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14)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经济学》教学大纲总学时:56(理论学时:56)学分:3.5合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一、《经济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普通抽象和概括,所涉及的原理和理论,是对当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是其它有关专业经济理论精髓的浓缩。
《经济学》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为一体,因此学习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原则用语的基础课,也不仅是服务于后来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含有当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的普通规律和规范,就成为每一种致力于从事当代经济管理和决策,以及经济理论研究实际工作者和学者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种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因此,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当代经济思维,服务于“实用性”的理论知识的普及性介绍,是我们开设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普通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理解,并能运用某些基本的经济分析办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某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后明确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备和充足运用这一问题二、《经济学》课程的目的通过学习《经济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并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普通原理和规范行为有所理解,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办法和分析工具,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办法分析和解决某些实际经济问题。
三、《经济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在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基础会计》、《高等数学》之后开设比较适宜。
这三门课能够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以及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经管实验中心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2068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实验项目数:4适用专业:金融学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五、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大纲概要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MAT3060T中文名称:经济应用数学英文名称:Applicable Economic Mathematic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法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 4预修课程(编号):无并修课程(编号):无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文科专业的基础课。
课程系统讲授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建议教材:王敬修.《经济应用数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参考书:[1]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2] 盛立人.《高等数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3] 刘淑环.《高等数学》.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4] 刘崇丽.《应用数学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5] 彭文学.《经济数学基础》.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6] 刘应辉.《经济应用数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1月第二版[7] 赵树嫄.《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微积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第二版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数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数学方法,并引入适当的经济应用数学实例,介绍一些数学文化的内容。
作为一门基础课,目的在于:(1)实用知识: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学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及常见的运算方法。
(2)文化素养:把数学教育作为提高文化素质的手段。
(3)思维训练: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含学时分配)(一)预备知识(4学时)教学内容:集合、数理逻辑用语、实数、不等式、绝对值、代数式变形、指数、对数、数列、三角公式等初等数学的知识,还介绍邻域和区间的概念。
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上述初等数学的知识,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Economic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3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济学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探索经济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2. 引导学生接受经济学知识熏陶,提高经济学基本素养;3. 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六、适用学科专业经济学、金融、国贸、国际商务、统计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经济学十大原理(2学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学时)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2学时)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比较优势的运用●市场如何运行(8学时)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市场和福利(6学时)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赋税的代价●公共部门经济学(6学时)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8学时)生产成本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寡头●劳动市场经济学(6学时)生产要素市场收入与歧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消费者选择理论(4学时)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选择不对称信息●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学时)GDP:一国收入的衡量CPI:生活费用的衡量●长期中的真实经济(2学时)生产与增长失业八、教学方法●授课+习题讲解九、教材及参考书●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十、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本门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并能够应用经济学理论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益等;2. 理解经济学的三大核心问题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3. 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需求与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等;4.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领域概述第二单元: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2. 市场供求关系和均衡分析3. 企业行为和成本理论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 信息经济学基础第三单元:宏观经济学1. 货币与银行体系2.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3. 经济增长与发展4. 失业与通货膨胀5. 政府经济政策与调控第四单元: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3.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应用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进行案例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组织实践应用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材- 主教材:《经济学导论》- 辅助教材:《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导论》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价将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个人项目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因素综合考虑。
应用经济学专题-教学大纲
《应用经济学专题》教学大纲Topics in Applied EconomicsCourse Outline课程编号:15015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金融学,经济学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计量经济学Course Code:Course Type: Elective CoursePeriods: 32 Lecture: 32 Experiment (Computer): 0Credits: 2Applicable Subjects: Finance, EconomicsPreparatory Course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Econometrics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属于金融学、经济学的专业选修课之一,面向金融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
本课程主要结合中英文文献阅读和社会现实问题分析,讲解应用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
本课程结合统计软件的实际应用,探讨和研究公共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以及劳动经济学中的有关问题,并侧重于政策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能撰写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来探讨当前社会经济学中的现实问题。
本课程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因果逻辑关系的辨析及推断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elective courses for third-year or fourth-year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jors. It combines Chinese and English academic journal articles and socioeconomic problems in reality, and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opics and methods inapplied economics and teaches students how to write an academic research pape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course involves relevant topics in public economics, health economics,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labor economic and focuses on policy analysis. After tak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 empirical analysisand use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do real data analysis and write a formal research paper to analyze current socioeconomic issues.This course will als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methodology in applied empirical research, improve their logical thinking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work.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公共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2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5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二)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说:1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2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ics学时:48 学分: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院系:工商系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着眼于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全面的发展需要,紧紧把握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坚持“开放性”和“应用性”的培养方式,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一般的规则,同时启发学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实际出发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意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经济学》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几何图形进行理论推导,因此这门课程以经济数学为先修课程。
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先决条件。
另外本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即使以技术性比较独特的学科和课程而论,它们也不能完全脱离基础理论。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第一章导论(3学时)基本内容:资源稀缺性,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最优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要求:认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选择与资源配置;资源利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二)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8学时)基本内容: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学科。
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通过分析个体和整体的行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作、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供学生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a. 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b. 弹性及其应用c. 企业与产业组织d.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e. 收入与福利分配2.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a. 国民经济核算b.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c. 货币与银行d.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e. 国际贸易与汇率3.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a. 经济学模型与假设b. 数据收集与处理c. 统计分析与推断d. 经济预测与评估e. 经济实证研究方法四、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1. 授课:通过系统而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2. 讨论:在特定的话题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促进思维的活跃与碰撞。
3. 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和经济事件的研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项目: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究项目,加深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5. 阅读与写作:指导学生阅读经济学相关文献,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小组项目等。
2. 作业与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
3. 期中考试: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全课程的知识与能力。
六、参考资料1. 经济学原理,Gregory Mankiw 著2. 经济学通识讲义,N. Gregory Mankiw等著3. 经济学概论,Paul Samuelson 著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a.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8周)b.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7周)2. 第二学期:a.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7周)b. 复习与总结(4周)八、上课要求1. 准时上课,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
其中讲授48。
学分:3开设学期:第3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客观解释政府的经济调控。
其对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理解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两大理论流派。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个量分析为方法来证明市场机制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来验证政府干预的价值。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管理学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经济学》课程理论部分(48课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5%+课后作业X25%+课堂表现X20%+调研报告X40机期末成绩(100分):试卷。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张瑞民:《经济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5月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二)参考资料:1.戴维・R.,哈克斯:《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8月2.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程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大纲,帮助教师在经济学原理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和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2. 掌握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价格形成等基本原理;3. 理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原因和效果;4.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日后学习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经济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学导论1.1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1.3 经济学的分支和发展2.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2.1 供给与需求关系2.2 市场均衡和调节机制2.3 价格形成和价格弹性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1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3.2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功能3.3 政府干预的方法和效果4.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4.1 国民经济核算4.2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4.3 全球化与国际贸易5. 宏观经济政策5.1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5.2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5.3 经济增长政策与就业6. 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1 个人理财与投资决策6.2 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6.3 政府决策与社会福利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将经济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 授课内容注重生动、接地气,融入生活实例和经济新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自主思考和独立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和演讲,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 期中和期末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于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2.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的评价,考察学生对于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3. 课程项目和报告的完成情况,考查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4. 平时作业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估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态度和进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27001
课程名称:经济学分析与应用
英文名称: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conomics
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
学分学时:48学时,3学分
授课对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4 级金融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应用、生产者行为分析及应用、博弈理论及应用、宏观经济均衡与波动理论的分析及应用、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及应用等,此外,本课程还涉及行为经济学、预期及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等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及应用,辅以学生的小组作业和研讨,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对经济现实的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研究,训练学生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现实中微观决策主体的选择行为及国民经济运用的基本规律。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选用教材: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H.R.范里安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等
2.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O.布兰查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闭卷考试;出勤占比10%、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成绩占比60%
主讲教师:施丹
所属院系:国际经贸学院
联系方式:shidanww@; 64493308(O)
答疑时间及地点:每周一下午2点-4点,博学楼1207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对象和本课程的分析框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一、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一、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二、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原则,要求做到掌握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能将它运用于劳动市场和跨期选择的分析。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消费者选择原则
一、预算约束
二、偏好、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三、消费者最优选择原则
第二节消费者偏好与产品需求
一、由效用函数推导需求函数
二、显示性偏好
第三节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斯勒斯基方程
三价格变动的福利效应
第四节消费者选择原则的应用
一、禀赋与需求
二、劳动供给分析
三、跨期消费下的最优选择
第五节现实中的消费者选择行为
一、价值函数决定选择
二、认知局限与消费者选择
作业与思考题:
1、传统消费理论的假设前提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如果并不能保证经济现实满足消费理
论的假设前提条件,那么消费理论的分析结论是否还能成立?解释你的答案。
2、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论是什么?
3、本章结束后有第一次作业,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的第2、3、4、5、6、7、8、9、10、14章的内容
2、《行为经济学》中第3章中的内容。
第三章生产者行为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分析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原则,要求做到:掌握生产者选择中的约束条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能够分析生产者最优选择的行为及行为的结果。
教学时数:9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者选择的技术约束
一、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
二、生产要素技术的衡量
第二节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一、利润的含义
二、短期利润最大化
三、长期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一、成本最小化的要素投入比例
二、条件要素需求函数
三成本最小化弱公理
四、成本函数的推导
五、供给函数的形成
第四节生产者的市场决策
一、产量决策
二、价格决策
作业与思考题:
1、成本最化小与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生产者最优选择的分析有什么区别?
2、怎样由生产函数得到供给函数?
3、本章结束后有第二次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的第19、22、23、26章的内容。
第四章寡头市场中厂商决策及博弈论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运用博弈论分析寡头市场中的厂商决策问题。
要求掌握寡头厂商决策的经典模型,能运用这些模型分析经济政策的效应;并能将博弈论的基本模型运用于对
寡头厂商决策的分析。
教学时数:9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寡头厂商的经典模型
一、古诺模型
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三、伯特兰德模型
四、价格领导模型
第二节博弈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博弈的基本要素
二、标准型博弈
三、序贯博弈
第三节博弈分析的应用
一、协调博弈
二、竞争博弈
三承诺博弈
作业与思考题:
1、怎样运用古诺模型分析现代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2、博弈论分析厂商决策行为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本章结束后有第三次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本章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的第27、28、29章的内容
第五章宏观经济的均衡与波动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介绍宏观经济均衡和波动问题的分析理论。
要求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分析工具——AD-AS模型,能将它扩展到预期和开放条件下对宏观经济均衡和波动进行
分析,并能运用这一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教学时数:9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IS-LM模型、劳动市场均衡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AD-AS模型分析
一、总需求关系分析(封闭经济)
二、总供给关系分析
三、均衡产出的决定——总供求关系分析
四、AD-AS模型的应用
第二节预期和开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预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开放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
三、开放对宏观经济的中期影响
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三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作业与思考题:
1、宏观经济是否具有自我稳定机制?如果存在这样的机制,是否还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干
预经济的运行?为什么?
2、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因素与封闭经济相比有什么不同?
3、本章结束后有第四次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中的第6、7、8、9、17、20、24、25、26章的内容
主要参考资料
1、《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行为经济学》董志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宏观经济学》(第十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保罗.海恩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牛奶可乐经济学》(1-3)R.弗兰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