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3

合集下载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3。

总结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解说员,思考:哪些人类活动受到气温的影响呢?(1)什么是气温?生活中怎么才能听到或读到气温这个词?(2)如何观测气温?(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指导学生读图3.10日平均气温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指导学生读图3.11气温日变化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3。

11中的气温日较差.口算:快速算出课件中红色方框内的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_________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_________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

气温年变化指导学生读图3。

12气温年变化提问:(1)图中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图中最高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3)图中最低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4)图中气温年较差(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思考:陆地和海洋年均温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课堂探究一:绘制气温曲线图①把握图幅大小及纵坐标温度差值的大小,横坐标12个月份的间隔要适当。

人教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中心素养】综合思想、天文实际力【课标要求】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归结世界气温散布特点。

【教学目的】1. 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

2. 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 依据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散布图总结气温的散布规律。

4. 结合气温的散布规律,剖析影响气温散布的要素。

【教学方法】比拟法、计算法、探求讨论法【教学进程】导入新课阅读下面图文资料,从藏袍的穿着上,你能体会到气温的变化吗?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时变化。

明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散布。

提问:什么是气温?气温----大气的冷热水平。

气温的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

指点先生阅读资料P54〝气温的观测〞停止思索回答。

提问:〔1〕气候观测中的气温是离空中多高处的气温?〔2〕气候观测用到哪些工具?〔3〕百叶箱起什么作用?〔4〕人工观测普通在什么时间停止?〔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普通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

〕先生回答后,教员点评。

义务1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教员解释概念,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屡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指点先生读图3.10日平均气温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区分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8+16+12+4〕÷4=10℃先生回答后,教员追问,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义务2 知道气温日变化规律,计算气温日较差。

教员提问,依据生活阅历,说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如今什么时分?气温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气温的变化规律,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图表和数据,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图表和数据,包括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2. 准备相关地理现象的资料,如气候对农业、工业、海洋捕捞、旅游等的影响。

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气温变化和相关地理现象的动态展示。

4.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初中地理课程《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观点,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绘制气温分布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包括气温的观点、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绘制气温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温度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观点。

通过讲解气温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基本观点。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二部分: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帮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如年较差、日较差等。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堂(人教版)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堂(人教版)

课题: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气温变化的基本概念。

2.学会读气温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变化规律。

3.掌握并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4.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5.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每天通过各种途径能听到能看到或者听到气温这个词,到底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怎么测量出来的?二、新课讲授:(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概念、单位、识别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

识别: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眼睛平视思考: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到底怎么测量气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呢?2.气温的测量及单位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因为人类活动的垂直平均范围就是离地面1.5米)。

这个温度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地点(当地)的气温。

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3.百叶箱的作用是?为何温度计摆放有高度要求?百叶箱的作用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和地面反辐射以及狂风暴雨等因素对温度表的直接影响,最主要的百叶箱有自然流通的空气,温度表能感应外面空气最真实的变化。

思考:一天当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4.气温计算(1)请读出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

学生:8℃ 16℃ 12℃ 4℃(2)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学生:(8+16+12+4)÷4=10℃计算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将每天四个时刻的温度加起来,除以4即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将本月每日的日均温相加,除以本月天数即为本月的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将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月数12即为年平均气温。

5.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月变化:以一月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月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气温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b.收集并整理关于气温变化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c.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演示气温变化的原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2.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提交纸质版或电子版,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作业反馈:
1.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给出针对性的反馈。
2.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气温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气温测量工具及方法:介绍气温测量工具——温度计,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气温数据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气温数据,掌握气温变化趋势,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7.气温变化的成因:深入解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理解气温变化的内在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2.综合思维: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及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上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读图思考:发现气温逐步升高1.气温的含义、观测(1)什么是气温?如何测量气温?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2)展示阅读材料: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 1.5米处的气温。

气温的观测项目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

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

百叶箱能让空气自由流通,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2.引导学生读气温——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

温馨提示: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刻度平行奥!3.气温的计算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追问: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1.互动交流:(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一般用℃ 表示。

(2)确切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的气温,是用放置在气象台装置气象观测仪器的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定。

2.读一读:请正确读出四个时间点的气温。

8时:8℃14时:16℃20时:12℃2时:4℃3.说一说,算一算:(8+16+12+4)÷4=10℃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之和/124.气温的变化—日变化出示一天中气温的变化:(1)气温最高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2)气温最低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3)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引入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4)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怎样的?5.气温的变化—年变化(1)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3)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多少?(4)一年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怎样的?6.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南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的最高与最低气温。

7.方法指导—如何正确判读气温变化曲线(1)该地气温在一年内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2)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8.引导学生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出示资料,引导学生练一练,并对比得出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最新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最新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标与教材(一)【课程标准】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课标分解】概念体系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气温的变化运用某地气温资料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图绘制说出绘制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

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气温的分布阅读图 3.17阅读图 3.18阅读图 3.19和3.20 归纳归纳归纳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归纳气温垂直分布规律。

归纳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以及不同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分布的季节差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材分析: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谈论法以及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节重点从“气温与生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贴近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第二部分学生通过预习,搜集资料,知道由于太阳照射使气温发生日变化和年变化,但需要教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绘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知道气温一天中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刻;及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陆地和海洋的差异;第三部分内容偏难,需要教师由前面学过的等高线、等深线的原理,让学生建立起等温线的概念,从等温线分布图上理解高温中心、低温中心;不同地带的温差的不同,理解气温的变化幅度,进一步理解世界气温的三大分布规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分布规律,以及了解世界气温的最高和最低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2.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

3.气温的地形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因素图等。

2.案例:世界各地气温变化实例。

3.小组合作材料:气温调查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吗?”2.呈现(15分钟)呈现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和调查表,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提问:“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的变化?”4.巩固(10分钟)通过课件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

提问:“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温变化的呢?”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绘制一幅气温分布图,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8.板书(5分钟)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纬度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地形分布: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以上教案根据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编写,供您参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
等温线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四、
1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因素)
北半球:1月→大陆<海洋
7月→大陆>海洋
(海陆因素)
2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学生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计算气温日较差,并尝试总结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南半球相反)
二、气温的观测
观测工具:将温度计放置在百叶箱中。 测量次数:每天4次;在每天的8时、14时、20212时各进行一次。
三、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教师点拨: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
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
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
4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一、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对气温这一重要地理概念的认识。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等,使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并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逐步过渡到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常用表示方法;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用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原因;3.图表教学法:利用气温分布图,直观展示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气温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导入和分析;2.制作气温分布图和气温变化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3.准备与气温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一、气温与生活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7: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7: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原理,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

2.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成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这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50页“气温的观测”。

课件展示:(学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多媒体呈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小组长负责协调大家的观点,记录员记录大家讨论的结果和对问题的困惑。

(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学生)学生观察得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日均温是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气温;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探究活动一】气温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课件展示:(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看看气温与什么有关?(请学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教师)气温与人类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商业、交通关系密切。

【探究活动二】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教师)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由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日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测量气温的工具和方法。

(2)学生能够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学生能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气温数据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气温变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关注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认识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1)绘制气温曲线图。

(2)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如春天的花海、夏天的海滩、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景,提问学生:“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季节的变化与气温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讲授1、气温的概念和测量(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感觉热、冬天感觉冷,让学生理解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

(2)介绍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以及测量气温的方法和时间(一般在每天的 2 时、8 时、14 时、20 时测量)。

2、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展示某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数据,让学生计算气温的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总结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展示某地一年中各月的气温数据,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

在学生绘制完成后,选择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引导学生观察气温曲线图,总结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南半球陆地则相反。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能够依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二、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三、讲授新课:1.气温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2.测定气温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

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

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3.世界气温的分布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

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⑴⑶、等温线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气温的概念、测量和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气温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气温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2.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兴趣。

2.讲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表,分析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总结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讨论气温变化和分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对气温变化和分布规律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气温的变化
二、气温的分布
三、总结、练习、拓展
在影响这种规律,但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
性,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现象……
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