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九年级全部之令狐文艳创作

最新人教版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九年级全部之令狐文艳创作
最新人教版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九年级全部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

实 验 教 学 记 录

令狐文艳

学科 物理 填写时间

年 月 日

实 验 通 知 单

学科 物理 填写时间:年月日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实验教学记录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验通知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

实验通知单

月日

令狐文艳

月日

实验通知单

令狐文艳

实验通知单月日

令狐文艳

实验通知单月日

令狐文艳

月日实验通知单

令狐文艳

实验教学记录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验通知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令狐文艳

实验教学记录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验通知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令狐文艳

月日

实验通知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令狐文艳

实验教学记录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验通知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令狐文艳

实验教学记录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令狐文艳

实验教学记录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验通知单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令狐文艳

实验通知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学科 物理 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验教学记录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验通知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实 验 通 知 单

学科 物理 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 验 教 学 记 录 单

学科 物理 填写时间 年

令狐文艳

令狐文艳

实验通知单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

实 验 教 学 记 录 单

学科 物理 填写时间 年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55相等 88相等 77相等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凸透镜的焦距 = 10 。 记录数据: 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 彭原初中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2)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 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7)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8)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9)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长度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4、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1、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长度cm 宽度cm 课本 作业本 2、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评估交流: 1、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试题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要求】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实验准备】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注意光具座的刻度条是否倒的,并调过来) 【实验步骤】 1.观察凸透镜的焦距f=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者在同一水平高度,将火柴放入废液桶。 3.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20cm的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出像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4.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等于20cm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5.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10cm而小于20cm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6.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小于10cm的位置,观察蜡烛的像,把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性质填入表中(在这一步中,像距用v>u) 7、整理仪器。 物距与焦距的 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放大/缩小正立/倒立 u>2f u=2f 2f>u>f u<f

试题二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实验要求] 按照试题要求完成实验。 [实验准备] 500毫升烧杯、水、小水桶、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干抹布、物块。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台上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分度值是。(注意调试动作,测 力计提提环、要悬垂,观察示数) 2.称量物块的重力、空的小水桶的重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溢水杯中注水,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下,浸没水中,用空小桶收集溢水杯排出的水,并观察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入表格。 4.测出盛水的小水桶的重力,将数据填入表格。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述) 5.整理仪器 注意: 蹲下读数,物体不要碰到杯子,出水面后要抖水的动作,做完后溢水杯,小桶,小烧杯的水都要倒在废液缸中。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宽。硬币的直径。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回答问题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初中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八年级上全部

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单录教实验学 记 实验有趣有用的物演示或分演学物填写时题

演实验演示或分有趣有用的物实验课节实验时节授实验分组八年实验班八年教归领实验仪器仪器、材料或药品名规酒精烧瓶,试管夹,烧杯,放大镜,发电数数材料或漏斗,乒乓圆烧试管 500ml烧实验情放大发电建议烧瓶不倒更安细节提 酒精仪器损漏及处理乒乓备仪器质实验教情况及(签名进意见实验教学记录单实验教师备注学科物理填写时间年月日(签名) 分组演示 或分组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实验课题实验通知单节课第实验时间 日月

1 / 17

授学八实验班八年分组实验班教实验仪器归领0-100c刻度尺0-40c仪器、材料或药品名规材料或数数电子停0-40cm刻度 0-100cm刻度实验情0.01s电子停 注意分析木制刻度尺的放置方细节提 仪器损及处理 仪器质备情况及进意实验教实验教备(签名(签名)单录学记验实教单通实验知日月年填写时间学科物理日月填写时间:物理学科年 分组演示或分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课题 长度与时间的测

演示或分组实验课题分组量节课日实验时间第月 节课日实验时间第月学生分组授课实验班级八年级师教数 数2 / 17 木实验仪器 木板、小车、电子停表、刻度尺,木材料或小电子停实验情刻度 全程不是木板长细节提注意路程的判确定参木仪器损及处理备仪器质情况及进意实验教(签名实

验教备(签名)单记录实验教学 单通知实验日月填写时间年学科物理 演示日年月填写时间:学科物理实验课题声音的传 播演示或分组 演示或分组实验课题分组测量平均速度节课第月日实验时间 节课日第实验时间月课授分学生组实验班级八年级数教数 师授课学生分组实验班级八年级实验仪器、教师数数 音叉、轻质小球,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材料或药领出归还仪器、材料或药品名称规格单位品数量数量3 / 17

九年级物理全册分组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答案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用品: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2支、试管夹、温度计2只、秒表、冷水、食用油实验步骤: (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 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 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通过温度计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 (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50摄氏 度时所用的时间; (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实验结论: 物质种类质量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吸收热量水60 20 45 25 6 多 食用油60 20 45 25 3 少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灯座及灯泡单刀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组成串联电路 (1)按上图的电 路图,连成实 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实验结论:串联并联 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时(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不变__. 2、在并联电路里有多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单独(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所在之路上的____用电器。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八年级 下 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 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四个钩码五个钩码六个钩码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 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 意义是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doc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2014-2015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庆坪中学探究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下)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5N ,分度值是0.2N 。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4N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1.5N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损坏弹簧秤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出现读数错误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

庆坪中学探究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下)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0.05 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一个钩 码两个钩 码 三个钩 码 四个钩 码 五个钩 码 六个 钩码 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重力G/N 0.49 0.98 1.47 1.98 2.45 2.94 重力与质量之比9.8 9.8 9.8 9.8 9.8 9.8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成正比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9.8 (用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G =mg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步骤: 1.按课本图1-16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约为烧杯 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填入下表中,直至沸腾后几分钟停止。 5、实验结果分析: 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结论: 1.沸腾前,随着加热水的温度 不断升高 ;达到一定温度(沸点)时,继续加热水开始 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保持不变 。 2.水的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记作m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4.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90 95 100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个塑料人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个相同的塑料人,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个塑料人的像完 全重合。这个位置镜前塑料人像的位置,注意观察塑料人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用白纸上放在物体所成像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像。移动塑料人的位置,再一次 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物体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实验结论: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人教版[1]

安徽省宣城市奋飞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 ③取下保护圈 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 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 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 4、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体积 5、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号:姓名: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 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

物理实验通知单、原始情况记录单

物理实验通知单、原始情况记录单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长度、时间及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其测量 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刻度尺1、秒表1、停表1 实验进行实验完成 情况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的平均速度 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斜面1、小车1、刻度尺1、停表1 实验进行实验完成 情况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闹钟真空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闹钟1、真空罩1、抽气机1 实验 实验进行 完成 情况 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改进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实验教师(签名): 东城中学实验通知、实验原始情况记录单学科:物理八年级班演示(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闹钟真空实验实验日期实验开出组数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需用仪器材料 (规格、型号、数量) 每组: 闹钟、真空罩、抽气机 实验 实验进行 完成 情况 情况 事故原因、 实验效果 经过及处 及成败 理结果 本实验的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已填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已填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姓名: 日期 :10、2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1 5 5 相等

2 8 8 相等 3 7 7 相等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姓名: 日期 :11、15 地点:物理实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 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 2(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 = 10 。 2.记录数据: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全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加热时间t/min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20 22 24 26 28 30 32 34 食用油的温度/℃20 24 28 32 36 40 44 48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 收相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差比较大.

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2.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探究目的:学生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明确开关作用. 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开关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设计串、并联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亮暗程度 3.改变开关位置, 观察控制情况.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收集: 1.串联电路中, 开关无论放在哪一个位置, 都能控制小灯泡 2.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灯泡. 分析和论证: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姓名:同组人:年级: 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步骤】:(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记录与结论】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姓名:同组人:年级: 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步骤】: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f= 。 2.记录数据: 3.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的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的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全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探究预备: 1.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 相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 差比较大.

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探究预备: 1.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2.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探究目的:学生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明确开关作用. 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开关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串、并联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 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亮暗程度 3. 改变开关位置, 观察控制情况.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收集: 1. 串联电路中, 开关无论放在哪一个位置, 都能控制小灯泡 2. 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灯泡 . L 2 L 1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 _____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木板,玻璃,毛巾,小车,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毛巾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铺了毛巾的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2、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毛巾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铺了毛巾的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3、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玻璃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于玻璃纸之间的摩擦力。 4、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玻璃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铺了毛巾的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5、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6、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木块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铺了毛巾的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毛巾玻璃木板接触面 压力 木块 木块和一个钩码 木块和两个钩码 结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物理实验报告 _____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WORD. 格式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 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 288相等 377相等 2. 实验结论 (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 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 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2.记录数据: 物距 u 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2014年 9月 24 日年级八()姓名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器材:烧杯.适量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根据记录数据在右图上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变化的曲线。 012345… 时 间/min 温度/0C90929496989898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实验报告单 2014年 10月 22 日年级八()姓名 实验名称:测量盐水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平. 砝码 .烧杯.量筒 实验步骤: 1.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V

3.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 实验结论: 盐水的密度ρ=(m1-m2)÷V 实验报告单 2014年 11 月 26日年级八()姓名 实验名称:测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皮尺和秒表.发令枪 实验步骤: 1、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总位移s; 2、发令枪响,起跑、开始计时; 3、跑到终点,计时结束;总时间t; 4、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v=s/t。 5、多次重复上述1-4步,求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 实验结论: 平均速度v=s/t。 实验报告单 2014年 12月 24 日年级八()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它在玻 璃板中所成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2)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可以确定像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组成并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连接用电器,组成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 3.检查线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S 和S 1S 2,再观察开关S 和S 1、S 2控制电路的情况。 4.整理器材,填写实验结果。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2、②L 1 、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0.6A、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 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3.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的电流。 4.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的电流。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