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多。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与法律相关的风险,包括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劳动法违规、环境污染等。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企业的声誉受损,甚至引发法律诉讼。
为了帮助企业有效管理法律风险,本文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管理指南。
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风险识别阶段,企业应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风险评估阶段,企业应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风险控制阶段,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风险。
风险监测阶段,企业应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
其次,企业应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和管理。
法律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企业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也可成立内部风险评估小组。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决策的依据。
第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
合规管理是指企业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基础,在内部建立起协调、统一的合规管理体系。
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合规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保证员工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第四,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购买相应的法律风险保险。
法律风险保险是指企业在发生法律纠纷时,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以获得相应的赔偿。
企业可以购买包括财产险、责任险、人身险等在内的多种保险产品,以应对不同的法律风险。
最后,企业应密切关注法律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法律风险管理策略。
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法律风险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应及时调整其法律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总之,有效管理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购买相应的法律风险保险,与专业律师建立合作关系,并密切关注法律环境的变化。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最新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 27914-2011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2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3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15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20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21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22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24前言本标准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 范围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3 术语和定义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企业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
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第一章绪论1.1 概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法律事务的全面规划和有效管理,以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规避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形象的管理活动。
本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匡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法律风险。
1.2 合用范围本指南合用于我国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小企业等。
1.3 参考文件本指南参考下列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章法律风险分类与评估2.1 法律风险分类根据法律风险的性质、来源和影响程度,将法律风险分为以下几类:(1)合同风险(2)知识产权风险(3)劳动法律风险(4)行政审批风险(5)反垄断风险(6)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7)其他法律风险2.2 法律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各种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法律政策及法规依据风险评估(2)合同风险评估(3)知识产权风险评估(4)劳动法律风险评估(5)行政审批风险评估(6)反垄断风险评估(7)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评估(8)其他法律风险评估第三章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3.1 合同风险防范与应对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审查机制,遵守合同履行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履行性。
3.2 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企业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合规使用他人知识产权,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3 劳动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企业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劳动管理机制,加强劳动关系沟通,维护员工权益,防范劳动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诉讼、经济损失甚至破产。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避这些法律风险,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本指南将向您介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步骤。
一、了解法律环境首先,企业需要了解所在地以及相关国家的法律环境。
了解国家的商业法律、劳动法以及税务法规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还需要关注行业特定的法规和监管要求。
了解不同法律领域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企业预见潜在的法律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
二、评估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核心步骤之一。
企业需要对其业务活动、合同、员工行为以及决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这可以通过定期审查合同和文件、法律咨询和风险评估工具来实现。
确保该评估过程具有系统性,并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一旦评估了法律风险,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这包括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紧迫程度,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以及确定风险负责人。
在此过程中,清晰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是至关重要的。
确保各个部门和团队了解并遵守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策略。
四、建立合规文化建立合规文化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础。
这意味着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承担起领导和示范合规行为的责任。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法律风险的意识,并确保他们在业务活动中秉持合规原则。
此外,建立合规报告机制和监督机构,使员工可以匿名举报和反馈风险。
五、与专业人士合作为了更好地管理法律风险,企业可以与专业人士合作,如律师、风险评估专家和保险代理人。
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风险评估和保险产品,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法律风险。
与专业人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及时获取最新的法律和风险管理信息。
六、定期审查和更新法律环境和业务需求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其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对策略、政策和程序进行定期审查,并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法律要求和业务变化。
法律风险管理方案

法律风险管理方案法律风险管理方案是指企业为了预防和控制法律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预案。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自身行为或外部环境等原因,可能导致违法、侵权或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所带来的潜在损失和风险。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方案,企业能够合理规避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营安全。
本文将从预防、识别、评估和应对等方面,提出一套完整的法律风险管理方案。
一、预防法律风险预防是法律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体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遵循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
以下是预防法律风险的具体措施:1.建立法律合规部门或委员会: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法律合规部门或委员会,依法制定和修订相关制度,加强对公司各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
2.建立法律合规培训机制:企业应定期开展法律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培养员工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减少违法风险。
3.建立法律合规审查流程:对公司涉及重要合同、商业活动和项目投资等事项,应建立法律合规审查流程,对可能涉及违法风险的事项进行法律审查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建立法律合规监测机制:企业应建立法律合规监测机制,及时关注国家法律变化和法规更新,对企业业务活动进行法律合规风险评估和定期检查,及时调整合规政策和措施。
二、识别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对其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
以下是识别法律风险的具体措施:1.制定法律风险清单:企业应制定法律风险清单,列出可能涉及的各类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劳动纠纷等。
2.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分析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防范措施,判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以确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
3.建立风险信息收集渠道: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法律政策的变化,及时获取相关风险信息,从而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公司治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公司管理【干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最全指南每一个企业都存在多少不一的潜在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如果没有预先的防范意识,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企业管理决策者法律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是否演变成现实灾难。
所以,企业必须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切勿为不正当目的而与他人达成不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内部协议”,这种协议既不受法律保护,也可能给企业的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通过买卖、共有物的分割、融资租赁、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动产,应当及时办理交付手续,实际占有动产。
对于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以避免发生权属争议的风险。
企业可以要求不动产所有人协助企业到登记机关查询不动产的权属状况,对于交易金额较大的不动产,企业还可以委托律师就不动产权属是否清晰、是否涉诉、是否设立担保物权进行尽职调查。
受让权属不清、有争议或者设立有其他物上权利的不动产可能会让企业陷入纠纷,带来财产损失。
租赁或者受让违法建造,既可能面临该建造物被拆除而无法获得补偿的风险,也要承担违法建造因建造质量安全、消防安全引起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巨大风险,请企业务必谨慎。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企业与他人签署的有关受让集体土地使用权、买卖小产权房或者以物抵债协议均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但企业应该清晰预告登记并不直接具有排他的物权效力,企业应在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向登记机关办理所有权登记;否则,如他人在该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上设定了所有权或者担保物权,企业将无法取得协议约定的不动产。
对构成压覆矿产资源的,企业作为矿业权人有权要求建设单位在压覆范围内赔偿企业相应的损失。
仅有抵押合同而未办理抵押登记,将可能使企业不享有抵押权或者抵押权不能对抗他人在抵押物上设定的权利。
不必要的迟延和担搁将可能使企业的权利劣后于在企业之前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的其他债权人。
公司法律风险管理指引

公司法律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控制和降低法律风险,参照《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业务操作指引》,根据《**(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各级所属企业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各项工作。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因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者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目标所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第四条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审慎管理原则。
企业应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的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违反法律法规的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二)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与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
(三)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要融入经营管- 1 -理全过程,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组成部分。
最大限度将法律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充分识别挖掘风险点,及时采取预警预控措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全面覆盖与全员参与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要覆盖所有业务领域、经营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以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员工为主体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各项工作。
管理过程应关注与其他合规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与其他合规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控制成本与收益相匹配原则。
法律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在控制成本与最大风险敞口损失之间做好权衡分析,使风险控制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第二章法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第五条法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责任体系与集团公司全面风险责任体系保持一致。
集团公司及各级所属企业应落实各自法律风险管理主体责任,企业第一负责人作为推动本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并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企业管理的风险防控与合规指南

企业管理的风险防控与合规指南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挑战。
为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防控与合规成为至关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针对企业管理的风险防控与合规问题,提供一些指南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一、风险评估与防控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企业应该对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类型及相应的防控建议:1. 经济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体系,完善资金管理,制定预算与控制措施,以应对市场波动和经济衰退的风险。
2. 法律风险: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法律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加强合同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并定期进行法律合规检查。
3. 市场风险: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适时调整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4. 人力资源风险: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招聘、培训与激励机制,保持员工的稳定与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动性风险。
二、合规管理合规指的是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进行经营与管理的合法合规性。
合规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规避潜在风险和维护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合规管理的指导原则:1. 建立完善的合规制度:企业应制定内部合规管理制度,明确各种合规要求和责任,建立合规档案和备案机制。
2.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内部审批流程等,确保企业各个环节的合规性。
3. 定期进行合规检查:企业应定期对自身经营管理进行合规检查,确保各项业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4. 树立合规文化:企业应培养员工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合规教育培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三、风险应对与危机管理事故和危机的发生对企业运营和声誉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风险应对和危机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风险应对的建议:1. 建立紧急应对机制:企业应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行动流程,确保能够在危机时刻迅速反应。
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引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的挑战。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防范法律风险,国家标准化会制定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处理法律风险,以保障企业的合法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法律风险管理概述本章介绍了法律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应当认识到法律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章法律风险识别与评估本章介绍了法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行业特点,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排序,以确定应对策略和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第三章法律风险预防与控制本章介绍了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的发生,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
第四章法律风险应对与处理本章介绍了法律风险应对和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企业应当及时、全面地应对法律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和处理法律风险,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降低法律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法律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本章介绍了法律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价的方法和流程。
企业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效果。
本指南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框架,帮助企业识别、评估、预防、控制、应对和处理法律风险。
企业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以保障企业的合法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2. X(2010)《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实施细则》3. X(2023)《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方法指南》以上为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的简要内容,详细内容请参阅指南原文。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仅要面对市场风险,还需要面对各种法律风险。
由于法律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以避免在运营中遭受损失。
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份详细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法律风险。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分类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合同风险合同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合同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损失、信誉损失甚至员工离职等问题。
2. 诉讼风险如果企业未能正确评估其法律责任和风险,将会被告上法庭,面临高额的罚款和赔偿金。
3. 员工管理风险员工管理涉及到招聘、合同、绩效、解雇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员工投诉、法律索赔、公司声誉受损等问题。
4. 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果企业未能妥善保护其知识产权,将会受到侵权威胁,带来重大的损失。
5. 税务风险企业必须保持税收合规性,并采取相应的税务规划来降低税务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策略1. 制定全面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并确保员工遵守制度。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合同缺失、纠纷和风险的发生。
2.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企业必须实施全面的法律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并且对于重大风险,应该及时向管理层汇报。
3. 规范员工管理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并针对员工的不同角色制定不同的法律培训计划。
4. 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必须及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知识产权进行申请和保护。
5. 税务合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税务法律法规,防范税务风险。
企业还需要优化税务结构,降低税务负担,提高税务合规性。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实施步骤1. 识别法律风险企业需要对其现有法律协议、合同和商业计划进行全面检查,以识别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2. 分析法律风险企业需要对其识别出的法律风险进行仔细分析,了解风险的关键因素、法律责任和风险各方的利益。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国标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国标引言作为企业管理者,法律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可能会面临多种法律风险,如合同纠纷、侵权诉讼、劳动纠纷等。
如果企业没有妥善应对,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什么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编号为GB/T 29490-2013。
该标准旨在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使企业能够识别、评估、控制和防范法律风险,从而有效预防法律风险带来的损失。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一、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指南首先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进行了介绍,包括法律风险的定义、法律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二、法律风险识别与评估指南要求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评估和修订自己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三、法律风险控制与处理指南建议企业应该针对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风险应对预案。
对于已经发生的法律风险,企业应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风险扩大化。
四、法律风险监控与回顾指南要求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和回顾机制,对已经采取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和应对措施进行监控和回顾,及时调整和修订措施,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五、法律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指南要求企业要充分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将其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同时,还应该制定绩效评价机制,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企业如何贯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贯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2.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3.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制定相应预案;4.加强法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5.定期评估和完善自己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提高公司整体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公司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员工及公司对外业务活动,旨在规范公司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第三条公司法律风险防控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二)依法合规、强化责任原则;(三)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原则;(四)动态调整、持续改进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法律风险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法律风险防控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公司法律风险防控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二)审查公司重大决策、合同、项目等涉及法律风险的事项;(三)组织对公司法律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四)协调各部门、员工共同推进法律风险防控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员工应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法律风险防控工作。
第三章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第七条事前防范:(一)建立健全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和权限;(二)加强对新员工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员工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三)在合同签订、项目实施等环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进行审核、审批。
第八条事中控制:(一)对合同、项目等涉及法律风险的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二)发现法律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化解;(三)定期组织法律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风险。
第九条事后救济:(一)对已发生的法律纠纷,及时启动法律程序,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二)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第四章法律风险信息管理第十条公司建立健全法律风险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法律风险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一条公司各部门、员工应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报告法律风险信息。
第十二条公司法律风险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法律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在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员工给予奖励。
解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解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陈法仲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世界各国对企业的法律监管要求都日趋严格,特别是上市公司面临的法律监管环境更为严苛。
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市场竞争范围不断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复杂的经营环境必然给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法律风险暴露。
由于法律风险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尤其是重大法律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巨大,使得企业必须加强法律风险管理。
为了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以满足国内企业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的迫切需求,2011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27914—2011国家标准,即《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以下称《指南》)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12年2月1日正式实施。
律师作为从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主要人员,不但要了解该《指南》,而且要通过运用《指南》所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有效管理客户企业法律风险,为客户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专业、更高端的法律服务,让大家更加了解《指南》,并能熟练运用《指南》。
笔者从本期开始将通过一系列文章向大家介绍《指南》的主要内容及如何运用《指南》为客户提供服务。
本文将通过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指南》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价值与意义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解读。
一、企业法律风险概念根据《指南》中的术语和定义,企业法律风险(terprise legal risk)引用了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中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
该定义中,企业法律风险是基于法律规定、政策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与企业及其利益相关人的作为与不作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法律风险是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是企业法律风险的前提。
其风险来源是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和不作为。
201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7914-201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目次前言 (2)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3)5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4)6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14)附录A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 (17)附录B法律风险清单示例 (18)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 (19)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红、叶小忠、吕多加、薄勇、王志华、白莲湘、崔艳武、刘瑛、孔雪屏、秦玉秀。
引言当前,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法律风险问题。
一方面,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世界各国对企业的法律监管要求都日趋严格,特别是上市公司面临的法律监管环境更为严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市场竞争范围不断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复杂的经营环境必然给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法律风险暴露。
由于法律风险伴随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尤其是重大法律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巨大,使得企业必须加强法律风险管理。
本标准用于知道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以满足国内企业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的迫切需求。
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者采取递进式建设,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有效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完整版Lele was written in 202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前 言本标准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前言1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2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3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15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20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21 附录C 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22 附录D 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24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 范围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3 术语和定义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国家标准化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目录1. 引言2.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述3. 法律风险识别与评估4. 法律合规措施4.1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4.2 法律合规培训与教育4.3 合规监督与反馈机制4.4 合规责任追究机制5. 法律纠纷解决与争端处理5.1 条约解释与争议解决条款5.2 诉讼策略与代理律师选择5.3 调解与仲裁机制6. 法律风险预警与应对6.1 法律风险评估与监测6.2 风险应对计划与措施6.3 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7. 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8. 数据保护与隐私合规9. 不正当竞争与商业行为合规10. 员工权益保护与劳动法合规11. 反腐败与商业贿赂合规12. 公司治理与股权合规13. 跨国交易与国际法合规14. 附件附件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模板》2. 《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示例》3. 《内部控制与审计指南》4. 《合规教育培训材料》5. 《合规监督与反馈机制操作手册》6. 《诉讼策略与代理律师选择指南》7. 《调解与仲裁协议样本》8. 《风险应对计划模板》9. 《知识产权保护指南》10. 《数据保护与隐私合规手册》11. 《不正当竞争与商业行为合规指南》12. 《员工权益保护与劳动法合规手册》13. 《反腐败与商业贿赂合规指南》14. 《公司治理与股权合规手册》15. 《跨国交易与国际法合规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 合同:按照双方意愿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2.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领域中,通过发明、创作或发现而取得的一种权利。
3. 不正当竞争:指经营者在市场上以虚假宣传、恶意诋毁、贿赂、垄断等手段违反公平原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4. 劳动法: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
5. 反腐败:指对腐败行为的反对和打击。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管理层对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加强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提醒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最新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最新完整版一、引言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面临的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可能导致经济、财产损失或法律责任的风险。
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变化,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增多,因此,合理、科学地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法律风险管理框架,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法律风险,并保护企业利益。
二、法律风险管理框架(一)明确法律风险管理责任: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岗位或部门,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学习。
(二)建立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法律风险管理的原则、流程和方法,确保全面、系统地管理法律风险。
(三)风险评估与识别:企业应对自身业务活动和经营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估。
(四)风险防范与控制: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比如制定合规规范和流程,加强法律合规培训,建立内部风险防控体系等,降低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风险应对与处置:企业在法律风险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与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合作,确保有效应对法律风险,并妥善处理相应的法律纠纷。
三、法律风险分类与举例(一)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主体签订合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比如合同中含有违法、违约条款等。
企业应加强对合同的审核和谈判,避免签订不合法合同,保护企业利益。
(二)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面临的法律风险,比如侵犯他人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确保自身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并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三)劳动关系风险:劳动关系风险是指企业在雇佣和管理员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比如劳动合同纠纷、工资拖欠等。
企业应遵守相关劳动法规,合理制定劳动合同和用工管理制度,防范和解决劳动关系纠纷。
(四)环境保护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比如排污超标、环境污染等。
2020年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 27914-2011)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前言本标准在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红、叶小忠、吕多加、薄勇、王志华、白莲湘、崔艳武、刘瑛、孔雪屏、秦玉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1范围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3 术语和定义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 27914-2011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2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3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15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20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21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22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24前言本标准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 范围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3 术语和定义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企业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为了有效管理法律风险,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可遵循以下原则:(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等因素。
(2)审慎管理的原则由于法律风险的特殊性,对于法律风险应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
要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违反法律的强制性和义务性规定。
(3)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等密切相关。
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等活动只有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原则法律风险发生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其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都不可能脱离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法律风险管理必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5)纳入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所有决策都应综合考虑风险,以便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法律风险作为企业的重要风险范畴,应纳入企业决策过程,作为企业决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6)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应与其他风险的管理整合,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7)全员参与、全过程开展的原则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法律风险管理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并承担相关责任,其中特别包括企业专职的法律管理部门(或人员)。
各方人员分工负责,以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8)持续改进的原则法律风险管理是适应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各步骤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
随着内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企业应该持续不断地对各种变化保持敏感并做出恰当反应。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5.1 概述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法律风险管理过程由5.2 到 5.5所描述的活动组成,即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应对、监督和检查,如图1所示。
其中,法律风险评估包括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分析和法律风险评价等三个步骤。
沟通和记录非常重要,应贯穿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的各项活动中,5.6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 法律风险管理过程5.2 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5.2.1 概述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应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与法律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归纳的一系列过程。
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后续法律风险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基础。
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保持法律风险环境信息的持续更新。
5.2.2 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指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种相关信息。
企业应根据本行业和企业业务经营管理的特点,具体分析明确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的收集范围和分析方式,为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本行业的业务模式及特点;——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情况及其变化;——与本企业相关的监管体制、机构、政策以及执行等情况;——与本企业相关的市场竞争情况;——本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及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企业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及其对法律、合同、道德操守等的遵从情况;——与企业法律风险及管理相关的其他信息。
地区间的环境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对于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在进行外部法律风险环境调查时,应特别关注不同地区间可能存在的环境差异。
5.2.3 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内部法律环境信息是与企业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法律风险和法律风险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流程/活动、部门职能分工等相关信息;——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使命、愿景、价值理念;——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职责、相关制度和资源配置情况;——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及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其中对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可从方针、组织职能和资源配置、制度和流程内控、沟通和报告、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和技术手段等要素分析;——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法律遵从情况和激励约束方式;——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合同及其管理情况;——本企业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或法律风险事件的情况,本企业相关的法律规范库和法律风险库;——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情况;——与法律风险及其管理相关的其他信息。
以上法律风险环境信息的收集范围和内容,应根据企业的法律风险状况变化及企业的管理需要进行补充调整。
5.2.4 企业法律风险准则企业法律风险准则是衡量法律风险重要程度所依据的标准,应体现企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价值观、资源、偏好和承受度。
企业法律风险准则应在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始实施前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确定法律风险准则时要考虑但不限于以下因素:——本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范围、对象,以及法律风险的分类;——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以及法律风险的度量方法;——法律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法律风险或可容许的法律风险等级;——重大法律风险的确定原则。
5.3 法律风险评估5.3.1概述法律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环节。
5.3.2 法律风险识别5.3.2.1 概述法律风险的识别,首先是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重要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然后对查找出的法律风险进行描述、分类,对其原因、影响范围、潜在的后果等进行分析归纳,最终生成企业的法律风险清单。
法律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和准确地描述企业法律风险的状况,为下一步的法律风险分析明确对象和范围。
进行法律风险识别时要掌握相关的和最新的信息,必要时,需包括适用的背景信息,特别是法律法规的变化信息。
除了识别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事件外,还要考虑其可能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所有重要的原因和后果。
不论法律风险事件的风险源是否在企业的控制之下,或其原因是否已知,都应对其进行识别。
识别法律风险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参与。
企业所采用的风险识别工具和技术应当适合于其目标、能力及其所处环境。
5.3.2.2构建法律风险识别框架为保证法律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企业应构建符合自身经营管理需求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该框架提供一些方便识别法律风险的角度,这些角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根据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活动识别,即通过对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活动(如生产活动、市场营销、物资采购、对外投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的梳理,发现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根据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识别,即根据企业各业务管理职能部门/岗位的业务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的梳理,发现各机构内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根据利益相关者识别,即通过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的梳理,发现与每一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法律风险。
——根据法律风险源识别,即通过对法律环境、违规、违约、侵权、怠于行使权利、行为不当等梳理,发现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根据法律风险发生后承担的责任梳理,即通过对刑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的梳理,发现不同责任下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根据不同法律领域的识别,即通过对不同的法律领域(如合同、知识产权、招投标、劳动用工、税务、诉讼仲裁等)的梳理,发现不同领域内存在的法律风险。
——根据法律法规识别,即通过对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梳理,发现不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根据以往发生的案例识别,即通过对本企业或本行业发生的案例的梳理,发现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选择以上不同的角度或组合,构建法律风险识别框架。
附录A中给出了从引发法律风险原因的分类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两个角度构建风险识别框架的示例。
5.3.2.3进行法律风险识别根据构建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头脑风暴、德尔菲法、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法律风险识别,并确定分类和命名规则,对每个法律风险设置相应的编号或名称。
以从引发法律风险源分类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两个角度构建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为例,此时需要逐一判断每一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可能存在某种法律风源或法律风险事件,并尽可能地列举这些事件。
同一经营管理活动中同一种类的法律风险事件可归属于同一法律风险类别,并据此确定该法律风险的名称,如XX违规风险、XX侵权风险等(XX为某一经营管理活动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