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自由

合集下载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 新闻出版自由

“观念的公开市场” / “自我修正的过程” 第七章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 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1)1644年,约翰·弥尔顿在英国国会发表《论出版自由》演说,第一次提出“出版自由”口号2)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和公民宣言》,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将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固定下来3)1791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其中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4)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这一文件的通过,标志着新闻出版自由发展到获得知识的阶段5)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力在资产阶级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曾经与资产阶级一起战斗,反对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获得的新闻出版自由凝聚着无产阶级的功劳。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1.新闻出版自由是具体的阶级的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是统治阶级享有的特权)2.新闻出版自由的内容是具体的例如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新闻出版自由的四项标准:采访自由传播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3.新闻出版自由总是处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其实现程度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连●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2.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3.新闻出版自由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1)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垄断财团充分享有的权力列宁在批判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时指出,“出版自由就是富人有出版报纸的自由,就是由资本家霸占报刊”,“在全世界,凡是有资本家的地方,所谓的出版自由,就是收买报纸、收买作家的自由,就是买通、收买和炮制‘舆论’帮助资产阶级的自由”。

公民的出版自由管理制度

公民的出版自由管理制度

公民的出版自由管理制度一、出版自由的含义与意义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的范围内拥有出版、印刷、发行、销售自己的著作和出版物的权利。

这一权利既是公民享有信息自由、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表现,也是国家法律对公民知识产权的保护。

出版自由的存在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更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创作、表达和传播信息的权利。

二、出版自由的界定与限制在现实生活中,出版自由也与其他权利和利益存在着平衡和制约关系。

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和谐与公民的人身权利,出版自由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界定和限制。

例如,禁止出版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出版物。

每一个出版自由管理制度都应当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法规与制度,以确保公民的出版自由不会被滥用或侵犯他人的利益。

三、出版自由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出版自由管理制度在保障公民出版自由的基础上,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

出版自由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依法行使和受法律的保护。

2. 平等原则。

在出版自由管理中,应当保障各类出版主体的平等权利,防止出版自由成为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工具。

3. 公正原则。

出版自由管理应当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保障公民出版自由的合法权益。

4. 透明原则。

出版自由管理应当公开透明,公民和出版主体有权了解出版自由管理的规则、制度和程序。

四、出版自由管理的制度建设出版自由管理制度的建设既是对公民出版自由权利的一种保障,也是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为此,应当健全和完善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惩罚性措施。

具体来说,应当:1. 建立健全的出版许可和審批制度,规定出版物必须经过许可和審批程序,以确保出版物不会违反法律法规。

2. 建立健全的出版许可和审批制度,规定出版物必须经过许可和审批程序,以确保出版物不会违反法律法规。

3. 建设现代化的出版自由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公民和出版主体可以便捷地获取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惩罚性措施。

出版自由的界定

出版自由的界定

总的来说,弥尔顿的《论自由》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见的作品。它不仅为我们 提供了理解新闻自由的重要视角,也为我们展示了新闻自由在民主共和国家中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自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我们应该珍视这一自由,同时也要注意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通过制度化的审 查机制来确保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准确理解马克的新闻自由思想
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媒体的独 立性。马克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新闻自由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 代社会的新闻自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马克认为,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他认为,只有保障公 民的言论自由和媒体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公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并促进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因此,他认为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结论:自由的重要性与维护
总的来说,自由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对于社会进步、民主发展以及人权 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为了维护和促进自 由,各国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审查标准,防止滥用审查制 度。各国也应当积极推动信息传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 便捷的平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也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自由的 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自由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互联网 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这为人们表达思想和见解提 供了更多平台。另一方面,网络审查和限制也逐渐加强,很多国家都采取措施 来控制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此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也对自由提出了新的挑 战。如何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维护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是自由面临的 重要课题。
弥尔顿在《论自由》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了自由的重要性。他强调,自由是言 论自由的一种,其核心目的是启发民智、汇集民意。他认为,人们通过言论和, 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不仅可以使人民的声音被政府听到,也 可以让人民的声音在政治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言论自由和自由的存在, 是民主共和国家的重要标志。

宪法 出版自由 书籍

宪法 出版自由 书籍

宪法出版自由书籍
《宪法》对出版自由的保护体现在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可以通过公开出版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自由。

在中国,宪法确认公民享有言论自由。

但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违反宪法中的其他内容,包括颠覆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政权制度;损害宪法所赋予的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故意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等。

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此外,出版自由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西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基石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第一次提出了伟大的反封建专制的“出版自由”口号,从此出版自由及由此延伸的新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他根据“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的压制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和揭露,并提出出版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出版管制。

他认为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就等于压制真理,因为真理只有在“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中,才能战胜谬误,证明自己的真理性。

因此,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实际上等于伤害真理本身。

上帝是一切的源泉,是上帝赋予人理智,他热爱真理和真正的品德。

他的思想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弥尔顿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利有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的局限性。

它的合理性在于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应该有这些自由。

但是他也一些局限,它的局限是他的思想都建立在“上帝”这一虚幻的观念上,染有基督教神学色彩和先验主义特征。

当今社会的过度自由让人们的道德观沦丧,完全自由的出版会让一些不良的信息污染社会,亦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第10章新闻出版自由

第10章新闻出版自由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一) 从观念的提出到制度的确立
新闻出版自由经历了从提出观念到形成制 度的发展过程。最早提出新闻出版自由思 想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弥 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为了反 对英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出版管制 法》,在英国国会发表了“论出版自由” 的演说,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出版 自由”的口号。
争取知情权和获知自由——20世纪爆发的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的斗争发展到这一阶段。1948年,联合国 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人人 有权通过任何媒介寻求和接受信息。这一 文件的通过,标志着新闻出版自由发展到 获知自由的阶段。
《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 12月10日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 文献。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第一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新闻出版自由从提出口号到形成制度,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体现着社会上 不同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欧仁·德拉克罗瓦作品 《自由引导人民》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 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工人阶级的新闻出版自 由权利奋斗了一生,他们把工人阶级争取新闻 出版自由、言论和结社自由的斗争,看作是争 取“火和水”的斗争,看作是争取自己生存条 件的斗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既肯定早期的 新闻出版自由口号的进步性,又深刻、尖锐地 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欺骗性和 虚伪性。
(二)新闻出版自由内涵的不断丰富
新闻出版自由从观念的提出到制度的确立, 经历了将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 新闻出版自由权利不断丰富,内涵也从单 一向综合的方向发展。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以论出版自由》。

《以论出版自由》是一部让人深感震撼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刻地探讨了出版自由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出版自由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对历史上的出版自由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出版自由对于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出版自由更是需要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出版自由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出版自由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它可以让人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思想的多样性。

正是由于出版自由的存在,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而如果出版自由受到限制或者打压,那么社会将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人们的思想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

在当今社会,出版自由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媒体的多样化,出版自由所面临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加。

在一些国家,政府对出版自由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甚至对一
些言论进行了封锁和审查。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出版自由的侵犯,更是对人们思想自由的限制。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出版自由的保护,让它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尊重。

通过阅读《以论出版自由》,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出版自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维护出版自由,让它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享有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信息,让社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出版自由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论言论出版自由

论言论出版自由
化水平 的迫切要求 。言论 、 出版 自由为公 民提供 了最好的个人交 流环境 。个人的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总是会犯错误的。在 人 言论 自由、 出版 自由的条件下 , 能够逐步在 许多人 的反复认识 、 相互交 流和切磋 、 反馈 中消除失误和错误 , 别真伪 , 到被公 判 得 认 的真实 的知识 , 即使真 知最 初不能够被公认 , 一代又一代新成 长起来 的后人却能够平等看待各种不 同的观点 ,能够不受各种 权利压抑的各项僵化教条的限制 , 得到确切真实的知识 。而真知 是一切 的基础 , 在真知 的基础上 , 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 问题 。所 以, 言论 自由 、 出版 自由相互 的 自由交流与辨析 , 有助于 明确问
仅是民主的基础 ,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言论 自由; 出版 自由 中图分类号 :D7 619 5 . 文献标识码 :A 0 文章编号 :0 0 8 3 ( 1)5 O 1— 3 10 — 162 00 一 1 2 0 0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民有言论 、 出版 、 集会 、 结社 、 游行 、 示威
科学之友
Fed fc ne m t r rn ic a u i oS e A e s
21年0月 0波
(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专业 ,河北 保定 0 10 ) 7 00

要 :言论 、出版 自由是 《 宪法》 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本质上说 ,言论 出版 自由不
2 言论 出版 自由的历史 发展
中国对言论出版 自由的发展相当滞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孑 子就主张“ L 非礼勿言” 汉代儒家代表人 物董 ; 仲舒提 出“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在 中国漫长的剥削阶级 占统治 地位 的社会里 , 从秦朝颁布的“ 偶语弃市” 法令 , 到清朝大兴“ 文字 狱 ” 以及历史上出现 的“ , 焚书坑儒 ” 等一系列悲剧性的现象 , 窒息 了社会 的生机 , 阻碍文化 事业 的发展 , 阻挡着社会的前进 。 言论 出版 自由 口号的提出是在新兴 的资本 阶段反对封建专 制制度 的斗争中 , 适应了新兴 资产 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斗争的 需求 , 符合历史发展 的进步要求 。l 世纪末法 国政治家罗伯斯 ・ 8 比尔指 出:出版 自由是鞭达专制主义 的最可怕的鞭子 。” “ 在资本 主义社会里 , 资产阶级为了 自己的个人私利 , 利用 自己丰厚 的经 济资源和手 中的权利 , 全控制 了出版 自由, 完 无产阶级只能望尘 莫及。 没有一定的财富支持 , 出版 自由就无从谈起 , 因而出版 自由 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 成为无发言权 、 无表达权的代名词 。这样看 来, 资产阶段叫嚣的出版 自由只是一个剥夺 自由的幌子。因为它 们完全混淆 了正 当与非正当约束 的 自由原则。事实上 , 资产阶级 已垄断了出版 自由, 因而资产阶级也就有权势疯狂鼓 吹谬论来麻 痹、 愚弄人 民, 有权势掠夺 自然资源 , 将其 占为己有。这正如毛泽 东所说 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 , “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 之上的” 的确 , 。 资产 阶段富丽堂皇的宫殿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 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 •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制定并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 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 此后,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权利的条文被纷纷写进各国宪法,成为民主政
治制度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业普遍实行私有化和商业化 西方垄断财团和广告公司凭借充足的财力控制新闻媒体 垄断资本控制和影响编辑方针和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摆脱不了
第三节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二)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政治目的重要手段 根据它们随意设定的标准,去评判出版自由
(二)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 1.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控制。 2.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3.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治、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第三节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三、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和完善
新闻学概论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 2020.09
目录
第一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
第三节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一、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 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三、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和完善
指责和攻击社会主义国家正当的新闻管理。 以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为借口,插手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用双重标准界定和评价别国内政是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惯用手法。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 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弥尔顿为反对英 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出版管制法》,在英国国会发 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出版自由”的口号。
约翰•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1644年原版封面
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 1789年,法国通过的《人权和公民宣言》指出,自由表达思 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 作和新闻出版自由,但对滥用自由要承担相关责任。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本章框架结构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 的发展过程
新闻出版自由 的具体性及相对性
资本主义新闻 出版自由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 出版自由的性质
具体的阶级、内容,并与具体 历史条件紧密相连 受法律、经济、政治制度、
国家根本利益、社会伦理 及风俗等的制约
是垄断财团享有的权利
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的新闻出版自由: • 采访自由 • 写作自由 • 传播自由 • 批评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
• 新闻出版自由总是处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其实现程度 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连。
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

新闻出版自由受宪法、法律的制约。
1948年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文件
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
• 这是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将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 本权利固定下来。
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 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第一条明 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
美国国会大厦
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人人有 权通过任何媒介寻求和接受信 息。

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认识

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认识

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认识——学习列宁新闻思想的体会091201040 郑艳晖所谓自由是完全没有束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自由,谁愿意自己被绑着手脚走路呢?可是很多自由不可能是完全的自由,这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的。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想法,但一旦我们掷地有声的idea无法被法律认可,或是新闻媒体也慑于报道,那么我们就犯禁了。

很多时候,无论哪里都是有潜规则的,该闭嘴时就闭嘴,该出手时才出手才能自保。

Yes,聪明的人就要说聪明的话。

新闻出版自由包括在西方国家的政治自由中。

他们的言论是相当自由的,可以这么说。

有时候即使是总统,只要丑闻被发现,肯定就是头版头条,然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糕点”。

是啊,在他们看来每个人天生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怪物,所以对于别人有心或无心犯下的错更不会妄加批判,只是引以为戒。

而列宁开始也被这种制度深深吸引住了,他觉得新闻出版自由能很大程度地让人民自主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言论从而实现全民的思想解放。

他认为,争取出版自由将使我们有可能进行广泛的、公开的和群众性的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

然而很快地,十月革命后,他又激烈批判了这一制度,他认为所谓的自由完全是富人的出版自由,是由资本主义霸占一切的自由。

而只有把报刊、杂志从资本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出版自由。

显然这一转变虽然因为历史性的原因产生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列宁追求新闻出版的自由,追求解放,只是如何让这种解放行之有效则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

出版自由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

这不难理解。

韩寒的作品一向倍受争议,一本书的出版总是要一改再改,不是别的,只因为作品里出现了一些敏感的话题和尖锐的字眼儿,而出版商之所以要如此慎重是怕担风险。

但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最终艰难出版。

我并不是赞同韩寒的观点,只是如果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东西被毁得面目全非你将会是什么感受呢?如今的中国每一步都走得太谨慎了,哪怕是半步踏错了也不允许,所以以至于如今保守得不能再保守的地步。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

《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能明确“新闻出版自由”的观念,如新闻出版自由究竟是什么?它又会受到哪些制约?新闻出版自由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新闻出版自由的本质是否会不同?这些问题均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新闻理论的重要内容。

1.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三大块的内容,一是新闻出版自由的历史发展,二是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三是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的本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历史发展。

通过对新闻出版自由观念发展的历史回顾,了解从“出版自由”口号的提出直到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形成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明确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在不断丰富,且内涵也从单一向综合的方向发展。

(2)深入分析和掌握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明确新闻出版自由是具体的而非绝对的,超阶级、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3)深入分析和掌握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

明确尽管资产阶级在历史上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无法掩盖其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实质。

(4)深入分析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

明确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后发展起来的,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1.2 教学要求对以上内容的学习,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掌握重要的概念,辨析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本质区别。

(2)树立正确的理论观点。

(3)联系实际理解概念和理论观点。

2. 知识点与重点、难点2.1 知识点(1)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2)约翰·弥尔顿的演说“论出版自由”。

(3)新闻出版自由的阶级性。

(4)我国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内容。

(5)新闻出版自由的四项标准。

(6)新闻出版自由所受到的制约。

(7)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与垄断者的关系。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本书分成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是弥尔顿为争取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做的努力。他引用了雅典 人的例子,即只要是对于渎神的或无神的文字,或者是诽谤中伤的文字, 都是不予许可的,甚至那些发表这些文字的人都会遭到惩处。普罗塔哥拉 与旧喜剧派作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这让我想到的是我们所学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确立、维护、发展新闻自由,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 克就说过自由主义就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快乐的自由 。因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是上天所赋的权利。 第二是弥尔顿不断地申诉许可制的各种弊端。首先,采取许可制的 办法,就必须要有实施此项制度的相关人员,然而,这些检查员的文化水 平是不能够保证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念想法,检查员也会有偏重的 自己的喜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行许可制,在出版图书时的片面性 和武断性。也许一些名人名篇就因为几个检查员的个人情感因素而从此失 传。
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 钳制出版的政策。国会议员大都由于参加了革命而当选, 于是弥尔顿对他们说:你们自己英勇而又指挥如意的谋划 给我们带来了这种自由,它解放了、扩大了并大大提高了 我们的见识。现在除非培育我们的诸位议员对于纯正自由 的爱已经不如往昔,否则就无法使我们在能力、知识和追 求真理的热情上倒退。我们可能再变成诸位当初所发现的 那种愚昧、粗暴、拘泥而奴化的情况。但那时诸位就首先 必须变成旧统治者一样的暴虐、武断和专横。
论出版自由
JOHN MILTON
《论出版自由》的时代背景
从亨利八世开始,英国就实行特许出版制度。到玛丽女皇时期,英国成立 了皇家出版特许公司。它规定,没有女皇的特许,不准出版书籍刊物,出 版权利被严格限制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设立星法 院法庭,颁布星法院法令,对出版物出版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出版松动 出现在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国会,取缔了严格控制的星法院法令, 出版自由开始涌现,但1643年资产阶级长老派恢复了出版审查,思想领域 生机勃勃的局面迅速消失。 17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政局跌宕起伏的时代,代表封建利益的国王与代表资 产阶级利益的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议会冲突激烈,同时,宗教斗争复 杂,清教运动和反清教运动的对抗一直持续不断;同时也是一个新思想、 新经济、新文化和新阶级欲突破罗网,显示自己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转折时 期。在言论出版方面,突破就有的制度和陈腐的观念,寻求适合这些新生 事物成长的言论出版空间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要求。 在长老派出版审查条例付诸实施时,弥尔顿无视这一条例,既没有获得出 版许可,也不刊印出版机构的名字,出版了《论离婚的原理和实施》。接 着 ,他又直接以《论出版自由》为题表达了对出版审查制度的强烈批判 和对出版自由的渴望。该册子同样没有经过许可,没有经过登记,也没有 开列印刷商和书商的名字。它写成向国会演讲词的形式。

出版自由名词解释

出版自由名词解释

出版自由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是中学常考的题型之一,该题型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定义或概念的掌握程度。

【出版自由名词解释】
出版自由:是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并有权从事著述、出版、印刷、发行的活动(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通过出版物表述思想见解的自由,是言论自由的重要表现形式)。

现今世界公认,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出版自由资料拓展】
1)出版自由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著作自由,即公民有权自由地在出版物上发表作品;
二是出版单位的设立与管理必须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由于出版主要是将自己的见解付诸文字,因而出版是言论的自然延伸,是固定化的言论;出版自由也就是言论自由的自然延伸。

2)出版自由所指之出版传统上指作为传播方式的印刷品,不仅包含
定期出版类,如报纸、期刊或杂志等,也包含一次性或不定期出版之印刷品,如书籍、海报及广告张贴物等。

3)出版品,不限于传统的印刷品,同时包括特定团体内部流通的刊
物、海报或其他类似之出版品等,甚至包含录音、录影带及光碟片等等。

4)出版自由系属于言论自由下之特别规定范围,出版品为言论自由
的媒介类型之一,而受出版自由保障之对象则为广义的新闻报章杂志等等,出版自由使言论可透过出版品作为媒介,不售国-家之干预、自由地发表与传播。

出版自由的名词解释

出版自由的名词解释

出版自由的名词解释在当今社会,出版自由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议题。

它涉及到个人表达权、新闻报道、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等多个方面。

出版自由是指任何个人或组织在合法的框架内,有权选择、编辑、发布和传播信息的自由。

首先,出版自由赋予了个人表达权。

这意味着个人有权选择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信仰和意见,无论是否与当前社会价值观相符。

这种自由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评论和探讨。

它能够促进公众对于多元化观点的接受和尊重。

其次,新闻报道也依赖于出版自由。

新闻媒体扮演着社会的监督者和信息传递者的角色。

出版自由确保了新闻机构能够自由地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而不受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涉。

这种自由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独立性,使公众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此外,出版自由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术界需要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以便学者们能够自由地分享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出版自由使得学术著作能够广泛传播,促进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不受限制的学术出版,多样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能够被广泛传播和讨论,从而推动学术界的多元化和创新。

最后,文化创作也需要出版自由的保障。

无论是文学作品、音乐、电影还是艺术作品,文化创作者需要一个能够自由表达和创作的环境。

出版自由使得不同的文化产品能够被广泛传播并接受,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如果没有出版自由,文化创作将受到限制,创作者们的创意和创作灵感也将受到束缚。

然而,尽管出版自由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也需要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出版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包容恶意诽谤、虚假宣传、违反法律和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内容。

社会需要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维护公序良俗和保护个人权益。

总结而言,出版自由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它保障了个人表达权、新闻自由、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的发展。

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民主价值观的传承。

然而,出版自由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以确保它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出版自由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出版自由的现实例子

出版自由的现实例子

出版自由的现实例子出版自由是新闻自由的一种体现,它是言论自由的基础和保障。

在一个拥有出版自由的社会,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任何干扰和限制。

下面将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展示出版自由的重要性和价值。

1.新闻报道在拥有出版自由的国家,新闻媒体可以自由报道各种新闻事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记者可以独立采访和报道新闻,而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涉。

这样可以保证公众获得全面、客观的信息,有利于民众正确了解事实真相。

2.学术研究在出版自由的环境下,学术界可以自由发表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学者们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学者交流思想,推动学术进步。

这种自由的学术环境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学创作作为文学创作者,拥有出版自由意味着可以自由创作和发表自己的作品。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家们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塑造自己的文学形象。

出版自由让文学创作充满活力,各种文学作品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4.社论评论在出版自由的国家,各种媒体都可以发表社论评论,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进行评述和分析。

社论评论可以引导公众舆论,促进社会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不同政治观点和意见可以得到公正的呈现和辩论。

5.出版业发展出版自由对于出版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出版自由意味着出版商可以自由选择出版内容和形式,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作者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出版渠道,将自己的作品推广给更广泛的读者。

这种自由竞争的环境有利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多元化。

6.网络言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言论也是出版自由的一种体现。

人们可以在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上自由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网络言论的自由意味着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有利于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

7.文化传承出版自由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出版自由的环境下,各种文化形式和传统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人权宣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法律文件。

新闻自由是在自由的背景中提出的,是西方自由思想的一部分。

新闻自由的发展经历了由“出版自由”到“言论自由”再到“新闻自由”发展历程。

“出版自由”(Freedom of press)的口号首先由英国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提出的。

他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表达了出版自由是人类重要的自由的思想,“它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

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出版特许证制度”而提出的,“出版自由”是出版发行的自由。

法律界限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公民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并有权从事著述、出版、印刷、发行的活动。

现今世界公认,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

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大都在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中对此有明文规定。

对于出版自由这一概念,不同的阶级在不同的时期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历史起源资产阶级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当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时,曾以言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作为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权利的强大武器。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进步性、革命性,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列宁说:“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

最早提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的是英国政论家、诗人J.弥尔顿。

1644年在他向国会发表的演说《论出版自由》中,抨击英国教制阻碍科学和教育发展,以及对印刷业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出版管制法》,他呼吁“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1648年,英国平均派首领J.李尔本,发表了《人民公约》,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实现普选权,保障出版等自由。

从历史上说,言论出版自由的观念在法律上得到确认,是从18世纪末期各种近代权利法典和人权宣言开始的,迄今只有200年的历史。

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将出版自由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载入宪法。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的《人权宣言》宣称:“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1793年由雅各宾派控制的国民公会制定的宪法和1848年由资产阶级共和派控制的立宪议会制定的宪法,也都明文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1789年经国会通过、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即“人权法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体现和保障出版自由的出版法制,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不少国家逐步废止了在历史上对出版曾普遍采用的检查制、特许制及保证金等制度,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法治精神的出版法制,总的趋势倾向宽松,出版自由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大。

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出版自由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无法摆脱资本对出版的控制,其实质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归根到底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无产阶级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前,从资产阶级那里接过了出版自由的口号,为争取自由、平等民主权利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早在1842年,马克思就对普鲁士书报检查制给予尖锐的抨击,指出这种制度阻挠和压制了对真理的探讨,禁锢了进步思想的传播。

他为争取出版自由而大声疾呼,说:“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

”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列宁在阐述布尔什维克对出版自由的纲领性要求时写道:“出版自由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

……苏维埃形式的国家政权要把所有的印刷所和所有的纸张拿来公平地分配……。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民主舆论,发出了强烈的呼声:“要求取消一切镇压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等项自由的反动法令,使人民获得充分的自由权利。

”并指出“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1918年在列宁指导和参与下制定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明确指出:“为了保障劳动人民发表自己意见的真正自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消灭出版事业对资本的依赖,把出版报纸、小册子、书籍和一切其他出版物的全部物质技术资料交到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并保证它们自由传播到全国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把言论出版自由作为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载入政治纲领和宪法之中加以保护。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5、4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发展人民出版事业,并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书报”。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社会主义的出版自由从根本上摆脱了资本对出版的控制,比之资本主义的出版自由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在中国,为了给人民群众行使出版自由提供各种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许多出版社、印刷厂和书店,并从资金、税利、物资等方面予以扶持。

国家支持和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和风格流派的竞争,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可以自由地发表、出版自己的作品和著作,探讨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除违法或有害的出版物外,都给予法律保障。

公民可以通过书刊等传播媒介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建议直至公开的批评。

这些都是人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的表现。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虽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但出版自由必须要有一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条件作基础。

马克思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较低,因此,要充分行使出版自由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首先,社会主义公民权利的实现程度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相适应,而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法律化、制度化,已付诸实施的一些具体形式也需要有一个不断提高认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化,公民的权利必然会不断扩大。

其次,出版自由的实现,离不开经济和物质条件。

中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较低,在出版方面表现为纸张短缺,印刷生产能力不足,出版自由实现程度不能不受到这些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出版自由必然会逐步完善。

出版自由的相对性与限度出版自由不是绝对的、抽象的,而是相对的、具体的、有限度的。

它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限制。

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在“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的规定之后,接着指出:“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也有保护免受言论出版自由侵害的规定。

美国的宪法学者主张,言论出版自由并不是公民的一项绝对的权利,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治安秩序,影响社会风化,妨碍司法独立审判等的言论出版自由均可依法制止。

只要是合理的限制言论自由,就不违反宪法。

1948年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决议指出,“人人应有思想之自由与发表之自由”,“发表之自由亦有其相对义务与责任,如有违反,则须受法律上明文规定之惩罚处分及限制”。

经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传统的绝对自由主义理论的片面性日益暴露,并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尖锐批评,人们逐渐反省绝对自由思想的弊端,它已逐渐被“社会责任论”所取代。

在中国社会中,国家、集体的利益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都得到保障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有可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

因此,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出版自由和其他自由一样,不能孤立存在,自由与法律,自由与义务,自由与社会责任,自由与道德,自由与公益等都有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不可分离。

出版自由的道德标准,将以其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来衡量。

马克思说:“没有关于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自由领域中取消出版自由,因为法律上所承认的自由,在一个国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

”建国以来,中国虽然在不同的时期都陆续制定了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出版事业的管理条例,但至今仍无一个与宪法相呼应的出版法。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必须抓紧制定新闻出版的法律,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权利得到保障,同时依法制止滥用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中国正在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的出版法。

出版法是保护、促进出版自由的法律形式和手段,既是对人民出版自由的承认、保护,又是对滥用这种自由权利的限制。

它对利用出版物进行犯罪现象的制裁和斗争正是保护出版自由的有力措施。

\弥尔顿出版论出版自由成了新闻自由史上的第一人。

100年后欧美国家开始大力吹捧绝对自由,并写入宪法,接着出现了100多年的绝对自由下的新闻自由。

但是这种新闻自由引起了大多数受众的不满,因为太自由,引起媒体权利放任。

接着在20世纪上半页开始出现社会责任论的出版自由,1954年施拉姆发表《报刊的四种理论》标志社会责任论正式形成。

萨特说“我们生来就是要遭受自由的奴役”这句话和“人类生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在我们挣破一个牢笼的时候,会发现,等待我们的是另一个巨大的枷锁。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注定要为自由而战,就注定了要和自由惺惺相惜。

同荣辱,共存亡。

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我们又怎么能说自己得到了完全的自由,而抛弃乐束缚呢?绝对自由下的新闻自由的失败导致了无序性,那种放任的自由,需要社会责任约束。

密尔顿很懂得说话的技巧,对政府,对统治者的态度处理的恰如其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用我们的话来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密尔顿再渴望出版自由,也不敢逾越君臣的关系。

在书中有这样的意思:谁能保证我们的检查人员不受所谓的坏书的腐蚀呢?所以说,不要指望有真正的自由,这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要做的,正如密尔顿所说,是自己去加以选择。

选择自由,只有了解它的人才能做到。

这又不是真正的自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