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word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氧气的应用。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氧气的制备方法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烧杯、试管、导管等;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下我们周围哪些物质中含有氧气,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等问题。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应用(15分钟)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促进燃烧,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2. 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生产和科研等领域,如供氧、燃烧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制备氧气实验:将过氧化氢加入燃烧烧杯中,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使用导管收集生成的氧气。

2. 实验效果展示:演示氧气的燃烧特性,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

四、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10分钟)1.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制备氧气的原理;2.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备方法,如空气的分馏等。

五、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氧气;2. 学生自行收集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六、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关于氧气的知识,并展示氧气的应用领域。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2. 让学生查阅材料,了解氧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内容: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能够正确描述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

教学准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点、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并让学生思考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灭火器的作用等。

3. 理解: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燃烧的作用和促进呼吸作用等。

4. 运用:让学生探讨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如用于医疗、工业、水处理等方面。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化学氧气的用途,并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氧气》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

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木炭、磷、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2.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在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3.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的运用可以将文本内容与现实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穿过课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硫、碳、磷、铁、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3.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4. 使学生掌握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氧气性质的课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总结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2 氧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 .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领悟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2.比空气略重3.不易溶解于水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看课本第14页、记录加深记忆[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化学九年级科粤版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科粤版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6.课后实践:布置与氧气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调查氧气在家庭、医院等场所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理解氧气性质的实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安全操作。
3.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氧化性和助燃性的理解。
2.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操作技能的掌握。
3.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氧气性质的深入理解,尤其是氧化反应的原理和助燃性的表现。
2.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反应条件和安全操作的掌握。
4.让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通用3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通用3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通用3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校化学第一册教案篇1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新授物质课)教学目标学问技能: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推断和氧气的用途。

力量培育:培育同学的分析、归纳学问的力量,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科学思想:使同学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打算物质的用途。

科学品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育同学对科学严谨仔细的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争论、分析、归纳,熟悉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建立及对反应的基本类型的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特殊是通过试验讨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1 请说出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 请写出碳、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硫+氧气二氧化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倾听、回忆回忆并且回答: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应复习旧学问为猎取新的学问伤脑筋铺垫。

考察同学对文字表达式的把握状况。

[引言]不但碳、硫、磷、铁可以与氧气反应,蜡烛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观看提纲]反应前集气瓶是否干燥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火焰的焰色。

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纯洁的氧气中可发现什么现象反应后触摸集气瓶壁并观看反应后有什么现象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看变化倾听观看并记录反应前集气瓶是干燥的,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火焰为黄色,放入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反应后,石灰水变浑浊。

激发爱好。

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

[争论题]1 为什么反应前集气瓶壁必需是干燥的2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什么问题?3 怎样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争论并回答:1.由于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必需是干燥的,否则无法观看到水。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氧气的性质。

2.学生能够了解和归纳氧气的应用范围。

3.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了解氧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环境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铸造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

2.氧气的用途。

2.2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正确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业中。

2.学生需要对氧气的应用范围有整体的认识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

2.讨论式教学法。

3.讲解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1.老师先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物品和它们的作用。

2.简单介绍“氧气”这个名词和它的发现者。

4.2 活动一:探究氧气的性质(40分钟)1.让学生围成小组,进行氧气的实验探究,了解氧气的特点,并进行记录。

2.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3.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氧气的性质。

4.3 活动二:氧气的用途(30分钟)1.老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氧气的短片,并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氧气在现实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整理氧气应用的领域和方法。

3.学生展示调研结果,介绍氧气的使用领域和方法,并把它们分类整理。

4.4 活动三:应用探究(40分钟)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氧气的问题,学生进行探究。

2.学生按照小组分工进行讨论,总结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展示。

4.5 总结(5分钟)1.老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理解复习的效果。

2.老师进行评价,以期确保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复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阐述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3.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氧气在现实应用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氧气(O2)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它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将通过一项教学设计,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个重要的化学物质。

一、实验介绍在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氧气的部分性质。

实验材料包括氧气气瓶、点燃的蜡烛、玻璃干燥管和火柴。

实验步骤:1. 将玻璃干燥管的一端插入氧气气瓶中。

2. 将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

3. 用火柴点燃蜡烛。

4. 将点燃的蜡烛缓慢放入玻璃干燥管。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进入玻璃干燥管后,火焰突然变亮,燃烧更为剧烈,并伴随着明亮的火花。

实验解释:这个实验展示了氧气的一个显著性质,即它是一种促进燃烧的气体。

当蜡烛进入含有氧气的环境时,氧气强烈促进了蜡烛燃烧的过程,使火焰变得更明亮和强烈。

二、氧气的性质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氧气的性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下列实验和讨论。

1. 氧气的燃烧性质实验步骤:1) 将一些细木条放入一个试管中。

2) 保持试管倾斜,用火柴点燃木条。

3) 在燃烧的同时,将试管靠近点燃的木条。

实验现象:当试管靠近点燃的木条时,燃烧更加剧烈,并且产生明亮的火焰。

实验解释:这个实验再次突出了氧气对燃烧的促进作用。

氧气与燃料反应,产生更强烈的火焰。

2. 氧气的制取实验步骤:1) 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 添加少量洗涤液,并用橡皮塞密封锥形瓶。

3) 将瓶口放入水槽中。

4) 慢慢向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氧气气泡从锥形瓶底部释放,并上升到瓶口。

当气泡达到瓶口时,它们会流出瓶子,并冒出水面。

实验解释: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氧气气体。

洗涤液的作用是增加氧气气泡的稳定性,使其能够从底部释放,并在上升过程中不被水吸收。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氧气的制取过程。

三、氧气的用途在第三部分,我们将介绍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包括医疗、工业和生态系统。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以及在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到化学本质的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2)氧气的氧化性以及氧化反应的概念。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正确书写氧气与相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如氧气瓶、潜水员吸氧、动植物呼吸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气体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

(2)提问学生对氧气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2)通过实验,比较氧气和空气的密度,将一瓶氧气倒扣在桌面上,观察瓶口的位置。

(3)向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氧气的溶解性。

(4)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3、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碳的反应①演示实验: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然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5.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教学过程中融入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7.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设计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氧气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化性和助燃性的特点。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氧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满的氧气,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回答氧气,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
3.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总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让我们共同探索氧气的奥秘。”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医疗、工业等领域的更多应用,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氧气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切实可行,操作安全,并能体现氧气的性质。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了解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助力学生不断进步。
(一)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用途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用途与性质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与方法。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方式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知道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保护环境,减轻大气污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氧化剂、氧化性以及化合反应的理解。

疑点:通过对比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

同样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但由于氧气的含量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识:(复旧迎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那么我们现在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那么,请问同学们,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氮气等是纯净物。

2)同学们,空气的组成是什么?以及他们主要组分的含量是多少?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

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1%。

2、新课: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氧气。

人们曾把氧气叫左“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氧气提供人类呼吸,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氧气还有什么性质呢?现在就让我们学习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问:同学们还记得在第一单元里学习的,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通常包括什么?答: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包括:色态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1.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5.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积极、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空气的组成,了解了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氧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关于氧气的科普小文章或制作手抄报,通过整理和分享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传播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针对氧气相关话题进行调研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发现与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板书设计
1.标题: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内容: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化学性质:支持燃烧、维持生命活动
二、氧气的用途
1.医疗急救
2.工业生产
3.生活应用
三、氧气制备方法
1.实验室制取
2.工业制取
四、重点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应用领域
板书设计说明:
-目的明确:板书围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设计,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将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化学实验室
-实验器材:集气瓶、燃烧匙、火柴、氧气发生器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2.软件资源:
-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

九年级化学九年级2.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课堂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九年级2.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课堂教学设计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案例分析,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与氧气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布置与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健康等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氧气的发现历史,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
2.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如铁生锈、燃烧等。
3.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强调实验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阐述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燃烧等,并举例说明。
5.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科学: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爱国主义情怀:了解氧气在我国科技、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培养民族自豪感;
3.安全意识: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4.环保意识:了解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氧气性质与制备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及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重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及操作要领。
难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一些常见的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2.氧气的化学性质介绍3.氧气的制取方法介绍4.氧气的常见用途介绍5.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氧气的话题:“你知道人体呼吸时需要什么吗?”2.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味道、密度、溶解性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3.氧气的化学性质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4.氧气的制取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氧气的几种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电解水、空气中分离等,并针对每种方法进行简要解释。

5.氧气的常见用途介绍(10分钟)介绍氧气在医疗、钢铁冶金、化工生产等领域的常见用途,并讲解其用途的原理和优势。

6.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30分钟)6.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合作进行氧气制取实验。

6.2实验材料准备每组准备一些过氧化氢(双氧水)、活性炭、漏斗、烧杯、几个试管、酒精灯、硫酸亚铁等实验材料。

6.3实验步骤a.将过氧化氢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活性炭研磨。

b.将烧杯置于水槽中,通过竖放的试管将产生的氧气导入到另一个试管中。

c.用一根带有微量硫酸亚铁的木条放入含氧气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变黑的现象。

d.将试管中的氧气导入到燃烧一烧杯中,观察是否会支持燃烧。

7.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所学的氧气性质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8.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进行总结,并展示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1.PPT或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初中化学教案之氧气的性质用途

初中化学教案之氧气的性质用途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为例初中化学教案之氧气的性质用途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氧气与空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了解氧气的用途,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中有什么成分吗?(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等。

(3)提问:那么,氧气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教学新课(1)物理性质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得出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2)化学性质①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②提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什么现象?③学生回答: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④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气的用途①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②学生回答:呼吸、医疗、炼钢等。

3.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2)实验材料:氧气、木炭、硫磺、铁丝、集气瓶、火柴等。

(3)实验步骤:①将木炭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②将硫磺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③将铁丝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二氧化碳。

②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二氧化硫。

③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5)结论: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与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课堂小结(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3)氧气的用途:呼吸、医疗、炼钢等。

5.课后作业(1)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氧气与空气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了解氧气的用途,使学生对氧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化学这门学科是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新的学科,整个课程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都处于懵懂的状态,所以需要从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来让学生接受并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而氧气存在于空气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使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还是比较容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整个课程还是需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去使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加上实验,整个专题的容量较大,所以需分两个课时进行设计。

【教材分析】氧气,学生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并不深入,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从我们熟悉的物质氧气入手,系统的学习氧气的性质、用途。

教给学生研究物质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探究活动,准确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氧气的性质。

组织学生学习氧气的用途,要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懂得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

(2)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概念难点: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原理的比较,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联系。

【教学用具】五瓶氧气(其中一瓶盛少量水,一瓶干燥的氧气)、蜡烛、木炭、燃烧匙、镊子、酒精灯、火柴、细铁丝、玻璃片、坩埚钳【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阅读,归纳【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1、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最多的是?体积分数占?其次是?体积分数占?二、引入新课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缺少的气体,下面我们将学习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三、新课:【设问】物质有哪些物理性质?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观察和阅读】1、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2、阅读教材中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内容后,请学生口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氧气的物理性质)一、氧气的性质(板书)1、物理性质(投影)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氧气降温后可变为蓝色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知道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品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氧气若干瓶。
(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2.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中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问题讨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O2CO2H2O


[讲解]:能否对氧气的化学性质下一个定论。
(提示: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还是不活泼)
[师生共同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
[设问]能否将氧化物按一定标准再分成两类?
(请学生代表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结]根据另一元素的种类,氧化物又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追问]上述氧化物中,哪些是金属氧化物,哪些是非金属氧化物。
开始学习化学以来,我们对物质进行了多次分类,今天来作一个阶段性小结。
[媒体]物质的分类
(随学生的叙述,逐一推出)
2.2.1神奇的氧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氧气参与的几个重要化学变化的化学反应式。
(2)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化合反应的概念,会用概念判断有关化学反应类型或物质类别。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抓住: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
[讲解]在化学上,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设问]蜡烛燃烧是化合反应吗?为什么?
[追问]是氧化反应吗?为什么?
[追问]化合反应是否一定是氧化反应?为什么?
(不是,两种反应分类时强调的角度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生成物必为一种,后者则强调反应物要与氧反应。)
[板书]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 g/L,略大于空气;
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讲解]通过观察几个实验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设问]如何观察化学实验,观察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氧气的性质




[设问]物质的性质包括哪两个方面?
[讲解]拿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设问]密度呢?比空气大还是比空气小。
依据是什么?
(提示:讲台上的集气瓶瓶口向上,说明什么?)
[设问]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提示: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
(有根有据,鼓励表扬)
[试一试](见相关链接:课堂练习一)(以抢答形式完成)




[讨论]以上这些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抓住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讲解]在化学上,把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氧化反应。
[设问]物质跟氧与物质跟氧气有什么不同?
(引导、比较:氧是指一种元素,氧气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




[问题讨论]碳、硫、磷、铁与氧气的反应中还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旺?
3.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式:
CO2CO2
[演示实验2]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点燃。
(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讲解]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形成酸雨。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S O2SO2
[演示实验3]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匙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火光和浓厚的白烟)





[说一说]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氧气有哪些用途?
[媒体]结合学生的叙述呈现出氧气用途的图片。
[媒体]观察要点:
①反应物的状态和色泽;
②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点;
③反应条件及现象描述;
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⑤生成物的状态及检验。
下发事先印好的记录表,要求将观察结果记录好。(见相关链接)
[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先在空气中点燃
(发出红光)
2.然后放入氧气瓶中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练习](见相关链接:课堂练习二)
(及时作出评价,提供反馈信息)



[设问]能否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对生成物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提醒)再深入一步。
[板书]在化学上,把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氧化物?CO、CO2、Ca(OH)2、CaCO3、CuO、Fe3O4、HCl、H2SO4、KClO3、MgO、NaCl、NO2、P2O5、SO2
[追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提示)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共同解决]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子的目的。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 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演示实验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将点燃的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干燥的集气瓶中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四、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讲解]我们周围、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的氧气。我们天天在和氧气亲密接触。
[设问]那么,发现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2.2神奇的氧气
[设问]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怎样?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O2P2O5
[演示实验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设问]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用火柴引燃后,迅速伸入氧气瓶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讲解]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