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实验习题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9(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9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氯酸钾制氧气时,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3.小张用足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并尝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O2;你认为小张()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O2,因为O2可溶于水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O24.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B.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5.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来制取氧气7.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8.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9.小张用足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并尝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O2.你认为小张()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O2,因为O2可溶于水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O210.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
华东师大版科学 八年级上 3 物质的分类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纯净物一定是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
D.混合物的成分是固定的。
2. 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A.一氧化碳B.硫酸铜C.空气D.铜3. 下列物质中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A.氧气B.稀有气体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4. 蒸馏是净化水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其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蒸馏烧瓶中自来水的体积不超过其体积的______________,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
(3)冷却水从冷凝管的____________(填“a”或“b”)口进入。
(4)蒸馏后收集到的蒸馏水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常常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具有_______性。
5. 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之后的残渣中回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锰,其步骤有:①过滤②烘干③溶解④洗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三、探究题6. 菠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小明同学为了研究菠菜汁的成份,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10g新鲜菠菜,用小刀切成碎块,放在研钵中加入10mL丙酮(一种液体溶剂),研磨成浆状物。
②将①中得到的浆状物进行过滤。
③将②所得到的汁液,放在小烧杯中。
④将一张滤纸条的一端垂直放入上述小烧杯中(如图甲所示)。
3~5min后可观察到液体沿滤纸上升,并分成明显的色带(如图乙所示).从下到上依次为绿色、黄色和橘黄色等.试回答下列问题:(1)菠菜汁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人们常说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质”指的是(______)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3)请从分子的角度说明,滤纸上依次出现不同颜色色带的原因是______(4)实验步骤②中需要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_____。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习题精选六十五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物质的溶解习题精选六十五第1题【单选题】实验室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取NaClB、称量3gNaClC、量取47mLD、溶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将200g20%的硝酸钾溶液与800gl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混合均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15%B、20%C、10%D、12%【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所示,20℃时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溶质质量:Ⅰ=Ⅲ>ⅡB、溶剂质量:Ⅰ>Ⅲ>ⅡC、溶液质量:Ⅰ>Ⅱ=ⅢD、溶质质量分数:Ⅰ<Ⅱ=Ⅲ【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填空题(1)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水倒出1/5,余下蔗糖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
(2)一杯食盐溶液,上层的质量分数为l0%,则下层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3)将90℃时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降温到10℃(无晶体析出),此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从上表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写一条即可)?20℃时,欲使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哪两种措施?【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
若将溶液降温到20°C 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30℃时,把15.8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1(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受热的时间,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2.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
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A.B.C.D.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凯琳、拉特克利夫、塞门扎,他们让人们理解了细胞是如何适应氧气水平变化的。
下列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木炭②铁③甲烷④红磷⑤硫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4.实验室里可用如图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玻璃管内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玻璃管内壁光滑),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通。
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
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酒精灯,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A.向左移功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B.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C.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5.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6.如图①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的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浙教版八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五大考点习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分考点例题(含解析)题型一:植物的感应性1 .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特性。
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
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
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2 .材料一: 1880 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 1928 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
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 1934 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 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
(2) 图甲的实验中, B 组的作用是。
(3) 为证明“ 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 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
当横线左侧间隔(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
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
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3 .萘乙酸( NAA )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 NAA )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他选用了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 NAA 溶液作为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 3 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粒数的种子.在培养皿盖上标号,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三天后,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依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 设置第 1 组实验的目的是。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1.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蒸气的密度比水小,而冰的密度比水大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和氧组成C.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3.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还可以从实验中得到其他结论。
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都能燃烧B.氢气和氧气都能助燃C.氢气可以燃烧,氧气可以助燃D.氢气可以助燃,氧气可以燃烧4.模型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常用手段。
水分子很小,只能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下列模型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的是( )。
A. B. C. D.5.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管收集到的是氧气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C.a、b两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4∶1D.a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第5题)(第6题)6.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原子”最早是在公元前470年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提出来的。
如图所示为现在人们利用所看到的硅原子图像。
(第7题)7.如图所示为水电解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极。
(2)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目的是。
(3)观察到的现象是。
(4)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鉴别氢气和氧气的一种方法,其实鉴别这两种气体还有许多方法。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1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
1.如何在常温下将硫酸铜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常温下向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教材习题
2.不断地加热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蒸发其中的溶剂,该溶液将发 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答案:变成饱和溶液,因为加热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 剂质量减小。
教材习题
3.某一食盐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2克, 把它蒸干后,得食盐 3.2克。计算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0%=3.2克12克×100%≈26.7%。
教材习题
4.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盐酸500克,需要38%的盐酸多少 毫升(38%盐酸的密度是1.19克/厘米)?需要加水多少毫升?并 说说具体的配制过程。
答案:115.8毫升385.7毫升配制过程:计算、量取、 稀释、装瓶贴标签。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2(含答案)
(4)若改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该从_________(填a或b)进。
(5)乙同学对装置进行改进,用H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性质的探究。该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最早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并得出了“空气是20%体积的氧气和80%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汤姆生 D.门捷列夫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
2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B.红磷C.蜡烛D.木炭
23.某废旧干电池内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
18.小明同学按图中所示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Ⅱ装置中右边液面上升,Ⅲ装置中液面不变
B.Ⅰ装置中液面不变,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Ⅲ装置中右边液面下降
C.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Ⅱ装置中液面不变,Ⅲ装置中右边液面下降
(1)加热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八年级上科学实验习题.doc
八年级科学上实验习题汇编(顾海军、张红斌)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____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____________ ,两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 (火焰呈 ____________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_________ 气;(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极;(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测密度实验。
如图1-2所不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不意图。
⑴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___________ (填“左”或“右”)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盘加舷码的顺序应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 克,体积是 ___________ 厘米3,密度是克/厘米3;(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磁码放在左盘,硅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 克。
华东师大版科学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上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科学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科学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强,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B.鱼类体内有鳔,通过鳔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C.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在深处的虫子D.雄鹰有时不用抖动翅膀也能翱翔太空是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2. 下列因素中,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力的方向B.力的作用点C.力的大小D.力的单位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C.质子数不同的也可能是同种元素D.酸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二、填空题4. 如图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1)乙图中的圆点A代表小明,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
____(2)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__5. 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固定在容器底(如图)。
冰块熔化过=0.9×103 kg/m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和温度的影响,ρ冰压强将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台秤的示数将___________。
三、探究题6. 小开想估测当地大气压的大小,按图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③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为36N;④测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为4cm2;⑤根据压强计算公式,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开如果按乙图和丙图进行实验,步骤相同,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2和F3,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计算所测出的大气压大小___________。
初中八年级科学上册浮力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科学浮力练习题(一)1.如图所示, 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缓慢向下压, 当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后仍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 在整个过程中, 木块所受的浮力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大后不变C. 先不变后变大D. 先变小后变大2.鸡蛋沉没水底受到的浮力为F1, 逐渐向水中加盐, 当鸡蛋悬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2, 上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3, 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4, 则A. F1< F2< F3< F4B. F1< F2< F3=F4C. F1< F2=F3< F4D. F1< F2=F4< F33. 《死海不死》一文写道: 将奴隶和俘虏仍进了海里, 屡淹不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的密度等于海水的密度, 人在海中悬浮B. 人体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人在海中悬浮C. 人体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人在海中漂浮D. 人受到的浮力大于人体所受重力, 人在海中漂浮4.把剪去尾部做成筒状的牙膏皮放入水杯里, 牙膏皮漂浮在水面;把此牙膏皮卷成小团放在水杯里, 它沉在水底.正确的说法是(多选)A. 牙膏皮所受重力不变B. 牙膏皮漂浮时所受浮力比它沉底时所受浮力大C. 牙膏皮沉底时所受浮力等于它的重力D. 牙膏皮沉底时, 它排开水的体积比漂浮时小5. 关于物体的浮沉与受到的浮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把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分割成体积大、中、小不相等的三块时, 则大块的一定下沉, 中块的悬浮, 小块的一定下沉B. 一只密度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C. 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 物体一定浮在液面A.D. 质量相同的木球和石块, 一起放入水中, 木块漂浮在液面, 石块下沉, 最后木球受到的浮力比石块大B.6.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铁球投入同种液体后, 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这种液体一定是水 B. 水银 C. 酒精 D. 盐水A.7、关于浮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时, 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B.物体完全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 在越深处它所受的浮力越大;C. 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沉到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D. 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所受的重力.8、一个物体投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溢出200克水, 求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一个物体投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溢出500厘米3水, 求该物体受到的浮力?10.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称时,读数为19.6牛,将它浸没在水中时,读数为4.9牛,求:(1)该物体所受的浮力? (2)这个物体的体积? (3)这个物体的密度?11.将一体积为10-4米3的蜡球轻轻地放入一装满水的容器中后,从容器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为5.4×10-5米3, 已知蜡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g=10牛/千克)求: (1)蜡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2)蜡球的质量多大? (3)蜡球中是否有空洞?若有空洞,则空洞的体积多大?12. 如图所示, 取一只溢水杯, 杯里的水装到溢水管口, 使水刚好不流出来, 现把边长为10厘米的不吸水的正方体实心木块慢慢地放入杯中, 待木块静止时, 有700克的水从溢水管流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4.4 变阻器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4.4 变阻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其中一定属于导体的部分是A. 滑片B. 圆筒C. 螺帽D. 支架2.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4种接法中,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的是()A. B.C. D.3.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四种接法(如图),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阻值增大的是()A. B.C. D.4.如图所示,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连入电路中,要使电阻中的电阻最大,则变阻器滑片应()A. P1在B1,P2在B2B. P1在A1,P2在B2C. P1在A1,P2在A2D. P1在B1,P2在A25.如图所示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流过半导体制成的感温头的电流来反映人的体温,这利用了半导体()A. 良好的导电特性B. 电阻随光照变化而变化的特性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D. 良好的绝缘特性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在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和塑料尺,小灯泡都能发光的是()A. 接入硬币和铅笔芯B. 接入橡皮和塑料尺C. 接入铅笔芯和橡皮D. 接入硬币和塑料尺7.小亮在“探究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已选定了OD. D8.下列各个电路元件中,电阻值最大的是()。
A. 实验室用的短铜导线B. 实验室用的小灯泡C. 家用普通白炽灯泡D. 试电笔中和氖管串联的电阻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中有电荷,绝缘体中没有电荷B. 导体能导电,都是靠自由电子的移动C. 导体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绝缘体则用得很少D. 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10.某同学指出: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其中不必要的是()。
A. 向电路中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该使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B. 向电路中连接开关时,应该先将开关断开C. 开关应该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D. 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表应与待测电阻串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1.如图所示,是演示巨磁电阻(GMR)特性的原理示意图。
初二英语科学实验练习题20题
初二英语科学实验练习题20题1.We usually start a science experiment by ______ the materials.A.preparingB.preparedC.to prepareD.prepare答案:A。
by 是介词,后面接动词的-ing 形式。
B 选项是过去分词,C 选项是动词不定式,D 选项是动词原形,都不符合语法要求。
2.The first step of an experiment is often ______ the equipment.A.checkB.checkingC.checkedD.to check答案:B。
be 动词后面接动词的-ing 形式或者动词不定式,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用动词的-ing 形式更合适。
A 选项是动词原形,C 选项是过去分词,D 选项动词不定式在这里不如-ing 形式符合语境。
3.After setting up the equipment, we need to ______ the data carefully.A.recordB.recordingC.recordedD.to record答案:A。
need to do sth 是固定用法,需要做某事。
B 选项是动词的-ing 形式,C 选项是过去分词,D 选项是动词不定式但没有“need to to do sth”这种用法。
4.During the experiment, we should ______ observe the changes.A.closelyB.closeC.closedD.closing答案:A。
这里需要一个副词来修饰动词observe,closely 是副词,表示“密切地”。
B 选项是形容词,C 选项是过去分词可作形容词,D 选项是动词的-ing 形式。
5.Before we start the experiment, we must make sure all the instruments are in ______ condition.A.goodB.betterC.bestD.well答案:A。
浙教版科学八(上)针对性习题精练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科学八(上)针对性习题精练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A.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C.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D.反射弧:外界刺激→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2 . 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A.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B.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D.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 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3 . 家在农村的小王同学发现:台风过后,绿色植物倒伏了,但它的茎杆前端却仍保持向上生长的趋势。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受肥料的影响,根的向化性B.受水的影响,跟的向水性C.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茎的负向地性D.受阳光的影响,茎的向光性4 . 医生发现糖尿病开始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应该清楚糖尿病的病因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胰岛素分泌过多D.胰岛素分泌不足5 . 做膝跳反射试验中,若试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6 . 下列有关感受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B.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C.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D.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7 .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A.神经元、反射弧B.神经元、反射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D.神经、神经细胞8 .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2 水的组成
1.2 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由氢和氧组成B.有氧气和氧气产生,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C.两电极管中均产生气泡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A.水蒸发B.水沸腾C.水分解D.水结冰3.如图是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有关该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B.水在电解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D.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4.下列关丁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氧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5.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氧氧化钠,其目的是()A.增强水的导电性B.增加氧气的生成量C.增加氢气的生成量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某中学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里的塑料盆、输液瓶、铜导线、废旧电池的碳棒、家用停电宝等做了一个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实验后送交一份实验报告给老师,上而写明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其中,不能通过该实验说明的结论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输液瓶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输液瓶中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水在通电条件下有新物质生成D.水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分解7.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氧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8.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 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9.如图表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2018年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题:分组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01实验报告)【实验目标】1.练习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2.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药匙,滴管,表面皿,温度计,显微镜,20厘米长的细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璃棒,硫酸铜,棉花。
【实验过程】1.制备小晶体(1)往烧杯内加入50毫升常温蒸馏水,并加入研细的五水硫酸铜粉末,配制成硫酸铜溶液。
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有少量硫酸铜不能再溶解,形成热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①在蒸馏水中加入硫酸铜后,蒸馏水变成__蓝__色,颜色随搅拌逐渐加深。
②随着温度上升,硫酸铜溶解速率__变快__。
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铜不再溶解。
③烧杯壁上残留的硫酸铜溶液蒸发后形成__白__色粉末,附在杯壁上。
(2)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等待溶液缓慢冷却,覆上保鲜膜,防震防尘,静置一晚。
实验现象:静置一晚后杯底出现许多__蓝__色__菱__形小晶体。
小晶体似玻璃光泽,呈半透明。
2.小晶体“长”成大晶体(1)选晶:在晶体里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备用。
(2)晶体长大:用线把1颗硫酸铜小晶体绑好,悬吊在已准备好的一杯约50毫升70 ℃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里,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覆上保鲜膜,防震防尘,静置过夜。
(3)如此反复操作几次,晶体就越长越大,最后长成大块晶体。
(4)取出晶体,用滤纸轻轻吸去表面溶液,在晶体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透明指甲油,再把晶体放入小盒子中保存。
【注意事项】1.制备饱和溶液时,防止过饱和而析出晶体;2.过滤速度要快,防止饱和溶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3.冷却速度要缓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温,让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问题与讨论】1.最后形成的大块晶体若不经处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几天后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解:晶体表面开始泛白,不再具有光泽。
硫酸铜晶体在干燥空气中会缓缓风化。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10(含答案)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10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多选)下列对于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将细铁丝放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热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
A.N2、O2B.N2、CO2C.O2、H2OD.CO2、H2O
4.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使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二、探究题
22.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3(含答案)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的同学共同实际了如图 A、B 的两套装置。 (1)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____.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 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ml)
20
18
19 17
21
19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实验分析) (1)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1/5,可能的原因是____. ①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③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④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改进实验) (1)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 C 实验装置,优点是:_________. (2)第三小组同学设计了 D 实验装置,优点是:_________. 28.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多少。实验中发现测量值明显 高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值。据此,他们展开了讨论。
二、探究题 25.实验室常用 MnO2 催化分解 KClO3 制取氧气,CuO 是否也能加快 KClO3 分解速率 呢? 它们的催化剂效果一样吗?于是小明设计了相关实验,比较收集 50ml 氧气的时间,(其 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控制相同或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 的质量
添加物质及质量
收集 50ml 氧气的时间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快慢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4 水的压强(2)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及课后习题
1.4水的压强(2)一、水的压强(1)实验操作及现象:①如右图(左)所示,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观察蒙在下端管口的橡皮膜有什么变化?再注入水,橡皮膜又有什么变化?现象:蒙在管子下端口的橡皮膜向外鼓起。
再将水注入,橡皮膜会向外继续鼓起。
②如右图(右)所示,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蒙在侧壁出口的橡皮膜有什么变化?再将更多的水注入管内,橡皮膜有什么变化?现象:蒙在侧壁出水口的橡皮膜向外鼓起。
再将水注入管内,橡皮膜继续向外鼓起。
大量实验表明,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水不但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当你去游泳,水的压强会使你感到胸闷。
前面所讲的约翰·墨累实验中,正是水产生的巨大压强,才将放入其内的玻璃管压成了粉末。
那么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二、水的内部的压强(1)探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猜想:水内部的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2)观察压强计的结构用大拇指压一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看U形管这左、右两液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手指加重压橡皮膜,看看U形管左右两液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U形管压强计是专门来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如图所示,压强计的金属放入水中一定深度,根据U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面,可知液体的压强为多大.(3)设计实验方案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常常设定其他因素不变,使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来研究该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从而逐一探索出该物理量与所有因素有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仿照此法可设计方案:①控制深度不变,探索压强大小与方向的关系: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U形管的高度差是否相同?②控制深度不变,探究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有什么区别?③使用同一种液体,探究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橡皮膜在3cm、6cm、9cm处时,U形管的高度差有什么不同?(4)现象①用大拇指压一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U形管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八年级科学上实验习题汇编班级学号姓名得分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火焰呈,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这是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测密度实验。
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填“左”或“右”)调;(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克,体积是厘米3,密度是克/厘米3;(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克。
(5)若实验中称质量时,调节天平,指针左偏,放上小石块和砝码后平衡。
测小石块体积时,读小石块浸入前水的体积视线俯视,读小石块浸入后水的体积视线仰视,则实验结果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都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实验序号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1 6.0 102 9.0 153 12 20表二实验序号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4 3.0 105 4.5 156 6.0 20表三实验序号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7 3.0 208 4.5 309 6.0 40(1)分析比较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 (2)分析比较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1).实验:如图1—13所示,将水注入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管子中,仔细观察橡皮膜的变化;随着注入的水的增加,橡皮膜又有什么变化? 结论: 。
(2).实验:将水注入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管子中,并不断注入水,仔细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结论: 。
(3).图1—17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三个容器中都装有水),能得出的结论是 。
5、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如图1—24所示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图,请对实际步骤作出补充说明:(1)甲步骤:向溢杯中 。
(2)乙步骤:在空气中先称出物体重力G ,然后将物 体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G ',两次示数之差(G —G ')是 。
(3)丙步骤:两次弹簧秤示数之差(F 1—F 2)测出的是 。
比较(2)(3)两次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 物体排出的液体的重力。
6、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以硝酸钾为例)(1).提出探究的问题: (2).建立假设: 。
设计实验:(3)在室温下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4)给饱和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钾,现象: ,一直加到硝酸钾不能再溶解为止; (5)将上述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现象: 。
(6).得出结论: 。
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 (1)、实验步骤: 、 、 , (2)、量取溶剂时俯视将会使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
溶质中混有杂质将会使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
图1—13 图1—17图1—24(3)、图1—38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4)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克;(5)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6)D操作应选用毫升的量筒(从10毫升、100毫升中选择)。
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面的保持水平;(7)E操作的作用是。
8、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
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 (填“同意”还是“不同意”)理由是,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9、探究粗盐的精制(1).提出问题: ?(2).提出猜测: 。
(3).设计实验:需使用的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天平等实验方案:①粗盐溶解:用天平称5克粗盐,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加入粗盐至不能溶解为止;②过滤:制作过滤器,过滤食盐水,操作时要注意“”;③滤液的蒸发。
(4).合作、交流。
[思考] 1.粗盐精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在滤液蒸发的过程中,加热到什么时候为好?10.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实验探究: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大针筒或两用气筒缓缓地向烧瓶内充气,(1)、观察到的现象: 。
(2).实验表明,液体的沸点与有关。
当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当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
11.研究动物行为实验时,常用到“迷宫实验”。
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
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1)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 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 ,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 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53 39 15 32 14 对照组4号鼠 92 32 38 13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6319133012(3)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 。
12、电流的测量实验:如甲图电路,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b 电流表的读数应为 安。
13.图21(甲)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其中R 1是定值电阻。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图21(乙)中实验器材的连接。
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小。
(2)当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调节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来改变 ___________ 两端的电压.三次改变滑片位置,测得三组电压和电流值(见右表),发现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固此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初步结论:当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
(3)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仅凭图21(乙)所示器材是不够的.你认为(除导线外)还应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电学实验: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实验的主要步骤:实验次数 1 2 3 4 5(第11题图)①在烧杯中加人适量冷水,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测量电阻R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断开开关。
将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计算的电阻值和温度计的示数填入表中;②在烧杯中添加少量热水,闭合开关,测量电阻R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断开开关。
将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计算的电阻值和温度计示数填入表中;③重复②的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中的电路图将图乙连接完整; (2)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图丙是第5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请计算电阻R 值,并填入表中。
(3)请在图丁坐标中画出R —t 的关系图线。
(4)由图线得到该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
15、某班同学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选用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选用0~0. 6A)、电压表(量程选用0—3V )、滑动变阻器&(20fl 2A),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电阻(阻值为5Ω、8Ω、10Ω、12Ω、24Ω各一只)。
(1)请根据实验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测量一组电流、电阻值后,改变R ,阻值,闭合开关,在读出并记录第二组电流、电阻值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3)为了实验器材的安全和实验顺利进行,改变R .阻值时,在5Ω、8Ω、10Ω、12Ω、24Ω的供选电阻中,不能选用的电阻是 Ω。
(4)实验时要让电阻R 两端的电压为2. 5V ,电阻R ,选用10n 的阻值时,滑动变阻器Rz 的阻值应为 Ω。
16、植物的向性实验:为了验证植物的根总是朝着重力方向生长,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第一步:取已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A 、B 、C 、D 四个位置上(如图所示),并且幼根尖端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第二步: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粒上,再盖上湿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增养皿。
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能移动位置。
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第三步: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恒温箱内(无光照),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第四步:每天早、晚开箱进行观察,并记录幼根的生长情况。
(1)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 在正下方,那么,四粒玉米中,处于____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2)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萌发的玉米粒在恒温箱内培养期间,其总重量和所含有机物重量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_____ _ 。
(4)现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纸箱若干,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植物茎具有背地生长特性的实验____ _ 。
17、探究植物生长素实验:植物的向性运动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
根据所字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_________,对照组为______(2)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_________和_________对照。
(3)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_________和_________对照。
(4)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