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史前美术1.旧石器时代2.新时期时代●早●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陶盆●庙底沟类型●花瓣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尖底漩涡彩陶瓶●舞蹈彩纹盆●晚●红山●玉器●龙山●黑陶●良渚●玉琮二、先秦1.青铜工艺●青铜器●礼,乐,兵,车马器其他●发展●商代●鼎盛●司母戊鼎●西周●增加铭文●毛公鼎●春秋●镶嵌和错金●莲鹤方壶●战国●铁器●采桑宴乐攻战纹壶●青铜雕塑●商(猛虎食人卣)●西周(青铜立人像)2.玉器●跽坐玉人像3.书法●甲骨文:占卜金文4.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三、秦汉1.雕塑●青铜雕塑●(秦)铜车马●(西汉)长信宫灯●(东汉)马踏飞燕●石雕●西汉(霍去病墓石雕像群)●马踏匈奴●东汉(李冰石像)2.绘画●画像石,砖●隶书(张迁碑)(礼器碑)(石门碑)●小篆(泰山刻石)●帛画●长沙马王堆_1号汉墓石帛画(西汉)四、魏晋南北朝1.绘画●曹不兴●佛画之祖●卫协●始精●曹仲达●曹衣出水●萧绎●职贡图●六朝三大家●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女史箴图●洛阳赋图●烈女仁智图●画云台山记●论画●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笔才一二,已象焉●张家样●杨子华●北齐校书图2.画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传神论)●论画●谢赫●画品●六品,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像形,传移摹写,经营位置●宗炳●山水画论●叙画3.佛教艺术●壁画●4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4.书法●钟繇●索靖●月怡贴●王羲之●兰亭序五、隋唐五代1.绘画●人物●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尉迟乙僧●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87神仙卷●仕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眆●仕女执扇图●簪花仕女图●五代●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炬●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山水●青绿山水●(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青山行旅途●水墨山水●(唐)王维●王破墨●雪溪图●辋川图●五代●北方●荆浩●笔法计气韵思景笔墨●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斧劈皴●南方●董源●潇湘图●披麻皴●巨然●秋山问道图●层峦丛林图●画鸟●唐●牛马二韩●韩滉●五牛图●韩幹●牧马图●照夜白图●五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荃●写生珍禽图●徐熙●雪竹图,雏鹤药苗图●薛稷●屏风六扇鹤样●边鸾●二枝折花2.画论●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绘画著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断代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绘画通史●荆浩●笔法记●张璪●绘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雕塑●龙门石窟●乐山大佛●昭陵六骏●乾陵石刻4.壁画●敦煌壁画●经变画●西方净土变5.建筑●寺庙建筑●大小雁塔●桥梁建筑●赵州桥六、宋1.绘画●人物●●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李公麟●五马图●免胄图●梁恺●简笔画泼墨大写意●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山水●北宋●北方●李成●读碑窠石图●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远●范宽●溪山行旅途●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雨点皴●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卷云皴●高远,深远,平远●南方●米芾●人文山水画新开局●赤壁遗古●米点云山●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北宋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山水●李唐●采薇图●万壑松冈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十八学士图●马远●马一角●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夏圭●夏半边●烟釉林居图●松溪泛舟●花鸟●工笔画●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赵佶●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瘦金体●崔白●双喜图●寒雀图●写意●文同●善竹●墨竹图●赵孟坚●岁寒三友●法常●老松八哥●杨无咎●墨梅图卷●风俗●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贺●货朗图七、元1.绘画●人物●王绎●写像秘诀●杨竹溪小像●山水●钱选●秋江待渡图●高克恭●春山晴雨图●赵孟頫(文人画领袖)●鹊华秋色图●元四家●吴镇●渔夫图●倪瓒●渔庄秋霁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花鸟●王冕●墨梅图●繁花满枝●柯久思●墨竹图●郑思肖●墨兰●无根兰2.雕塑艺术●晋祠泥塑人物像●重庆大足石刻像3.壁画艺术●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4.建筑艺术5.雕刻●营造法式(李戒)6.工艺美术●瓷器●天青色(汝窑)●钱(哥窑)●变(均窑)●定窑●官窑●缂丝工艺7.书法篆刻●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八、明清1.绘画●明●早●浙派●戴近●钟馗出山图●春游晚归图●吴伟●柳下读书图●中●吴门四家●仇英●人物故事图册●辋川十景图●最后一个青绿山水画家●文徴明●真赏斋图●唐寅●孟蜀官妓●溪山鱼隐图●白云青障图●沈周●庐山高图●诗书画一体●晚●山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松江画派●花鸟●工丽●文进●吕纪●写意●陈淳●秋葵图●山茶水仙图●白阳仙人●徐渭●墨葡萄图●泼墨大写意●青藤白阳●人物●变形主义●陈洪绶●归去来兮辞●水浒叶子●崔子忠●云中玉女图●藏云图●波臣派●曾鲸●王时敏像●张子卿像●清●正统派●清初六家●王时敏●云山图●王鉴●夏山图●王翚●溪山红树图●王原祁●●吴历●横山晴雨图●恽寿平●个性派●清初四僧●朱耷●荷鸭图●哭之笑之白眼看世人●石涛●苦瓜和尚语录●搜尽奇峰打草稿●髡残●弘仁●黄山图●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叶欣,谢荪,胡慥,●杨州八怪●扬州卖画●郑燮,李鳝,李方膺●布衣文人画●金农,高翔,汪士慎●文人休养职业画家●黄慎,罗聘2.版画与年画●版画●朱圭,焦秉贞●耕织图●冷枚●万寿盛典图●陈洪绶●分色木印木刻法●芥子园画传●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3.建筑艺术●园林建筑●私家●扬州●个园,何园●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上海●豫园●皇家●圆明园●万园之圆●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建筑●故宫●天坛●宗教建筑●布达拉宫●拉卜楞寺4.工艺美术●九、现代1.四大画家群●海派画家●赵之谦●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蒲华●任颐●吴昌硕●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北京画家群体●齐白石●江浙画家群●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2.近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林凤眠●春眠●江畔●刘海粟●男女同校●颜文梁●厨房●画室3.漫画●丰子恺●莫谈国事●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叶浅予●打到四人帮。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以下内容根据《中国美术简史》整理,个人主观摘取,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部分1.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2.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3.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4.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
5.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6.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7.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功能。
中国美术史的笔记
中国美术史的笔记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先的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饰纹早期中国画的特征——战国帛画重彩洒脱的先秦漆画气势宏大的秦汉墓室壁画瑰丽的马王堆汉墓帛画生动写实的汉画像砖与画像石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
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然而无论南北岩画,其以线条为构图,或斫凿,或涂饰,以线成面,大多形成阴面造型,富有幼稚夸张的特点,充满写实装饰之美,则是相互一致的。
[原始]花山岩画《战争庆典牧放图》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名词解释: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
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第二章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中国美术史笔记+口诀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时期特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顾得其神,陆得其骨,张得其肉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四)绘画理论4、谢赫的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一)隋唐五代人物画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1.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圖>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关仝:师法荆浩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韩滉《五牛图》、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黄筌“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强调院体)徐熙“徐家野逸”;线条为主色彩为辅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1.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大斧劈皴、水墨苍劲2.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细腻3.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4.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萧照、马和之、江参等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教师招聘考试中国美术史笔记整理(全).doc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陶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He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精心整理最全的中国美术史考研笔记
1.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新美术运动,大致分三条线路向着现代推进。
一、自明以来陈陈相因日渐衰微的中国传统绘画,因西画观念的冲击而有了转机。
从陈独秀等呼吁用西画的写实精神”革王画的命”,到徐悲鸿提出并具体实施”中国画改良”的主张,在南中国还形成了折衷中西的”岭南画派”,这些中国画革新的主张和派别,强烈地冲击着保守的”国粹派”势力,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学正替代着旧学,效法西方教学体制的新型的美术学校正在各地兴起,替代着千年来师徒授艺临画的旧式的学艺方法,而各种画会的自由组成和画展的层出不穷,加快着新美术运动的发展。
三、从西方或东邻日本留学归来的画家各自带回来了西方近、现代形形式式的艺术思潮,则使新旧之争的冲突更为激烈。
诚然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导引的中国早期的新美术运动,是在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动摇了根深蒂固的传统绘画价值体系,但对于外来文化的西画(主要是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却步履维艰。
中国美术史 笔记
中国美术史笔记1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中 国美术史重点笔记
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中国美术史是一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各个阶段。
下面为您梳理中国美术史的一些重点内容。
远古时期,陶器的出现是一大重要标志。
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以其精美的图案和多样的造型引人注目。
半坡类型的彩陶常见鱼纹,而庙底沟类型则多为花瓣纹。
这些彩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当时人们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体现。
先秦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商代青铜器造型庄重、神秘,常以饕餮纹等兽面纹为主要装饰,体现出统治阶层的权威和力量。
到了周代,青铜器的风格逐渐变得简洁、典雅,纹饰也更加规整。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是实用的礼器,也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和文化观念的象征。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取得了显著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的威武雄壮。
这些兵马俑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展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
汉代的石雕,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手法,古朴雄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开始走向自觉。
顾恺之是这一时期的杰出画家,他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其作品《洛神赋图》线条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这一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石窟壁画和雕塑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隋唐时期是中国美术的鼎盛时期。
在绘画方面,阎立本的人物画严谨写实,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更是开创了新的画风。
山水画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成熟,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独立山水画。
此外,隋唐的雕塑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宏伟壮观,展现了唐代雕塑的雄浑大气。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迅猛。
荆浩、关仝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则是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
北宋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是风俗画的杰作。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也十分出色,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工整细腻,独具一格。
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
中 国美术史重点笔记
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说起中国美术史,那可真是一部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大画册!从古老的岩画到精美的宫廷绘画,从雄浑的石窟雕塑到细腻的文人水墨画,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时光的胶囊,封存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和情感。
就拿唐朝的绘画来说吧,那时候的画家们可真是厉害得很!阎立本的《步辇图》,画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这幅画里,唐太宗那气宇轩昂的神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坐在步辇上,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而又带着几分威严。
周围的宫女们也是各有姿态,有的小心翼翼地扶着步辇,有的微微低头,似乎在躲避着什么。
再看那吐蕃使者,一脸的恭敬和拘谨,从他的表情和动作就能看出对大唐皇帝的敬畏。
还有吴道子,这位被称为“画圣”的大师,他的笔法那叫一个豪放洒脱!他画中的人物,衣带飘飘,仿佛要从画里飞出来似的。
据说他画画的时候,速度特别快,而且线条流畅得让人惊叹。
想象一下,他站在画布前,手持画笔,挥洒自如,那场面一定特别震撼。
到了宋朝,画风又有了新的变化。
宋徽宗赵佶虽然不是个称职的皇帝,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那可是相当高。
他的花鸟画,细腻入微,色彩鲜艳却不失典雅。
一片花瓣、一只小鸟的羽毛,都被描绘得极其逼真,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
再来说说山水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画面中,一座高耸的山峰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山脚下,一队商旅赶着毛驴缓缓前行,那毛驴的神态,仿佛在抱怨路途的艰辛。
山间的溪流奔腾而下,水花四溅,仿佛能听到那哗哗的流水声。
整幅画气势磅礴,又不失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
元朝的赵孟頫,他的书法和绘画都堪称一绝。
他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的秋天景色。
画面中,鹊山和华不注山遥遥相对,山上的树木有的已经枯黄,有的还带着些许绿色,色彩的过渡自然而又巧妙。
河边的芦苇随风摇曳,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
明朝的唐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唐伯虎,他的人物画充满了生活情趣。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从古至今所创造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的图腾雕刻到现代的数码艺术,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二、深入分析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绘画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卷轴画,再到后来的壁画和版画,每一次艺术形式的演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
雕塑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再到后来的石窟雕刻和寺庙雕塑,可以看出人类审美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方面,从最早的原始巢居到后来的木结构建筑,再到后来的砖石结构建筑和园林建筑,可以看出人类在空间规划和审美观念上的不断进步。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从卷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于艺术形式的独特理解;从壁画和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四、结论与建议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史,从中汲取智慧和美的力量。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我很高兴能有机会阅读《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热爱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
本书从史前时代一直到21世纪初的中国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涵盖了绘画、雕塑、陶瓷、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美术特点、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使读者对中国美术史有了清晰的认识。
中国美术史学习知识点总.doc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北方地区 : 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 [ 仰韶、马家窑 ] 、下游素面陶 [ 大汶口、龙山 ] )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
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 6000 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等。
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缸》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 :蒸煮食物的炊具——鼎,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大学中国美术史笔记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原始社会美术1、史前时期,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学上又叫石器时代,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阶段。
2、在打造石器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逐渐萌发了审美意识。
3、艺术起源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生产、经济、劳动。
4、今人将工具因其用途命名为砍砸器、剖削器、雕刻器。
5、早期使用单向打击法,偶尔用交互打击法;中期用交互打击法;晚期用间接打击法。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美术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1、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出土了玉铲和玉兽面纹锛;红山文化出土了玉龙。
2、图腾:原始社会的人把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自己氏族的标志。
三、彩陶与黑陶1、彩陶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它有记事的功能。
多用于绘画。
2、陶器从器物的装饰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
3、彩陶的器形纹饰以半坡和庙底沟最杰出。
4、马家窑文化彩陶富于浓厚生活气息,如舞蹈彩纹盆。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5、彩陶:它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做颜料进行绘画,经入窑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6、黑陶以造型取胜,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胚体装饰,即镂刻、贴塑、刻划弦纹。
7、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可以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
8、黑陶:它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碳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
第二章青铜光辉——夏、商、周美术第一节概述1、周代的后段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先秦时期。
2、先秦美术是继青铜、陶土、玉石、金银以后漆木和丝织也开始成为重要的艺术媒材,还出现了绘制在漆器和丝织品上面的独立绘画作品。
第二节青铜器艺术1、已知最早的青铜器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二里头爵”2、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按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
中 国美术史重点笔记
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中国美术史是一门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学科,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门学科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的艺术成就,还能为当下和未来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与借鉴。
一、先秦时期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主要体现在青铜器和陶器上。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造型庄重、纹饰神秘。
其常见的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例如,司母戊鼎就是商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其巨大的体量和精美的纹饰彰显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
陶器方面,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展现出了先民们的审美和创造力。
仰韶文化的彩陶以其流畅的线条和生动的图案而闻名,如人面鱼纹盆。
龙山文化的黑陶则以其薄如蛋壳的质地和简洁的造型独树一帜。
二、秦汉时期的美术秦汉时期,美术的发展呈现出大一统的气势。
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世界奇迹,成千上万的陶俑陶马栩栩如生,其高度写实的风格和宏大的规模令人震撼。
这些兵马俑不仅展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雕塑技艺。
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当时民间美术的重要代表。
它们题材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生活等。
画像石线条粗犷,气势雄浑;画像砖则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此外,汉代的工艺美术也有显著成就,如长信宫灯,其造型优美,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这一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佛教艺术的传入对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石窟艺术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成为当时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
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展现出了丰富的宗教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同时,这一时期的绘画也有了很大发展。
顾恺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其作品《洛神赋图》线条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四、隋唐时期的美术隋唐是中国古代美术的鼎盛时期。
在绘画方面,阎立本的人物画严谨写实,代表作有《步辇图》;吴道子的绘画则以豪放洒脱的“吴带当风”风格著称,其作品《送子天王图》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中国美术史 上半学期笔记整理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主要标志运用广黄河流域早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半坡文化后端称庙底沟文化) (黄河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中期北阴阳营文化晚期:良渚文化(长江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最原始的陶器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饮食器:盆钵碗豆怀勺(敞口)炊煮器:鼎鬲鬶gui甑斝jia釜灶(三足)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形)1、陶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2、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龙山文化——黑陶护目渡文化——双凤朝阳蚊纹象牙雕刻品象牙雕花筒鱼形刻花骨匕新石器文化的绘画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名仰韶文化的彩陶(名词解释):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的图案稍呈赭红色和黑色老纹的陶器。
列举:人面鱼纹盆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与玉雕有关的文化红山文化的陶塑泥塑女神像——东方维纳斯浙江杭州余杭的良渚文化:玉琮(权利和力量的象征)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器型纹样重要青铜器铸造方法)青铜: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礼器玉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礼器:统治阶级用来区分尊卑等级的器物炊煮器:鼎鬲zhen食器:簋gui盂簠fu豆酒器:觚爵觶zhi斝jia尊卣you 壶觥罍lei 盉he 瓿bu方彝水器:盘匜yi鉴(古代铜镜)乐器:铃铙nao鼓钟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青铜时代的初期河南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代青铜成熟——鼎盛开始铸造青铜礼乐器饕餮乳针鼎前期:造型比较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比较简洁疏朗后期:流行饕餮纹(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人面纹商代青铜的典型代表安阳司母戊方鼎安徽龙虎纹尊湖南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特点形制凝重结实周朝沿袭了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铭文酒器减少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武王征商簋gui毛公鼎497个字铭文(最长的铭文铭文开始取代纹饰)春秋战国(铁器出现)青铜出现模印法失蜡法使造型多样化莲鹤方壶(河南博物馆之精品)题材丰富错金银骑士刺虎纹铜镜水陆攻战纹铜鉴宴乐攻战采桑纹铜壶(论述题)秦汉——西汉(新莽)东汉壁画+雕塑墓葬壁画题材(雕砖画砖人物画)1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2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鸿门宴泗水捞鼎荆轲刺秦王3日月星象4天人感应(祭祀活动)介质玉琮5封建庄园东汉时期四川出现了生活气息明显增强的现象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宗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雕塑艺术作用:1、宣扬统一功业2、显示王权的威严3、梅花园陵建筑4、纪念一些工程将帅•秦始皇兵马俑是秦皇陵的其中一个墓葬,秦皇陵坐落在陕西铜陵县骊山“世界第八大奇迹”——一号坑:战车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秦皇兵马俑陪葬坑)二号坑: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队代表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众多的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感。
中国美术简史总结笔记
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三、黑陶艺术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
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
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
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
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
中国美术史笔记+口诀_免费分享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早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矿,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中庙底沟类型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大和小底曲腹盆和碗;装饰风格有半坡的写实向变型发展,几何花纹较多晚马家窑类型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满、平、均的装饰特点《舞蹈纹彩陶盆》4.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名词解释: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
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第二章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
主要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
原始瓷器始瓷器有人称之为原始青瓷(青釉器皿),是相对于成熟期瓷器而言的。
它是商周时期所出现的,以瓷石为制胎原料所制作的具有较低吸水性的带釉陶瓷产品。
已经具有瓷器的基本条件,但原始瓷器和后来的瓷器相比,还处于原始阶段,故称为原始瓷器。
作品: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四羊青铜方尊,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
造型雄奇,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
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
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莲鹤方壶: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系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全国已出土青铜器的稀世珍宝。
春秋礼器。
顶盖作镂空花瓣形,中立一鹤,昂首舒翅。
双耳为镂雕的顾首伏龙,颈面及腹四皆为伏兽代替扉棱。
四面自颈至腹饰以相缠绕的龙,圈足饰似虎的兽,足下承以吐舌双兽,兽首有二角。
造型奇特华美,为春秋青铜器中的精品。
共出土一对,另一件现藏故宫博物院,著名学者郭沫若亲自为其定名“莲鹤方壶”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盖顶仰起的双层莲瓣和伫立于莲芯之上展翅欲飞的立鹤。
它们所展示出的这种清新自由、生动活泼的意境,一扫前代装饰工艺肃穆刻板的风格,标志着中国装饰工艺的新开端人物龙凤图又叫《龙凤仕女图》。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今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龙凤仕女图》是随墓而葬的铭旌。
画上人物是墓主肖像,画中随伴墓主的尚有吉祥图腾之物。
所绘墓主是位挽髻贵妇,她长袍细腰,垂地而盘的长衣前后张开。
妇人侧身而立,上身略微前倾,双手合掌颇具虔诚之态。
在仕女头顶左上方,一只矫健振翅的凤鸟,双脚前屈后伸,大有意欲腾空之势,凤鸟形象几乎占据了画面重要的视觉位置。
此画以线为造形手段,服装衬以卷曲云纹,袖口用斜线装饰,领口、腰部、后身及衣脚皆以墨色块面处理。
毛笔用线生涩不畅,粗细不一。
形态古拙而简劲,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第三章秦汉美术名词解释:瓦当:瓦当俗称瓦头。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瓦当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瓦当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
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精品。
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沂南石墓画像等。
作品: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
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此灯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是汉代青铜雕塑工艺的典范。
说书俑:汉代是我国雕塑艺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高峰期,陶塑艺术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在出土的许多陶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击鼓说唱俑》。
说唱俑席地而坐,头戴软小冠,并以长巾围绕一匝,前额上打一花结。
上身光赤,下身著长裤,赤脚,额前布满皱纹皱,眯缝双眼,活泼诙谐憨厚之态。
说唱俑左臂抱一扁鼓,翘起的右脚,扬起的握着鼓椎的右手,都着意表现出一位神采飞扬的说书人的滑稽形象。
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作者既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又采用了极其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创造出一个的充满戏剧性又诙谐幽默的精彩场面。
这件作品不但是我国雕塑艺术中的瑰宝,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名词解释:曹家样曹仲达 ,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
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故有“曹衣出水”之说。
这种称为“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顾陆陆探微,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擅长人物画和佛教绘画等。
陆探微的人物画以“秀骨清像”为特征,创造了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以致蔚然成风,影响广泛。
其人物形象清秀隽永,并影响至雕塑的造型。
陆探微曾师法顾恺之,顾恺之用线紧劲连绵,循环超乎,高古游丝描达到顶端。
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并称“顾陆”。
谢赫六法《画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有南朝齐梁间画家、理论家谢赫撰写,约完成于梁武帝时期。
《画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六法”的提出。
“六法”:①气韵生动②骨法用笔③应物象形④随类赋彩⑤经营位置⑥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实践及绘画理论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后人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下的标准。
《画品》还对三国至南朝齐梁间的27位画家逐一进行评述,从而为世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古代绘画史料。
《画品》的题材被后世所效仿和继承,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品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座南朝大型砖室墓发现,南朝的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阮咸、王戎、向秀、刘伶。
荣启期是战国隐士。
均一不同和度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政权。
表现出提倡玄学清议的时代理念。
画面中的人物以树木间隔,构图在连贯中有相对独立,线条劲挺流畅,刚中带柔,人物面相清瘦,为典型的“秀骨清像”样式,具有肖像画的特征。
女史箴图《女史箴图》作者传为东晋顾恺之,依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画。
现藏大英博物馆的被认为是唐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宋摹本。
画作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解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画家注重用线造型,线条紧劲,富有节奏感,恰似“春蚕吐丝”,宛若“春雨浮空,流水行地”,发展了“高古游丝描”。
第五章隋唐美术名词解释:青绿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张璪在《绘境》一书中的理论。
主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统一。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昭陵六骏:昭陵位于山西礼泉,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完成于贞观二十三年。
现存昭陵六骏浮雕表现的是伴随唐太宗戎马征战的六匹坐骑: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
分别选取了侍立、徐行、奔驰等动作。
飒露紫动作带有情节性。
浮雕由画家阎立本起稿,良匠雕刻而成。
六块石雕全部为高浮雕,纯熟的运用了“起位”的技巧。
构图简洁明确,轮廓清晰爽朗,空间关系和谐,块面结构丰富,线条刚柔相济,手法概括洗练,整体感、体量感、力度感均极强。
该品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为中国古代纪念碑性雕塑的典范颜筋柳骨颜真卿是尚法书风的典范,其楷书布局茂密,结体宽博大度、方正断严,用笔雄强有力、浑厚刚劲,一派雍容宽博、庄严伟岸的气度。
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是验证器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祭侄季明文稿》。
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刚劲挺拔,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代表作《神策军纪圣德碑》、《玄秘塔碑》最能表现“柳骨”风格。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荃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