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设标准列表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

六、设备
心电图机、B超、洗胃设备、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药品柜、高温灭菌设备、紫外线灯、冰箱、净化过滤系统,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适应的设备。
现场查看设备、使用及清洁保养情况
10分
(4)医疗机构有符合国家规范格式的病历、处方、工作日志及其他医疗文书。
4、培训情况:加强业务人员岗前技术培训,要有培训计划和考核记录。
5、医院感染管理:成立感染控制组织,有专(兼)职人负责感控工作。按照《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相关内容落实。
6、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制定日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方案,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取得消防部门验收合格。
(2)急诊室4项中,一项不合格的扣2分。
(3)临床科室无相应的专业人员或无相应的设备,均视为不具备建科条件,否决项。
(4)行政科室缺少一个科扣2分。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评分表
四、人员
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资格,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同一专业执业满5年以上,身体健康。
2、※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实际开放床位:病区护理人员为1:0.4以上;实际开放床位数:医院职工人数之比为1:1-1.4。实际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之比不低于85%。
3、※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有5名主治医师。每个诊疗科目至少要有1名医师。
4、药剂、检验、放射等专业配有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5、上岗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法有效的执业证书。
6、卫生技术人员衣帽整洁、佩戴工作胸牌。
7、在医疗机构内醒目位置进行医务人员公示。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 - (建标[2021]164号)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 - (建标[2021]164号)](https://img.taocdn.com/s3/m/d4cfb6f63169a4517623a36b.png)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 - (建标[2021]164号)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关于批准发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 [2021] 164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2002]345号)的要求,由卫生部负责修订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在综合医院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卫生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八年九月五日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综合医院的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200~1000 张病床的综合医院新建工程项目。
一般情况下,不宜建设 1000 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
确需建设 1000 床以上医院时可参照执行。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应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意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员工的工作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
一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

一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一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2024年版)1. 引言本标准旨在为一级综合医院的建设、管理、运营提供全面的指导,确保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一级综合医院,以及现有医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改进。
2. 医院规模与布局2.1 医院规模一级综合医院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医疗需求。
建议医院床位数在100-500张之间,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之间。
2.2 医院布局医院应合理规划布局,分为门诊区、住院区、行政区、后勤区等,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高效运作。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急救中心、感染疾病科、康复科等,以应对不同病种的诊疗需求。
3. 医疗设施与设备3.1 医疗设施一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包括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医技大楼等,以及必要的停车设施。
3.2 医疗设备医院应配备一定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超声波仪、X光机、CT机、呼吸机、手术床等,以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4. 专业技术与人员4.1 专业技术一级综合医院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包括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康复等学科,确保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4.2 人员配置医院应配备相应的医疗、护理、药学、行政和后勤人员,确保医院正常运营。
其中,医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
5. 管理与服务5.1 管理体系一级综合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院感控制等,确保医院规范运行。
5.2 医疗服务医院应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包括预约挂号、就诊、检查、治疗、住院、医保等环节。
同时,应注重患者体验,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服务。
6. 科研与教育一级综合医院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同时,应承担医学教育任务,培养医学人才。
7. 信息化建设一级综合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一家综合医院的基本建设标准

建设一家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的基本建设标准(参考)基本原则:凡是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其住院床位总数都应大于等于20张。
一级综合医院的基本标准一、床位数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到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设置:至少应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等;(二)医技科室设置:至少应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等。
三、人员配置:(一)每张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 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张床垫 1.2条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条床单 2条枕芯 2个枕套 4个床头柜 1个暖水瓶 1个面盆 2个痰盂或痰杯 1个病员服 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三甲医院三级甲等建设标准新

三级甲等医院 - 配备要求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理疗科(可与康复科合设)、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各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四)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人;(五)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1%。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移动式X光机、X光机 B超、多普勒成像仪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血液透析器肺功能仪支气管镜食道镜、胃镜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妇科检查床产程监护仪、万能产床胎儿监护仪、婴儿保温箱骨科牵引床、裂隙灯牙科治疗椅、涡轮机牙钻机、银汞搅拌机显微镜、生化分析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酶标分析仪尿分析仪、分析天平细胞自动筛选器、冲洗车电冰箱、恒温箱离心机敷料柜、器械柜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高压灭菌设备、蒸馏器紫外线灯、手套烘干上粉机洗衣机、冲洗工具下收下送密闭车、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一级医院建设标准最新

汇报人:XXX
目录
建筑面积:一级医院建筑面积应满足 医疗功能需求,根据医院规模和业务 量确定,一般不宜小于2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要求
建筑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应合理, 符合医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和医 院管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室设置:医院各科室的建筑面积 应合理分配,满足各科室的工作需 求
医院环境与卫生标准
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定期检测与消毒 温度与湿度: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清洁卫生: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定时清洁 噪音控制:降低医院内部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
医疗废物处理与环保设施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设施
医疗废物暂存设施
医疗废物转运设施
汇报人:XXX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预约挂号:提供多种预约方式,减少等待时间 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检查结果:及时提供检查结果,便于患者了解病情 随访服务:提供随访服务,跟踪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提升措施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生培训,提高诊疗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挂号、就诊、检查等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和满意度。 完善医疗设施: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中体现。
核心价值观作用: 医院核心价值观 能够激发员工的 归属感和使命感, 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提升医院品
牌形象。
核心价值观内容: 包括以患者为中 心、诚信、责任、 卓越、协作和创
新等方面。
塑造方式:通过培 训、宣传、制度建 设等多种方式,将 医院核心价值观融 入日常工作中,使 其成为员工的自觉
三甲医院建设标准及规范文件

三甲医院建设标准及规范文件一、医院规模与布局。
1.1 三甲医院的规模那可是相当大的。
一般来说,要有足够的病床数量,这就像一个大的住宿区,得能容纳众多的病人。
病床数量得达到一定标准,这是衡量医院规模的一个硬指标。
而且,医院的占地面积也不能小,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建设各个科室、病房、手术室等。
1.2 在布局方面,那得讲究合理。
就像我们居家过日子,东西得摆放得井井有条。
各个科室之间的距离要合适,方便病人就医。
急诊得设在显眼且容易到达的地方,就像守门员站在球门前面一样重要,这是挽救生命的第一道关卡。
病房区要安静舒适,不能乱糟糟的,要给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二、医疗设备。
2.1 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那得是“高大上”的。
像CT、核磁共振这些设备,就如同医院的得力助手。
这些设备要先进、精准,不能是那种老掉牙的玩意儿。
有了这些先进设备,医生就像战士有了精良的武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2.2 医疗设备的维护也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我们的汽车得定期保养一样。
如果设备出了问题,那可就“抓瞎”了。
所以要有专业的维护人员,确保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状态,随时能为病人服务。
2.3 设备的数量也要充足。
不能病人排队等着做检查,结果设备不够用。
这就像大家排队买东西,结果东西数量有限,那肯定会引起混乱的。
三、医疗团队。
3.1 医生团队是三甲医院的核心力量。
这里的医生那可都是精兵强将。
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就像建房子要有牢固的地基一样,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个好的医生得见过各种各样的病症,就像一个老猎人见过各种各样的猎物一样,这样才能应对自如。
3.2 护士团队也不能忽视。
护士就像病人的贴心小棉袄。
她们要细心、耐心,对病人关怀备至。
而且护士的数量要足够,不能让病人有需求的时候找不到护士。
护士们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病人,让病人在医院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医疗服务质量。
4.1 三甲医院的服务质量得是一流的。
从病人挂号开始,就得让病人感觉方便快捷,不能让病人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前言《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按照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4〕43号)的安排,由卫生部主编,具体由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组织山东、河南、浙江、云南等省卫生厅和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共同编制。
编制组在认真分析全国1000多所不同规模乡镇卫生院的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年来乡镇卫生院建设的经验教训,本着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制定了建设标准。
编制组完成建设标准初稿后,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并由我部召开了全国审查会,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建设标准共分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筑面积指标、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建筑标准、主要业务用房技术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七章。
请各单位在执行建设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参编单位: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浙江省卫生厅山东省卫生厅河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卫生厅主要参编人员:于冬、刘钟明、宗玲、谢双保、于德志、刘魁、吴翔天、杨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第四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第五章建筑标准…………………………………………第六章主要业务用房技术要求…………………………第一节预防保健用房…………………………第二节门诊用房………………………………第三节住院用房………………………………第四节放射科用房……………………………第五节检验用房………………………………第六节手术室和产房用房……………………第七节供应(消毒)室用房……………………第八节药房……………………………………第九节辅助用房………………………………第七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项目决策水平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满足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功能需要,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一级医院建设标准

医疗环境:提供舒适、卫生的 医疗环境
医疗服务效率
诊疗流程:简化 诊疗流程,提高 患者就医效率
医疗资源:合理 配置医疗资源, 确保患者及时得 到有效治疗
医疗质量:确保 医疗质量,降低 医疗差错和纠纷 发生率
信息化手段:利 用信息化手段, 提高医疗服务效 率和管理水平
医疗服务满意度
患者对医生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 患者对医疗设施条件的满意度 患者对医疗费用合理性的满意度
医疗技术风险评估与监控机制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
医疗技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与报告制度
医疗流程优化
减少患者等 待时间
优化医疗资 源配置
提高医疗服 务效率
提升医疗质 量与安全
01
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技术水平:具备专业医疗 团队和技术支持
医疗服务流程:规范、高效、 便捷的诊疗流程
医疗安全保障:严格遵守医疗 安全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电子病历系统: 提高病历管理效 率和医疗数据准 确性
远程医疗系统: 提供远程诊断和 治疗服务,提升 医疗资源利用效 率
信息化安全保障 :确保医疗信息 的安全和隐私保 护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根据 医院规模和业务 需求,合理配置 医护人员和其他 工作人员
培训与发展:提 供持续的专业培 训和职业发展机 会,提升员工的 专业技能和服务 水平
医院文化氛围
医院环境:整洁、 舒适、安全
医疗设备:先进、 齐全、可靠
医护人员:专业 、负责、关爱
患者体验:温馨 、周到、细致
医院社会形象
医疗技术:专业、精湛、高 效
医院环境:整洁、舒适、安 全
服务质量:热情、周到、细 致
三甲医院建设标准14369

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区域性卫生规划的指导和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1.一级专业科室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理疗科、康复科或者老年病科、肿瘤科、家庭病床科、介入性放射科。
2.二级专业分科(1)内科:分设消化、循环、呼吸、神经、血液、泌尿、内分泌等专业科室.(2)外科:分设腹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等专业科室。
(3)妇产科:分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4)儿科:分设新生儿、儿内、儿外等专业科室。
(5)其他:必设ICU 病房(室)、CCU 病房(室)。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应设药剂科、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内窥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预防保健科。
(三)重点专科1。
全院应有2 个以上重点专科。
2 。
重点专科条件:(1)学科带头人具有主任医师职称;(2)专业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3)专业人材形成梯队;(4) 具有20 张以上床位,有开展本专业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配套设备 (包括设备中心的有关设备)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
医师与护士比为1 ∶22。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比为1 ∶3 ∶5 ∶7,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30%。
3。
临床营养师以上职称人员≥2 人.4.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
5.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必须是主任医师,普通二级科室主任应为副主任医师。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承担国家教学、科研任务的医院,按卫生部1979 年《关于综合医院编制》规定,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三甲医院(三级甲等)建设标准新

三级甲等医院 - 配备要求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理疗科(可与康复科合设)、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各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四)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人;(五)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1%。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移动式X光机、X光机 B超、多普勒成像仪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脑血流图机、血液透析器肺功能仪支气管镜食道镜、胃镜十二指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妇科检查床产程监护仪、万能产床胎儿监护仪、婴儿保温箱骨科牵引床、裂隙灯牙科治疗椅、涡轮机牙钻机、银汞搅拌机显微镜、生化分析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酶标分析仪尿分析仪、分析天平细胞自动筛选器、冲洗车电冰箱、恒温箱离心机敷料柜、器械柜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高压灭菌设备、蒸馏器紫外线灯、手套烘干上粉机洗衣机、冲洗工具下收下送密闭车、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三甲医院建设标准

三甲医院建设标准三级医院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区域性卫生规划的指导和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1.一级专业科室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理疗科、康复科或老年病科、肿瘤科、家庭病床科、介入性放射科。
2.二级专业分科(1)内科:分设消化、循环、呼吸、神经、血液、泌尿、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2)外科:分设腹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等专业科室。
(3)妇产科:分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4)儿科:分设新生儿、儿内、儿外等专业科室。
(5)其他:必设ICU病房(室)、CCU病房(室)。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应设药剂科、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内窥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预防保健科。
(三)重点专科1.全院应有2个以上重点专科。
2.重点专科条件:(1)学科带头人具有主任医师职称;(2)专业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4)具有20张以上床位,有开展本专业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配套设备(包括设备中心的有关设备)。
二、人员结构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医师与护士比为1∶2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比为1∶3∶5∶7,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30%。
3.临床营养师以上职称人员≥2人。
4.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
5.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必须是主任医师,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为副主任医师。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承担国家教学、科研任务的医院,按卫生部1979年《关于综合医院编制》规定,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最新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

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按300张床位计算)一.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1.300张床位,每床用地指标为115平方米。
计34500平方米。
2.停车场的用地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
3.绿地率不应低于35%。
二.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1.300张床位,建筑面积指标为83平方米/床。
计24900平方米。
2.大型医疗设备以及中、西药制剂室等设施,用房面积单独计算。
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按编制内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0平方米增加建筑面积。
3.二级甲等卫生技术人员硕士以上学位人数要求≥6名4.建设项目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合院内生活用房七项设施构成。
三.建筑面积指标附:配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按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规定执行需要配套建设采暖锅炉房,按有关规范执行。
健康体检设施及所需面积指标,根据实际需要报批。
四.建筑标准1.主要建筑应考虑使用的灵活率合改造的可能性。
病房楼不设阳台。
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
色彩设计和室内照明应符合卫生学要求。
设置无性别卫生间。
2.建筑物符合国家节能的相关标准。
主要建筑应当符合医院感染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3.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吸潮、易腐蚀、不耐碰撞、不宜吊挂的材料;由推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由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
所有卫生洁具,应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
4.保证不间断供电,并宜设置自备电源。
综合医院采用双回路供电,院区内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
5.建筑的耐火等级和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6.易产生结露的房间,采用牢固耐用、难沾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采取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7.院区管网应采用分区专线供应.主要建筑物内应设置管道进并按需要设置设备层。
管道沟应便于维修和通风,应采取防水措施。
8.应配置与建筑规模和业务技术、行政管理相适应的信息、通讯、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标准,以确保医疗机构的规范运作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我们提供以下基本设置标准供参考。
1. 院区规划和建筑设施- 一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合理的院区规划,包括合理分布的各科室、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
- 医院建筑设施应符合有关建筑安全和环境卫生的标准要求,并提供适应患者和医务人员需求的便利设施。
2. 医疗设备和技术- 一级综合医院应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如X光机、CT、MRI 等,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
- 医院应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能够进行常见的医疗检查和诊疗。
3. 医疗团队和人员配置- 医院应配备一支合理的医疗团队,包括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护士、药师和其他医技人员。
- 医院应保证医疗人员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4. 医院管理和信息系统-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包括医院领导班子的组建和规范的流程和制度。
-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用以管理医疗数据、患者信息和医院运营数据。
5. 医疗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评估、医疗差错管理和不良事件报告等。
- 医院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盗、消防和传染病控制等。
6. 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 医院应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包括住院、门诊、急诊和疾病预防等。
- 医院应合理确定医疗费用,并公示医疗费用项目和收费标准,确保公平合理。
结论上述一级综合医院设置基本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规范运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推动医院按照以上标准进行设置和运营,以服务患者,造福社会。
(字数:255)。
2024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引言概述:2024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二)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规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2024年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从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医疗机构的分类、规模、设备设施、人员配置和服务范围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正文内容:一、医疗机构分类1.综合医院概述综合医院的设立目的和职责综合医院的分类及其特点综合医院的床位数和科室要求2.专科医院专科医院的定位和功能专科医院的分类和特点专科医院的科室设置和专科医疗人员配备要求3.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义和作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类及特点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要求二、医疗机构规模1.大型医疗机构大型医疗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大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科室设置要求大型医疗机构的扩建和改造规划2.中型医疗机构中型医疗机构的定位和职能中型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床位数要求中型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和设备要求3.小型医疗机构小型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小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科室设置要求小型医疗机构的升级和改进方案三、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1.医疗设备的选用和配置医疗设备的分类和性能要求医疗设备的采购和验收流程医疗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计划2.医疗机构的办公设施和支持设备医疗机构的办公区域设计和布局要求医疗机构的支持设备和信息化建设要求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安全设施要求四、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1.医生和护士的人数和职称要求医生和护士的职称等级和设置标准医生和护士的人员配备比例和业务范围要求医生和护士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要求2.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配置医疗技术人员的分类和数量要求医疗管理人员的职责和配置标准医疗辅助人员的需求和培训计划五、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1.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和专业特色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和临床科目要求医疗机构的专科能力和学科建设要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特色和品质管理要求2.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服务对象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模式要求医疗机构的特殊患者服务和特色专科服务要求医疗机构的社区和家庭医疗服务要求总结:2024年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对医疗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医院附近环境保护良好,空气质量按国家规定控制,安静舒适;2.医院雨污水收集、循环使用系统设计符合当地卫生部门要求;3.完成的围墙及围墙风水嵌垒;4.临街面及外围墙面不低于现行规定,现有环境满足设计要求;5.综合医院设置及保护环境安全、良好、整洁。
1.地上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2.药房、护理站、检验科、物理治疗科、病理及病理消毒室、急诊科、X射线室等医院的其他设施;3.配备有专业的护士和护士团队;4.住院部床位、门诊急诊部、各科门诊人流量控制合理;5.应急处理设备齐全,火灾报警设备完善;6.相关技术资质及技术质量要求;7.医院配有完善的安全护理卫生设施,便利且安全。
1.充分体现空间多层次结构,明亮通风,采光好,绿色街区树木多;2.建筑品质符合当地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要求;3.室内装修符合建筑机能要求,装饰效果柔和舒适,内部空间灵活;4.电厂、冷链、空调等设备符合安装、规范要求,能满足医院各种设备和功能的需求;5.建筑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质量标准;6.满足综合医院隔离、消毒、杀菌要求;7.满足综合医院供电、排水、排烟设施配备要求。
四、综合医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设施:1.医学咨询室;2.医院研究室,完成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3.电子显微镜室,提供细胞分析和蛋白质分析的能力;4.影像学室,提供多模式影像应用;5.生物物理实验室,提供药物研究;6.药剂学实验室,为研发分析及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7.分子生物学室,提供基因进化、系统学分析、蛋白质与细胞组分类及基因表达分析;9.医疗视频会议室,提供医疗研究及跨学科会议的设施和设备;10.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咖啡厅、就餐厅、阅览室、休息室及行政办公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CHC 第五篇
医院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四、中国医院工程建设装饰装修与工程监理、工程验收
1. 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46 号 1995 年) 2.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00) 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4.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2003) 5.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 6. 建设工程设备监理管理暂行规定(内贸成联字〔1998〕第 7 号) 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8. 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建设部令第 66 号 1999 年) 9.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 10.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建设部〔2000〕41 号) 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 50300—2013) 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1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14.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 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6.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3 号) 17.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41 号) 18. 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47 号 2006 年) 19.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 20.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60 号 2007 年)
五、中国医院工程建设大型医用设备采购
(一)大型设备采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 年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八号)见第四部分中国医院工程建设 招标、投标与成本控制第 2 条 2.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2004〕474 号) (二)电梯选用与维护 1.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 10060—2011) 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 3. 电梯技术条件(GB/T 10058—2009) 4. 电梯试验方法(GB/T 10059—2009) (三)锅炉选用与维护 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 2.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
三、中国医院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与成本控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3. 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第 23 号令 1992 年) 4.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改委等 7 部委第 30 号令 2003 年) 5. 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2013 年 4 月修订) 6.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建设部令第 154 号 2007 年) 7.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 31 号 2005 年) 8. 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改委第 13 号令 2012 年) 9.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 2013) 10.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 号) 11.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65 号 1999 年) 1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93 号 2000 年) 13.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79 号 2000 年) 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16.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 16 号 2013 年) 17. 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 号)财政部 卫生部 2010 年 12 月 28 日 18. 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 号)财政部 2010 年 12 月 31 日
八、中国医院专项工程气体供应系统工程改造与消防系统改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
1794
中国医院建设指南 GUIDELINE OF CHINESE HOSPITAL CONSTRUCTION
中国医院建设指南 GUIDELINE OF CHINESE HOSPITAL CONSTRUCTION
1791
GCHC 第五篇 医院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40.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41. 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 42. 骨科医院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90 号) 43.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09〕123 号) 44.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32 号) 45.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31 号) 46.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中
国 医
第五篇
院
建 设
医院建设相关法律
指 南
法规汇编
GCHC 第五篇
医院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一、中国医院工程建设综合部分
1.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 年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一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 年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 年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 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6. 卫生部部署(管)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013 年) 7.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设部 2007 年) 8.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 10.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参考图集 11.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 12. 急救中心建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5) 13. 儿童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 2013 年) 14.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报批稿) 15.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 年版) 16. 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17.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10—2008) 18. 县级综合医院主要医疗设备装备品目(2008 年讨论稿) 19.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建标 106—2008) 20. 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标准(2008 年讨论稿) 21.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报批稿) 2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 年讨论稿) 23.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设备配置 24.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 25.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建标 107—2008) 26. 乡镇卫生院主要医疗设备配置品目(2008 年讨论稿) 27.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规财发〔2007〕138 号) 28.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GB/T 50939—2013) 29. 妇幼保健院、所建设标准(1992 年报批稿) 30. 县级妇幼保健院主要医疗设备配置品目(2008 年讨论稿) 3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2008 年报批稿(卫办规财发〔2008〕122 号)) 32.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 50867—2013) 33.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34.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标准 35. 医疗机构临床心理科门诊基本标准(试行) 36. 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 37.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 号) 38.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WS 308—2009) 39.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设计准则
二、中国医院工程建设咨询策划与规划设计
1.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 版)(征求意见初稿) 2.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中央部委规章 2006—03—22 建设部令第 149 号) 3. 卫生部卫生工程建设咨询专家管理办法(试行)(2006 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2013) 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8.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 9.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七、中国医院专项工程智能化建设与维护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附条文说明 [ 另册 ])(JGJ 16—2008) 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 3.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1994) 4.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执业资质标准(试行,建设部第 60 号令 1999 年)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 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9.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10.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01—2007) 1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13.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1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15.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11)
1793
GCHC 第五篇 医院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4.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 5.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6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 7.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 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9.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 10.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11. 洁净室及相关控制环境国际标准(ISO 14644) 12. 洁净室用灯具技术要求(GB 24461—2009) 13. 洁净手术室用空气调节机组(GB/T 19569—2004) 14. 空气过滤器(GB/T 14295—2008) 15. 高效空气过滤器(GB/T 13554—2008) 16.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 0033—2000) 17.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 18.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 19. 医药工业洁净室 ( 区 )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2—2010) 20. 医药工业洁净室 ( 区 ) 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3—2010) 21. 医药工业洁净室 ( 区 ) 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4—2010) 22.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 9671—1996) 23.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