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二、函数知识点8:函数的概念以及区间 1》函数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注意:①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②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2》区间和无穷大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b ,则:{x|a ≤x ≤b}=[a,b] 叫闭区间; ②{x|a<x<b}=(a,b) 叫开区间;③{x|a ≤x<b}=[,)a b , {x|a<x ≤b}=(,]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④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3》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典例分析题型1:函数定义的考察 例1:集合A=}{40≤≤x x ,B=}{20≤≤y y ,下列不表示从A 到B 的函数是( )A 、x y x f 21)(=→ B 、x y x f 31)(=→ C 、x y x f 32)(=→ D 、x y x f =→)(例2:下列对应关系是否是从A 到B 的函数:①}{;:,0,x x f x x B R A →>== ②,:,,B A f N B Z A →==求平方;③B A f Z B Z A →==:,,,求算术平方根; ④B A f Z B N A →==:,,,求平方; ⑤A=[-2,2],B=[-3,3],B A f →:,求立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且}x B∈(1)A A A=(2)A∅=∅(3)A B A⊆A B B⊆BA并集A B{|,x x A∈或}x B∈(1)A A A=(2)A A∅=(3)A B A⊇A B B⊇BA补集U A{|,}x x U x A∈∉且1()UA A=∅2()UA A 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x a x a-<<||(0)x a a>>|x x a<-或}x a>||,||(0)ax b c ax b c c+<+>>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0)x a a>>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0∆=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的图象O 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的根21,242b b acxa-±-=(其中12)x x<122bx xa==-无实根20(0)ax bx c a++>>的解集1{|x x x<或2}x x>{|x}2bxa≠-R()()()U U UA B A B=()()()U U UA B A B=〖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yxo〖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2)存在0x I ∈,使得0()f x M=.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0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0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01第⼀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第⼀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本章知识结构图:本章知识点梳理:1、集合①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1)集合的分类⑤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限集:含有⽆穷多个元素的集合(2)集合元素的特性②有:确定性、互异性、⽆序性。

(3)常⽤数集的专⽤符号⑥:⾃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集合的表⽰⽅法④: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括号内表⽰集合的⽅法;②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括号内表⽰集合的⽅法。

2、⼦集、交集、并集、补集(1)⼦集⑧定义:设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集记作B A ?(或A B );如果A 是B 的⼦集,并且B 中⾄少有⼀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集,记作B A≠(或A B ≠)(2)交集○14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B 的交集,记作B A (如右图),即A x xB A ∈=|{ 且}B x ∈(3)并集○13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a B A ∈={ 或}B a ∈(4)补集○15定义:设I 是⼀个集合,A 是I 的⼀个⼦集,由I 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I 中⼦集A 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 C I ,即I x x A C I ∈=|{,且}A x ?如右图所⽰。

3、(1)函数的概念○16①设A 、B 是两个⾮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17: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函数.(2)区间的概念○19及表⽰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a x b<<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于或等于b ,⽽后者必须a b <.(3)函数的表⽰⽅法○20表⽰函数的⽅法,常⽤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数学表达式表⽰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图象表⽰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4)映射的概念○23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 4、函数的基本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25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函数的最⼤(⼩)值定义○26①⼀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值,记作m ax ()f x M =.②⼀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值,记作m a x ()f x m=.(3)函数的奇偶性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个偶函数与⼀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5、函数的图象的作法(1)利⽤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解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④画出函数的图象.(2)利⽤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次函数、⼆次函数、反⽐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y f x y f x =→=--原点 1()()y xy f x y f x -==→=直线()(||)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图象将轴下⽅图象翻折上去知识点1:集合与元素知识点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知识点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知识点4:集合的三种表⽰法知识点5:有限集和⽆限集知识点6:特定集合的表⽰知识点7:Venn 图与数轴法表⽰集合知识点8:⼦集知识点9:集合相等知识点10:真⼦集知识点11:空集知识点12:集合的⼦集的数⽬知识点13:并集知识点14:交集知识点15:补集知识点16:函数的概念知识点17:函数的两个要素知识点18:函数的值域及其求法知识点19:区间的概念知识点20:函数的三种表达⽅法知识点21:函数图象知识点22、分段函数知识点23:映射的定义知识点24: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定义知识点25:单调性与单调区间知识点26:函数的最⼤(⼩)值知识点27:奇函数与偶函数的概念知识点28:利⽤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般步骤知识点29:奇偶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知识点30:奇偶函数的单调性部分知识点详细解释:知识点1:集合与元素1、元素:⼀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元素常⽤⼩写字母 c b a ,,表⽰。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非常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非常详细)

第一部分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整理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3、集合的表示:{…}(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b、描述法: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 R| x-3>2} ,{x| x-3>2}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1)—子集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BA⊆(或B⊇A)注意:B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A(2).“包含”关系(2)—真子集如果集合BA⊆,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含与B(3).“相等”关系:A=B“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精华】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精华】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精华】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某些指定对象的总体。

这些对象被称为集合的元素。

集合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是无序的。

例如,自然数集合{1, 2, 3, }是无序的,而有序对集合{(1, 2), (2, 3), }是有序的。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将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出,用花括号{}括起来。

例如,集合{1, 2, 3}表示包含元素1、2、3的集合。

描述法是使用文字描述集合中元素的特征,例如,自然数集合可以表示为{所有大于0的整数}。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并集是指两个集合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有而另一个集合中没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所有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二、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另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函数中,一个变量被称为自变量,另一个变量被称为因变量。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法、表格法和图像法。

解析法是使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例如,y = x^2 表示一个二次函数。

表格法是使用表格来表示函数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一个函数值。

图像法是使用图形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图形中的每个点都代表一个函数值。

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单调性是指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是递增或递减的;奇偶性是指函数在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也取相反数;周期性是指函数在一定区间内重复出现。

三、集合与函数的关系集合与函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集合可以用来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而函数可以用来描述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个函数可以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从而建立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常常被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在求解函数的值域时,需要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来求解值域。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 x| x具有的性质} ,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7)已知集合A有n(n 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1个真子集,它有2n1个非空子集,它有2n2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不等式 解集 | x | a( a 0) { x | a x a}| x | a(a 0)x|x a 或 x a}| ax b | c,| ax b | c(c 0)把 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 x | a ,|x| a(a 0) 型不等式来求解2)判别式 b 2 4ac 00 0二次函数 2y ax bx c( a 0)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ax 2 bx c 0( a 0)的根b b 2 4acx1,21,22a(其中 x 1 x 2 )bx 1 x 2 1 22 a无实根2ax bx c 0( a 0)的解集{x|x x 1或 x x 2}b {x| x }2aR2ax 2bx c 0( a 0)的解集{ x | x 1 x x 2}〖 1.2 〗函数及其表示1.2.1 】函数的概念1) 函数的概念① 设A 、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对于集合 A 中任补1AI (e U A)e U A{x | x U ,且x A}痧U (AI B) ( U A) U(?U B)集痧U (AUB) ( U A)I (?U B) 2AU(e U A) U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 ( 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 (包括集合A ,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 : AB .②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是两个实数,且a b,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满足a x b,或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 ,(a,b] ;满足x a, x a,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 a, ),( ,b],( ,b).注意:对于集合{ x | a x 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a b .3)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 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 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 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y tanx 中,x k (k Z ).2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 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 f (x)的定义域为[a,b] ,其复合函数f[g(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 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 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 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a( y)x2b(y)x c(y) 0 ,则在a(y) 0时,由于x, y为实数,故必须有b2(y) 4a( y) c(y) 0,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 】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 :A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 A,b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 的原象.〖1.3 〗函数的基本性质【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②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函数的 单调性③对于复合函数y f[g(x)],令u g(x),若y f(u)为增,u g(x)为增,则y f [ g (x)]为增;若y f (u)为减,u g ( x)为减,则y f [ g( x)]为增;若①一般地,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 x) M ;2)存在x0 I,使得f(x0)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最大值,记作f max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都有f(x) m;(2)存在x0 I,使得f(x0) m .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 f ( x)的最小值,记作f max(x) m.【1.3.2 】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2)3) y f (u) 为增,u g(x) 为增,打“√”函数f (x)分别在(u g(x) 为减,则y f[g(x)]为减;若y f (u) 为减,则y f [ g ( x )] 为减.f (x) x a(a 0) 的图象与性质x, 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 a,0) 、(0, a ]上为减函数.最大(小)值定义②若函数 f (x )为奇函数,且在 x 0处有定义,则 f (0) 0.③ 奇函数在 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 y 轴两侧相对称的 区间增减性相反.④ 在公共定义域内, 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 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 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 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③ 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三角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 f (x ) 定 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f.(.-.x.).=.-.f .(x .).., 那么函数 f (x ) 叫做 奇.函. 数..如果对于函数 f (x ) 定 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 有f.(.-.x.).=.f .(x .).., 那么函 数 f (x ) 叫 做 偶.函. 数..(1)利用定义 (要先判断定义 域是否关于原点 对称)(2)利用图象 (图象关于原点 对称)(1)利用定义 (要先判断定义 域是否关于原点 对称)(2)利用图象 (图象关于 y 轴 对称)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h 0,左移h 个单位y f(x) h h00,右,移|h h|个单位y f(x h)y f ( x)k 0, 上移k 个单位k 0,下移| k |个单位y f (x) k②伸缩变换y f (x)0 1,伸f ( x)1,缩yy f (x)0 A 1,缩A 1,伸y Af(x)③对称变换y f (x)x轴y f ( x)y f ( x)y轴y f ( x)y f (x)原点y f ( x)y f ( x)直线y xy f 1(x)y f ( x)去掉y轴左边图象保留y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图象y f (|x|)y f (x)保留x轴上方图象将x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y| f (x) |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函数的概念课件 新人教A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函数的概念课件 新人教A必修1

❖ 本节重点: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的求 法.
❖ 本节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
❖ (2)实际应用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和复合函数 定义域.
❖ (一)对函数y=f(x)涵义的理解,应明确以 下几点:
❖ ①“A,B是非空数集”,若求得自变量取 值范围为∅,则此函数不存在.
❖ ②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是函数的三要 素,实际上,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决定的,所以看两个函数是否相等,只要 看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是否相 同.
❖ (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能租 出多少辆车?
❖ (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
[解析] (1)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 3600 元时,未租出的 车辆数为:(3600-3000)÷50=12,所以这时租出了 88 辆车.
(2)设每辆车的月租金为 x 元,则租赁公司的月收益为: f(x)=(100-x-530000)(x-150)-x-530000×50,整理得:f(x) =-5x02 +162x-2100=-510(x-4050)2+307050.所以当 x= 4050 元时,f(x)最大,其最大值为 307050.即当每辆车的月租 金为 4050 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值为 307050 元.
❖ [分析] (1)据函数的定义:“对于集合A中的 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与之对应”进行判断.
❖ (2)给定函数的解析式,也就给定了由定义域 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只要将自变量允许值代 入,就可以求得对应的函数值.
[解析] (1)①由 x2+y2=2 得 y=± 2-x2,因此由它不能 确定 y 是 x 的函数,如当 x=1 时,由它所确定的 y 的值有两 个±1.
②由 x-1+ y-1=1,得 y=(1- x-1)2+1,所以当 x 在{x|x≥1}中任取一个值时,由它可以确定唯一的 y 值与之 对应,故由它可以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Sets and Concepts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3、集合的表示:{…}(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b、描述法: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1)—子集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BA⊆(或B⊇A)注意:B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A(2).“包含”关系(2)—真子集如果集合BA⊆,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含与B(3).“相等”关系:A=B“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1.1集合的概念

1.1.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4.集合元素的性质: ⑴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如: x∈A与xA必居其一. ⑵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 的. 如:方程 x2-x+=0的解集为{1} 而非{1,1}. ⑶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如:{1,2},{2,1}为同一集合.
6.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⑴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
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上述⑴、⑷组成的集合可分别表示为
{1,2,3,4,5}与{ x2,3x+2,5y3-x,x2+y2}. 注意: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管元素的排列顺序如
何,只要所列的元素完全相同,它们表达的 就是同一个集合. 2.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即任何两个 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 集合的一个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1,2,3,4,5}与{练市中学的高一学生}; 又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a、b、c、p、q……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元素对于集合的从属关系
(1)属于(belong to):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not belong to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 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说明:“∈”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集合元素的性质: ⑴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如: x∈A与xA必居其一. ⑵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 的. 如:方程 x2-x+=0的解集为{1} 而非{1,1}. ⑶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如:{1,2},{2,1}为同一集合.

高一 集合 与 函数 知识点小结

高一 集合 与 函数 知识点小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0)【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是两个实数,且a b<,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满足a x b≤<,或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a b;满足,,,x a x a x b x 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与区间(,)a 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a b<.(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tany x=中,()2x k k Z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的定义域为[,]a b,其复合函数[()]f g 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2()()()0a y xb y xc y++=,则在()0a y≠时,由于,x y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c y∆=-⋅≥,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 A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 Ab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o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0,]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集合的概念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1)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①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②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③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二)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③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2x +1},{直角三角形},…;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x,y)|y= x +3x+2}与 {y|y= x +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 Z 。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教案(人教A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教案(人教A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0日8点,高一年级的所有同学在上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2P —3P 的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4)方程210x +=的解;(5)我校2013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 )a ,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 )A ,记作:a A ∉. 例如,我们用A 表示“120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 ∉,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二)例题讲解:例1.用“∈”或“∉”符号填空:(1)8__________N ; (2)0__________N ;(3)3__________-Z ; (4Q ;(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例2.已知集合P 的元素为21,,33m m m --, 若3P ∈且1P -∉,求实数m 的值.(三)课堂练习:课本5P 练习1.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作业布置:1.习题1.1,第1-2题;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笔记: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二)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如:{}1,2,3,4,5,{}2222,32,5,x x y x x y+-+,….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如自然数集N 用列举法表示为{}1,2,3,4,5,….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2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4)方程组20;20.x y x y +=⎧⎨-=⎩的解组成的集合.思考2:(课本P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内.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一般格式:(){}x A p x ∈ 如:{}32x x ->,(){}2,1x y y x=+,{}x x 是直角三角形,…;说明:1.课本5P 最后一段话;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2,32x y y xx =++与{}232y y x x =++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 x 是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 也是错误的.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22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组3;1.x y x y +=⎧⎨-=-⎩的解.思考3:(课本6P 思考)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二)课堂练习: 1.课本6P 练习2;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3.集合{}4,3A xx x =∈∈-Z N ,则它的元素是 . 4.已知集合{}33,A x x x =-<<∈Z ,(){}2,1,B x y y xx A ==+∈,则集合B 用列举法表示是 .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作业布置:习题1.1,第3、4题; 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后笔记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空集的含义.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楚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__________N ;0__________Q ; 1.5__________-R . 思考1: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子集、空集等概念的教学: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1,2,3A =,{}1,2,3,4,5B =;(2){}我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女生C =,{}我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D =; (3){}|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E x x =,{}是等腰三角形F x x =.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1.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Ú(或B A Û).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如:(1)中A B ⊆. 2.集合相等定义:如果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则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即若A B ⊆且B A ⊆,则A B =.如(3)中的两集合E F =. 3.真子集定义:若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Ü或B A Ý)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如:(1)和(2)中A B Ü,C D Ü;4.空集定义: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__________0∅;0__________∅;{}__________∅∅{}0__________∅ .思考2:课本7P 的思考题 5.几个重要的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4)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 说明:1.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2.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二)例题讲解:例1.填空:(1)2__________N ;{}2__________N ;__________A ∅;(2)已知集合{}2320A x x x =-+=,{}1,2B =,{}8C x x x =<∈N ,,则__________A B ;__________A C ;{}2__________C ;2__________C .例2.(课本例3)写出集合{},a b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例3.已知集合{}260A x x x =+-=,{}10B x mx =+=, 若B A Ü,求m 的值. (11032m =-或或) 例4.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A B ⊆,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m ≥)(三)课堂练习:课本7P 练习1,2,3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 图直观地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作业布置1.习题1.1,第5题;2.预习集合的运算.课后笔记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一)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已知{}1,2,3A =,{}1,2,3,4,5S =,则__________A S ;{}________x x S x A ∈∉=且. 2.用适当符号填空:{}{}20__________00____________________10x x x ∅∅+=∈R ;;,;{}{}{}{}{}{}0_____356_____253_____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且或;;.二、新课教学(一)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 (1){}1,3,5A =,{}2,4,6B =,{}1,2,3,4,5,6C =;(2){}A x x =是有理数,{}B x x =是无理数,{}C x x =是实数;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union set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 {},A B x x A x B =∈∈ 或 用Venn 图表示: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 B 的并集是C ,即A B C =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讨论:A B 与集合,A B 有什么特殊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A A A B B A =∅= ,,; ____________________A B A A B B =⇒=⇒ ,.巩固练习(口答):(1)设{}3,5,6,8A =,{}4,5,7,8B =,则__________A B = ; (2)设{}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则__________A B = ; (3)设{}3A x x =>,{}6B x x =< ,则__________A B = . 2.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 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记作A B (读“A 交B ”)即:{}A B x x A x B =∈∈ 且用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 与B 的交集)讨论:A B 与,,A B B A 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A A A B B A =∅= ,,; ____________________A B A A B B =⇒=⇒ ,.巩固练习(口答):(1)设{}3,5,6,8A =,{}4,5,7,8B =,则__________A B = ; (2)设{}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__________A B = ; (3)设{}3A x x =>,{}6B x x =< ,则__________A B = .(二)例题讲解例1.(课本例5)设集合{}12A x x =-<<,{}13B x x =<<,求A B .例2.(课本例7)设平面内直线1l 上点的集合为1L ,直线2l 上点的集合为2L ,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1l ,2l 的位置关系.例3.已知集合{}22190A x x mx m =-+-=,{}2560B y y y =-+=,{}2280=+-=是否存在实数m,同时满足,C z z z?A B A C≠∅=∅(三)课堂练习:P练习1,2,3.课本11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引出交集、并集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注意数轴在求交集和并集中的运用.作业布置1.习题1.1,第6,7;2.预习补集的概念.课后笔记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二)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了解全集、补集的意义, (2)正确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U A ð”的涵义; (3)会求已知全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补集的有关运算及数轴的应用. 教学难点:补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符号分别是怎样的?2.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3.交集和补集的有关运算结论有哪些?4.讨论:已知{}30A x x =+>,{}3B x x =-≤,则,A B 与R 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思考1.{}U =全班同学,{}A =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 =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 A B 、、有何关系?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集合B 是集合U 中除去集合A 之后余下来的集合.(一)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1.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set ),记作U ,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2.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记作:U A ð,读作:“A 在U 中的补集”,即{},U A x x U x A =∈∉且ð用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讨论:集合A 与U A ð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Venn 图分析 ()U A A =∅ ð,()U A A U = ð,()UUA A =痧,U U =∅ð,U U ∅=ð.巩固练习(口答):(1){}2,3,4U =,{}4,3A =,B =∅,则U A =ð ,U B =ð ; (2)设{}8U x x =∈<N ,()()(){}2450A x x x x =---=,则U A =ð ; (3)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A =ð .(二)例题讲解:例1.(课本例8)设集{}9U x x =是小于的正整数,{}123A =,,,{}3456B =,,,,求U A ð,U B ð.例 2.设全集{}4U x x =≤,集合{}23A x x =-<<,{}33B x x =-<≤,求U A ð,A B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A B ,,,,痧痧痧.(结论:()()()()()(),U UU UU U A B A B A B A B == 痧痧痧)例3.设全集U 为R ,{}2120A x x px =++=,{}250B x x x q =-+=,若 (){}2U A B = ð,(){}4U A B = ð,求A B . (答案:{}2,3,4)(三)课堂练习:课本11P 练习4归纳小结: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图示分析(数轴、Venn 图).作业布置:习题1.1A 组,第9,10;B 组第4题.课后笔记课题:集合复习课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2)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 (3)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集合的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提问:什么叫集合?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如何表示?3.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集合?有何性质?4.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运算结论有哪些?5.集合问题的解决方法:Venn 图示法、数轴分析法.二、讲授新课(一) 集合的基本运算例1.设U =R ,{}55A x x =-<<,{}07B x x =<≤,求U U A B A B AB 、,,、痧 ()()()()()()UUU U U U A B A B A B A B 、、、痧痧痧.例2.全集{}10U x x x +=<∈N ,,A U ⊆,B U ⊆,且(){}1,9U B A = ð,{}3A B = ,()(){}4,6,7UUA B = 痧,求A 、B .(二)集合性质的运用例3.{}240A x x x =+=,(){}222110B x x a x a =+++-=,若A B A = ,求实数a 的值.例4.已知集合{}63A x x x =><-或,{}3B x a x a =<<+,若A B A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三)巩固练习1.已知{}211A x x x =-<<->或,{}20A B x x =+> ,{}13A B x x =< ≤,求集合B . 2.已知{}0,1P =,{}M x x P =⊆,则P 与M 的关系是 .3.已知50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验,分别及格人数为40、31人,两项均不及格的为4人,那么两项都及格的为 人.4.满足关系{}{}1,21,2,3,4,5A ⊆⊆的集合A 共有 个.5.已知集合{}{}{}81,3,5,61,5,6A B x x x A A B =<∈==N ,,,,则B 的子集的集合一共有多少个元素?6.已知{}1,2,A a =,{}21,B a=,{}1,2,A B a = ,求所有可能的a 值.7.设{}260A x x ax =-+=,{}20B x x x c =-+=,{}2A B = ,求A B .8.集合{}220A x x px =+-=,{}20B x x x q =-+=,若{}2,0,1A B =- ,求p q 、.9.已知{}{}222,3,420,7,42,2A a a B a a a =++=+--,,且{}3,7A B = ,求B .10.已知{}{}2340A x x x B x x m =<->=+<或,,当A B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归纳小结本节课是集合问题的复习课,系统地归纳了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方法及其有关运算,并进一步巩固了Venn 图法和数轴分析法.作业布置1.课本13P 习题1.1 B 组题;2.阅读1315P P 材料.课后笔记课题:函数的概念(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实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讲授新课(一)函数的概念思考1P)给出三个实例:(课本15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2h t t=-.1305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P图)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课本15C.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P表)“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见课本16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记作:∶→f A B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1)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2)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0a >时,值域是{}244ac b B y y a -=≥;当0a <时,值域{}244ac b B y y a-=≤.(3)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定义域是{}0x x ≠,值域是{}0y y ≠. (二)区间及写法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则(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a x b <<或≤≤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 b a b ; 这里的实数a 和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我们把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巩固练习用区间表示R 、{}1x x ≥、{}5x x >、{}1x x -≤、{}0x x <.(学生做,教师订正)(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函数()223f x x x =-+,求()0f 、()1f 、()2f 、()1f -的值.变式:求函数(){}2231,0,1,2f x x x x =-+∈-,的值域.例2.已知函数()12f x x =+. (1)求()()()23,,33f ff f --⎡⎤⎣⎦的值; (2)当0a >时,求()(),1f a f a -的值.(四)课堂练习1.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44040,10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且且或≤,≤,≤,≤.2.已知函数()2352f x x x =+-,求()3f 、(f 、()f a 、()1f a +的值.3.课本19P 练习2.归纳小结:函数模型应用思想;函数概念;二次函数的值域;区间表示.作业布置:习题1.2A 组,第4,5,6;课后笔记课题:函数的概念(二)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能用“区间”的符号表示; (2)掌握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3)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教学重点: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叫函数?其三要素是什么?函数23x y x=与3y x =是不是同一个函数?为什么?2.用区间表示函数()0y kx b k =+≠、()20y ax bx c a =++≠、()0ky k x=≠的定义域与值域.二、讲授新课(一)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 f x =,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1) ()232x f x x -=-;(2)()f x =(3)()2xf x x=-. 学生试求→订正→小结:定义域求法(分式、根式、组合式). 说明:求定义域步骤:列不等式(组) → 解不等式(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求法(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g x ⎡⎤⎣⎦的定义域;求法:由a x b <<,知()a g x b <<,解得的x 的取值范围即是()f g x ⎡⎤⎣⎦的定义域. (2)已知()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x 的定义域; 求法:由a x b <<,得()g x 的取值范围即是()f x )的定义域. 例2.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0,1,求()1f x +的定义域. 例3.已知()1f x -的定义域为[]1,0-,求()1f x +的定义域.巩固练习1.求下列函数定义域: (1)()f x = (2)()111f x x=+.2.(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求()21f x +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21f x -的定义域为[]0,1,求()13f x -的定义域.(二)函数相同的判别方法函数是否相同,看定义域和对应关系.例5.(课本18P 例2)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x =相等?(1)2y =; (2)y =(3)y = (4) 2x y x=.(三)课堂练习1.课本 19P 练习1,3;2.求函数241y x x =-+-,[)1,3x ∈-的值域.归纳小结:本堂课讲授了函数定义域的求法以及判断函数相等的方法.作业布置:习题1.2A 组,第1,2;课后笔记课题:函数的表示法(一)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教学重点: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提问: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2.讨论:初中所学习的函数三种表示方法?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二、讲授新课:(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课本P 15 给出的三个实例,说明三种表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点: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1); 优点:简明扼要;给自变量求函数值.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2); 优点:直观形象,反映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3); 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如股市走势图; 列车时刻表;银行利率表等.例1.(课本19P 例3)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1,2,3,4,5x ∈)个笔记本需要y 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 f x =.例2:(课本20P 例4)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二)分段函数的教学 分段函数的定义: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如以下的例3的函数就是分段函数.说明:(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的数值属于哪个区间段,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法则;画分段函数图象时,应根据不同定义域上的不同解析式分别作出;(2)分段函数只是一个函数,只不过x 的取值范围不同时,对应法则不相同. 例3:(课本21P 例6)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的按5公里计算).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例4.已知()()[)223, ,021, 0,x x f x x x +∈-∞⎧⎪=⎨+∈+∞⎪⎩,求()0f 、()1f f -⎡⎤⎣⎦的值.例5.某市为了鼓励居民用电,电力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0.50元计费.(1)设月用电x 度时,应交电费y 元,当100x ≤和100x >时,分别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小王家第一季度交纳电费情况如下:问小王家第一季度用电多少度?例6.某地的出租车按如下方式收费:起步价10元,可行3km (不含3km );3km 到7km (不含7km )按1.6元/km 计费(不足1km ,按1km 计算);7km 以后都按2.4元/km 计价(不足1km ,按1km 计算).试写出以行车里程为自变量,车费为函数值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当去往6km 处所需的车费.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地区水费按下表规定收取:(1)若某户用水量为x 吨,需付水费为y 元,求出水费y 元与用水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小华家四月份付水费17元,则他家四月份用水多少吨?(三)课堂练习:课本P 23 练习1,2;1.作业本每本0.3元,买x 个作业本的钱数y (元).试用三种方法表示此实例中的函数.2.某水果批发店,100kg 内单价1元/kg ,500kg 内、100kg 及以上0.8元/kg ,500kg 及以上0.6元/kg .试用三种方法表示批发x 千克与应付的钱数y (元)之间的函数()y f x =.归纳小结:本节课归纳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优点;讲述了分段函数概念;了解了函数的图象可以是一些离散的点、线段、曲线或射线.作业布置:课本24P 习题1.2 A 组第8,9题;课后笔记课题:函数的表示法(二)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换元法,配凑法,待定系数法,消去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重点:求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对函数解析式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举例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对应,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应实例: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q ,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 和它对应;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 ,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和它对应;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2.讨论:函数存在怎样的对应?其对应有何特点?3.导入: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映射(mapping ).二、讲授新课:(一) 映射的概念教学: 定义: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讨论:映射有哪些对应情况?一对多是映射吗?例1.(课本22P 例7)以下给出的对应是不是从A 到集合B 的映射?集合{}A P P =是数轴上的点,集合B =R ,对应关系f :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1)集合{}A P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B x y x y =∈∈R R ,对应关系f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坐标对应;(2)集合{}A x x =是三角形,集合{}B x x =是圆,对应关系f :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切圆;。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最全知识点汇总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M或a∉M。

集合的表示法有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为A⊆B,真子集表示为A⊂B,集合相等表示为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为A∩B,并集表示为A∪B,补集表示为A的补集。

补集的性质为A∪A的补集=全集,A∩A的补集=空集。

2.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式求解。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将$ax+b$看作一个整体,化成$|x|c(c>0)$,$|x|>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分类讨论$\Delta>\Delta'$,$\Delta=\Delta'$和$\Delta0)$的根$x_1,x_2$(其中$x_10$和$y<0$的解集。

3.函数及其表示3.1 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to B$。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集合的含义我们先看一些实例:①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素数);有限集②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定长 d 的所有的点;③全体自然数;无限集④方程 x2+3x+2=0 的所有实数根;⑤某中学2019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新生.分别归纳概括出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小写的拉丁字母 a,b,c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注意:几种特殊的数集问题:如何理解“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这些集合里的元素必须具备什么特性?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 高一级身高较高的同学,能否构成集合? 否② 高一级身高160cm以上的同学,能否构成集合? 能③ 2, 4, 2 这三个数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否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即确定了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元素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具有某种属性)如:高一级身高160cm以上的同学组成的集合.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

即集合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

(互不相同)如:2, 4, 2 这三个数不能组成一个集合,但2,4可组成集合.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讲顺序的。

即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不论元素顺序如何,都表示同一个集合。

(不考虑顺序)如:集合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组成的集合集合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组成的集合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高一级所有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A, a是高一(7)班的同学,b是高二(7)班的同学,那么a与A,b与A之间各自有什么关系?四、集合的表示(1)自然语言表示法1~20以内的质数组成的集合(2)列举法例如,地球上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 x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解:(1)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则A={0,1,2,3,4,5,6,7,8,9}(2)设方程 x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则B={0,1}(3)设所求集合为C,则C={6,12,18}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 x -7< 3 的解集吗?无限集(3).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网络第一讲集合★知识梳理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三:集合的基本运算①两个集合的交集:A B = {}x x A x B ∈∈且; 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 ③设全集是U,集合A U ⊆,则U C A ={}x x U x A ∈∉且★重、难点突破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难点:正确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进行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进行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1.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结果进行检验; 2.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要注意元素的三个特性;(2)描述法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如{})(x f y x =、{})(x f y y =、{})(),(x f y y x =等的差别,如果对集合中代表元素认识不清,将导致求解错误:问题:已知集合221,1,9432x y x y M x N y ⎧⎫⎧⎫=+==+=⋂⎨⎬⎨⎬⎩⎭⎩⎭则M N=( )A. Φ;B. {})2,0(),0,3(;C. []3,3-;D. {}3,2[正解] C ; 显然{}33≤≤-=x x M ,R N =,故]3,3[-=N M(3)Venn 图是直观展示集合的很好方法,在解决集合间元素的有关问题和集合的运算时常用V enn 图。

3.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 (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B A ⊆,C B ⊆,则C A ⊆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交集:①A B B A =;②A A A = ;③φφ= A ; ④A B A ⊆ ,B B A ⊆ ⑤B A A B A ⊆⇔= ; (2)并集:①A B B A =;②A A A = ;③A A =φ ; ④A B A ⊇ ,B B A ⊇ ⑤A B A B A ⊆⇔= ; (3)交、并、补集的关系 ①φ=A C A U ;U A C A U =②)()()(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 题型1: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例1]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0,2A 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B .2;C .3;D .6[解析]:正确解答本题,必需清楚集合A B *中的元素,显然,根据题中定义的集合运算知A B *={}4,2,0,故应选择D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数集{}Z n n X ∈+=,)12(π与{}Z k k Y ∈±=,)14(π之的关系是( )A .X Y ;B .Y X ;C .Y X =;D .Y X ≠[解析] 从题意看,数集X 与Y 之间必然有关系,如果A 成立,则D 就成立,这不可能; 同样,B 也不能成立;而如果D 成立,则A 、B 中必有一个成立,这也不可能,所以只能是C [新题导练]1.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A ⊆ B.C B ⊆ C.C B A = D. A C B = [解析]D ;因为全集为A ,而C B =全集=A2.(2006•山东改编)定义集合运算:{}B y x xy y x B ∈∈+==⊗A,,z A 22,设集合{}1,0A =,{}3,2=B ,则集合B ⊗A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解析]18,根据B ⊗A 的定义,得到{}12,6,0A =⊗B ,故B ⊗A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8 3.(2007·湖北改编)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Q P {}Q x P x x ∉∈且,|,如果{}1log 3<=x x P ,{}1<=x x Q ,那么Q P -等于[解析] {}31<<x x ;因为{})3,0(1log3=<=x x P ,{})1,1(1-=<=x x Q ,所以)3,1(=-Q P4.研究集合{}42-==x y x A ,{}42-==x y y B ,{}4),(2-==x y y x C 之间的关系[解析] A 与C ,B 与C 都无包含关系,而BA ;因为{}42-==x y x A 表示42-=x y 的定义域,故R A =;{}42-==x y y B 表示函数42-=x y 的值域,),4[+∞-=B ;{}4),(2-==x y y x C 表示曲线42-=x y 上的点集,可见,BA ,而A与C ,B 与C 都无包含关系考点二: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 设集合{}0232=+-=x x x A ,{}0)5()1(222=-+++=a x a x x B(1) 若{}2=B A ,求实数a 的值;(2)若A B A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若{}2=B A ,[解题思路]对于含参数的集合的运算,首先解出不含参数的集合,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求参数。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经典例题+巩固练习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经典例题+巩固练习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A⊆B, B⊆C ,那么A⊆C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A,且x∈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A,或x∈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CS,即C S A=},|{AxSx x∉∈且韦恩图示A B图1A B图2SA性 质A A=A A Φ=Φ A B=B A A B ⊆A A B ⊆BA A=A A Φ=A A B=B A A B ⊇A A B ⊇B(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C u B)= C u (A B) A (C u A)=U A (C u A)= Φ.例题: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3.若集合M={y|y=x 2-2x+1,x ∈R},N={x|x ≥0},则M 与N 的关系是 .4.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组别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学案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集合的含义,明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能选择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问题;
3.能够说出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4.能够熟练应用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含参问题.
1.一般地,我们把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是 .
2. 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有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某班所有的好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B. 集合}3,2,1{和}1,2,3{表示不同集合
C. 集合}0)1(|{2=-x x 含有两个元素
D. 所有小于0的整数组成一个集合 4.用∈或∉填空
(1)0 N (2)0 +N (3)π Q (4)3 }9|{2≤x x ; (5)a }{a ; (6)若 }06|{2=-+=x x x A ,则3 A ;
(7)若}101|{≤≤∈=x N x B ,则 8 B ,9.2 B ;
例1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354<-x 的解集; (2)偶数集;
(3)坐标平面内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 (4)小于5的正整数;
(5)方程组⎩
⎨⎧-=-=+13
y x y x 的解集;
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03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4且小于或等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2)一次函数3+=x y 与62+-=x y 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354<-x 的解集。

教 师批 阅定 等
自 主 探 究
交 流 探 究
学 习 目 标
班级 姓名 组别
例4.当集合}10,52,2{2
a a a A +-=,且A ∈-3,求a 的值 .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
2.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 ;
3.一些常见的数集的表示方法.
4.本节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思想(例4).
1.下列各组对象:
① 接近于1的数的全体;
② 平面上到点P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 ③ 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 ④ 等边三角形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 ) A.1 B.2 C. 3 D.4
2.设集合32},15|{=≤=a x x A ,那么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A a ∉ B. A a ≠ C.A a ∈ D.A a ∉}{
3.已知集合},,{c b a S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的长,则ABC ∆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下列集合中, }01)2(|),{(},1,2{},1,2|,{2=-+-=====y x y x C B y x y x A 且)(,
}1
3|),{(⎩⎨⎧=-=+=y x y x y x D ,其中与集合)}1,2{(相等的集合共有几个? ( )
A.1
B.2
C. 3
D.4 5.已知},13|{Z ∈-==k k x x A ,用∉∈或填空:
(1)5 A (2)7 A (3)-10 A
6.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二次函数42
-=x y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2)反比例函数x
y 2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x x 243-≥的解集.
7.已知集合}56
|{*N Z ∈-∈=a
a M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M .

(必做)1.给出下面三个集合:
它们相同吗,各自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设A 是由满足不等式6<x 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若A a A a ∈∈3且,求a 的值。

自 主 测 评
归 类 方 法 作 业 {}{}{}222A=|21,B=|21,C=(,)|21,x y x y y x x y y x =+=+=+ 学习感悟
班级姓名组别
2
(选做)3.{}的值。

=1
+
+
,3
,
(,22
)1
+
3
A∈
已知a

,求实数
A
a
a
a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