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课经典实用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课经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704a6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9.png)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请大家把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融进 你的笔端,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 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可适当添加词语)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学习目标
1. 知道诗歌的情感基调 2. 找出意象并作分析 3.赏析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却上心头”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知人论 世李清照 (1083-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
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 夫家庭。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 座丰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生活 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 ,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有《漱玉集》。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本词创作背景: 与赵明诚结婚后,清照
•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
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 诗人感情在短暂中•《一的剪变梅_李幻清课起照》伏ppt,课件真公开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课堂小结
• 上片主要写女 词人的独居生活, 下片由以抒情为 主,全词主要抒 写作者的寂寞相 思之情。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上阕 写女诗人的 独居生活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_公开课课件[优质PPT]
![一剪梅_公开课课件[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3d4331a417866fb84a8e51.png)
(南渡)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丈夫离世,她饱受国 破家亡的惨苦,词多表现哀伤孤独。
• 李清照
•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 ——她是旷古绝今的诗坛奇女。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
一剪梅
李清照
深情吟咏
《一剪梅》朗读节奏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出生创于作官宦轨之家迹,出嫁前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生活闲适。十早七岁期嫁与多宰写相之闲子赵情明趣诚,事夫妻,志趣相投,
琴瑟和鸣。
崇宁元年中(1期102多)九写月后离,愁词人别因为绪政,治原因开始 了与丈夫断断晚续续期的分多离写生活家。到国赵之明诚愁去世。,他们仅有
在青州老家十年相知相守。丈夫在世时,词人作词多写离 情别绪。 (本词作于1103年)
溪亭日暮
惊飞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李易安 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知人论世析作品
李清照(1081~约1151),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 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宋词 “婉约”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
• 周杰伦《菊花台》 • “花落人断肠” • 刘禹锡
赏 •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析 • 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承上启下,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 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
•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 ——她是旷古绝今的诗坛奇女。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
一剪梅
李清照
深情吟咏
《一剪梅》朗读节奏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出生创于作官宦轨之家迹,出嫁前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生活闲适。十早七岁期嫁与多宰写相之闲子赵情明趣诚,事夫妻,志趣相投,
琴瑟和鸣。
崇宁元年中(1期102多)九写月后离,愁词人别因为绪政,治原因开始 了与丈夫断断晚续续期的分多离写生活家。到国赵之明诚愁去世。,他们仅有
在青州老家十年相知相守。丈夫在世时,词人作词多写离 情别绪。 (本词作于1103年)
溪亭日暮
惊飞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李易安 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知人论世析作品
李清照(1081~约1151),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 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宋词 “婉约”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
• 周杰伦《菊花台》 • “花落人断肠” • 刘禹锡
赏 •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析 • 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承上启下,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 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一剪梅》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414aafbceb19e8b8f6bac4.png)
高 二 语 文 组
邹
朗读
课外拓展
盼
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学生分组讨论:李清照的这首词你喜 欢哪一句话?这句话是如何表现女词 人的愁的?
高 二 语 文 组 邹 盼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粉红色的荷花,美丽动人—— 词人的美好回忆
香残:“香”,荷花,“残”,凋
零……全词哀愁的基调(青春易逝, 高
红颜易老)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释】①撚(niǎn ):持取,捻弄。
高
词作上阕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 二
分析。
语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 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或借
文 组
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表现伤春(惜春)的 邹
无奈之情。
盼
首页
高 二 语 文 组 邹 盼
返回
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邹 盼
首页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却——”表现诗人感情
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 ,说明“愁” 运动之速,化抽象为形象。
高 二
语
文
组
邹
返回
盼
评价提升
学生概括总结后老师补充说明。
高 二 语 文 组 邹 盼
小结: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
起全篇,渲染了凋零寒凉的清秋气氛。
组
邹
返回
盼
首页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移情于物,借景抒情,
韶光易逝,青春难再,表现词人无
可奈何的伤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抒胸臆,直接
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由己身推
《一剪梅》公开课课件 (共40张PPT)
![《一剪梅》公开课课件 (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f55b44227916888486d78f.png)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 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 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
上阕
写女词人的独 居生活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李清照
教学目标
以“知人论世”为纲,借助回忆欣赏 《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 来鉴赏《一剪梅》中所蕴藏的情感。
分析这首词中抒情方式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这首词在题材上是属于什么词?
易安结婚不久, 赵明诚就到远处 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 锦帛,书《一剪 梅》以送之。” (引自元人伊世 珍《嫏环记》) 这是一首闺情词 。
含“
的花
意自
义飘
是零“什水ຫໍສະໝຸດ 么自?流”蕴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 “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 ,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 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 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 停地流逝。
其所象征着易逝人生、老去 的年华、伤感的离别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露词人怎样的感情?
漱大 玉明 集湖 中畔 金趵 石突 录泉 里边 文故 采居 有在 后垂 主杨 遗深 风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女作家。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从小
就受到词的熏 陶,她的父亲 李格非是当时 的著名学者,也 是“苏门后四 学士”之一。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 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 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在 追求上在生活上的恩爱 夫妻。他们结婚后曾在 青州居住十几年,其间 李清照创作大量文学作 品,而赵明诚也在妻子 的帮助下完成了《金石 录》。
《一剪梅》公开课ppt课件
![《一剪梅》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8526fec1c708a1294a4409.png)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 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注】:该词作于李清照53岁避难浙江金华时。
思考:《一剪梅》和《武陵春》中的“愁” 有何不同?是如何体现的?
《前一期剪词梅》
《武后陵期春词》
愁
一 般
愁
闲愁 离愁
愁 字 别
读一读,找词眼,圈意象。
【知人论世】
“易安结褵([lí]婚)未久,明诚 即负笈([jí]书箱)远游。易安殊不忍 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伊世珍《琅嬛记》
【再读诗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闺愁 样
情愁 家愁
国愁
情
【知人论世】
知易安人 读漱玉词 品千古情
阶段 情感
词风
原因
少女 少妇 南渡后
欢快 离愁 凄苦
清新自然 含蓄缠绵 凄怆沉郁
身世变故 国破家亡 孀居无子
不同时期 不同经历 不同风格 不同情感
【拓展归纳】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
1、托鸿雁传书,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回忆作品,并 以南渡为界给作品 分类。
43岁:北宋灭亡,南渡避难。 46岁:丈夫病逝,金石散佚。 51岁:改嫁离异,颠沛漂泊。 72岁:一生无子,悲苦离世。
1.《点绛唇》 2.《如梦令》 3.《一剪梅》 4.《醉花阴》 5.《武陵春》 6.《声声慢》
公开课-一剪梅-李清照-PPT
![公开课-一剪梅-李清照-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69e59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6.png)
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 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 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 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 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 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夫妻不和原因?
• 父亲之故
• 才气之故
• 赵挺之成亲前做了个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 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 句。
•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 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 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
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 谁——赵明诚 •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上阕:红藕香 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 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
• 《白雨斋词话》 中说:“易安佳句, 如《一剪梅》起七 字云:‘红藕香残 玉簟秋’,精秀绝 伦,真不食人间烟 火者。”
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 翻译:荷花凋谢了,只有芳香残留,竹席 上有了新秋的凉意。
鉴赏:
金兵入侵,无 限感慨,针对宋 高宗君臣逃跑误 国偏安江南表示 愤慨的一首诗歌 。这首绝句颇受 后人推崇。
清照园梅花泉
清照漱玉泉
李清照纪念馆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献给一代词宗李清照
谢谢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 这两首次都写“愁”,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剪梅》 闲愁(南渡前): 《声声慢》 哀愁(南渡后):
知 识 面 扩 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一剪梅-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9115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b.png)
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情感是什么?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01
03
02
参照译文自己品读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欣赏歌曲后,跟老师一起解读《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写自己相似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红耦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总结:
所表现的爱情是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01
03
02
参照译文自己品读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欣赏歌曲后,跟老师一起解读《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写自己相似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红耦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总结:
所表现的爱情是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一剪梅》公开课课件
![《一剪梅》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f47c1d6c85ec3a87c2c5d3.png)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 多愁。
风住:风停了 尘香: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倦:打不起精神,懒得 双溪:浙江金华县的一江名 。 拟:打算 舴(zé)艋舟:形似蚱蜢的小 船, 极言小。
• 《一剪梅》是少妇的相思闲愁。其时 词人锦衣玉食,夫妻恩爱,其愁虽惆 怅但并不沉重,甚至还带着点甜蜜, 故这愁来得轻、浅。 • 《武陵春》之愁绪却是无法承受的深 愁。物是人非事事休,国破家亡,孀 居沦落,字字含泪。这时的愁沉重、 哀痛。 • 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 同
“一剪梅”是什么?
• 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 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 以“一剪梅”为词牌名的词, 一般以书写爱恨情愁为主要 内容,本词就是以此为题材 的婉约词。
默读: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 “词眼”,在词中的 哪句话中?
词人是如何抒发这种相思闲愁的呢?
1. 上片中,词人通过 哪些意象进行表现?
“红藕香残”
“玉簟秋”
“独上兰舟”
“锦书”、“雁”、“月”、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无计” 、“下眉头”、 “上心头”表现了作者愁 绪如何?
小结
上片主要借景抒情,写女词人 的独居生活;下片直接抒情。 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相思闲愁之 情。
一剪梅花万样娇
歌曲:一剪梅
知人论世: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词人 • 早期,生活优裕,成长于书香世
家。其父李格非,苏轼的学生; 夫妻二人恩爱,雅好词章,常相
唱和。 境遇孤苦。国破家亡夫死,郁郁 而终。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在这首词中,浸染词人愁情的主要景物(主要 意象)是什么?
鸿雁
15
精选课件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
鸿雁是大型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 往南方越冬。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一、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游子思乡怀亲 和羁旅伤感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 凉悲惨。如:“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
2、比喻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 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 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其词作多限于离愁
别绪、闺中生活、写景状物,风格清丽俊朗;靖
康之变后,随夫南渡,后赵明诚染疾病逝,从此
,李清照流徙于杭州、金华一带,在落寞中度过
了悲苦孤独的晚年。国破家亡,丧夫寡居,强烈
的身世感使词人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风格沉
郁凄凉。她兼擅诗、词、文,而词的成就最大。
著有《漱玉词》。
12
精选课件
教师总结
藕花凋谢凉意袭, 独自泛舟无乐趣, 云中鸿雁排行过, 花开花谢两相知,
愁绪满怀上兰舟。 月满无言上西楼。 锦书未至愁更愁。 时光易逝水长流。
13
精选课件
欣 赏 歌 曲 《 月 满 西 楼 》
14
精选课件
品味意象美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有形的意象生发出无形的 意境,无形的意境又依赖有形的意象而存在。”
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 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 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6
精选课件
“以意逆志,知 人论世”,探究
词人愁之因。
7
精选课件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1),自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山东济南)人。出生于书香仕宦之家,其 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自幼博通诗书,且 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
16
精选课件
诗词中”落花“的意象
一、用落花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表现春天的美好。
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hóng)《寒食》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二、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红楼梦》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 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 词人未愈的伤口。
“雁” 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 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 漂泊南方之苦。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20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 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 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指词人如今孤独 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 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19
精选课件
雁: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没有,说“谁 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词人在孤寂中想到 的排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
3、为了稍解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逻 辑顺序应当是怎样的?
4、赏析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11
精选课件
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 美的抒情散文吗?
李 清 照
1
精选课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词作的内容。 2、赏析重点词句,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3、品味主要意象,感受词人的情感。
2
精选课件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
3
精选课件
《一剪梅》
李清照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品味音韵美
《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 ,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相仿并列, 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时叠韵,如“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8
精选课件
知人论世
伊世珍《琅(l á ng)嬛(hu á n) 记》说:“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在外地求学)。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寄之。”
9
精选课件
李清照写愁不落前人 窠臼,那么她笔下的 愁有何独特之处呢?
10
精选课件
赏析意境美:解读词句,体会情感
1、“红藕香残玉簟秋”设色清丽,意味深婉,词 评家称:“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你 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精选课件
2、 找出两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 说说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明确: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 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21
精选课件
作业: 课外阅读分析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1、 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 抒情两种抒情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浸染词人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 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
三、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陂(pó)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17
精选课件
拓展阅读
《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两篇中都写 “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 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 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
鸿雁
15
精选课件
古诗词中的鸿雁形象及其意蕴
鸿雁是大型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 往南方越冬。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一、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游子思乡怀亲 和羁旅伤感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 凉悲惨。如:“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
2、比喻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 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 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其词作多限于离愁
别绪、闺中生活、写景状物,风格清丽俊朗;靖
康之变后,随夫南渡,后赵明诚染疾病逝,从此
,李清照流徙于杭州、金华一带,在落寞中度过
了悲苦孤独的晚年。国破家亡,丧夫寡居,强烈
的身世感使词人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风格沉
郁凄凉。她兼擅诗、词、文,而词的成就最大。
著有《漱玉词》。
12
精选课件
教师总结
藕花凋谢凉意袭, 独自泛舟无乐趣, 云中鸿雁排行过, 花开花谢两相知,
愁绪满怀上兰舟。 月满无言上西楼。 锦书未至愁更愁。 时光易逝水长流。
13
精选课件
欣 赏 歌 曲 《 月 满 西 楼 》
14
精选课件
品味意象美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有形的意象生发出无形的 意境,无形的意境又依赖有形的意象而存在。”
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 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 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6
精选课件
“以意逆志,知 人论世”,探究
词人愁之因。
7
精选课件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1),自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山东济南)人。出生于书香仕宦之家,其 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自幼博通诗书,且 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
16
精选课件
诗词中”落花“的意象
一、用落花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表现春天的美好。
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hóng)《寒食》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二、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红楼梦》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 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 词人未愈的伤口。
“雁” 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 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 漂泊南方之苦。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20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 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 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指词人如今孤独 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 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19
精选课件
雁: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没有,说“谁 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词人在孤寂中想到 的排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
3、为了稍解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逻 辑顺序应当是怎样的?
4、赏析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11
精选课件
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 美的抒情散文吗?
李 清 照
1
精选课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词作的内容。 2、赏析重点词句,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3、品味主要意象,感受词人的情感。
2
精选课件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
3
精选课件
《一剪梅》
李清照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品味音韵美
《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 ,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相仿并列, 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时叠韵,如“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8
精选课件
知人论世
伊世珍《琅(l á ng)嬛(hu á n) 记》说:“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在外地求学)。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寄之。”
9
精选课件
李清照写愁不落前人 窠臼,那么她笔下的 愁有何独特之处呢?
10
精选课件
赏析意境美:解读词句,体会情感
1、“红藕香残玉簟秋”设色清丽,意味深婉,词 评家称:“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你 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精选课件
2、 找出两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 说说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明确: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 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21
精选课件
作业: 课外阅读分析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1、 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 抒情两种抒情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浸染词人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 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
三、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陂(pó)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17
精选课件
拓展阅读
《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两篇中都写 “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 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 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