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及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各类建设项目及生产活动依法进行的水 土流失状况、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工作。 通过水土保持 监测,摸清水土流失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响情 况、发生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 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 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造成危害的方式、数量和程度; 2、水土流失掩埋冲毁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的数量,程度; 3、对高等级公路、铁路、输变电、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造成的危害, 4、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沙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对水源地、生态保护区、江河湖泊、水库、塘坝、航道的危害,有可能直 接进入江河 湖泊或产生泄洪安全影响的弃土(石、渣)情况。
4、渣土防护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表土保护率=表土剥离面积/可剥离表土的面积。 6、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7、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监测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 土保持措施等,突出强调了项目建设的各种情形( 如扰动、占压、损毁)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及其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对 主体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细沟状面蚀
沟蚀
2.4.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山剥皮
滑坡 崩岗
滑坡
2.5 水土流失量监测指标
土壤流失量:指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测 断面的泥沙量,以t或m3表示
土壤侵蚀量:指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 落并产生位移的数量,以t或m3表示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在内 , 具体包括减水减沙效益 、 侵蚀模数等指标。利用上述指标评 价调水保 土效益 , 以确定水土保持适应性纲 ; 其次 , 评价适宜性类
2 . 2 . 1 构建水 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体系 首先 ,在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 目标的前提下 , 严格遵守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 具体与一般性原则 , 构建多层 次续分评价体系 ;其次 ,确保构建 的评价指标体系的 可参考性 , 即, 涉及 的评 价指标应满 足国家相关规范标 准要求 , 尽最大 限度 的与国家相关标准相 吻合 ; 最后 , 构建 的水 土保 持措施适 宜性评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 , 直 接关 系着水土保持措施 能否充 价体 系应避免 盲 日与 随意, 应能将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充分体现 分发挥作用 , 及能否有效避免水 土流失 , 其贯穿水 土保持T作 的 来且具有 区域适宜性和重要 的参考性 。 各 个 方 面 。 因此 , 水 土 保 持 措 施适 宜性 评 价 受 到 越来 越 多业 内 人 2 . 2 . 2注重 适 宜 性 纲 与 类 的 评 价 士的普遍关注 , 以寻找 防治水 土流失更 为有效的方法 。 首先 , 考虑到社会 、 经济、 生 态 效 益 的 实 现 以调 水 保 土 效 益 为
l水 土 保 持 措 施 适 宜 性 评 价 理 论
1 . 1土 地 适 宜性
基础 , 因此确定适宜性纲 的评价指标 时 , 应 将 调 水 保 土 效 益 包 括
《 土壤调查 与制图》 与《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定义 了土壤适宜 时, 应 紧紧围绕土壤质量展 开 , 尤 其应将土壤健 康 、 环境 、 肥力质 性这一概念 : 土壤类型和规定用途间的和谐 程度 , 其受社会经济 、 量当作重点 , 对水 土保持 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 ; 最后 , 考 虑到土壤 土壤 自然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和《 土地资 质量受空 间 、 时间等 因素的影响 , 因此对 土壤质量进行 评价 时应 源学》 对土地适宜性进行 了规 定 : 在 土地潜力 区范同之 中 , 对农 、 确保确定的空间尺度及时问的合理性 。如需展开大尺度的评 价还 林、 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 。冈此 ,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应具备土 应将水文 、 地 质地 貌 、 气候等要素包括在 内。另外 , 依据 时空要求 壤与土地适宜性两种特征。考虑到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强 的综合 町将土壤指标 划分为“ 长期 的 , 静态 的” 、 “ 短期 的 , 动态 的” , 并从 性及多样性 , 内涵应广于土壤及土地适宜性。另外 , 水土保持措施 分 区尺度 、流域 区域及坡面尺寸等方面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 , 最 的实 施 具有 重 要 的社 会 、 经济 、 生态功能 , 因此 , 水 土保 持措 施 适 宜 终 完 成 不 同 措 施 生态 效 益 。 性在以生态效益为重心 的同时, 还具备社会与经 济适应性特性。经 2 . 2 . 3 加 强 适 宜 性 等 的评 价 过 上 述 分析 , 可 这 样 定 义水 土 保 持措 施 适 宜 I 生: 采 取 的 水 土保 持 措 对适 宜性 等进行评 价时应引起 足够的重视 , 即, 以人类 需求 施在符合 当地地理条件 的基础上 , 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与经济效益。 为 目标 , 从土地经济属性出发 , 借助一 系列 的经济度量及指标 , 评 1 . 2土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价水土保持措施的社 会与经济效益 。 经济效益由间接与直接经济 《 土壤调查 与制 图》 与《 土壤 资源 调查与评价 》 将 土壤适宜性 所 谓直接经济效益 指采用相关 水土保持措 施后 , 新增 评价 归为土壤资源评价 的范畴 , 即, 对土壤用途 与土壤质量关 系 效益 之分 , 的未经 中间环节加T 、 转化 的产值 与产 量 , 而间接经济 效益指 以 的分 析 , 涉 及 土 壤适 宜性 及 土壤 自然适 宜性 两个 方 面 。一 般 情 况 直 接 经济 效 益 为基 础 ,需 经 过 中 问环 节 转 化 而 获得 的经 济效 益 。 下, 土壤适 宜性 评价倾 向于土壤 自然适宜性 评价 , 是 衡量土壤 质 生的农户 、 地块 、 小流域等 。如需 革符合土地要求 的程度 。冈此 , 土壤适 宜性 评价以土壤利 用为 日 为实 现上述 目标应监测具有代 表『 监 测 较 大 尺 度 的效 益 , 应 以优 、 中 、 差 小 流 域 为 目标 , 并 在 不 同 流 标, 对其适应性评价 的过程。《 土壤资源调查 与评价》 和《 土地资源 以确保所选样本的合理性 。另外 , 除需进行 学》 认 为 土 地评 价 指 依 据 土 地 利 用 日标 , 统 计 和 鉴 定 土 地 改 善 的 域中选择农户与地块 , 数 嚣与 质量 情 况 , 由限 制 性 与 适 官 性 之 分 。 依 据 不 同 的 划 分 标 准 必要 的监测外 ,还应借助政 府统计部 门采集 的相 关数据进行验 B , ' T 1 5 7 7 4 — 2 0 0 8 J 4  ̄ 相关 内 土地适寅性评价 又可划分不 同的内容 。例如 , 依 据评 价 日标可细 证。对社会及 经济效益 计算 时可参考 G 容 , 采用经济计量模型 、 回归分析法 、 比较分析法等进行评价 。 分为单 目的与多 目的评价 ;依据评价成果 又被分为经济评价 、 定 量 自然 评 价 、 定性 评 价 。 3结 语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当前,小范围的监测主要靠人工实地测量;大范围的监测主要靠遥感方法,通过图像解译,确定各类图斑的界线,遥感图像解译分计算机自动解译和人工解译两种方法,目前用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尚未成熟;人工解译方法是通过图像解译人员以遥感影像或航空相片为背景,在各类绘图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图像解译和各类图斑的勾绘。
风蚀监测对风蚀强度的观测采用测钎法,风沙流强度采用阶梯式积沙仪收集扬沙法,同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及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等。
阶梯式积沙仪测定法:在选定的监测点,分别固定安装4个集沙仪(每次观测重复两次),同时在建设区外设置2处进行对比观测。
在达到起沙风速时,气流搬运的沙量绝大部分在离地面30cm的高度内,误差较小。
集沙测量一次10分钟,沙子从10个进沙孔分别进入安装在集沙仪里的塑料管进行收集测量,在风季(3~5月份)每15天测定1次,同时用风杯风速表测定相应的风速。
测钎法:在选定的监测点,沿主风方向每隔1m布设1个测钎,一组10个测钎。
每隔10m布设1组,共布设3组。
每一次大风(达到起沙风速)后,观测一次风蚀(积)数量。
用风速风向自记仪记录每天的地面风速,大风出现的时间、频次,整理统计监测年内起沙风的历时,然后分析风蚀量。
收集气象站的平均起沙风速、大风日数、频次等。
(2)水蚀监测本期工程各个施工区均采用体积法进行水蚀监测。
对选择的重点监测地区边坡水蚀采用简易坡面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
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宽度、长度进行量算,计算出边坡的沟蚀量,从而得出边坡的土壤水蚀量。
同时要对降水量进行观测。
边坡土壤水蚀监测如表5-3。
说明:侵蚀量=(细沟侵蚀量+浅沟侵蚀量)(1+30%)。
细沟侵蚀量=a×h×L×n×r。
试述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与方法
试述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与方法水土保持监测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前提,切实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水平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应该重点围绕着水土保持监测基本类型进行分析,并且明确具体落实方法和手段,促使其能够体现出最强应用效能。
本文就重点围绕着水土保持监测的常见类型及其具体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具备一定借鉴作用。
标签:水土保持;监测;类型;方法引言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环境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水土保持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实现水土保持优化,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做好前期水土保持监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提供较为及时全面的信息资源,应该在相关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
在新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同样比较严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也就必不可少,需要切实把握好水土保持监测要点,提升水土保持效能。
1、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具体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落实中,为了更好提升其应用效果,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基本水土保持监测类型进行分析明确,了解各个不同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特点,如此也就能够较好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监测手段进行处理,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如下:(1)实验监测。
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落实,实验监测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基本类型,其对于实验方案的依赖性比较强,需要重点加强对于水土流失状况的详细分析,进而也就能够选取合适的监测对象,保障实验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具体实验监测工作的推进中,其需要首先准确模拟水土流失情境,如此也就能够较好获取较为详细的水土数据信息,进而也就能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为具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际效益指明方向,最终规划较为有效的水土保持路径。
在具体水土保持实验监测的应用中,其需要切实把握好观测和实验两个基本流程,综合协调运用两个基本方式和手段进行监测处理,获取最为丰富的水土信息,便于后续水土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2)预警监测。
在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合理应用预警监测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常见类型,其主要就是为了重点发挥出水土保持监测的预警功能,能够对于水土数据进行详细探究,把握好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提升后续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当前,小范围的监测主要靠人工实地测量;大范围的监测主要靠遥感方法,通过图像解译,确定各类图斑的界线,遥感图像解译分计算机自动解译和人工解译两种方法,目前用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尚未成熟;人工解译方法是通过图像解译人员以遥感影像或航空相片为背景,在各类绘图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图像解译和各类图斑的勾绘。
风蚀监测对风蚀强度的观测采用测钎法,风沙流强度采用阶梯式积沙仪收集扬沙法,同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及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等。
阶梯式积沙仪测定法:在选定的监测点,分别固定安装4个集沙仪(每次观测重复两次),同时在建设区外设置2处进行对比观测。
在达到起沙风速时,气流搬运的沙量绝大部分在离地面30cm的高度内,误差较小。
集沙测量一次10分钟,沙子从10个进沙孔分别进入安装在集沙仪里的塑料管进行收集测量,在风季(3~5月份)每15天测定1次,同时用风杯风速表测定相应的风速。
测钎法:在选定的监测点,沿主风方向每隔1m布设1个测钎,一组10个测钎。
每隔10m布设1组,共布设3组。
每一次大风(达到起沙风速)后,观测一次风蚀(积)数量。
用风速风向自记仪记录每天的地面风速,大风出现的时间、频次,整理统计监测年内起沙风的历时,然后分析风蚀量。
收集气象站的平均起沙风速、大风日数、频次等。
(2)水蚀监测本期工程各个施工区均采用体积法进行水蚀监测。
对选择的重点监测地区边坡水蚀采用简易坡面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
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宽度、长度进行量算,计算出边坡的沟蚀量,从而得出边坡的土壤水蚀量。
同时要对降水量进行观测。
边坡土壤水蚀监测如表5-3。
说明:侵蚀量=(细沟侵蚀量+浅沟侵蚀量)(1+30%)。
细沟侵蚀量=a×h×L×n×r。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12号令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水体保持条例》的要求对建设和管理范围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
一、监测点布设1、监测点布测原则(1)典型性原则,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以表土临时堆场为重点,选择典型场所进行监测。
(2)可操作性原则,结合项目既影响特点,力求经济、适用、可操作性。
水土保持监测点主要布设在设施安装对原地貌及植被破坏较严重,容易产生弃土、弃渣而且可能造成较大水土流失的地区。
(3)设施施工期间,在设施安装区及直接影响区建立适当的监测点,建立原则主要以能有效、完整的监测两个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主。
2、监测点布设根据项目特点、施工布置,共设1个水土保持监测区:共设置7个监测点,分别为场地4个角各设一个,场地中部设两个。
二、监测时段及频率1、安装期:从设施安装准备期开始监测,对水土保持监测区进行监测每季1次,雨季根据降雨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2、自然恢复期:项目竣工后,只对绿化区进行监测,每年1次,共监测1年。
当暴雨或大暴雨后,需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三、监测内容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拟对一下各项水土流失因子进行监测:1、对地貌、植被的扰动强度;2、复核各施工段产生的弃土、弃渣量;3、监测弃土、弃渣流失量;4、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效益监测:对实施的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如控制水土流失量,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5、水土保持设施完好率监测;6、施工过程中对周边沟渠影响情况的监测;7、对于与侵蚀相关的气象因子,如降雨量、降雨强度、风向、风速、大风日天气等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
四、监测方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监测采用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水土保持监测计划表详见下表。
水土保持监测计划表。
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测绘
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测绘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关系到农田、森林和山区等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监测测绘工作,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案和方法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便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测绘,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指导。
一、概述水土保持监测测绘是指通过测量和分析土壤侵蚀、水质、植被覆盖率等指标,评估土地的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在进行监测测绘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确定监测的指标和方法,以及制定合理的测绘计划。
二、指标选择水土保持监测测绘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估土地的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土壤侵蚀指数、植被覆盖率、地表径流量等。
其中,土壤侵蚀指数可以通过测量土壤损失量和流动速度来计算,植被覆盖率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和野外调查来获取,地表径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和降雨监测数据来计算。
选择合适的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土地的水土流失状况。
三、数据采集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需要采取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
土壤侵蚀指数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土壤流失量和降雨量来计算,植被覆盖率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和野外调查来获取。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考虑测量点的选取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测量点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覆盖不同土地类型和地形特征。
测量设备的使用应该符合标准规范,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并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水土保持监测测绘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水土流失和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统计学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指标,评估土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GIS技术可以用于数据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将监测结果呈现在地图上。
五、保护建议基于监测结果,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1 插钎(qian)观测1.1 说明:(定义、范围、监测内容)指在坡面样地内,在尽可能少地扰动地表土壤的情况下,向地下有规律地插入若干细钎,在插钎上标记与土壤表层持平的位置,作为原始高度点。
降水发生后,通过观测地表土层降低的厚度,观测计算土壤水蚀侵蚀量。
插钎观测内容必须包括降水情况及土壤流失量;同时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变化、耕作情况等观测内容。
1.2 基本要求:(1) 样地四周30米范围内无与试验项目有关的高大树木和建筑物等。
(2) 样地坡面应平整、不修或修坡尽量少(尽量选用自然坡面)。
(3) 插入土壤中的钎要牢固稳定,不因风吹雨打而松动。
1.3 设备配置:(1)常规配置:钎子若干个、雨量计和雨量桶(每个插钎径流场配置一套)、标尺、取样器设备(土钻、土盒、环刀等)、样品分析设备(烘箱、天平等)。
(2)选择性配置:土壤物理性质观测设备(张力计、土壤水分测定仪、剪力器等)。
(3)雨量观测设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1-90执行。
1.4 技术要求:(1)工作环境:插钎样地周围应布设步道,保证降水后观测人员能到达扦插点。
样地应不受崩塌、侧流的影响。
(2)精度:插钎要尽可能的细,以减少插钎过程中对周围地面的影响;钎插角度误差小于0.5度。
天平精度1%,测量尺精度2毫米。
(3)整体结构要求:插钎成品字型或梅花型均匀分布于样地上,钎插深度要大于坡地土壤可能的侵蚀深度,地面要露头,便于标记或寻找。
样地四周要有栏杆。
雨量计距离插钎的距离小于100米。
(4)外观质量要求:钎子顺直,插钎布设规范,标记物统一牢固,标志碑牌、桩的编号清晰、完整配套。
(5)材料要求:插钎由硬木或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成。
2 径流小区观测2.1 径流小区指修建于坡面,具有一定控制面积,四周带围埂,用于收集围埂范围内降水所产生的所有径流泥沙的设施。
适用于观测各种类型坡面的径流、泥沙及面源污染。
水土保持地面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地面监测方法作者:赵思源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电力、冶金、水利水电等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大规模的挖山填土,破坏了原生植被和地貌。
建设项目导致的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
关键词:监测方法;地面监测;调查监测;遥感监测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raffic, electric power, metallurgy,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also sped up the pace, filling large dig mountain, destroyed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and landform. Construction projects led to soil erosion intensified, propor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their impact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Key words: monitoring method; Ground monitoring; Survey monitoring;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水土保持监测是了解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质量和效益发挥程度等的重要手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中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国家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标签: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引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乎每项项工作都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查处水土流失违法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展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各方面的规划设计就更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的支持;因此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范、标准等,都需要长期、系统的水土保持监测作为基本的保障。
1、监测分类随着开发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不断更新,不断丰富。
监测分类通常包括四类:(1)土壤侵蚀因子监测:它包括降水、风、地貌、地面组成、植被类型和覆盖率、人为干扰等。
水土流失因子是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这类指标密切相关。
掌握其动态变化,可以揭示土壤侵蚀的本质和规律,为预测和防治土壤侵蚀打下基础。
水土流失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是主要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由严重水土流失的先天性根源造成的。
人为因子包括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林地覆盖种类的不同造成的水土流失,大规模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矿产和交通的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包括土壤侵蚀类型、面积、强度和损失。
土壤侵蚀指数和土壤侵蚀反应特性的类型、土壤侵蚀发生在历史的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对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趋势,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决策、设计和水土保持。
(3)水土流失危害因子监测:包括河流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对工程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土壤侵蚀的危害指數,土壤侵蚀是一种经济损失和社会灾难的生态风险的标志,不仅反映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及危害特点,因此进行水土保持效果试验,对水土保持理论建设开发项目和改善土壤侵蚀控制技术提供实践指导。
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
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
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
流域产沙量: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正常侵蚀:又称地质侵蚀或者自然侵蚀,它是在不受人为影响条件下自然应力对地表物质的的分离、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加速侵蚀:侵蚀速度超过正常侵蚀的侵蚀。
古代侵蚀:地质历史时期的侵蚀。
现代侵蚀:参与了人类活动影响,是自然侵蚀加速或者延缓。
土壤侵蚀强度: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量。
(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土壤侵蚀程度:反应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发展阶段的差异。
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率与成土速率相平衡,或者长时间内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不下降情况下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地面自然生态平衡失调后可能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度。
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 t/km2·a 表示。
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荒漠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土地退化: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①查清水土流失现状②回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状况和效益③跟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动态④为政策法规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⑤为社会公众提供水土保持生态服务2、水土保持监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持续性原则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①地域不完整性,地貌类型多样,治理难度大②形式多样性,治理及其复杂③侵蚀时间潜在性与侵蚀事件突发性④侵蚀强度变化大,危害十分严重⑤流失物质成分复杂,污染危害及其大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植被,恶化环境①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②污染土壤与水体③加快地下水位下降④威胁城市安全2)淤积河道,加剧洪涝灾害,破坏基础设施3)降低岩土稳定性,引发地质灾害4)占用土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危害农田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
我国水土保持的理论与方法
W a e d oi on e v to t o is n m e ho n Ch n t r an s l c s r a i n he r e a d t ds i i a g L xa n iin
so in
中图分 类号:17 S5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 号:0 0 12 (0 61 - 0 6 0 10 — 1 32 0 ) 学 的 内 涵
过 程 . 不 同 土 壤 侵 蚀 类 型 区 的 自 然
水 及 土 地 两 种 自然 资 源 的 保 护 、 良 改 与 合 理 利 用 ,而 不 限 于 土 地 资 源 , 水
维普资讯
理
过
C IA WA E E OU C S HN T R R S R E
我 国水 土保 持 的理 论 与 方法
王礼 先
( 京林 业大学 水土 保持 学 院) 北 摘 要 :通 过 对 我 国 近 几 十 年 水 土 保 持 实 践 经 验 的 分 析 , 总 结 了推 动 我 国水 土保 持 事 业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理 论 与
含 义 不 限 于 保 护 , 是 保 护 、 良 与 而 改 合 理 利 用 。水 土 保 持 不 能 只 理 解 为 水 土 保 护 、 壤 保 护 , 不 能 等 同 于 土 土 更
式 、 生 原 因 和 规 律 、 土 保 持 基 本 发 水 原 理 . 据 以 制 定 规 划 和 运 用 综 合 措 施 , 治 水 土 流 失 , 护 、 良 与 合 理 防 保 改 利 用 水 土 资 源 . 护 和 提 高 土 地 生 产 维 力 .充 分 发 挥 水 土 资 源 的 生 态 效 益 、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改 善 农 业 生 以 产 条 件 , 立 良 好 生 态 与 环 境 的 应 用 建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都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的适宜性是一个重要的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科学和优化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基本方法。
然而,我国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即使进行了一些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在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从实际工作展开的情况来看,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即对比分析、成因分析以及模拟分析三种,但是从这三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理论。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时候,理论制度还并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工作当中,依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保存率这两个方面,而对于整体的评价工作尚且缺乏一定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没有较为完善的、统一的系统理论作为依据。
2.执行性相对较弱。
目前,我国很多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工作部门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其执行性相对较差,虽然也采用了以上三种方式,但是更加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反而对实践情况的掌握程度不够,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其整体执行性相对较弱。
3.预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而言,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工作质量并不高,这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较为全面的预先评价体系,预先评价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相关部门的工作往往是事后开展,在正式工作开始的时候才进行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规划,这也就直接导致这些制度很难在实际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起到作用。
这样一来,评价标准制度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水土保持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护工作。
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1.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1 监测内容1、扰动土地情况监测扰动土地情况监测的内容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
2、水土流失情况监测水土流失情况监测主要包括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排土、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等内容。
土壤流失量是指输出项目建设区的土、石、砂流失数量。
排土、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是指项目建设区内未实时防护措施,或者未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且未履行变更手续的排土、弃渣数量。
水土流失危害是指项目建设引起的基础设施和民用设施的损坏,水库淤积、河道阻塞、滑坡、泥石流等危害。
3、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应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全面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的内容包括措施类型、开(完)工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林草覆盖度(郁闭度)、防治效果、运行情况等。
4、临时堆土场情况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对临时堆土场形成的临时边坡松散土方流失量,堆土场周边影响范围等。
临时堆土场情况监测采取实地量测、资料分析的方法。
其监测应结合扰动土地情况监测,核实其位置、数量及分布。
5、项目施工期周边区域的巡查监测因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区域,由于项目建设将改变原地形地貌,因此,项目周边的巡查监测需随其它监测同时进行。
应制定和完善调查和巡查制度。
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大巡查频率。
6、防治效果监测防治效果监测的内容包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完成以后,项目区内的工程措施的工程量、完好程度,植物措施的工程量、成活率等,及六项防治指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的达标情况。
2 监测方法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中对监测方法的规定,本项目为点型的建设类项目,本方案推荐采取调查监测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具体实施要求可参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 51240-2018)。
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通过亲身的接触和广泛的了解,充分掌握和占有项目工程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资料收集、普查、典型(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巡查等。
水土保持监测安全控制方案和措施
水土保持监测安全控制方案和措施
水土保持监测安全控制方案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测方案
明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区域、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标,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点布局、监测方法等。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因子和监测条件,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如地面观测、遥感监测等。
二、安全控制措施
人员安全:对监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为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
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非监测人员进入。
设备安全: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设备周围设置防护措施,防止设备被损坏或被盗。
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对监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施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水土保持监测安全控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安全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水土保持监测安全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以上方案和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解析
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解析摘要: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生态环境构建的决策制定以及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监测网络的建设还有待于加强。
下文结合水土保持监测的现状,介绍了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方法,水土保持监测的应用有利的推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水土流失引言水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不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力开垦荒地、毁坏林木,使得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对于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水土部门一直将监测工作作为基础工作,对于水土监测工作给与高度关注。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现代科技与技术共同使用,对于水土流失全面进行动态评估。
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在不断开展,监测技术在不断更新,监测结果越加精准,这为我国的水土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参考依据。
1水土保持监测概念水土保持监测就是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保持和环境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检测。
我国在1991年就颁布有关水土保持监测法律文件,帮助我国可以顺利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对象检测过程中就是对于数据进行采集,在采集中一定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检测是一项对于采集后的数据分析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数据分析中更加关注水土流失过程中的转状态。
对于对象检测就一定要将观察作为前提,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原因。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以地面水土流失情况作为检测前提。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最终目的就是对于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因素逐渐认识掌握,帮助水土管理部门将水土资源科学使用,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考数据,及时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向社会进行公布,保证社会成员了解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信息。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中的目标是让水土保持体系建设中具有数据支撑,可以对于水土效益科学评价。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李田卫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李田卫发表时间:2019-08-30T09:41:19.1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李田卫[导读]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被认为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利局 338500 摘要: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是对某一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要满足各地区具体的环境要求,而且要保证每个地区的人民在实施这些措施后都能得到经济效益。
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科技。
关键词:水土保持;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引言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被认为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水土保持适宜性评价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水土保持措施科学优化的基本方法。
然而,我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
即使进行了一些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1.1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的匹配程度是土地适宜性的概念。
因此,一块土地的适宜性程度取决于土地的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水土保持措施而言,土壤自然属性和土地适宜性是保证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水土保持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找出实施措施和监测结果的方向,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具体而言,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多目标评价与单目评价、经济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
根据评价依据的标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类型不断变化。
由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标准是一个人能否将某一特定土地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在何种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该土地可被利用,这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土壤资源的评价。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与技术的探讨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与技术的探讨水土保持监测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水土流失区域分布状况、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植被构成等的第一手资料,便于决策部门充分掌握区域内水土流失总体演变过程和规律并提出解决方案。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和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标签:水土保持监测;方法;“3S”遥感技术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水土保持监测即出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运用多种可行的方法与技术,对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数量、强度、危害程度、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可能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
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我国当前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复杂、点多面广且已经危及到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
而作为水土保持的基础性环节,水土保持监测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水土流失区域分布状况、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植被构成等的第一手资料,便于决策部门充分掌握区域内水土流失总体演变过程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1、水土保持监测方法1.1 气象水文监测气象水文监测主要的监测对象是水位、流量、泥沙量等气象因子,而对降水、气温、风速、湿度、水位、流量、泥沙等气象因子主要进行资料的搜集,一般不进行单独监测。
1.2 水土流失因子监测进行地形、地貌、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植被扰动面积)、项目挖方面积、扰动强度等水土流失因子监测一般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常规方法并辅之以GPS、GIS等跟踪定位技术。
具体而言,进行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植被扰动面积)、项目挖方面积监测计算时,先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在利用GPS、GIS 等跟踪定位技术对所监测面积进行跟踪作业,并结合地形测量分析手段,对比核实。
将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林地郁闭度,郁闭度是反映森林环境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因子,也将其用于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D≥0.7的郁闭林为密林,0.2≤D≤0.69为中度郁闭,D<0.1~0.2为疏林。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方法引言在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进程中,试验观测、野外调查、区域考察和全国普查等技术研究与应用一直都是被高度关注和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在全国土壤侵蚀普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国家“863 计划”重大行业3S 应用示范———水土保持项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水利遥感应用示范系统等科研,以及基建和财政预算项目的带动下,在3S( RS、GIS、GPS) 应用技能大赛、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学术研讨、监测设施设备交流推介等科学研究、设备研发和使用推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推动下,我国建立了土壤侵蚀的监测系统、天地一体化水土流失监测模型、多源多尺度遥感水土流失监测与数据中心。
此举实现了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的一体化,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传输和服务的能力,为不同空间尺度水土流失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实现了监测的科学性、及时性、持续性和系统性。
1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现状经过70 多年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监测已从单一的坡面观测向地域尺度监测转换,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从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从单纯的地面监测发展到与遥感相结合多源多尺度监测,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 同时,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正在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发展成集自动化、信息技术、网络通信、3S、信息管理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
1. 1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体系基本形成随着水土保持科技研究、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全面的监测方法体系。
1. 1. 1 空间尺度体系日趋健全在坡面( 地块)小流域和区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上,都形成了良好的监测方法。
在坡面尺度上,监测对象原型包括试验坡面径流场、大型自然坡面径流场、天然坡面径流场、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等多种形式,这些原型的监测方法已经相当丰富; 在小流域尺度上,监测对象原型包括构成小流域的地块和作为整体的小流域,目前不仅实现了对小流域控制站径流量和泥沙的观测,而且实现了对由地块到地块、直到流域构成的“土壤流失链”体系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区域尺度上,通过遥感监测、抽样监测、典型监测等方法,获取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效益的数据,为我国区域水土保持综合科学考察、土壤侵蚀普查以及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专题调查以及区域泥沙研究等提供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
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
流域产沙量: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正常侵蚀:又称地质侵蚀或者自然侵蚀,它是在不受人为影响条件下自然应力对地表物质的的分离、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加速侵蚀:侵蚀速度超过正常侵蚀的侵蚀。
古代侵蚀:地质历史时期的侵蚀。
现代侵蚀:参与了人类活动影响,是自然侵蚀加速或者延缓。
土壤侵蚀强度: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量。
(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土壤侵蚀程度:反应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发展阶段的差异。
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率与成土速率相平衡,或者长时间内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不下降情况下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地面自然生态平衡失调后可能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度。
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 t/km2·a 表示。
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荒漠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土地退化: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
查清水土流失现状
回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状况和效益
跟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动态
为政策法规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
为社会公众提供水土保持生态服务
水土保持监测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地域不完整性,地貌类型多样,治理难度大
形式多样性,治理及其复杂
侵蚀时间潜在性与侵蚀事件突发性
侵蚀强度变化大,危害十分严重
流失物质成分复杂,污染危害及其大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
1)破坏植被,恶化环境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污染土壤与水体
加快地下水位下降
威胁城市安全
淤积河道,加剧洪涝灾害,破坏基础设施3)降低岩土稳定性,引发地质灾害
4)占用土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危害农田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