用

电离辐射的解析和应用

电离辐射的解析和应用一、电离辐射的概念和作用1. 电离辐射的定义和种类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能够从原子或分子中剥离电子,使其变成带正电的离子并产生电离现象。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形式。

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粒子辐射则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2. 电离辐射的作用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医学上,电离辐射可以用于癌症的治疗和诊断,如放射治疗和X射线检查;在工业上,电离辐射可以用于材料改性和缺陷检测等;在生活中,电离辐射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电视和雷达等。

二、电离辐射的解析方法3. 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特性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产生的放射性衰变产物的辐射强度或半衰期,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在地质、环境、食品、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4. 辐射探测器和剂量计辐射探测器是用于测量和监测电离辐射的设备。

常见的辐射探测器包括电离室、闪烁体和半导体探测器等。

这些探测器通过检测辐射产生的电离或光信号来定量测量辐射强度和剂量。

剂量计则用于测量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5. 计算辐射传输计算辐射传输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方法研究电离辐射在大气、水体或材料中的传输规律和特性的方法。

通过解析辐射传输方程,可以推导出辐射传输的解析解或使用数值方法进行近似计算。

计算辐射传输在环境保护、辐射安全和核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三、电离辐射的应用领域6. 医学应用电离辐射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X射线用于各种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透视、骨折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等。

放射治疗利用电离辐射的杀伤作用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

7. 工业应用电离辐射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材料改性和缺陷检测等领域。

辐射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

核物理基础知识

核物理基础知识

核基础知识:一、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电磁辐射:带净电荷的粒子被加速时,所发出的辐射称为电磁辐射(又称为电磁波)。

电磁辐射: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从辐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KHZ)至300吉赫(GHZ)的辐射。

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辐射有近区场和远区场之分,它是按一个波长的距离来划分的。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远大于远区场,因此是监测和防护的重点。

电磁污染: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

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电磁辐射作用:(1)医学应用:微波理疗活血,治疗肿瘤等(2)传递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等(3)目标探测:雷达、导航、遥感等(4)感应加热:电磁炉、高频淬火、高频熔炼、高频焊接、高频切割等(5)介质加热:微波炉、微波干燥机、塑料热合机等(6)军事应用:电子战、电磁武器等《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具体标准如下:职业照射:在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小于0.1W/kg。

公众照射:在一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放射生物学名解

放射生物学名解
【癌基因(oncogene)】:癌基因是一类会引起细胞癌变的基因。原癌基因:是一类控制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基因。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可能存在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称为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存在与正常细胞中的、与原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和隐性癌基因。
【S/M解偶联】:照射后处于细胞周期中的G2期细胞既不能进入有丝分裂M期,也不发生G2阻滞,而是返回到S期,继续进行DNA复制,使细胞形成内含数倍DNA而不进行分裂的巨细胞,最终细胞死亡。
【低水平电离辐射辐射】: 是指低剂量、低剂量率的辐射,低剂量是指0.2Gy以内的低LET辐射或0.05Gy以内的高LET辐射;低剂量率是指0.05mGy/min以内的各种照射。如果剂量率超过0.05mGy/min,而剂量在0.2Gy以内均称为低剂量辐射。
氧化磷酸化的效率以磷氧比值r(P/O)表示,其含义为:每消耗1个原子氧所形成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线粒体的r(P/O)=3
【放射敏感性】: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分裂活动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
【半数致死量(LD50)】:将引起被照射机体死亡50%所需的剂量称为半致死剂量(LD50)。LD50/30表示30天内50%的动物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S/M偶联】:在正常情况下S期和M期之间存在协调关系,细胞未完成有丝分裂之前不会启动下一轮DNA合成,称为S/M偶联。
【G1阻滞】:电离辐射照射后使处于周期中的细胞暂时停留在G1期称之为辐射诱导的G1阻滞。
【D0】: 受照细胞群体的平均致死量(mean lethal dose)。D0愈小,斜率愈大,细胞放射敏感性愈高。
【回复修复】:回复修复是细胞对DNA某些损伤修复的一种简单方式,包括酶光复活修复、单链断裂的重接和嘌呤的直接插入。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辐射,它们在物理特性、致害性和应用领域上有所不同。

电离辐射是由于具有足够能量的粒子或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电离效应的一类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中子和伽马射线。

阿尔法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贝塔粒子包括电子和反质子,中子是中子子原子的组成部分,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

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其能量将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击出,从而产生电离效应。

这些被击出的电子可能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自由基并引发化学反应。

这种电离效应对生物体和其他有机物,如DNA等,可能造成损害,导致细胞变异、放射病甚至死亡。

因此,电离辐射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核能产业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电磁辐射是由于电磁波的传播而产生的一类辐射。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的,并且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辐射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这些电磁波的频率和能量不同,对人体和物体的影响也各异。

电磁辐射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如电视、手机和Wi-Fi等无线电波,电灯的可见光和太阳的紫外线等。

电磁辐射的能量通常较低,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较小,但长期暴露在某些频率的电磁辐射下可能会产生健康问题,如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在科学研究、通信、能源传输和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无线电波用于通信和雷达技术,微波用于加热和烹饪食物,可见光用于照明和成像,X射线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伽马射线用于缺陷探测和放射疗法等。

总结而言,电离辐射是能够电离物质并对生物体产生直接损害的辐射,而电磁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而产生的辐射。

它们在物理特性、致害性和应用领域上有所不同。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和避免暴露在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下,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在物理上,辐射被认为是带能量的粒子或波动在空间传播的一种过程。

由于辐射本身能量不同,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也不同,我们常常把辐射划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

通常,非电离辐射又称为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是依据射线能让中性原子产生电离来定义的。

所谓电离就是指让不带电的物质在射线的作用下变成带电物质的过程。

因为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出的射线能量较高,可以使物质发生电离,所以核辐射也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的种类有α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和中子辐射等。

其中X射线和γ射线是电磁波,但由于能量较高,它们已经进入了电离辐射的范畴。

另一种辐射类型是非电离辐射,最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就是不会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也就是电磁辐射中频率“比较”低的那一部分。

具体按照频率从高到低有可见光(就是各种有颜色的光或者是太阳光这种由各种颜色的光线组合起来的光)、红外线(是一种经常用于通讯连接的电磁波,具体应用有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等)、微波(大家知道微波炉吧)、无线电波(广播电台和手机等通讯装置需要这个频率的电磁波)、低频电磁波等。

紫外线也是一种常被提及的电磁波,它的频率比可见光要高,但是要低于X 射线。

紫外线可以认为是一种介于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之间的电磁波。

名词解释电磁辐射

名词解释电磁辐射

名词解释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指的是电磁波在空气、真空、固体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所散发出来的能量。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是以光速传播的电磁能量的一种形式,包括了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

电磁辐射可以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种。

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其能量较低,不足以引起电离作用;而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其能量较高,能够使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作用。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影响。

另外,电磁辐射也与某些健康问题相关,如肿瘤和癌症等。

因此,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现代社会已经开始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电磁辐射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接触界限。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首先简单地说下两者:1. 电离辐射是一种可以把物质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对生物是危险的。

不是所有的辐射都是电离辐射。

2. 电磁辐射的另一个通俗名字叫电磁波,高能量(高频率)电磁辐射是电离辐射,只有这部分电磁辐射是危险的。

接下来是详细解释。

咱们先从定义来一点一点走起吧。

辐射是什么?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

辐射指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

一般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分类为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

一般普遍将这个名词用在电离辐射。

——维基百科好吧,Wiki解释的略抽象。

我尽量用大妈语言解释一下,就是说辐射是指的能量的传递,电磁波(电磁辐射)是一种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的辐射。

辐射也可以是指一些粒子(中子电子阿耳法粒子等)移动传递能量。

高能量的电磁波在穿过物质的时候有将物质电离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电磁波我们称它为电离辐射;高能量的中子电子阿耳法粒子束也具有这种能力,也可以被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是指的物质的原子由中性不带电转变成带电的离子,而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电荷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电。

那什么样的电磁波可以使物质电离呢?上面提到了高能量,那么什么样的电磁波具有高能量呢?首先要澄清一点这里说的高能量是指的辐射能,也就是电磁波的载体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就是电磁波本身的特性,并不是指的电磁场的能量,尽管单位是一样的吧。

秉承着大妈语言的原则,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辐射能也就越高。

参考辐射能公式,下图,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栏目达」(就是那个入)为波长:那么现在讨论的问题就来到了电磁波频率上了,我们来看看电磁波是怎样根据频率来分类的:上面是频率,左到右越来越低单位是赫兹,下面是波长,左到右越来越长单位是米。

我们从右到左来解释一下吧:首先是长波(Long radio waves),波长超过 1 千米,频率低于300kHz,如果按照频率分类长波要包含低频(30k - 300kHz),甚低频(3k - 30kHz),特低频(300 - 3kHz),超低频(30 - 300Hz)和极低频(小于30Hz)。

这些低频电磁波主要是在一些奇怪的领域,比如地质探测潜艇通讯之类……交流电产生的电磁波辐射(50Hz / 60Hz)也是在这个范围内的。

长波中频率相对较高的被称为低频频段(30kHz - 300kHZ)的电磁波被用于一些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校时。

鉴于无数朋友问高压电的辐射问题,在这里再补充几句好了。

无论是多少千伏还是多少万伏的高压电线,变电站,高压电塔,变压器,还是家里用的电线,以及所有没有提到的和能源用电有关的设备,它们的工作频率在中国都是50 赫兹。

这种频率的电磁辐射的波长长达 6 千千米,按照电磁辐射发射天线的理论分析,想要发射这种波长的电磁辐射,那么其天线的尺寸也要达到上千千米才能做到。

所以对于50 Hz 的输电设施来说,只能在其很近距离的周围产生感应电磁场,很难做到向外辐射能量。

然后是无线电波(Radio waves),也称为射频波(RF - Radio frequency)。

波长范围1毫米至1千米,频率范围300kHz 至300GHz。

图中可见其相对较低频率段包括无线电通讯常用的调幅(AM)以及调频(FM)频率范围。

无线电波中频率较高部分(频率300MHz 至300GHz 部分)也称为微波(Microwave)。

无线电波主要用途是通讯。

额外提一点就是微波有个很有名的用途就是微波炉,这个后面关于电磁辐射危害部分再细说。

再之后是红外线(IR - Infrared),其波长在760 纳米至 1 毫米之间,频率则是300GHz 至430THz,另外鉴于越往后的频率越高,为了避免出现T往上的P/E/Z/Y造成困扰,之后会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频率:430THz 也就是4.3E14(4.3乘以10的14次方,也就是乘以100,000,000,000,000,而4.3E14 就是430,000,000,000,000)。

而红外线更多的被用于监测热源。

再之后是可见光(Visible spectrum),波长范围380 纳米至780 纳米,频率在1E14 Hz量级。

可见光就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可见光之后是紫外线(UV Ultraviolet),波长范围10 纳米至400 纳米,频率在1E14 至1E16 Hz量级。

自然界紫外线主要来自恒星辐射。

最后两种超高频率电磁波则分别是X 射线(X Ray)以及频率最高的伽玛射线(γ Ray)。

X 射线来自电子产生能量变化时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能量,伽马射线来自原子核从高能激态到低能基态过程中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能量。

实际上X 射线和伽玛射线是有一部分频率重合的,只是由于二者的成因不同因而命名也不同。

同时由于这两种电磁波的波长极短,可通过原子间空隙,因而可以穿透物体。

从波长小于150 纳米开始的电磁波,也就是频率超过 1.9E15 赫兹的电磁波,可以使物质电离,也就是说小波长,也就是高频率的一部分紫外线,X 射线以及伽玛射线属于之前提过的电离辐射。

终于说到电离辐射了——电离辐射包括上面说过的这三种高能电磁波,同时还包含:α射线(α粒子)、β射线(β粒子)、中子等高能粒子流,而被称为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射线则两者皆有。

电磁波的电离能力,随着电磁波谱变化,电磁波谱中的γ射线、X射线几乎可以电离任何原子或分子。

电磁波的频率愈高,能量愈强,电离能力愈强。

非电离辐射是指与X射线相比之下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质的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

如近紫外线与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电离能力较弱的电磁波。

所有概念介绍完毕,下面开始说危害:由于电离辐射会使物质电离,因而会破坏生物组织细胞的原子/ 分子结构。

大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是肯定的,小剂量则可以忽略。

毕竟自然界中是存在天然电离辐射源的,而生物在地球上进化了这么多年,早也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本底辐射,自身的修复能力可以平衡掉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的伤害。

这里中子弹和原子弹相比哪个人道一点?提到了大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产生的危害。

当然核武器造成的这种辐射毕竟属于特殊情况,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电离辐射的机会其实非常少,而且剂量也非常小。

那么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有哪些呢?首先,如果看到这个标志,请不要随意进入该场所!我曾经听说过一些辐射事故案例。

举个我某次出差时听到的例子,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略去时间和具体地点,暂且说是在某工厂的辐照车间,有个好奇心很强烈的年轻小伙,看到车间加速器机房闪着幽幽蓝光,于是趁半夜没人偷偷绕过了安全连锁门禁,在电子加速器开机运行时溜进了加速器室。

好在设备已经接近运行周期的后半段,所以他并没有被照射过多。

但是!小伙依然医院躺了多半年,急性放射病,皮肤严重灼伤,半边脸被融化的那种灼伤,唯一幸运的是他捡回了一条命。

当然了,这个案例极其特殊,工业辐照工厂通常都设有大量警示,严格的门禁,以及有人看护的电离辐射控制区域,而这也是辐射安全管理法规里明确规定的。

在正常情况下,公众是没有可能闯进去的。

但是的确会有违规操作或者安全连锁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存在,所以!如果看到电离辐射的标志,尤其是工业环境下,在没有经过工作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随便闯进去!另外一点,新闻(放射源出没请注意,看到不要乱捡)里可能也曾经报道过,曾经有人在野外捡到过金属放射源,捡到的人觉得捡了个宝,亮闪闪不灵不灵的很美丽,于是就装兜里带回家了。

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白血病,截肢等等报道都曾见过报。

放射源最后经过追查无一例外是研究所或者工厂没有经过正确流程处理放射源,导致遗失等等(按照法规来说这属于极其严重的放射性事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受害者当然非常无辜,但后果已经造成且无法挽回。

这里也要提醒各位的就是,野外看到美丽亮闪闪的金属块,金属球,或者任何一看就不是天然存在的金属物体,千!万!不!要!捡!而且马上离得越远越好,如果愿意也可以报警。

说完极端情况,接下来,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的场景包括:1. 医学检查,包括X 光片,X 光透视,CT 扫描,PET-CT 扫描,放射性同位素造影等;放射治疗,包括电子束,伽马束,质子束,重离子束等。

这些都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穿透性,或者电离辐射可以杀死细胞的特性来加以利用。

医学检查受到的剂量通常会比较高,但医生会权衡利弊,尽量少做,但也不用担心。

2. 长途飞机旅行。

这主要来自宇宙辐射,尤其是当飞机穿越北极上空时由于可能会更多一些。

3. 吸烟。

香烟含有的钋-210,镭-226及铅-210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吸烟时这些同位素会被吸入人体,在人体内部对组织进行内照射。

4. 夜光表,烟雾探测器。

含有微量金属放射性同位素,但由于含量极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忽略。

5. CRT 显示器。

老式的CRT 显示器是基于电子管的应用,电子能量的变化会产生X 射线,所以其实是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小的X 射线的。

但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其剂量非常小,甚至还没有柏油马路沥青产生的放射性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矿物神马的例如上面说到的沥青矿。

但基本除了第 1 条和第 3 条之外,辐射剂量都是很小很小的。

至于网上传言各种关于电脑,路由器,手机,电视,机房等等各种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电离辐射之类,从原理上讲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些电子设备的工作是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仅仅是射频范围,既不可能有原子核反应又不可能有电子束应用所以不可能产生X 或者伽马射线,也就不可能产生电离辐射。

最后是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日常生活中主要指之前提到的射频范围内的电磁波,也就是无线电波。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实验或研究或事实数据能够明确证明射频电磁波会对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

经过证实的非电离辐射对生物组织能够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其加热效果,但需要很强并且集中指向的电磁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微波炉。

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利用水分子的电偶极(Electric dipole moment)在电场中会转向电场的方向,当微波进来时,电场是来回变化,使得水分子为了要转向电场方向而随着电场转动,这样的转动即为热量的来源。

——维基百科除了微波炉里面,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射频电磁波大概也就是无线路由器了,但它的输出功率差了微波炉百倍,而且还是发射到空间中,功率完全分散掉了。

至少我从没见过水放在无线路由器天线旁边能被加热,放太近被路由器烤热的不算。

至于高压电/ 交流电/ 变压器等等50 或者60 赫兹的电磁波,前面也提到了,由于其波长要几千千米长,基本不可能能做到辐射有效功率,所以从辐射传播的角度考虑,它们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